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例3-人教版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例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例3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含义,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4.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的标题和重点信息。
2.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重要的公式和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设计的类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 (6)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运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7页例3,以及该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将乘法口诀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用来表示实际问题,以及黑板和粉笔,用来进行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拿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中有多少个物品,并让学生尝试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
二、讲解:我讲解例3,题目是“小明有6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小朋友们,每份分3个,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引导学生,把6个苹果每份分3个,就是6除以3,等于2。
所以,小明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
三、练习:我让学生做练习题,题目是“小华有6个橙子,他想把橙子分给小朋友们,每份分2个,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学生可以运用6的乘法口诀,把6个橙子每份分2个,就是6除以2,等于3。
所以,小华可以分给3个小朋友。
四、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6的乘法口诀应用”,然后写下例3的题目和答案,以及练习题的题目和答案。
五、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是“小王有6个篮球,他想把篮球分给小朋友们,每份分4个,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答案是,小王可以分给1个小朋友,因为6除以4等于1余2,剩下的2个篮球不够分给另一个小朋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问题转化为乘法口诀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我还可以让学生们思考,除了分苹果、橙子、篮球,还可以分其他的物品,让学生们更灵活地运用乘法口诀。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3课时_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3课时_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
教材通过例3让学生感受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3以小兔子的水果店为情境,引出问题:小兔子有两种苹果,一种是每千克3元钱的,一种是每千克5元钱的,各有一些,小兔子把两种苹果混合在一起,平均每千克6元钱,请问小兔子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培养中。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活动,体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活动,体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能根据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兔子的水果店情境。
2.学具:准备苹果图片、苹果模型等,供学生操作。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兔子的水果店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兔子有两种苹果,一种是每千克3元钱的,一种是每千克5元钱的,各有一些,小兔子把两种苹果混合在一起,平均每千克6元钱,请问小兔子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呈现(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小兔子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解答本节课的示范问题.2.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问题背景和所要求解题的内容.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解决问题.难点: 1. 在实际问题中准确把握关键信息.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三、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或游戏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例3)》。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示范问题,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所需的计算内容。
3. 教学示范老师通过示范解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个类似示范问题的新问题,并让各组小结成果,展示给全班。
5. 全班讨论全班就各组展示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探讨各种解题方法,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展延伸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相关问题,或者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7.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重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求解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应注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理解能力,多维度和多角度引导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解决问题(例3)》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例3)》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3的展示,让学生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知识基础,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片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重难点设定为:1.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通过例3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用的
某市今年计划完成绿化面积的30%, 实际完成了35%,求实际完成的绿化 面积占计划完成面积原价为3000元,现推 出促销活动,买该手机可以获得 价值200元的赠品,同时手机价 格降低了15%,求促销活动后的
手机价格。
题目8
某市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了8%, 下半年预计将增长12%,求该市
百分数的混合运算
总结词
在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混合运算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结 合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详细描述
百分数的混合运算可能涉及到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需要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计算。例如, 计算(25%+30%)×40%,可以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再将结果乘以40%,即 (0.25+0.3)×40%=22%。
增长率与百分数
总结词
增长率是衡量某一事物增长快慢的指标,常用于金融、经济等领域。
详细描述
增长率通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例如某公司去年营收增长了10%,表示其营收增 长了10个百分点。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增长率,可以了解某一事物的增长趋势。
概率与百分数
总结词
概率是描述某一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常用于统计学和赌 博等领域。
题目3
某市今年有10%的失业率, 该市有100万人口,那么 失业人数是多少万人?
提高练习题
题目4
题目6
某品牌笔记本电脑原价为5000元,现 在商家推出优惠活动,购买该电脑可 以享受10%的折扣,求优惠后的价格。
某公司去年销售额为1亿元,今年计 划销售额增长25%,求该公司今年的 预计销售额。
题目5
详细描述
概率通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例如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60%, 表示该事件有60%的可能性发生。通过计算概率,可以对某一 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和评估。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解释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问题并能清晰描述问题。
2.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理解问题,并用简练的语言描述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彩色粉笔、学生教材。
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作业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的问题是“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2.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分别数一下小红和小明手中的苹果数量。
2.让学生将小红和小明手中的苹果数量相加。
3.让学生用算术式表示这个问题,并计算出结果。
4.总结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会得出结论,小红和小明一共有8个苹果。
5.练习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2.思考并制定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
七、板书设计•问题: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解决方法:–小红:5个苹果–小明:3个苹果–相加得出结果:8个苹果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抽象理解能力有一定挑战,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多做实际问题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例3)》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
解决问题(例3)编写意图(1)例3编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呈现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以对比的方式进行编排,再次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这里要突出的是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为此,教材在出示问题后,用示意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怎样解答?”阶段,呈现了学生用语言表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使学生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3)在“解答正确吗?”这一环节,呈现了学生将结果作为条件回到原情境中,并用乘法进行了检验,进一步体现了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比较两个问题的异同,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平均分以及除法含义的理解,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为了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教师应丰富学生理解题意的方式,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出示例3的问题后,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图,并将学生所画的图进行比较,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明确条件和问题,直观感知数量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结合图、动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重点是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
通过图形表征、动作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让学生不断积累检验问题的方法。
在“解答正确吗?”环节,应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并将结果带人原情境中进行检验,体会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
再让学生用图画一画,加深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
最后通过比较异同,认识到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答,在比较中突出除法含义的本质。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3》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且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直观的层面,缺乏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个别辅导。
4.总结提升:学生分组汇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布置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课时4《 解决问题(例3、例4》人教版 (共21张PPT)
课时4 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一本300页的课外书,小明每天读13页,20天 能读完吗?
