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
世界史第六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 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 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4)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第六单元
当代文明的新趋势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 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争 霸,威胁着世界和平;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洲走向联合、 政治 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和中国崛起,美苏实力相对下降,多极化趋 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日本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 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影响 ①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 国。 朝鲜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果表明当时美国占有优势。 ②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完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
第一章1、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在世界的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
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史(战后)
金本位之后的世界经济史(简)2016.7.211.美元贬值制造了滞胀的20世纪70年代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生滞胀的时期。
这是一个教科书记录在案的时期。
想起来以前读书的时候,看到的解释那段时间滞胀出现的原因,有说是欧佩克导致油价上涨,是成本上涨推动了通货膨胀同时抑制了经济增长;或者说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理论被运用过度,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所导致的结果。
但是现在自己终于有点独立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再回过头去看,上面这些解释显然太皮毛。
我现在更愿意相信导致那一次滞胀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是什么油价和政府干预过度,相反,油价、政府干预过度和滞胀本身一样,都是同一个原因的结果,即世界货币体系失去秩序,陷入混乱。
不应该忘记,也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货币体系由此进入混乱动荡的10年。
从1970年1月-1979年12月,整整10年,美元指数下跌了29.5%,同期黄金价格上涨了1355.58%!要注意的是代表美国股市的S&P500指数在这10年里也仅仅上涨了17.25%。
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看书上说如何治理滞胀是经济学的一大难题。
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TMD的胡扯,何难之有?治理滞胀的措施再简单不过了,不是如何调控利率,更不是如何增加财政支出,而只要做一件事情:整顿货币秩序,稳定货币币值。
看历史上,纸币本位下的滞胀根本不稀奇。
交易是经济的主要内容,货币是交易的媒介。
纸币滥发,自然会让物价飞涨,由此破坏纸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信用,交易的媒介被破坏,交易自然会遇到阻碍,这也就是阻碍了经济活动,导致经济衰退。
不稀奇,货币滥发一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下经济一定会进入衰退。
所以,货币体系乱了,经济一定滞胀,而要治理滞胀,则一定是要整顿货币体系,抑制货币滥发,稳定货币币值。
世界经济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掌握:世界经济的内涵、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假设。
尤其是对于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特点重点掌握。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对象、方法等1.世界经济的内涵: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联接。
它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2.微观主体的界定&发展现状&假设:国家&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世界经济发展现状:1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2 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3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4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5 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6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7 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假设:1 经济人假设2 稀缺性假定3 国际无政府状态4 不确定性3.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 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焦点2 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3 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4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5 金融全球化6 科技全球化7 劳动力流动全球化8 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9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10 南北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4.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途径: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
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
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论述题参考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论述题参考答案一、当代世界政治的特点(p13)(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1)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是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破坏;(2)冷战结束后,和平解决争端的模式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一般做法;(3)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吧权和强权政治是一种有力的制约。
2、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核心和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3、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例如: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亚太经济合作升温,亚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合作机制日趋完善,东盟等次区域性组织也空前活跃。
(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1、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受到多方面挑战(1)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中俄的反对;(2)法德也不赞成(3)联合国也不同意等,这都对美国形成了很大的牵制(4)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2、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1)他们的发展有别于传统西方强国,历史文化传统、现代制度各具特色,而且发展道路也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原始资本积累模式,真正体现了非传统的多元化模式;(2)它们的国际诉求从捍卫主权到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性质上与恃强凌弱的旧传统有根本区别;(3)它们正在成为变革国际机制的重要力量,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级有机构改革离不开这些新兴力量,建立新国际机制更加如此。
3、世界各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例如: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联合图强,加快实现一体化,成为欧洲各国的共识。
4、多级化是新“合力”驱动的结果(1)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科技日新月异;(3)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4)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之间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重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三)倡导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例如:(1)中俄关系是一个良好的典范。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试卷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一、单项选择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1995年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地区经济论坛二、不定项选择题1、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A、智力型经济B、信息化经济C、创新型经济2、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C 、维护经济安全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A、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B、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C、没有中国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三、论述题1、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
