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寄生虫生物学与寄生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二章 家禽的常见寄生虫病 第四节 住白细胞原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二章家禽的常见寄生虫病第四节住白细胞原虫病一、概述定义: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血孢子虫亚目,住白细胞虫科,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的原虫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已知的病原主要有两种,即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和沙氏住白细胞虫(L. sabrazesi)。
住白细胞原虫属于血孢子虫亚目。
大配子和小配子母细胞独立发育,无融合体。
通常无类锥体。
小配子母细胞产生带8根鞭毛的小配子。
合子运动,称动合子。
子孢子裸露,表膜为3单位膜。
异宿主寄生。
裂殖生殖在脊椎动物宿主体内,孢子生殖在无脊椎动物宿主体内。
由吸血昆虫传播。
住白细胞虫科(Leucocytozoidae)主要为鸟类寄生虫。
裂殖生殖出现于肝、心、肾和其它器官的实质细胞中。
大配子和小配子母细胞出现于白细胞和未成熟红细胞中。
孢子生殖出现于除蚊子外的吸血昆虫中。
在整个生活史中不形成色素。
与兽医相关的为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的沙氏住白细胞虫(L. sabrazesi)和卡氏住白细胞虫(L. caulleryi),主要感染鸡。
流行特点:1.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为蠓和蚋。
沙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者为蚋,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者为蠓。
2.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这与库蠓和蚋活动的季节性相一致。
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和蚋繁殖快,活力强,而分别由它们传播的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发生和流行也就日益严重。
二、形态住白细胞原虫有多个种,分别感染不同种禽类,如鸡、火鸡、鸭和鹅等。
蚋和库蠓为中间宿主。
康复的禽可成为健康带虫者,保持终身。
作为中间宿主或生物媒介的蚋和蠓吸食带虫者的血液,其后再去叮咬易感禽,传播本病。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成熟配子体近于圆形,大小为15.5微米×15.0微米。
大配子体的直径为12~14微米,有一个核,直径为3~4微米;小配子体的直径为10~12微米,核的直径也为10~12微米。
医学寄生虫笔记要点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如疟原虫和钩虫。
2、兼性寄生虫( facultative parasite):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如粪类圆线虫。
5、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
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
三、宿主的类别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第二章寄生虫
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中,从寄生部 位吸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感染者出现营养 不良、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 发生贫血(如感染钩虫)。
蛔虫(图片)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侵入机体、移行和寄生等生理过 程均可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 度的损伤,如钩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肠 就膜出血;许多蛹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 行过程中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损害,其 中以皮肤和肺脏病变较多,导致皮肤幼 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患者出现 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成虫叶形约:
(2-5)cm×(0.8-1.3) cm
虫卵长椭圆(130150) m×(6390) m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虫卵 随胆汁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适宜温度下毛蚴孵出, 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在椎实螺体内 发育繁殖后,逸出的尾蚴附着在水植物上 形成囊蚴。成虫在体内可存活12年。
4.改进烹调方法和不卫生习惯 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饮
食习惯,肉和水产品应烧熟煮透,不生 食肉、鱼、蟹或其他动物性食品,蔬菜 和水果在食用前应清洗干净,不饮生水 和生乳,饭前便后要洗手。
5.保持环境卫生
提倡牛有栏、猪有圈、人有茅厕, 以改善公共卫生。为了防止人畜粪便污 染环境、饲料、水源和食品,应利用堆 肥、发酵、沼气等多种方法处理粪便, 以杀灭其中的寄生虫虫卵,使其达到无 害后方可使用。
6.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禁用生肉、鱼、虾或其废弃物饲喂动 物,在寄生虫病流行地区,严禁放牧食 用动物。
