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兴农竞风流──上饶地区对农业有序调控纪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行政管理
地方政府管理’976
程建平周琳刘伟民

│上饶地区对农业有序调控纪实
特色兴农竞风流
在由传统农业迈向社会主义市场农业的转轨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如何从过去摊任务、
下指标的管理方式转变到间接、有序的调控服务上来,变过去的催粮催种为引导和带动农民走向市场呢?江西上饶地区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在引
导农民群众走向市场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担负着重
要的领导责任,必须负责地发挥好指导和组织作用的指示,以发展特色农业为契机,强化党政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古老的农业大区今朝再起特色兴农浪潮。

全区今年特色农业总产值可达30.46亿元,比93年增长 1.9倍,比去年净增7亿元;特色农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2.3%;特色农业提供的人均纯
收入增量可达61.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可达17.5%;为财政提供税收可达 2.4亿元,占今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数的17.8%。

全区特色农业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向前发展,基本实现了“四个化”目标。

一是主导产业规模化。

以特种水产、畜禽、果业、特用林、茶叶等十个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初具规
模。

其中六个产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优质畜禽产业规模最大,今年产值可达14.3亿元,比93年增长271.5%;特种水产业发展最快,今年总产值可达4.8亿元,比93年增长8.3倍。

果业、名优蔬菜、特用林、优质米年产值可达2亿元左右。

全区已初步形成以畜禽、特种水产、果蔬、优质米、特用林等为主干,以其他产业为补充,重点突出、多种经营的主导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产品特色化。

在发展中,一大批名特优农产品批量扩大、质量提高,珍珠系列、荷包红鱼、高山无污染绿茶、桠柑、黑猪、温泉甲鱼等农产品,实现了优质、高效、多销,商品率均在90%以上。

白眉、剑峰绿茶、婺源苦丁茶、万年贡米及标一晚米、“紫老红”晒烟等,成为农产品中的名品和精品。

全区2千多个农产品中,有特色的占据了四分之一。

三是市场外向化。

今年,全区农产品销售收入可达18.4亿元,其中销售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福建的可达 6.5亿元,占总销售额的35.3%;农产品商品率可达67.5%,比90年上升了18.7个百分点;农产品外销与调进的比值从三年前的1.5∶1发展成3.7∶1。

四是加工成品化。

过去,上饶的农产品多以原料和粗加工形式出现。

如今,农产品生产为“前道工序”,加工转化为“中间环节”,成品运销为“后道工序”,资源实现了增值,工农实现了互补。

全区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到2215个,去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5亿元,大体相当于同期农业总产值。

上饶的农业资源堪称“上乘富饶”,山高水阔,光热充足,农副产品品种多达2100种,有利于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作为江西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沿海通往内地的“腹地”,完全可以扬农业优势,成为开放地区农产品的“后方基地”;四省结合部的区位带来的便捷交通,有利于农副产品大进大出;加之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转变,需求结构和层次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分析这些有利条件后,地区对选择特色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突破口的决心更大了。

作为决策层的党政部门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呢?上饶地区的实践是:有序调控。

调控的总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取向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有市场、有效益,能为农民

3—:4
和财政创造较多的收入,有利于加快农村脱贫致富,这是该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一贯指导思想。

纵观万年县的珍珠生产,所以在市场波动的发展低潮,还能做到有钱可赚,原因不外乎四条:一是因地制宜的开发模式。

“水中养鱼、水面养珠、水边养鸭、岸上养猪”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多元增值。

按此模式养殖,每只蚌从原来取 2.6克珍珠提高到10克,最高达40克;优珠率从原来17%提高到34%,加上配套饲养的猪、鸭等,每亩收入最高可达12万元,模式获得了国家“星火奖”。

二是自繁、自育、自种、自养、自加工、自销售、自求发展。

他们自繁成功的优质幼蚌——三角帆蚌,堵绝了带病种蚌的传入,起到了防病菌、降成本、销种源的多种作用。

三是按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综合经营。

除生产优质原珠外,还加工珍珠首饰、珍珠食品、珍珠保健品、珍珠化妆品、珍珠工艺品五大系列数百个品种。

即使有时原珠价格下跌,同样可从加工珍珠系列产品中增值增效。

四是坚持不懈开发新产品,先后开发出异形珠、再生珠、象形珠、有核珠、夜光珠等新品系列,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新品卖价比常规珠高2—3倍。