不仅是各国经济,而且各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国际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政治和军事是核心内容。
而当今国际关系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关系,对世界政治和各国政治都产生了影响。
(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有助于制止战争,推动国际合作。
(3)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可以加快发展,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4)经济全球化使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利益最大,因此更多地强调主权过时的观点,甚至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动荡加剧、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强势文化渗透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稳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为获益者,取决于各国自身的实力和把握机遇、战胜挑战的能力。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请回答:(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费的观点。
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
四、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 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
第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主要资 第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 本主义国家大多进入了周期性的短暂高涨 阶段。从1973年第四季度起,各国又一次 阶段。 1973年第四季度起, 年第四季度起 接连陷入经济危机。 接连陷入经济危机。
危机爆发的背景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 日益恶化;物价上涨愈趋严重, 日益恶化;物价上涨愈趋严重,以美元为支柱 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陷于瓦解;石油危机。 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陷于瓦解;石油危机。
美国首先进入这次危机, 美国首先进入这次危机,危机爆发的原因 是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内部各种矛盾加速激 化的结果。 化的结果。 危机的普遍性:1951年 加拿大、 危机的普遍性:1951年,加拿大、日本以 及英国先后发生危机;1952年初 法国、 年初, 及英国先后发生危机;1952年初,法国、 德国接着陷入危机;在此期间, 德国接着陷入危机;在此期间,欧洲的其 他国家生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他国家生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48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1948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其 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他国家由于经济境况不同, 他国家由于经济境况不同,随后分批进入 危机。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危机。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次 危机显示出了非同步性, 危机显示出了非同步性,危机在各国延续 的时间及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的时间及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 • • • • •
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1969-1971年的经济危机 1969-1971年的经济危机 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 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 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 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教学大纲
《当代资本主义》三基要求作者:发布时间:2007-10-12 19:21:27课程编码:100342345,100342270,100622170课程性质:学科专业选修课教学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编写单位:政史系编写人:李志伟审定人:崔彩文编写时间:2006年11月前言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版)制订该课程三基要求。
第一章绪论基础知识:1、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对象。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方法。
基本理论:1、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分析。
3、21世纪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
基本技能:1、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意义。
2、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基础知识:1、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2、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
3、战后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基本理论:1、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基本技能: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战略。
2、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影响。
3、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生产。
第三章当代资本所有制形式与结构基础知识:1、私人垄断资本所有制的多元化结构。
2、国家垄断资本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3、非垄断资本所有制的产生。
基本理论:1、私人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特征。
2、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变革。
3、非垄断资本所有制的特征和功能。
基本技能: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国有企业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垄断组织联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
3、战后中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形式和原因。
第四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基础知识:1、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
2、“集体谈判”的基本含义以及“集体谈判”和劳资关系调整的关系。
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周期
➢ 这次危机是一场世界性旳经济危机; ➢ 危机具有一定旳同步性; ➢ 美国迅速从危机中复苏过来。
美国从1990年7月陷入衰退到1991年3月蹒跚走出 谷底,只用了8个月时间。199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由1991年旳-1.0%上升到2.7%,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 反应良好,工业生产、失业率等主要指标明显好转, 1993年整年工业生产指数较上年增长4.2%,失业率 从1992年旳7.2%降到1995年旳5.7%。
1967=100 1970=100
127.5 111.4
109.9 98.5
日本 1973.1-1975.1 12 1970=100 132.9 105.2
意大 利
1974.5-1975.8
15
1970=100
126.0
97.8
下降 幅度
GNP
下降幅 度
-15.3 -5.7 -11.0 -5.4 -20.0 -3.4 -22.4 -
1、短波理论 Joseph Kitchin 发觉在经济活动
当中,有一种有规律波动与商业旳库存联 络。平均长度为40个月。主要是因为库存调 整引起旳,又被称为库存周期。
2、中波理论 Clement Juglar 在1862年提出,
经过分析英法德美四个国家旳经济发展情 况,发觉9-23年就会出现一种从上升到下降 旳一种周期。
⒈ 长久奉行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旳扩大财政支 出政策,造成政府预算赤字增长,通货膨胀昂首;
⒉ 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升石油价格,造成 西方国家生产成本提升;
⒊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 不稳定;
⒋ 科技革命对经济旳推动出现阶段性停止。
5、1979-1982年旳经济危机
1973—1975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经济 陆续进入了复苏阶段,但复苏旳进程缓慢。 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旳工业生产于 1976年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英国和日本旳 工业生产则分别到1977年夏和1978年初才到 达危机前最高水平。
