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习题提示和答案
Dreamweaver-CS3网页制作基础教程第9章习题答案

第9章使用AP Div布局页面一、填空题1、通过设置AP Div的()属性可以使多个AP Div发生堆叠,也就是多重叠加的效果。
正确答案:z轴2、如果要选定多个AP Div,只要按住()键不放,在【AP元素】面板中逐个单击AP Div的名称即可。
正确答案:Shift3、在【CSS规则定义】对话框的【定位】分类中,将【类型】选项设置为“()”,即表示AP Div,否则即为Div标签,这是AP Div与Div标签转换的关键因素。
正确答案:绝对4、可以按住()键,在【AP元素】面板中将某一个AP Div拖曳到另一个AP Div上面,形成嵌套AP Div。
正确答案:Ctrl二、选择题1、下面关于创建AP Div的说法错误的有()。
A、选择菜单栏中的【插入记录】/【布局对象】/【AP Div】命令B、将【插入】/【布局】面板上的(绘制AP Div)按钮拖曳到文档窗口C、在【插入】/【布局】面板中单击(绘制AP Div)按钮,然后在文档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曳D、在【插入】/【布局】面板中单击(绘制AP Div)按钮,然后按住Shift键不放,按住鼠标左键并拖曳正确答案:D2、关于【AP元素】面板的说法错误的有()。
A、双击AP Div的名称,可以对AP Div进行重命名B、单击AP Div后面的数字可以修改AP Div的z轴顺序C、勾选【防止重叠】复选框可以禁止AP Div重叠D、在AP Div的名称前面有一个眼睛图标,单击眼睛图标可锁定AP Div正确答案:D3、关于选定AP Div的说法错误的有()。
A、单击文档中的图标来选定层B、将光标置于AP Div内,然后在文档窗口底边标签条中选择“<div>”标签C、单击AP Div的边框线D、如果要选定两个以上的AP Div,只要按住Alt键,然后逐个单击AP Div手柄或在【AP元素】面板中逐个单击AP Div的名称即可正确答案:D4、关于移动AP Div的说法错误的有()。
管理学-习题-第9章

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习题(一)判断题1.领导是为了维持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的计划,使事物能够高效地运转,而管理则能带来变革,通常是剧烈的、积极的变革()。
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职位权力、参照权力和专家权力。
( )3.领导者特质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基于领导者个人特质,并且这些特质只存在于少数英雄人物身上。
( )4.勒温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民主型领导方式一般要比独裁型领导方式来得更有效。
( )5.如果高层管理团队是高度分散的,只是单个管理者的集合,而非一个团队,那么其整体特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就不大。
( )6.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领导角色理论中,他认为企业家的角色是10种角色中最显著一种角色,也是管理者权力最明显的表现。
()7.为了测量领导者属于哪一种风格,费德勒设计了最难共事者LPC问卷,并认为在LPC问卷上打分较高(64分及以上)的人,是属于关系取向型领导风格。
( )8.路径—目标理论以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为基础。
( )(二)填空题1.勒温总结了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2.布莱克和莫顿在提出管理方格理论时,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3.按照权变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分为两类:和__ .4.费德勒的权变模型指出组织的效率取决于两个变量的相互作用:和。
5.费德勒从三个维度对情境是否有利进行分析:,,和。
6.密歇根州立大学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其目的是区分和的管理者。
7.费德勒模型中的任务结构指。
8.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的关心程度。
(三)选择题1.提出权变理论的是。
A.吉沙利B.费德勒C.布莱克D.施米特2.管理方格图中,型对应的是领导方式。
A.任务型B.乡村俱乐部型C.中间型D.团队型管理3.王先生是果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人员,一年前被调到公司企划部任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领导风格最有助于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浮力与升力全章整合与提升习题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全章整合与提升
【点拨】用称重法求出石块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即 排开盐水的重力,F浮=G排=G-F拉=2.5 N-1.5 N=1 N, 故B符合题意;石块浸没在盐水中,V石=V排,根据阿基米 德原理F浮=ρ盐水gV排可知,题目中要想求石块的体积需知 道盐水的密度,但是题中不知道盐水的密度,所以不能求 出石块的体积,故AD不符合题意;虽然知道石块的重力能 求出石块的质量,但是不知道石块的体积,所以同样不能 求出石块的密度,故C不符合题意。 【答案】B
【点拨】物块的体积大小等于排开水的体积,V=100 mL=100 cm3,物块的重力为2 N,则物块的质量为 m=Gg =102NN/kg=0.2 kg=200 g,物块的密度为 ρ=mV=102000cmg 3=2 g/cm3=2×103 kg/m3。
全章整合与提升
14.【中考•江苏】如图,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示数 为2.5 N,再将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示数变为1.5 N。利 用以上信息能求解的物理量是( ) A.石块的体积 B.排开盐水的重力 C.石块的密度 D.盐水的密度
全章整合与提升
(2)比较图乙和图丙量筒的示数可知:物块排开的水重为 ____1____N。
