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一、现状分析1.学科发展现状工程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内很多高校已经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或者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工程管理人才。

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在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在学科内容领域上,工程管理学科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已经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基地。

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拥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们在工程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一些企业也开始与高校合作,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促进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在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成果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趋势1.跨学科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复杂化程度的增加,工程管理学科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知识体系。

未来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将会是跨学科融合,与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深度合作,形成更加丰富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撑。

2.国际化视野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需要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适应国际贸易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规则。

未来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将是走向国际化,加强与国际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国际竞争力。

3.技术化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学科需要更加深度地融合技术创新。

未来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化创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面临挑战1.人才短缺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师资队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短板。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工程管理学科是一门以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旨在完成工程项目的组织、规划、实施和控制的学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工程管理学科也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和未来发展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1. 学科建设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开始在高校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拥有大量从事工程管理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例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都设有工程管理专业,而国内科研机构也逐渐建立了完善的工程管理研究团队。

2. 人才培养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广大高校以及一些专业机构都开设了工程管理相关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培养了大批工程管理人才。

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也逐渐得到推广,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一定的保障。

3. 科研成果在科研方面,我国工程管理学科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在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得到了应用,提高了我国工程管理的水平。

涌现了不少国际知名的工程管理专家和团队,提升了我国工程管理的国际影响力。

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随着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此时也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应用,需要与工程管理学科深度融合,从而提出更科学、更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程管理学科持续发展。

2. 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管理领域也需要借助这些新技术进行创新,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工程管理学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学科,需要与国际接轨,吸取国际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引言:工程管理是一门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建筑、交通、能源等各行各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管理学科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本文将对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其发展方向和优化方案。

一、现状分析:工程管理学科在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设立了众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

在科研方面,我国工程管理学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例如施工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我国还成立了一些专业性的工程管理协会和研究机构,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尽管工程管理学科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缺乏实践的支撑。

由于工程管理的复杂性,现有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在应对复杂的工程环境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人才。

二、发展方向:为了提升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发展。

1. 加强理论研究。

在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开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

加强对新兴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创新能力。

2. 深化实践应用。

在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应将注重实践应用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

通过与企业和项目实际的紧密结合,将工程管理学科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教育水平。

在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工程管理需求的优秀人才。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的工程管理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国际间的学术合作和信息交流。

三、优化方案:为了实现工程管理学科的良性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024年工程硕士培育中的缺陷与建议

2024年工程硕士培育中的缺陷与建议

2024年工程硕士培育中的缺陷与建议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工程硕士的培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旨在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工程领域的需求。

然而,在实际培育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显著的缺陷,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

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培育目标不明确当前,许多高校在工程硕士的培育目标上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难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明确工程硕士的培育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的工程硕士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

这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难以形成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能力。

因此,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的比重,同时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师资力量薄弱工程硕士的培育需要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工程硕士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高水平的教师资源。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工程硕士师资的投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

四、缺乏企业合作工程硕士的培育应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限制了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了解和解决能力。

因此,高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五、评估机制不完善工程硕士的培育质量评估是衡量高校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评估机制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导致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难以发现和改进培育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高校应完善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培养质量。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工程管理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工程管理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地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开设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在国内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研究和应用体系。

一、教学现状1.1 研究生教育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水平较高。

全国各大高校均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涵盖了工程管理理论、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1.2 本科教育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相对较为落后,但是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已经逐渐趋于完善。

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等课程,并且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等。

1.3 培训教育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我国还开展了许多关于工程管理的培训教育,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程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这些培训课程往往较为实用,主要讲述工程管理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发展和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研究现状2.1 学科体系我国的工程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等方向,还包括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并且与其它相关学科进行了有机结合。

这些研究方向有助于探索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能为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2.2 研究成果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研究中,我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管理方面,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

同时,在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等领域,我国也有不少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三、实践应用目前,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实践应用也迅速发展。

工程管理已经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能源等众多领域,不仅弥补了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还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和现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项目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工程项目管理走向职业化后,管理思想也越来越理性,方法也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对项目全过程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涵盖时间、成本、质量、风险等多方面,它的目的是提高项目的效能,实现最优结果。

