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第5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新授)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能力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迁移类推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导课1、出示邮局、清泉村、杏云村三处位置。

点击鼠标连成三角形。

小明要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近?2、同理出示图:小明从A点到C点走哪条路近?3.引出问题: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吗?二、合作探究1、用小木棒摆三角形,下面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与同伴交流。

第一组:3厘米、5厘米、6厘米第二组:3厘米、4厘米、6厘米第三组:3厘米、3厘米、6厘米第四组:3厘米、2厘米、6厘米(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汇报交流。

2、小组讨论: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摆不成呢?观察、比较一下这几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3、全班交流。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2)这边的各小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和”)4、教师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1、出示几组数据。

(1)1cm、 1cm、 2cm(2)2cm、 2cm、 1cm比比看,哪组数据可围成三角形,为什么?2、独立完成P28练一练第1题。

说说:为什么只需把两个小一些的数相加同较大数直接比一次,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四、全课小结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在判断三根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28页第2题,3题、4题六、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后感。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第5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 数学 四年级 下册第5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练习巩固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周长为
12cm,则它的最短边长为___3___ 。
1+2+3=6 2+3+4=9
3+4+5=12

4+5+6=15
练习巩固
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2cm,第三边长
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___6___ 。
6+2>第三边 2+( )>6 第三边大于4小于8 5、6、7
知识总结
三 角 形 的 三 边 关 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
课后作业
28页2、3、4题
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谢谢观看
> 12 3
知识讲解
实践操作
3

5
6
5 3
6
能围成三角形
知识讲解
实践操作
3

4
6
4
3
6
能围成三角形
知识讲解
实践操作
3

3
6
3
3
6
不能围成三角形
知识讲解
实践操作
3

2
6
2
3
6
不能围成三角形
知识讲解
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5
3
6 ⑴ 5+3>6 5+6>3 3+6>5
三角形任 意两边之 和大于第 三边时,

5
7
所以第三条边要大于2小于12。
a
练习巩固
3 4、2、7。
2+4 < 7
2 3、5、6。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分析: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师:什么是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生:边.)2.解释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二.探究活动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④汇报活动结果.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出示第3组小棒(2,3,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师板书:2+3 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 2,2,8)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课件演示.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_呢?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④小结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学生同桌两人交流.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④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学生计算验证)三.随堂练习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2.完成〝练一练〞1-3四.布置作业练一练.4五.全课小结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具准备:直尺.小棒教学过程: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四组小棒,课上组织学生摆一摆,让学生边操作边把有关的数据记录在表内.当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的数据,并在填出〝〞〝〞或〝=〞.一.数学活动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二.运用知识模型1.第1题: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2.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3.第3题:摆一摆,填一填.4.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_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范本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分析: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师:什么是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生:边.)2.解释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二.探究活动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④汇报活动结果.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出示第3组小棒(2,3,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师板书:2+3 6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 2,2,8)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课件演示.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_呢?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④小结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学生同桌两人交流.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④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学生计算验证)三.随堂练习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2.完成〝练一练〞1-3四.布置作业练一练.4五.全课小结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案: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角形边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三角形的特性,特别是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边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理解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三角形模型和测量工具,如尺子和量角器,供学生在课堂上使用。

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三角形的特征。

2. 讲解:我会使用PPT展示一些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度的图像,并解释三角形边的关系。

我会讲解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一些三角形模型的边长和角度,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这些三角形的类型。

在课堂的我会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以确保他们已经掌握了三角形边的关系。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三角形边的关系的公式和一些重要的结论,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下面的三角形信息,确定三角形的类型。

1. 三角形ABC,AB=5cm,BC=8cm,AC=10cm2. 三角形DEF,DE=4cm,DF=6cm,EF=8cm答案:1. 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2. 三角形DEF是锐角三角形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对三角形边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践中,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拓展延伸: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度之间的更高级的知识,如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总之,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引导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使学生们在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见解,这表明他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置不够合理,或者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讨论主题的吸引力,丰富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目的1.知道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2.能够通过三边的长短判断三角形类型;3.能够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能够判断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内部结构和性质;2.通过上一次课程的回顾来引出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

2.提高(30分钟)1.通过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寻找三角形边的关系;2.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探究成果总结归纳。

3.讲解(20分钟)1.教师讲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教师演示如何通过三边的长短判断三角形类型。

