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的例句
运用通感修辞手法,让托福口语表达更美味
运用通感修辞手法,让托福口语表达更美味“通感”(Synaesthesia)是一种常见的修辞,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将人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通融,取得加深印象、渲染意境的效果,于是颜色有了温度(温暖),声音加上重量(低沉),性格变得有质感(柔和),气味也有了锋芒(刺鼻)。
在文学作品中,通感无处不在,试举一例:朱自清《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引文中,“清香”是嗅觉,而“歌声”属于听觉,作者将两种知觉交错,让嗅觉的享受不只入耳,更入心了。
其实,何止今人,古人表达通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简单一个“闹”字,把红杏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成有声的表达,于是词人对春天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喜爱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样在英文中,通感修辞也屡见不鲜,常见的有sweet kiss (甜蜜的吻),heavy silence(凝重的沉默)或者icy voice(冷峻的声音)。
在此分享五个运用通感的英文句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与使用这一修辞。
1.As I entered her room,I was hit by the heavy perfume and noisy colors.一走进她的房间,浓郁的香气和刺眼的色彩就朝我袭来。
例句中,heavy用来修饰perfume,指香气浓郁,而noisy形容color,指颜色绚丽,如此,触觉的heavy和听觉的noisy,嗅觉的perfume和视觉的colors融合贯通,营造出真切逼真的意境,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He gave me a sour look.他酸溜溜的瞥了我一眼。
Sour本意为“酸的,酸味的”,可以引申为脾气“暴躁,乖戾”,所以本句也可以译为“他气哄哄的瞅了我一眼”。
本句把原属于味觉的sour移植到视觉上的look,便将look的情感内涵表现出来,达到以神传情的效果。
3.People are silent in the baking court.法庭内气氛灼热,却鸦雀无声。
15种修辞方法及例句
15种修辞方法及例句
以下15种修辞手法及例句:
1.比喻:这个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2.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4.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6.反问:我难道不是祖国的花朵吗?
7.引用:心里正想着呢,不觉愉快地笑了,心想:“这一来不会再失败了。
”
8.借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
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9.对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反复: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1.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2.回环: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13.顶真: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14.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5.借喻: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便像蝴蝶一样纷纷飘落。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通感与借代》
▲应该指出:
通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方法,它 总是“依附”于另一种修辞格而存在。请看例 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依附于比喻
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 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④这时有一阵音乐不易觉察地浮现了。
——依附于拟物
(三)运用通感应注意:
通感是一种巧妙的“移花接木”, 运用通感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 不可随意为之,张冠李戴,以致“沟” 而不“通”,令人费解。
借
(一)什么叫借代?
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其有 密切关系的名称或属性来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 特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2)程度不等的比喻——差喻:
⑤ 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差喻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在修辞上常认为是比喻 与夸张兼用。
(3)不出现比喻词:
⑥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AB同位式) 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 这两座大山。(AB同位式) ⑧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本体和喻体演化成 定中关系) ⑨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 延安就在这里。(本体和喻体倒置—— 倒喻)
3、借喻 : “乙代甲”(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 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三类比喻中,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
明喻 ↓ 暗喻 ↓ 借喻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顶真拈连与通感
不常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一、顶真(一)了解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链式结构等,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例如: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二)顶真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1)、可运用在诗词中,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卞之琳《断章》)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流沙河《理想》)(2)、顶真经常出现在小说故事的开头,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如:有个农村叫张家庄。
