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沪科版20170915512.doc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84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原电池—神奇的水果电池冯小芹一、选题目的及意义学生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基础上,进入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
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偏重于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涉及到物理中的电流与电压的产生,电极正负判断和电路连接等知识,还涉及到生物学领域水果富含成分以及所起作用,本节知识不仅是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为物理中的电学知识提供本质解释,将学科与学科紧密相连。
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体验“做中学,乐中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水果电池,加深对原电池的原理及其构成条件的理解。
(2)通过与科学、技术、数学、物理、生物的应用,让学生重视化学与其他各种学科之间的联系。
(3)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确立实验方案过程中,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会应用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
(3)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2(1)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练习,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实验探究,使学生分享成果的快乐。
三、教学资源和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究,材料:水果(香蕉)、灵敏电流表、若干根导线、金属电极(Cu、Zn)、铅笔、小刀、酒精等。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引起学生的注意。
2.在与学生互动学习物理学串联和并联电路以及生物学相关知识后,教师出示材料。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水果电池装置?学生探讨。
3.实验探究(一)水果电池。
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将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和步骤填在实验活动记录单中。
4.教师提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注意电路是否正确连接。
(2)小组注意分工合作。
小组内同学明确各自的分工。
(3)小声讨论。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6.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加以点评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正负极的判断。
7.问题引入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大胆猜想,进行实验探究3二。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教案沪科版20170915517.doc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吸热、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反应热的含义。
2、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热化学方程式。
3、应用反应热的数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能量变化及化合物反应中生成物的热稳定性。
情感目标:1、创设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氛围。
2、树立起能源节约的意识,养成环保的理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推理等学习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1. 反应热的含义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 应用反应热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引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总是和能量变化联系在一起,而能量变化通常以热量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要远大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引入]1、相关材料阅读和分析。
2、演示实验:1)、不用火柴点燃酒精灯2)、锌和碘反应3)、原电池反应化学变化中有能量释放出来,形式有光能、电能、热能等,其中以热能最多见。
[板书]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1、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变化中普遍伴随着能量变化。
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
2、反应热效应的表示放热反应用“+Q”表示吸热反应用“-Q”表示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4、 反应热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过渡]:我们把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直接写入化学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这种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讨论]: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点2H 2+O 2点燃 2H 2O 2H 2(g)+O 2(g) → 2H 2O(l)+571.6KJ2H 2(g)+O 2(g) → 2H 2O(g)+483.6KJ H 2(g)+1/2O 2(g)→ H 2O(g)+241.8KJ[板书]:二、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中的放出或吸收热量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 要点:(1)、不在方程式中表明反应条件(2)、在方程式的右端注上热量的数值与符号,放出热量用“+”,吸收热量用“-”(3)、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注明其聚集状态(4)、分子式前的系数只表明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可以用分数[过渡]:化学变化中会为什么普遍伴随着化学变化?[讨论]:1. 放热反应中放出的能量从何而来?吸热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又转移到了哪里? (物质内部积聚着能量)2. 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各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 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 放热 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 吸热)3. 请用图像表示出H 2(g)+1/2O 2(g)→ H 2O(l)+285.8KJ 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15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人:石沛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沪科版高一上册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2节4.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沪科版高一上册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又为选修四中电化学基础做好铺垫,为日后高二的双液原电池改进和电解池的学习埋下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②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预习火力发电,由火力发电转化步骤多,能量损耗大,引出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②通过用Mg-C原电池驱动小汽车的学生实验,将学生引入【合作探究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学生小组合作、组内分工完成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相关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动力小汽车中的原电池工作原理。
③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完成【合作探究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原电池的4个构成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理基础电学原理和金属与酸的反应、化学能与热能等化学知识,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活跃的思维,加上课堂不断的引导,学生完全具备当堂解决动力小汽车中的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探究原电池四个构成条件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首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并由其预习中的火力发电步骤多、能量损耗大为引子,引出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原电池的学习。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40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构成条件;2、能写出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新知预习知识点一: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化学反应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当中,能量通常以化学能的形式直接转化为热能,但是在人类实际生产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往往不是热能而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
知识点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1.间接转化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
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燃烧________能蒸汽________能发电机________能。
2.直接转化——原电池原电池是将_______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____能的装置。
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使其间电子发生转移,在闭合回路下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知识点三: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实验2-4现象铜片插入稀硫酸铜片表面锌片插入稀硫酸锌片表面铜片和锌片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铜片表面锌片表面铜片和锌片之间连一电流表铜片表面锌片表面电流表指针以Cu-Zn原电池为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电流方向离子移向负极正极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先决条件①②③④【归纳小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电子流向2.电流流向3.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向4.电极反应的类型5.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课内达标()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2.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Zn+Ag2O+H2O===Zn(OH)2+2AgB.Pb+PbO2+2H2SO4===2PbSO4+2H2OC.Zn+CuSO4===Cu+ZnSO4D.HCl+NaOH=NaCl+H2O()3.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课后收获我学会了:我有疑问的地方:。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素材沪科版20170915515.doc
