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
云南的歌会--朱黎蓉制作
白族
壮族
彝族
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民 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 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 的热情、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抒 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 岳焕,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 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 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 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 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山 寨 传 歌:描绘场面 场面大 时间长
—
歌手齐,
歌曲多
唱歌场面 盛况空前
写歌会的盛况,为什么还要写村口、 城门边,小杂货商店的其他人?
既写出了歌会的盛况,又突出歌 会的民俗色彩,歌会的主角就是生活 中平凡普通的百姓;说明歌会是平民 百姓的节日。
小结: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 民歌的课堂。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 影画面。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总结:课文主要写在云南听到三种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
它们演唱的场合不同,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请默 读课文,整理出来。
场合地点 山野对歌 山野中 描写方法 歌会特点 对歌具有对抗 赛性质,才智 大比拼
浓墨重 山路上 以优美环境映衬人 唱,发乎性情, 和歌(以环境衬人) 自然有趣 是一次民歌交流 全景描绘局部刻画 村寨里 场面(点面结合)及传递场面宏伟, 气势壮观。
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传奇: 一个只读了几年私塾、自学成才 的大学教授,一个写了《边城》 《湘行散记》等伟大作品的文学 大师,一个生命前40年创作家、 后40年成为考古学家的奇人, 一个永远自称为“乡下人”的透 明自然的赤子……
学习本课生字词:
yǐ jù hè huì
云南的歌会学习资料
《云南的歌会》一、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只身来到北京,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
1934年,中篇小说《边城》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2、背景知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二、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3段),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第4段),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第5段),村寨传歌。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这一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这一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这是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这一部分重在写唱歌的场面,盛况空前。
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云南的歌会》研读赏析赏析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过网络查寻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体现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特色。
【教学重难点】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学生微机室【教学设想】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氛围,整个课堂充满歌声。
【教学流程】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播放《蝴蝶泉边》对歌片段。
二、通过网页来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三、点击网页上的沈从文简介,在网上了解作家沈从文四、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以自己较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注意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2、课文赏析:同学们以跳读的形式浏览课文,然后就近的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假如�② 人物片段赏析。
③ 欣赏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对唱。
④ 学生对歌比赛。
沈从文教科书作品
沈从文教科书作品
沈从文的部分教科书作品有《边城》和《云南的歌会》。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1933年沈从文从故乡凤凰回到北平后开始动笔写,出版后成为各路文人和青年志士的手中读物,被选进教科书里。
这本书通过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真善良,展示了湘西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生动地表现了湘西人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亦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挚爱。
《云南的歌会》是1963年沈从文创作的散文,选入课本后改为此题。
此文通过对三种不同歌会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生动地表现了云南人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亦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挚爱。
全文用语淳朴,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传情,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想了解更多沈从文的作品,建议阅读沈从文小说、散文等原著或查阅文学评论文章。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彝族)
男:
好歌才,只有三姐唱得来, 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刘三姐: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心想唱歌 就唱歌 (壮族)
男: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民歌:
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 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 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 都不相同。
阿诗玛
它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我陪阿诗玛回家乡 (我跟阿黑哥回家乡) 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 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蜜蜂儿不落刺蓬棵 蜜蜂落在鲜花上 笛子吹来口弦响 我织布来你放羊 (你织布来我放羊)
心想唱歌就唱歌
唱出美好新生活
速读全文,作者写云南歌会时分别写 了哪些地方表演的歌会?
1、山野 2、山路 3、山寨
•读全文,想想作者主要写了 云南人民几种放歌形式?各有 什么目的?(画出关键词)
山野 对 歌 -----比试才情
山路 漫 歌 -----自在随兴
村寨 传 歌 -----传递文明
侧重 场景 描写
山野 唱歌 对歌 人
人美
以景衬人
景美 歌美
村寨传歌 场面
点面结合
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 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 有什么特色?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 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气息,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的情怀
作者借云南歌会,传达出他对自然、 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抒写 出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别开生面:另外开辟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 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龙吟凤哕:形容声音如同龙吟,凤啼一般,抑 扬顿挫,十分悦耳。
云南的歌会
每个民歌又因各自居住环 境不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歌 唱形式。其中被称为“东方小 夜曲的《小河淌水》就是云南 傣族民歌的曲调改编而成。在 云南各地都有不同民族的歌会。
蹲踞
jù
酬和
hè
譬喻
熹微 即物起兴
pì
xī xì nɡ
忌讳
淳朴 龙吟风哕
huì
chú n huì
蹲踞:蹲或坐。 酬和:用诗词应答。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譬喻:比如。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 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来说道理 或抒情达意等。 悠游自在:悠闲自在。 龙吟凤哕:龙在吟啸,凤在鸣叫。传说中的神 奇声音。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共 描绘了哪几种云南歌会的情况? ◆为避免单一,作者写作的侧重 点有什么不同?