由于超常的增效措施,珍珠生产投入产出比达到1∶4.5;珍珠年产量达13.5吨,占据全省的一半以上,年创汇达230万美元;珍珠创造的税收及为农民带来的收入分别占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3%和19.8%。

这就充分说明,搞特色农业、兴支柱产业,必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为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取向的思想深入人心,该区反复宣传万年等地的高效立体养殖经验,确立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取向的特色农业发展的总原则。

在产业选择上,坚持开展科学论证,坚持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优选分析、权衡利弊,什么赚钱搞什么。

根据复旦大学徐桂华教授和江西农大邓毓华教授关于上饶要在产业分工中主动接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建议,该区提出在全区做好山、水两篇文章,主攻多种经营,把特种水产、特色果蔬、多种畜禽、高效特用林、名优茶叶、优质米等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先后下发了二十多个发展主导产业的文件,拉开了大开发的架势。

万年的珍珠、优质米,婺源的红(鱼)、绿(茶)、黑(观)、白(雪梨、银杏),广丰的山羊、水果、烟叶,弋阳的家禽、果业,铅山的毛竹、果蔬、特种水产,横峰的蔬菜、生猪、余干、波阳的多种类水产等,都成为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主导产业。

在产业布局上,实行非均衡策略,整体上区域推进,局部上跳跃发展,投入上重点倾斜,谁有积极性谁先上。

近年来,该区根据“一点两面、三线挂珠”的总体布局,集中力量发展320国道沿线、浙赣、横南铁路沿线、鄱阳湖沿岸的特色农业,把特色农业基地尽量布局在“三线”两交和鄱湖沿岸,形成了紧靠大动脉、连接大市场的崭新布局。

在结构调整上,该区瞅着洪灾的空子抓发展,巧妙地避开汛期。

多洪易涝,是该区人民的心腹之患。

在特色农业发展中,该区在洪灾多发区域,开发立体经营,设法错开汛期。

信江岸边的铅山鹅湖乡洋洲村,实行先用大棚培育辣椒秧苗,秧苗上市后再用大棚移栽辣椒,讯期一过又用大棚种植地瓜的生产方式,不仅避灾有方,而且增收有望,仅户均蔬菜年收入就超过5000元。

滨湖县则干脆将5万余亩易涝农田发展特种水产。

在发展路子上,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不拘一格。

有的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有的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有的则以产业带行业,以行业促产业。

近年发展起来的银杏、布郎李、甲鱼、鳗鱼、罗氏沼虾、中华绒毛蟹、螺旋藻等产品,基本都是以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的形式发展的,形成了区域化和规模化之势。

调控的目的:夯实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一些地方急于求成,资金“撒胡椒面”,项目分散布局,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层次不高。

地委、行署发现这些苗头后,指派地县领导各自挂钩特色产业,实地指导农业发展,从各方面加强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序调控。

在资金投入上,实行“扎木成排”。

对国家立项的赣中南、吉湖、红壤项目、老建扶贫等资金,在保持原有投资渠道、使用方向、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使用,集中用于发展特色产业。

去冬以来,赣中南、老建扶贫资金用于特色农业开发的占投资总额的60%和57%。

金融部门根据地委行署发展特色农业的规划,实行“扶优限劣”,积极支持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特色项目。

去冬以来,所发放的3.86亿元农贷主要投入到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益。

弋阳城西、余干梅溪水产养殖场、婺源荷包红鱼原种场、万年裴梅精制米厂、德兴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上饶市沿河鳗鱼有限公司、余干县芦苇场等特色农业项目,成为农贷低投高产的样板项目。

在产业规划上,实行主导产业、一般产业、后续产业相互衔接,共同发展,错落有致。

每个县市既有一个崭露头角的主导产业,也有一批有前途的“产业梯队”,形成了

35

“众星拱月”的局面。

婺源县是我国绿茶重点产区,过去县域经济单纯靠茶叶维系,茶兴经济兴,茶落经济衰。

这几年,该县开始推行“多部类生产、多产业发展”战略,在抓好名优茶发展的同时,相继恢复、开发了荷包红鱼、江湾雪梨、银杏、高效特用林等新兴产业,其中荷包红鱼面积已达1.3万亩,今年产量可达2010吨。