【点拨】比较图乙和图丙量筒的示数可知,排开水的体 积为100 mL,则排开水的重力为G排=m排g=ρ水V排g= 1×103 kg/m3×100×10-6 m3×10 N/kg=1 N,故排开水 的重力为1 N。
答案呈现
全章整合与提升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浮力作用,那么施力物体 是( D ) A.地球 B.物体本身 C.盛液体的容器 D.液体
全章整合与提升
2.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浮力都是由水产生的 B.在不同液体中浮力的方向会不同 C.只有固体才能受到浮力的作用 D.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 理的是( )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 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 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通过改变自 身重力实现的 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 浮和下沉
导游业务第九章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第九章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1.【单选题】游览区域对旅游者着装有要求的,导游领队应提前()天向旅游者说明,提醒准备。
A.四B.三C.二D.一2.【单选题】不便于召集行前说明会的,导游()ft向旅游者发送电子邮件、传真,或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将文明旅游的相关注意事项和规范要求进行说明和告知。
A.领队B.地陪C.全陪D.旅行社3.【多选题】引导文明旅游的主要内容有()。
A.诚信善意B.法律法规C.风俗禁忌D.绿色环保4.【多选题】引导文明旅游的基本要求有()。
A.文武并用B.掌握知识C.分类引导D.率先垂范5.【多选题】导游领队人员在工作期间应做到()。
A.大声喧哗B.以身作则C.恪守职贵D.注重仪容仪表、衣着得体6.【多选题】导游领队应组织旅游者依序候机,优先安排()。
A.残障人士B.老人C.未成年人D.孕妇7.【判断题】导游领队人员对旅游者文明旅游的引导应诚恳、得体。
A.正确B.错误8.【判断题】在服务旅游者过程中不用包含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的内容。
A.正确B.错误9.【判断题】对于从事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德活动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不可代表旅行社与其解除旅游合同。
10.【判断题】导游领队应提醒旅游者注意相关习惯、理念差异,避免言行举止不合时宜而导致的不文明现象。
A.正确B.错误11.【判断题】对无出境记录的旅游者,应特别提醒其注意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日常和当地特产。
A.正确B.错误12.【判断题】导游领队人员应有维护文明旅游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A.正确B.错误13.【判断题】对于旅游者因无心之过而出现与旅游目的地风俗禁忌、礼仪规范不协调的行为,应不予理会。
A.正确B.错误14.【判断题】)对于从事违法活动的旅游者,不听劝阻、无法制止、后果严重的,导游领队人员应主动向相关执法、管理机关报告,寻求帮助,依法处理。
A.正确B.错误15.【判断题】如需拍摄他人肖像或与他人合影,无需征得同意。
A.正确B.错误16.【判断题】避免不文雅的举止,可以无限制索要免费餐饮等。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9第九章 统计综合评价 习题答案

第九章统计综合评价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统计综合评价:是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依据已有的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综合事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质量优劣等方面做出量的判断。
2. 功效系数法:是对多目标规划原理中的功效系数加以改进,经计算得到综合判断的分数。
3.德尔菲法:是借助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的结果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逐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指标比较法:是将相邻两个指标进行比较,以其中一个指标作为对比的基础,确定另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数量化,依次顺序比较,确定各指标权数的方法。
5.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准确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1.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2.性质相同3.同度量4. 权数5. 定量方法、分析法6.标准值、标准值7.消除量纲、阈值、不容许值、满意值8.正态分布、0、19.直接、所包含的信息10.分值、分值三、选择题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CD 2. A 3. CD 4. AB 5. AD6. A7. AD8. AB9. BD 10. ABCD2四、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变异系数法赋权是一种人工赋权法。
(×)客观2. 资产负债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比率和物耗率皆为逆指标。
(√)3.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权数之和一定为1。
(√)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要从同一方向说明总体。
(×)不一定5. 在对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时,如果指标是相对数,就不要进行无量纲处理。
