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课助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4篇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一) 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四)深入研读讨论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的连贯。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七上科学第一节课导入教案
七上科学第一节课导入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定义、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研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对科学有什么样的认识?科学和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科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科学的定义、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2)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方法。
3. 拓展延伸。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科学的定义、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树立了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科学的文章,包括科学的定义、特点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七、板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时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案
第一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知识目标1.了解建立友谊的要求和方法,懂得怎样呵护友谊。
2.积极与朋友、同学交往,珍爱友谊。
能力培养目标1.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懂得呵护友谊,友爱同学,增进与朋友之间的感情。
2.感受友谊的珍贵,提升人文素养,养成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呵护友谊。
突破方法:要突破“呵护友谊〞这一知识点,首先要知道呵护友谊的方法,教材中提供了四个方面的答案。
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逐个突破。
第一个方面,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懂得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心对方。
第二个方面,通过“情境与思考〞活动,使学生知道,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需要给对方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第三个方面,通过“反思与分享〞,使学生懂得,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第四个方面,通过“自我探索〞,使学生知道,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感,给学生以自信。
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拓展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乐趣,挖掘和开展学生的潜能。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故事导入。
通过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人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顺势设问,自然引人新课。
过程:多媒体呈现:中国历史上,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他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
他做官期间前后共劝谏唐大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奉献。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21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2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一、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要求读懂课文,了解贾里的三次挫败和成功;2、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来;3、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小事开始做起的;4、通过理解课文,结合自己平时观察,仿写一个片段《男(女)》,注意写出人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2、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挫败和成功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1、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对不熟悉的词语加以理解;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的.梗概。
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昨天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大家说说看《伟人的细胞》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二)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1、你预习了哪些生字词?是怎么弄懂它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如果有个人问你:”《伟人的细胞》讲的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1)要求同桌两个人说一遍;(2)指名几位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下故事内容。
交流后并作出评价。
(四)阅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1、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同学默读课文,默读后思考: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一、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语言,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2、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三、教学方法:问答法、诵读法四、教具:常规教具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物理奖,一次是化学奖,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科学研究。
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的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子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要让我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什么炫耀的地方。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自传体散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课时:整式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列代数式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二、讲授新课:1.单项式: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归纳得出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abc; b2;-5ab2; y;-xy2;-5.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例题: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①x+1;②;③πr2;④-a2b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次数是3.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 3c2的次数是0+3+2;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⑥πr2h的系数是.答:①错,应是?7;②错;?x2y3系数为?1,x3系数为1;③错,次数应该是1+3+2;④正确;⑤错,次数为2+3 = 5;⑥正确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圆周率π是常数;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 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5.游戏: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三、课堂小结: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后记: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课时:整式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3.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难点:多项式的次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二、讲授新课:1.多项式: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例如,多项式3x2?2x+5有三项,它们是3x2,-2x,5.其中5是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2x+5是一个二次三项式.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例题:例1:判断:①多项式a3-a2b+ab2-b3的项为a3、a2b、ab2、b3,次数为12;②多项式3n4-2n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题中第二、四项应为-a2b、-b3,而往往很多同学都认为是a2b和b3,不把符号包括在项中.另外也有同学认为该多项式的次数为12,应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为最高次项的次数.)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3x-1+3x2;4x3+2x-2y2.解:三项,二次;三项,三次.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x3-x+1;x3-2x2y2+3y2.解:三次三项式;四次三次式.例4:已知代数式3xn-x+1是关于x的三次二项式,求m、n的条件.解:该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分别为n、1和常数,又多项式为三次,即n = 3;而该多项式至少有两项3xn和1,当m?1≠0时,该多项式即为三项式,与已知不符,所以m = 1..例4分析时要紧扣多项式的定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透彻理解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培养他们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①理解多项式的定义,能说出一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几,分别由哪几项组成,各项的系数分别为多少,常数项为几.②这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前一节所学单项式合起来统称为整式,使知识形成了系统.教学后记:从学生已掌握的列代数式入手,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巧妙的引入了新知,介绍多项式的项、次数以及常数项的概念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接近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掌握了所有的概念后由学生自己举一些多项式的例子,这样更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列举几个例子,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示范严格的书写格式,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体验一下老师是如何想的,如何来考虑问题的,然后由学生完成当堂课的练习,也可让一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要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接着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七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了解新的课程设置。
-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 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了解新的课程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自己和班级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 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 教师介绍新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让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想法和期待。
3. 自主学习(15分钟)- 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体会。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检查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新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的资料。
-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和提问的问题。
六、教学建议-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content}。
开学初中第一课教案设计
开学初中第一课教案设计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学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新学期的意义和重要性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3. 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4. 提高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新学期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新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实现自己目标的起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学期的期待和目标。
