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名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名录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生姜,辛夷;
2、辛凉解表:薄荷,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淡竹叶,栀子,芦根;
2、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草;
3、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
4、清热解毒:银花,连翘,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红藤,败酱,马齿苋,射干,山豆
根;
5、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
6、退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青蒿。

三、化痰药:
1、温化寒痰: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白前,旋覆花;
2、清热化痰:前胡,桔梗,瓜篓,川贝母,竹茹,竹黄,葶苈子,枇杷叶,礞石,瓦楞子,
昆布,海藻,胖大海;
3止咳平喘:苦杏仁,马兜铃,百部,紫菀,款冬花。

四、芳香化湿: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

五、消导药物:鸡内金,山楂,麦芽,谷芽,神曲,莱菔子。

六、理气药物:枳实(枳壳),陈皮,木香,柿蒂,香附,青皮,佛手,乌药,沉香,荔枝
核,韭白,檀香。

七、泻下药物:
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巴豆(热下)。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3、峻下逐水: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

八、驱虫药物: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大腹皮),南瓜籽,雷丸,榧子,鹤虱。

九、开窍药物: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脑。

十、温里药物:附子(乌头),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荜芨。

11、平肝熄风:
1、息风止痉:天麻,勾藤,僵蚕,地龙,蜈蚣,全蝎,羚羊角(山羊角)。

2、平肝潜阳:石决明,牡蛎,赭石,磁石,白芍,白藜蒺,罗布麻。

12、安神药物:1、重镇:朱砂,琥珀,珍珠,龙骨。

2、养心: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远志,合欢皮。

13、利水渗湿:
1、利水退肿: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半边莲,玉米须,冬瓜皮。

2、利尿通淋:车前子,木通,通草,灯心草,石苇,海金沙,滑石,地肤子。

3、利湿退黄:茵陈,金钱草,虎杖。

14、祛风湿药:
1、祛风湿止痹痛:独活,秦艽,威灵仙,松节,海桐皮。

2、祛风湿舒筋活络:木瓜,伸筋草,青风藤,丝瓜络,路路通,马钱子。

3、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皮,狗脊,桑寄生,川续断,骨碎补,虎骨。

15、止血药物:
1、收敛止血:仙鹤草,白芨,棕榈炭,百草霜,鸡冠花,藕节。

2、凉血止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地榆,茅根,槐花,土大黄,地锦草。

3、化淤止血:三七,花蕊石,蒲黄,血涂炭,景天三七,降真香。

4、温经止血:艾叶,伏龙肝(灶心石)。

16、活血祛淤:川芎,丹参,鸡血藤,益母草,泽兰,月季花,牛膝,郁金,姜黄,延胡索(元胡),乳香,没药,五灵脂,血竭,自然铜,苏木,毛冬青,桃仁,红花,莪术,三棱,刘寄奴,穿山甲,王不留行,皂角刺,水蛭,干漆,凌霄花。

17、补益药物:
1、补气: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五味子,白扁豆,大枣,饴糖。

2、补阳:鹿茸,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阳起石,菟丝子,沙苑子,山萸肉,杜仲,蛇床子,冬虫夏草,蛤蚧,海马,锁阳,胡桃仁,葫芦巴,紫河车。

3、补血:熟地,首乌,当归,阿胶,枸杞子,龙眼肉,桑椹。

4、补阴:北沙参,明党参,西洋参,麦门冬,天门冬,石斛,百合,玉竹,黄精,女贞子,旱连草,鳖甲,龟板,黑芝麻,补骨脂,覆盆子。

18、收涩药物:
1、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

2、涩肠止泻:赤石脂,禹余粮,肉豆蔻,诃子,罂粟壳,乌梅,石榴皮,胆矾,五倍子,椿白皮。

3、涩精缩尿止带:金樱子,桑螵蛸,益智仁,乌贼骨,银杏,芡实,莲子,
常用中药简解
一、解表药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
清热凉血
清热燥湿
清热解毒
清肝明目
退虚热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清热化痰
止咳平喘
四、芳香化湿
五、消导药
比较:麦芽消化力较强,偏于消面食积滞;谷芽消化力较缓,养胃功能较好,偏于消谷食积滞。

六、理气药
七、泻下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
八、驱虫药
九、开窍药
注1:神昏有虚实之分,虚证即脱证,当用回阳救逆。

实证即闭证,当用芳香开窍。

闭证又要分清热闭和寒闭。

注2:此类药物如麝香、冰片、牛黄都应做丸散,不入煎剂,不宜久服而只能做暂时急救用,孕妇忌用。

十、温里药
十一、平肝熄风药
熄风止痉药
十二、安神药
重镇安神
注意:安神类药物虽然能够安神定志,但不能消除导致精神不安的因素,需随不同的致病原因给予不同的配伍。

本类药物多属性寒质重之品,容易损伤胃气,引起消化不良,运用时注意配伍一些养胃健脾药物助吸收。

养心安神
十三、利水渗湿药
利水退肿
茯苓、猪苓比较:前者气平偏温,补脾胃,宁神。

入三焦行气分。

后者气平偏凉,主入下焦,利湿清热,无补益。

利尿通淋
木通和通草比较:木通善降心火,导热下行而利水,具有降中兼通之性。

通草善清肺热助气下降而通利水道,具有降中兼升之特点。

利湿退黄
十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止痹痛药
祛风湿舒经活络药
十五、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凉血止血
化瘀止
血药
温经止血药
十六、活血祛瘀药
郁金与姜黄:姜黄辛温,偏于走散,善治寒邪所致血瘀气滞,又能祛风湿。

郁金苦寒降泄,治血热瘀滞为宜,长于清心开窍。

十七、补益药
补气药
白术安胎配伍: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配苏梗、砂仁、藿香、半夏,以健脾和中安胎。

若胎热而胎动不安,配黄芩,以清热安胎。

若气血两亏、头晕心慌而胎动不安者,配当归、熟地、菟丝子等,补气养血安胎。

若肝肾不足而致胎动不安、腰酸腹痛,配杜仲、桑寄生等,补肝肾而安胎。

五味子和山萸肉都能益肾固涩,对肾虚遗精滑泄、尿频遗尿、自汗盗汗皆可配伍。

前者长于敛心肺之气,后者优于固冲任止崩漏。

补阳药
补血药
十八、收涩药
前注:1、本类药物属于治标药,需配合治本药物使用。

2、在邪气未尽之时,不可过早使用本类药物,以免敛邪。

止汗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