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源〗《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3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用法〗水煎服。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注意事项〗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以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方论】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
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
叶品良教授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痛风经验
叶品良教授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痛风经验痛风是一种因尿酸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炎伴有剧烈的疼痛和关节肿胀。
传统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肾阳不足,寒湿内蕴,导致经络堵塞而引起的。
叶品良教授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加味补阳还五汤作为治疗痛风的中药方剂。
加味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包括以下药物:补骨脂、金银花、毛蕊花、秦艽、茜草,每味药物的用量和配伍都有严格的要求。
这个方剂的主要作用是补肾阳,祛风湿,通经络。
它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改善肾功能,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的症状。
叶品良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痛风患者的疗效非常好。
他曾经治疗过一位中年男性,他的痛风发作频繁,每次都伴有剧烈的疼痛和关节肿胀。
在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和肿胀的程度明显减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痛风基本得到了控制,再发作的频率也大大降低。
加味补阳还五汤的优点是安全有效,对于痛风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
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小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叶品良教授在治疗痛风的过程中,还结合针灸和推拿疗法,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加味补阳还五汤作为中药方剂,仍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和用药。
叶品良教授强调,治疗痛风不仅仅是缓解疼痛,更重要的是平衡身体的阴阳平衡,调整体内的湿气和阳气,才能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
叶品良教授利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痛风的经验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有效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仍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注意个人生活习惯的调整和养生保健。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引言: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温阳补益、调和虚实、平衡阴阳的作用。
近年来,针对补阳还五汤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综述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及与该方剂相关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
一、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及功效补阳还五汤由黄精、黄芪、熟地、肉桂和仙灵脾组成。
黄精具有温补阳气、益肾阴的作用;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熟地具有补肾益精、滋阴润燥的作用;肉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仙灵脾具有补气健脾、益精养血的作用。
二、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1.补阳还五汤在阳虚证治疗中的应用针对阳虚证患者,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阳气水平,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缓解阳虚证患者的乏力、畏寒等症状,并改善心理状态。
2.补阳还五汤对肾阳虚型不孕症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肾阳虚型不孕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该方剂可通过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和女性受孕能力,从而增加不孕症患者的受孕机会。
3.补阳还五汤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补阳还五汤通过温阳补益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显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
4.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康复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方剂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医药事业的管理法律法规。
中医药法的实施,保障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指对进行临床研究的医学机构或个人提交的临床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并就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过程。
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目的是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
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规范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办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
· 49 ·
了IANGXI了OURNALO FT RADITIONALC HINESEM EDICINE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
★ 李明方 指导:陈瑞春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关键词 :经方;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 89.5 文献标识码:B
检口唇无紫给,双肺无干湿罗音,心率 70次/分,律 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
蔑40g ,当归 15g ,桂枝 10g,赤白芍各 10g ,桃仁 10g ,红花10g ,全蝎10g,地龙10g,桑枝10 。每
日1剂,水煎两服。15剂后疼痛消失,活动较前好 转。原方继服 10剂后,关节活动明显好转,肿胀消
