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

合集下载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的固定词组。

多为四字格。

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等;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赏笙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丁•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都是。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可以理解其意思外,剩下的大部分成语都是ABAB的构词结构,我们甚至可以“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很相似。

这样的成语很多。

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的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的短语。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
【作业布置】
今日作业:
完成作业本p281第一大题。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运用成语复习一词多义、词类活பைடு நூலகம்、通假字和古汉语句式)。
2培养积累意识,通过成语的积累实现实词的攻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文字资料,归纳成语的特点。
2通过自主学习,并结合课本中给出的练习题,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总结成语在文言实词里的运用,寻求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课题:《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课时:1课时设计人:
【训练案】1、10分钟学生解决完毕
2、分组展示、其他组补充,6分钟
3、教师总结(提前准备好课件)1-3分钟
【目标回扣与自主完善】
操作要求: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联系学习目标。学习班长总结。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自我完善。
学生写上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及疑惑:
③通过对应的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能够读懂文言文的大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预习案】
(一)通过阅读文本,写出你总结的成语在文言实词里是如何运用。
【探究案】
探究点:通过成语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汉语句式。
1思考:成语在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汉语句式里分别怎么运用?
淅川二高学校语文学科《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导学案(教师版)一课时设计:索晓文审核:
课堂环节突破策略:
【课堂导入】由59页成语释义导入(5分钟)
【预习案】处理办法:个人自学教材,建立知识树;(5分钟)
【探究案】
探究点:通过成语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古汉语句式。
学习要求与处理办法:先结合课本的练习形式,再结合平时的练习与考试,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然后组内讨论,统一观点,小组长安排展示,别的小组质疑点评。(5分钟)

小学生必知成语典故及文章分段分层小技巧

小学生必知成语典故及文章分段分层小技巧

小学生必知成语典故及文章分段分层小技巧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通假字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①春华秋实:“华”通“花”,开花;②夫唱妇随:“唱”通“倡”,倡导;③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如:①矢口否认:“矢”通“誓”,发誓;②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根据;③秀外惠中:“惠”通“慧”,聪明。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如:①拨乱反正:“反”通“返”,返回;②励精图治:“励”通“厉”,振作;③一暴十寒:“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知识的金钥匙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各个知识点,都不乏 成语用例。成语具有、易于记忆、便于提 取等特点,易于引起简洁精辟、信息量大 学生的兴趣,因而在帮助学生记忆和使用 文言词语意义和语法规则时,作为一种互 相印证、拓展补充的教学辅助手段,具有 无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 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 成语的理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一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 之,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 再不好好拉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狂奔。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省略句
一驴拉车,( )不前。( )鞭之, ( )仍不前;( )再鞭之,( ) 乃卧地。一学者见状,附驴耳曰:“再不好好拉 车,让你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即起 ,( )狂奔。
(以……为耻;认为……对的,认为……错的)

光宗耀祖 正本清源 (使……光耀;使……正,使……清)
三、借助成语理解词类活用
(3)动词中形容词的活用

量入为出 救死扶伤 道不拾遗 劳民伤财 闭月羞花 众口铄金 既来之则安之
四、借助成语来掌握一词多义
如:道:道不拾遗(道路) 坐而论道(道理、规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 说长道短(说) 又如: 兵:短兵相接斩木为兵(兵器) 兵强马壮(军队) 草木皆兵损兵折将(士兵) 纸上谈兵(兵法)
五、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虚词





而:哀而不伤 (连词表转折,却) 不胫而走 (连词表承接,就) 侧目而视 侃侃而谈 (连词,表修饰) 具体而微 (连词,表并列) 引而不发 (连词表转折,却)

初中文言文常用成语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成语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成语归纳中国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其中,成语是文言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思维方式,还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下面将对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文成语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学习努力类1. 无微不至(形容关心周到):《左传·僖公十二年》中有“无微不至”的用法。

2. 志存高远(形容人坚定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礼记·礼运篇》中有“志存高远”的用法。

