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合集下载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导 言第一篇 社会生产过程第一章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式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市场与资源配置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社会经济制度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变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发展完善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经济运行第八章 微观经济运行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 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地区布局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 国际经济关系第十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关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导 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并把握经济规律。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经济”一词包含的意思(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

(2)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3)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的总称,即指包括再生产各部门的总体。

(4)节约、节省。

(5)个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等。

2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在西方的普遍使用①“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田提出的。

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DCAAB DCCBD D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收入y将增加。

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P),W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

在短期内,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6章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6章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
•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厂商短期均衡的数学模型 TR TC. (1) TR P Q (2)
PP TC f (Q) b dTR dTC 或MR MC即P MC dQ dQ (3) (4) (5)
d 2TR d 2TC dMR dMC dMC 或 即 0 (6) 2 2 dQ dQ dQ dQ dQ P AVC (7) 其中式(1)~(2)为定义方程式,式(3)~(4)为行为方程 式,式(5)~(7)为均衡条件。
• •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均衡 第六节 蛛网模型
问/答
第五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长期均衡
厂商与行业的长期调整及长期均衡
• • 长期的经济涵义再说明:单个厂商;整个行业 厂商长期均衡: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P=MR=SMC=LMC

P1 F G
SMC1 A SAC1
LMC LAC SMC3 SAC3 B
P0
d=AR=MR
O
QO
Q
主题内容

• • •
第一节 市场、厂商与行业
第二节厂商的收益和利润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第五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长期均衡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均衡 •

第六节 蛛网模型
问/答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
• • 短期的经济涵义再说明:单个厂商;整个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一阶条件:由MR=MC,得P=MC; 二阶条件:由dMR/dQ<dMC/dQ,得dMC/dQ>0
P
0
Q
P
D
dQs dQd dP dP
S
E
封 闭 型 蛛 网 模 型

微观经济学(六) 生产要素及其收入

微观经济学(六) 生产要素及其收入
C(L)=WL
()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固定不变的要素价格。
➢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的要素使用原则:边际产品价值=要素价格
VMP=W 或
P·MP=W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
w
A
w0
点A表明,当要素价格为W0时,要素需求
劳动和工资
土地和地租

资本和利息
垄断条件下要素使用量和价
格的决定





线
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
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劳动和工资
土地和地租
资 本 和 利 息 的 含 义
资本和利息
垄断条件下要素使用量和价
格的决定





资 本 市 场 的 均 衡
主要内容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O
P1·MP
L1
L2
L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原则
预算线-无差异
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曲线
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所有者的行为目的:
效用最大化 +
利润最大化
原始要素供给
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
平下将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
要素供给曲线一般特征是向右上方倾斜

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本品和中间产
品供给
利 润 最 大 化
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
第五节 资本和利息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6章 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6.1 考虑在卢卡斯模型中一个个人在/i P P 未知时所面临的问题。

个人选择i L 去最大化i U 的期望值,i U 继续由方程i ii i P P L L U γγ=-给定。

(a )找出i L 的一阶条件,并且将此条件进行整理,以便获得用[]/i E P P 表示的i L 的表达式,给这个表达式取对数,以获得i l 的表达式。

(b )同(a )部分推出的最优量相比较,如果个人遵循11i i i l E P γγ=⎡⎤⎣⎦-中的确定性等价规则,其怎样地供给劳动量?(揭示:如何把()ln /i E P P ⎡⎤⎣⎦与()ln /i E P P ⎡⎤⎣⎦进行比较?)(c )设(如在卢卡斯模型那样)()()ln /ln /|i i i i P P E P P P u ⎡⎤⎣⎦=+,其中,i u 是正态分布的,其均值为零,并且方差不依存于i P 。

这意味着(){}()|ln /l |n /i i i i E P P p E P P P C =+⎡⎣⎡⎤⎣⎦⎤⎦——这里C 是一个常数,其值独立于i P 。

(提示:注意(){}()/exp ln /|exp i i i i P P E P P P u =⎡⎤⎣⎦,并且表明这意味着使期望效用最大化的i l 不同于(6.17)中的确定性等似性规则的i l ,其差别仅是一个常数。