江西中医药 2006年 1月第 1期总 37卷第 277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 蔡少峰 (湖北省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 十堰442008)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1d;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 89.5 文献标识码:B
补阳 还 五 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 黄茂、当归、赤芍、川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主要 治疗中风后遗症之气虚血癖患者。笔者临床运用该 方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汇报如
(收 稿 日 期 :2 00 5-1 1- 11 )
· 50 ·
10g ,桃仁 10g ,红花 10g ,川芍10g,地龙 10g ,细 辛5g。日1剂,分两次服。10剂后症状消失,下肢
未感不适,体力恢复从前。 按 :糖 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痹
症”、“痪证”范畴。消渴 日久,久病人络,阴血亏损 耗、气损阳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 进而引起血液运行受阻,津液代谢障碍,导致气机阻 滞,湿浊内停 ,痰浊、痪血痹阻脉络。方用黄蔑、党参 补气,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芍补血活血,桂枝、 细辛温通,共同达到补气养血化癖通络之功效。
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方药组成:生黄芪20g,当归尾、赤芍各6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g、脾胃虚寒加桂枝9g,良姜、吴芋、香附各6g,胃阴不足加北沙参、麦冬各12g,生地15g,玉竹10g,疼痛重者加醋元胡15g,川楝子12g,炒白芍25g。
脾胃论曰“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理机制,治则补气祛淤为主,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补气行血,兼健脾益气祛淤之功,佐以活血化淤药味,加大行气活血之力,从而达到气行淤散,升降浮沉的脾胃生理机能得以恢复,溃疡愈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消化等溃疡有明显抗复发作用。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阴虚为本,燥实为标,阴虚则津不载气,燥热则克伐正气,久之则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不畅,缓慢涩滞而成淤血,即气虚浊留,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血少则血液粘稠不畅亦可成淤,即阴虚血滞,津液失于敷布,加重病情,产生并发症,加味补阳还五汤,降血脂、降血粘、降血糖、减少并发症产生,明显改善血液粘稠度,缓解诸症。
2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方药组成:黄芪120g,赤芍、归尾、川芎各15g,桃仁、红花各12g,地龙10g,头晕重者加天麻10g、蔓荆子15g、菊花15g,血压偏高者加黄芩24g、夏枯草15g、泽泻15g,睡眠不佳者加炒枣仁30g、丹参30g、加威灵仙15g、通行十二经。临床表现多为旋转性眩晕,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听力下降。视觉症状多见,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或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大脑症状多见剧烈头痛,跳痛或炸裂样痛多大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言语障碍,记忆力减退,本病常伴有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眩晕,主要病理为淤阻脉络,气血不通,气虚则血淤。本类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血粘高导致血淤,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逐淤通络改善血液粘滞度,恢复血液动力,血管壁弹性,加速血流速度,从而疗效显著。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print
展为慢性 肾功能不全 , 其发病率及 病死率均较 高,
( 哈尔滨 104 ) 500
竹沥 ; 气虚加人参、 重用黄蔑 ; 血痪甚加丹参、 血 鸡
坐骨神经痛。
8 治疗结节性红斑
李风仙等[ 医生报道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 5 1
结节性红斑 3 例, 8 疗效令人满意。基本方为: 生黄 蔑、 忍冬藤、 鸡血藤、 当归、 川夸、 桃仁、 地龙、 赤芍、 红
花。加减 : 关节疼痛加海风藤 、 独活 ; 下肢 浮肿加 防 己, 木通 ; 疼痛严重加制乳香、 没药 ; 低热、 周身不适、 头痛、 咽痛、 ., 、 抗‘ 阳性 血沉快加 山豆根、 d 金银花、 连
候也。 均指 出消渴病合 并尿浊系危重恶候 , ” 另外 ,
“ 水病”“ 、胀满” “ 、尿浊” 与糖 尿病 肾病相 近, 等 如
仁 3g 0。治疗结果: 期 内痔 8 10 痊愈; 工 例,0 n 期内痔 6 例, 6 痊愈 3 例, 15 显效 1 例 . 4 占5 .%: 6 占 2 .%; 42 好转 9 占1.%: 例, 36 无效7 占1.%, 例, 06 有
收稿 1期 :0 0 4 0 1 2 0 一0 一2
中 医 药 信 息
20 0 0年
第 6期
I ORMA ON TRADI ONAL HI S ME CI NF TI ON TI C NE E DI NE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玲 唐巍 顾江萍
补阳还五汤的异病同治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的异病同治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列在瘫痿之后的方剂,由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气,并助诸药之力;配以当归活血祛瘀而不伤气;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诸药合用共凑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1、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偏斜,语言蹇涩,舌质淡暗,脉缓弦。
脑CT:正常或梗死。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0g,地龙15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10g,当归20g,赤芍15g,鸡血藤50g。
水蛭5g,蛰虫15g。
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如有血压偏高可加牛膝、杜仲、桑寄生、钩藤。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补阳还五汤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血小板功能维持前列环素/血栓素A2的比例平衡。
缺血性中风可引起大量自由基释放,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细胞结构的改变,导致脑细胞死亡,故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有利于缺血性中风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黄芪富含微量元素硒,硒是体内类自由基损害防御物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黄芪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功能,黄芪还具有增强细胞生命力和抵抗力的作用;当归具有抗血管痉挛和收缩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有显著激活作用;川芎所含生物碱川芎嗪对血栓素A2样物质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桃仁、红花、赤芍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及促进血栓溶解等。