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共同点和趋势
第三方协助制度。指纳税主体之外的参与交 易的私法主体履行通报税收信息的税收行政协助 制度 ,也 称之 为第 三方 协助 制 度或税 收 利益相 关 人协 助制 度 。 比如 , 司 、 公 企业 ( 如银 行 等 )合伙 和 、 税 收利益 相关 人 ( 缴 义务 人 、 扣 交易关 联 方和其 他 交 易对象 等 )履行 向税 务机 关 就交 易和 所得提 供 涉税信息的协作义务。 公法或社会 团体协助。一些行使公权力的公 法团体( 执政党和参政党机关 、 共青团 、 妇联、 工会 等履行政治职能的政治机关除外 ) 、事业单位、 社 会 团体 或 行 业 管 理 协 会 ( 足 协 、 协 、 协 、 如 篮 乒 羽 协、 科协 、 轻工业协会等 )履行 向税务机关提供税 , 收信息的协助义务 。公法团体在税收行政协助中 分两种情况 , 有时系交易主体身份 , 处于税收利益 相关人地位 ; 有时处于行业管理者的地位 , 因管理 工作而归集并掌握众多涉税交易信息。
社 科新论
当代社科视野 2 1 年第 78 01 - 期
时, 就能 以人 民币计 价 , 而 减少外 汇 波动所 带来 从 的交易成 本 。 是 大家谈 论 比较 多 , 比较 明显 的 这 也 益处。
第二 , 降低融资成本 。 民币国际化也就意味 人 着许多企业和机构可以以人 民币计价发债 ,这在 相当程度上可以降低它们 的融资成本 ,其中非常 重要的是降低 国家 的融资成本。 假如中国政府( 中 央或地方 ) 未来一 段 时间需 要 融资 , 在 如果人 民币 是国际货币的话 , 就可以以比较低 的利率融资。 当 今的美 国联邦及地方政府就受 益于美 元的国际 化。 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非常艰难 , 但其所发 债券仍 然维 系着 A A的最 高信 用评 级 , 元 的 国 A 美 际地位是 重要 因素 。 第三,人 民币国际化的收益还体现在 中国将 在国际上拥有铸币收入。 也就是说 , 中国政府可以 免费地发行钞票 ,而境外的投资者以及国际贸易 的参与者将会持有相当比例 的这部分现金 。这些 现金既不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利息,而且在一 般情况 下 , 不用 收 回 。 中国人 民银 行 在发行 这 也 而 些现 金时 , 获得 黄金 和其 他 国家 的货 币 。 会 黄金 的 价值 自不用说 , 其他国家的货币, 可以由中国人 民 银行进行一些有投资 回报的经营活动 ,由此获得 长期 的收益 。美 国 的经验 表 明 , 近年 来 , 这种铸 币 收 入 占 G P的 1 D %不 到 , 乎 不 多 , 是 我 们 必 似 但 须看 到 ,0多年 前 ,在美 元 成 为 国际货 币的过 渡 8 过程 中, 国 的现 金量 不 断上升 , 国 的这 种铸 币 美 美 收入可能是相当高的 ( 这一点有待经济史学者仔 细研究——谁说经济史没用 ?。 )不管怎么讲 , 币 铸 收入不可忽略 , 但可能主要是一次性的回报。
新高考新突破核心突破历史答案
新高考新突破核心突破历史答案单选题:1-5: CBDAD6-10: CDDBB11-16: ACADBC简答题:17:(1)中共在解放区基层治理总结经验教训;国民党政权崩溃,保甲制度弊端丛生;城市三级政府制度效率低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制定和颁布“五四宪法”。
(6分)(2)变化:居委会职能扩大;社区式管理渐趋主流;新型社会组织出现参与社区管理;基层管理民主化程度提高,协商式民主逐渐发展。
意义:提高了基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扩大基层民主,保障民主权利。
(9分)18:(1)原因: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联系的日益密切;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的本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普遍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6分)(2)历程:①一战后~二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总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两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经济交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对其经济封锁;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造成货币贬值、汇率混乱,很多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贸易壁垒(6分)②二战后至今:经济全球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原因: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限制金融一体化和移民,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战后世界经济从无序到有序、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发展;各国注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的推动。
(9分)19:示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与不变”自西汉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当中,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其历史地位,直到晚清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变”。
首先体现在历史地位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深受冲击,同时也因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使得佛教和道教盛行。
复习提纲(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3、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经济 介绍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
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阶段;美国、 日本在世界经济格局未来变迁中的地位;世界 经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要经济体。
重点掌握:世界经济格局的内涵、影响世界经 济格局变迁的因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 阶段、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
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重点把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金本位制的 内容与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积 极影响及其不足之处;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的特点、积极影响与不足之处;中国在未来国 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定位和基本思路。
11
8、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介绍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演
9
6、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成因;经济全球化的
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发展趋势;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 重点把握:内涵、成因与表现、影响;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种类、内涵、特点;美 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影响、启示。
10
7、战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介绍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金本位制、布雷
5、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 介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基础(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现 实发展(欧洲、北美、亚太);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世 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的FTA战略。 重点把握:内涵、主要形式;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 欧洲、北美的现实发展;中国的FTA战略(背景、历 程、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对策)。
原因、阶段等。 答题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3
3、论述题(40分) 考试形式:3个论述题选2个,20分/题,合计
40分。 考查对象:与世界经济原理相联系的现实问题。 答题要求:掌握原理、了解现实、规范答题。
二战后的经济危机资料整理
战前经济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
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
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
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 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 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 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
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战争,直至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
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至1939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
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的所谓“自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
它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化到这种程度,如果不由国家去进行调节和干预,则资本主义制度将岌岌可危。