4.练习(40分钟)1.学生通过书本练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

5.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2.学生自主思考,反思所学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教师通过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寻找三角形边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归纳所得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练习环节也能够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但在提高环节的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缺乏探究的兴趣,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发现并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包括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特性。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三角形知识,如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吗?(二)探索发现1. 活动: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观察并讨论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2.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三角形边的关系进行汇报,如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

3.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总结,明确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

2. 解答:教师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1. 活动: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观察并讨论三角形的分类。

2.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三角形分类进行汇报,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3.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总结,明确三角形的分类。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边的关系和三角形的分类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布置教材上的相关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特性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3. 三角形的分类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程背景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和性质。

而其中,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是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课程将围绕三角形边的关系展开,通过探索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边的性质,以便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1.理解三角形边的定义;2.探究三角形中各边之间的关系;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来导入本次课程:•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边是如何定义的?•三角形有哪些分类方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作为本次课程的重点,我们将通过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三角形边的定义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即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然后,请学生拿出尺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通过测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边是如何定义的。

(2)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观察并比较三角形的三个边长。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以下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相等?•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否相等?•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边?让学生分别进行实验和探究,通过手工制作模型等方式,来验证或证明上述问题的正确性。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动手实践,探索并发现各种现象和问题。

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相等吗?•三角形的边长对三角形的种类有影响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规律。

(3)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让学生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发现三角形的一些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等不同种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关系进行计算。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

三. 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策略: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

2. 演示教学策略:通过演示、模拟、展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三角形,问学生有没有观察到三角形的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三角形的特点是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第二步:理论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第三步:练习教师出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根据边长关系来比较大小,并且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是合法的。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比较和判断,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步:巩固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来解决问题,如:1. 一座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cm和8cm,第三边的边长可能是多少?2.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4cm,其中两条边长分别为4cm和6cm,第三边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后,用笔算出答案,并且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第五步:课堂总结结合实际问题,综合回顾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难点。

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五.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和个人作业,评价学生掌握的程度和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4《三角形边的关系》。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探索三角形的特性,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三角尺、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形的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探究(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找出三角形的特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

4. 练习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1. 三角形的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三角形的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七、作业设计答案:(1)是三角形,因为它的三条边都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条件。

(2)不是三角形,因为它的一条边的长度等于另外两条边的长度之和。

2. 题目:用三角形的特性解释一下为什么自行车三角架不容易变形。

答案:自行车三角架是由三条边组成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当自行车三角架受到外力时,三角形的三个角会分散力的作用,使得自行车三角架不容易变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三角形的特性,通过交流分享,内化三角形边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但对于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交流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操作、交流,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3.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边的关系,并说明三角形的特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边的关系,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形模型、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2. 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我通过模型和图示,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例题讲解:我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跟我一起解答,通过解答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然后我会用小字详细写出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作业设计1. 2cm,3cm,4cm2. 5cm,5cm,5cm3. 6cm,8cm,10cm答案:1. 2cm,3cm,4cm:能组成三角形,因为2+3>4。

2. 5cm,5cm,5cm:能组成三角形,因为5+5>5。

3. 6cm,8cm,10cm:能组成三角形,因为6+8>1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边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解答随堂练习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观察它们的三边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边长的特性,探索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3. 培养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三角形边长的特性,探索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三角形边长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提问学生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吗?它们分别是多长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边的关系。

2. 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三角板,让他们通过测量和记录三角形的边长,观察和探索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我会引导学生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讲解和练习: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解释它们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和绘图,巩固他们对三角形边长关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边的关系:1.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原因。

答案:(1)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 3^2 + 4^2 = 5^2(2) 不是直角三角形,因为 6^2 + 8^2 不等于 10^22. 题目: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并记录一个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并判断它是哪种类型的三角形。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边长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3. 张大爷做一个等腰三角形框架,已知框架的两条边是10和4,那么张大爷做的这个框架的第三条边的长度是多少?(单位:分米)
三边长:
4、10、10能组成三角形。
三边长:
10、4、4不能组成三角形。
答:张大爷做的这个框架的第三边长10分米。
第十八页,共十九页。
课堂(kètáng)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3.4 B、8.2 C、9.2
(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4厘米,那么它任意两边和是( )厘米。
A、8 B、16 C、25
B
B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学以致用(xué yǐ zhì yòng)
锐角
第四页,共十九页。
情境(qíngjìng)导入
这是小明上学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几条路?
邮局
小明家
学校
在这几条路线中,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第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共十九页。
探索(tàn suǒ)新知
用小棒摆三角形,下面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单位:厘米)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
典题精讲
2.从下面(xià mian)5根小棒中任意取出3根,摆出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第十二页,共十九页。
典题精讲
3.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摆,完成下表。⑴3根小棒能否(nénɡ fǒu)摆成一个三角形?它是什么三角形?⑵4根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5根、6根呢?