)答:(a )个人的行为就是在知道价格i P 的情况下,决定劳动供给量i L ,最大化预期效用,如下所示:()()max 1/ii i i L E C L P γγ⎡⎤-⎣⎦将/i i i C PQ P =和i i Q L =代入上式得:1max ii i i i L PL E L P P γγ⎡⎤⎛⎫-⎢⎥ ⎪⎢⎥⎝⎭⎣⎦因为其中只有P 是不确定的,因此上式可以写成:()()max 1//ii L i i i E P P L L P γγ⎡⎤-⎣⎦ 一阶条件为:()1/0i i i P L P E Pγ-⎡⎤-=⎣⎦ (1) 因此最优的劳动供给为:{}()1/1/i i i L E p P P γ-=⎡⎤⎣⎦(2)将(2)两边取对数并定义ln i i l L ≡得:()()1/1ln /|i i i l E P P P γ=-⎡⎤⎣⎦⎡⎤⎣⎦ (3)(b )遵循确定性等价规则,个人供应的劳动数量为(对数形式):()()1/1|/i i i l E P P P γ=-⎡⎤⎣⎦⎡⎤⎣⎦ (4)因为()ln /i P P 是()/i P P 的凹函数,根据詹森不等式得:()()ln /n /|l |i i i i E P P P E P P P >⎡⎤⎣⎦⎡⎤⎣⎦如果个人遵循确定性等价规则,个人供应的劳动数量小于(a )部分的最优劳动数量。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完全竞争 市场
目录
•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者行为 •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 •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与评价 • 完全竞争市场的实例分析
01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
01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 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个个体 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力的市 场结构。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生产者增加产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 生产者减少产量。
生产者的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的定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供 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表示在每 一个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 能够提供的最大产量。
供给曲线的形成
由于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 们只能按照市场价格提供产品, 因此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重 合。
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因此市场上的供给 量等于需求量时的状态称为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的条件
在长期均衡时,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可变的,因此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长期均衡的结果
在长期均衡时,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或者亏损最小化,同时市场 上的价格等于企业的平均成本。
05
信息搜寻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与不足
缺乏创新激励
由于产品同质化,厂商缺 乏创新的动力,可能导致 技术停滞。
规模不经济
由于厂商规模小,可能无 法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影 响生产成本。
市场垄断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完全竞争 市场可能演变为垄断市场, 导致价格控制和资源配置 低效。
政府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干预与调控
反垄断政策
政府通过反垄断法限制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 秩序。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1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类其他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是价格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微观经济学里商品的价格是由其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

在本门课程的讲授中,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寡头市场与博弈、生产要素定价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和模型分析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理论研究,并用到高数中的相应知识,微观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以及相应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较好地把握微观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及价格决定,掌握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尤其是认识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并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引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由来和演变,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分配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分配理论
但是在一个动态的社会里,创新活动是不会停 止的,一种创新所产生的利润消失后,另一种 创新又会出现。因此,在动态社会里,利润总 是继续存在的。
44
2.利润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利润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报酬
(2)利润是刺激生产活动的动力
(3)利润是创新的动力
(4)利润使生产者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
力水平(边际产品价值VMP)的高低 (2)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工资水平的高低
14
(1)对劳动的需求
劳动的需求曲线
W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水平 即VMP=MPL*P产品。
劳动边际生产力水平,取决
于:社会的资本,自然资源,
D2
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的素 质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D1
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市场
L1
LE L2
L
27
《最低工资规定》
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
28
4. 工资的补偿性差别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 劳动者的报酬是有差别的。较高的工资是对以下一 些特殊供给条件的补偿: (1)不愉快的或有危险的工作条件 (2)高度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重体力劳动 (3)就业不稳定 (4)失败的风险
(2)“利润是由垄断产生的报酬”--属于 “超额利润”
(3)“创新说”的利润理论 根据熊彼特(J. Schmpeter)的“创新理
论”来解释利润的产生
42
创新理论
现实中的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人口数量不断 增长,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消费 者的偏好不断改变,因而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出现。
D1
土地
Q
数量

ap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ap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市场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以一定价格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市场的运作至关重要。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很高,价格变动会导致数量的大幅度变化;如果弹性较低,价格变动对数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3.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个体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出最优的消费选择。

