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针对06年高考化学的新动向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试题题量、题型均与2005年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个别地方有所创新,反映了稳中求变的思路,所有试题完全遵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具体分析如下:1.突出学科特点化学部分除了(I)卷第9题与物理的串联知识有联系外,其他仍然是考查化学学科内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过分追求学科之间的综合。
2.突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所占比重大。
理综(I)卷中除第12题为有机化学之外,其他全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题,而且(II)卷第26题也属于此范畴。
涉及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物质的量、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电化学、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等基础知识,分值高达51分接近50%。
与往年相比,基本理论的比重有所增加。
3.试题的开放性有所减小,对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要求高与往年相比,多种正确答案的形式较少,但对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II)卷第27题,打破了原来框图推断题的形式,考查了几种重要元素的性质,给考生的感觉是既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
该题不拘泥传统的题型,同时考了六个主族元素的性质,答案中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完全出自于课本,源于重要元素的重要性质,并且每个反应方程式的分值高达5分。
要求学生书写3个置换反应涉及6个主族,平时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每个主族单独学习,现在要把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才能书写出完整的答案。
4.保持对实验的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特色(II)卷第28题为唯一的化学实验题,考查了化学基本实验原理、装置的作用、气体的净化和尾气的处理等。
最后一问涉及到气体的检验的叙述中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命题的立意在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符合高中阶段应首先注重对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立足基础 考查能力——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启示
20 0 6年 理综 试 卷 完 全 符 合 “ 努 力 保 证 不 超 纲 的 前 提 在
下 , 视对学 生能 力和 素质 的考 查” 要 求 。试题 内容 “ 重 的 陈 旧” 角 度 新 颖 ; 而 强调 能 力 而 不 偏 离 教 材 ; 查 基 础 而 不 追 求 考
验 基 本 操 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 号
内 容
7( ) 6
原 子 结 构 、 体 等 知 识 晶
6 6 ( )
6 6 ( )
空 气 质 量 日报
8( 6)
环 境 污 染 知识
7( ) 6
阿 伏 加 德 罗常 数 的 有 关 计 算
7 6 ( )
晶 体结 构 类 型
元 素 周 期 表 、 期 律 知 周
2 7( 9) 1
有 机 化 学 : 信 息 题、 给 醇、 卤代 烃 、 分 异 构 体 同 2 (4 7 1) 原 电池 原 理 及 电 解 原 理
U
2 ( ) 71 5
无 机 推 断 题
2 (9 8 1)
实 验 : 硅 的 制 备 纯
2 (7 8 1)
有 机 化 学 给 信 息 题
本 文 重 点 对 20 0 6年 高 考 理 科 综 合 能 力 测 试 试 题 化 学 部
条件 写 置 换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国卷 Ⅱ氧 化 物 和单 质 之 间 全 的反应 ; 京卷第 2 北 6题 实 验 题 与 无 机 推 断 的 有 效 综 合 等 。
分 ( 括 全 国 卷 I、 国卷 Ⅱ、 京 卷 、 津 卷 、 庆 卷 、 川 包 全 北 天 重 四 卷 ) 特 点 加 以分 析 , 谈 谈 对 今 后 化 学 教 学 及 复 习 的 启示 。 的 并
2006高考化学主要考点
2006高考化学主要考点- -Tag:2006高考化学考点专题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一、氧化还原反应本专题内容是连接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枢纽。
历年高考重点考查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以及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同时考查氧化性、还原性能力的相对强弱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二、离子反应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离子反应类型、发生条件及反应本质离子反应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重点考查判断已书写的离子反应式的正误,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及根据题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近几年高考试题出现了指定条件下离子共存判别式和各成分混合液中离子浓度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考查的侧重点逐步由考查“双基”转变考查综合能力。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重要考查点是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常和其他知识联系,考查基本计算技能,如混合气体的有关计算,与键能的相互关系等。
专题二碱金属一、钠和钠的化合物 2.钠的碳酸盐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高考题除选择题中对这些知识直接考查外,还利用这些知识结合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考生的能力进行考查,常见题型几乎包括各种类型,除选择题外,往往有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和混合物的计算,有关过氧化钠的性质和应用可能成为命题重点。
