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理想的风筝及评析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理想的风筝及评析9篇理想的风筝及评析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
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
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
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5篇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理想的风筝》评课稿5篇《理想的风筝》评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讲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从刘老师的言行中收到熏陶与教育。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1. 课件。
2.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本文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7—12自然段,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情感。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2.从这些典型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二)继续学文,了解放风筝的情景默读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理想的风筝》教学案例与评析
、
四边 形的推 导 方 法 , 还创 造性 地探 索 出 了多种推 导 途径 。 这种 学 生 自己” 创造” 的 新知 , 学生容 易理解 和记 忆 , 同时 。 在操 作 中培 养 了学 生的创 新 意识 和创 新 能力 。 三、 巧 用评 价语 言 。 激发 学 习兴 趣 语 言是教 学思 想 的直 接体 现 , 是 教 师使 用最 广 泛 、 最基 本 的 信 息栽 体 。课 堂教 学 中教 师的评 价性语 言 . 能激 发 学 生的 学 习兴 趣, 调动 学生积极 思维 , 培 养 良好 的情 感。 教 师 采 用各种 适 当的 方 法和手段 , 变抽 象为 具体 , 化枯 燥 为有趣 , 是提 高数 学教 学有 效性 的一 项根 本 任 务 。 教 育 家苏霍姆 林斯 基说 : ” 要 让孩 子们 体验 劳动 的欢 乐和 为 自 己的 劳动 而感 到 自豪 。” 不 管哪 个 学 生提 出问题 或 回答 问题后 , 总是 希 望得 到老 师 的赞扬 与 肯定 , 因此 , 教 师在 评价 学生 时要 尽 可 能 多一 些赏识 与鼓 励 . 这 样 才能调 动 学生 学 习的积 极性、 主 动性 , 使 学 生有被 认 可的 满足 感与成 就 感。 教 师肯 定性评 价 语 言的 内容 也 应 该是 多层 次 、 多 角度 的 。 让全 体 学 生品 尝 到 学 习的快 乐和 成 功的喜 悦 。 例 如教 学《 秒 的认 识》 , 让孩子 们 感受 1 0 秒 的 长短 时 , 孩子 们 用不 同的 方式 完成 了活动 。 老 师在 小结 时 。 对 用舞蹈表 现 的孩 子们 说 : ” 你 真能 干 , 你 一定 认真 地 学过舞 蹈 ! ” 对 用拍 手 的孩 子们 说 : ” 你很 有 节奏感 , 你 的音 乐 学得真棒 ! ” 对 全班 孩 子说 : ” 你 们真 是天 才 。 在1 0秒 中, 能想 到这 么多的 方式 体会 到 1 O秒的 长短 ! ” 课 堂 中这 样 的赞扬 伴 随着 活动 中孩 子们 的 出 色表 现 而恰 到好 处 , 自然 而 不夸 张 。 真 实地 表 达 了老 师 对孩 子 们 由衷 的希 望和祝 福 。 又如 , 我 班有 位 学生 , 成绩很 好 , 也很 聪 明 。 可是 胆 子特 别 小 , 总不 爱举 手。 有几 次我 见到 他 想举 手又 不敢 的样 子 , 就 点名要他 回答 问题 。 当他 回 答正 确后 , 便 立刻 表扬 他 : ” 你 的答 案 非 常正 确 !老师 真希 望 能再 次听 到你 完整 的 回答 。” 如此 几 次之
理想的风筝听课记录以及评语
理想的风筝听课记录以及评语理想的风筝听课记录以及评语听课老师需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理想的风筝听课记录以及评语,希望大家喜欢!理想的风筝听课记录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过程:(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气等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简介作者。
(三)理清文章结构,知道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四件事,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引导学生发现每件事在叙述之后都有描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画一画。
质疑。
(四)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
指导学生运用想像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笑谈腿残”这件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作业:1.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听课记录教学过程:(一)引入:齐读课题。
播放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浏览全文,看看“我”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①笑谈残腿;②讲课极好;③提问学生;④放飞风筝)回忆第一件事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刘老师具体表现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简要批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顺学而导):(1)讲课极好:学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人。
引导学生想像和课文有关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读体现刘老师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的不同表现。
(2)提问学生:同桌两个人合作朗读刘老师课堂上提问同学的内容,从中体会刘老师的特点。
教师指导朗读。
(3)放飞风筝:①边默读边想像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看看哪个情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画下来。
②学生交流所画的内容,可能谈到刘老师平时放飞风筝时的情景;也可能谈到刘老师故意撒手线拐时的情景,教师要顺学而导。
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着刘老师笑谈自己的残腿,理解刘老师为什么要故意撒手线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③苏叔阳先生的话能否代表我们的心声呢?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长文短教,放飞理想课堂的风筝——《理想的风筝》教学品评
一
、
s t u d y i n g a n d p r e p a r i n g f o r a l l t h o s e e x a m s 。在 这一空中 . 根据后 面的关 键信息 s t u d y i n g a n d p r e p a r i n g f o r a l l t h o s e e x a m s 可 知 .这 里 用 s o m e b o d y s p e n d s s o me t i me d o i n g s o me t h i n g这 个词组 . 可是. 正 确使 用词组 . 一定要 从具体 的句子中去寻找提示的信息
一
一
道题考察 b e 的正确形式的使用 .要想选出正 确 的答案 , 一定要找出文章 的时 间. 根据 短文 时间状语为 v e s t e r d a y . 锁定答案为 w a s 所以掌 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对做完形填空题很有帮助 2 . 注重 固定词组 的积 累和掌握 一 般情 况下 .一篇完型填空题 中固定词组 和习惯搭 配所 占比例 为 3到 4 空 .如在 表达某人花费 多少时问做某事时 ,学生学过 : i t t a k e s s o m e .