3. 孜孜不倦(形容勤奋努力):《左传·文公十七年》中有“孜孜不倦”的用法。

二、友谊互助类1. 扶摇直上(比喻人努力向上):《庄子·天人》中有“扶摇直上”的用法。

2. 推陈出新(比喻抛弃陈旧,创造新的):《汉书·劳动志下》中有“推陈出新”的用法。

3. 众志成城(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众志成城”的用法。

三、劝勉自励类1.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因畏惧而犹豫不决):《荀子·明法》中有“前怕狼后怕虎”的用法。

2. 深思熟虑(形容认真思考):《史记·陈涉世家》中有“深思熟虑”的用法。

3. 功在不舍(形容为实现目标不怕付出辛苦):《战国策·赵策四》中有“功在不舍”的用法。

四、描述美好风景类1. 锦绣前程(比喻美好的未来):《后汉书·刘望之传》中有“锦绣前程”的用法。

2. 绿树成荫(形容树木茂盛,提供遮阴):《庄子·彩丝》中有“绿树成荫”的用法。

3. 春回大地(比喻万物复苏,春天到来):《左传·庄公四年》中有“春回大地”的用法。

五、言谈举止类1. 庸人自扰(比喻无事自扰;形容庸碌无能的人):《论语·子罕》中有“庸人自扰”的用法。

2. 出口成章(形容说话或写作出色):《东汉·班彪·出使安息书》中有“出口成章”的用法。

巧用成语搭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巧用成语搭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桥梁

普通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的第一个专题就是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

很多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所以也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大多脱胎于古代汉语,大多也是文言词汇,它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

所以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语汇的积累,增强写作中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直接的妙用是利用成语的许多古汉语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学习高中文言文,积累大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是教文言文或是学文言文,如果能巧妙地用成语辅助,古汉语和成语的学习同时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文言文学习的效益。

联系常见成语来推求词义和加深对文言词语的印象,帮助理解一些常见文言现象,把枯燥单调的实词记忆依托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成语上,既感受到古今词义的变化,又在变化中感受差异趣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下面是近年全国各地高考卷和江西卷部分文言实词释义题的一些实例,题后附有所能联系的成语。

2015年(北京卷)9.①至公也。

至:极、最———至高无上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忍:对……狠心———于心不忍2015年(上海卷)16.聪令有闻者。

令:美好见巧言令色2015年(浙江卷)16.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错)———首当其冲(要冲)2013年(江西卷)10.B.工丹青工:主管(错)———工于心计(善于)2011年(江西卷)9.D.亦不能夺之夺:强取(错)———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舅夺母志(强行改变)2010年(江西卷)9.A.乱而继迁薄我薄:轻视(错)———日薄西山(逼近、迫近)2009年(江西卷)9.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为国捐躯2008年(江西卷)9.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克勤克俭从上述题目可以看出实词考查都是选择一些常见字,但也是易错字,易错的原因是往往考查不常见的义项。

因为这些义项随着语言的发展,渐渐在日常语境消失了,学生只能在文言语境中有接触。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② 一字( 值 )千金
一言( 重 )九鼎
再(鼓 )衰三( 鼓 )竭 ③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④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思考这四组成语分别省略了什么成分?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 ,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 类似的还有;鹤立鸡群、防患未然、运筹帷幄、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 的前面,以示强调。
成语有“见弃于人”、“见笑大方”、“古为今 用”、“受制于人”等;
运斤成风 破涕为笑 屡试不爽
不名一钱 乳臭未干 抱恨终天
一、借助成语来分析古今异义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
古异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成语的语境 来理解古今异义,不容易望文生义,以今解古。
运斤成风 斤 斧头 破涕为笑 涕 眼泪 屡试不爽 爽 差错
不名一钱 名 占有 乳臭未干 臭 气味 抱恨终天 恨 遗憾
何去何从2 不此之图4 何罪之有6
二、借助成语来把握文言句式
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 欺也”
成语——岁不我与、时不我待 明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
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 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谁与归”成语——何患无辞、 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 明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条件:用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有加重语气的作用。 如:“无乃尔是过与”“何厌之有” 成语——唯命是听、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是(之)+谓语(动词)”, 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初中文言文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能够理解现在。
(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很多人中,必定有能够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够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知识