2、胸痹:症见心胸隐痛,痛有定处,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气短,易汗,动则加重,或伴下肢浮肿,纳呆,少尿,舌淡稍暗,苔薄白而润,脉虚缓。
为心气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心血瘀阻,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75g,地龙1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当归20g,赤芍15g,五灵脂15g,蒲黄10g,党参100g,甘草20克五味子20g,薤白10g。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纂要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纂要铜梁县中医院唐海峰周渭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加当归尾,有化瘀不伤血脂妙加之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活血祛瘀通络,共奏补血活血之功,现将近期报道的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综述如下,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1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胡氏等观察共179例,对照组89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张氏等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也好于对照组。
慢性心力衰竭苏氏在观察中西医杰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中将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及生脉饮口服,治疗4周。
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肺源性心脏病张氏等治疗35例肺心病兼心力衰竭,对照组17例,治疗组18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相同。
结果:组分别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浮肿消退,肝肿大缩小,血液生化复常,心功能提高>2级)12、7例,有效5、8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4.5℅、88. 2℅(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心律失常孙氏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0例,水煎服,日1剂,治疗3月。
结果:除1例外,心率均达到65次/分以上。
张氏等以生脉饮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房室传导阻滞31例,并停用西药。
结果:治愈19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8℅。
2.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卒关氏将CT确诊的87例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4例和西医对照组43例,两组西医均做常规处理,中西医结合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疗程3周。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讲解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刘翠豹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方剂组成黄芪四两生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二、立方依据王清任以“补阳还五”为方剂名称,与其提出的“元气”理论密切相关。
他形象地将人一身之元气设定为“十分”或“十成”的整数,若平均横向分配,则左右各有“五分”;若平均纵向分配,则上下各有“五分”。
在生理状况下,元气充达全身无处不到,人“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
而在病理情况下,元气稍有亏虚,即可导致人体机能减退。
当其亏虚程度较轻时,因难以察觉而易于造成人的疏忽;当其持续出现亏虚并达到一定限度时,诸多疾病就会因此而发生了。
王氏认为,这一限度为人体全部元气(十分之一半(五分,是“半身无气”的结局。
因元气亏虚如此之甚,治疗决不可墨守“病属于虚,宜治以缓”的常规方法,而应抓住时机以峻补立法,迅速应用大补元气的方法使周身元气得以恢复。
所以,所谓“补阳还五”实际上就是补足人身“十分”元气之意。
三、方解从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即可看出,该方“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
方中以重剂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以起痿废;伍以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赤芍等活血通络以疗不仁。
方中药物以气运血,气血互用,气足血活,元气复来,用药比例及配伍方法十分科学。
四、药理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水煎液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明显抗凝血及抗体内血栓形成作用,对脑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能持久增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加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对脑水肿及并发的脑功能紊乱有一定纠正作用,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同时,还有一定的温和降压作用。
五、临床应用体会1、要正确把握临床适应症,做到方随证出,药性相符。
补阳还五汤主要应用对象为辨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的中风后遗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因虚致瘀”之证。
原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
多年来,笔者临证以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包括中风后遗症在内的诸多疾病,均获良效,举例如下:1 盗汗案例1:患者,男,65岁,2008年11月7日就诊。
主诉:夜间偏身汗出二年余,侧卧时不受压肢体侧汗出,凡洗澡日、或半夜起床日则汗出甚多,平卧或将双脚伸出于被衾外时无汗出,无其它不适。
舌偏红,舌下络脉淤曲,苔中黄腻,脉细滑。
辨为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治以益气活血,兼养心安神;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2g,地龙12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9g,川芎15g,远志6g,石菖蒲12g,茯苓12g,麦冬12g,丹参15g,酸枣仁20g,大枣10g,甘草9g,糯稻根30g,7剂。
11月 17日二诊:夜间汗出减少2/5,舌偏红,苔黄腻变薄,脉细滑。
原方去地龙,加煅牡蛎30g,五味子9g,7剂。
12月1日三诊:夜间基本无汗。
按:盗汗多见于阴虚火旺、心血不足,但本例舌下络脉瘀曲,为血瘀之象。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提到“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也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淤汤。
”又因汗出分布不均,为气血运行欠畅,补阳还五汤较血府逐瘀汤更适合病机。
从洗澡、半夜起床、双脚伸于被外可影响盗汗程度来看,患者有一定的心神不宁征象,所以配合使用归脾汤。
事实证明二方合用效果颇佳。
2 顽固性头痛案例2:患者,女,67岁,2004年11月2日初诊。
补阳还五汤验案举隅