0 7 1 7 0 0 )
完 型填 空题 . 至少要 看三遍文 章 第 一遍 为快读法 : 即不看 选项 . 。 快 速把 文 章阅读一遍 . 重点看 文章 的第一句 话和最 后 一句话 . 因为它们起 到 了点 明全文 中心思 想 的作用 . 从 而快 速了解 全文的大概 内容。 第 二遍 为 慢读 法 :即把 所 缺空 逐 一填 上. 并 且 注意 上下 文 的联 系 . 有 的空 可 能在 做 后面选项 时才知道 选什 么 边读边 选 . 初 步确定 答案 . 这 时候 . 一 定要 小心仔 细 地 阅 读. 认真思考 和分析 . 确定 正确的选项 。 第 三遍 为检查法 : 做 完题后. 要细心检查 , 把所选选项带入短文 . 仔细阅读一遍 . 看看 上 下文是否通顺 . 把不能确定 的选项 . 再 次反复 思考 . 直到语句通顺 . 意思符合逻辑为止 。 我在平常训 练学生时. 经 常采用这种 方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精点丰学情思共生一《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执教/张敬义点评/滕衍平
一、课前谈话,学法引领
师:同学们,对于咱们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大家一定掌握了很多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比如:不动笔墨一
生:不读书。
师: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要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留下圈画、思考的痕迹。
还有:读万卷书——
生:行万里路。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突出了读书与实践的重要性。
既要读有字的课本,更要学会读无字的课本,有时我们也可以说,读万卷书不如——
生:行万里路。
师:行万里路,不如——
生:读万卷书。
(众笑)
师:(板书:不如阅人无数)知道什么意思吗?读书很重要,实
践也很重要,从别人的身上学习更重要。
同学们,我们不妨把刚才的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自由练习)
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师:同学们,阅人就是读人,从他人身上获得人生的启迪!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刘老师,并和他一起去放飞一只只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是一篇写人的回忆性文章。
主要通过回忆刘老师的三件事情,表达对刘老师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这篇课文重点在于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想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并通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阐述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情感和技能方面入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引导学生去自由品读语言,去自由讨论,去小组合作探究,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始终围绕一个问题: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章、品语言,选择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施以适时的点拨、归纳和引导,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动向和热情成为教学进行下去的方向和动力。
三、学法指导教师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讨论,去提高和改进,最后能够实践和运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动向,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整个灵动的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刘老师深深地敬意,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题的能力。
四、程序概说一开始就通过回忆导入,由于是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重点内容,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接着抛出一个具体问题:“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期待引入”,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鼓励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维持的更为持久。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范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感受很深。
1、范老师在这堂课重点指导学生围绕三件事,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
这节课目标明确,环节清楚。
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批注、交流,可以说主线非常明晰,训练也很集中很有效。
2、范老师引导学生对话和文本的对话,紧抠词语,咬文嚼字,使得课堂教学更精炼、更精彩。
3、每学完一板块都回到重点句的激情朗读,使整堂课一咏三叹,曲折回环,别有趣味。
如此处理,精略得当,使文章的教学张弛有度,保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激情得以飞扬。
(1)教材解读全面,教学取舍适当。
本课篇幅较长,可以挖掘的育人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如:刘老师的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凸显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等。
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范老师选择了通过具体的字、句、段的品读、批注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真正做到了“长文短教”。
(2)注重读写的结合。
在交流了三个典型事例后,范老师出示了作者的资料,让学生想象说话:苏叔阳面对这样的种种遭遇,他会想起什幺呢?这样。
指向表达:让阅读教学更高效——《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及点评
指向表达:让阅读教学更高效——《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及点评作者:程明孟纪军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第6期【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册第七单元第22 课【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作者所选取事例之间的内在关联,体会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流程】一、探寻写作目的,体会思念缘由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理想的风筝》。
齐读课题。
2.课题写的是风筝,而实际是写———(师板书:刘老师)3.很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作家苏叔阳三十多年后,还想着刘老师,文章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浏览课文,迅速找到那段话。
4.学生浏览全文,圈画出句子,思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交流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思念之情)5. 指导学生朗读好这句话,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师范读、学生各自练读、齐读)6.一位残疾老师,却让作者深深怀念,刘老师身上一定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感染着“我”,课文也直接告诉了我们,浏览课文,找出来。
(出示: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小结: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刘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那就是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板书:生命的顽强、对生活的热爱)【点评:宋代诗人陈师道说过:“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