第二部分 食源性人兽共患
寄生虫病
一、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又名囊虫病,是由绦虫的幼虫 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
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的寄生,引起异位病变(ectopic lesion)。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
⑴
⑵
2
3
4
5、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⑴Ⅰ型超敏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一)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也可作为传染源。
A、基质—外质:较透明、凝胶状。具有与细胞膜相类似功能。
—内质:溶胶状。是原虫代谢和营养贮存场所。
B、细胞器(按功能分):
①膜质细胞器:主要参与细胞的能量合成代谢。
②运动细胞器:伪足、纤毛、鞭毛等;特殊者尚有—波动膜、吸盘等。
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根据其有无和类型分为:
医学寄生虫学笔记总结
总论
第一章引言
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
1、定义: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目的: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基础。
3、范畴: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纤毛门:动基裂纲: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顶复门:孢子纲: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
<2>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s):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软体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作蠕形运动。
寄生虫病学的名词解释
寄生虫病学的名词解释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研究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的学科。
寄生虫是一种寄生在宿主体内获取营养和生长的生物。
宿主可以是人类、动物或植物。
寄生虫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会对宿主的健康产生各种影响,从轻微的不适到严重的生命威胁。
寄生虫病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寄生虫的分类和形态结构: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的分类、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寄生虫可以分为原生动物、线虫、扁虫和多节动物等多个类群。
了解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形态结构,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
2. 寄生虫的感染和传播: 寄生虫通过各种途径感染宿主并传播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接触传播、媒介昆虫等方式进入宿主体内。
了解寄生虫感染和传播的途径,可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
3. 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寄生虫感染对宿主的影响。
寄生虫可以通过摄取宿主的组织或体液来获取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
此外,寄生虫也可以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4.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寄生虫病学研究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因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而异,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来确定寄生虫病的确诊。
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病,可以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5. 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寄生虫病学不仅研究寄生虫病的治疗,还关注其预防和控制。
通过消除寄生虫传播的途径,提高公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卫生教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在现代寄生虫病学的发展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为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寄生虫病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感染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寄生虫学笔记
三、免疫逃避 1 解剖隔离与生理拮抗 2 拮抗识别机制 3 补体的灭活与消耗 4 淋巴细胞的激活与白细胞功能的改变 5 免疫复合物的作用 6 裂解抗体 7 分泌排泄物对宿主免疫的干扰或调节
