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素度教学法

合集下载

经典引教育 素读润童心——长沙市博才梅溪湖小学经典素读特色课程建设

经典引教育 素读润童心——长沙市博才梅溪湖小学经典素读特色课程建设

52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私塾式素读,并不追求深刻理解文字,它通过反复诵读文本,将文本烂熟于心,完成最原始的语言文字积累,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

孤立地看,素读似乎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培养要求,也不符合现代语文的教学规律。

但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多维文化交织的今天,在语文教育面临改革浪潮的现代课堂,素读的回归有了新的意义。

一方面,就语文素养层面来说,素读最重要的功能是积淀,即先把经典积淀在学生的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学生们会慢慢地感悟和吸收,成为语文素养的原始积累。

其内容为传统经典,它倡导回归文本,回归语言本身,让学生在吟诵熟读的浸润中慢慢领悟文意,通过品读,朴素地理解原意。

另一方面,就语文教学层面来说,素读并不局限于教材,而要求教师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主动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这也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的学习方式、“独立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不谋而合。

五年前,长沙市博才梅溪湖小学确定了经典素读的特色项目,为学生打开了一道能读经典、爱读经典的大门。

生根:在校园里落地在项目推进之初,校本教材、师资等资源匮乏,家长和学生也鲜有接触,经典素读这株小苗要存活经典引教育 素读润童心——长沙市博才梅溪湖小学经典素读特色课程建设彭晓平下来困难重重。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经典素读特色项目领导小组,还特别邀请当代经典素读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国学念诵专家周波老师担任该项目的顾问,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指导。

通过师生大量比读之后,学校选择了陈琴老师主编的《中华经典素读范本》,该教材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按照蒙学识字、诗律、文化常识、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中华美文等分层递进编排,集趣味与知识于一体,符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规律。

师资方面,学校成立了“谦耕国学馆”,“国学馆”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研,共同研读经典作品。

除了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培训、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要求教师参与网络集中研修等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以外,学校优先培养了一批国学种子教师,由他们带动所在年级的素读教学。

素读经典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素读经典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素读经典教学设计导论素读经典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素读经典的教学设计方法,包括目标设定、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通过合理的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经典文学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素读经典的教学设计,学生将学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准确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思想。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经典作品,设置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目标,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理解。

素读经典教学设计应该关注经典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经典作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并培养对文化传统的热爱与尊重。

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素读经典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解读经典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价值观,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导入活动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通过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2. 阅读活动阅读活动是素读经典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教师可以将经典文学作品分段给学生阅读,或者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词汇、句子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3. 分析活动在学生阅读了经典作品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主题、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4. 创意活动创意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素读操作说明

素读操作说明

素读操作说明
1、方法:提前一天诵读下周学习内容,每天一遍,连续七天。

2、早上,素读时间为30分钟(7:50——8:20),领读或默写;
下午,按照数学、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的顺序,每科一遍。

3、每天睡觉前半小时复习当天各科学习笔记(教辅书有归纳也可读)
对学生的要求
1、前两天,老师指导,速度不要太快,求准;随着对文本的熟悉,语速可适当加快。

2、逐字逐句、不留空白,理科可不读习题。

3、低声诵读,不能默念。

4、在学校,由课代表带读。

5、读错时,立即重读该句一遍(带读时不要求)
6、周五文科可朗读重点内容,有意记忆;理科默读重点内容,边阅读边思考。

对老师的要求
1、“四不”:不讲课,不安排写作业,不能只读单学科内容,不能做与巡视无关的任何事情。

2、关注学生状态,发现挺读或语速过快者,立即提醒纠正。

3、英语和语文老师要有一定的领读师范(英语先读单词,语文先读生字词)
4、任课教师在周五前给课代表说明下周教学进度,可整周内容一起安排,同时,安排周五需要诵读的重点内容。

对班主任的要求
1、及时和任课老师、课代表沟通,了解各科每周素读内容,督促落实每周本班
素读任务的完成。

2、周六周日,通过校讯通提出具体要求,请家长提醒并签字。

经典素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经典素读汇报课教学设计

经典素读汇报课教学设计一、课程介绍经典素读(Classical Reading)是一门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和经典阅读的课程。

通过教学设计合理的经典素读汇报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典素读汇报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汇报课教学内容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选读、解读和评析,学生对作品的个人感悟和分析等。

具体内容可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经典作品选读(1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适合学生的片段,由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朗读,以提高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文本解读与讲解(20分钟)教师对所选经典作品的文本进行解读与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学作品。

