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
《饮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
(2)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3)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2)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内容,解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中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中生活哲理的思考essay。
3.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饮酒初中教案
饮酒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歌。
2. 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特点。
3. 分析并欣赏《饮酒》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饮酒》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陶渊明的生平介绍、饮酒诗的特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 提问:陶渊明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如何?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饮酒》诗歌的文本。
2. 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夸张、对比等。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四、欣赏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词佳句。
2. 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
3. 教师提供相关饮酒诗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欣赏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饮酒诗的特点。
通过诗歌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意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饮酒》篇1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能够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解读《饮酒》的诗意。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通过探究学习,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分析。
(2)陶渊明诗歌创作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饮酒》的诗意和主题。
(2)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饮酒》诗歌。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2)提问学生对《饮酒》诗歌的初步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解读《饮酒》的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背景。
(2)学生探究陶渊明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饮酒》诗歌的读后感,内容包括诗意理解、意象分析和陶渊明的创作背景。
2. 请学生选择一首陶渊明的其他诗歌进行学习和解析,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汇报: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汇报表现,包括内容准确性、表达清晰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饮酒其一教案
饮酒其一教案饮酒教案一、教案背景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
然而,不恰当的饮酒习惯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
因此,开展关于饮酒的教育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饮酒问题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酒观念,了解饮酒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掌握正确的饮酒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 了解饮酒对社交和家庭的影响;3. 掌握正确的饮酒知识和技巧;4. 培养正确的饮酒观念,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内容1. 饮酒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饮酒?- 饮酒的分类:非酒精饮料和酒精饮料。
2. 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饮酒对大脑的影响: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 饮酒对肝脏的影响:饮酒过量会损害肝脏功能。
- 饮酒对心脏血管的影响:长期饮酒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
3. 饮酒对社交和家庭的影响- 饮酒与驾驶安全:饮酒后驾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 饮酒与家庭关系:过度饮酒会造成家庭纠纷和婚姻破裂。
- 饮酒与职业发展:饮酒过量可能影响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4. 正确的饮酒知识和技巧- 饮酒的选择:选择低度酒精饮料或非酒精饮料。
- 控制饮酒量:不超过每天男性不超过两两,女性不超过一两。
- 饮酒场所注意事项:避免在无人照料的场所饮酒。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饮酒的定义、分类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饮酒对社交和家庭的影响展开讨论,并导出相关结论。
3. 观看影片:选择相关的影片,向学生展示饮酒对社交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演绎不同饮酒情境下的正确处理方式。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饮酒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记录:通过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对饮酒对社交和家庭的影响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饮酒》教案篇一【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2.喧:3.君:4.心远地自偏:5.悠然:6.辨:7.忘言:8.相与还: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三。
朗读诗歌【课堂练习】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试题链接】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在词句的品析中强化文言语感,体味本文素淡的描述中蕴涵的悠然遐思以及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在逐次递升的诵读要求及经历中强化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
3.在朗读品味作品欣赏中获得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1.阅读方法引领,帮助学生迁移运用;2.朗读品味,领略本文的意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素淡的描述中发现丰厚的意蕴。
2.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也没准备什么礼物,让大家猜个谜吧。
你从哪些地方知道这人是陶渊明?同学们这么聪明,那再送大家一个故事吧: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准备把所有的田都种上可以酿酒的粘高粱,并且得意地说:这下我可以尽情陶醉在酒中了。
可是,他的妻子坚持要种稻子,最后,陶渊明让步,一半种高粱,一半种稻子。
对陶渊明来说,饮酒是件很舒服的事,小饮小舒服,大饮大舒服,饮多了就醉过去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他饮酒后的感受。
二、一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两遍2.指名读,正音3.指名读,注意节奏、语气4.译读,用自己的话来描绘5.齐读三、二读诗歌,深入领会1.理解“见”探究“见”的读音,说说原因(从动作、诗人的心境、诗歌的意境等角度进行比较)动作:无意看见与有意找寻心境:悠然,喜悦意境:欣赏与被欣赏朗读这四句诗2.理解“悠然”从“悠”的读音出发,悠是第一声,在古诗中我们称之为“平声”,读得时候应该怎样,用手比划一下,慢、长,体会“心静如水”,与大自然相亲相悦。
3.理解“结庐在人境”①诗人与自然相亲相悦的悠然心境,是置身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人境),什么意思?(人群聚集的地方)②为何不结庐在深山、在老林……反而要在人境呢?(隐居山林只是形式上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灵)③身处人境,如何才能没有车马之喧呢?(心远)心远离了什么?心离远了,就离近了。
《饮酒》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1_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饮酒》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饮酒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了解饮酒的危害和正确的饮酒观念;
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饮酒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传统饮酒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了解饮酒的危害和正确的饮酒观念。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饮酒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相关视频资料;
3.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个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国传统饮酒文化的氛围。
Step 2:引入课题(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饮酒文化吗?你们对中国的饮酒文化有什么了解?学生们回答问题。
Step 3:学习视频(20分钟)
教师播放一个关于中国传统饮酒文化的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中国传统饮酒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Step 4:小组讨论(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饮酒?古代中国人饮酒的方式有哪些?中国人饮酒的礼仪有哪些?小组成员讨论完毕后,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Step 5: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中国传统饮酒文化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讲解,包括:中国酒的种类、古代饮酒习惯、饮酒礼仪、饮酒文化的历史渊源等。
Step 6:学习资源(10分钟)。
饮酒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饮酒》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生活中的放松时刻,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乐意去探索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还有待加强,这可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
-诗歌韵律和意象的分析:学生应掌握《饮酒》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并能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修辞手法的识别:学生需能识别并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学生应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从而领会古代文人的价值追求。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饮酒》诗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我感觉他们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可能需要我在课堂上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强对诗歌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讲解,通过更多实例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2.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其诗歌中的归隐思想;
5.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饮酒》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一、教学设想:1、朗读作为基础;2、品析欣赏作为难点;3、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
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3、过渡:朗读、背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内容。
由于诗歌感情充沛,语言富于音乐美,所以要通过读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面学习读。