1.化学与城市煤气化近十几年来,生活燃料煤气化,已在我国许多城市逐渐推广,“煤气”已走进我们的生活。
从化学角度观察“煤气”,也是很有趣的事。
“煤气”一词源于英国,早在上世纪初(1806年)就用煤制造出可燃性气体用于工业和生活。
以后又出现了多种气体燃料,也多与煤有关,所以将这些燃气统称煤气。
这里所说的煤气则泛指所有气体燃料。
煤气因来源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有取之于大自然的天然气,也有另一类“人工煤气”:把煤干馏而得到的气体叫焦炉煤气;把煤(或焦炭)在不完全条件下燃烧可得到发生炉煤气;若高温的炭与水蒸气作用,能得到水煤气;炼铁高炉排出的气体中还有相当多的可燃成分,叫高炉煤气;若是加工石油产品,可得液化石油气;若把某些有机废料密闭发酵,制得的沼气也能为我们生活服务。
一般说来,煤气多是混合物。
各种煤气所含可燃成分的种类、比例不同,它们的发热效率也不一样。
例如天然气和沼气主要含甲烷,发生炉煤气和高炉煤气主要是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可燃物,焦炉煤气则富含氢气、甲烷,还有一氧化碳及少量乙烯。
人工煤气是化学加工的产物。
人们把液态或固态物质用化学方法处理,把得到的气体燃料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既方便又清洁,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和居住环境的质量(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更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但是,人们对燃料的改造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和清洁。
以焦炉煤气为例,若把煤当作燃料直接烧掉,那就不只是不方便、不清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因为煤里面还含有许多复杂的有机物。
把煤干馏之后,可以得到优质固体燃料——焦炭,又可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焦油,还可得到含有氮元素的氨水,另外还有富含可燃成分的焦炉煤气。
我们用焦炉煤气顶替煤作为生活燃料,把焦炭、煤焦油和粗氨水又派上其他重要用途。
经过这一化学加工,煤的利用价值比烧煤增大了许多倍,而居民的生活耗煤量反而大大下降(一个每年生活耗煤50万吨的城市,用上焦炉煤气的以后,年耗煤量剧减到8万吨),并且因此淘汰了大型煤加工厂和居民生活煤堆,美化了市容,飘尘也大大减少了,酸雨危害也随之消失了……。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教案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教案沪科版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多种形式,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2、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从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热能的充分利用两个角度了解节能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个实验的观察及思考,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形式之一(热能),训练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通过能量的充分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今天,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利用能源的同时要增强节能及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分析1、学情分析本节是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又一篇章。
本节教学中介绍的理论知识,主要用于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素养。
2、重点、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及能量的“ 储存” 和“ 释放” 。
3、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探究式学习为主。
用“ 音乐贺卡” 、“ 镁带燃烧” 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认识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新能源的开发展望自身做好节能减排的措施布置思考题。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介绍“ 音乐贺卡” 、“ 镁带燃烧” 问:“ 音乐贺卡” 的使用过程是否有能量变化?问题一、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实验1在一个含2 厘米左右的镁带的试管中,加入2 毫升左右的盐酸。
用温度计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并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注意操作方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描述实验2 用两只50mL 量筒分别量取2mol/L 盐酸和2mol/L 氢氧化钠溶液各50mL,测定这两种溶液的温度后,将两种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里,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测量该溶液的温度。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19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标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本节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本人选用沪教版高中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作为教学内容,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高二化学奠定必要的基础,从而使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来说,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暖宝宝的使用原理以及趣味实验,初步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知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现象分析、证据推理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尊重实验事实,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4)通过化学键的角度和总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体现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5)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6)通过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形成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科学素养。
2、评价目标(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类型,诊断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和总结归类的水平。
(2)通过类比水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高低以从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影响,诊断学生对于能量变化原因的本质的认识进阶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3)通过学习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诊断学生对于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2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原电池原理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纵观中学教材,初中化学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本教材中学生也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而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中的“电化学”部分也将系统深入地学习,由此可见,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本节内容虽为电化学的知识但也融合了(1)氧化还原反应(2)能量的转换(3)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4)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网络,将氧化还原、电化学、能量转化、电解质及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等联系起来。
所以说,本课是一节将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是一节运用探究方法探讨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能写出简单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4)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
(2)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2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通过水果电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构成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案(无答案)沪科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粒子(原子、离子等)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粒子(原子、离子等)。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主要是热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重要能源之一。
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会转变成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就是放热反应。
②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这就是吸热反应。
3.燃料的燃烧燃料通常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常称为化石燃料。
属非再生能源。
而风能、潮汐能、水能等属于再生能源。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
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太多会带走部分热量,造成浪费;空气不足会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不仅产生的热量少。
而且还会产生CO等有害气体和燃烧不完全的颗粒,造成空气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扩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的方法是: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从而提高燃料燃烧的效率。
思考与讨论: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燃料在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的是( )。
A.液化气 B.柴油 C.煤饼 D.木柴2.煤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得到CO、H2、SO2、CH3OH(甲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醇和乙醇一样对人体无害B.CO、 SO2都是大气污染物,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C.CO、H2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D.甲醇可以燃烧,是液体燃料3.能源可化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4.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学案(无答案)沪科版
4.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学会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补充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感受过程,分组讨论实验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反应热的含义和运用。