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知识

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知识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费力大收效小,特别是文言词语、句式,纷繁复杂,仅凭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我们如果从其他途径中理解掌握一些文言知识,那么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甚至是事半功倍的。

比如从成语中学习文言知识,既能巩固掌握文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勾连、善联想的意识,进而开拓解题思路。

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成语知识。

成语是长期使用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形式的词语,是一种表意丰富而又精炼的语言形式。

成语大部分是四字,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八字乃至十几字的。

结构上大都为并列式、动宾式、动补式等。

节奏上为二二形式,如,怨天/ 尤人、不学/无术等;四一形式,如,风/花/雪/月、之/乎/者/也等;一三形式,如,迫/不及待、乐/不思蜀等;三一形式,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来源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等。

第二,利用成语中古今词义的差异,掌握文言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达到理解文言文之目的。

如,百读不厌,“厌”为满足的意思,而常见义为“讨厌、厌恶”;爱莫能助,意思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是“同情、怜惜”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喜爱”有区别;奔走相告,“走”与“奔”为同义,都为“跑” 的意思;不假思索,“假”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不速之客,“速”为“招致”的意思,引申为“邀请” ,而今义为“迅速”;因人成事,“因”不是“因为” 的意思,而是“依靠”,意为“依靠别人做成事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 不是“水池、池塘”之意,而为“护城河” ,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赴汤蹈火,“汤”为“沸开的水”,不是“带汁的水”;吊民伐罪,“吊”是“慰问”,不是“凭吊”之意;刮目相看,“相”为“他”之意,偏指一方,不是“互相”的意思。

第三,通过对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句式特征的整理积累,更好的理解掌握古汉语,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目的。

比如,名词做状语的,草行露宿,意思为“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住宿” ;蚕食鲸吞,“蚕”“鲸”解释为“像蚕那样” “像鲸那样”;大海捞针,“大海”意思为“在大海里” 。

如何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2019年文档

如何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2019年文档

如何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成语是中华文化精华的凝缩,其中包含历史典故、哲理故事等,反映了古代汉语的意义变化,同时存有古汉语的重要语法现象。

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一方面可以丰富对成语和文言文的认识,了解古代汉语在意义、语法方面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还可以了解文本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包括人生哲理、人生态度等。

一、通过成语看古文字的意义变化我们通过成语来学习文言文是一种捷径,因为成语简洁明了,便于识记,而且可以发现汉字意义变化的诸多规律,如有利于我们识记文言文的实词部分,也便于我们将成语中所学到的实词意义迁移到文学文本中来。

下面笔者就举一些成语中汉字意义变化的现象:1.识记实词通过成语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识记文言文中的实词,因为成语是从古代文化典籍中汲取而来的。

如果我们能够将成语中的汉字意义熟记,我们在阅读其他古代典籍的时候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

如成语不易(改变)之论、不刊(删改)之论、不过尔尔(如此)、以己度(推测)人、登峰造(至)极、怨天尤(责怪)人、缘(攀援)木求鱼等,我们将这些重要词语的意思记住了,不仅有助于识记成语,而且还可以在成语的使用中识记这些汉字的意义,这对阅读文学文本大有裨益。

2.存有汉字的原始意义成语是从古代文化作品中凝练而来,保存了大多古代文字的原始意义,通过对这些原始意义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汉字意义的演变历程,如成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

这里的“兵”使用了“兵”的原始意义。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是汉字发展的一种重要规律。

因为汉字随着使用的范围的广泛不免会产生诸多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对成语的了解,认识到汉字的多个意义。

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4.通假字通假字也是成语的一种意义变化形式。

这些通假字有一部分是被通假字的原始字形,有的是一种意义的假借,通过对这部分成语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通假现象,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的文本意义。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