专题三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二、气体摩尔体积三、溶液、溶解度、胶体四、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核心,高考试题常以计算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与微粒关系的计算,或将上述内容与强弱电解质理论结合,考查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大小,或结合物理学科中所学的气体的性质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涉及面较广,试题包括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溶液稀释后的有关计算等。
把握高考动向做好考前准备--2006年高考化学复习展望
实际, 结合诸如“ 城市空气质量 日 “ 报”天然气水合物” “ 绿色化学”燃料、 “ 能源” 等实际问题来命题。 注重考核 学生的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才能理 解、 分析所给信息, 并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考生如果阅读能力较差 , 往往会看不懂题 目, 一旦读懂 题意后, 化学方面的知识点并不难, 将游刃有余。很多 高考题答案就在题目中, 不需要我们去计算, 也不需要 我们去转换思维, 切换知识点, 我们只要把题目 的意思 读懂, 再注意细节, 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从这一角度讲, 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信息的提 炼和迁移, 在新环境中能对其隐含的知识点有所感悟。 这样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养成自 我获取知识 、 独立思考的习惯, 经常对老师 的讲授和教材内容提出质疑,不断地对知识进行 自 我 组织和自 我完善, 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任何疑问的人、 平时不肯或不能 深人钻研问题的人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 能力。 培养良 好的自 学能力不单单是为了应付高考, 它 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因此在学习上主动探求、 主动思 考, 不要让任何人督促你学习, 养成自 觉学习习惯是成 功的保证。 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怠。 我们应该培 养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 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整理成册, 这样第一轮复习完,学生手中就有一份完整的复习资 料。 我自己从高一开始就一直要求学生整理错题, 并进 行不定期的检查,帮助他们发现 自己所不能发现的问 题,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自己。 二、 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1.复习过程中, 首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积
和能力。
2.出题角度改变, 带来试题亮点 2004年的28题所考知识点为电解,实验的装置图 不是来自 教材中, 但考生很容易看懂原理, 这一年要求 考生掌握溶液中不同离子放电顺序和离子浓度的变化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摄规律·提
考查要点
ⅢⅡ Ⅰ 津 京
给出新实验装置图,围绕乙 9 炔的制取、性质设问(装置
作用、反应现象及类型、安 全操作及化学方程式)
先按图示装置,测定试样中 10 纯碱的质量分数,后自行设
计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28 28
考查要点
ⅢⅡ Ⅰ 津 京
给出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 11 及有关数据、实验室制备纯
/ 0.60
2005年 0.59 0.64 0.67 0.61
2002-2006年理综卷(新)各科难度
科目 年份
生
化
理
2006(京) 0.63 0.60 0.56
2002
0.75 0.71 0.47
2003
0.52 0.50 0.40
2004(I) 2005(I)
0.727 0.636 0.54 0.59
碱的主要步骤,要求回答有 关问题并计算纯碱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基 12 本概念相结合 (化学方程
式、反应现象、操作方法、 步骤及作用)
28 28
考查要点
Ⅲ Ⅱ Ⅰ 津京
有关燃烧产物组成、 1 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 3 的书写
有关气体混合物燃烧 1 反应的计算及热化学 4 方程式的书写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分 析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
摄规律·提
一、总体分析
理综卷难度
年份
难度(新)
2001
0.51
2002
0.60
2003
0.48
2004
0.58 ( I )
2005 2006
0.55( I ) 0.59(京)
2006年和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 的抽样统计数据(新课程)
剖析2006年高考试题展望化学课的教学
解析2006年高考试题展望化学课的教课2006 年高考化学试题难度不大,与昨年相当,表现了难度上的稳固性。
题目不偏不怪,波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主要包含卤族、氧族、氮族、碳族、重要金属镁、铝、钠等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用语、晶体构造、电解及电离、化学均衡、化学方程式、有机化学等内容,题目大多是惯例题型。
近几年常考的知识点也没有故意回避,在问题设置上既有过去的那种惯例设问,也有一些创新的问题。
如第 27 小题侧重观察考生掌握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又观察了学生学致使用的能力,不一样考生思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设计的方程式能够不一样,表现认识决问题的开放性,扩大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本质上是对学生发散思想能力的观察。
今年试题的另一亮点是有机化学试题紧扣生活,表现了科学与人们生活亲密有关,指引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观察了考生的化学基本功和化学质量。
经过对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解析,我感觉,在此后的化学课教课中应侧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要确实增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教课只有教师重视了,才会惹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纵观今年高考试题,只管波及的知识点多,但对每个知识点的观察都不算太难,假如学生坚固掌握了纲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回答这些问题应当很有掌握。