现今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基本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虽然工程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人员培训不足在项目管理领域,专业素质对于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目前很多管理人员的教育背景和经验水平都不能达到要求,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更是出现了“管理者不专业”的现象。

2.企业内部协调难度大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阻碍项目的完成,导致成本的增加和时间的延误。

3.对于项目风险管控不足每一个项目都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而对于风险的评估、预警和管控,仍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对于风险的管控不足,可能会对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危及整个项目的成功。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者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和策略。

1.提升人员素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更新换代,工程项目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管理技能、专业知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2.优化管理体系在现代项目管理中,体系化管理是创新的核心,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为了更好地实施体系化管理,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项目成本和风险控制,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使项目的实施更加准确、高效和便利。

3.推广云端管理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出现,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创新。

企业可以把项目数据放入云端,进行在线协作,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和运作效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更加简便。

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1. 管理理念不断更新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的科学管理转变。

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提高了管理效率。

同时,工程项目管理逐渐向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方向发展。

2.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我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核心,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为支撑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此外,各行业、各地区也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和规范。

3. 技术手段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人才培养逐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纷纷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素质。

同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市场逐渐形成,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1. 管理体制不健全尽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但部分地区和企业在管理体制上仍存在一定问题。

如部分工程项目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混乱;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2.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导致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一方面,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求。

3. 技术创新不足尽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现状(200604-200704)-更正稿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现状(200604-200704)-更正稿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现状(2006年4月~2007年4月)王守清 王媛(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北京 100084)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特别是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2006年4月至今的最新发展情况,包括有关研讨会、教材建设、论文标准草案、质量调研、与IPMA 的合作实施和网站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1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最新发展继全国已有96所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批准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之后,2007年全国仍有10所高校申报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权,虽然申报单位数比往年少,但仍是40个工程硕士领域中申报单位数比较多的(排第3位)。

经学位办和教指委于2007年3月30日组织的专家初审,6所大学通过初评,另有2所有条件通过,待学位办和教指委4月底最后审批确认。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培养单位成员数肯定将超过百家,成为40个工程硕士领域中最大的协作组之一。

据悉,能够获得批准的学校所必须具备的最低要求(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是:①已有项目管理相关支撑学科(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以及工程背景学科)的全日制工/理/管理学等硕/博士培养权;②这些学科已有3届硕/博士毕业生;③相关支撑学科的师资、研究实力较强,且与企业有较多合作。

另外,对其他工程领域适用的条件同样适用于项目管理领域,如:①所申报新增培养点所在行业和区域的社会需求大,而且这种需求是比较长期的;②申报单位在过去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自律情况较好,如录取GCT百分位成绩30%以下考生的数量没有超出一定比例。

对项目管理领域而言,社会需求是很大的。

继2005年10月全国报考项目管理领域考生的人数一跃成为40个工程硕士领域最多之后,2006年10月全国报考项目管理领域有17140人,占40个工程领域总报考人数(92833人)的18.5%。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程硕士 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种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 、 选 修课 。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分段学习 , 集中授课 , 分散消化。 工 程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 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来源 于工程实际。在导师安排上 , 在职工程硕士采取双导师制 , 即学校导师和单位导师,绝大部分工程硕士采取工作 中项 目和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选择学校导师以选择和 自己
2014 年 2 月 第 6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D U CA T1 0N TE A CHI N G FO RU M
F eb. 2 O1 4
N O. 6
我 国工程硕士教 育现状调 查与分析
宋 慧颖 , 宋 志英
( 1 . 天津城建大学 , 天津 3 0 0 3 8 4 ; 2 .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天津 3 0 0 2 0 1 )
调查观 点 教 学 内容是 否陈 旧 交 叉学科 、跨 学科 课程 设 置够 多 网 络教 学得 到合理 利 用 是 6 6 % 3 2 % 2 7 % 否 其他 1 0 % 2 4 % 4 8 % 2 0 % 6 8 % 5 %
用 于 分 析 的有 效 问 卷4 5 3 份。 问卷 分 为
中型企业提供具有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 管理人员。 工程硕士分为全 日制工程硕士和G C T 工程硕士。
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 :工程教育的产生和发 展与国家的工业化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密切相 关: 在 工 业化 快速 发 展 的阶段 , 企 业 和社会 对 高级 应用 人才 的需求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闭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及 其 阶段性特点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所以,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 外工程硕士教育在学位设置方面的异同,对我国工程硕士 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革意见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 中国的经济建设。 二、 国 内外 工程 硕 士教 育发展 现 状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Project Management,简称MPM)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背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旨在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逐渐成为各国培养工程领军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