13×20=260(页) 260<300
答:20天读不完。
二、例题讲解
例3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 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理解题意:
知道了每箱有12个,还知道卖出5箱, 每个45元。 要求5箱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
可以先求1箱卖了多少钱, 再求……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5=2700(元)
可以列出综合算式:45×12×5=2700(元)
也可以先求5箱共有多少个。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60=2700(元)
解答正确吗?
每组10人,3组30人;每队30人,2队60人。 解答正确。 答:每组有10人。 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做一做: 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8盒装一
箱。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960÷(6×8)=20(箱)
答: 960个杯子可以装20箱。
三、新知应用
1.
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400×2×7=5600(米)
例4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
知道了每表箱有演12个,的还知6道0卖人出5箱平,每均个45元分。 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
例4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
组有多少人? 168÷6÷7=4(千克)
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可以求出每队有多少人…… 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8×6×16=768(块) 答:平均每辆车每次运1600千克。 因为都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 540×5=2700(元) 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可以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 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答:一共要安装768块玻璃。 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2.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学生复习:提前复习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逻辑推理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3.2 讲解(15分钟)•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点。
•示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分解复杂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3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册上进行相关练习,检验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3.4 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鼓励学生持续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学生对于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如何?有哪些学生表现突出的地方?•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5. 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索更多有趣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6.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勇于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愿大家都能成为勇敢的解决问题者!。
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比”的含义,能运用“三比两”的方法解决问题。
2.能结合“比”的概念,通过观察、推理、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展示三支铅笔,一支红色、一支黄色、一支蓝色,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支铅笔的颜色,提出问题:红色铅笔与黄色铅笔的颜色有什么关系可以描述为“比”呢?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思考。
2. 新知讲解
在交流和思考结束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提出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回答汇总:红色铅笔和黄色铅笔的颜色比例是三比两,指的是红色铅笔的数量是黄色铅笔数量的三分之二。
教师给出更为抽象的定义:将根据某一特定量相互比较的两个数的前后比值叫做比,其中前者叫做比的被除数,后者叫做比的除数。
3. 实例分析
教师运用“三比两”的方法,结合同学们熟悉的食物场景,设计实际问题:有
15个糖果,请用“三比两”的方法计算“蓝色糖果和黄色糖果”的数量比值,运用类比法计算红色糖果的数量。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并计算,教师可以通过多组同学计算结果的汇报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结论。
4. 拓展
教师可以将“比”的定义引出到更多情境中,比如人体各器官之间的数量比、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时间比、生活中很常见的各种比等等,拓展优点自由度。
四、教学总结
此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比”的定义和运用方法,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通过思考、计算和交流等方法,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比”的应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决问题》例3演示课件
24 ÷ 8 = 3
检测评价: 2、 台灯
台历
49元
7元
台灯的价钱是台历的多少倍?
49 ÷ 7 = 7
答:台灯的价钱是台历的7倍。
56 ÷ 8 = 7
检测评价:第4题 列式计算:
(1)15是3 的多少倍?
15 ÷ 3 = 5
(2)8的6倍是多少?
8 × 6 = 48
(3)9是3的多少倍?
9÷3=3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3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的意义。 2、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计算,会解
是 的( 2 )倍。
8÷4= 2
唱歌的人数 是跳舞的几 倍?
唱歌的人数是跳 舞的几倍?
唱歌的人数:35人
1、踢球的人数是练武的几倍? 18 ÷ 3 = 6 2、跑步的人数是练武的几倍? 9 ÷ 3 = 3
检测评价:第1题
小鹿的只 数是小猴 的几倍?
18 ÷ 6 = 3
答: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3倍。
检测评价:第1题
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1、小兔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24 ÷ 6 = 4 2、小兔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
跳舞的人数:7人
5 想:35里面有()个7 可以用 ( )计算。 除法
35 ÷7 = 5
5 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__倍。
巩固练习
踢球的人数是 跑步的几倍? 2 想:18里面有() 个9,用( )计算。 除法 18 ÷ 9 = 2 2 答: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倍。
巩固练习:
你还能提出什 么问题?
拓展延伸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8 )÷( 2 )×( 6 )=24 ( 2 )×( 8 )+ ( 5 )=21
二年级下解决问题练习3
解决问题练习3
1、矿泉水每瓶3元,20元最多买几瓶?
2、有37个毽子,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3、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风扇?
4、48个苹果,每7个装一大盆,剩下的每2个装一小盆,需要几只大盆?几只小盆?
5、同学们玩丛林探险游戏,每辆车最多能坐6人,44人至少需要坐多少辆车?