在北京召开的荷包红鱼新闻发布会,这一产业“一炮打响”,市场覆盖面更大。

铅山县这几年在抓好毛竹的同时,大兴特种水产、蔬菜、果业,建起了鳗鱼、中华鳖、中华绒毛蟹、罗氏沼虾、蔬菜、果园等十大商品基地,今年仅基地种养产值就可达1.51亿元,利税可达4866万元。

在规模上,提倡适度经营,不搞“一刀切”。

主要做法是,建立特色产业基地时,承认土地所有权不变,以农村资源、劳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目的,通过市场的导向促使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将分散包干经营的土地在一定范围内相对集中,实行专业化经营,基地化生产。

通过这种途径,全区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基地497个,面积达16万多亩。

在操作上,该区本着积极与稳妥的原则,主要实行“两田制”、按能承包制、稳定微调制和“五荒”使用权拍卖制,促使土地使用权合理流动。

近年来,全区“五荒”拍卖达6.5万亩,年新增农业产值9200万元。

弋阳县圭峰“三高”农业综合示范区实行“庄园化”布局,用股份制的办法吸引农民进区发展果业,实行住宿、猪舍、沼气池相配套,落户农民达118户,示范区形成了“万亩果业、万余畜离”和“山坡种植林与果、园中间作油和粮、农舍建在红壤岗”的新型发展格局,把分散的农户有序组织到产业系列中来,夯实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在开发形式上,尽量实行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

布局一项特色产业,都同步考虑加工能力;发展一个特色产品,都同时布局相应的专业市场。

弋阳县家禽生产之所以能很快形成年产600万羽的能力,少不了城效乡农民柏林创办现代化养鸡场的“龙头”带动。

目前柏林的养鸡场已拥有种蛋鸡3万套、后备种鸡3万羽、年孵化鸡苗300万羽、年产值1000多万元、固定资产980万元的规模,服务农户超过1万户。

他租赁罐头厂生产鸡罐头,更成为养鸡专业户的一个扩销渠道。

一体化经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玉山糖厂的发展,带动了甘蔗生产;波阳酒厂开发甲鱼酒带动了甲鱼生产;余干县罐头厂扩能,带动了芦笋、荞头、笋竹生产;横峰峰饶有限公司的创建,使蔬菜出口供货近千万元;德兴市由于有34家竹制品加工企业,毛竹生产成了该市一大产业。

通过“龙头”企业这一载体,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减轻了农民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调控的办法:聚集农民群众的力量
发展特色农业,有许多尚未认识的新课题,必须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

对此,上饶地区主要采取了树点、示范、取经、算帐对比等办法:一是抓典型,树旗帜,推动全面。

这些年来,他们先后总结推广了湖云水产场立体高效经营的经验,波阳青山湖水产场深度加工、系列开发的经验,德兴万村乡温泉养甲鱼、全乡兴水产的经验,上饶县大信实业公司综合经营带动贫困户大养畜禽的经验等。

在宣传方式上,各种“煤体”一并开动,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大造声势,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积极作用。

二是抓示范,树样板,带动发展。

为使特色产业的发展少走弯路,该区实行了多层次的示范。

抓领导示范,建立了140个领导示范区,项目涉及果业、茶叶、优质米等主导产业。

抓专业户示范,对1万多名有头脑、有一定科技文化基础的农民有意识地进行扶持、培育,让他们成为发展特色产业、产品的先行受益者,产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邻里效应”。

波阳县白沙洲乡大塘村的甲鱼养殖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就在于村干部王显镜“当年饲养、当年获利万元”的效益驱动;德兴市李宅乡香菇产量从92年的5000袋发展到300万袋,主要靠26户示范户和中村示范村的引路。

三是走出去,取真经,借石攻玉。

近年来,地县两级共组织50余批约1400人,到山东寿光、福建漳州、广东湛江等地实地学习,吸取发展“真经”。

铅山县鹅湖、滂罗等乡93年派出科技示范户到浙江学习大棚蔬菜栽培全套技术,学成后“能者为师”,举办了4期培训班,使发展大棚蔬菜的先进技术很快在铅山生根开花。

四是算发展帐,算对比帐,做到心中有数。

该区对要发展的产业和产品的成本、效益等都反复算帐。

玉山县林岗乡周溪村请县统计局、财政局、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反复算帐后新上了520亩食用笋竹、150亩优质甜油桃、70亩布朗李,并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肉牛繁育基地,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50元,比93年增加了84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万元,比93年增加了3.7万元。

铅山县青溪乡发展黄羊生产,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细算效益帐,全乡当年黄羊饲养量达6头。