人物
环境 场面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云 南 歌 会
课文主要写在云南听到三种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它们 演唱的场合不同,演唱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请默读课 文,整理出来。 场合地点 描写方法 歌会特点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回忆你听过、看过的各种音乐会、演
唱会,它们与云南的歌会相比较,各有 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 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比较)
赏歌悟情,领悟情感美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 歌会感兴趣?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有 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化。
◆作者借写云南的歌会传达了怎样 的情感?
(傣族)
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 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 情的笔调中汩汩而出。
山路
漫
山野
写 环 境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歌”字?
总之,这些内容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 一种烘托映衬,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起了一个 渲染氛围,烘托主题的作用。
赏读“村寨传歌”
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 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 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人 、 多 时间、 长 妆、 盛 民族文化 传承
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 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山野丛林
山路小径 村寨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 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手脚勤快,生长 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 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 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 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 盘在头上.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苗族,湖南凤凰人,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代表 作有小说集《边城》、散 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 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检查生字新词
yǐ 迤西 xī 熹微
hè 酬和
pì 譬喻
zuò 柞木 xì ng 即物起兴
Hale Waihona Puke huì 龙吟凤哕听读课文
云南的歌会与我们
外貌,动作,神态如何品析
《红楼梦》王熙凤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 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 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 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 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 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 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 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平时的歌会相比有
哪些特色?
人 人 是 歌 手 处 处 是 舞 台 事 事 都 歌 唱
《云南的歌会》解析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验收自学成果:
yǐ
迤西
hè
酬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ì
譬喻
zuò
柞木
xī
熹微
huì
xìng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淳 朴:诚实朴素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譬 喻:打比方
忌 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熹 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工笔细描(实)
写意白描(虚)
“山路漫歌”
齐声朗读第4段中的下列句子,说出它 好在哪里,与同学分享。
唱优歌美讨仅的论三语:句 句住仿本“, 描点 天段土却 写头 空写坎用 由, 而赶边了 呈总 成马的许贡令的女粉多一人”孩蓝疑色心报那春个花蓝,色在竟轻像和是微有风意里模不 路进城的景色。“这最是有否意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 离了“山路草漫丛歌中”起的飞“,歌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和从自不己发的愁,喜从好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 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返回
工笔描写:重写实,以工笔描绘 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 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 幅人物肖像,写面容、牙齿、衣饰, 细致生动,如在眼前。
水墨(白描):重写虚,写 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 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人物空 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显得飘忽灵 秀,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1、标题是“云南的歌会”,是否可以改 成“云南的歌”?