2.难点运用反应热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学习过程:【温习旧知】1.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列举学过的有热量变化的相关反应。
2. 在这些反应中,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到的?【学习新知】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定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反应时所放出活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中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 ___时,需要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能量;当,即新化学键时,又要能量。
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这是放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_ ”。
反之,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通过、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ΔH为“ ”。
当ΔH为“___ __”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为“_ _”或ΔH_ __0时,为吸热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2、H 2(g)+21O 2(g)===H 2O(l) ; ΔH =-285.8 kJ·mol -1,表示在 ℃,_ Pa, mol H 2与 mol O 2完全反应生成 态水时 的热量是285.8 kJ 。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四章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4.1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教案 沪科版
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人口、环境和能源已是世界三大重要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目益显著。
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仅产生新物质,而且总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能量的转化往往是以机械运动、热、光、电等形式表现出来,本章初步涉及热化学和电化学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启发他们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物质变化的问题,从而逐步树立物质具有能量、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衡的观点。
本章学习前,学生已有的知识是:热量、物质变化、分子热运动等物理方面的知识;物质组成、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中吸热和放热、风化、潮解、结晶和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等化学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学习中,学生除了复习、巩固以上知识外,将学习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甩微粒间的作用力来理解溶解和结晶过程以及解释能量的转化;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燃料的充分利用;原电池等。
在以后某些元素化合物学习中,可以应用能量变化的知识,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并为以后学习的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电解池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本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熊1、物质溶解时的两个过程、溶解时的热现象(B)2、溶解、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等概念(B)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的多种形式(A)4、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B)5、热化学方程式(B)6、燃料的充分利用(A)7、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B)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的“修补”过程,加深对“溶解一结晶”平衡原理的理解。
2.记录物质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从能量的转化来分析其原因。
3,搽究反应热的充分利用。
4,观察生活中金属锈蚀的现象,用原电池工作愿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采集我国能源贮量、分布和开采的数据,调查能源的利用情况,亲身感受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节能意识,养成节能习惯。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71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第1页《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阐述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知识为: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它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了解一些电池的种类和结构,但对于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认识不深,未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且学生对于所做实验观察、描述不全面,需要借助技术手段,例如pad记录其实验研究过程与现象,加深感性认知。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首先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并在引导时注重对比实验、定量实验、固定变量等思维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逐步体会化学学科思维,并尝试使用化学学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性,可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原电池的定义及其原理,体验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四)教学流程第2页(五)教学过程与评价活动1由“煤炭噩梦”短片引发的思考【学习任务1】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其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化【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反应可实现化学能与其它能量形式转化的认识水平活动2设计、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学习任务2】原电池的定义,及其形成条件【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装置构成的认识水平活动3分析轮船贴锌块的问题【学习任务3】轮船贴锌块的原理分析【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原电池原理应用的认识进阶。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12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本质原因2、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解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本质原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以生活中燃料的选择做突破口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我现在要选择一种燃料,基本情况是:天然气:价格第一档1.98元/立方米,第二档2.15元/立方米,第三档2.50元/立方米煤气:价格1.11元/立方米你们觉得我该选哪种燃料好呢?天然气和煤气都为我们提供了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是多种多样的,如镁带燃烧时产生了光能,干电池反应产生了电能,这里的天然气和煤气产生了热能等,但大多的反应是有热量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就是温度的变化。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问题1:根据你的生活常识和实验结果,你认为那些反应是放出了热量,哪些反应吸收了热量?学生自主实验: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镁与盐酸反应实验二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实验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总结:常见吸热反应:大部分的高温反应,分解反应,铵盐和碱的反应等常见放热反应:燃烧反应,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三)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问题2: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1、宏观: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物的总能量低化学物质具有能量2、微观:4、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四)热化学方程式【过渡】任何的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何简明的表达出反应过程的热量变化呢?----热化学方程式【学生活动】根据以下的信息,自主归纳总结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书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书写注意事项:1、标明物质的状态s、l、g2、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热效应:吸热反应为-Q,放热反应为+Q3、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物质的量4、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既表示物质的变化,也表示一定量的物质的能量变化如:C(s)+O2(g)CO2(g)+393.5kJ表示1mol碳与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需要释放393.5 kJ的热量。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20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第一课时)教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顾春丽一、教材分析根据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对基础型课程中“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内容限定为“反应的热效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意义和书写)”,学习水平均为B(理解)。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第四章第二节,既是对前三章内容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后续学习原电池等知识的铺垫,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也贯穿在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后面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应用化学特有的语言来表述化学问题,并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学会描述、揭示、或预测一些自然现象,从中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同时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关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认识规律、应用规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但仅限于通过反应条件来判断反应的类型,对于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本质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建立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并且在第三章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本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因此,通过复习旧识,链接新知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起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除此之外,本节内容也是对前面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提升,是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佐证,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案设计思路本节课属于理论课型,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运用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126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周荣学年级班级高一(17)班课型新课科目化学课题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课时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统深入地再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在此只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如此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联系。