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乃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到80年代,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数是: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1980~1982)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英国7次(1951~1952、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 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 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 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 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 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经济危机可能是: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在此期间,社会经济虽然有 一定发展,但是,资本家获得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分 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 盾日益尖锐。同时,人们醉心于利润丰厚的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大幅度哄抬,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性。
这次突如其来的股灾,实际上是在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自1983年起,美国以至整个西方经济进 入了一个持续增长期,同时整个西方国家的股市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牛市中,1982~1987年,美国道·琼斯 指数上涨了两倍多,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股市也分别上涨了3.56倍、 3.51倍和1.6倍,市场出现过热的迹象; 但在1987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已出现了经济衰退的迹象,它已无法支持股市上涨,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此外 1986年,美国财政赤字2210亿美元,外债更是高达2636亿美元,已沦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另外西方各国在协调经 济发展中不断发生贸易纠纷,也影响了世界经济和股市的稳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四阶段和主要经济思想
一、工场手工业阶段(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重商主义思想,其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限制进 口,多储备金银。
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自由主义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以取得更大经 济效益。自由主义主导,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材料1: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进而形成 社会化大生产。但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他们为追
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
贫富差距限制社会购买力
材料2:1920-1929年,贫富差距巨大,占美国人口1%的富
人拥有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最富家庭的平均收入相当于最穷
干预的程度多少的问题。
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自由主义主导,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①贫富差距过大限制社会世纪购买力;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主干知识梳理 范围、破坏性和 影响均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B和D。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 扩张了经济 到处人心惶惶,焦虑不安与灰心绝望弥漫于整个社会。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 2)直接原因: 供需矛盾尖锐
• 3)具体原因:
①贫富差距过大限制社会世纪购买力; ②分期付款衬托了市场的虚假繁; ③银行信贷和股票投机活动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④资本家被眼前利益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出现,使经济危机产生可能性。
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表现: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教程
教学课件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崔宝敏 Email:cuibaomin198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三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 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Page 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含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大工业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周
Page 3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缓和的交替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含义: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间 隔时间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 危 机 复苏 萧条 高 涨
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
Page 4
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Page 6
一、重要概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二、重要思考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 在生产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Page 7
感谢观赏!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首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暂时拜托危机,过渡到新 的复苏阶段准备了物质条件; 其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创造了物质前提。
沈明其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卷
沈明其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试卷一、名词解释(5题)1.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壁垒,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而缔结的同盟。
结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的保护下,在内部市场上排除非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
例如东非共同市场和70年代初期的欧洲经济共同体2.国际金本位制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是最终清偿于段,充当国际货币.币值比较稳定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它们之间的兑换率就由它们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实际汇率围绕法定平价上下波动,其波动幅度不会起讨平价加减黄金的运输成本。
汇率制度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
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4.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地区)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经过测算表明,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果与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恰恰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6.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为理论依据,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企业高风险、高利润;强调个人白由,反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④劳动力市场的白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1973—1975年经济危机之后 1973—1975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经济 年经济危机之后, 陆续进入了复苏阶段,但复苏的进程缓慢. 陆续进入了复苏阶段,但复苏的进程缓慢. 美国,德国, 美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工业生产于 1976年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 1976年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英国和日本的 年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 工业生产则分别到1977年夏和 年夏和1978年初才达 工业生产则分别到1977年夏和1978年初才达 到危机前最高水平. 到危机前最高水平. 此后,各国经济转入低速增长期, 此后,各国经济转入低速增长期,而 且停停走走,没有出现明显的高涨. 且停停走走,没有出现明显的高涨.从1979 月开始,各国又接连陷入经济危机. 年7月开始,各国又接连陷入经济危机.
