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设计1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1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3、体会诗意。(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2、了解诗歌的赏评。(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2)、诗人的整体评价。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2、设问、作答、引题。3、背诵诗歌。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竹里馆》。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二、背景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代表作:

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五柳前。”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三、知解题: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五首,此组词共二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感诗。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2、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意义,体会文意,3、逐步读——析——赏。教师范读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点明而转折——矛盾人境无车马喧。自问自答实——虚意味深长。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板书心远——骨心静——境自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

平淡说出亲切感人.中国禅宗六祖能一日诵经,风吹幡动,一曰:“旗动”二曰:“风动”慧能曰:“心动”亦点明此意。学生齐读,体会诗意。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无限的意趣。教师范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初句点明:妙在“悠然”——无意看山。“见”不是“望”“看”——景已入心。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一体,进入更高的境界。体会人与自然的贴近,顾城《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至于“菊”字,我们可从苏东坡《冬景》中可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一个“傲”字尽现其意。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此句有两意: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是一种真情的召唤。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完全委运自然,那么我要像飞鸟一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引出末句。点明,真意——髓南宋词人张孝祥《念

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蓦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归纳,诗人悟得却不愿细析(有莫测高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此时景情意合而为一,实乃诗之完美境界。体味、讨论、齐读。听《高山流水》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评:1、陶自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宋陈师道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3、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启、行1、学其金刚怒目一面“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2、洗其消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热爱自然,共享自然。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1、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6、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笑春风。7、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8、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12、()()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3、来日绮窗前,()著花未?14、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15、()尽已无擎雨盖,()残犹有傲霜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