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导向训练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含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5题。
(10分)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
在国际上, 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可以说, 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能力。
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
可以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 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 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
无论是一个人, 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 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
共读共写, 一起交流, 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 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 这样的文化共同体, 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
所以, 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 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 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
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对于个体来说, 阅读是学习的工具, 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 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 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 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发现, 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 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 整体素质就越高, 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
阅读需要专注, 在知识积累之外, 也是一种精神修行。
通过阅读感受书香, 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 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 从而增加幸福感。
书香的涵养, 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 让喧嚣的沉静下来, 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六) 人教新课标版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六)十八、(2012年湖北孝感)“悦读”的“姿势”向贤彪(1)从一定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人亦如此。
(2)犹太人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
他们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随时翻阅。
有资料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
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长河中光芒四射。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诺贝尔奖,有犹太人血统的就占了近四分之一,而犹太人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
(3)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
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
“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追念儿时读书时的情景。
至于流传千古的“凿臂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邪种对书的迷恋让人心生敬畏。
(4)将中外读书情形做一番比较,不免让人心生遗憾:有时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略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随性阅读”,过于强凋读书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它的“功能性”。
这就使得阅读难以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
(5)就以读书的姿势为例,其实大可不必讲究。
古人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
而今,公园里的“晨读”、公交上的“走渎”、倚床挑灯的“夜读”,无一不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正如有人所说,“先要把读书看得很平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的。
”只有把读书当做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会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6)阅读的身体姿势也许并不重要,但心灵的姿势却不可或缺。
这种“心灵的姿势”,既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经典的敬畏,也是对读书选择性的把握。
喜欢读书是一种态度,而善于读书则是一种能力。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五) 人教新课标版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议论文阅读专题(五)十四、(2012年安顺)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
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
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
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
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1 岁成长的是身体,10 岁成长的是知识,20 岁成长的是情感,50 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它是一个千面女郎。
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
因为成长,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
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
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
不要为躺进打麦场的麦穗和融进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
生命存在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
⑤你知道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它们,没有水,它们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里含的水。
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
对每一个成长者的心灵来说,蹲,从来就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
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不扎实地蹲,就会因快速地虚长而过早地浪费珍贵的契机和希望;不扎实地蹲,就会在烈日的炙烤和风雨的袭击中让娇弱的花朵黯然凋落。
在形式上,蹲是一种挫折,本质上,它却是一种胜利的潜伏。
它以一种外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部精神的拔节。
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⑥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