4.学生展示与讨论(25分钟)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对经典作品的个人感悟与分析,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对话等形式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5.总结与点评(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更深层次思考和探索。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经典作品相关的阅读作业,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堂评估:1. 实时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展示的汇报内容进行评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深度和逻辑性等。

“素读”经典让语文课上得更扎实

“素读”经典让语文课上得更扎实

“素读”经典让语文课上得更扎实作者:苗慧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第12期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读,不加入复杂的研讨、理解和其他修饰。

不追求深入理解,在初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素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吟诵古诗词,润泽一生吟诵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巩固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永久记忆。

用吟诵的方法来组织古诗词教学,会事半功倍。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发现,《声律启蒙》一书适合使用吟诵的方法学习,《诗经》和词也可采用吟诵的方式。

部分古诗和篇幅长一些的散文诗可采用朗读的方式学习。

采用这些方法,我引导学生吟诵,遇到古诗文,学生就会吟诵,而且乐在其中。

念诵是一种有节奏、有重音、重文气并且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方法。

念诵利于学生理解文意,利于熟读成诵,篇幅较长的经典都可以使用。

科学证明,凡是靠想一想才能记住的逻辑记忆一般忘记得也快。

而念诵这种快节奏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嘴巴的灵活度,嘴巴的运动会不断刺激大脑而产生肌肉记忆,不知不觉中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中,我用念诵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古文观止》等长篇的经典文章。

念诵这种方式已经深入学生的骨髓,成了他们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通过这种方式记诵下来的文字必将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润泽其一生。

二、用吟诵创新教学方法,情趣盎然合理分配诵读时间,提高诵读效率。

《声律启蒙》一书教学难度较大,内容也很多,每章有三节,每节78 个字。

前半学期我按一天学一节,第二天复习前一节,然后学新的一节的方式教学,这样,第四天复习学过的三节内容,第五天我会再教给学生新的内容。

但是,很多学生到了周末就出现问题,第一节基本会背诵,第二节生疏,而第三节就非常生疏,背起来特别费力。

于是,我就每周一将三节内容全部学完,只要求学生读顺即可。

然后周二边朗读边理解意思,周三开始吟诵并继续理解意思,周四全体分工吟诵,周五复习一遍后继续学习新的东西。

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转载】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转载】陈琴老师的学生经过六年语文学习,可以背诵十万字中文经典和各类诗词,语文水平远远高于国内学生的平均水平。

陈琴老师的六年素读课程安排,非常值得参考。

“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一、七田真“素读”法跟我们今天的母语习得法到底有何不一样呢?~其一、旧时的读法:施用素读,追求以记诵为目的,以积累背诵为目的。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

——(清)张潮《幽梦影·九十一》.素读的最终目的不是以背诵为宗旨,可是,相当一部分的文字要烂熟于心之后才能日见其不凡之处,如,孩子的灵性被开发,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力被提升,孩子的思辨力得到增强,这都是需要一定的经典文句成为其肌肉记忆为基础。

不强调所有读过的文句都终生不忘,可是,像《中庸》《老子》《庄子》《孟子》《易经》《论语》《诗经》乃至《黄帝内经》中的经典篇章必须成为诵读者的肌肉记忆,惟其如此,才可确信其真正经过经典素读的训练期。

今天的读法:蜻蜓点水般,雁过无痕,翻过千万卷,却没有读破一本书。

阅读的积累和“素读”的积累是不一样的。

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成果。

得下一番切实的功夫,便是记诵。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与其囫囵吞枣或是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这三百首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了别人……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朱自清全集‧第二卷‧ <</FONT>论诗学门径>》其二、旧时私塾里的诵读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献——经典,适宜储存。