四、免疫病理 (一)超敏反应 Ⅰ型(速发型) 速发型) 细胞溶解型) Ⅱ型 (细胞溶解型) Ⅲ型 ( 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复合物型) 迟发型) Ⅳ型(迟发型)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总论 Introdual Parasitology & Parasitolog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
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流行规律和 规律和防治 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流行规律和防治 形态 特点 措施,利用各种诊断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确诊 措施,利用各种诊断技术, 诊断技术 或辅助诊断,从而及时准确的治疗患者, 或辅助诊断,从而及时准确的治疗患者,有效地控制寄 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的健康。 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的健康。
• 叶足纲 • 动鞭纲 • 孢子纲 • 动基裂纲 • 线虫纲 • 吸虫纲 • 绦虫纲 • 棘头虫纲 • 昆虫纲 • 蛛形纲 • 甲壳纲 • 唇足纲
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医学节肢动物学
Medical Arthropodology
叶足纲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
(二)寄生虫的命名
采用二名制, 采用二名制, 以拉丁或拉丁化的文字命名 属名+种名+命名者姓名+ 属名+种名+命名者姓名+命名年份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 ,Schaudinn,1903)
兽医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寄生虫第一章绪论1、★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门科学,更确切的说是研究寄生虫和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学科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描述寄生虫学阶段,实验寄生虫学阶段,现代寄生虫学阶段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1、共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三种方式2、★寄生生活:是生物间相互的一种类型,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采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并对被寄生物造成损害,在上述关系中,寄生的一方就是寄生虫,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
3、寄生虫: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4、★土源性寄生虫:是指随土、水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是指通过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而传播的寄生虫5、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虫体出现大量的反之而后强致病力,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6、★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及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及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7、贮藏宿主:是指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的宿主8、保虫宿主:如果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之为这种家畜的保虫宿主9、传播媒介:通常指在脊椎动物宿主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低等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10、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损伤,继发感染11、★通过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的幼虫,有时误如一个非专性的宿主体内,进行一个时期的发育之后,终因环境不适而死亡,这种情况称为通过寄生现象。
12、★人畜共患病: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2、蠕虫包括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等;原虫包括:锥虫,弓形虫,巴贝斯虫,球虫等第四章寄生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一、吸虫1、无体腔,无肛门,体壁负责代谢活动,原肾管型排泄系统,除分体科外,均为雌雄同体,虫体有两个吸盘2、生活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注:日本血吸虫没有雷蚴期)二、绦虫(雌雄同体)1、无体腔和呼吸器官,没有消化系统,体壁负责代谢,全身分为头节,颈节,链体三部分★解离:绦虫随着新节片的不断生成,老的节片逐节或逐段从虫体后端脱离,保持绦虫每个虫体的固有长度,这种现象叫做解离,圆叶目是真解离,假叶目是假解离2、生活史:虫卵(圆叶目的卵无卵盖,假叶目的卵有)→中绦期→成虫★假叶目的中绦期:原尾蚴(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实尾蚴或裂头蚴(在第二中间宿主)★圆叶目的总绦期:似囊尾蚴型,囊尾蚴型(包括囊尾蚴,多头蚴,棘球蚴)三、线虫(雌雄