• ④成语中名词作状语现象 • 耳闻目睹——耳、目:用耳朵、用眼睛,分别 作“闻”“睹”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凭借方 式。 • 风餐露宿——风、露:在风里,在露天下,分 别作“餐”“露”的状语,表环境处所。 • 日积月累——日、月: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分别作“积”“累”的状语,表事物发展变化 的进程。 • 土崩瓦解——土、瓦:象土块、象瓦片,分别 作“崩”“解”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 阶梯
西乡二中语文组 何治红

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 所以结合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印象, 便于记忆。 • 例如:1、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堪”与成语“不 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 是“能够”的意思。 •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录毕,走送之” 的“走”与成语“走马观花”、“ 奔走相告” 的“走”意义相同,是“跑”的意思。
• ⑵通假 • 成语中也有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如: • 拨乱反正(返) 图穷匕见(现) •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 信口开河(合) 被发文身(披) • 疾恶如仇(嫉) 无动于中(衷)
• • • •
(3)词类活用 ①成语中的使动用法 例: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 累得出汗。 闭月羞花—闭、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躲藏,使羞惭。 完璧归赵—完: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完好。
• ㈡被动句 • “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为今 用” • “蔓草难除” • ㈢省略句 • 古汉语中省略成分很多,成语也如此,如: • 放之(于)四海而皆准、欲速(则)不达,狗尾 续(于)貂,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为戒, 欲速(则)不达,束之(于)高阁,流芳(于) 百世。

从成语入手解读文言文

从成语入手解读文言文

从成语入手解读文言文文言文里的词汇离我们很久远,所以阅读和理解就有些困难。

学生一下子要接受很多新东西,总觉得文言文学起来佶屈聱牙,深奥得近乎天书。

其实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文言文学起来并不难,因为文言文里面的很多特殊用法直到今天还保存着,当然不在日常的口头交际中,它保存在很多成语里面。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成语是活在现代文中的古文,又是古文中流传下来的现代文。

所以我们可以从成语入手,来解读文言文。

(一)成语里面的词类活用现象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卑躬屈膝”一词中的“卑”和“屈”字是两个形容词,按照今天的语言习惯,形容词后面是不能跟宾语的,所以它实际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是“使……卑”(使身体卑下)“使……屈”(使膝盖弯曲)的意思。

与此类似的成语还有:殚精竭虑(使……殚,使……竭)曲意逢迎(使……曲)丰衣足食(使……丰,使……足)破门而出(使……破)穷兵黩武(使……穷,使……黩)竭泽而渔(使……竭)气壮山河(使……壮)2.名词的使动用法“汗牛充栋”一词中的“汗”是名词,按照今天的习惯,后面也不能跟宾语,同样从文言文的角度来考察,它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出汗。

3.动词的使动用法“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来”字和“安”字是两个动词,确切地说是两个不及物动词,也是不能带宾语,所以它也是特殊用法,那就是动词的使动,可翻译为“使……安”“使……来”。

4.名词用作状语在成语“蝇营狗苟”中的“蝇”和“狗”字用在动词的前面,按照今天汉语习惯,名词是不能修饰动词的,所以在这个地方,这两个名词活用为状语,可翻译为“象苍蝇一样,象狗一样”。

与此类似的成语还有:车载斗量(用车、用斗)风驰电掣(象风和电一样)口诛笔伐(用口,用笔)条分缕析(象条和缕一样)耳闻目睹(亲耳,亲眼)川流不息(象河水一样)狼烟四起(从四面八方)龙腾虎跃(象龙和虎一样)旁敲侧击(从旁边)道听途说(从道上,从途中)耳提面命(当面)鳞次栉比(象鳞片和梳子齿一样)5.形容词意动成语“不耻下问”中的“耻”字,也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按照需要翻译成“以……为耻”,所以它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此类似的还有厚此薄彼(以……为厚,以……为薄)等。