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则说明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4.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成本理论则研究了企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下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组合。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所需要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则说明企业在生产更多产品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某个行业中企业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有所不同。

6.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未能通过市场适当反映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是一种无法排除非支付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例如道路和国防。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社会福利不最大化。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等。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征税、补贴和监管等。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市场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市场理论

得时间与金钱得机会成本。在利润均衡时,企业得收益应该补
偿所有者期望用于使其企业维持得时间与金钱。
例如,假设一个农民要投入100万美金去开垦她得农场,
她必须放弃一年能赚到得其她工作。这样,农民耕作得机会成
本包括她从100万美元中赚到得利息以及放弃得2万美元工资。
即使她得利润为零,她从耕作中得收益也补偿了她得这些机会
成本。
对完全竞争市场得评价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P=LMC。
1.从生产者角度来瞧:
边际成本就是增加单位产量而付出得代价。或
者说,边际成本就是某产品增加单位生产而放弃得另一
种产品得价值,也就是某产品增加单位生产而不能用于
另一种产品生产得资源价值。如果厂商使生产进行到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这种产品增加单位产量时所 增加得价值,等于为此而牺牲得其她产品得价值。此时, 人们已不可能通过调整资源用途来增进全社会利益,资 源配置达到了最佳状态。
产量 (加仑)
(Q)
1 2 3 4 5 6 7 8
价格 (美元)
(P)
6 6 6 6 6 6 6 6
总收益 (美元)
(TR=PQ)
6 12 18 24 30 36 42 48
平均收益 (美元)
边际收益 (美元)
(AR=TR/Q) MR=ΔTR/ΔQ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结论:完全竞争企业得需求曲线(d)、平均收益线(AR)、边 际收益线(MR),三线合一。
Q
(2)当P0=AC时,厂商利润为零。
P
MC
AC
E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导言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导言部分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安 生

全 存

的 的

需 需

要 要
自由物品 经济物品
稀缺性
首要问题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 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 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切的欲望
What How
第五章: 成本论
For whom When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五章: 成本论
3.规范分析方法
① 规范分析方法的含义
② 规范分析方法的内容 ③ 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 ④ 规范分析方法的表达方式 ⑤ 规范分析方法的特点
第五章: 成本论
4.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 5. 数理分析方法 6. 科学的抽象法
第五章: 成本论
三 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1、对宏微观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 均 衡 分 析 静态、比较静态与动 态 分 析 经 济 模 型 分 析

第五章: 成本论




理 论 服 务 于 实 践 经济运行机制分析 经济运行机制分析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第五章: 成本论




欧洲 — 15-17世纪
财富是货币 货币是金银 金银来自(对外)贸易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五章: 成本论
微观经济学教学提纲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章
第三章
供求与局部均衡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五章: 成本论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问题的提出宏观经济学如何保证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总体行为变量同众多家庭和企业的基本行为相吻合呢?换言之,如何为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微观基础?二、微观基础的基本含义所谓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指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模型基础的单个经济行为人(家庭和厂商)的行为规律的理论分析,或者说,是指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单个经济行为人行为规律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假设。

具体地说,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含义:1. 宏观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微观个体的行为基础,即微观个体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包括预期行为、优化行为、决策行为和风险行为等。

一般经常假设微观个体极大化生命期间的效用现值,厂商极大化生产过程中的利润,政府极大化一定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函数;对待不确定性,经常假设一些经济个体可能是风险中性、风险偏好或者是风险厌恶的,不同的风险态度,对应着不确定性下经济个体的不同行为方式;经济个体的预期形式可以是前瞻性的(对将来各个时期经济行为结果的预期,决定当期经济行为),也可以是后顾性的(对过去各个时期已经发生的经济行为结果的总结,决定当期经济行为);预期形式可以是理性预期,也可以是适应性预期等。