张家庄有个张木匠。
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
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赵树理《登记》)这是《登记》这一短篇小说的开头,用顶真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让读者易懂、易读、具有一种明快感。
(3)、顶真在说明事理的时候,有时运用顶真手法来推断关系。
如: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这里,毛泽东运用顶真手法,把“正确的部署”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与“侦察”和“思索”之间的连锁关系,深刻的推断和揭示出来,结构严密,语气贯通。
(三)口语中的顶真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并不是特别在意怎样修辞自己的话语,但是却在不自觉中运用了很多修辞,如下面这段话:女:“哎哟,踩了我脚,疼死了!”男:“死了还能说话?真好玩。
sense的用法及例句
sense的用法及例句一、sense的基本意义和用法Sense是英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其基本含义为“感觉”、“意识”或“知觉”。
它可以作为名词和动词使用。
作为名词,sense指的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而作为动词,sense表示察觉、感知或意识到某种情感、现象或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sense的多种用法,并提供相应例句进行说明。
二、作为名词的sense用法及例句1. 意义或含义: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an lead to success.强烈的责任感有助于获得成功。
2. 感觉或知觉:She had a strange sense of being watched.她有一种被人监视的奇怪感觉。
3. 通感或直观认识:Animals have a keen sense of smell.动物具有敏锐的嗅觉。
4. 常识或道理:It is common sense not to play with fire.与火玩耍是常识性错误。
5. 直觉:Her mother's sixth sense told her something was wrong.她母亲的第六感告诉她出了点问题。
三、作为动词的sense用法及例句1. 察觉或察觉到某种感觉或现象:She sensed that something was wrong.她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2. 感受到(…的存在):He sensed danger and decided to leave.他感受到了危险,决定离开。
3. 勉强察觉到或怀疑:I sense some hesitation in his voice.我察觉到他声音中有些犹豫。
4. 意识到(某种情绪):I could sense her frustration when she spoke.从她的言辞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沮丧情绪。
四、sense在常见短语中的运用1. make sense:讲得通,有意义Her explanation didn't make any sense to me.她的解释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通感修辞手法的例句
通感修辞手法的例句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如“温暖的红色”和“清冷的蓝色”,仿佛视觉和触觉相通,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仿佛触觉和听觉相通。
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
”此句中清香是嗅觉,歌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通感。
再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下面是一些通感的例句。
1. 月光的银色音符轻弹过夜的琴弦,洒下了一地的温柔。
2. 晚风拂过树梢,像是一只无形的手,轻抚过大地的脸庞。
3. 秋天的落叶,像是时间的碎片,飘落成一曲金色的挽歌。
4. 雨滴在窗台上敲打,仿佛是大自然的指尖,弹奏着夜的旋律。
5. 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得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缓缓流淌在心间。
6. 春天的花香,是一幅彩色的画卷,铺展在风的怀抱。
7. 晨曦中的鸟鸣,清脆得如同一串珍珠,穿透了黎明的静谧。
8. 夏夜的蛙鸣,是一支和谐的交响乐,回荡在星光下的田野。
9. 雪花的飘落,是冬天的诗行,轻轻覆盖了世界的喧嚣。
10. 午后的阳光,慵懒得像一只猫,蜷缩在时间的角落。
11. 海浪的声音,是海洋的心跳,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的寂寞。
12. 夜空的星辰,像是一双双眼睛,静静地凝视着尘世的梦境。
13. 秋风的清凉,是季节的信使,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落叶的忧伤。
14. 冬雪的洁白,是一幅素净的画,勾勒出了大地的纯净和宁静。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通感」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通感」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通感」通感[定义] 在表达中将人们的各种感官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相互沟通连接起来,把一种感官感觉转移到其他感官感觉上,从而在多种感官感觉中共同描绘同一表达对象,使其丰富生动的修辞方式。
由于通感是感觉间的移动,所以又称移觉。
[例释] 根据所沟通的感觉的数量,可分为两类:(1)单项通感。
两种感觉之间的相互沟通,即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用另一种感官的感觉来描述。
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属于嗅觉,歌声属于听觉,用属于听觉的高楼上的歌声来描摹清香,使歌声具有了淡淡的香味,缥缈、轻柔而又回旋盘绕,让人如痴如醉。
例2: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刘白羽《长江三峡》)这是视觉向听觉的转移,用属于听觉的乐曲来描述属于视觉的草坂,就使草坂具有了乐曲的优美旋律,乐曲具有了草坂的鲜艳色泽,两者相交相融,犹如一幅配乐画。
(2)多项通感。
多种感官的感觉之间的沟通,即用多种感官的感觉来描述某一感官的感觉。
例3: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笛声'是听觉,"青草的香味'和"龙眼花的香味'是嗅觉,"太阳的光明'是视觉,因此例句是听觉、嗅觉、视觉三种感觉之间的融通。
若只从听觉的角度描写笛声如何婉转悠扬,也可以,但显得单调;而嗅觉和视觉的融入则使笛声具有了香味和色彩,使飘忽不定的声音变得真实可感。
例4:她刚开到口,说到话,这一条嗓子,才爱煞人呀!有四个字可当。
四个什么字?尖、甜、媚、脆。
(王少堂《武松》) 如何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嗓音表现出来,单凭听觉恐难以胜任,必须调动其他的感觉来形容。