(经典)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师说》 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前赤壁赋》 范仲淹·苏幕遮 《三峡》 楚辞·东皇太一 《醉翁亭记》 楚辞·云中君 《卖柑者言》 楚辞·渔父 春·夏·秋·冬文言四则 《你还要诵读: (1)、300 首儿歌、 (2)、50 首诗词、50 篇文言文。 (3)、熟记《弟子规》、《三字经》、 《千字文》、《百家姓》、 《声律启蒙》、《小学对 课》、《大学》、《成语 接龙》七本书。 中年级段—— 1、阅读三百万字。 2、诵读现代优美散文 100 篇,不一定完全背, 3、背诵古诗词 150 首。 4、“素读”《中庸》《老子》《论语》、《朱子 家训》 、《颜氏家训》 、《飞 鸟集》、《经典古文 50 篇》 我们自己编的)。 高年级段—— 1、平均阅读四百万字, 2、诵读优美散文 100 篇, 3、背诵古诗词 150 首, 4、“素读”《庄子》《孟子》《古文观止》《史记》《资 治通鉴》中的选篇。 五、各年段的“素读”课程如何安排? 1、 六年的语文学习目标: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 2、各年段的“素读”课程安排 一年级上期:——《三字经》、《 《弟子规》、《小学对课》100 首诗词。
1、整本书的诵读:《弟子规》《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小学对课》 2、《必背古诗 80 首》加配读 80 首,共 160 首 3、“素读”过的短文长诗有:《天下第一长联》《春江花月夜》《朝代歌》《二十四节气歌》《木兰辞》《陋室铭》《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爱莲说》《长征七律》《沁园春雪》《诗经蓼莪》《诗经螽斯》《诫子书》…… 2、2013 年上期三年级素读课程必背内容归总 整本书的背诵 散文 诗歌 《孝经》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余光中《乡愁四韵》 《增广贤文》 《左传·蹇叔哭师》 闻一多《一句话》 复习《老子》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白居易·八月十五夜湓渟望月 复习《大学》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禹锡·秋词 复习《中庸》 《前出师表》 李商隐·嫦娥 复习《弟子规》 《马说》 柳宗元·江雪 初读《论语》前八篇

让教育变得简单--素读教学方法

让教育变得简单--素读教学方法
生:我还知道“小人”总是要求别人做得好,自己却不做好。“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更像是在侧重批评小人。
师:说得好!这就是语言的情感,可见文字是有“温度”的呀!不同的话会显示不同的份量。 …… ຫໍສະໝຸດ 第四幕:熟读成诵 过目不忘——我乐背
按着“镂空提示法”练习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
子曰:“志士……无……有……”
总之,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活泼有趣的激励措施,避免枯燥机械的强制性记诵。基于是集体授课的模式,就调动学生的兴致而言,笔者认为将“比 赛”的方式巧妙地运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会有很好的收效。比如,跟音响中的“老师”对比读,跟授课老师比读,跟同伴比读,小老师领头读,擂台读,发现好 词好句似的读……我经常把录音机带进课室,录下孩子们集体的或个别的朗读,然后放给他们听,评议优劣处。我发现这真是常用不厌的兴奋剂,学生总是争着要“ 录音”。 实际上,传统的经典训练方式如果被现代技术——也就是一点小技巧的改良,是完全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的。
第二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呈现文中需要特别译注的字词,学生在自读自悟或小组讨论中理解原文。不求深刻,粗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这是一个加深理解文意的步骤。教师呈现对古文的释文,学生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再回照第二幕中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让学生体验解读的乐趣(实录摘取):
……
生:我发现这一课中的句子很美,像对联,很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如“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师:你有一双慧眼啊!你会从文字排列的角度审视文章了,真难得!古人写文章对文字的运用非常考究,讲究“文质”兼美。还记得孔子说过“文胜——”

经典素读经验介绍

经典素读经验介绍

谢谢聆听!请多多指教!
实施
1.老师示范、领读,让学生领悟规律。(我校四





(1)班,让歌诀体诵读充满乐趣。 强烈的节奏感学生喜欢,读的热情高涨。 难题:楼下老师投诉,震动太大。 解决方法:会背的拍掌读,减少影响。 新尝试:用快板打节奏。 得到校长支持,共配了54副快板,供颂读 使用。
崇 文 小 学 五 ( 一 ) 班 晨 读 经 典
搭建展示平台
1.学校重视,不仅物资投入,
提供快板;时间保障。而且专 门以此引出学校的读书节活动 ,展示成果。 2.让经典素读上舞台。
每月一次梦想小舞台,为经典素读 提供展示平台。
每 月 一 次 梦 想 小 舞 台 展 示
搭建展 示平台
歌诀体诵读的时间保证:
1、素养时间有保证。平均每天15
分钟。 2、品德课前读几分钟。 3、每晚回家背一背,第二天回 校背一背,每天登记一次。(每 天公布效果佳) 4、每周校园中晨读半小时,记 忆更牢。
歌诀体诵读的时间保证:
崇文小学三(1)班晨读经典
崇 文 小 学 五 ( 一 ) 班 晨 读 经 典
3.
利 用 微 课 掌 上 通 表 扬
吟诵新尝试
源起:陈琴的《木瓜》令我记忆犹新。 尝试:回校推广,向师生介绍。 做法:1. 上一节专题课介绍吟诵,了
解平仄与入声——学生有兴趣。 2.每天坚持播放诗歌吟诵—— 学生会哼哼。 3.上一节专题吟诵练习课—— 效果出奇的好。
感受: 只要是对的事,只 要是能提高学生素养的 事情,要坚持做。
激起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
大朗镇崇文小学叶雪茹
源起
1.我的尝试——有节奏地诵读,学生喜欢,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1. 引言1.1 素读概述素读,即素材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现代教育中,素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