异体)(大多数雄虫尾部有交合伞)1、消化道完全,分口,咽,肠,肛门,单管型生殖系统,排泄系统有肾型和管型两种大多数为卵生,少数为卵胎生(如后圆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兰氏类圆线虫)或胎生(旋毛虫)★感染性虫卵:感染性幼虫仍然停留在卵壳内而不孵出的虫卵★感染性卵囊:与感染性虫卵一样,只是感染性卵囊是针对原虫而言披鞘幼虫:蜕化后的旧角质皮仍包裹在身体表面的幼虫2、生活史: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旋毛虫型,旋尾线虫型,原圆线虫型,丝虫型,龙线虫型、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型,蛲虫型,毛尾线虫型,钩虫型,圆线虫型四、棘头虫1、虫体为椭圆形、纺锤形或圆柱形等不同形态,前端有一个与身体成嵌套结构的,可以伸缩的吻突,其上有有小棘或小钩,体不分节,有假体腔,无消化系统2、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昆虫。
兽医寄生虫学第二章家禽的常见寄生虫病第一节鸡球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二章家禽的常见寄生虫病第一节鸡球虫病概念:鸡球虫病是由孢子虫纲(Sporozoa)、艾美耳科(Eimeriidae)、艾美耳属(Eimeria)的7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上皮细胞内引发的寄生虫病。
流行特点:鸡球虫病散布广,危害大。
鸡球虫是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都很强的原虫,鸡是各类鸡球虫的唯一宿主。
全世界报导的有9种球虫,其中7种球虫受到公认,它们是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多为宽卵圆形,少数为椭圆形,大小为19.5~26.0微米×16.5~22.8微米,平均为22.0微米×19.0微米;椭圆形指数为1.16;原生质呈淡褐色,卵囊壁为淡黄绿色)、迫害艾美耳球虫(E. necatrix)(卵囊为卵圆形,大小为13.2~22.7微米×11.3~18.3微米,平均为20.4微米×17.2微米;椭圆形指数为1.19;卵囊壁滑腻、无色)、堆型艾美耳球虫(E. acervulina)(卵囊卵圆形,大小为17.7~20.2微米×13.7~16.3微米,平均为18.3微米×14.6微米。
卵囊壁淡黄绿色)、布氏艾美耳球虫(E. brunetti)(卵囊大小为20.7~30.3微米×18.1~24.2微米,平均大小为18.8微米×24.6微米。
椭圆形指数为1.31)、巨型艾美耳球虫(E. maxima)(卵囊大,是鸡球虫中最大的。
卵圆形,一端圆钝,一端较窄。
大小为21.75~40.5微米×17.5~33.0微米,平均为30.76微米×23.9微米。
椭圆形指数为1.47。
卵囊黄褐色,囊壁浅黄色)、缓和艾美耳球虫(E. mitis)(小型卵囊,近球形。
卵囊大小为11.7~18.7微米×11.0~18.0微米,平均大小为15.6微米×14.2微米;椭圆形指数为1.09 ;卵囊壁为淡黄绿色,初排出时的卵囊,原生质团呈球形,几乎充满卵囊)与早熟艾美耳球虫(E. praecox)(卵囊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9.8~24.7微米×15.7~19.8微米,平均为21.3微米×17.1微米,卵囊指数为1.24。
第二章 消化道寄生虫 (蛔虫、鞭虫)
蛔虫的生活史过程
成虫 (小肠)
产卵24万个/天 随便排出
虫卵 ≈3w 蜕皮1次
食管 蜕皮1次
咽数 气管 周
幼虫 (肺泡)
肠粘膜下层→小静脉/淋巴管 ←肺←右心←肝←门静脉系统
感染期虫卵
经 口 吞 食
污 染 食 物 或
水
幼虫 (十二指肠)
≈10d;蜕皮2次
生活史类型:直接型(土源性蠕虫)
宿主:人是唯一终宿主 寄生部位 :人的小肠 感染阶段 :感染期卵
简称鞭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
在盲肠寄生的鞭虫
一、形态与生活史
(一)形态
1. 成虫
形似马鞭,前3/5细长, 后粗短。活时淡灰色, 死后灰白色。
食管细长,外包由串 珠状排列的杆细胞组 成的杆状体。
雌虫:长35~50mm,尾部 钝圆。
雄虫:长35~45mm,雄虫 尾部向腹面呈螺旋形弯曲, 末端有交合刺1根。
1.夺取营养:蛔虫不但掠夺宿主营养,损伤肠 粘膜,造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障碍。
2.机械损伤:蛔虫唇齿机械作用 和代谢产物化 学刺激损伤肠粘膜。临床称之为肠蛔虫病。
3.引起变态反应:蛔虫亦可使宿主出现IgE介导 的Ⅰ型超敏反应。
4.并发症:胆道蛔虫病(最常见);蛔虫性肠梗 阻和肠穿孔(最严重);蛔虫钻入其他脏器
头端见“品”字形唇
瓣
唇
齿
⑴ 雌虫 长20~35cm,直径3~6cm 尾端钝圆,生殖器官为双管型
⑵ 雄虫 长15~31cm,直径2~4cm 尾端向腹面弯曲,末端有 一对镰状交合刺。
2.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和受精蛔虫卵
(1)受精蛔虫卵
宽椭圆形,棕黄色; 大小45~75μm×35~50μm;
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③同型抗体功能:和可致补体活化,亚类与补体成分的亲和力为3>1>2,4则 无亲和力。
细胞免疫应答:在细胞免疫反应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可直接发挥效应功能,如细胞 毒T细胞()可直接裂解靶细胞,此外,抗原活化的T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进一步作 用于其它细胞群体,如和白三烯()可活化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5活化嗜酸性 粒细胞;Γ活化单核巨噬细胞,2活化细胞。通过细胞因子,T细胞刺激和集中了非特 异性效应细胞的功能与活性,从而将这些细胞转化成特异性免疫因素。细胞免疫在 消除存活在内的寄生虫病有重要作用。在蠕虫感染时,抗原活化42细胞,分泌细胞 因子,活化肥大细胞,募集和活化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3)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抗原与抗体结合及抗体的功能:寄生虫病抗原分子一般比抗原抗体结合区域 大得多。因此抗体仅能结合抗原大分子的某一特殊部位,该部位称之为抗原决 定簇( )或表位()。抗原大分子可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每个均可与一个抗体分 子结合。