6、20只小动物要休息,每个房间最多住6只,至少需要多少间房子?
7、一共有27只小鸟,每个小房子能住4只,一共可以住满几个小房子?
8、一辆游览观光车限载8人,我们班有45人,可以坐满几辆车?至少需要几辆车?
9、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将除数9看成6,得到商是5,余数是2,请问:正确的商和余数是多少?
用竖式计算
43÷7= 46÷5= 49÷6= 21÷7= 88÷9= 26÷4= 63÷8= 36÷7= 45÷6= 30÷7=。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因此,我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8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以及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口诀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让学生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口诀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8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8个人,如果有3张桌子,一共可以坐多少人?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解决问题例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意。
然后,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讲解如何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可以放8个苹果,一共可以放多少个苹果?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将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将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8的乘法口诀的公式,以及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如果有2个篮子,每个篮子可以放8个苹果,一共可以放多少个苹果?(2)如果有4个盒子,每个盒子可以装8个糖果,一共可以装多少个糖果?(1)如果有3排椅子,每排可以坐8个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2)如果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可以放8个菜,一共可以放多少个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1.教学例题: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3课时解决问题例3。
例3:小华和小明一共摘了30个苹果,小华摘了18个,小明摘了多少个?
2.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列出算式。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规律,提高效率:
在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如加减法运算的顺序、画图和列表的使用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优秀生,要适当提高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的能力。
3.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过程:
(1)讲解加减法运算方法: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2)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例子(如小明和小华摘苹果)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3)讲解画图、列表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帮助理解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例3∣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5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例3∣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中的例3题目。
具体内容是: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
已知小明卖掉苹果和香蕉共得12元,其中苹果的重量是香蕉的2倍。
求小明卖掉的苹果和香蕉各是多少千克?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比例关系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模型,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明卖水果的故事,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计算小明卖掉的苹果和香蕉的重量。
2. 讲解例题:我会详细讲解例3题目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练习题,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例题的题目和解答过程,以及一些关键的解题步骤和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每千克4元,香蕉每千克3元。
已知小明卖掉苹果和香蕉共得20元,其中苹果的重量是香蕉的3倍。
求小明卖掉的苹果和香蕉各是多少千克?3x + 2y = 20x = 3y解方程组得:x = 6,y = 2。
所以小明卖掉的苹果是6千克,香蕉是2千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还有一定的困难。
圆的面积解决问题例3
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
的锅。地我是国古平代有的“天,圆如并张且盖,把地方天如棋局”的 空看作是倒说法扣。 着的一 口巨大的锅。我国古 代有“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10厘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m
“方”是做人之本,“
圆”是处世之道。
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 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 老练,圆通,善用技巧。
外
外
方
圆
内
内
圆
方
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上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m,你能求出 思考,尝试计算正方形和圆形之间部分的面积。 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
那么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验证吗?
知识应用
1、右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 铜镜的直径是24 cm。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 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
2、有一块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草坪,在它的中间安 装了一个射程为5米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它不能喷灌到的 草坪面积是多少?
20米
15米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
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左图:(2r)²-3.14×r²=0.86r²
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1
右图:3.14×r²-(2
×2r×r)×2=1.14r²
当r=1 m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答:左图中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是0.86 m²,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算?(2)想坐5分钟,怎样买合算?
(1) 3×4= 12(元) 12元﹥10元 答:买10元票合算。 (2) 3×5= 15(元) 3×1+10= 13(元) 15元﹥13元 答:3元票和10元票各买一张合算。
再见!
练习十二
P80-81第7-10题
一想哪种方案更合算。但也不能形
成思维定势,要学会变通。
1.小明一家8人在景区需要租车游玩,单独坐
车车票每人5元,但只需要38元钱就可以租下
一辆8人车。怎么坐车比较合算? 5×8= 40(元) 40元﹥38元 答:租一辆8人车比较合算。
2.公园里一种玩具车,每分钟收费3元,买10
元票可以坐4分钟。(1)想坐4分钟,怎样买
只需87元就可以包一条6人座的船。 我们6人去划船。
怎样租船比较合算?
思路1: 包船。 87÷6= 14(元)…… 3(元)
包船每人不足 16×6= 96(元)
包船合算。
96元﹥87元
买单票96元,比包船的87元多。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 尽量考虑全面,多想几种方案,想
2.口答列式。
(1)一张门票12元,买8张要多少钱?
12×8= 96(元)
(2)35元买了7瓶饮料,每瓶饮料多少钱?
35÷7= 5(元)
(3)一千克苹果3元,30元钱能买多千克?
30÷3= 10(kg)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 =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教学要求
• 1、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知识确 定解题思路。 • 2、能根据解题思路,制定解题策略, 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西师版数学 三(上)
解决问题
(简单的单价、数量、总价关系)
1.口算。
3×7=( 21 )
3×6=( 18 )
42÷7=( 6 ) 100÷4=( 25 )
4×8=( 32 ) 7×9=( 63 ) 45÷9=( 5 ) 48÷6=( 8 )
35÷7=( 5 )
40÷8=( 5 )
84÷4=( 21) 72÷9=(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