补阳还五汤验案举隅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功效为益气、活血、通络,原方治疗因正气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的半身不遂症。
笔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辨证属气虚血瘀的多种疾病,屡用屡验,充分展示出本方的临床实用价值及益气活血疗法的广阔前景。
现摘录4则汇报如下。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出血患者,男,60岁,2004年9月6日初诊。
右眼眼前黑影遮挡,视物不清3个月。
3个月前病人右眼眼前突然出现片状黑影遮挡,挥之不去,视物不清。
到某权威医院查眼底,示“右眼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静脉迂曲扩张和动静脉交叉压迹。
视网膜颞上、颞下支静脉远端可见大片火焰状出血,色鲜红”。
诊断“右眼眼底出血(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经静滴金纳多、口服安络血等治疗1个月,病情减轻,但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查眼底“视网膜周边部大量点片状出血,血色暗红或鲜红,并见少量白色渗出物”。
口服迈之灵、安络血治疗1个月余,无明显好转,而求中医治疗。
病人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便秘,3~4日1行,血压正常。
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
拟益气化瘀止血:黄芪50g,当归、草决明各30g,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三七(冲服)、地龙各10g。
日1剂,水煎服。
5剂时大便已正常,改当归10g。
8剂时黑影转淡,区域缩小,散成几个蝌蚪状黑影,眼底复查“视网膜出血灶范围较前缩小,色暗红,少量黄白色渗出物”。
15剂时’蝌蚪’数明显减少,色转淡,视物较前清晰。
20剂时黑影散尽,视物清晰如常,眼底出血吸收。
按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出血属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及“目衄”等范畴。
气为血之帅,素体正气不足,气虚无以摄血,则血溢脉外而致视网膜出血。
出血后离经之血瘀滞停留,壅阻脉道,血行不循常道而渗于脉外,导致出血再发。
补阳还五汤益气化瘀,气足则统摄有权,血行归经,瘀化则脉道通畅,血循常道,故使瘀血得散,出血可止。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1. 引言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补阳壮阳、温肾固精的功效。
近年来,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与功效补阳还五汤由黄耆、肉桂、干姜、寸草、独活等中草药组成。
黄耆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肉桂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干姜可温中散寒,寸草能够温经行血,独活有活血行气的作用。
这几味中草药相互配合,能够协同发挥补阳壮阳的作用。
3. 补阳还五汤在阳痿治疗中的应用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病症之一,补阳还五汤在阳痿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阳痿患者的性功能,提高勃起和射精功能,增加性欲。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减轻阳痿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4. 补阳还五汤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生育障碍,补阳还五汤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男性不孕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增加精子的活力和数量。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调节男性的内分泌系统,促进精子的和成熟,提高受孕率。
5. 补阳还五汤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更年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补阳还五汤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潮热、出汗、失眠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补阳还五汤还可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6. 补阳还五汤的安全性与副作用补阳还五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等轻微反应,但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遵医嘱使用。
附件: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医药方剂:中医药学中指具有一定组成、配伍和用法的中草药或其制剂,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
补阳还五汤治面瘫眼皮下垂临床应用案例
补阳还五汤治面瘫眼皮下垂临床应用案例我们应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配合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并与单独针灸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疗效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治疗组:运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中药内服基本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蝉衣10g,防风10g,1剂/日,3次/d。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1剂/d,水煎,分早晚2口服,15剂为1疗程。
对照组:只采用针刺疗法。
痊愈:患侧面部皮肤表情肌可随意运动,两侧额纹对称,眼睑完全闭合,鼻唇沟对称,人中沟不偏,口角无下垂,面部体征消失;显效:口角歪斜明显改善,患者眼睑能闭合,鼻唇沟稍浅、笑时口角略有歪斜;好转:口角歪斜部分恢复,鼻唇沟仍消失;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无变化。
可见,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30例病人中痊愈12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中枢性面瘫是一组以气虚血瘀为主的脑血管疾患,同时又存在口眼歪斜的现象,两者病情且呈同步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
目前采取的西药常规治疗活血化瘀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针对性、个体性差,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机体正气不足,气虚血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治疗方法,皆以补气、活血、疏风、通络,调整阴阳为治,单独针灸只起到局部调节经络的作用加上补阳还五汤的中药治疗能起到补气、化瘀、活血、达到全身调整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来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功效为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主要治疗由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
黄芪温通经脉,鼓舞阳气;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诸药合用风痰得祛、经脉得通、肌肤得养、面瘫乃愈。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身体机能障碍。