"尖'可听可见可触,集三种感觉于一身;"甜'是味觉,"媚'是视觉,"脆'是听觉,四种不同的感觉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把声音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
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
通感修辞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下面是一些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 那个夏天,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热浪的味道,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燃烧。
2. 雨后的花园,花香四溢,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3. 在海边散步,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悦耳的声音,海风吹拂着脸庞,让人感到清爽和愉悦。
4. 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鸟儿的歌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到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5. 在咖啡馆里,咖啡的香气扑鼻而来,音乐的节奏轻柔而悠扬,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6. 在音乐会上,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音符的跳跃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
7. 在电影院里,银幕上的画面让人感到身临其境,音效的震撼让人感到紧张和刺激。
8. 在美食节上,各种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感到口水直流,味蕾的刺激让人感到满足和愉悦。
9. 在花海里漫步,花的颜色和香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10. 在艺术展览中,艺术品的色彩和形态让人感到震撼和惊叹,艺术家的创意和灵感让人感到敬畏和钦佩。
以上是一些运用通感修辞的句子,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希望这些句子能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修辞手法的魅力。
synesthesia修辞例句
Synesthesia,又称为通感、联觉、移觉,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通过不同的感官感觉之间的联系,将一个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个感官,创造出独特的、丰富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synesthesia修辞的例句:
他的声音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
在这个例句中,作者将听觉的感觉转移到了触觉上,用春风拂面的感觉来形容声音的温暖和柔和。
她的歌声如清泉流淌,清新而自然。
这个例句将听觉的感觉转移到了视觉上,用清泉流淌的形象来形容歌声的清新和自然。
他的钢琴演奏如火焰燃烧,热烈而激情。
在这个例句中,作者将听觉的感觉转移到了视觉和情感上,用火焰燃烧的形象和热烈激情的感觉来形容钢琴演奏的热烈和激情。
她的舞姿如蝴蝶翩翩,轻盈而优雅。
这个例句将视觉的感觉转移到了触觉和情感上,用蝴蝶翩翩的形象和轻盈优雅的感觉来形容舞姿的优美和灵动。
他的演讲如激流奔腾,震撼而有力。
在这个例句中,作者将听觉的感觉转移到了视觉和情感上,用激流奔腾的形象和震撼有力的感觉来形容演讲的激情和力量。
这些例句都通过synesthesia修辞手法,将一个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个感官,创造出独特的、丰富的感受。
这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和艺术中常常被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通感、比喻、拟人、迁移
通感移就比喻拟人通感: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彼此相通。
一种感觉与另一种感觉之间在心理上反映上的相似点,是感觉转移的条件,符合这一条件亦即运用移觉修辞方式原则。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是由钱钟书先生最先提出来的。
常见有两种类型:形容通感(甜甜的笑)和比喻通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典型例句:1、“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勾通。
3、“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诗人把“雪花”与“春风”联系起来,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视觉通于嗅觉,写出了层次丰富,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
4、“避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燃”。
前一句写鸟语之快有如剪刀,由此听觉与视觉勾通;后一句写花色欲燃,花色浓艳,像要燃烧,视觉向触觉挪移。
写鸟声,写花色,却听之有音,视之有温度,形象异常具体。
5、“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
(刘鹗《老残游记》)视觉与听觉相勾通,写出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
6、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来得及返身进屋去沏一壶茶,待他进来时,你喝住狗的嚎叫后引他进屋,他会马上品到飘逸的茶香。
(迟子建《原始风景》)7、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的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
(迟子建《原始风景》)8、暮色灰黄而凉爽,本来就宁静的黄昏,静止了一般。
(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9、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
通感60字作文
通感60字作文
English:
Synesthesia is a rare neurological condition in which stimulation of one sensory pathway leads to automatic, involuntary experiences in a second sensory pathway. For example, someone with synesthesia may see certain colors when they hear specific musical notes, or taste flavors when they feel different textures. This blending of sensory experiences can be both fascinating and overwhelming for those
who have it, as the world is perceived in a unique and unconventional way.