二、正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的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
3. 教师总结学生的主张,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提高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决心。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期望,提醒学生要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新学期的重要性的认识。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的实践能力。
4. 收集学生的反思和感悟,了解学生对新学期的期望和决心。
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二)能力目标①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③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一)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二)教具准备报纸、幻灯片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先请一名叫李沧桑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师:李沧桑同学,你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名字的意思和来历。
李沧桑:沧桑就是沧海桑田,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说得好。
“沧海桑田”用我们的地理术语说就是指海陆的变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思考:(1)在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海陆的变迁、海陆变迁请同学回答,老师归纳:(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
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
那么,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呢?(板书)2、海陆变迁的原因老师拿一本书演示地壳的变动,挤压,书的中部隆起。
师: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由海洋变成陆地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lesson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七年级lesson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基本单词和句型,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英语能力,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单词:学习本课新单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句型:掌握基本句型,如“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等。
3.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等方式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4.阅读:阅读英语小故事或短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新单词和句型。
2.能够熟练运用基本句型进行英语对话。
3.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法规则,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语法。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新单词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互动法: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等方式进行口语练习,增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游戏法:通过设计有趣的英语游戏,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度。
4.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7.个性化指导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8.教学媒体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9.课堂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改进。
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家校互动与合作。
10.课外辅导与拓展:通过课外辅导和拓展活动,如英语角、英语电影欣赏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视野。
初中第一课班会课教案模板
初中第一课班会课教案模板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班级简介2. 班级规章制度3. 学习方法指导4. 团队建设5. 学生自我介绍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游戏,如“互相介绍”游戏,让学生放松气氛,增进彼此了解。
二、班级简介(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班级的基本情况,如班级人数、男女比例、班级组成等。
2. 学生了解班级情况,对自己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三、班级规章制度(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班级的规章制度,包括课堂纪律、作业要求、考试纪律等。
2. 学生了解并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高效听课、如何复习等。
2.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团队建设(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信任背摔”、“穿越毒液河”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通过游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学生自我介绍(10分钟)1. 学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特长等。
2. 学生了解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为,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班级规章制度和学习方法的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搜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选2名学生朗读自己的译文,老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3、说说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4、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
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第一课时《守望青春》教学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面对生理的变化、情感的起伏,青少年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学会理智对待,健康平安的走过生命的花季,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阅读小强和小雯的日记一、变化静悄悄教学目标: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我们的身体在会发生急剧放入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讨论1: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近几年的变化?“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月经初潮,乳房增大”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讨论2:归纳总结青春期女孩与男孩的生理变化表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我们要顺其自然,以乐观的心态拉力迎接青春期的变化。
二、青春不烦恼青春期长出青春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青春期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为此发愁。
1、正确处理青春痘的方法:(1)清洁面部。
(2)注意饮食。
(3)生活规律。
(4)情绪调控。
注意:不要用手挤压青春痘,痊愈初期不要用手揭痂;若青春痘情况严重,应请教医生,切勿自行乱用药。
2、人的高矮问题要想长高,就要生活有规律、营养结构合理、多运动锻炼等。
3、月经和经期卫生月经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用和平的心态对待它的来访。
讨论1:月经期为什么腹痛?讨论2:在月经期可以运动吗?女孩有特殊的生理结构,需要学会呵护自己的身体。
男孩同样应该掌握必要地生理卫生知识呵护自己。
让我们保持一份美好的心情,健康快乐的成长。
布置作业:1 记录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简述正确处理青春痘的方法有哪些?第二课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教学内容:面对压力与挫折——成长需要压力从容应对压力教学目标:1、人的成长需要压力,压力的分类及双重性;2、学会调节压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科学应对压力。
教学过程:前堂知识复习:1、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心理会有哪些变化?2、正确处理青春痘的方法有哪些?新授:一、成长需要压力1、适当的压力是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2、生活中的压力类:生理压力心理压力个人发展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环境方面压力社会文化压力讨论:你面临着哪些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3、压力具有双重性二、从容应对压力1、学会调节压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科学应对压力策略一:反思。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每段的基本含义。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学习使用正确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词的含义。
2.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文具等。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利用图片等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
二、预习(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和短语提示,预测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预测。
三、讲解(15分钟)
1.教师用PPT展示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操练(1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评价其朗读效果。
五、总结(5分钟)
1.学生互相总结课文的内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搜索相关的诗词,展示在下节课上。
七年级数学社团教案共七课时
七年级数学社团教案共七课时一、第一课时: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
2. 讲解:详细介绍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和解析,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二、第二课时: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全等和相似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介绍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 实例解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全等和相似在几何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全等和相似的认识。
四、第四课时:四边形的分类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四边形的各种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边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介绍四边形的各种分类及其特点。
2. 实例解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四边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四边形的认识。
五、第五课时: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实例解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圆的认识。
六、第六课时:概率初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初中学生上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学生上学第一课教案年级学科: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生活的新变化,学会适应新环境。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挑战勇敢进取。
3.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
教学重点:1. 初中生活的新变化2. 适应新环境的方法3.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4. 团队协作意识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面对挑战勇敢进取2.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如何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初中生活的期待和担忧。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初中生活的新变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适应新环境,面对挑战勇敢进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适应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