《云南的歌会》学习要点
云南的歌会学习要点背景介绍云南省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源地,文艺风格迥异。
典型地培养了大量具有特色的文艺人才,其中以音乐人才为最多,其音乐风格悠久而又广泛,其中歌会一类的民间文艺活动占据一定的地位。
歌会是一种集体歌唱的文艺活动。
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其中以云南的歌会最有特色。
对于理解和学习云南的歌会,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学习要点:云南民歌的特点云南民歌是中国各地的民歌中最富有俚俗气息的歌曲之一。
它们通常由当地普通百姓演唱,内容涵盖所有事情,从劳动、战争到爱情、家庭、社会等方面。
歌曲的语言生动、直白,充满着强烈的情感,且经常包含着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元素。
在乐曲上的表现也是独一无二的,以云南民族乐器为主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声学特征。
云南歌会的历史云南歌会起源于宋元时期。
最早的歌会形式源于羌族,后期融入了汉族和白族等多族群的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极具云南特色的形式。
在明清时期,云南歌会发展到了巅峰期,成为了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虽然影响力有所减弱,但仍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和文化界人士的喜欢和追捧。
云南歌会的形式云南歌会是一种群众性文艺活动,基本形式包括「对唱」、「合唱」、「独唱」和「伴唱」。
歌会通常由一位领唱手(称为「巡唱」或「跟唱」)带领,其余歌者跟唱并编排动作。
歌会的曲目包括了方言歌曲、传统戏曲唱腔,还有各种传统乐器演奏。
由于曲目丰富、形式多样,歌会能够不断地吸引广大观众。
云南歌会的意义云南歌会不仅是传统歌曲和习俗的传承,还是一种文化与传统的身份认同。
它代表了当地人文化的形象,反映了当地习俗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在今天的社会,歌会也是一种流行文化,被广泛流传并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总结云南歌会作为云南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学习和了解云南歌会不仅能够学到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还能够对云南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
云南的歌会教案——了解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与魅力
云南的歌会教案——了解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与魅力云南的歌会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它简单地说就是一场唱歌的活动。
但是,却有很多人喜欢参加这个活动,也因为这个活动被提升到了一种文化艺术享受的高度。
在云南,歌会已经成为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并且始终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那么,云南的歌会教案中究竟包括了哪些特点和魅力呢?一、云南地方歌曲的特点1.地域性:云南地方歌曲是指在云南本地形成的民歌,由于云南的民族特点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民歌种类和特点。
这些歌曲有的是祭祀、婚丧嫁娶等生活仪式所用的宗教歌曲,有的是传统古歌,还有的是民间故事和谣言所唱的民谣。
2.多样性:云南民间歌曲繁多,它不仅有丰富的种类,还表现出了多样的形式。
例如,山歌和望族歌是云南民间歌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们传唱的方式都极具特色。
山歌多声多调,望族歌则是分男女声,在传唱时还要进行跳舞、扭腰等各种表演形式,以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
3.吸收其他地域歌曲元素:由于云南地理位置和人民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常常会吸收其他地方歌曲的元素,形成独特的云南民间歌曲。
例如,山歌和广场舞流行的时候,云南的山歌就开始融合广场舞的音乐元素,使歌曲变得更加欢快、跳跃。
二、云南地方歌曲的魅力1.歌曲内容丰富: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充满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云南的绕梁山歌,打油诗、苗族山歌等,都表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元素,充满着各种原生态情感和感情色彩。
2.传统文化的体现:云南的歌会教案中也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会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云南传统文化。
例如,云南的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乐器演奏形式,而歌会中也会邀请到当地的乐团和歌唱艺术家进行表演,从而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民族音乐和舞蹈形式,体验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3.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云南的歌会教案通过举办歌会等形式,促进了地方歌曲和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当地的歌曲和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弘扬了云南的文化艺术品格,也传承了地方文化的精神。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内容及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
1、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篇篇文章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注意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些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专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出了重点也加强了资源与资源之间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其次通过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尤其是互联网资源),扩宽学生学习空间,近距离的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提到云南,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地理课所学的有关知识,憧憬着那儿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动听的歌谣……而且云南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地,各方面的媒体介绍较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到过那儿游玩,即使没去过的学生,对云南也是为之向往,这些都构成了学习此文的良好条件。
所以,以《云南的歌会》为教学载体,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能够为我们的教学设想的实现提供很好的保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揣摩品味文章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赏析,感受文章浓厚的乡土气息。
3、情感目标: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赏析,揣摩品味文章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课件演示1:课题画面《云南的歌会》歌声是我们生活的点缀,听歌、唱歌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同学们你们一定会唱很多歌曲,就在你脱口而唱周杰伦、李宇春、花儿乐队的时候,可想唱唱我国的民歌?今天,我们就跟随沈从文先生去听听、看看我国云南的歌会。
二、了解作者:课件演示2:作者生平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
云南的歌会风俗赏析
云南的歌会风俗赏析
摘要:
一、引言
二、云南歌会的起源与发展
三、云南歌会的特色
四、云南歌会的意义与价值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云南,这片多元文化的热土,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歌谣。
歌会,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承载着云南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对云南的歌会风俗进行赏析,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璀璨的文化瑰宝。
二、云南歌会的起源与发展
云南歌会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歌会。
如今,云南歌会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与。
三、云南歌会的特色
1.民族特色:云南歌会汇集了各民族的歌谣,如彝族的《赛装歌》、白族的《洱海渔歌》、傣族的《泼水歌》等,展示了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2.形式多样:云南歌会包括对唱、合唱、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丰富了歌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3.季节性:云南歌会多集中在农历三月、五月等农事闲暇时节举行,既是民族文化的盛宴,也是农忙前后村民们放松身心的好时机。
四、云南歌会的意义与价值
1.传承民族文化:云南歌会作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增进民族团结:歌会活动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3.丰富民间生活:歌会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情感的平台,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
五、结论