在进行微观层次分析时,有时无法限定个体行为的具体理性标准,但仍要求个体行为满足一定的规则。

只有微观层次上个体行为具有规则性和协同性,才可能避免在宏观层次上出现随机化的相机选择。

2. 宏观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合理的微观结构基础,它由描述个体行为、市场结构和信息结构等重要理论假设组成。

例如经常使用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式、完全竞争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等,它们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基础和参照标准。

这种微观基础直接成为判断市场是否具有瓦尔拉斯特征、货币变量是否中性等宏观结论的关键。

3. 宏观经济分析模式和方法应该同微观经济行为个体的表述方式密切相关,即不仅要求微观个体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和相似性,而且宏观分析模式应该保证累积以后,微观个体和宏观总体之间依然相互联系。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六章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行业短期均衡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二、选择题1、最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是以下哪个市场( )A、农产品市场B、轻工业品市场C、重工业品市场D、旅遊产品市场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

A、既有厂商进入该行业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B、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C、既无厂商进入该行业也无厂商退出该行业D、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与横轴平行的线C、与横轴垂直的线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4、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

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D、以上都不对5、假如某厂商的收益只能弥补厂商所花掉的平均可变成本,这表明该厂商( ) 。

A、如果继续生产亏损一定更大B、如果停止生产则不会发生亏损C、无论生产与否亏损是一样的D、如果继续生产,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6、假如某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厂商所花掉的平均可变成本,为了损失最小化,他应该( )。

A、减少产量B、增加产量C、停止生产D、扩大生产7、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获得了最大经济利润;B、他没有获得最大经利润;C、他是否获得了最大经济利润还无法确定;D、他的经济利润为零。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 。

B、AR=ACC、MR=MC=AR=ACD、MR=MC=P9、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10、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成本不变的行业中,产量的增加量()。

A、完全来自新企业;B、完全来自原有企业;C、部分来自新企业,部分来自原有企业;D、无法确定。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价值交换的基础。

需求是指消费者购买其中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和能够出售的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点即为市场均衡点,决定了价格和数量。

2.弹性:弹性是衡量一些经济变量对其它经济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指的是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大小会影响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调整。

3.效用与边际效应:效用是指个体对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边际效应则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口产生的额外效用。

个体在购买决策中会考虑边际效应,即在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作出决策最佳。

4.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无关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可变成本是与产量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技术等。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寡头垄断、寡头竞争和完全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价格和利润水平。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

政府通过实施政策来修复市场失灵,如税收、津贴和监管等。

7.收入与财富分配:收入分配是指在经济中个体或家庭收入的分配方式,财富分配则是指个体拥有财产的分配方式。

不同的收入与财富分配方式会对社会公平性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8.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项目或政策的方法。

它比较项目或政策的成本与效益,以确定其是否值得实施。

成本效益分析在政府和企业决策中有广泛的应用。

9.理性选择原则:理性选择原则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选择能够使其最大化效用或利润的选项。

个体在受到不完全信息和有限资源的限制下,会根据自身的偏好和目标作出理性选择。

10.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个体和企业在做出决策时面临的两个重要因素。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定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定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定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家庭、企业等具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易情况,揭示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一系列基本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经济现象的解释提供了基础。

首先,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个体理性假设。

个体理性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个体的理性行为表现在他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偏好和目标做出最佳的选择。

个体的理性行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基础。

其次,另一个基本假设是市场均衡假设。

市场均衡假设认为在竞争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调节会使市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就是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此时不会出现多余货物或短缺货物的情况,市场价格也会稳定在均衡价格上。

市场均衡假设作为一种理论假设,对于研究市场调节机制和价格形成过程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作用。

此外,还有个齐一完全信息假设,指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获取和利用市场中的信息,以做出最优决策。

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信息是完全透明和无成本的,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了解市场中的各种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行为的指导。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信息是有限和成本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导致市场参与者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信息和认知的限制。

另外还有销售成本、效用函数等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使得经济学家能够对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它们提供了经济学家研究和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框架,不同假设对于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基本假设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个体理性假设假设个体能够充分获取信息并做出最优选择,但在现实中,个体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有限,往往会出现非理性行为和决策失误的情况。