2. 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初中生活的日记。
2. 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初中生活的新变化,学会适应新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
在课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2 Keep Tidy!(第一课时Section A 教案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Period 1 Section A (1a–2e)【教学内容】1.学习日常物品名称和颜色词汇。
2.谈论拥有的物品。
【核心素养】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表示物品的词汇: ruler, cap, pencils, bottle, eraser, keys。
2.学生能够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及回答,介绍自己书包里的物品。
3.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颜色词汇描述物品的颜色。
4.培养学生整理和保持个人物品整洁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物品名称的英文表达与运用,以及如何询问和描述物品的颜色。
难点:准确使用英文描述物品及其颜色,特别是颜色的形容词。
【教学过程】Step 1 Lead - in1. Greet students and ask about their weekend activities to create a relaxed atmosphere.2. Display a few pictures of schoolbags on the screen and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usu ally carry in their schoolbags. Encourage them to use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Step 2 Work on la1. Show la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introduce the new vocabulary items one by one: a ruler, a ca p, pencils, a bottle, an eraser, keys. Point to each item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after you.2. Ask students to turn to their partners and practise saying the names of the items. Monitor their p rogress and provide help if needed.3. Explain the task in la: Match the things with the names.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match the items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names. Encourage them to use the new vocabulary.Step 3 Work on 1b1. Ask them to turn to their partners and use the model conversation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have i n their schoolbags.eg:——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I have a cap.——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bag?——I have a bottle.Monitor their practise and provide feedback.2.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Step 4 Work on 2aTransition to the colour description by saying,“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colours of these things.” Show 2a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introduce the colour words: brown, black, yellow, or- ange, green, blue, white, red. Then listen to the colour words and match them with the pictures. Step 5 Work on 2 b1.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ngular and plural forms when describing colours. eg:“ What c olour is the cap?” for singular items and“ What colour are the trousers?” for plural items. Ask students to repeat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2. Have students work in pairs again and use the model conversation to talk about the colours of t he items in 2b. Encourage them to use the correct singular or plural form of the colour description.3.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Step 6 Work on 2c & 2d1. Explain the task in 2c:“ Now we' re going to listen to a recording and colour the things accord-ing to what we hear.”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colour the items in their t extbooks.2. After the first listening,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for 2d and 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 about the colours of the items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Monitor their progress and provi-de assistance if needed.3.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pointing out any common mistakes and emphasizing the correct usage of singular and plural forms of colour description. The answers are:(1) Teng Fei’s schoolbag is blue.(2) Yaming's bicycle is black and orange.(3) Peter's shoes are red.Step 7 Work on 2e1. Transition to the production stage by saying,“ Now it's your time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new you have. Let's share with our partners.” Ask students to bring out a new thing they have with them a nd prepare to talk about it.2. Model a conversation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such as: “I have a new pencil case. What c olour is it? It's blue.”3. Ask students to repeat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n practise in pairs. Encourage them to use the c orrect form of colour description and describe their items in detail.4. Monitor their conversations and provide feedback on their language use and pronunciation. E ncourage them to use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they have learned.5.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Step 8 Summary and Homework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of the lesson, emphasizing the new vocabulary,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colour descrip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ir daily lives.Assign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draw a picture of their schoolbag or another item they h ave and label the items with their names and colour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will help them c onsolidate their learning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lesson.【随堂作业】根据汉语提示或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七年级数学社团教案共七课时
七年级数学社团教案共七课时一、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几何【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
2. 掌握平面几何中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介绍。
2. 平面几何中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
2. 通过示例,讲解平面几何中各种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课时:角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角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量角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角的计算方法介绍。
2. 使用量角器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角的计算方法。
2. 演示如何使用量角器,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课时: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介绍。
2. 判断三角形类型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课时: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判断四边形的类型。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介绍。
2. 判断四边形类型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判断四边形的类型。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第五课时: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 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 学会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 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教学目标
1. 了解远古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的年代
2.通过观察元谋人牙齿化石、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像,说说他们的区别
3. 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状况和生活状况。
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 什么叫旧石器时代
导 学 流 程(定向导学:教材 1页至 5页)
教学行为提示 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我们人类产生的传说吗?你能讲讲这些有趣的故事吗?
知识模块一:人类的诞生
自主阅读课本P2-3内容,完成第1题
1.地球上出现人类的距今时间,中国目前最早出现的远古人类是什么,距今多少年?
知识模块2:“北京人”
自主阅读课本P3-4内容,完成第2题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多少年,生活在哪里、有着怎样的生活状况,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知识模块3:进入石器时代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远古人类为什么需要制作工具?
4.什么叫石器时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
对照学习目标找出
重点并记忆,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二查学情,防止学生假交流、不交流的情况,
并适时指导学生疑难。
教师三查学情,指导并提醒学生的展示等 引导学生创设情景,发挥想象、概括整理,归纳重点。
交流预展:
展示提升:
专题一:假设“我”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一名北京人,请描述北京人的生活。
1.(A )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距今170万年的远古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D )
A.语言的产生
B.头脑发生变化
C.劳动
D.制造工具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D )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前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逢制衣服D已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情景是(B)
A北京人正在把捕获的野兽放在火上烧烤 B 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C 山顶洞人正在用骨针缝制衣服D河姆渡人正在挖掘水井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历史意义?
北京人也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2)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种什么重大变化?
当时的原始居民已会人工取火
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