(×)也要6. 在对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时,各科考试成绩的单位都是分,因此就不需要进行无量纲化操作。
第9章 面向对象编程习题及答案

1、关于python类说法错误的是:A 类的实例方法必须创建对象后才可以调用B 类的实例方法必须创建对象前才可以调用C 类的类方法可以用对象和类名来调用D 类的静态属性可以用类名和对象来调用答案:B2、如下类的定义,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lass A(object):passclass B(A):passb=B()A、i sinstance(b,A)==TrueB、isinstance(b,object)==TrueC、i ssubclass(B,A)==TrueD、i ssubclass(b,B)==True答案:D3、定义类如下class Hello():def __init__(self,name)=namedef showInfo(self)print()下面代码能正常执行的:A、h = Helloh.showInfo()B、h = Hello()h.showInfo(‘张三’)C、h = Hello(‘张三’)h.showInfo()D、h = Hello(‘admin’)showInfo答案:C4、导入模块的方式错误的是:A、i mport moB、from mo import *C、i mport mo as mD、i mport m from mo答案:D5、以下关于模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xx.py就是一个模块B、任何一个普通的xx.py文件可以作为模块导入C、模块文件的扩展名不一定是 .pyD、运行时会从制定的目录搜索导入的模块,如果没有,会报错异常答案:C6、多重继承的执行顺序,请解答以下输出结果是什么?并解释。
class A(object):def __init__(self):print('A')super(A, self).__init__()class B(object):def __init__(self):print('B')super(B, self).__init__()class C(A):def __init__(self):print('C')super(C, self).__init__()class D(A):def __init__(self):print('D')super(D, self).__init__()class E(B, C):def __init__(self):print('E')super(E, self).__init__()class F(C, B, D):def __init__(self):print('F')super(F, self).__init__()class G(D, B):def __init__(self):print('G')super(G, self).__init__()g = G()f = F()答案:GDABFCBDA7、编写程序,创建类Temperature,其包含成员变量degree(表示温度)以及实例方法ToFahrenheit(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和ToCelsius(将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其中,(华氏度-32)*5/9=摄氏度,摄氏度*9/5+32=华氏度答案:class Temperature:def __init__(self, degree):self.degree = degreedef toFahrenheit(self):return self.degree*9/5 + 32def toCelsius(self):return (self.degree -32) * 5/9n1 = float(input("请输入摄氏温度:"))t1 = Temperature(n1)print("摄氏温度= {0:.2f},华氏温度= {1:.2f}".format(n1, t1.toFahrenheit()))n2 = float(input("请输入华氏温度:"))t2 = Temperature(n2)print("摄氏温度= {0:.2f},华氏温度= {1:.2f}".format(t2.toCelsius(), n2))8、定义一个至少有两个方法的类: getString:从控制台输入获取字符串 printString:打印输入字符串对应的大写形式。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三角形9、1三角形的边习题新版冀教版

14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 (1)若a,b,c满足|a-b|+(b-c)2=0,试判断△ABC的 形状; 解:∵|a-b|+(b-c)2=0, ∴a-b=0且b-c=0. ∴a=b=c. ∴△ABC为等边三角形.
(2)若a,b,c满足(a-b)(b-c)=0,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b)(b-c)=0, ∴a-b=0或b-c=0. ∴a=b或b=c. ∴△ABC为等腰三角形.
(3)化简:|a-b-c|+|b-c-a|+|c-a-b|. 解:∵a,b,c是△ABC的三边长, ∴a-b-c<0,b-c-a<0,c-a-b<0. ∴原式=-a+b+c-b+c+a-c+a+b=a+b+c.
15 如图,第1个图形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 三条边的中点得到第2个图形,再分别连接第2个图形 中间的小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点得到第3个图形……按此 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的 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2 下面各项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是三角形 的是( C )
【点拨】 选项A,B,C,D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但A,B,D不是首尾顺次相接,只有C符合三角形的 定义.
3 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D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 如图,以CD为边的三角形是_△__C_D__F_,__△__B__C_D_;∠EFB 是_△__B__E_F__的内角;在△BCE中,BE所对的角是 _∠__B_C__E__,∠CBE所对的边是___C__E___;以∠A为内角 的三角形有__△__A_B_D__,__△__A_C__E_,__△__A_B__C___.