阶梯的成语

阶梯的成语

阶梯的成语有:
1.一步登天:形容短时间内达到高级别或快速提升。

2.步步高升: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3.阶柳庭花:形容美好的庭院景致。

4.进身之阶: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5.拾级而上:形容逐步上升或攀登。

6.一步一趋:形容紧紧跟随或模仿别人。

7.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8.积基树本:建立根基,树立根本,比喻建设事业的基础。

9.累足成步:比喻力量不断积累,可以达成功。

10.竿头一步:比喻更进一步,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成语,学习文言实词的阶梯

成语,学习文言实词的阶梯

成语,学习文言实词的阶梯新高考新教法2010-10-05 19175cc149a20100lq5n成语,学习文言实词的阶梯中学生学文言文,最难的要算是实词的理解了,原因是由于词义的发展变化,许多词的古今意义已经差别很大、相距甚远。

作为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中学生,自然会在理解文言实词时具有了一定的难度。

常听到有些老师跟学生讲学习文言实词要像学习外语单词那样去记。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琢磨便不难发现这话存在着不足。

最大的不足是割裂了古今汉语的联系。

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古今汉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学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就应该紧紧扣住古今汉语的这一联系,借助于其共同点学习实词。

如借助成语学习文言实词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下面列举部分成语来说明文言实词的意义,其格式是先举出实词,而后是例句,然后是该句中实词的释义,最后是成语举例。

1.书(1)秦御使前书曰写[罄竹难书](2)使人遗赵王书书信[郢书燕说](3)黄生允修借书书本[映雪读书]2.对(1)王曰“何以知之?”对曰回答[对答如流](2)对镜帖花黄;对着,向着[对牛弹琴]3.负(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用背驮东西[负重致远](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忍辱负重](3)秦贪,负其强依仗[负隅顽抗]4.立(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站立[顶天立地](2)且立石其墓之门竖立[立竿见影](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存在,生存[势不两立、茕茕孑立](4)兵精粮多,足以立事建立[成家立业](5)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立刻,马上[当机立断](6)各当时而立法设立[标新立异]5.交(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交叉[不可开交](2)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接触[交头接耳](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交往,交流[一面之交](4)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并,一起[饥寒交迫]6.引(1)将军夜引弓拉开弓[引而不发](2)令查出引入上谕中引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3)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屈招引[引狼入室](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牵[救经引足]7.将(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将要,打算,欲[将要取之,必先欲之](2)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将领[损兵折将](3)出郭相扶将扶,持[将功赎罪引申为“拿”](4)将恐将惧且,又[将信将疑]8.走(1)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疾趋,跑[不胫而走](2)兔走触柱,折颈而死;跑[走马看花](3)弟走从军阿姨死去,离开[远走高飞]9.计(1)可记日而待也计算[计日程功](2)愿早定大计计谋,策略[阴谋诡计]10.私(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跟“公”相对[公而忘私](2)燕王私握臣手曰私下,偷偷地[私相授受]11.文(1)庸儒末学,文过饰非掩饰[文过饰非](2)独其为文犹可识文字[望文生义](3)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文如其人](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华丽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12.观(1)臣观大王无意尝赵王城邑观察[察言观色](2)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观看[隔岸观火](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蔚为大观]13.是(1)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正确的,合理的[一无是处](2)是说也,人常疑之这,这个[是可忍,孰不可忍]14.得(1)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得过且过](2)得双石于潭上得到[得寸进尺]15.疾(1)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苦痛,疾苦[痛心疾首](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恨,厌恶[疾恶如仇](3)声非加疾也强,猛烈[疾风知劲草]16.致(1)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尽,极[专心致志](2)致敬亭于幕府送[负重致远](3)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雅人深致]17.假(1)非夫人之物而强加焉借[假公济私](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不假思索](3)乃悟前狼假寐与“真”相对[假仁假义]18.绝(1)不如早与之绝断绝[韦编三绝](2)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无仅有](3)虽杀臣,不能绝也尽[绝处逢生]19.师(1)齐师伐我泛指军队[兴师动众](2)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好为人师](3)吾从而师之以"为老师[师心自用] 20.经(1)经正而后纬成织布的纵线[经天纬地](2)自经丧乱少睡眠经过,经历[漫不经心](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典[不见经传]21.识(1)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老马识途](2)独其为文犹可识识别,辨认[识时务者为俊杰](3)非问无以广识知识,见识[远见卓识]22.意(1)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词不达意](2)即道人意中事心意[心烦意乱](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出其不意](4)目似暝,意暇甚神情态度[意气风发]23.胜(1)终不能加胜于赵胜利[百战百胜](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风景[引人入胜](3)刑人如恐不胜尽,极[举不胜举]24.顾(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回头看,反顾[义无返顾](2)大行不顾细谨顾及,顾虑[顾此失彼](3)君臣相顾,泣下沾巾看[顾名思义]25.首(1)以刀劈狼首头[马首是瞻](2)陈涉首难,豪杰蜂起首先[首当其冲](3)叛主雠贼,还为戎首首领[罪魁祸首]26.反(1)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与“正”相对[反其道而行之](2)诛白公,定楚国,如反称翻转[易于反掌]27.投(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投掷[投笔从戎](2)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投入[自投罗网](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赠[投桃报李]28.游(1)夫夷以近,则游者终游玩,游览[游山玩水](2)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游动,流动[游刃有余](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纵,放纵[游目骋怀]29.固(1)固而近于费坚固[固若金汤](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己见](3)固不如也本来[故步自封]30.达(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到达[四通八达](2)自昏达暑到达,至[欲速则不达](3)学未有达通晓,贯通[词不达意]运用成语学习文言实词的可操作性表现在(1)成语是从古汉语中直接承继下来,成语意义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和文言实词意义的相通性。