学情分析平行班学生有目标,但动力不足;学习适应性比较差,自觉性和毅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得当,偏科现象严重,而且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积极,只有少数学生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大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基于这些情况,只能讲解简单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了解新知识,找到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学科素养1、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例和实验,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2、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尝试与人合作,增强团队精神;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41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第三课时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伸,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化学能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也可以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得到,能量是守恒的,这些都是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研究之中。
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由火力发电的原理和利弊引出原电池装置的设计,继而对原电池原理的拓展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组成铜锌原电池的必要条件。
(2)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实验、现象分析、思考讨论等过程,归纳原电池的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
利用课堂外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和化学制作活动,如利用原电池原理证明几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各种水果、蔬菜电池的制作等,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空间和拓展知识的机会。
在讲原电池的微观原理时,可以结合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印象更深刻。
在小结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时,也可以用电脑动画再次演示,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更有条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效利用教材、课外资料、生动的录像和图片、事实数据等教育资源,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背景知识上进行教学设计。
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感悟节能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
2、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四、教学过程图片引入1、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核泄漏将改变日本现有的能源结构,日本将迈入能源短缺、电力供应不足的时代。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70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电能李晶一、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相关知识。
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实验探究的能力。
认知方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表面。
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微观认识事物的本质。
学习方法:学生习惯被动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共同确定。
知识与技能: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利用实验探究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实践科学态度;学以致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但长期受还原剂直接把电子转移给氧化剂的思维定势干扰,会造成较难理解“为什么氧化剂会间接地从正极获得电子”,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从2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过程中,掌握控制单一变量的探究方法。
四、教法学法教法:兴趣激发一思维启迪一归纳总结。
学法:实验探究一自主学习一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法: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科学的能力和习惯。
五、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
第一部分:知能准备1.让学生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质的内容,是学习本节新知识的基础。
2.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课本和网络学习能源、火力发电的内容,更新并扩展了知识面。
【基础知识复习】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107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理解反应热效应(焓变)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2)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意义,学会反应热效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激励、目标引领,感受主动交流,应用体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感悟节能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教程】一、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PPT】H2(g)+I2(g)=2HI(g)ΔH=-14.9kJ/mol这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变化为:1molH2(g)与1molI2(g)反应生成2molHI(g)。
那么该热化学方程式的能量变化如何表达?这就关系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有较多不同的地方,3、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填空)①需注明反应的——————和——————;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②方程式后面必须标明反应热,吸热反应ΔH为“——”、放热反应ΔH为“-——”。
③必须标明各种物质的状态④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所以,可以用分数表示。
⑤ΔH的数值与反应的计量数成比例;计量数加倍,ΔH————⑥不需要注明反应的条件。
不用↑或↓符号。
⑦可逆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反应热与正反应数值——————,符号——————。
【归纳】(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2)反应热的计算二、例题分析: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SO2+O22SO3ΔH=-196.6kJ/mol[来源:学_科_网]B.H2(g)+21O2(g)=H2O(l)ΔH=-285.8 kJ/mol C.2H2 (g)+O2(g)=2H2O (l)ΔH=+571.6 kJ/molD.C(s)+O2(g)=CO2(g)ΔH=+393.5kJ/mol2.已知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21O2 (g)ΔH=+242 kJ/mol B.2H2 (g)+O2 (g)=2H2Ol)ΔH=-484 kJ/mol C.H2 (g)+21O2 (g)=H2O(l)ΔH=-242 kJ/molD.2H2(g)+O2(g)=2H2O(g)ΔH=+484kJ/mol【课堂巩固】1.对下列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②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加热就会发生④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已知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高中化学《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铜-锌原电...》48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Cu-Zn原电池及其原理教学设计陈方伟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从能量转换角度看,它是对前一节课中“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一热能一机械能一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同时在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人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总的来说该节内容既前面所学知识的完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常见的化学电源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非常实际的意义,该节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主要是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及本节课的内容和现有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及要求:(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并掌握原电池原理、构成条件、正负极的判断。
②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成因(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构成条件。
我是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因为这两个内容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学习化学电源及电解原理。
同时也是落实学生知识与技能重要目标的切入点。
(2)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师问】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有哪些目的?