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已说:不要紧,吸取教训。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写写帮整理)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写写帮整理)第一篇: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写写帮整理)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
【考点聚焦】议论文阅读考试常见的考点有:①议论文三要素的辨析和运用。
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概念及其分析和归纳是阅读议论文的基础,论据的类型及作用,论证方法的分析与辨异都是重要考点。
②议论文的结构和行文思路。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③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④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及作用的分析。
⑤依据文章内容而进行的必要迁移、渗透、积累、拓展、联想。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解答此类题目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和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复习要点】1、辨析、归纳和提取论点。
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的必考中心题型。
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弄清文章为什么事发表议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看文章中是否有适合直接做中心论点的句子。
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
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
它可能在文章的开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正是一个中心论点。
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归纳了。
归纳中心论点时,一定要注意三点:语言要简洁,要顾及全文,表达要准确完整。
2、辨析论据类型,按要求补写论据。
论据有两大类,即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以写得概括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道理论据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和经过事实证明了是正确的道理定义等。
补写论据是近两年来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还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必须要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要做好这类题,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平时还要善于观察生活。
3、分析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论证过程,辨识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过程就是用什么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提升反馈训练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提升反馈训练(一)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把握文章的论点的方法:1、标题2、开篇3、中间4、篇末注意:1.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作者明确的见解,是正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揭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由此看来”等。
掌握文章论点的提出方法:1、摆事实讲道理后最后总结论点2、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3、针对一个故事、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者作者经历,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二、分析论据1、论据的作用。
如:文章引用......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作用:作为……论据,更有力的论证了......这一论点。
2、补写论据。
如: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可以用名人事例,实在想不出来举出身边自己或者常见的生活事例和现象也可;道理论据可以用名言警句,实在想不出来也可以自己摆事实讲道理。
注意语言的严密性和流畅性。
三、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如:文章......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答题表述方式为:(1)举例论证: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 议论文阅读专题(八) 人教新课标版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八)二十七、(2012年江苏盐城市)当自己的伯乐吴淡如①我们曾读过韩愈的《马说》一文,大意是这样的: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
如果没有伯乐的话,本来资质很好的千里马,就会沦为常马,死了也没人知道它是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也许大家都因之而相信,一定要有伯乐出现,看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尽力栽培,自己的天赋才能够发扬光大。
很多未获成功的人,也常常认为自己本是怀才不遇的千里马,只是时运不济,没遇上伯乐,害得自己的天才被埋没了。
③伯乐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无疑是有一些作用的。
但每位伯乐所扮演的都不是“一路扶持、始终相依”的角色,他或许陪过成功者一段,但终须放手,最重要的障碍还是由成功者自己跨越的。
④人生遇到伯乐,固然有助于成功;而伯乐可遇不可求,不遇伯乐,我们就注定是失败者吗?⑤不久前,有位记者问曾获得世界冠军的羽毛球选手熊国宝:“你能赢得世界冠军,最感谢哪个教练的栽培?”木讷的他想了想,坦诚地说:“如果真要感谢的话,我最该感谢的是自己。
”⑥原来他入选国家队时,只是“绿叶”的角色。
教练选了他,并不是要栽培他,而是要他当陪练。
他没有埋怨,也没有懈怠,他赏识自己的球技,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成功。
那些年,为了增强体能,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他依然早上5点去晨跑。
⑦那一年他垫档参加世界大赛,大家都认为他是去当“牺牲打”的,没有人在意他会不会打赢。
没想到他竟然势如破竹地一路赢了下去,甚至赢了教练心中最有希望夺冠的队友,得了世界冠军,一战成名。
⑧没有教练赏识自己,他自己赏识自己;没有教练栽培自己,他自己栽培自己。
当机遇垂青时,他抓住了机遇,获得了成功。
如果他当初纠结于“绿叶”的角色,埋怨教练“有眼无珠”,自我放逐,那么,当机遇降临时,他定会措手不及,最终当个“牺牲打”罢了。
⑨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是需要诸葛亮费尽心力来扶持的阿斗。
成功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伯乐。
如果成功者是千里马的话,那根要自己跑快一点的鞭子,99%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纵的。
2012中考现代文专题复习(议论文)参考答案
2012中考现代文专题复习(议论文)参考答案一、阅读《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完成18~20题。
(6分)18.青年学生不要总是上网浏览,要多读(年长者写的)书。
19.第①段中“新闻记者采访”这件事是借“总会网上浏览”的害处提出观点。
第④段中的论据“我写书评”,则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证明观点。
20.要求联系亲身经历的事实或道理依据,说理清楚,有一定说服力。
示例:我同意第二处。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个性、审美眼光都有差异,读什么书,喜欢什么样的书,就好像吃菜,有人爱咸,有人爱淡。
如果一个爱吃辣的人把重庆火锅推荐给一个根本就不能吃辣的人,那么即使火锅本身很美很有特色,对不爱辣的人来说也等于白说。
庄子说“君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和我,彼此了解尚且如此之难,何况是别人推荐的书呢?因此,“新鲜的馍”还是自己亲自选,亲口尝为好。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6题。