根据成语释义学文言

根据成语释义学文言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学文言又学了成语!
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
..力行——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
..枯槁——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
..闺秀——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

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赴汤.蹈火——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15.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提高个人知识 成语 古文

提高个人知识 成语 古文

提高个人知识成语古文
提高个人知识的成语和古文有:
1. 笃志不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2. 学如登山: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3. 废寝忘食:形容专心努力。

4.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5. 举一反三: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6.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7. 闻一知十: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这些成语和古文都表达了提高个人知识需要不断学习、勤奋努力,以及善于思考和推理的道理。

古代关于学习的成语

古代关于学习的成语

古代关于学习的成语古代学习的成语11、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下;卷:指书籍。

2、焚膏继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3、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

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4、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

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

5、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

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6、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

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7、韦编三绝:韦:熟牛皮。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

三:多次。

绝:断。

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

指读书勤奋刻苦。

8、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抱负。

9、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读书刻苦。

10、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1、学而不厌: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12、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13、坐以待旦:待,等待;旦,天亮。

坐着等天亮。

多形容勤恳。

14、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15、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16、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

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17、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18、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

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9、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

形容抓紧时间。

20、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

不倦,不知疲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

形容十分努力。

2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

形容勤学苦读。

22、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

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23、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形容精读与泛读的成语

形容精读与泛读的成语

形容精读与泛读的成语
1.一字千金:形容读书应注重细节,每个字都有深意,就像千金一样珍贵。

2. 略知一二:形容泛读的效果,虽然不是很深入,但是可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3. 匠心独运:形容精读的过程中,需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才能真正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

4. 挑毛病:形容精读时对细节极其认真,连最微小的错误都不容忍。

5. 一曝十寒:形容泛读的效果不如精读,就像一次晒太阳不能替代十次晒太阳一样。

6. 学富五车:形容精读的成果,知识面十分广泛,就像一辆辆装满书籍的车子。

7. 一马当先:形容精读时的效率和速度,就像领头的马儿一样迅猛。

8. 门可罗雀:形容泛读时的效果,读者不多,就像门口只能挂几只鸟笼。

9. 眉目传情:形容精读时能够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情感,就像眉毛和眼神传递的信息一样。