一、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
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讨论)过渡: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
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
但我们回过头来一看,觉得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跃然纸上,作者开始心态似乎有点反常,虽然居住在“结庐”,但无“车马喧”的感觉,但继续再看,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原来他是“心远”的原因。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或评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形式; -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认识陶渊明诗歌的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重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中的修辞手法;-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领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陶渊明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2. 提问:你们对陶渊明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引导学生朗读《饮酒》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3. 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2. 邀请几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
五、诗歌欣赏(5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一些其他著名的陶渊明的诗歌;2.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饮酒》诗有一个全面的理解;2. 强调陶渊明诗歌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饮酒》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到饮酒的文化内涵,正确对待饮酒。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3. 诗意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体会。
2. 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及意境。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景象。
4. 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体会诗的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饮酒》这首诗,了解诗的大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及《饮酒》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饮酒》,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解释重点词语。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品味意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美好景象。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 谈谈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下次课如何改进等。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饮酒》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饮酒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诗歌特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诗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陶渊明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文背景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意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2)诗文背景和时代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陶渊明: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2)概述《饮酒》诗文的背景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饮酒》,感知诗文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文主题思想。
(2)解析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推荐相关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练习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诗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饮酒》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1. 教材:《高中语文》课本。
2. 参考资料:有关陶渊明和《饮酒》的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文的意义和美感。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分析。
2. 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作者简介、意象分析等。
2.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资料。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其他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饮酒”,提问:“饮酒”与诗文内容有何关联?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3.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4.1 教师讲解诗文,分析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2 学生跟随教师解析,提问解答。
5. 拓展延伸5.1 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5.2 引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等。
6. 课堂小结6.2 学生复述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7.1 背诵诗文。
8. 课后反思8.2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为例,拓展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3)分析并欣赏《饮酒》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的思想内涵。
(2)学会从诗文、景物描写、作者生平等方面分析诗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饮酒》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
难点:1. 诗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深刻理解。
2. 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请大家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饮酒》诗文的主题是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文中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文的主题及陶渊明的思想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文。
2. 写一篇关于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饮酒》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文化遗产的珍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文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知——析赏——评——行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
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
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媒体设计
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
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二、背景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
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
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
《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
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五柳前。
”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三、知
解题: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五首,此组词共二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感诗。
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2、一读
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意义,体会文意,
3、逐步读——析——赏。
教师范读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而转折——矛盾人境无车马喧。
自问自答实——虚意味深长。
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
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板书心远——骨心静——境自静
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中国禅宗六祖能一日诵经,风吹幡动,一曰:“旗动”二曰:“风动”慧能曰:“心动”亦点明此意。
学生齐读,体会诗意。
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无限的意趣。
教师范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点明:妙在“悠然”——无意看山。
“见”不是“望”“看”——景已入心。
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一体,进入更高的境界。
体会人与自然的贴近,顾城《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
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
至于“菊”字,我们可从苏东坡《冬景》中可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一个“傲”字尽现其意。
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可见此句有两意: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是一种真情的召唤。
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完全委运自然,那么我要像飞鸟一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
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
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引出末句。
点明,真意——髓
南宋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蓦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归纳,诗人悟得却不愿细析(有莫测高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
”)此时景情意合而为一,实乃诗之完美境界。
体味、讨论、齐读。
听《高山流水》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评:
1、陶自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2、宋陈师道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
3、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
”
启、行
1、学其金刚怒目一面“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2、洗其消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3、热爱自然,共享自然。
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
()依旧笑春风。
7、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12、()()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3、来日绮窗前,()著花未?14、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
15、()尽已无擎雨盖,()残犹有傲霜枝。
板书
饮酒陶渊明
启、行:有追求、爱自然
评:景、情、意、理合一
闲适、自得--傲
析、赏:而心静境自静
心远——骨田园尘世
悠然——飘逸之梦景即情
真意——髓自然
知:背景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