(6分)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16题。
(7分)14、人人皆可成为国王(意思相近即可)15、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每一点一分)16、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7分)13.(2分)与纸质书本作类比,让人更容易接受书本是个“好发明”的观点。
14.(2分)此例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丧失说服力。
第三段的事例重在强调了书本的携带方便,即使在电子书盛行的今天,这一点仍是不可替代的。
15.(3分)迅速翻阅图书,对书有大概的了解;自发明以来,形态上长期保持稳定;携带方便,无须额外的支出。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0分)14.成为你自己。
15.略16.示例:不随波逐流,坚信自己的想法,坚持不懈地努力。
2012中考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记叙文)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012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学案(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议论文阅读专题指导与训练学案一、考点透视: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二、知识回顾:1、论点论点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句子。
2、论证方法及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A.举例论证: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C.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作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D.对比论证:即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强调作者的观点。
E.比喻论证: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3、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
多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对表达对象的范围、程度等作出了规定或限制,起到准确严密的效果。
三、题型精析(原文略)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解析:辨识文章的中心论点须先统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概括。
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在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末。
有的文章的论点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另外,可以借助“总之”、“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等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解析:论证方法,历来是议论文阅读题考查的重点。
解答此类题型,必须熟练了解几种常见论证方法及其辨析方法(详见“知识回顾”中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常识),具体作用要紧扣具体段落的分论点。
2012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
第20页,共40页。
有人说,现在搞四化,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雷锋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表率了。如果没有先进的 科学技术,就没有四个现代化。我们努力钻研科 学技术,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向一切有成就的 科学家学习,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并不能代替 学习雷锋。马克思曾说:“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 共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马 克思又说:“任何人,如果他只为自己而劳动, 那么,当然他也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 或卓越的诗人,但他永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真正 伟大的人物。”
第5页,共40页。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 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 断的句子。
第6页,共40页。
宽容的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 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
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 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第15页,共40页。
考点三: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
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常见的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 四种:
1、举例论证:
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 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然后再把握举例论证的特殊作用—
第7页,共40页。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 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随着社 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 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 终吃亏的还是他们。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 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 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 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 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 做老实人不吃亏。
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导向训练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导向训练(一)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1福建省南安市)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2012年语文中考专题特训33 议论文阅读(三)
中考专题特训(三十三) 议论文阅读(三)班级姓名学号(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2011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5题。
(46分)向字典鞠躬薛景文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
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
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
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
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
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
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
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
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
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
然而他却是“艺高姐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
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