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控。

3.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4. 创新目标: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导论、工程项目经济学、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等,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如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

3. 实践课程:如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工程项目模拟实验、工程项目实习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中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现状分析

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中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现状分析

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中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现状分析【摘要】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培养方向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教育现状、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重要问题和趋势。

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教育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项目管理培养方向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对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总结了一些结论,为今后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类科学硕士、培养方向、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更加需要具备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教育中项目管理培养方向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实践环节不足等。

通过对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管理类科学硕士教育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项目管理人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中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通过对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通过研究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的现状,有助于为相关部门和高校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我国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的现状,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项目管理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1.3 研究意义项目管理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垃圾(3篇)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垃圾(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等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Master of Project Management,简称MPM)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全面项目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工程项目管理硕士起源于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教育项目。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对高层次、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此背景下,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开设工程项目管理硕士项目,为我国工程管理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1. 具备扎实的工程管理理论基础,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

2. 具备较强的工程项目策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能够胜任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

3.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效应对各类问题。

4.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5. 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胜任国际工程项目管理。

三、课程设置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课程: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原理、工程项目规划与控制、风险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等。

2. 实践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模拟、工程项目现场实习、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等。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开设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环境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选修课程。

4. 研究方法课程:包括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外语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为学生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四、就业前景工程项目管理硕士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就业方向包括:1.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岗位。

“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探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和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互联互通。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提出了对工程管理人才的新需求,需要具备跨文化、跨国界、跨学科的背景和理念,掌握国际标准和领先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项目管理和创新。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探究。

一、现状分析1.1 专业设置目前我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其中大部分采用工商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联合培养的“合作培养”方式。

不同高校的工程管理硕士专业设置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方向,比如质量管理、项目投资、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

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需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市场、政策法规、文化背景和语言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增加国际化和实践性的内容。

1.2 师资队伍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不仅要具备工程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国际项目经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而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

此外,我国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研究和成果积累相对较少,需要与国际领先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3 国际合作工程管理硕士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国际合作和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和短期留学项目,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和实践机会。

此外,还需要积极吸引和培养外籍留学生,加强跨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课程优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工程管理硕士培养需要增加面向国际市场的课程,比如国际贸易、国别风险、供应链管理、项目合作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跨国界经验。

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性课程,比如国际项目管理、跨文化领导力、实习与见习等,增加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2.2 师资力量提升工程管理硕士培养需要建设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需要高校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吸引海外教授和专家到校任教、联合培养,还需要鼓励教师赴海外研修和考察,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中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现状分析

我国管理类科学硕士中项目管理培养方向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院校都在其管理类硕士专业中设置了项目管理培养方向。

首先分析了管理类硕士专业三个学科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接着以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数据分析了该方向实际培养情况。

结果显示,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

结论是,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学科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项目管理;学科建设;硕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比较成熟的专业学科和专门职业,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学科。

以专业学位为例,2003 年我国率先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设立项目管理领域,该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由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办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该学位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以“项目管理”为专业名称的研究生学位教育[1]。

自 2005 年以来,项目管理领域实考和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列所有 40 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第一,目前已成为招生人数仅次于 mba的专业硕士。

截止到 2010 年,全国共有 161 所院校获批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每年的报考人数不断上升[2]。

然而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办学势头虽然良好,项目管理作为普通二级学科的教育却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起来,一些学校虽早已开设了项目管理的硕士培养方向,但并没有单独开设该专业,而是在其他管理类的专业中进行培养。

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现状。

1 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

1. 1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概况。

为了解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对 2011 年全国管理学中三个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硕士生招生简章进行了检索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就业(3篇)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就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工程项目管理硕士作为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其就业前景广阔,职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就业前景、就业方向、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

一、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就业前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投入。

在“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 行业需求旺盛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多个领域,随着行业的发展,对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需求日益旺盛。