中文翻译:
通感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病理条件,其中一个感官通路的刺激会自动地引起第二个感官通路的非自愿体验。
例如,患有通感的人可能在听到特定的音符时会看到特定的颜色,或者在感受到不同质地的物体时会尝到不同的味道。
这种感官体验的混合对于患有此病的人来说既是迷人的,又是令人不知所措的,因为他们以独特和非传统的方式感知世界。
通感的经典例句
通感的经典例句
1、他说的话听起来象蜜糖一样甜.
2、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4、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5、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6、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7、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8、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9、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10、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通感含义及例句
通感含义及例句
通感是指通过感觉知觉系统的协同作用,产生对事物整体的感知、认知或理解。
通感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世界、理解事物的从属关系,以及整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
通感的含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在艺术领域,通感指的是能同时引发多种感官的作品或经历,比如一幅画作中同时包含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觉元素。
在心理学中,通感是指人们通过一种感觉来体验另一种感觉,比如通过视觉来感受颜色的味道。
以下是一些例句来说明通感的用法:
1.这幅画作用丰富的颜色和质感,让观者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通感。
2.他的音乐作品能够通过声音表达出不同的情感,给人一种听觉上的通感。
3.这家餐厅不仅提供美味的食物,还通过装饰和音乐来创造一种整体的用餐体验,给人一种多感官的通感。
4.这本小说描述了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文字描绘出了一种视觉上的通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5.这个表演结合了舞蹈、音乐和视觉效果,给观者带来了一种深度的多感官通感体验。
总之,通感是一种通过感觉系统的协同作用,产生对事物整体的感知、认知或理解的现象。
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通感都能给人带来丰富而多样化的感官体验。
通感小作文300字写景
通感小作文300字写景
春夏交接之时,花草尤为繁盛。
莲花山上的花儿一朵接一朵的盛开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不热闹!