素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典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通过素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经典文献,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在阅读中逐渐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素读的核心在于诵读,通过反复诵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和修辞能力。

素读也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到古代文化的精髓,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念。

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水平,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优秀人才。

1.2 国学经典在低年级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低年级教育中,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学经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将国学经典引入低年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优秀品德、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能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品德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

国学经典在低年级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诵读,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公民。

2. 正文2.1 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意义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素读经典课堂教学的讲与读

素读经典课堂教学的讲与读
经 典格 言 讲解 得 相 对详 细 点 , 而有 些 深奥 的尤其 是 哲 学 意 味较 浓 的文句 就 略说 , 甚 至 不说 。 事 实 已经证 明 ,
先 听我读 , 同 时 大 家 给 不 认 识 的 字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注 音 。然
后 跟 读三 遍 , 读音 基本 顺 了 。 但是 , 那 几 个平 时就 有点 心 不 在 焉 的孩 子 依 然 是 班 上 最 慢 跟 上 来 的 , 读 的时候
标 应 该 只有 一 个 , 就 是 背诵 , 就是 牢 牢地 记住 。
2 . 文 白对 讲 。
把《 橘颂》 放 到小 学 一 年级下 学 期 学 习 , 这 样 的做
法 已 经 延 用 到 了第 三 届 学 生 。 许 多 人认 为 这太 难 了 , 因 为 这 首 诗 的 内 容 即使 是 高 中生 也 不 太 读 得 懂 。 尝 试 过后 , 三 节课下 来 , 一般 都 能背诵 也 能懂 了。 其实 , 难点 不在 理解 字 面意 思 , 而是
任 何 对 经 典 做 过 于 详 细 的 讲 解 都 是 徒 劳 的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读 者 自 己 X l经 , 典 的解 读 才 是 真 正 有 价 值 的 。
要 在 经典 诵 读课 上 秉 承孑 L 子 的教 言 : “ 语 之 而不 知 , 虽
舍之 可也 。”
连句 子都 读不 太顺 , 只能依 赖熟 练 的孩 子带 动 着读 。
首 诗就 熟悉 啦 。 诗歌 教学 , 对 小学 生 而言 , 其 中 核 心 目
解。 古 诗 文要 想 让学 生 喜欢 , 你讲 得 越有 情趣 , 学 生 越 喜欢 。把 每一 篇经 典 文 字 的情 趣 给孩 子 揭示 出来 , 有 序 而有 趣地 学 语 文 , 我 们 的母 语 教 学 才 不 至 于 让 孩 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中华经典素读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由人教部编版设计的教材。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特点、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中华经典素读的特点中华经典素读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品味的课程。

它以经典作品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

该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鲜明的时代氛围:通过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和时代背景,增加对历史的理解。

2.多样的文体风采:素读范本不仅包括诗词歌赋,还有散文、寓言和小说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体,培养多元化的阅读能力。

3.贴近生活的主题:中华经典素读注重让学生从经典中找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4.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品味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中华经典素读的内容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的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涵盖了多个经典作品,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内容:1.《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它以描写小石潭中的生物为主线,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奇妙。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生动的描写方式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观察。

2.《敕勒歌》《敕勒歌》是北朝辽代的作品,以描写草原上繁荣景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古老的诗歌,学生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并通过朗朗上口的歌曲形式加深记忆。

3.《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清代文学家林则徐的散文作品,以描写夜晚荷塘中月光的美丽为主题。

通过欣赏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上只是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中的几个内容,整个课程还包括许多其他经典作品,每一个都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和体会。

三、中华经典素读的学习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中华经典素读,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以提高阅读理解和品味的能力。

古诗词教学中的“素读”模式

古诗词教学中的“素读”模式

古诗词教学中的“素读”模式【摘要】古诗词教学中的“素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了解素读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实施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素读在古诗词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

素读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古诗词教学中“素读”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素读的实施方法,提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素读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素读模式、内涵、作用、实施方法、意义、学生影响、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中的“素读”模式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教学是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素读”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素读,顾名思义,就是朴素地阅读和理解古诗词,不加过多的修辞解释和注解,让学生自由地感受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感悟,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解释。

