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知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解释疾病的本质。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第二章疾病概论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3.★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①躯体性亚健康: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
②心理性亚健康:焦虑、烦躁、睡眠不佳等
③人际交往性亚健康:与人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有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5.脑死亡(Brain Death):指全脑功能(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
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①有助于正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
②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L,血
浆渗透压<280mm/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2.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L,血浆渗透压>310mm/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正常钠血症):特点: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可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抽放胸、腹水等。
4.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如水肿发生在体腔内则称之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脑积水等。
5.低钾血症:血清K+浓度< 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6.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5.5mm/L称为高钾血症
7.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发生反常性酸性尿,其机制为:①细胞外液K+浓度减少,此时细胞内液K+外出,而细胞外液H+内移,引起细胞外液碱中毒;
②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减少,H+浓度增高,造成肾小管K+-Na+交换减弱而H+-Na+交换加强,尿排K+减少,排H+增多,加重代谢性碱中毒,且尿液呈酸性。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浆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PH下降为特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2.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因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而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PH值下降为特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3.代谢性碱中毒:是指因细胞外液H+丢失或HCO3-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值升高为特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4.呼吸性碱中毒:是指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值升高为特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5.缓冲碱(BB):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正常值为45-52mm/L(平均值为48mm/L)。
6.碱剩余(BE):是指标准条件下(PaCO2为5.32kPa,温度为38,Hb的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
7.40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如用酸滴定,BE用正值表示;如用碱滴定,BE用负值表示。正常范围:-3.0--+3.0mmol/L.
7.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碱的差值,即AG=UA-UC。波动范围是:12+-2mmol/L.
第七章缺氧
1.★缺氧:组织供氧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血氧分压(PO2):为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外呼吸的功能状态。
3.血氧容量(CO2max):在氧分压为150mmHg,温度为38度时,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氧量,即Hb充分氧合后的最大携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O2的结合能力。
4.血氧含量(CO2):为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量,主要取决于学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5.氧饱和度(SO2):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
6.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7.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又称等张性缺氧。
8.循环性缺氧: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血流性缺氧或地动力性缺氧。
9.组织性缺氧: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为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10.★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11.★肠源性发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皮肤、黏膜呈棕褐色(咖啡色)或类似发绀的颜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第八章发热
1.★发热: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度时,称为发热。
2.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使之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EP)的物质。
第九章应激
1.★应激或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应激源(躯体或心理刺激)作用时所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