教课过程中一味追求难题、怪题是费劲不讨好、得失相当的,我们应当果断摒弃一些资猜中出得过难、过偏的题目,给学生以正确的方向。
能力的观察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走开了详细知识的依靠来谈能力只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只有系统、全面、坚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才会获得逐渐提升。
二、加增强学用语的规范化教课历年的高考说明,粗枝大叶、潦草粗心的考生是不行能获得好成绩的,有的看似简单,但很简单因我们的大意而犯错失分,这就很不划算。
规范书写化学用语本质是对考生思想仔细程度的综合观察,增强规范性也是培育学生谨慎的学风,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的需要。
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
2006年9月27日在郑州市高考(理综-化学)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化学)及复习建议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曹淑玲一.试卷评价1.总况概述:(1)坚持“3+X”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2)遵循“相对稳定”、“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采取“拼盘”的形式,实现了“同一学科试题相对集中”,每一个试题都有明显的学科分类;(4)实现了全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5)紧扣“教纲”和“考纲”,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各学科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6)全卷化学试题共12题,试题陌生度不大、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基础题、中等题、难题分配较合理,区分度较好,适合各层次考生。
在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2.化学试题命题思想:(1)重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化学式5个(另隐有2个-同分异构),总计38分(+3),所占比重创历史新高。
(2)体现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第10题有关定量反应中设计到钠、镁、钡、铝、氨及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第一至第七主族元素知识,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结合,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
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如第27题,要求学生由置换反应的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列举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给的限制条件加以选择确定。
模拟卷针对06年高考化学的新动向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针对06年高考化学的新动向,谈谈进入二轮复习后的应考措施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钱海滨从生源角度说,我来自一所二流层次的学校,如果从所在学校高考升学率和高考化学平均分来说,与在座各位中的大部份学校相比,可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与我们的东道主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此和大家谈高考复习经验,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是,与当地和我们生源相近的同层次学校相比,我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所以应邀在此与大家交流自己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一得之见,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06年我省高考化学科的新动向据本人从2006年高考研讨会上获悉,06年江苏省高考的化学试卷与05年对比将有如下特点及变化:(一)、在命题思想方面:1、注重对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考查,特别是给予新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2、注重课本上可再生的实验(要注意定性和定量实验的结合);3、注重在一定的化学背景下对生产实践中的化学问题设计方案、方法进行探究;4、注重对化学素养(科学意识、思维品质、人文思想)的考查;5、有利于课改;6、更加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二)、在试卷模式上:1、参照上海等地的高考试卷,综小选择题的所占比例;2、扩大非选择题的题量和题型;3总题量略有减少。
本人的理解为我省06年高考的化学命题思想和试卷模式将向上海的命题思想和试卷模式靠近,在命题思想上将体现知识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主干性和全面性、前瞻性和守约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能力要求上体现知识再现能力与应用能力结合、自学能力与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结合、理论水平与实验能力结合、设计能力与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人文思想与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结合;在试卷模式上估计选择题的题量和分值在15题60分左右,其选择题的总体难度将有所下降,选择题中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的份量和难度将略有下降,因为考查这类知识和能力的试题在前两年的高考大题目中出现机会很少(两个实验、两个无机、两个有机、两个计算的八大题试题模式限定了理论试题很难在二卷中出现)而现在二卷题量可增加到九到十个大题,新增加的大题可主要用来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
对2006年高考(江苏卷)化学试题的分析与启示
三个方面:
制 备实验 为主题 ,考查考 生对 化学 实验基本知识 、
基本技 能的掌握 情况 ;第 1题 以卤素互化物 反应为 9 信 息 ,强 调知识 的运 用和迁 移 ;第2 题将氧化 还原 4 反应和滴定实验原理应用于定量分析 中。
1 2 突出问题探 究 .