通过素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其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素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素读的内涵和作用正在逐渐被教育界认可,并在古诗词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素读的实施方法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读懂诗文,读懂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正文2.1 了解古诗词教学中的“素读”模式了解古诗词教学中的“素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深入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实施该模式,并认识到它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了解“素读”这一概念的含义。

素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古诗词原文的尊重和理解,通过逐字逐句地解读和体味古诗词的语言、意境和艺术特点,达到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剖析和体验的目的。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随着国学经典的普及和推广,低年级学生也开始接触和学习一些经典著作,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文化遗产。

素读即“朗读”,是指以自然语言、音乐语调和呼吸方式为基础,注重韵味和表现力,达到既发声动,又有情感、意境的艺术效果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在低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中,素读是一种非常合适的运用方式。

首先,素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素读不仅要求准确发音、准确语调,还要求情感和美感的表达,这对于学生的语言习惯、语感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联系自己的嗓音、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姿态和韵味,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素养。

其次,通过素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素读要求发声、吐字都要准确,这就需要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素读时,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受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和精髓。

再次,素读也是培养情感和品德的重要方式。

素读要求情感、意境的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热爱和感动,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低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中,素读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素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培养情感和品德,同时也是一种美育方式。

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素读,并注重素读的技巧与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用素读理念开启低段学生学习经典古诗的兴趣

用素读理念开启低段学生学习经典古诗的兴趣

用素读理念开启低段学生学习经典古诗的兴趣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然而,低段学生学习经典古诗的兴趣和闲暇时间却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传统学习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开启低段学生学习经典古诗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素读理念,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方法如下:一、用音乐激发兴趣在学习经典古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如可以播放古诗朗诵或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伴奏,创作自己的古诗朗诵或歌曲,增强学生对古诗的创意性和表现力。

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读古诗的措辞往往较为抽象,难以被低段学生理解和吸收。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

也可以通过词语配对、成语搭配等方式直观地呈现古诗中的详细描述,以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用文学鉴赏方法指导在学习经典古诗时,我们可以开展文学鉴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语言艺术、结构特点和修辞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对古诗进行合作式解读,一起讨论诗歌题材、构思设计、词语用法等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用游戏化设计增加趣味性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游戏化的设计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根据古诗情节设计解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诗歌知识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创建虚拟社群,在社群中组织线上古诗朗诵比赛等活动,增加互动性和社交性。

总的来说,素读理念可以为低段学生学习经典古诗开启一扇新的门路,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文化鉴赏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倡导中华文化传统,让经典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素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但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常常较为晦涩难懂。

而通过素读的方式,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理解、分析、体悟中,可以逐渐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领悟其中的道理和思想,使得经典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立体,也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比如在诵读《弟子规》时,通过素读,学生可以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和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领会其中的道理和内涵。

素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功底和表现力。

素读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发音、朗读技巧和清晰的表达。

通过素读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诠释国学经典的诗意和韵味,使得诵读更加准确、流畅、生动。

比如在诵读《三字经》时,学生通过素读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古代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和语调,使得诵读更加地准确、生动。

素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内涵深厚,历久弥新。

通过素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情怀,从而激发对国学经典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这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国学经典,深入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素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部道德品格的教科书。

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通过素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和行为准则,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使得学生更加懂得感恩、尊重和孝顺,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比如在诵读《弟子规》时,学生通过素读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谦恭、守时、恭敬的道德规范,从而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素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提高诵读的功底和表现力,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

“素读”经典你不可不知的“诵、悟、议、记”四法

“素读”经典你不可不知的“诵、悟、议、记”四法

“素读”经典-你不可不知的“诵、悟、议、记”四法————————————————————————————————作者:————————————————————————————————日期:“素读”经典,你不可不知的“诵、悟、议、记”四法陈琴,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她率先把“素读”经典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创设了能被移植的“素读”经典课程。

ﻫ她的学生经六年“素读”经典训练后,个个都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目标。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老子》等经典名篇全都滚瓜烂熟。

同时,所有学生在吟诵法的熏陶下,都能熟背400多首古诗词。

据统计,六年里,她的学生平均阅读了300 册中外名著,大多数学生平均每学年的阅读量在500 万字左右。

ﻫ陈琴老师进行“素读”经典训练有两大关键:一、“诵、议、悟、记”四大基本方法;二、灵活化用这四大法,在课堂上奇招频出。

未曾亲临“素读”课堂的老师,总觉得我的学生能实现如此大的背诵量一定是很辛苦的。

他们常问的问题是:“课后要占用很多时间复习吗?”“《大学》《中庸》《老子》《论语》《楚辞》《诗经》那么深奥的文句小学生懂吗?孩子们都喜欢吗?”ﻫﻫ直到真正走进“素读”经典课堂,才发现成年人预设的文言阅读困境其实根本不存在。