其次,市场均衡假设假设市场能够自发形成均衡,但现实中市场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扭曲,导致市场失灵和市场失衡的情况。

第六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第六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第六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名义工资与价格的延滞性调整对于凯恩斯主义模型是重要的。

但其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受到众多的批评。

(名义刚性对政策的重要性,以及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稳定关系与否,这可能会导致各种趋向减少通货膨胀的替代性方法的产出成本,在不同条件下的产出-通货膨胀关系,以及稳定化政策对平均产出的影响)存在许多的理由――涉及不确定性、信息与再协调成本、激励等等,它们可解释为什么价格与工资不能自由地调整以使供给与需求相等,或者为什么厂商不能完全且立即地改变其价格与工资,以便对冲击作出反应。

但简单地引入一些对完善市场的偏离并不能充分表明名义调整的合理性。

古典二分法失效的任何微观经济基础要求一定类型的名义不完善。

在本章A部分的模型中,以卢卡斯(1972)与菲尔普斯(1970)的著作为基础,名义不完善是生产者不能观察到总的价格水平;结果,在不具备有关对其商品所接受的相对价格的充分知识的条件下,他们作出了生产决策。

A部分卢卡斯的不完善信息模型卢卡斯-菲尔普斯模型的核心观点是,当一个生产者观察其产品价格的变化时,他并不知道这种价格变化是否反映了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或者是否反映了总价格水平的变化。

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生产的最优数量,而总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改变最优生产数量。

当生产者的产品的价格增加时,既存在着一些有关这种增加反映价格水平上升机会,也存在一些有关这种增加体现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的机会。

生产者的理性反应是把变化的一部分归结为价格水平的增加,并且把另一部分归结为相对价格的增加,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出。

这种结论意味着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下面两节在如下模型中发展这种思想:个人利用其劳动生产产品,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上出售其产出,并且利用其收入去购买其他生产者的产出。

模型有两种类型的冲击:一是存在偏好的随机变化,这改变了对不同产品的相对需求,这些冲击导致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与相对生产的变化;二是存在着对货币供给,或存在着对总需求的扰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名义工资与价格的延滞性调整对于凯恩斯主义模型是重要的。

但其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受到众多的批评。

(名义刚性对政策的重要性,以及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稳定关系与否,这可能会导致各种趋向减少通货膨胀的替代性方法的产出成本,在不同条件下的产出-通货膨胀关系,以及稳定化政策对平均产出的影响)存在许多的理由――涉及不确定性、信息与再协调成本、激励等等,它们可解释为什么价格与工资不能自由地调整以使供给与需求相等,或者为什么厂商不能完全且立即地改变其价格与工资,以便对冲击作出反应。

但简单地引入一些对完善市场的偏离并不能充分表明名义调整的合理性。

古典二分法失效的任何微观经济基础要求一定类型的名义不完善。

在本章A部分的模型中,以卢卡斯(1972)与菲尔普斯(1970)的著作为基础,名义不完善是生产者不能观察到总的价格水平;结果,在不具备有关对其商品所接受的相对价格的充分知识的条件下,他们作出了生产决策。

A部分卢卡斯的不完善信息模型卢卡斯-菲尔普斯模型的核心观点是,当一个生产者观察其产品价格的变化时,他并不知道这种价格变化是否反映了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或者是否反映了总价格水平的变化。

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生产的最优数量,而总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改变最优生产数量。

当生产者的产品的价格增加时,既存在着一些有关这种增加反映价格水平上升机会,也存在一些有关这种增加体现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的机会。

生产者的理性反应是把变化的一部分归结为价格水平的增加,并且把另一部分归结为相对价格的增加,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出。

这种结论意味着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下面两节在如下模型中发展这种思想:个人利用其劳动生产产品,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上出售其产出,并且利用其收入去购买其他生产者的产出。

模型有两种类型的冲击:一是存在偏好的随机变化,这改变了对不同产品的相对需求,这些冲击导致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与相对生产的变化;二是存在着对货币供给,或存在着对总需求的扰动。