虽然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但中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补阳还五汤的成分与作用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包括黄芪、当归、巴戟天、杜仲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它能够活血化瘀,改善中风后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病情。
巴戟天和杜仲则有温肾壮阳的作用,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一项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长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较于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加上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在步态恢复、舌肌力量和手指灵活度等指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语言障碍也有改善作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的失语症患者,其中约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恢复。
3. 补阳还五汤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早期治疗。
通常来说,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潜力。
因此,对于刚刚发生中风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补阳还五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补阳还五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后遗症患者。
例如,对于一些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的使用可能不太适宜。
此外,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据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副作用较轻微。
《补阳还五汤》课件
Part
03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用法用量
适应症
中风后遗症、脑栓塞、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或遵医嘱。
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肢体 运动功能等。
观察方法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临床疗效分 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 。
深入探讨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机 制,有助于阐明中药的作用原 理,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新用途研究
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 疗中风后遗症、脑梗塞、心肌梗
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新用途探索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补阳还 五汤的临床新用途也不断被发掘, 例如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老年性痴呆等病症。
临床研究
为了验证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新用途 ,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观察 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 新的选择。
Part
05
《补阳还五汤》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研究方 向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机制,包括其成分、药理作用、作用靶点等,以进一步揭示 其治疗疾病的原理。
探索补阳还五汤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科 学依据。
提供了新的思路。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机制研究的意义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主要包 括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 因组学的发展,补阳还五汤的 作用机制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以 通过调节多种基因和信号转导 通路来发挥其药理作用。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
29
42. 胸部外伤:加 虫、枳壳、陈皮。 43. 脑部外伤:泽泻、茯苓、木通、葶苈、牛
膝。 44. 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加 虫、甘草。 45. 周围神经断裂吻合术后。 46. 脑外伤后综合征。
30
4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生蒲英。 48. 视网膜动脉硬化性眼底出血:临症加味。 49. 美尼尔氏病:加菊花、益母草、勾藤、竹茹、
11.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 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 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 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 虫等活血药,以破瘀通络。
10
12.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 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 地黄、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 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 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
24
25. 慢性肺心病:加瓜蒌、黄芩、川贝、桑白皮。 26. 低血压症:加丹参、桂枝。 27. 高脂血症:加泽泻、虎杖、首乌、决明子、
山楂。 28. 肾病综合症(水肿型):加丹参、水蛭、益
母草、半枝莲。 29. 慢性肾炎:加蝉蜕、益母草、杞子、甘草。
25
30. 前列腺肥大(癃闭):加王不甾行、泽兰、 牛膝、鱼腥草、三七。
的转化和吸收; 9. 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10. 增强组织的细胞的兴奋性; 11.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 12. 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
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
7
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34项
1.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 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 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 4. 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举隅
由黄茂 归尾 赤芍 地 龙 川 芍 桃仁 红 花组 成 本方 由 补气药 与活血 化 , , 身不 遂的 常用 方 笔 者 将此 方 辩证 甩 于伤 科 临床 每获 良效 兹举 例如下
. .