() 出学科主干 知识 。试题 中涉及 的主干知识 1突
维普资讯
20 年 ,第 l期 06 0
考试研 究
3 9
苯与I I C 的反应 时 ,又碰 到该 由什 么 卤元素取代 苯环
上 氢 的 问题 ,再根 据 苯 中 C H 的极 性 思考 。显 — 键 然 ,该 小题是在 不断发现 问题 的过程 中解 决的 。试
教师倍受鼓舞 。我们感 觉到 贯彻新 课程理 念与高考
并不矛盾 ,倒 是要调 整传统 的教学 观念和 方法 以适
应今 后的高考 。
1 化学试题特点 1 1 立足 学科基础 . 对基础 知识、基本 技能和 基本方法 的考查 ,是 高考永恒 的主 题 。今 年江 苏化学试 题依据 全 国 《 考 试 大纲》 和江苏 《 考试 说 明》 中的重 点内容 ,加 强 了对学科 基础知识 和基本 技能 的考查 ,主要体 现在
维普资讯
化学教学
2 0 年,第 1期 06 O
对2 0 年 高考 ( 06 江苏卷) 化学试题 的分析 与启示
杨 斌
( 海安 高级 中学 ,江苏海安
26 0 ) 2 6 0
摘要 :从体现新课程理念 的角度 分析2 0 年高考江 苏化 学试题 的特 点,提 出高 中化学 教学应 注意的几个问题 。 06 关键词:化学高考;试 题特 点;新课程 化 学教学 文章编号 :1 0 -6 2 (0 6 1 —o 3 一O 05 6920) O 08 3 中图分类号:G 2. 4 4 4 7 文献标识码 :B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命题趋势考前预测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命题趋势考前预测
王世存;王后雄
【期刊名称】《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我们知道高考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步迈向能力立意,这是基本趋势.能力立意更强调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但是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所以,今后的高考试题在考查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仍然会保持必要的基础性.鉴于此,高考命题总体上
有以下特征:立足基础,注重方法,突出能力;加强实验,强调学以致用,倡导研究性学习;稳中求变,稳中求新,适度调整.命题的落脚点尽可能放在考查考生的素质和潜能上。
结合以上特点,我们预测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命题会有以下几种趋势: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王世存;王后雄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2006年高考理综合命题趋势及高考复习建议 [J], 刘少纯
2.200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简析与2005年高考化学命题趋势 [J], 傅全安
3.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命题趋势预测 [J], 唐夏生
4.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考前提示——处理好图文信息,解答文综地理综合题
[J], 梁建中
5.2004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简析与2005年高考化学命题趋势 [J], 傅全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化学高考复习策略
三、专题突破提能力、侧重主干知识点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专题一 元素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1)、抓元素知识与理论的结合点,发挥活动顺序表,融金属知识于一表 (4)、抓氧化还原网络图,突出非金属知识的重难点 (5)、抓横向类比,寻同索异 (6)、抓纲目,回忆练习 (7)、抓重点,注意特性 (8)、抓典型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 (9)、抓化学计算,使元素知识达到量化应用层次
考试题,了解新课程改革,做到心中有数
二、注重双基抓考点,构建学科知识网
第一轮复习:章节复习
按照高中课本的章次顺序,根据大纲和考纲以 及历年的高考情况,将每一章的考点一一给学生列 出,并给学生指明重点,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和考 点以及高考的热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到为止, 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重难点知识的突破,还有考 点的延伸和拓展。
专题二 实验专题
(一)考生解答综合实验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扎实,知识应用不灵活,对综合 实验题产生畏惧心理 (2)审题不严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3)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描述不准确,语言表 达能力差。
(二)高考考查目标与启示 考查目标一 给定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解释有关问题, 考查考生的实验素养
强调紧跟老师,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不搞题海战术 强调要通过试题查缺补漏 强调加强解题能力、解题技巧的提高,特别关注审题 强调关注题型特点 强调要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进行心理疏导 强调理综卷应先做化学题 强调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识,鼓舞学生自信 心 和意志力的提高
谢 谢 !
6.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②少用原煤做燃料, 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 的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直击2006化学高考大事件
附带告诉你犯 的一点 小错误 , 用阿拉伯数字写 10的 时候 , 0 只能 写 2个零, 不能写 3个. ”
维普资讯
’
话题 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问实验活动方面取得 了又一 个具有 里程 碑 意义 的重大胜 利. 已知一 人每 天
“ ) X极 的电解 反应 为 阳” , .