那一朵一朵五颜六色的花瓣,多姿多彩,仿佛披着嫁衣的仙女儿。
温柔的风儿刚一吹过,花儿们便争前恐后地盛开迎接,枝繁叶茂的大树随之摇曳,树叶随风飘动,枝条迎风起舞,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宏伟的交响乐。
风儿滑翔而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青蜓在上空随心遨游,蝴蝶跟着花香的脚步急急忙忙从远外赶来,轻轻地贴在娇艳的花朵上。
啊!好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画卷!。
运用通感的优美句子
运用通感的优美句子
1. 晨曦时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草地上,温暖的光线让人感到宁静与安心。
2. 夜幕降临,星空中的繁星闪耀着微光,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到无限遐想和向往。
3. 水滴从树叶上滑落,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
4. 花朵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如同天赐的礼物,让人心情愉悦。
5. 湖水波光粼粼,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宛如一幅水墨画,让人感到宁静与美好。
6. 山间清晨,雾气缭绕,花草树木仿佛笼罩在一层薄纱中,让人感到神秘与清新。
7. 暴雨过后,天空放晴,彩虹横跨天际,色彩斑斓,像是一道天堂之门,让人感到充满希望。
8. 秋叶落地,沙沙作响,如同一首悠扬的乐曲,让人感到萧瑟与深情。
9. 雪花飘落,银白色的世界让人感到纯洁与美好,如同一首静谧的歌曲。
10. 晴空万里,云朵飘荡,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让人感到宁静与快乐。
通感关于竹子的例句
通感关于竹子的例句
1、竹子就是这样,清高又纯朴的气质,清丽又脱俗的风韵,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清新又自在的悠闲,我爱竹,更爱竹那不畏世俗的颠覆,不为尘世所打扰,自净自清,自善自美的精神,学习它节节高的品质和独立清高的气势。
试问天下文人墨客、达理书生,你们赞竹,可你们有没有真正地爱竹,敬竹。
2、竹子浑身上下都是宝。
竹子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
竹笋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是减肥又是防止肠癌的健康食品。
竹叶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环境功能。
也可以治病和包粽子。
竹根可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竹子也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
3、竹子的叶子和茎都是翠绿色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形状像小船,那清新的空气,令人神往。
美丽的竹林,它既是一幅绿色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
比喻与通感的区别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比喻与通感的区别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通感可分为两种:①比喻的通感。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形容的通感。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通感与比喻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通感”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点在于: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是利用感觉相互沟通,使无以名状、难以言传的感受变得具体可感。
是由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领会到另一种感觉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例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
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
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再如例②:“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
”(刘鹗《老残游记》)把视觉与听觉相沟通,极力表现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
运用通感时要注意:要抓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既使感觉器官得到“沟通”,又能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感的例句
通感(Synesthesia)是一种人们会在不同的感官之间产生联想的感觉。
通感可能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心理现象,但它是一项研究的焦点。
在通感中,人们感觉到来自一个感觉器官的刺激,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来自另一个感觉器官的刺激。
例如,听到某个声音时可能会看到某种颜色。
在下面的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通感的例句,包括最常见的通感类型和一些名人的通感经历。
通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而它们的确切类型非常多样化。
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通感类型:
1. 颜色字母
这种类型的通感中,人们会在看字母和数字时感觉到颜色。
例如,如果一个人正面对字母 A,他们可能会感觉到这个字母是蓝色或绿色的。
2. 音色颜色
这种类型的通感中,人们会听到某种声音时感觉到某种颜色。
例如,当听到钢琴的音符时,可能会感觉到它是红色或黄色的。
3. 数字空间定位
这种类型的通感中,数码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精确地放置在特定位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通感经历:
莉亚·珀茨曼(Lorde)
该流行音乐歌手Lorde是那些拥有音色颜色通感的人之一。
在她的歌曲中,她经常会谈到音乐的“棕色”和“粉色”色调。
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对这种体验非常感兴趣,并且她把这种体验应用到她的音乐中。
大卫·修曼(David Hockney)
大卫·修曼是一名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以其对色彩的灵活运用而知名。
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他是一个拥有颜色声音通感的人。
在他的绘画过程中,他常常将不同的音乐类型与颜色相联系。
例如,当听到蓝调音乐时,他会使用深色调和低饱和度的颜色。
温斯顿·丘奇(Winston Churchill)
温斯顿·丘奇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杰出政治人物。
然而,他也是那些拥有颜色字母通感的人之一。
他以前曾描述说,在他的想象中,字母“S”出现的更像是深绿色。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
虽然玛丽莲·梦露的通感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诊,但一些报告表明,她可能是曾经拥有色彩数字通感的人之一。
根据那些声称了解她委托时的报告,玛丽莲·梦露声称20是她最喜欢的数字,因为它是粉色的。
通感可能是人们理解人类大脑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尽管这种感觉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罕见,但它对于艺术家、
音乐家、作家和科学家等创意性领域的人士可能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源。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研究这些神奇的通感,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大脑的基本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