、
、
、
赵某
,
男
,
1 岁 3
、
,
19 86年 7
4 日车祸致 伤 月2
、
。
某 医院诊 断 为右小 腿 骨 折合 并下
。
止方 加白木1 5 9
,
。
党参 1 叱
,
升麻 8
9
潇茂加
肿涨已
。
至6 0
。
服 6 剂后 右小腿 凉 感捎 失 肤 色 转润 肿涨 明显消 失
,
0 荆 胶 体 远端 血 运 恢 复正 常 守土 方 继 服 1
,
X 片线 示 骨折 处 有中晨 骨痴生 成
,
骨密 度 较前 增弧
6 岁 1
。 。
「 嘱其力 强劝 能锻炼
治 宜 补 气活血 通 络
补阳还 五 汤 为 气虚血 淤而没
故用 于 以 上气 虚 血 淤 诸 证
而 获 良效
血 之 虚 实外
,
,
,
当考虑到气 与血 的 关
,
。
气为 血帅
。
,
,
气滞 则 血 淤 ( 气 滞 血 淤 )
,
气虚则 血无 以 化
,
运行无力 而淤 于脉 中 ( 气
以 补 气 为
盛血 淤 )
。
前 者多见 于 创 伤初 期
治宜 活血 化 淤 理 气 后 者 多见 于 创伤 中后 期
9
、
骨 不 长 故见 局部肿 胀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178-02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
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笔者根据其益气活血通络功效,广泛用于临床难治之症,常获良效,举隅如下。
1 脑血管病后遗症石某,男,55岁。
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
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
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拟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
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
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
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
上肢虽能活动,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语也已正常。
按:中风后遗,有虚有实,本例患者形体较丰腴,胸闷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抢救,元气已损,因而辨证气虚痰瘀阻络成立,故在益气活血之中配以化痰开窍通络,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血液流动及血管壁弹性,使偏废之肢体恢复较快。
本方运用时应注意黄芪之用量大而当归轻。
2 麻痹性震颤何某,男,70岁。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诊时四肢麻木,震颤不止,虽能站立,但不能开步,上肢抖动致不能持物。
伴眩晕,神倦,气短懒言,心烦,夜卧不安。
舌红少苔边紫,脉弦细。
证属气虚血瘀,风动络阻,治当益气活血化瘀定振,拟补阳还五汤加育阴祛风。
黄芪5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6g,桃仁6g,川芎6g。
地龙10g,蜈蚣2条,枣仁10g,石斛15g,钩藤20g,僵蚕10g。
上药服15剂,震颤大减,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渐正常。
按:麻痹性震颤也属中医“中风”范围。
《证治准绳》谓:“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本病其本气虚血瘀,其标在肝。
气虚血阻,肝阴失养,脑海失养,颤振作矣。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源〗《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3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用法〗水煎服。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主治〗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
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注意事项〗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以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方论】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
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
(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组成] 生黄芪60 当归尾8 赤芍8 广地龙8 红花5 桃仁8[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后遗症。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语言障碍,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注意] 使用本方时,病人已经清醒过来,体温正常,血压平稳,脑出血停止,脉缓弱。
另外,阴虚血热者严禁服用。
[方解] 因气虚血滞,正气亏虚,不能固摄,从而引至小便频数;另外,无力行血,使得脉络瘀阻,筋脉失养,导致半身不遂等。
方中黄芪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活络通经,使得瘀去络通。
[现代应用]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比如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半身不遂,截瘫,单瘫而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法] 1.若病人脾胃虚弱,可加入党参18 白术152.痰多者,加入法夏10 天竺黄103.下肢瘫痪者,加入杜仲12 牛膝124.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8 远志12推拿加补阳还五汤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1资料与方法本组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共300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200例中,男102例,女98例。