据统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已达数十万人。

3. 企业竞争激烈工程项目管理硕士作为高层次人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纷纷通过招聘工程项目管理硕士,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二、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就业方向1.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可在施工企业担任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等职务,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验收等工作。

2.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可从事项目策划、成本控制、进度管理、质量监管等工作。

3. 市政工程、交通工程企业市政工程、交通工程企业对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需求较大,可从事项目策划、施工管理、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等工作。

4. 工程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公司为业主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项目管理等服务,工程项目管理硕士可在咨询公司担任项目经理、项目顾问等职务。

5.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管理硕士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可在发改委、建设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从事项目管理、政策研究等工作。

三、工程项目管理硕士职业规划1. 学习阶段(1)打好理论基础:系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施工组织设计、合同管理等相关课程,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培养高素质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2. 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3. 优化资源配置: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工程项目资源,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效益。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1. 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

2. 实践能力不足:部分研究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方面存在脱节,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3. 创新能力有限:研究生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4. 国际化程度不高:我国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对策建议1. 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育质量。

2.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实习机会,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4. 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研究生国际化视野。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支持力度,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论: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从教育体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入手,提高研究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自1997年确立工程硕士学位以来,工程硕士教育从1997年的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000多人,发展到2004年的180个培养单位、38个工程领域、年招生3万多人、在校生10万余人。

但规模扩大并非工程硕士教育良性、健康发展的唯一指标,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探讨工程学位设置模式的合理性问题,国务院学位办和北航高等教育研究所共同组成“工程类博士硕士学位体系设置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对我国华北、华中、华南、东北、东南等地区77所不同类型高校的研究生院主管工程硕士教育的负责人、工程硕士指导教师、在读工程硕士、已毕业的工程硕士、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单位的教育培训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发现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所调查的77所院校中,研究生院主管工程硕士的负责人80名、院系主管工程硕士教育的负责人237名对问卷做了回馈。

其中在此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者有221人,占67%。

大部分人在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管理方面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熟悉工程硕士教育状况。

以培养单位指导教师为对象的调查问卷共收回1029份,其中有效问卷1028份,有效率达99%。

在读工程硕士的有效问卷是3454份,工程硕士所在单位教育培训负责人的问卷共收回347份,回收问卷全部有效。

一、调查的基本结果1.关于工程硕士教育的评价和发展趋势。

工程硕士教育的总体质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问卷首先针对这些问题对不同群体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培养机构(高校)主管工程硕士的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对当前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认识基本一致,大多数培养机构负责人(73.0%)和指导教师(71.8%)认为当前工程硕士总体质量一般,有15.2%的机构负责人和16.9%的指导教师认为总体质量较高,11.8%的机构负责人和7.8%的指导教师认为总体质量较低。

工程硕士教育的反思

工程硕士教育的反思

工程硕士教育的反思一、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1.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工程硕士是我国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一种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学术性学位按照学科设立,主要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研究,以培养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为主要目标;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应用和实践,主要培养在专门技术上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

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设立为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截至2010年,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数共计241家,涵盖40个工程领域。

在1997年,我国仅有14个按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的试点高等学校,共招收152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

到2009年,招收89244名工程硕士研究生,是1997年的58倍。

目前,工程硕士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

2.河南省工程硕士教育现状河南省自2001年郑州大学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经有13家培养单位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涵盖工程领域32个,分别是安全工程、材料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纺织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控制工程、矿业工程、农业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水利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冶金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制药工程。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工程硕士教育提供巨大动力2006年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现状(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王媛王守清(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北京100084)摘要:回顾了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的最新动态,包括学位标准的制定、教学研讨会的召开、发展报告的撰写、与专业团体的合作、职业资格调研和课题研究等情况。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0引言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自2005年以来,一直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经过2008年实行的限招政策,过度招生的历史积累问题已逐步得到缓解,动态调整的招生政策也得到了各培养单位的支持;2009年,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报考和录取人数位居40个领域的第1位,也充分印证了项目管理领域的市场需求和目前招生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情况下,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简称协作组)为保障质量,促进本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召开了“项目管理概论”教学研讨和师资培训会等会议;修订完成了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专业学位标准;推进第4批与IPMP的认证合作,与PMI签订续约合作备忘录;编撰《工程硕士教育项目管理工程领域发展报告》;对项目管理领域工程师职业资格管理体系进行了调研;并进行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与各培养单位的一致好评。