【生答】制取所需要的物质;利用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师问】同学们是否了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释放出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生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释放出热能、光能、电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一、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板书】热能、光能、电能等。
【讨论】根据你的了解,请你说出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形式。
(1)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的燃烧
(2)镁带燃烧
(3)干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的化学变化
【师讲】物质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参加反应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
这种潜藏在物质内部、只有在化学反应时才释放的能量称为化学能。
因此,上述化学反应就能量转化形式而言依次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师讲】工业上把产生能量的自然资源叫能源。
其中,最常见的能源物质就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下面介绍一种新的能源物质,叫氢能源。
【链接】介绍氢能源
【归纳】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发展越快,能源消耗越多,要构建和谐社会,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不断开发高效、环保的新能源,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是开发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1)镁带与盐酸反应;(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
【结论】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板书】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ppt】定义: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师讲】为了简明表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我们通常在方程式的右边用“+Q”或“-Q”表示。
【ppt】 Mg+2HCl —→MgCl2+H2↑+Q
Ba(OH)2·8 H2O+ 2 NH4Cl —→ Ba Cl2+2 NH3↑+10 H2O-Q
“Q”——热量的符号
“+Q”——表示放出热量
“-Q”——表示吸收热量
【判断】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高温
(1)Ca CO3—→ Ca O+CO2↑
点燃
(2)C+O2 —→CO2
(3)HCl+NaOH —→ NaCl+H2O
【师讲】有些反应的热效应比较明显,判断就比较容易,而有些反应的热效应显得不太明显,判断就比较困难,对于这样的反应,我们如何知道反应的热效应呢?(实验测定)
【实验】50mL 2mol/L盐酸与50mL 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热效应。
记录混合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引入】通过上面的实验、讨论,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反应放出热量,发生放热反应,而有的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发生吸热反应。
同样是化学反应,为什么热效应不相同呢?
【板书】三、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探究】请你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有的反应放出热量,而有的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
【生答】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高低。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一部分能量就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解读】能量变化示意图(结合能量守恒定律)
【归纳】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吸热
【探究】根据资料库,请你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键的角度分析,氢气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氢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先计算,后回答)
【归纳】
分子离解成原子时吸收的能量>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时释放的能量吸热反应
(破坏化学键消耗的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吸热反应)
分子离解成原子时吸收的能量<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时释放的能量放热反应
(破坏化学键消耗的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放热反应)
【比较】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1mol水蒸气时,放出241.8千焦热量,而氢气与硫蒸汽化合生成1mol硫化氢气体时,只放出20.1千焦热量。
请你比较水和硫化氢的热稳定性。
【生答】水比硫化氢的热稳定性大。
物质化合时,放出能量越多,生成物的热稳定性越大。
【归纳】大量事实表明,在化合反应中生成等物质的量的生成物时,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大小是生成物热稳定性的有效标志。
【小结】化学变化,不仅使参加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所以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还需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入手。
【作业】【走进实验室】设计实验装置,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资料库】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分子先离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离解成原子的过程是一个破坏化学键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原子再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会释放能量。
已知某些共价键的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H—H Cl—Cl H—Cl
键能(KJ/mol)436 247 431
精美句子
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6、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8、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