年龄50~60岁72例,61~70岁104例,71~78岁24例,平均60.7岁。
病程最短2周,最长23年,平均5.8年。
对照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
年龄50~60岁36例,61~70岁52例,71~76岁12例,平均60.4岁。
病程最短13d,最长12年,平均5.6年。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推拿治疗:(1)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后侧方,先用滚法于患者的颈后部、两侧背部斜方肌及患上肢往返施术。
(2)以拇指端按揉颈部夹脊穴、风府、风池、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外关等,以局部达酸、麻、胀、痛、重“得气”为宜。
(3)拿捏颈部两侧、双侧斜方肌及患侧上肢处。
(4)颈椎拔伸法:患者坐位。
医者位于其背后,以两手拇指分别抵住两侧风池穴,两手四指及掌面分别托其下颌处,在病人颈椎前倾位(5°~20°)时,两前臂尺侧下压患者两肩井处,同时两手缓解上拔伸头颈部。
(5)最后轻轻拿揉颈项部、肩井(双)穴结束。
每日操作1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当归15g,赤芍12g,川芎10g,地龙9g,桃仁、红花、白芥子各10g,葛根30g。
若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血虚重用当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枸杞子、女贞子;肝阳上亢加钩藤、珍珠母;窜痛加防风;遇寒痛甚,加制川乌、细辛等。
上药加水1500ml,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12剂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单服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方药,疗程同治疗组。
2结果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确定的疗效标准。
完全恢复:自觉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恢复正常工作,治疗组140例占70%,对照组30例占30%;基本恢复:自觉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但低头过久有不适感,能够正常工作,治疗组30例占15%,对照组28例占28%;有效:自觉症状减轻,阳性体征部分消失,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减轻,治疗组25例占12.5%,对照组25例占25%;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者,治疗组5例占2.5%,对照组17例占17%。
总有效率:治疗组195例(97.5%),对照组83例(8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小结神经根型颈椎病老年多见,应从痹证之气虚血瘀型论治。
推拿中的滚法、按揉法、拿捏法、擦法等轻柔手法作用于颈臂上肢部,能提高皮肤温度,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甲皱微循环血管袢顶瘀血,并改善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颈椎拔伸法能拉宽颈椎间隙,扩大椎间孔,解除增生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川芎活血化瘀;葛根为善治颈项僵硬之要药;白芥子化痰通络利气。
推拿加中药相须并用,功专力宏,相得益彰,故疗效显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时,手法宜轻柔,勿粗暴用力,拔伸时颈椎要前倾位;颈背部勿受寒凉;枕头高低适宜,同时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
阳还五汤在眼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笔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治疗眼科出血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1 球结膜下出血(白睛溢血)患者,男,29岁,右眼被他人打伤,红肿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1天,于2001年3月9日来我院就诊。
查右眼眶周围青紫肿胀,右眼球角结膜混合充血,右眼瞳孔轻度散大等圆。
晶状体无异常,眼底正常。
远视力左眼5.1,右眼4.7。
诊为:(1)右眼眶周围软组织挫伤;(2)右眼球结膜出血。
予青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静脉给药,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氯霉素眼药水、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点眼治疗1周后,右眼疼痛消失,诸症减轻,瞳孔正常,视力左眼5.2,右眼4.9,但右眼球结膜出血仍未吸收,视物仍感模糊,要求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瘀血未尽。
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之。
方药:生黄芪30g,赤芍30g,当归30g,地龙15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炒栀子15g,草决明20g,炒大黄5g,大枣15g,生甘草10g。
冷水煎服,2日1剂,日3次,连服3剂,球结膜下出血完全吸收而愈。
2 前房出血(血灌瞳仁)患者,男,35岁,左眼外伤致左前房出血1周于2002年2月9日来我院门诊就诊。
查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左眼远视力4.3,右眼远视力5.0,左前房积血1/2,晶状体、玻璃体、眼底无异常,瞳孔等大等圆。
予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C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给药,复方丹参液静脉点滴,1日1次,安洛血片、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每日3次,连用3天,疗效不佳,改服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瘀血内阻。