当这些冲击可被观察时,它们只会改变总价格水平,并且不会产生真实效应,但当它们不能被观察到时,它们既改变了价格水平也改变了总产出。

下面就考虑货币冲击可被观察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货币是中性的,接着转向货币冲击不可观察的情形。

一、完善信息的情形1、生产者行为在经济中,存在许多不同的产品,考虑一种典型物品i 的代表性生产者。

个人的生产函数简单地假设为:i iQ L =个人消费i C 等于其真实收入;这个消费量等于收益i i PQ 除以产品的市场篮子价格P (一切产品的价格指数)。

效用同消费正相关,同工作是负相关,采取下面形式:1i i i U C L γγ=- 1γ>这里存在消费的不变的边际效用,以及工作递增的负效用。

当总价格水平P 是已知的时候,个人最大化问题是简单的,把/i i i C PQ P =与i i Q L =代入上式,得到: 1/i i i i U PL P L γγ=- 由于市场被假定为竞争性的,个人把iP 与P 取做给定的,并且选择iL 去最大化效用。

一阶条件为: 1/(1)(/)i i L P P γ-=令小写字母表示与其相对应的大写字母的对数,可将上式写为:1()1i i l p p γ=-- 因此,个人劳动供给与生产关于其产品的相对价格是递增的。

2、需求由于生产者的行为决定各种产品的供给曲线,那么,决定每个市场有均衡还要求界定需求曲线。

对于一个既定产品的需求被假设依存于如下三个要素:真实收入、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对偏好的随机扰动。

为了分析的可操作性,设需求是对数线性的。

特别设对产品i 需求为:()i i i q y z P P η=+-- 0η>其中,y 为真实收入,i z 是对产品i 的需求冲击,并且η是每种产品的需求弹性,iq 是产品i 的每个生产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

各种产品的iz 的均值为0。

因此,它们是纯粹的相对需求。

y 被假设为等于iq 的平均值,并且P 是iP 的平均值。

i y q =i P P =上面式子表明:当总生产(因而总收入)较高时,当产品的价格相对其他产品的价格较低时,以及个人对该产品有强烈的偏好时,对该产品的需求则较高。

最后,模型的总需求为:y m p =-上式意味着,价格水平与产出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这是总需求的核心特征。

这时M 应当视为一种影响总需求的变量,而不仅仅是货币。

3、均衡产品i 的市场均衡需求要求对每位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等于供给。

那么,1()()1i i i p p y z P P ηγ-=+---可得:1()1i i p y z p γηγη-=+++- 这个式意味着i p 的均值为p 由如下关系给出:11p y p γηγη-=++- 那么,0y =最终,得出:p m = 在这个模型中,货币是中性的,即m 的增加导致所有的ip 的一个同量的增加,因而也使总价格指数P 的增加。

真实变量并不受影响。

二、不完善信息的情形现在,我们考虑生产者可观察到自己产品的价格,但无法观察到总价格水平的情形:1、生产者的行为:用i i r p p =-定义产品i 的相对价格,可写为: ()i i i p p p p r p =+-=+因此,在对数形式中,个人观察的变量,即其产品的价格等于总价格水平与商品的相对价格之和。

个人将愿意把其决策建立在i r 的基础上(如1()1i i l p p γ=--)。

个人并不能观察到i r ,但必须在给定i p 的观察值的条件下来估计它。

在这点上,卢卡斯作出了简化性的假设。

他假设给定ip ,个人发现了i r 的期望值,并且接着生产出像这种估计值是确定的情形下的产出一样多的产品。

则1()1i i l p p γ=--变为:1[|]1i i i l E r p γ=- 这种确定性等价行为并不是与最大化预期效用行为相一致的;一般而言,il 的效用最大化选择不仅正好依存于个人对i r 的估计,而且也依存于其关于i r 的不确定性。