原因何在?“素读”有法呀!一堂课,我常常少不了“诵”“议”“悟”“记”四个环节。

诵法每周四个早读和第一节语文课,坚持诵读经典。

两三个学年下来,八九岁的小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于目前中文系本科学生的记诵量。

ﻫﻫ仅有记诵量当然不够,还得让经典内容为学生所日渐觉悟。

而这觉悟之功,不能全寄望于成年之后。

许多文字读过后如果不再重现脑海,也许就如浪尖上飘花,一卷而没。

为了让读过的文字不断重复出现在诵读课堂上经常跟学生见面,甚至让每一段该熟记的文章成为孩子们的肌肉记忆,我确实很舍得下功夫。

ﻫ比如,每节课我都会用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复习往日学过的内容,也许是昨天刚学过的,也许是一年前甚至两年前学过的。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

浅谈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教育界对于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学习素养、社会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而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的基石之一,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更能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

在低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中,采用素读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经典中的精华,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素养的培养。

一、素读的概念和特点素读即是不加注释、不添加任何说明而有意识地分析书中字词、结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元素,并追求体验文本决定的审美和认知享受的读书方法。

素读最初源于西方,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西方学者进行素读是基于对文本的推究,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注释构建出严密的文本体系,进而产生深入的阐释。

素读强调的是文本自身的内在结构和特征,鼓励读者通过对文本的体会和浸透达到获取文本中所包含思想精华的效果。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邃的历史背景和琳琅满目的艺术魅力。

中国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在低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采用素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经典中的精华。

1. 丰富课堂氛围:素读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运用有助于丰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素读,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沉浸在阐述情感内涵、抒发人生体验、展现艺术魅力的国学经典中,加深对中国文化之美的认识,树立爱学习、乐学习的价值观念。

2. 提高文化素养:素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在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中,素读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更是对中国文化内在精髓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素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理解中国文化编年史,形成以身己为己的坚定文化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经典素读理论及方法指导常俊飞

经典素读理论及方法指导常俊飞

经典素读理论及方法指导常俊飞了解了经典素读理论的概念、来源及意义。

素读本是中国古代私塾的读书方法,重点在于达到背诵到目的,后来传入日本,现在又从日本引回国内。

陈琴老师认为对母语中经典文本记诵对不足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滑坡的致命点。

领悟到素读的基本方法,熟读成诵轻讲解。

关于这一点,有必要解释一下,素读是老师在现代教育体制中课堂实践的一部分,与脱离现代教育体制的某些纯粹的读经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领略到大量的课堂实践。

素读方法丰富多样,但是老师做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从简,让我非常钦佩。

了解到吟诵的基本规则和相关知识:我最初是被老师的一堂吟诵课折服,阅读完本书我知道吟诵和素读是有区别的,但是我还是学习到了吟诵的基本规则和相关知识。

老师在介绍吟诵的时候,关于吟诵的定义使用的是老师的版本,这也是我认识老师的开始。

大量的音频吟诵素材让我受到了最直观最感性的熏陶,让我浸泡在吟诵的世界里。

明确了素读与吟诵的区别。

我是为了跟老师学习吟诵而阅读这套书,而老师在本书中重点讲的是“素读”,只是在本书第六章专门讲解了吟诵,她是把吟诵看作素读的方法之一。

关于吟诵的理论与示例本书共用了11页的内容来呈现,与全书182页的容量相比,所占比例并不高。

尽管如此,老师的这本书还是让我对吟诵有了初步的认识,使我从对吟诵作品的纯模仿阶段开始过度到揣摩规则练习阶段。

促进了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践。

本书重在实践,理论只是点到为止,尤其是在吟诵方面,如果要进一步学习吟诵,我就需要继续寻求途径建构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否则有法不得法,永远不敢开口吟诵。

既然老师关于吟诵的定义采用的是老师的版本,那么老师一定是在吟诵方面有所建树,并被老师认可的。

于是,老师的《普通话吟诵讲座》成为我在吟诵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梯。

无独有偶,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单元目标是学习朗读,在朗读中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在朗读中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素读教学法“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

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

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在《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里这样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

”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 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在《天才满世界》对素读的诠释是这样的:“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是使脑子变聪明的方法。

他说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

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

汤川秀树先生从3岁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了。

“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

他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接受每天六到十个小时的教育活动,其中诵读经典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课程。