3
5
6
3
4
6
3
2
6
3
3
6
第九页,共十九页。
探索(tàn suǒ)新知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2.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彩笔等。

2.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三角形特征,如三条边、三个角等。

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并用彩笔标注出三角形的边和角。

2. 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三角形,并思考: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验证三角形边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三角形边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规律,并解释为什么这个规律成立。

四、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桥梁、自行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采用三角形结构?2. 学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释这些物品采用三角形结构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三角形边的关系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这是一节充满探索和发现乐趣的课堂,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一起领略数学的魅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中的第6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三角形边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边长的特性,掌握三角形边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三角形边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这一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形模型、直尺、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让他们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2. 自主探究: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用直尺和剪刀剪出不同的三角形,并测量其边长。

然后,他们需要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准备进行分享。

3. 合作交流:每组同学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大家一起讨论三角形边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展示如何运用三角形边长的相互关系来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同学们会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三角形边长关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三角形边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测量其边长,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长的更多规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这就是我对于《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前言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本教案将以“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为题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

2.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学习三角形边的定理。

3.学习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

教学流程课堂导入1.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让学生讨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

2.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三角形边的定理,如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理等。

自主探究1.将物品摆成三角形,并让学生三人一组,测量三角形的三边长和三个角度。

2.让学生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出“等比例分点”,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等比例分点。

3.给出一道相关的练习题目,加深学生对等比例分点的理解。

教师指导1.教师出示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

2.给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3.讲解四边形的性质和关系,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关系。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实物模型,模拟平行四边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关系,以加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2.让学生在组内互相探讨,发现实物模型与概念的关系。

课堂总结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强调三角形边的关系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关系。

2.教师提出提高会诊,难题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理解。

2.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多善于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答案。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学习三角形边的定理。

同时,学生能够掌握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了解四边形的性质和关系,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案:三角形边的关系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第4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剪刀。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三角形模型,问学生们:“你们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吗?”学生们回答:“有三条边。

”然后我会再拿出一些其他的图形,让学生们判断它们是否为三角形。

2. 讲解:我会用直尺和剪刀,现场剪出一些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们观察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我会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中,任意两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4. 练习:我会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们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 > 第三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并说明原因。

答案:(1) 是三角形。

因为3+4 > 5,满足三角形边的关系。

(2) 不是三角形。

因为2+3 = 5,不满足三角形边的关系。

2. 题目:用三角形纸片,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并观察它们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如何操作还是有些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三角形,以此来加深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这是理解三角形基本属性的关键。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2)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能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回顾三角形的特性。

(2)提出问题: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索与发现(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观察并讨论: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应用与实践(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边的关系。

(2)提出问题:除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还有其他数学问题可以运用这个原理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学习,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它叫什么名字?2. 探索三角形的特性(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如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等。

(2)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三角形的三条边进行组合,观察并思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3)探索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三角形的三条边进行组合,观察并思考:任意两边的差是否小于第三边?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特性。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的特性。

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并强调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三角形特性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新授)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能力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迁移类推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课
1、出示邮局、清泉村、杏云村三处位置。

点击鼠标连成三角形。

小明要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近?
2、同理出示图:
小明从A点到C点走哪条路近?
3.引出问题: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吗?
二、合作探究
1、用小木棒摆三角形,下面哪组能摆成?哪组摆不成?与同伴交流。

第一组:3厘米、5厘米、6厘米
第二组:3厘米、4厘米、6厘米
第三组:3厘米、3厘米、6厘米
第四组:3厘米、2厘米、6厘米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2)汇报交流。

2、小组讨论:
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摆不成呢?观察、比较一下这几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全班交流。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
们组的发现。

(2)这边的各小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和”)
4、教师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几组数据。

(1)1cm、 1cm、 2cm
(2)2cm、 2cm、 1cm
比比看,哪组数据可围成三角形,为什么?
2、独立完成P28练一练第1题。

说说:为什么只需把两个小一些的数相加同较大数直接比一次,就可以
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四、全课小结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在判断三根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28页第2题,3题、4题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