1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近期动态2008年6月,学位办紧急发文限制全国各校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招生人数不得超过100人。

该措施实施后,虽然当年在领域规模和质量控制上有所成效,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因此,2009年,教指委调整项目管理领域招生人数,遵循原则如下:类别1:GCT排名后2/3或违规(不符合学位办/教指委要求)的培养单位,维持招生限额100人。

类别2:过去连续两年GCT排名前1/3(含)的培养单位,招生限额150人。

类别3:在满足类别2的基础上,如果过去连续两年的录取人数不少于90人,可扩大招生限额至200人。

另外,为鼓励各培养单位与职业团体认证合作的积极性,只要已获批可开展与IPMP/PMI认证合作,且GCT排名未在后1/3的培养单位,将根据学校历年招生情况,扩大招生限额至150/200人。

根据该招生政策,2009年,有23所单位当年招生不得超过200人,7所单位不得超过150人,其他单位维持不超过100人的现状。

招生调整后,一方面,报考情况印证了项目管理领域的市场确实火爆(图1)。

2009年10月全国报考项目管理领域共有15192人,占40个工程领域总报考人数95516人的15.9%,比2008年的13441人(占当年所有领域总报考人数87744人的15.3%)增加1751人,依旧位居第一;录取人数7000人(占40个工程领域总录取人数47023人的14.9%),*本文章受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经费资助,批准号是ADA08028。

比2008年的5621人(占当年所有领域总录取人数43557人的12.9%)增加1379人,占总录取人数的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尽管受到招生政策的限制,但录取人数还是重登榜首。

图1项目管理领域2004~2009年报考、实考和录取人数走势图另一方面,也印证了项目管理领域的规模确实在管理类的工程硕士领域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控制管理类工程领域的总规模不能仅简单控制项目管理领域的招生人数,否则只会引起数量的此消彼长,违背市场健康发展的初衷(图2)。

2008年,管理类工程领域的录取人数占40个领域的百分比较2007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其中,项目管理领域的录取人数占总录取人数的百分比较2007年下降了5.4%,而物流工程领域和工业工程领域则较2007年分别上涨了0.8%和3.2%;2009年,在管理类工程领域录取人数占总录取人数的百分比较2008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项目管理领域招生政策的缓解,录取人数占总录取人数的百分比较2008年上涨了2个百分点,随之变化的是,物流工程领域和工业工程领域较2008年又分别下降了1%。

图2管理类领域2004~2009年录取人数在所有领域中所占百分比比较图2005年以来,项目管理领域高速发展,控制其规模并不是目的;要保证培养质量,使其健康快速地可持续发展才为本质。

2008年以来,实施的招生限制政策,不仅是为了控制个别学校过度招生,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手段,更是为了暂缓发展脚步,消化项目管理领域过去所积累的过度招生问题,使培养单位可以投入更多精力于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自主、自律和他律的平衡,更多关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和教学质量,这也是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有力基石。

虽然,起初的“一刀切”、“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简单行政干预凸显了很多问题,但通过深入研究和改进,2009年调整后的项目管理领域限招政策已趋于合理化,得到了绝大多数培养单位的认同。

2006年和2007年是项目管理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两年,录取人数分别为7957人和8983人,占各自当年所有领域录取总人数的16.9%和18.3%,伴随招生数量的剧增,招生质量却连年下降,虽然项目管理领域历年生源质量一直高于全国所有领域的平均水平,但2006年项目管理领域的GCT平均录取成绩却由2005年68.8分的历史高位下降至67.9分,领域排名第11名;继而又下降至2007年的66.9分,仅比全国所有领域的平均录取成绩高出1.3分,领域排名也下跌至第15名,但自2008年实行招生限制政策以来,项目管理领域的生源质量开始大幅提升(图3)。

