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人力资源概念是由德鲁克提出的。

2. 人力资源的层次:基础层—人力资源;关键层—人才资源;核

心层—智力资源。

3. 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

者是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4. 劳动力是指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16),具有现实的劳动能

力,并参加社会就业的那一部分人。(学生、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者除外)

5. 人力资源以人的自身为天然载体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密切联系

具有自由性、生物性、再生性。

6. 人力资源具有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

7. 人力资源需要不断的开发具有连续性、时效性、高增值性。人

力资源不可闲置不用否则会导致“人力资本退化”

8. 人才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以创造性劳

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发展作出某种重大贡献的人。

9. 人口:丧失劳动能力、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学生、失业者、

劳动力 劳动力: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源

10. 创造性: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有意识

的”

11. 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人口总体

内个体的不断更替和“劳动力损耗-劳动力生产-劳动力再次损耗-劳动力再次生产”的过程予以实现。

12.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

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即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各种技术和方法、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其实质是对人的管理。

13.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14.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人力资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15. 传统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注重控制与管理人,属于行

政事务式的管理方法,主要研究“人的事”,是对静态

的“事”的关注和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源于英国的劳工管理,经由美国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它以“人”为核心,不把人作为一种工具,而把人作为活的资源加以开发,人力资源被提到战略高度。

16. 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战略性、主动性、效益性、人本性。

17. 战略组织指组织自己确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

一目标与任务而制定的行为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它分为总战略、实业战略、职能战略三个层次。

18. 人力资源战略层次:组织最高战略决策层、组织职能管理层、

组织实务运作层。

19. 不同的组织发展战略要求有不同的人力资源与之相匹配,这也

是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之间最重要的原则。

20. 组织基本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波特认为组织可自己采

取三大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

21. 组织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集中战略的组织、内部

成长战略的组织、合并和兼并战略的组织。

22. 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技术环境分析、劳动

力市场分析、社会文化法规分析、自然因素分析。

23. 内部分析: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领导风格、组织可能获

得的资源数量、质量分析。

24. 目标分解是自上而下的制定方法,目标汇总是自下而上的。

25. 人力资源规划含义是组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

计划管理方式。组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战

略)规划-人力资源计划。

26.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根据组织战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

标、总战略、总措施、总预算的安排,它是连接人力资源战略和人力资源具体行动的桥梁。

27. 人力资源业务计划:调配、补充、晋升、培训开发、薪酬激

励、职业生涯

28.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原则: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与内外

部环境相适应的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29. 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问题是人力资源规划应解决的核心问题

30. 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影响因素:组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组织

目标的变化、组织形式的变化、组织员工素质的变化、劳动人事政策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31. 人力资源规划高效的关键:在整个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技术和供给预测技术。

32. 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的方法:第一大类定性方法(主观判

断、微观集成、工作研究、德尔菲);第二大类定量方法(回归分析、趋势预测、比率预测、散点分析)

33. 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34. 马尔科夫预测法:组织内部人员的转移时有规律的,且其转移

概率有一定的规则

35. 主观判断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较适用于规模较

小或者经营环境稳定、人员流动性不大的组织。

36. 微观集成法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37. 工作分析的创始人:罗莫特

38. 工作分析思想由狄德罗 泰勒

39. 泰勒的时间动作研究被认为是科学工作分析的起始。

40.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军队中设立了人事分类委员会实施工

作分析 这一词便开始使用

41. 工作分析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工作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

进而对组织各个职位的设置目的、性质、职责、权限和隶属关

系、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工作关系、以及承担该项工作所需

具备的资格条件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相关人力资源管

理资料和文件的过程。

42. 工作分析最终产出的表现为工作说明书

43. 工作分析的两大内容:一是关于工作本身的描述(工作说明

书),包括工作岗位名称、直接上级、职责、联系等方面的内

容;二是关于任职资格方面的内容(工作规范),包括承担该

工作需要的学历、经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44. 工作分析最广泛的用途是用来建立甄选标准

45. 工作有不同定义:一是指具体的工作任务;二是指一系列相互

联系、职能类似或所需水平相似的任务的集合。

46. 工作分析原则:目标明确、分工协作、标准统一、流程合理、

责权分明

47. 工作分析收集信息的内容:6W1H (谁来做,做什么、为谁做、

为什么做、何时做、在哪里做、如何做)

48. 工作说明书的七要素:表头格式、任职条件、工作要求、责任

范围、管理结构、工作关系、操作技能

49. 工作分析法分类: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50. 定性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面谈)、工作日志法、问卷法

51. 访谈法是一张简单高效、应用最广泛的定性工作信息收集方

法,可分为个别访谈、群体访谈和主管人员访谈等方式

52. 观察法是以工作分析人员通过对员工的正常状态进行直接观察

而获取其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

上通过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来提取有效工作信息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