每个孩子必须从三岁就开始接受“素读”训练,他们的《希伯来圣经》(即《旧约圣经》)、《塔木德》等经典都刻入了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中国传统的母语教学也是以“素读”法为主要的手段,两千多年里,这种方法从没被怀疑过。

中国历史上那一代代的文化巨擘就是靠这种方式获得坚实的童子功的。

先来看看“素读”法跟我们今天的母语习得法到底有何不一样——我们只看两点:其一、旧时的素读,追求以记诵为目的。

把所读的书完全烂熟于心,不似今天这样蜻蜓点水般:翻过千万卷,却没有读破一本书。

这种雁过无痕似的读,难以获得积累的功效。

古人强调要忠实原文、一字不漏地背诵。

整篇背诵的奇妙功效是不言自明的。

唐代诗人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论述:好文章是“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的。

任何一篇好文章绝不是字词句段的拼盘,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它是“意”、“气”相连,受“兵卫”呵护而贯穿始终的。

我们现在是常常让学生断章取义地“选择你喜欢背诵的段落”,这种碎片似的记诵缺少整体意境,往往记得不深刻。

因而,大多数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都没多少印象,只是了解内容,而难以达到对文意的深刻感受,更谈不上对作者行文的“气”势参悟了。

因而,我们看旧时只要有机会进私塾的童子,两三年功夫,就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豪成文,而现在的一个大学本科生连写一首打油诗都很困难。

为什么?让我们记一记朱自清先生在《论诗学门径》中说的话:“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成果。

得下一番切实的功夫,便是记诵。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与其囫囵吞枣或是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这三百首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了别人……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朱自清全集》;第二卷》)我们通常佩服学者的渊博学识,更倾慕他们的功底深厚。

其实,他们读过的书许多人都是“知晓”的———知道其书名,晓得书中的片言只语。

清人张潮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

”张潮对书的“藏、看、读、用、记”的评价告诉人们,“记”是第一位的,是背诵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强度。

所以,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口诵心维,日长月久,习焉不察,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加上日后的泛观博览,慎思笃行,人性世情的历练后,常于不经意处却已层楼更上。

其二、旧时私塾里的诵读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经典。

经典有什么好?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的一样:“这种作品(经典)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我个人认为,真正的阅读绝对不是只读跟自己的理解水平相当的文字,必须是有智力挑战的坡度,那些要深植我们记忆深处的文字,就更应该是那种值得我们一辈子“玩味”的文字了。

比如,我小时候读《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这个句子好懂吧?可是,我可能属于特别迟钝晚熟的家伙,到初三时,有一天发现我家后院种的月季,向南的那边的花开得多且大,而北面缺少阳光照耀的月季叶子长得大且绿,花儿开得很少。

于是猛然间明白了“向阳花木早逢春”的含义。

如果当时我的记忆里没有储备这句话,也许就不会有那么深刻的感受。

我总认为好的文字是一贴养身的良药,其药效是明眼难见其猛劲,身心却受其滋养。

到了一定的时机,总会因其存在而福德圆满。

比如,有多少少年能懂得《易经》里乾卦第一中的“潜龙勿用”“亢龙有悔”?但是,这样的文字储存在记忆里,就会是我们人生的护心丹,紧要关头,它们总会起到回天有术的奇效。

此外,单从语言的传承规律而言,古人将“素读”经典作为母语学习的主要途径,可谓是最便捷最有实效的方法。

汉语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因袭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母语体系就已经相当完善了,语言的词汇、词性结构、句法结构以及音乐质感等各方面都已相当成熟。

每一个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洗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

我们至今仍沿用的格言、成语等经典词句大多数源自诸子百家的学说,汉语言活力的源头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的典籍里。

单是这些典籍的语言风格,就足为后世的模范。

比如有学者这样论述《孟子》的语言:“后来统治了我国2000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臻于成熟,并成为后世古文家绝好的典范”(《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我们读先秦散文一直到唐宋八大家就会发现,这是不争的事实,后来的散文大家无一不受老庄及孟子的影响。

尤其是政论语言,多是孟子之风。

而我们现在所读的白话文章,就语言文字而言,却鲜见有经典文本那种精炼简约、晓畅准确的功力。

比如,你让三岁的孩子读《儿歌三百首》和读《诗经》《唐诗三百首》这样的文字哪一种更有意义呐?有一次,我教三岁多的女儿读《蚂蚁搬虫虫》,原文是:“大蚂蚁,搬虫虫。

一个搬,搬不动;两个搬,掀个缝;三个搬,动一动;四个五个六七个,大家一起搬进洞。

”我开始读了三遍,女儿边玩边听,却不跟读。

第四遍,我再念:“大蚂蚁,搬虫虫,一个搬——”,女儿突然接口:“一个搬,不肯动;两个搬,搬动动;三个搬,还没用——”我当时一边笑一边就想,我们一二年级的许多儿歌竟然是这些三岁幼儿都可改编出来的呀!这些内容给孩子们当娱乐读本是可以的,但是没有必要费工夫储存。