然而,个人利用确定性等价行为的假设简化了分析并且不会对模型的核心内容产生影响。

另外,卢卡斯假设生产者给定i p 的条件下理性地发现了i r 的确定值。

那便是,[|]i iE r p 被假设为给定i p 与给定两变量的实际联合分布的条件下i r 的真实期望值。

这种理性预期假设并不会比个人最大化效用的假设更特殊。

为了使[|]i iE r p 的计算更为方便,货币冲击(m )以及对个人产品需求的冲击(iz )被假定为正态分布的。

m 有一个数量为()E m 的均值,以及数量为m V 的方差。

i z 的均值与方差分别为0与zV ,并且不依存于m (两者相互独立)。

这些假设意味着p 与i r 是正态且独立分布的。

由于i i p p r =+,这意味着它也是正态分布的,其均值是p 与i r 的均值之和,其方差是p 与i r 的方差之和。

p 与i r 的均值[]E p 和[]E r 分别为[]E m 与0。

其方差p V 与r V 被复杂化为m V 、zV 及其他参数的函数。

个人问题是给定i p 的条件下理性地发现了i r 的期望值。

统计学中一一个重要结论是,当两个变量联合分布的时候,一个变量的期望值是另一个变量的观察值的线性函数。

因此,[|]i i i E r p p αβ=+在这种特殊情形中,i p 等于ir 加上一个自变量,上式采取如下的特殊形式:[|][]([])r r i i i r p r pr i r p V V E r p E p p V V V V V p E p V V =-+++=-+ 将上式代入1[|]1i i i l E r p γ=-,得到:1([])1([])r i i r p i V l p E p V V b p E p γ=--+≡-对于每个生产者,上式取平均数(并利用y 与p 的定义),我们可得出总产出的表达式:([])i y b p E p =-这个方程是卢卡斯供给曲线。

它表明产出对其正常产出的偏离是价格水平惊扰的一个增函数。

2、均衡把卢卡斯方程与总需求的方程y m p =-联立,可解出如下形式的p 与y :1[]11b p m E p b b=+++ 1[]11b y m E p b b =-++ 利用上式可求得[][]E p E m =同时利用[]([])m E m m E m =+-,可得出:1[]([])1p E m m E m b=+-+ 1([])1y m E m b=-+ 其含义是:可被观察的总需求的部分[]E m 只影响价格,但不可观察的部分([])m E m -具有真实效应。

货币供给增加提高了总需求并且产生了每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向外移动。

由于增加不可观察,每个供给者的最好猜测是其产品的需求增加的一部分体现了一种相对价格冲击,因此,生产者增加其产出。

为了确立这个模型,依据基本的参数而非p 与i r 的方差表示b 。

由于11r r p V b V V γ=-+,而方程1[]([])1p E m m E m b =+-+意味着2(1)mp V V b =+。

需求曲线()i i i q y z P P η=+--与供给曲线([])i y b p E p =-可用于发现r V -i P -P 的方差。

当把(())y b p E p =-代入()i i i q y z P P η=+--,得到:(())()i i i q b P E P z P P η=-+--,并且()(())i i l b P P b P E P =-+-。

利用这二个方程求解得到/()i i i r P P z b η=-=+,2()z r V V b η=+。

那么,把p V 与r V 的表达式代入b 的定义,得:2211()(1)zz m V b b V V b γη=-+++上式隐性地用z V 与m V 、γ定义了b ,确立了模型。

这表明b 关于z V 是递增的,而关于mV 是递减的。

结论1[]([])1p E m m E m b =+-+与/()i i i r P P z b η=-=+意味着p 与i r 是m 与i z 的线性函数。

由于m 与i z 不相关,p 与i r 也不相关,并且由于正态变量的线性函数是正态的,p 与i r 也是正态的。

三、含义与局限一、菲利普曲线与卢卡斯批评卢卡斯模型意味着总需求的未预期的高实现导致了较高的产出与高于预期的价格。

结果,对于总需求行为的合理界定,模型意味着产出与通货膨胀之间正的相关性。

例如:假设m 是一个具有漂移性的随机游走:1t t t m m c u -=++其中,u 是白噪声。

这个界定意味着t m 的期望值为1t m c -+,并且t m 的不可观察的部分是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