10. 目不暇接:形容泛读时遇到许多杂乱无章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克己复礼: 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错综复杂: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态复萌: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恢复、还原 ②重复 ③又
一、用成语复习一词多义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
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 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 作 )。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
6 .意动用法:幸灾乐祸、鱼肉人民、席天幕地、不耻下
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7.为动用法:光前裕后(光前: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
造福)
四、用成语复习古汉语句式 1.宾语前置: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一言以蔽 之。 2.介宾短语后置:蠢若木鸡。 3.被动句式:古为今用。 4.省略句式:再衰三竭。
胜:略胜一筹 ( 超过 ) 、美不胜收 ( 尽 ) 、引人入胜 ( 优美的景
色 )。
务:不务正业 (致力,从事 )、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 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 (鉴别,审察 )、开诚相见(偏指一方 )、肝胆相 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
1.请指出下面成语中的“诚”是什么意思。 ①开诚布公: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诚惶诚恐: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真诚,诚实 ②实在,确实
2.请指出下面成语中的“辞”是什么意思。
①辞不达意: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辞巧理拙: 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辞尊居卑: ___________________ ④辞不获命: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言道歉 ①言词,言语 ②文辞,文学 ③推辞 ④辞谢,婉
答案
①限度
②次,回
③估计、推测
5.请指出下面成语中的“非”是什么意思。
①颠倒是非: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古非今: 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错 ②认为不对 ③不是
6.请指出下面成语中的“复”是什么意思。
3.请指出下面成语中的“从”是什么意思。 ①从者如云: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善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长计议: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跟随,随从
②听从,顺从,服从
③自,由
4.请指出下面成语中的“度”是什么意思。 ①挥霍无度: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风一度: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审时度势: ___________________
败 )。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 意 )。 顾:顾影自怜 ( 回头看 ) 、三顾茅庐 ( 拜访 ) 、奋不顾身 ( 考 虑 )。
疾:讳疾忌医 ( 疾病 ) 、疾恶如仇 ( 痛恨 ) 、疾风知劲草 ( 强,
猛 )。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 望 )。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 尾 )。
伐、草行露宿、日新月异、踞龙盘、星罗棋布、川流不息、耳
提面命、二桃杀三士。
2.形容词作名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
求远、居安思危、党同伐异、披坚执锐。
3.名词活用为动词: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 胫而走、洞烛其奸、华而不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 兽。 4.动词活用为名词:继往开来 5 .使动用法: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 城、赏心悦目、丰衣足食、不可理喻、光宗耀祖。
成语——学习文言文的阶梯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丰富的成语知识,往往可以产生良好 的表达效果。学习并掌握成语,有利于语言交流。学习成语时,
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既可以将一些模糊认识的成语清晰化,又
可以复习到大量的古汉语知识,还可以在作文中应用,可谓一举 三得,事半功倍。
下列成语中包含了文言实词(括号前),在括号里写出释义:
不易 ( 改变 ) 之论、不刊 ( 删改 ) 之论、不过尔尔 ( 如此 ) 、无可
适(去)从、以己度(推测)人、质(询问)疑问难、登峰造(至)极、怨 天尤 ( 责怪 ) 人、缘 ( 攀援 ) 木求鱼、引 ( 拉长 ) 吭高歌、寡廉鲜 ( 少 ) 耻、家徒 (只有)四壁、尸位素 (白)餐、不学无术(本领 )、如释(放 下)重负、不速(邀请)之客、不期(约定)而遇、文(掩饰 )过饰非、 出类拔(超出)萃、蔚为大观(景象)、寄(依附)人篱下。
予 )。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
据 )。 二、用成语复习通假字 一暴 ( 曝 ) 十寒、拨乱反 ( 返 ) 正、层见 ( 现 ) 迭出、食不厌 ( 餍 ) 精、博闻强识(志)。 三、用成语复习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风起云涌、豆剖瓜分、蚕食鲸吞、口诛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