【点拨】 ∵m-2+(n-4)2=0,∴m-2=0,n-4=0,解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习题课件-第9章-压强-9.2.2 连通器

夯实基础逐点练
2.下列工具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B ) A.温度计 B.过路涵洞 C.订书机 D.天平
夯实基础逐点练
3.【2018·葫芦岛】如图为连体酒杯,向其中任何一个杯 中倒酒,另一杯中就有酒上升,从结构上看这种酒杯 是__连__通__器__;随着酒的增多,酒对杯底的压强__变__大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瓶中流出的酒受到重 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 __竖__直__向__下______。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由于地形关系,喷泉两端与中间构成底部相连通, 上端开口的容器,形成连通器,根据当其内部装有同一种 液体且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保持相平的可知,为了 “追求”液面相平,所以水从出口处喷出,构成喷泉奇观。 【答案】连通器;相平
整合方法提升练
15.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 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 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 是( C )
A.把水管当刻度尺用 B.把水管当气压计用 C.为了找到两个相同高度的点 D.为了测量两个点的水平距离
探究培优拓展练
16.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小玲所在的科研小组对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水在贯穿黄河时,工程师设计了图 甲的穿黄隧洞,整个穿黄隧洞相当于一个__连__通__器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9.【中考·牡丹江】如图所示,一种卫生间的地漏结构像 是一个“扣碗”倒扣在存水杯上。当存水杯中的水满后, 由__连__通__器__原理可知,水就会从下水管流出,而下水 管中的“异味”却不能通过地漏进入室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6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v4 0.092 4 m3 / kg 、 T4 1 996.3 K 、 p5 0.236 MPa 、 T5 784.39 K 、 v5 v1 、
t 0.642 。 9-6 有一活塞式内燃机定压加热理想循环(见图 9-2)的压缩比 20 ,工质取空气,
提示和答案:注意压缩比定义。
图 9-1
v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gT1 p1
0.884
4
m3 /kg ; v2
v1
0.088
44
m3 /kg 、 T2
p2v2 Rg
774.05
K、
p2
p1
v1 v2
p1
2.512
MPa ;T3
T2
q1 cV
1 679.52
s24
s40
s20
Rg ln
p4 p2
s15 , s40
s15
s20
Rg ln
p4 p2
8.001 055
kJ/(kg K) ,查气体热
78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力 性 质 表 得 T4 9 7 4 . 7、 Kh4 1 017.49 kJ/kg , q2 u5 u1 154.9 kJ/kg ,
核热效率。 Rg cp cV 0.287 kJ/(kg K) , v1 0.955 7 m3 /kg 、 v2 0.063 7 m3 /kg 、
p2
4.431
MPa 、T2
983.52
K 、v3
v2 、 p3
6.203
MPa
、T3
1 376.8
K、p 4
p 3
kJ/kg 、 p4
RgT4 v4
453.5
kPa 。
q2
u4 u1 8 2 9 . 2
k
J,/ kq1g
h3
h2
1
826.65
kJ/kg ,t
1
q2 q1
54.6
%。
注意: p2v2 p1v1 及 T2v21 T1v11 等公式是在比热容取常数下得到的,本题不能 利用这些公式求得温度或压力再查表求焓、热力学能,由于用循环特性参数表达的热效
p0 0.1MPa ,求(1)循环中各状态点的压力和温度;(2)循环热效率;(3)吸、放热过 程作能力损失和循环 效率。
提示和答案:参照题 9-4,1、2、5 各点温度已知,从气体热力性质表(from R E Sonntag C Borgnakke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2nd edition ) 直 接 查 得 T1 3 6 3 . 1 5 ,Ku1 259.81 kJ/kg 、pr1 2.181 96 ; T2 673.15 K ,u2 491.59 kJ/kg 、
定空气的比热容可取定值,求循环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循环热效率和平均有效压力。
提示和答案: T3 Tmax 2 009.43 K 、 p3 pmax 4 470.6 kPa 、t 54.1 % 、
MEP 699.1 kPa 。