同样是讲虫虫的,我宁愿选择〈诗经〉里的《螽斯羽》来记: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敏敏兮;螽斯羽,辑辑兮,宜儿子孙,蛰蛰兮.多美的象声词,多美的意境和格调!那些大虫虫如何能跟这样的文字在一个人的记忆中比肩而立呢!大卫·亨利·梭罗说:“首先要读最好的书,以免来不及将它们读完。

”教师是“素读”经典的引路人。

教师的阅读,是个尴尬的话题。

我自己并不是一个苦读的人。

读的书很少,面也很窄。

实在不敢在老师们面前卖弄。

只是,有一个体会可以跟大家分享。

我觉得语文老师一定要读完那几本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子名著——《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老子》《庄子》《六组坛经》。

这几本书,加起来不足十万字,却足能证明中国为什么是儒释道三家一统的国度。

现在很多读书人都没有去读这些原著文字,却读了很多注解这些文字的书。

比如,你没有读《论语》,却去读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那就是绕弯道了。

唐朝的读书人比我们聪明,他们那时候也是面对着繁杂的书库,也主张胡乱地读,风吹哪页读哪页。

可是必得经过一个虔诚的经典阅读训练期,也就是说:素读经典。

今天,面对浩瀚的书海,我们可以学学唐人的做法,由儒家经典再辐射到诸子百家。

像苏东坡,就是这样。

你看他读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墨家的释家的,各家的代表名著全都烂熟于心。

五四之后,几代的中国人都错过了经典启蒙的训练,老师也是。

师范院校里能练练书法的,工作后就算是有点底气的了,腹有诗书,是到季羡林钱钟书那一辈人的绝唱了。

2009年7月11日,中国损失了两位文化巨星:季羡林先生和任继愈先生。

那一天,我在新加坡的圣婴小学门前沉思:我们这个民族,还有能力培养像季羡林这样的真学者吗?18岁的季羡林,在济南省立高中读书。

他后来说自己五六十年来笔耕不辍,全因在这有位名叫董秋芳的国文老师。

一年之后,19岁的季羡林考入清华。

但耄耋之年,他依然把自己一生的学养修为归于那位董老师的引路之功。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

我想,举目而视,我们现在已经鲜见董秋芳那样有影响力的教师了。

可是,我们可以一代代接力,总有一天,我们的课堂会成为再造大师学者的摇篮。

从我们自己开始,来一点小小的改变。

每天挤出一个小时读点书,背诵一小段有份量的文字。

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在山东有一位我所敬仰已久的陶继新老师,前不久,他告诉我一个令我十分震惊的事。

他说自己是从49岁开始每天背诵一段文字,几年下来,背诵了好几本书。

《论语》是这样背熟的,《老子》是这样背诵的,好多唐诗宋词是这样背熟的,现在开始背诵《易经》。

因为坚持背书,退休之后,他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每年依然在写作,到处讲座,走进了文化研究的新天地。

好书真是慈悲菩萨,总是有求必应。

关键是我们有求取的心,应验总会依约到来。

我最近在学英语,我一直希望自己有机会读一读纳博科夫和卡尔维诺的原著,这个愿望放在心里快二十年了。

前几天,我去新加坡,跟那里的老师聊天,虽然有英语环境的他们,每天都在坚持阅读和记忆英语单词,他们说,就算会讲英语,也不见得会阅读英文名著,因为英语的词汇变化快,50年就是古籍了。

每天阅读一份大的英文报,也会翻字典或辞典。

我回来就开始有样学样,每天阅读一两篇英文,开始是50个单词,现在能读到500个词汇的短文了。

我规定自己每天记10个单词,三年的时间,除去忘掉的,怎么的,也能记住四千来个词汇吧。

有了这些词汇垫底,阅读原著应该不成问题了。

背书,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外语,除口语外,要掌握书面语,就靠背书。

我读大学时,遇到一位日本学生,他能够用汉语把整首《离骚》背得滚瓜烂熟。

我当时惭愧极了,因为除了开头的几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正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之外,我只会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其它的都不会了。

这位日本朋友促使我下决心要背诵一点艰涩的文字。

每天早上,我会准时在课室里陪我的学生诵读。

有时,学生诵读“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我在读“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