美国 1973.12-1975.4 英国 1973.10-1975.8 日本 意大 利 联邦 德国 法国 1973.1-1975.1 1974.5-1975.8 1974.5-1975.7 1974.7-1975.5
危机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明显的 同步性; 同步性; 这次危机的广泛性,深刻性和持续性都超 这次危机的广泛性, 过了战后前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过了战后前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在危机期间,出现了"滞胀"现象. 在危机期间,出现了"滞胀"现象.
战争结束后, 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大战期间急剧膨胀起来的生 产能力与相对较小的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导致 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二,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随着各国经济普遍完成了恢复并进入 迅速发展时期, 迅速发展时期,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期性开 始趋于一致. 1955年起 年起, 始趋于一致.从1955年起,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都出现了以大量固定资本投资为标志 的周期性经济高涨.同时, 的周期性经济高涨.同时,资本主义的生 产与市场的矛盾也日趋激化,终于在1957 产与市场的矛盾也日趋激化,终于在1957 年爆发了战后的第二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年爆发了战后的第二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我们来看一组关于这次危机的数据. 我们来看一组关于这次危机的数据. 表9.1.1
国 美 日 英 法 别 国 本 危机前的 最高点 1957年4月 年 月 1957年6月 年 月
1957-1958年世界经济危机概况 1957-1958年世界经济危机概况
危机时的 最低点 1958年4月 年 月 1958年6月 年 月 工业生产 下降幅度 (%) -13.5 -10.4 -3.7 -5.0 -1.4 -3.4 下降 月数 13 13 13 11 4 8 失业人数 失业率 万人) (万人) (%) 508 92 59.6 17.9 113.2 176.6 7.5 - 2.1 - 6.3 -
一,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1948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1948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其 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他国家由于经济境况不同, 他国家由于经济境况不同,随后分批进入 危机.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危机.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次 危机显示出了非同步性, 危机显示出了非同步性,危机在各国延续 的时间及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的时间及深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日本在这次危机中持续的时间最长. 日本在这次危机中持续的时间最长.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崩溃,1991年春 年 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崩溃, 年春 季开始,日本经济出现衰退,形成所谓"平成萧条" 季开始,日本经济出现衰退,形成所谓"平成萧条". 1992-1995年,日本经济连续四年成下降趋势.期 年 日本经济连续四年成下降趋势. 年分别下降0.1%,0.5%和 间,1993,1994,1996年分别下降 , , 年分别下降 , 和 0.9%.1996年虽已开始走向复苏,但全年的增长率 年虽已开始走向复苏, . 年虽已开始走向复苏 仅为2.2%,并且直到 世纪初,日本的经济发展仍 世纪初, 仅为 ,并且直到21世纪初 然十分缓慢. 然十分缓慢.
这次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危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危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美国迅速从危机中复苏过来. 美国迅速从危机中复苏过来.
美国从1990年7月陷入衰退到 年 月陷入衰退到 月陷入衰退到1991年3月蹒跚走出 美国从 年 月蹒跚走出 谷底,只用了8个月时间 个月时间. 谷底,只用了 个月时间.199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年的-1.0%上升到 上升到2.7%,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 由1991年的 年的 上升到 , 反映良好,工业生产,失业率等重要指标明显好转, 反映良好,工业生产,失业率等重要指标明显好转, 1993年全年工业生产指数较上年增长 年全年工业生产指数较上年增长4.2%,失业率 年全年工业生产指数较上年增长 , 年的7.2%降到 降到1995年的 年的5.7%. 从1992年的 年的 降到 年的 .