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2012年语文中考专题特训32 议论文阅读(二)
中考专题特训(三十二) 议论文阅读(二)班级姓名学号(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2011乐山)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问题。
(32分)体罚禁令出台。
韩国师生称不习惯从2010年下半年到今年初,韩国社会下大力气,制定了有关禁止体罚的政策。
2010年11月,首尔市教育部门宣布了体罚禁令。
其中明文规定:学校禁止一切体罚行为。
此后,京畿道和另一个道随之效仿,宣布从2011年3月新学期开始禁止体罚。
2011年1月17日,韩国教育部发布了“学校文化先进化方案”。
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规定,第一,禁止直接的体罚。
直接的体罚是指老师利用身体和道具反复地、持续地、痛苦地折磨学生身体和损伤学生人格的指导方法。
第二,允许间接的体罚。
间接的体罚是指以训导、教导等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体罚。
比如:到教室后面罚站,到运动场跑几圈,做俯卧撑,口头提醒,发出书面警告,采取隔离措施,布置特别的作业等。
第三,实行停止上课的措施来进行惩罚。
让犯错误的学生做校内服务和社会服务工作,若之后还没有改善的话,就可以实行停止上课的措施。
停止上课的期限,一次以十天为限,一年不能超过三十天。
停止上课期间学生按“旷课”处理,为防止停课的学生在校外惹事,校长必须把学生委托给专门的学生咨询机构,让他们负责管理、咨询治疗。
同时为了强化家庭共同责任,还实行了“家长咨询制”。
事出有因。
2010年7月,韩国首尔一名小学生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被曝光,内容是一名中年教师训斥、掌掴一名六年级学生,还将他推倒在地。
这段视频,一时在韩国社会上引起体罚是否该禁的热议。
在韩国,一般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罚。
在韩国有“教鞭下的爱”“不打不成器”的说法。
为规范学生行为,督促他们努力向学,体罚已是一种受到默许的教育方式。
许多师生、家长对此已习以为常。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大约70%的高中学生受过体罚。
现在禁止体罚在韩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韩国教师工会联合会发言人金东锡说:“每个班级大约有40名学生,所有家长都要求孩子考入好大学,不采取体罚你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家长仍然希望教师采用体罚方式,让他们的孩子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
2012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议论文阅读专题
2012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议论文阅读专题一、(2012年四川南充)《敬业与乐业》选段梁启超①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3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3黔东南州(一)正直(节选)(16分)①最珍贵也是最基本的品格就是正直了。
正则“品”端,直则“人”立。
正直是一种风骨,如同山中劲竹、冬里腊梅,于风急雪大处方显出风标高峻。
不能想像一棵歪扭斜长的树派上大用场。
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②提起正直,我总是想起一个悲剧式的伟人,彭德怀元帅,想像着当他从庐山下来,山一般沉重的步履,怎样撼动了铁肠历史的心。
俗话说,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
于鸦雀无声之际,一声冲天的云雀,尤为惊心一动魄。
“我为人民鼓与呼”,底气不足者,更是无法作此一呼的。
横刀立马不难,难的是四面楚歌之时仍横刀立马。
历史是公平的,正直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必以正直本身的价值分量所平衡。
因此,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地伫立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挑丝毫阿谀,那便是一卧品格的骨架啊!③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从一些偶然的小事上折射出他生命的光泽。
有一个不知名的行人。
捡到了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他不停地寻找,最后交回失主。
当.剐人闸他钱包里有多少钱时,他说不知道,“我没有打开,田为我怕诱惑誉’我为这则轶闻感动,这里面含有一种真实的美和正直的底蕴。
拾金不昧为上品,知已人格弱,点而竭力避之、坦然陈之,更见其品性的可爱端庄。
13、“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14、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作此一呼,,指的是什么?(2分)]1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谈谈你对“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理解。
(3分)]16、选文中有许多或精辟或凝重的语句,请选抄当中的一句并加以评析。
(4分)17、选文中的两个事例各从什么角度举例的?你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4分)13、(3分)生活中有物质金钱等的引诱,也有困难、挫折的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经受住考验,这才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两种书
德瑞
世上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无字书,一种是有字书。
无字书本是文字未发明之前的原始物,是生活中经验与教训留存于脑际印象的升华;有字书是思维与语言共同发展而结合的产儿,是积累文化和传播思想的特殊媒体。
无字书和有字书都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营养品,断绝或拒绝这些营养品,则会成为“有形体而无内涵的死魂灵”。
教无字书的老师曾是“胡子”,学无字书的学子驰骋在旷野;教有字书的先生是“脑子”,学有字书的学生端坐在课堂。
进入有字书时代之后,无字书听“老人”言又加上了听“智者”言的新内涵。
读有字书,主要理解书作者的意图。
初读一本好书,犹如得到一餐美味的佳肴,总是想方设法把它用到自认为合适的地方,尽管是生吞活剥。
这不要紧,慢慢地你会消化的。
读无字书,主要修炼自己的思想与素质。
合上书本,初涉人世,你或许会立即碰上一鼻子灰。
这也无关紧要,生活会使你成熟的。
有一种人,随书本亦步亦趋,结果成为邯郸学步的寿陵馀子;有一种,撇开书本入乎耳、出乎口,结果仅得耳食之学而夸夸其谈;还有一种人,专门从有字书与无字书的结合处寻求世故与圆滑,令你瞠目又无奈,他却自鸣得意:“我无字书读得好!”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那么,怎样做才算读好了两种书呢?应该是真正消化了有字书,又在生活中真切体验了书中讲的道理,并化作能力。
譬如,你生活在远离乡村的繁华都市,你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词句熟记于心,这说明你读好了有字书。
你有机会投身于田野,跟从农家去播种、耕耘、收获,然后返回都市,当你看见有人将要把吃剩下的一小块馒头往泔水桶中扔,你本能地加以阻止,这时,你才算达到了有字书与无字书的和谐统一。
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不易的。
1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不可或缺:▲
瞠目:▲
16.文中所所说的“胡子”和“脑子”分别是指哪一类人?(2分)
答:▲
17.作者批评了哪三种人的读书态度?正确的读书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分)答:▲
18.文章结尾说“达到这样的境界是不易的。
”“这样的境界”指什么境界?(2分)答:▲
19.“你本能地加以阻止”一句中,“本能”一词有什么意义?(2分)
答:▲
20.将第一自然段中的“无字书”和“有字书”颠倒一下顺序好不好?为什么?(4分)答:▲
15.不能有一点儿缺少。
瞪着眼睛。
16.“胡子”和“脑子”分别指后文提到的“老者”(时间老人)和“智者”(指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经验教训的人)。
17.批评了类似邯郸学步的人、夸夸其谈的人和世故圆滑的人。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真正消化了有字书,又在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了书。
18.“有字书”与“无字书”的和谐统一19.说明这种行动是自发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真正有了体验的举动。
20.不好。
理由:①文章的首句是领题句,又是领起段,下文先讲无字书,再讲有字书,并提出全文的论题,所以领起句应与下文统一;②有字书是先无后有的过程,把“无字书”放在前面,符合文字产生的发展规律;③下文在论述时先谈“无字书”,再谈“有字书”,这样语言和文段前后照应,连贯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