例 1 中国防治禽流感药物研究获重大突破, 由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 新兽
() 3
H—c H ; 00
( )③ . 4
点评 解答这类题 目的关键是要把握有机物 的 组成 、 结构 、 性质. 要注意有机物 中“ 官能团” 决定了其 性质 , 找准“ 官能团” 这个关键点 , 注意它们之间的相 - 互影响及转化, 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解决这类题 目.
此类素材有 :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井喷事故、0 5 20 年我 国全力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0 5年江苏淮安 20
其反应类型 为水解反应 ( 取代 反应) 由 C所具有 的 . 官 能 团可知 C应 具 有 醇 和 羧 酸 的通 性 . 以 可 与 之 所
发生反应的为①②④⑤. 答案 () 1 金丝桃素的分子式为 C, 2 3 l 。 N; H O
维普资讯
() 1 写出金丝桃素的分子式 ()金丝桃素能在 Na H 水溶液 中加热反应得 2 O
.
— —
到 A和 B B为芳香族化合物 , , 写出 A和 B的结构简
B. 反应 . 该反应 属 于 式, A: () 3 室温下 , B用稀盐酸酸化得到 C 则 C的结 ,
,
— —
— —
—
—
构简式是 ()下 列物 质 中不能 和 C发 生反 应 的是 4
名校必备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2006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分析2006年江苏高考仍然是单独命题,化学卷继续保持了近几年的特色,体现了延续性和稳定性,从内容上看,一些中学化学的热点问题都有所涉及,与去年相比,今年试卷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并没有出现“偏”、“怪”、“难”等试题,全卷基本符合中学教学实际,注重了对“双基”和素质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思想、能力和方法。
在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也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本着“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对考生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同时还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考查,有利于选拔出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今后的备考复习有很大的意义。
与去年比较,试题的整体难度下降了。
试题的题量、分值也略有调整。
I卷少了两小题,Ⅱ卷增加了一大题。
不少监考生化考场的老师反映,完整答完试题的考生大概不到三分之一。
今年I卷选择题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考查内容涵盖了周期表、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环境保护、化学电池等。
学生感觉做这些题目比较顺手,毕竟高三一年,这类题练得比较多,陌生度不大。
今年Ⅱ卷尽管难度比去年下降了,但也都以中档题为主,没有明显的送分题。
有机物和实验题做起来都比较轻松。
有机有一道有机方程式书写,要求根据给定两方程式的信息,即时分析,并与已有知识联系,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所以该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即时学习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综合应用能力。
无机题中有一推断题,是以氮、氢、氧等非金属单质为起点,比较简单。
无机另两题和计算题的第二题,难度大一些。
计算的第二题是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为背景命题的,要求写电极反应,还要根据两套关联装置,判断装置中循环利用物质,以及进行相关计算,学生普遍感觉很有挑战性。
2006年化学测试大纲新变化
2006年化学测试大纲新变化
2006年考试大纲化学科的内容较2005年的考纲要求能更全面地反映全国统一高考命题,考虑了分省命题省市的情况,其变化内容均没有脱离教学大纲。
1.将考试内容中的“能力和能力的品质”中的“能力的品质”删去,与生物和物理取得一致。
这样就使得理科综合整体上变得更加协调。
2.将原大纲中叙述的“含义”和“涵义” 一律改为“含义”。
3.将部分要求“掌握”的层次,改为“理解”。
“掌握”变为“理解”,说明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更有利于考生复习。
4.将个别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删去。
例如缩聚合成树脂、同系物原理的应用和二氧化硅粉尘等。
5.作了个别文字的修改,使其表述更为准确。
6.题型示例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对部分试题作了一些更换,更换了一些在目前看来已经超纲和偏难、较陈旧的试题,把它们更换成更有新意的试题。
如部分题目换为了北京卷及江苏卷单科卷的试题。
这样改变是希望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全
国统一高考命题思想,包括分省命题试题的题型情况。
06年《高考大纲》选登及解读—高中化学
06年《高考大纲》选登及解读—高中化学06年《高考大纲》选登及解读—高中化学06年《高考大纲》选登及解读—高中化学[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
试题难度以中等难度题为主,题目按照由易到难排列。
[考纲出现的四大变化] 与去年相比较,今年考纲增删幅度较小,仍注重知识结构和知识规律的统摄与运用,综合考查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突出四种能力的检测。
个别知识通过表述方式的改变,调整其考查程度,降低了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含义的理解要求。
1.增加了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变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为初步了解。
2.删去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保留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3.增加了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4.将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读:2006年化学学科《考试大纲》指出: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注意:用了个还字)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显然,主要是通过对双基掌握情况的检验,考查四种能力,从而通过高考去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实现选拔的目的。