”要想弄清文章线索,必须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只有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思路;明白了作者的情感思路,才能探寻到文章的脉络纹理;只有厘清了文章的线索,才能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
因此,体会写作意图,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起始,教者就引导学生去发现苏叔阳先生的写作意图———思念刘老师。
而“思念”刘老师的根本原因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弄清楚这一点,又为学习文章如何选材做好了铺垫。
《理想的风筝》评课之二
《理想的风筝》评课之二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丁雪飞执教的《理想的风筝》,课堂上可谓精彩纷呈。
这里,仅从她的研读文本,关注细节说一点个人的感受。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在《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丁老师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文本,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从而预约精彩生成。
我们知道,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细节可能是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刻的词语,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可能是一句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刻的句子只有对文本深入地探究,才能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并以细节为支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细节一:品读词语的魅力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字中包含着激情、含蓄、精炼和美,少不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地方。
教学时,锁定这些地方引发开来,会使得教学内涵丰富。
丁雪飞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关注了课文中的几个词,体会词的表达效果,呈现了课堂的精彩。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自由阅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生:刘老师的笑谈残腿,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师:谁能发现我们情感变化的真正原因?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
生:笑是因为刘老师很幽默。
生:酸,悲痛,伤心。
涩,心里不好受。
师:我们心里为什么酸涩?生:笑过之后,我们想到了刘老师的残腿会给刘老师带来许多不便,心中不免多了一份同情,一丝惋惜。
师:从泛,你又读出了什么?生:泛用得很准确,写出了这种感情是我们内心自主升起的感情。
生:泛真实地写出了当时学生心中轻轻涌上而散发开的惋惜之情。
生:它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听了刘老师自嘲式的笑谈腿疾后不由自主产生的同情、惋惜的感情。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及评析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体会思念之情,探寻写作目的
师:(出示学习任务)本节课我们完成四个任务:一、探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探讨作者选取的事例有什么讲究。
三、探讨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写的妙处。
四、探讨开头写景内容对表现刘老师形象有什么作用。
师:题目是写风筝,实际是写——
生:刘老师。
(师板书:刘老师)
师:很显然,文章是写人的。
苏叔阳是著名的作家,30多年后,他还想着刘老师。
文章中有一段话告诉了我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打开课本,迅速找到那段话。
生:因为作者深深地,深深地想念刘老师。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很快就发现了这句话。
那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思念。
(师板书:思念)
师:老师发现写思念很简单,因为作者直接就写在这里了,这样的写法叫直抒胸臆,我们来读读看。
生:(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要是我读,我就不这
样读。
(师范读,生静默,回味,再读。
)
师:表达情感,你以为声音读得高高的就能读得深情吗?不是,我们再来一遍。
(生再读)
师:你读得声音越低,思念的程度就——。
【最新】《理想的风筝》评课之二-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理想的风筝》评课之二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丁雪飞执教的《理想的风筝》,课堂上可谓精彩纷呈。
这里,仅从她的研读文本,关注细节说一点个人的感受。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在《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丁老师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文本,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从而预约精彩生成。
我们知道,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细节可能是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刻的词语,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可能是一句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刻的句子……只有对文本深入地探究,才能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并以细节为支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细节一:品读词语的魅力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字中包含着激情、含蓄、精炼和美,少不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地方。
教学时,锁定这些地方引发开来,会使得教学内涵丰富。
丁雪飞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关注了课文中的几个词,体会词的表达效果,呈现了课堂的精彩。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自由阅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生:刘老师的笑谈残腿,让我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师:谁能发现我们情感变化的真正原因?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是因为。
生:“笑”是因为——刘老师很幽默。
生:“酸”,悲痛,伤心。
“涩”,心里不好受。
师:我们心里为什么酸涩?生:笑过之后,我们想到了刘老师的残腿会给刘老师带来许多不便,心中不免多了一份同情,一丝惋惜。
《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品评
《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品评《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品评师:(深情导入)春天又到了,当柳枝染上新绿,当连翘花举起小喇叭,当蓝天上风筝又起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生齐)我的刘老师。
【评析】既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也是对本堂课中理解人物形象的一次预设的铺垫,当然也是教师切入教学情境前的自然燃情。
师:文章选择了刘老师的三件事,在“放风筝”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请默读课文的7~9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写下来。
生默读并思考、圈画并标注。