抗体的功能由抗原结合所启动。抗体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如下:
二、寄生虫病的特点
1、寄生虫病的类型 2、特点
1、寄生虫病的类型
1).专性寄生虫病( ) 2).兼性寄生虫病( ) 3).体内寄生虫病() 4).体外寄生虫病() 5).机会致病寄生虫病( )
2、特点
1) 抗原的处理与呈递
寄生虫病抗原可以多种形式结合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 细胞( , )表面,通过的吞噬作用被摄取到细胞内,可溶性抗原可通过液相 胞饮过程被摄入。近年的研究证实,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多肽,因此其免疫应 答只能被蛋白性抗原诱导。寄生虫病蛋白抗原在胞内经过加工后的肽段与( ) 分子[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连接形成多肽—复合物,表达在表面。T细胞识别 这种经加工处理的寄生虫病抗原即多肽—复合物的过程称为抗原呈递。
寄生虫学
寄生虫: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为寄生虫。
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长期或暂时在人体内生存,而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的现象称寄生虫感染。
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寄生虫感染称寄生虫病。
棘球蚴砂: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小钩和其他成分均可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或囊砂。
复发: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血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完全消灭,在未经蚊媒传播再次感染情况下,经2~3个月到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中绦期:绦虫的发育阶段均营寄生生活,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幼虫需要不同种类的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称为中绦期。
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传播途径:指寄生虫由传染源排出,借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体有感染性的阶段叫做感染阶段,感染阶段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才能使人感染。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再燃: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在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内存在少量残余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数周至数月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传染源: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病人、带虫者)或动物(保虫宿主)其体内的寄生虫在生活史的某一发育阶段可直接或间接进入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血管内,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夜现周期性。
班氏丝虫:晚10点-次晨2点,马来丝虫:晚8点-次晨4点。
1.我国致力防治的有: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钩虫病。
2.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静脉血管中,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3.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钩虫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5.医学蠕虫虫卵的卵壳一般由:受精膜、壳质层、脂层三层组成。
兽医寄生虫学【110页】
(2) 幼虫检查法
幼虫分离法:有些寄生虫(如网尾科线虫),其虫卵在新排出的
粪便中已变为幼虫;类圆属线虫的卵随粪便排出后,在外界温度较高时,经 5~12小时后,即孵出幼虫。为了提高检出率,常将幼虫从粪便中分离出来 进行检查。常用的方法为漏斗幼虫分离法 亦称贝尔曼法(Baermann's technique)。取粪便15~20克,放在漏斗内的金属筛上,漏斗下接一短 橡皮管,管下再接一小试管。
溶液以溶血。待溶血完成后,离心并吸取沉淀检查。
(2) 血液原虫检查 直接镜检法:自动物耳静脉或颈静脉采血,将采出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
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与之混合,覆以盖玻片,立即放显微镜下用低 倍镜检查,发现有运动的可疑虫体时,可再换高倍镜检查。由于虫体未染 色,检查时应使视野中的光线弱些。
涂片染色法: 离心集虫法: 血液中的虫体较少时
离心集虫法
其操作过程是,采病畜抗凝血6~7毫升,以每分钟500转的 速度,离心5分钟,使其中大部分红细胞沉降;而后将含有少量 红细胞,白细胞和虫体的上层血浆移入另一离心管中,补加一些 生理盐水,以每分钟2500转的速度离心10分钟。取沉淀物制成 抹片,按上述染色法染色检查。此法适用于伊氏锥虫病和梨形虫 病。
选准驱虫时机:根据发育时间、感染季节动态、成 熟前驱虫、长期给药。