云南歌会风俗是云南各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重视云南歌会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优秀的民俗活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云南的歌会》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南的歌会的独特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云南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云南的印象,引导进入课文主题。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2.讨论云南的歌会的特点,如:歌会的形式、歌曲的内容、演唱的方式等。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云南的歌会,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色。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诗意的表达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并进行欣赏。
三、写作技巧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观察、描绘、抒情等。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写作实践,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云南的歌会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二、民族文化探究1.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如:民族歌曲、民族风情、民族习俗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课堂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如:学唱云南歌曲、表演民族舞蹈等。
2.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6.《 云南的歌会》Daisy
字词
迤(y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铁箍(gū)
忌讳(huì)
熹(xī)微
酬(chóu)和
一、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看看本文写了什么事?有几个场面? 本文写了“云南的歌会”的情景。有三个场面。 2.请用简洁的语言给几个场景分别拟 一个小标题?
(提示:地点+方式)
分别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
返回
唱和相,一连三天才散场
照 规 矩 传 歌
演唱的场面
(三)山寨传歌
金满斗会
是一次民歌的况空前。 写场面,有全局描绘, 有细部刻画,宛如电影 画面中的全景特写。
二 问题探究
1.下面请同学们研讨: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怎样的情感?
山野对歌:人物 山路漫歌:环境 村寨传歌:场面
3.请说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场景,为什么?
(一)山野对歌。 具有对抗赛性质、 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提示:内容+方式)
主要写唱歌人。 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 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 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 素动人的情景。
这里有比拼智慧的山野对歌
(二)山野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 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 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 如此婉转动听,在这环境中长大的女 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 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云南地图
明确目标
• 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 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 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 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曾任青岛大学、西南联大、 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 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 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撰写了《中国 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 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 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 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 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 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第16课《云南的歌会》课件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云南歌会 的几个场面,请你概括 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 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 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 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 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 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金满斗会”——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 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山野 对歌
* 阅读文章第四段
思考:
山路漫歌
现在,假如让你到云南采风, 给你照相机和录音机,你会拍 下怎样的镜头?你会录下什么 声音?
村寨传歌
一身收拾得清洁索 利,头上手中到处 是银光闪闪,使人 不敢认识。
1、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 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 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
2、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 兴趣?
•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 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 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 郁的地方色彩,是那里的灵山秀水 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 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 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 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 笔调中汩汩而出。
云南歌会
沈从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yí)西 糯(nuò)米 忌讳(huì ) 铁箍( gū ) 譬( pì)喻 蹲( dūn)踞 酬(chóu )和 熹( xī )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辟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 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沈从文课文初中
沈从文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于196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分段及主题。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1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4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
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云南的歌会》
酬和 譬喻 淳朴 箍桶 龙吟凤哕
柞木 阉鸡
“人物描写”片段 “景物描写”片段 “动物描写”片段 “场面描写”片段
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满口白
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
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 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 上。
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满口白
话题二:片段欣赏
精读课文,对第四段文字进行 “美点欣赏”。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
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 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 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 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 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 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
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 自然既长养他且教育他,为人天真活泼,处 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 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
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从不动气。
——沈从文《边城》
美在“有声有色” 美在“有点有面” 美在“有高有低” 美在“有动有静” 美在“有人有物” 美在“有详有略” 美在“有景有情” 美在“有线有珠”
他几次与诺贝尔文学 奖擦肩而过。