生:我觉得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放风筝的时候非常快乐,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身体的残缺而远离放风筝的场所,他课余就会来到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生:从“亲手制作”一词,可见刘老师也是热爱生活的。
他好像没有埋怨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而是将他的生活变得非常有情趣。
生:我补充他的回答,从他亲手制作的风筝上可以看出刘老师的手艺非常出色,他制作的燕子风筝甚至能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是不会这样专注于制作风筝这样一件也许比较繁琐的事情的。
师:是的,刘老师是个残疾人,他有理由为自己的人生哀叹,生: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就是不服输的刘老师。
师:这是我们从刘老师不肯失去亲手放飞风筝这件事情体会到的,那么,他决不肯失去的仅仅是亲手放飞风筝的快乐吗? 生:他不肯失去的是对生活的信心。
生:他决不肯失去的还有他对生活的快乐追求。
师:对,因为热爱生活,所以刘老师追求生活中每一次快乐的机会。
刘老师已经通过放飞风筝这样朴素的言行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个学生。
【评析】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从对刘老师放风筝事情的每一处描写中体会刘老师丰富而多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课堂对话,挖掘文字背后的意思。
而教师适时的点拨与追问,将对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既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所以,尽管三十年过去了,当春天又到的时候,我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生齐)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 观评记录
尚武寨小学“一师一优课”材料观评记录评课教师李海芳学科语文年级6年级时间2016.4.22 课题理想的风筝第2课时课型精读课文观评记录评《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阅读课文。
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
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李老师的课教学处理精略得当,张弛有度。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刘老师三件事。
(笑谈残腿、跳写板书、乐放风筝。
)李老师在这堂课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件事,这节课目标明确,环节清楚。
李老师紧紧抓住了重点句,以它为主线,围绕重点句进行提问、训练的,可以说主线非常明晰,训练也很集中很有效。
李老师引导学生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不离文本,紧抠词语,咬文嚼字,使得课堂教学更精炼、更精彩。
保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激情得以飞扬。
这节课的成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了平等、民主、宽松的对话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亲切的态度、询问式的语言,情感式的赞赏,处处体现出了对学习主体的尊重与赏识。
如:“这样说才合适呢?”“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都不忍心让大家停下来”“你看这样行吗等等,这种宽松的课堂环境带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和碰撞,带来了课堂对话活动的顺利开展,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对话。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
这节课中的自主感悟环节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紧紧围绕着“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来展开阅读,围绕“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请你抓住一个镜头,给它提一个名字,再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拍摄的镜头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以及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及评析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及评析重点突破循文悟情反刍升华——《理想的风筝》及评析一、教材简析《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12册的一篇回忆性,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
课文以三个特写“镜头”——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二、设计理念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
《理想的风筝》一文,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以及反刍作者如何表达情是这一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初步感受师生情。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10—11节。
(导语:有一位叫苏叔阳的作家在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中这样写道——)2、听了这段文字,说说作者在回忆谁,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听了这段文字,你产生了哪些疑问?4、小结: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苏叔阳,随着他记忆中的风筝去认识他的恩师,感受他们之间浓厚的师生情谊。
(板书:理想的风筝)【设计意图】用课文中抒情的段落,配乐朗读,导入新课,让浓浓的师生情扑面而来,快速地让学生进入这种情感氛围。
随之,让学生围绕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悟,循文走进师生情。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思考:(1)作者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师生之间的情谊?(2)作者对哪件事情印象最深?(3)通过这样几件事情的叙述,刘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4、学生研讨交流。
理想的风筝案例评析
关注文本细节上出浓浓语文味——苏教版十二册《理想的风筝》教学案例及评析教学背景:新学期刚开始,教研员让我准备在区里上一节示范课,具体哪一课,由我自己定。
于是,手里捧着教材,我的目光在二十多篇文章里徘徊。
最后,我选取了苏教版十二山22课《理想的风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不仅感动了他的学生,也感动了我,我想也一定会感动我的学生们。
读着《理想的风筝》,一种崇敬之情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来,继而是深深的思念,最后,我的眼前就长久地定格在了刘老师放风筝的那一幅画面中,决心做一个象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的,乐观向上的人。
带着对文本这样的解读,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深情朗读,创设阅读情境教学片断11.老师配着带着淡淡伤感的《神秘园》旋律,和几幅春天及春天里人们放几筝的图片、深情地为学生朗读课文1-3小节。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2.与刘老师一别已有30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却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3.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刻骨铭心呢?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深情地回忆了三件往事,还记得吗?生1:回忆了刘老师笑谈腿疾。
生2:回忆了刘老师写板书。
生3:作者还回忆了刘老师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事。