2008年,项目管理领域GCT平均录取成绩上升至70.7分,比全国所有领域平均录取成绩66.8分高出了3.9分,排名第5;2009年,项目管理领域招生政策略缓,招生人数多了,平均录取成绩更是在全国所有领域平均录取成绩下降0.1分的前提下,不降反升,达到了70.8分的历史新高,保持了40个领域排名第5的好成绩。

招生质量更上层楼,同时也说明动态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外,招生限制政策还促使各培养单位更加关注职业团体要求,拓宽国际视野,强调工程硕士教育的实用性。

由于教指委鼓励各校与职业团体合作,鼓励引入行业评价,这极大地激发了各培养单位与国内外知名职业团体寻求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借助外力控制培养质量,形成独立和客观的社会评价机制,有利于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保障和国际认可。

图3项目管理领域2004~2009年GCT录取成绩百分位平均值比较图2010年1月,全国有47所学校通过教指委申报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权,鉴于通过2008年以来的招生政策调整,项目管理领域在市场火爆的前提下,仍然保证了优秀的生源质量,最终有21所获批。

同年7月,学位办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通过各省市直接上报学位办的方式,最终又有36所学校获批;其中,8所学校新增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同时获得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权;28所已获得过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学校,这次新增了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权。

至此,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又一次高涨,全国现共有161所院校获批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2010年6月,学位办发文,继续对项目管理领域实行动态招生限制政策,遵循原则不变。

结果,27所学校2010年招生不得超过200人,其中分别有5所2009年招生不超过150人,3所不超过100人的学校得到扩招;16所学校2010年招生不得超过150人,其中有10所2009年招生不超过100人的学校得到扩招;其他学校维持当年招生不超过100人的现状。

总体来说,所有获准与职业团体认证合作的学校都根据自身历年招生情况的不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扩招,这也说明了教指委对于鼓励各校与职业团体认证合作的态度和导向。

2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的近期工作2.1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研讨会2.1.1“项目管理概论”第二轮教学研讨和师资培训会2009年11月21~22日,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承办了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项目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研讨和师资培训会。

因为这是该课程第二轮的教学研讨和师资培训,与以往发言人数较多、每人发言时间较短有所不同的是,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云南大学汪小金教授、山东大学丁荣贵教授和南开大学戚安邦教授,每人半天分别针对“PMBOK®指南第4版的改进与不足”、“项目管理概论的主体/重点/难点问题”和“项目管理概论的教学方法及项目管理最新发展”深入讲座;会上还进行了全国项目管理教育论文集组织奖颁奖仪式,并对第三批获准与IPMP认证合作的16所学校授牌。

另外,还设立了自由选听的“项目管理工硕培养与IPMP认证结合研讨”和“项目管理方法论PRINCE2”两个分会场。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日程紧凑,成果丰硕。

2.1.2项目管理领域学位标准和发展报告交流研讨会2010年1月8~9日,由华北电力大学管理学院承办了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学位标准和发展报告小型交流研讨会。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8位专家学者,针对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再次进行修改完善,研讨了《工程硕士教育项目管理工程领域发展报告》的写作思路并进行了具体分工,对保障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教育部已经从2009年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但是对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依然要求有3年工作经验,所以招收全日制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在本次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应取消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工作年限的要求,会后上报教指委,教指委已同意将工作年限的要求缩减为两年,现有待国家主管部门批准。

2.1.3“项目计划与控制”第二轮教学研讨和师资培训会将于2010年10月16~17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学研讨会,针对“项目计划与控制”进行师资培训。

本次会议将由浙江大学卢向南教授、清华大学王守清教授和上海普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包晓春总经理,每人半天分别讲授“项目计划与控制的重点/难点内容与教学方法”、“项目计划与控制主要工具”和“项目计划与控制案例分析(含软件应用)”;会上还将对第四批获准与IPMP认证合作的学校进行授牌;并将设立“项目管理工硕与IPMP认证合作探究”和“大型项目计划管理方法论MSP介绍”两个自由选听分会场。

该会议现已处在紧张的筹备阶段,有关会议通知已发布在协作组网站上。

2.2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再修订《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以下简称学位标准)是在教指委的指导下,由协作组负责完成的。

该学位标准从2007年9月至今,经过数次研讨和修订,随着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发展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现已定稿,并获得教指委肯定,将在近期内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