台湾学者金介甫评价: 沈从文仅次于鲁迅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 院长王润华撰文: 沈从文:一只不断上 涨的股票。
晚年的沈从文
沈从文全集
代表作《边城》封面
(生活书店1934年版)
评论家司马长风:《边城》 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 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 的仙女。
这是一个青春少女的经历,里面有兄弟 情仇,有生离死别,有一个个扣人心魄、丝 丝入扣的感情故事。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云南的歌会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云南的歌会》。
该课旨在通过学习云南的歌会,使学生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云南地方歌会的特点,学习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本课适用于初中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学习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
2.学习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通过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云南地方歌会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云南地方文化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云南的歌会有什么了解?2.学习云南地方歌会(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云南地方歌会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云南地方歌会的背景和发展。
然后,教师播放一段云南地方歌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云南地方歌曲的独特魅力。
3.学习云南地方歌曲(40分钟)教师分发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给学生,指导学生学唱云南地方歌曲,并进行分组练习。
然后,每个组准备一首云南地方歌曲的表演,进行评选。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云南地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表演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准备的云南地方歌曲,并进行评选。
学生欣赏其他小组的演唱,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云南地方音乐艺术。
六、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的音乐艺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云南的歌会课件PPT
云南的歌会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演 唱形式和风格。
云南歌会的特色
01
02
03
多民族融合
云南的歌会汇集了多个民 族的音乐元素,展现出多 民族文化的融合特色。
原生态音乐
云南的歌会以原生态的音 乐形式为主,展现出浓郁 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载歌载舞
云南的歌会常常伴随着舞 蹈表演,形成了一种独特 的载歌载舞的音乐表现形 式。
06
结语
对云南歌会的总结和评价
云南歌会具有丰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涵盖了多 种民族和风格,展现了云南地区多元文化的魅力。同 时,云南歌会也是当地人民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 要方式,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
云南歌会是云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 音乐的盛宴,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通过对云 南歌会的介绍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云南地区的音 乐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
THANK YOU
03
云南的歌会形式
山歌会
山歌会是云南地区一种传统的歌唱形 式,通常在山野间举行,人们通过歌 唱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山歌会的歌曲内容广泛,包括爱情、 生活、劳动等方面的主题,歌词生动、 形象,旋律优美、动听。
山歌会通常由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通 过轮流唱山歌的方式进行比赛,以展 示各自的歌唱才华和技巧。
云南的歌会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云南的歌会历史 • 云南的歌会形式 • 云南的歌会文化内涵 • 云南的歌会现状与未来发展 • 结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了解和体验云南的歌会文化,培 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增 强文化自信心。
背景
云南的歌会 教案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歌会文化,感受云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通过学习云南歌会,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云南歌会的背景及特点2. 云南民族音乐的基本元素3. 云南歌会的代表性曲目及演唱技巧4. 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5. 实践教学:学唱云南歌会曲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演示法: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云南民族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教学法:分组学唱云南歌会曲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演唱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云南歌会的价值及其传承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曲目等资料。
2. 音频、视频资料:云南歌会的演唱片段。
3. 教学乐器:吉他、民族乐器等。
4. 歌谱:云南歌会代表性曲目的乐谱。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云南民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云南歌会。
3. 演示:播放云南歌会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云南民族音乐的魅力。
4. 实践:分组学唱云南歌会曲目,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5.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云南歌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云南歌会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7.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更多关于云南歌会的资料,加深对云南民族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学唱云南歌会曲目时的音准、节奏、发音等方面的表现。
3. 理解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云南歌会背景、特点、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4. 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分组学唱云南歌会曲目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默契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品味语言,感受浓浓的 乡土气息。
2.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 写、场面描写。 3.感受生活之美、民俗之 美。
活动一:走进云南的歌会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歌会 的三个场景。 各自侧重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野对歌——人物 山路漫歌——环境 村寨传歌——场面
活 动 二 : 欣 赏 歌 会
云南的歌无处不在,云南人的 情在流溢,让我们美读课文找出你 最喜欢的场景美美的读出来(可以 是一段、几句、甚至是一句,几个 词),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字句上 画一画写一写,说说你的理解。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勾画出 好词好句。
“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 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从面前不远草 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 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 空。” 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 …… 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
请你写一写
如: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端 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闹花 灯等。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苗族斗马节
侗 族 花 炮 节 壮族三月三歌节
再见
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 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 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驻 足 回 首
欣赏了云南的美景,听到 了云南的民歌。让我们驻足回 首,我们收获了什么?
活 动 三 : 走 出 云 南, 发 现 民 俗 美
“大自然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你能把我们周围美的民俗 写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