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中牢记: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永远是复习的重点,动手做实验与纸上做实验效果大不一样,复习的广度比深度更重要,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科综合测试的核心和关键。
[《大纲》考试范围及内容节选]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l.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针对06年高考化学的新动向,谈谈进入二轮复习后的应考措施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钱海滨从生源角度说,我来自一所二流层次的学校,如果从所在学校高考升学率和高考化学平均分来说,与在座各位中的大部份学校相比,可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与我们的东道主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此和大家谈高考复习经验,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是,与当地和我们生源相近的同层次学校相比,我们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所以应邀在此与大家交流自己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一得之见,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06年我省高考化学科的新动向据本人从2006年高考研讨会上获悉,06年江苏省高考的化学试卷与05年对比将有如下特点及变化:(一)、在命题思想方面:1、注重对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的考查,特别是给予新的实验情景来考查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2、注重课本上可再生的实验(要注意定性和定量实验的结合);3、注重在一定的化学背景下对生产实践中的化学问题设计方案、方法进行探究;4、注重对化学素养(科学意识、思维品质、人文思想)的考查;5、有利于课改;6、更加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二)、在试卷模式上:1、参照上海等地的高考试卷,综小选择题的所占比例;2、扩大非选择题的题量和题型;3总题量略有减少。
本人的理解为我省06年高考的化学命题思想和试卷模式将向上海的命题思想和试卷模式靠近,在命题思想上将体现知识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主干性和全面性、前瞻性和守约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能力要求上体现知识再现能力与应用能力结合、自学能力与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结合、理论水平与实验能力结合、设计能力与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人文思想与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结合;在试卷模式上估计选择题的题量和分值在15题60分左右,其选择题的总体难度将有所下降,选择题中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的份量和难度将略有下降,因为考查这类知识和能力的试题在前两年的高考大题目中出现机会很少(两个实验、两个无机、两个有机、两个计算的八大题试题模式限定了理论试题很难在二卷中出现)而现在二卷题量可增加到九到十个大题,新增加的大题可主要用来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
(三)、在考点方面要注意:1、传统热点:与N A有关的计算问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热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混合液pH计算、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有机新信息题、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方案的选择、评价等…;2、在重难点上,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不牢,而这一环节占到35%(50——55分),必须引起同行们的重视,其涉及的专题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原理及应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化学键理论、四类晶体的有关知识、勒沙特列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溶液中微粒浓度间的关系、中和滴定原理、“三池”原理及应用、胶体的知识;3、从模考高考阅卷中发现学生知识、能力上的薄弱环节有:简答题的解法研究、选择题的巧解与速解、与成环有关的有机合成、与数学相关的讨论型计算、与表格图形有关的计算、等;4、从近年来命题趋势看:材料阅读与信息处理、探究过程与体验学习、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与科学素养、与STS联系方面、开放性试题与作答、体现化学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化学实验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实验现象与化学原理相结合。
针对这样的命题思想、变化特点和短暂的二轮复习时间,对于我们的二三类学校而言,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二、针对高考新动向的应对措施(一)、时刻以“大纲”和“考纲”为依据,正确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在“考纲”下来后,教师应对照“考纲”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大纲”和“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大纲”和“考纲”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
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
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
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
我经常给学生这样讲,即便是你把化学的四本课本都背会,高考也很难及格,即使你盲目的做100份试卷,也仍然会有许多知识点漏洞,因为高考绝不会仅仅考查知识的再现,而任何一份试卷又远不可能考全高考所要求考查的所有知识点。
因此,在总复习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使高考知识点由模模糊糊一大片变为清清楚楚几条线,并根据考纲的要求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纵横联系,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大纲”和“考纲”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