师:读了这样的三件事,刘老师给咱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1:我觉得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生2:我认为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生3:我觉得刘老师虽然腿残疾了,可是他还是那么强,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生4:我认为刘老师热爱事业,他喜欢孩子们。
学生发言后老师让这几个学上上黑板板书。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品评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品评
黄小钰
【期刊名称】《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一、词串复习,导入新课rn师: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黄小钰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新圩镇中心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笑、写、追,让生命如此美丽——《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心若在梦就在——《风筝》文本细读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长文短教,放飞理想课堂的风筝——《理想的风筝》教学品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塔区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2 理想的风筝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22。
理想的风筝教学目标:1。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 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
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1。
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
找同学读这件事。
2。
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板书:生命)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以传 情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细腻地刻 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永远乐观自 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字里行间浸透着刘老师在风筝 中寄托的美好理想。
高年级的课文长, 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越来越多, 而课时却没有增加, 将长文教短,是唯一的选择。
教学中,陶蓓老师紧紧围绕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 事,重点抓住相关段落中的细节描写的语句,引领孩子们在反复阅读中去 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逐步感悟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不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巧妙的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 统一。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切入主题,确定了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 飞——《理想的风筝》。
接着,教师直接拎出课文的中心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将陪伴着我的心, 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自然过渡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独白,引出课文内容还记得课文主 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板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中都 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是读者感悟人物的 抓手,更是我们解开谜团的钥匙。
这节课我们就去学会抓住这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感受作者 表达的情感。
这样简单的导入,既亲切自然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读目标 ——关注细 节。
教学第二版块是本节课的重点——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品味笑,品味泛,品味漾。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抓细节,会品文字了,这也是语文课最重要 的,获得顿悟、碰撞、启迪与共鸣。
首先,在笑谈腿疾中品味刘老师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
教学中,教师扣住笑字,挖掘这笑字的背后学生体会到的内涵。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 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 是那样的乐观开朗, 风趣幽默。
接着,教师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从同学们的心里变化中进一步感受刘 老师的精神品质。
一个填空题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引导学生体会泛的准确性时,教者通过与冒、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
受用词的精妙准确,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其实,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的三种情感的变化,这是多么微妙的 情感变化呀,让学生明确这就是细节描写。
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也为下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在板书的动作中了解刘老师,感受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力。
写板书,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及其平常的动作对于刘老师来说却是那么 的困难。
在教学写板书这一件事时,石老师引导学生用心读读第五节,看看刘 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将它们圈画出来。
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 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教师再通过有感情的引读, 让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
再次,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 人心弦的动作、 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教师引导学生用心读第八、 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 由。
正所谓意在笔尖,学生静心思考,用心品味,才能真正地走进人物内 心世界。
在刘老师的心中他在想这只小燕子,多可爱,多自在。
他在想这只小燕子不就是我吗?多快乐,多自由。
在他的眼里,这还仅仅是一只风筝吗?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源于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咬文嚼字、 品词析句的过程,孩子们准确的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词句,感受和体会到 其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这正是课标要求我们培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的能力,也是学生良好语感正在形成的体现;而学生咬文嚼字、品词 析句的同时,自然会切实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 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