9-3 某狄塞尔循环(图 9-2)的压缩比是 19,输入 1kg 空 气的热量 q1 800kJ/kg 。若压缩起始时状态是 t1 25C 、
9-9 若某内可逆奥托循环压缩比为 8 ,工质自1 000 C 高温热源定容吸热,向 20 C
的环境介质定容放热。工质在定熵压缩前压力为110kPa ,温度为 50 C ;吸热过程结束后
温度为 900 C ,假定气体比热容可取定值,且 cp 1 005J/(kg K) 、 1.4 ,环境大气压
231.5
kPa 、T4
690.25
K ;
1.82 ;t
1 1
1 ( 1)
0.648 、
c 0.848 ; MEP 639.4 kPa 。
9-4 某内燃机狄塞尔循环的压缩比是 17,压缩起始时工质状态为 p1 95kPa、
t1 10C 。若循环最高温度为 1 900K ,假定气体比热容为定值 cp 1.005kJ/(kg K) 、 1.4 。试确定(1)循环各点温度,压力及比体积;(2)预胀比;(3)循环热效率。
h2 684.81 kJ/kg 、 pr2 20.035 85 ; T3 863.15 K , h3 892.06 kJ/kg 、
u3 644.31 kJ/kg 、pr3 51.637 82 ;T5 573.15 K ,u5 414.69 kJ/kg 、pr5 11.093 09 ;
T4
T3
v3 v4
1
T3
1
646.8
K、
p4
p3
v3 v4
p3
v3 v1
p3
220.6
kPa 、
t 0.658 。
9-7 某柴油机定压加热循环(见图 9-2)气体压缩前的参数为 290K 、100kPa ,燃烧
提示和答案:同题 9-1,加热过程为定压。v1 0.855 7 m3 /kg 、v2 0.045 0 m3 /kg 、
p2
6 169.6
kPa 、 T2
967.35
K 、 T3
T2
q1 cp
1
763.37
K 、 v3
0.082
0
m3 /kg 、
p3
p2 、v4
v1 、p4
v1
RgT1 p1
1.042
m3 /kg
、
v2
RgT2 p2
0.210
m3 /kg
。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
v3
v2
、
p4
p3 、v5
v1 , p5
RgT5 v5
157.86
kPa 。s15
s50
s10
Rg ln
p5 p1
0.336
0
kJ/(kg K) ,
。
状态
2:p2
p3
6
MPa
,s2
s1 。据
p2r p1r
2p 1p
,pr2 75.186 ,由同表T2 895.74
K、
h2
930.1
kJ/kg , v2
RgT2 p2
0.042 85 m3 /kg ,
v1 / v2 19.4 。
状态 3:查空气热力性质表,得 h3 2 756.75 kJ/kg 、 pr3 4 667.4 、vr3 0.514 20 。
完成后气体循环最高温度和压力分别是 2 400K 、 6MPa ,利用空气的热力性质表,求循环
的压缩比和循环的热效率。
提示和答案:
状态 1: v1
RgT1 p1
0.832
3
m3 /kg ,查(附表 7)空气热力性质:
h1 292.25 kJ/kg 、pr1 1.253 1、vr1 231.43 。故 u1 h1 p1v1 h1 RgT1 209.02 kJ/kg
p1 100kPa ,计算:(1)循环中各点的压力、温度和比体积;
图 9-2
75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2)预胀比;(3)循环热效率,并与同温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4)平均有 效压力。假定气体的比热容为定值,且 cp 1 005J/(kg K) 、 cV 718J/(kg K) 。
提示和答案:同题 9-3。v1 0.855 4 m3 /kg 、v2 0.050 3 m3 /kg 、p2 5 015.94 kPa 、
T2 879.10 K 、 T3 Tmax 1 900 K 、 p3 p2 5 015.94 kPa 、 v3 0.108 7 m3 /kg 、
q1 q23 q34 (u3 u2 ) (h4 h3 ) 278.1 kJ/kg , wnet q1 q2 123.2 kJ/kg ,
t
1
q2 q1
44.3
%
。定值比热容
T4
1 001.2
K
、 t
45.2
%
,同温限卡诺循环
c 63.7 % 。
v4 v1 、 p4 279.28 kPa 、T4 832.38 K ; 2.16 ;t 61.6 % 。
9-5 已知某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图 9-3) p1 0.1MPa 、t1 60C ,压缩
比 v1 15 , 定 容 升 压 比 p3 1.4 , 定 压 预 胀 比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
9-1 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 9-1),压缩 10 ,气体在压缩冲程的起
点 状 态 是 p1 100kPa 、 t1 35C , 加 热 过 程 中 气 体 吸 热
650kJ/kg 。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 cp 1.005kJ/(kg K) 、 1.4 , 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和压力;(2)循环热效率,并与同 温度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3)平均有效压力。
K 、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