确定驱虫对象:一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二是根据体 质状况;三是针对多宿主寄生虫,所有带虫动物均应 同时驱虫。
驱虫动物的管理:专门的场所,驱虫后5天内应集中 管理,粪便无害化。
驱虫效果评价:
驱虫效果评价
虫卵转阴率 虫卵减少率 精计驱虫率 粗计驱虫率 驱净率
粪便培养法: 圆线虫目所属线虫种类很多,其虫卵在形态上非常
寄生虫总论临床教材第六版
人属
人种
学名:homo sapiens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1)掠夺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1、先天性免疫:
(1)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 (2)消化道蠕动的物理作用;消化液的化 学作用
6、寄生虫的分类系统
分类:根据自然分类法,将生物依次划 分为各种不同的分类单元。
即:界门纲目科属种
医学原虫:肉足鞭毛门、顶复门、纤毛门
医学蠕虫学: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医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门
寄生虫的命名
寄生虫学的命名遵循动物命名的二名制: 属名+种名+命名者的姓与命名年份。
全球性阿米巴病1%(0.6亿) 蓝氏贾第鞭毛虫 2亿 蛔虫感染 13亿 鞭虫感染 9亿 钩虫感染 13亿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与性接触相关: 阴道毛滴虫 美国250万 英国100万 日本 荷兰 法国
与艾滋病有关:肺孢子虫 隐孢子虫 弓形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饲养宠物有关:19种寄生虫 饮食习惯有关:肝吸虫 旋毛虫
例: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1758
寄生虫的命名
以人和蛔虫为例,列出其分类系统如下:
动物界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线形动物们
脊椎动物亚门
线虫纲
哺乳纲
蛔目
真兽亚纲
蛔科
灵长目
蛔线虫属
类人猿亚目
学名:似蚓蛔线虫(蛔虫)
人卫第九版《人体寄生虫》第一篇总论思维导图
第一篇总论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一、共生关系共栖/片利共生: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害也无利如结肠内阿米巴互利共生:对双方都有利白蚁和鞭毛虫寄生: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蛔虫和人二、寄生虫类型(一)按寄生部位分 1、体内寄生虫:如寄生于肠道的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各种有核细胞的刚地弓形虫 2、体外寄生虫:主要指一些昆虫,如蚊、白蛉、虱、蚤、蜱、等(二)按寄生时间1、暂时性寄生虫:如蚊2、永久性寄生虫:如蛔虫、蠕形螨(三)按宿主选择性 1、专性寄生虫:寄生虫的整个生活史或某个阶段都必须营寄生生活。
如疟原虫、钩虫 2、兼性寄生虫:主要在外营自生生活,某种情况下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如粪类圆线虫3、偶然性寄生虫:如蝇、蛆(四)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免疫功能正常: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出现临床症状如: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粪类圆线虫三、宿主类型(一)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二)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三)保虫宿主(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情况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四)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举例图示四、寄生虫生活史(一)概念: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二)内容1、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2、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离开宿主的方式3、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宿主种类和内外环境条件(三)分类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如阴道毛滴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如疟原虫第三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结局清除寄生虫带虫状态(带虫者/隐性感染)寄生虫病、死亡第六章 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流行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二、影响流行的因素 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最重要)三、流行特点 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自然疫源地: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寄生虫生物学与寄生虫病第一节 寄生关系及演化一、 演化中的寄生现象生物界中,各种生物千差万别,为了寻求食物或逃避敌害,它们之间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任何生物,只要在它们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或终生,与另一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就被称为共生(symbiosis)。