美国首先进入这次危机, 美国首先进入这次危机,危机爆发的原因 是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内部各种矛盾加速激 化的结果. 化的结果. 危机的普遍性:1951年 加拿大, 危机的普遍性:1951年,加拿大,日本以 及英国先后发生危机;1952年初 法国, 年初, 及英国先后发生危机;1952年初,法国, 德国接着陷入危机;在此期间, 德国接着陷入危机;在此期间,欧洲的其 他国家生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他国家生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第二节 战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与战前相比, 与战前相比,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 赖以运转的国内外条件, 赖以运转的国内外条件,均已发生了巨大 变化.相应地, 变化.相应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 经济周期与战前相比, 经济周期与战前相比,也出现了某些重要 的特点. 的特点.
一,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明显
五,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 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
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80年代初发生 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80年代初发生 第四次经济危机后,经过8年左右的增长, 第四次经济危机后,经过8年左右的增长, 发生经济危机的周期因素逐渐累积成熟. 发生经济危机的周期因素逐渐累积成熟. 刚刚跨入90年代,各国就相继陷入危机. 刚刚跨入90年代,各国就相继陷入危机. 年代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危机
危机起讫年月 1979.4-1982.12 1980.3-1983.1 1980.5-1983.1 1979.7-1983.1 1980.3-1983.1 1980.5-1983.1
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更为严重, 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更为严重, 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同步性; 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同步性; 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指数普遍下降, 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指数普遍下降,危机持 续时间大大延长;企业大量倒闭; 续时间大大延长;企业大量倒闭;世界贸易严重 萎缩,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急剧上涨. 萎缩,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急剧上涨. 工业生产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W现象, 工业生产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W现象,使危机持 续时间长, 续时间长,但危害小于上次危机 经济危机伴随着结构性危机,导致结构性失业. 经济危机伴随着结构性危机,导致结构性失业. 发展中国家受到损害, 发展中国家受到损害,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紧缩银根,提高利率, 紧缩银根,提高利率,使得发展中国家以浮动利 率计算的外债加重,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加强国内 率计算的外债加重, 市场保护,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困难,收入锐减. 市场保护,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困难,收入锐减.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动规律一般是 在一次经济危机过去之后,依次经过萧条, 在一次经济危机过去之后,依次经过萧条, 复苏和高涨三个阶段, 复苏和高涨三个阶段,为下一次危机准备 条件,周期的各个阶段较为清楚. 条件,周期的各个阶段较为清楚.战后却 不同, 不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依次交替不 如过去那样清楚, 如过去那样清楚,尤其是萧条和复苏阶段 更加难以明确划分. 更加难以明确划分.
三,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 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
第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主要资 第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 本主义国家大多进入了周期性的短暂高涨 阶段.从1973年第四季度起,各国又一次 阶段. 1973年第四季度起, 年第四季度起 接连陷入经济危机. 接连陷入经济危机.
危机爆发的背景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 日益恶化;物价上涨愈趋严重, 日益恶化;物价上涨愈趋严重,以美元为支柱 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陷于瓦解;石油危机. 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陷于瓦解;石油危机.
国 1957年10月 1958年10月 年 月 年 月 国 1958年3月 年 月 1958年2月 年 月 1959年2月 年 月 1958年5月 年 月 1958年8月 年 月
联邦德国
意 大 利 1957年10月 年 月
这次危机标志着战后第一个经济周期的结 束和第二个周期的开始; 束和第二个周期的开始; 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 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使美国工业生产 下降的时间最长,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13 下降的时间最长,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13 个月,下降幅度达到13.5%; 个月,下降幅度达到13.5%; 这次危机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各主要资本 这次危机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入危机; 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入危机; 危机在深度和规模上超过了第一次危机. 危机在深度和规模上超过了第一次危机.
第六章 战后世界经济危机 与经济发展周期
马克思指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要 经过一定的周期性的循环,要经过消 经过一定的周期性的循环, 沉,逐渐活跃,繁荣,生产过剩,危 逐渐活跃,繁荣,生产过剩, 机和停滞等阶段. 机和停滞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