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对《考纲》中五处能力要求较高的地方进行专题强化:常见元素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综合应用各类有机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断未知物的结构简式;常见物质(包括气体、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化学实验中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以求提高复习效率。
要想达到上述目标,首先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命题要有计划,要在上述知识范围内考虑知识的系统性、主干性和热点性,使平时的试题都处于高考的范围之内;其次是要考虑试题的灵活性、延伸性和归属性,使学生做完此试题后明白该知识点考查的多重角度以及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归于那一类,达到做一题如做多题的效果;三是要注意试题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容易让学生理解题义,不要产生歧义,不要让学生无所适从。
根据对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
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信息题除外),而能力不守本,可以超越课本。
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当然,对于新情景题、信息题,平时要让学生适当接触此类题型,训练学生如何在仔细阅读试题的同时既快且准的抓住有用信息,结合原有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试图将可能考到的所有信息全部介绍给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是徒劳的,也是不可能的。
(二)、把握好练习与评讲的尺度,处理好练与评的关系,进行精练精评练习与评讲是考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的两个重要方面,如何把握好练习与评讲的尺度,正确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练习并非越多越好,评讲也不是越细越好。
在练习方面:如果不注意知识系统,不注重归纳总结,而只是一味的多做题、死做题,则可能出现:(1)常规试题和常见知识的大量重复而导致时间上的浪费、(2)未经统一系统整理的各类试卷导致知识系统不全面的知识点的遗漏、(3)不注意试题的变化,以遇到熟题为幸运,甚至形成思维定势,若将试题稍作变化就漏洞百出,试卷整体陌生度稍有提高则紧张失措、(4)前做后忘,同一错误一范再范,甚至原来会做的也能做错…;在评讲方面:如果不注意统计分析,不进行有重点的精讲精评,则会导致:(1)浪费时间,大大降低课堂效率、(2)避重就轻,不该讲的讲了很多,该重点讲的远没有讲透、(3)浮光掠影,对重点试题不能进行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的对比练习…。
要克服以上不足,必须做到精练精讲。
而要想精练,让学生游出题海,老师就必须游入题海,根据考纲的要求,结合课本的知识系统,在题海中寻找通向高考彼岸的最佳航线(即在浩如烟海的化学资料中选择既能体现考纲要求又能兼顾知识系统和知识覆盖面的试题让学生练习)。
让学生尽可能的少走弯路,更不能偏离主航线。
若要做到精评精讲,必须在选择精练试题时就设下埋伏,哪些试题考查的是高考必考的常规试题和热点试题,哪些试题是高考要重点考查的主干知识和能力型试题,哪些试题可进行知识面点的延伸和拓展,哪些试题可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讲评时注重评思路、评方法、评重点、评难点、评题型变化、评失误点、评拓展后的知识和能力生长点。
而对于不是由自己计划内进行的练习,如统一组织的检测、模考,则要全面而细心的分析全卷,弄清试卷的考查重点和命题意图,并对各题的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确定讲评重点和讲评思路,对哪些问题进行什么样的变化、延伸和拓展,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引导学生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习题的关系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近年来全国和各地高考题中经常出现以课本的原有知识(如物质的特殊性质、特殊用途、特殊制法、选学内容、阅读内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等…)作为考题的现象。
因此,不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运用课本,而且在高三总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用好课本,弄清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之间的关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化学基本理论的因果关系;对于化学实验应关注其实验原理、仪器的正确操作各可再生实验。
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习题的关系。
因为任何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
化学教材(课本)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针对教材存在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主要用两种方法读好课本。
其一是:粗读、细读、精读、;其二是:通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
两种读书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少量多次的原则。
即一次少花一点时间,多读几次,重复多次,多次反复,印象加深,效果良好。
对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批,边画,边记,边思考,让学生觉得每读一次都与前一次的效果不一样,若能再坚持做读书笔记(先通读时,不作笔记只画重难点,读第二次时,对自己不能熟练掌握的作记录,以后再读时对笔记中已经熟练掌握的部分将其扛去)坚持的时间长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掌握透彻了。
对于课本和练习题的关系。
可将课本比喻成“西瓜”。
习题比喻成“芝麻”。
要让学生牢牢抓住课本、重视课本,无论解答什么问题都不离开课本。
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只顾练题,不重视课本,结果盲目地练了大量的练习题,但课本上的知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只能是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我要求学生做题时要认真想一想,要寻根求源,找出这些试题跟课本知识的相关性。
对于重要的模考试卷,可一道一道地分析这些试题与课本的关系,特别是每一道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双基”知识,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在课本上找准找对。
有时外表看似很难的综合题,通过分解剖析,从课本上找原理,摸规律,就会变得比较简单,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学生对这种做法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