根据生物与生物间利害关系的不同,共生可分为3种类型:共栖(commensalism)、互利共生(mutualism)和寄生(parasitism),就医学而言,最重要的是研究寄生关系。
⒈ 共栖 指两种在一起密切生活的生物,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它们之间并没有生理的互相依赖,例如海葵(sea anemones)与寄生蟹(hermit crabs)。
海葵附在寄生蟹的壳上,随寄生蟹的移行而增加寻找食物机会,而寄生蟹既无利也无害。
又如人体与结肠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在人结肠中以细菌为食物,但不侵犯组织,对人没有利害可言。
⒉ 互利共生 在这种关系中双方均获得益处并互相依赖。
例如白蚁(termite)及寄生于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flagellated protozooms)。
鞭毛虫依靠白蚁消化道中的木屑作为食物获得所需的营养,而鞭毛虫合成和分泌的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能被白蚁利用的复合物。
白蚁为鞭毛虫提供食物和庇护所,鞭毛虫为白蚁提供了必须的、自身不能合成的酶。
两者均得益,互相依赖。
⒊ 寄生 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者则称为寄生。
例如寄生于人、动物、植物的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通常受益的一方称寄生物(parasite),受害的被寄生一方称宿主(host);寄生物为动物者称寄生虫。
在寄生关系中宿主提供寄生物所需营养物质,以及暂时或永久的居住场所。
生物之间的关系多样而复杂,上述的3种关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图2-1所示,可具有"重叠"部分,该部分可能反映演化过程中暂时过渡阶段,如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现在可以认为是共栖,但将来可能演化成为"完全"的寄生。
从寄生也可演化为互利共生,如白蚁与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
开始时鞭毛虫与白蚁是寄生关系,鞭毛虫对白蚁影响不大,有可能只给白蚁一些非必需的代谢产物,如消化纤维素的酶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蚁失去了分泌消化纤维素酶等物质的功能,完全依赖鞭毛虫,于是寄生关系渐变为互利共生。
二、寄生虫的演化寄生虫是怎样演变成的,这是一个有趣而难有答案的问题,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寄生虫是从早期生物史中的自由生活生物进化来的。
可以假设,一个生物开始时只是偶然与另一个生物相遇,接着,由于两个生物长时间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产生了对另一个的依赖,随着时间推移,依赖性越来越大,以致于离开对方便很难生存,为适应这种生活,生物体发生了某些调整,称为前适应(preadaptation)。
它是从自由生活向寄生生活方式转变的必要的调整,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发育或形态结构上的改变。
以生理调整为例,开始时可能只是增加对宿主酶活性的抗性,减少被宿主消灭的机会,接着出现生理适应性。
例如消化道寄生虫,它们原先可能也是营自由生活生物,偶然被吞食,绝大多数都被消灭,只有极少数具有前适应者能经得住消化酶的破坏作用并适应消化道的环境,生存下来,也就是说寄生关系初步建立。
反过来,新的寄生环境引起寄生虫发生更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概括起来有4个方面:⒈ 形态改变 由于大多数寄生虫生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能轻而易举获得营养及消化酶,本身的消化系统发生退化,甚至消失,如绦虫无消化道。
而另外一些器官组织相应得到加强,如线虫表皮层角化以抵抗消化酶的作用;为避免因肠蠕动而被排出,某些寄生虫特化了的器官,如吸盘、钩齿等增加了吸附力量;又如腔道内寄生的蠕虫,其虫体形状也变成线条形,以减少阻力。
⒉ 生理与代谢方式改变 最显著的适应性的改变是肠道寄生虫失去在自由生活模式中常见的有氧代谢。
在肠道中氧压近于零情况下,曾是自由生活阶段能量主要来源的三羧酸循环因缺氧而难于进行,改由糖酵解提供能量。
⒊ 侵入机制得到加强 为增加进入宿主及组织的机会,侵入机制得到专化与加强,例如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具有穿透肠粘膜的蛋白质水解酶,而在共栖型的结肠阿米巴却没有发现这些酶。
血吸虫尾蚴能穿过皮肤也是需要借助前端的穿刺腺分泌某些水解酶。
这些溶解酶与小钩,都是由于营寄生生活而产生或得到加强。
⒋ 繁殖能力加强 表现在生殖系统的发达及繁殖方式多样化。
寄生虫的生殖系统发达,如绦虫每一节片都有雌雄生殖系统,成熟的节片几乎充满生殖系统。
蛔虫的产卵量很大,每条雌虫每天约产卵20万个。
有些寄生虫,如吸虫不仅有有性生殖,而且有无性生殖,这种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称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不管是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都能使寄生虫个体数量增加、种群扩大。
繁殖能力增强及繁殖方式多样化表明寄生虫对其复杂生活史及其生活环境多样性的一种适应性。
寄生现象深化与寄生虫本身的形态、生理等各种改变互为因果,开始时的偶然寄生虫、兼性寄生虫、终于演化为长期寄生虫、专性寄生虫。
第二节 寄生虫生物学一、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⒈ 寄生虫生活史与形态、生理、生化、代谢等发生变化同时,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也即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也逐渐发生变化,例如血居鞭毛虫(blood-inhabiting flagellate)开始时寄生在昆虫的消化道中,当昆虫取食时将寄生虫传给脊椎动物宿主,之后,鞭毛虫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现在的中间宿主可能曾经是原先终宿主,而该种寄生虫则必须从一种宿主到另一种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