宜补气,活血化瘀,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
方药:炙黄芪40g,赤芍25g,当归20g,地龙15g,桃仁10g,红花10g,炒栀子15g,生地炭30g,炒荆芥10g,大枣15g,炙甘草10g,冷水煎服,2日1剂,服上方2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左前房积血1/3,再服2剂后前房出血全部吸收,左眼远视力5.0而告痊愈。
3 眼底出血(血灌瞳神)患者,女,48岁,右眼视物模糊2天于2002年4月5日来我院就诊。
查左眼远视力5.1,右眼视力数指30cm,伴右眼胀痛,右上肢有麻木感,舌淡、苔白,脉缓。
右眼底呈红色反光,窥视不清,瞳孔等大等圆,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无光翳。
诊为右眼底出血。
辨证为气虚血瘀,瘀血停留所致,宜补气活血,化瘀通络。
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药:炙黄芪40g,当归30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桑枝15g,炒栀子15g,蝉蜕15g,草决明30g,大枣15g,炙甘草10g,冷水煎服,2日1剂,连用3剂,症状明显好转,右眼远视力4.2,效不更方,二诊守上方加密蒙花10g,果杞15g,连服3剂,右眼远视力5.0而告愈。
4 玻璃体积血(血灌金井)患者,男,50岁,右眼视物不见2天于2002年10月15日来我院就诊。
素有高血压史10多年。
查:BP160/100mmHg,玻璃体内有尘状混浊,眼底模糊不清;血糖正常。
右眼视力数指20cm,左眼远视力 4.8。
诊为玻璃体积血(右眼),右眼高血压动脉硬化,予复方丹参液、止血敏等静脉点滴,口服复方降压片、丹参片、维生素C片,治疗1周无效,改服中药治疗。
BP150/100mg,食欲欠佳,眼前如笼烟雾,舌淡、苔白,脉缓。
辨证为气滞血瘀,瘀血内阻所致,宜活血化瘀,退瘀明目。
投补阳还五汤意治之。
予生黄芪30g,赤芍20g,当归20g,川芎15g,地龙15g,丹参20g,桃仁10g,红花10g,草决明30g,青葙子10g,天麻15g,钩藤15g,生甘草10g,2日1剂,连服4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视力右眼4.0,二诊守上方加果杞30g,石斛15g,密蒙花10g,连服5剂后,右眼视力4.1,玻璃体积血吸收而治愈。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乙肝转阴I号、II号药物问世面部眼睛补水用伟博水雾!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三点刺激法让她高潮迭起!中风病人异常出汗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表现为患侧少汗或无汗,而对侧多汗。
以往认为这是一个短暂现象,多见于梗塞发生24小时后,持续1-3天,且出汗异常者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高,故把出汗异常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最新研究发现,出汗异常是一种持续现象,其程度与梗塞的部位、大小及生命预后无关。
其发生可能与交感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通络破坏有关,治疗上较为棘手。
笔者根据中风病人的脏腑盛衰进行辩证施治,应用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多人,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
某男,63岁,1个月前因突然昏厥,左侧肢体瘫痪而入院。
经ct探查诊为:多发性脑梗塞。
经抢救后症状缓解。
今出现异常出汗而求诊。
症见:患者左侧肢体无汗,而右侧汗多,左侧肢体瘫痪、麻木,语言不利,四肢不温,小便失禁,舌苔薄白,脉虚弱。
即拟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0克,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各10克,桂枝、全蝎、蜈蚣、川芎各5克,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30克。
连服5剂后异常出汗消失。
补阳还五本是王清任为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所设,意在补气活血,化瘀通络。
中风异常出汗机理亦为气虚血瘀,气虚则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易自汗出;瘀血内阻,气机升降及津液敷布则失调,瘀血阻络瘫痪肢体可无汗或少汗,而健侧多汗。
笔者在原方的基础加以敛汗、祛风、通络之品,而疗效明显。
方解:黄芪、桂枝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络;全蝎、蜈蚣祛风止痛通络;生龙骨、生牡蛎敛阴止汗。
全方共奏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敛阴止汗之功补阳还五汤治疗48例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的临床体会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病,极易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多年应用扩容方法治疗,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本文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48例高脂血症及高粘血症。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高血脂及高粘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各值均高于正常,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45~72岁。
1.2 方法中药补阳还五汤原方:黄芪、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血脂和血流变检测时,嘱病人早晨空腹抽血,并要求前一天不吃高油脂食物。
各项检测均按国家统一标准测定。
2 检测结果本组48例患者,于服药7天后重复检测各项指标,并与治疗前对照,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