36

20
调控的基础:多路并进,各展所长
在特色农业发展中,该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参与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发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投资开发特色农业。

通过“五荒”拍卖、产权流动,全区吸引了4000多户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特色农业,总投资额达2.1亿元。

万年县有200多个体工商户投资水面开发。

上饶县杨金彪开发果业、弋阳县祝有发发展名优水产、上饶市徐志良、曾克林开发荷包红鱼、罗氏沼虾等,都是“两户”企业大规模开发农业的典型。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在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前提下,支持机关团体参与开发。

全区组织了千名干部下村三年,主要任务是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

地直机关在320国道沿线启动了“188果业工程”。

弋阳水电局下属水碓李水库利用自身2000亩水面发展特种水产,走出一条“水中养鱼、水旁养猪、水力发电、排水灌溉”的增值之路。

广丰县林业局成立山地开发有限公司,建起700亩杜仲、200亩食用笋、500亩果树的开发基地。

机关开发特色农业,既提供了干部参加劳动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部生活的福利条件。

三是以企业建基地、公司加农户、富余人员搞开发的形式,支持工商企业参与特色农业开发。

到目前,全区工商企业已建立特色农业基地3000多亩,其中有追日集团的甘蔗基地、广丰烟厂的烟叶基地等。

四是通过合作、合资、独资、租赁等形式,借外力开发。

仅去冬以来全区就引进外资2.54亿元,建成特色农业项目44个。

为了特色农业的发展,该区实行内、外资一起引,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德兴的甲鱼生产、铅山的鳗鱼生产,都是依靠外资启动的。

上饶市鳗鱼发展有限公司是由福建福清市养鳗大户郑国和独资兴建的,现有精养池30个,又在扩建75亩的精养鱼池,总投资1000万元。

行署制定了优惠政策,筑巢引凤,保驾护航,使国内外资金、技术、品种、栽培方式和人才频频落户该区,提高了特色农业的外向度和农产品档次。

调控的“真谛”:让农民有利可图
发展特种农业的目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奔小康步伐。

要做到这一点,既要使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更要使提供的服务优质利民,真正把实惠带给农民。

该区的做法一是通过一定的合约形式把实体、农户组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经济联合体。

余干富湾鸭制品厂与养鸭户签订了“包鸭苗、包饲料、包防疫、包收购”的“四包”合同,养鸭户按厂里提供的鸭苗、技术和饲料进行饲养,企业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不管市场情况如何变化,公司保证农户每饲养一只鸭子盈利2元以上。

目前,全区已拥有为农服务的各种实体3375个。

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让农户在技术创新中受益。

近年来,我们创办和改造了水产技校、农校、茶校、珍珠研究所、水产科研等教科组织,并与全国十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技联姻活动,对重点发展的特种水产、优质米、水果、畜禽等鲜活产品的保鲜、加工、贮藏开展科技攻关,共引进优良品种193个,推广实用技术185项。

仅蔬菜一项,全区就引进新品种67个。

万年贡米是全国优质名产,但过去只能在一个村民小组栽种。

近年来,该县与江西农大科技人员联合攻关,攻克了“提纯复壮”技术,使种植面积从500亩扩大到2.8万亩。

三是重视开拓市场,疏通特色产品的流通渠道。

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该区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努力做到“四个强化”:强化市场预测、信息引导工作,为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强化市场培育,近年建设、改造了71个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年农产品成交额可达18.9亿元。

通过恢复沙溪夏布市场,带动了夏布生产,全区夏布年产量已达到300多万匹,仅广丰湖丰镇的夏布8年就创汇超亿元;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全区有8万多农民从事专、兼职贩运,2万多家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农产品销售组织活跃在深购远销第一线;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还集中相应的力量,进击市场,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强化大市场意识,坚决消除任何形式的地方封锁,确保特色农产品货畅其流。

四是制定让利于农民的开发政策。

婺源县的让利政策深得民心,他们规定,集中连片种果树每亩扶助10—60元,毛竹低改每亩扶助20—40元,精养鱼池每亩解决1000元专项贷款,收购荷包红鱼坚持按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保扩价收购,目前全县已让利300多万元。

五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全区开展了多次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保护种养户合法的权益的专项斗争。

在特色农业的重点基地,还制定了严格的村规民约,有条件的地方还安排专人负责特色农业基地的管护,责任到人,严格防范,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上饶行署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芝光

3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