寄生虫对中间宿主数量的要求可以用"钟形"曲线来说明,如图2-2,寄生虫在演化过程中所需要的中间宿主有一个"临界点"。
在这个"临界点"之前,中间宿主增加能明显增加寄生虫适应性,过了"临界点"某些宿主的消失代表更为成功的状态,因为中间宿主种类减少,从而简化的生活史可能增加了寄生虫到达终宿主的机遇。
寄生虫生活史具有多样性,依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以蠕虫为例,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称直接型,如蛔虫、钩虫等;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才能感染人,称间接型,如丝虫、血吸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又将具有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⒉ 寄生虫与宿主类别寄生虫与宿主在漫长的过程中,因演化阶段不同,寄生虫生长发育过程、宿主种类、寄生部位、寄生虫对宿主损害程度也不相同。
依据寄生部位将生活于宿主体表和体内的寄生虫分别称为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和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
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称为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如钩虫(hook worm)。
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称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
在本质上,这些兼性寄生虫是自由生活的动物,如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 fowleri)和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calis)。
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称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如某些蝇蛆进入消化道内寄生。
成虫必须过寄生生活者称长期寄生虫(permanet parasite),如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只在取食时侵袭宿主,取食后即离去者称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如蚊、蚤等。
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如刚地弓形虫(Taxoplasma gondii)、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garavum)等。
在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有的只需一个宿主,有的则需两个或两个以上宿主。
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如需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则依顺序称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些动物称储蓄宿主(也称储存宿主、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
二、 寄生虫的分类 与其他生物分类目的一样,寄生虫的分类是为了认识虫种,了解各虫种、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寻找演化线索,了解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人之间的关系。
寄生虫的数量巨大,存在的空间跨度也很大,个体变异、种群差别也较大,但在同一群体内,其基本特征,特别是形态特征是相似的,这是目前寄生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进化则是寄生虫分类基础。
按照动物分类系统,人体寄生虫分隶于动物界(Kingdom Animal)无脊椎动物的7个门: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onthes)、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es)、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opoda)及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亚界(Subkingdom Protozoa)中的肉足鞭毛门(Phylum Sacomastigophora)、顶复门(Phylum Api-complexa)和纤毛门(Phylum Ciliophora)。
习惯上将扁形动物与线形动物合称为蠕虫。
门下的阶元是纲、目、科、属、种。
亚门、亚纲、亚科及总纲、总目、总科是中间阶元。
在有些种,种下还有亚种、变种、株等存在。
种下分类的根据是种内的空间关系,是种内群与群间又连续又间断的空间发展所呈现的地理分化。
种上分类的根据是种间的历史关系,是种与种间又连续又间断的历史发展中所呈现的系谱分支或系谱分段。
种下分类强调空间关系,种上分类强调时间关系。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寄生虫也采用二名制(binominal system)学名(scientific name)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属名(genus name)在前,种名(speies name)在后,有的种名之后还有亚种名(subspecies name),种名或亚种名之后是命名者姓名与命名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