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
环泊酚与丙泊酚的药效动力学特性比较
环泊酚与丙泊酚的药效动力学特性比较*朱锋① 邓义江① 周再银① 钟粤① 【摘要】 目的:比较环泊酚与丙泊酚在临床药效动力学特性上的差异。
方法:将2021年7—10月于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拟行上肢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环泊酚组和丙泊酚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完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后,分别静脉泵注2 mg/kg丙泊酚及0.4 mg/kg环泊酚,1 min泵完。
记录并比较两组给药前(T0)及开始泵注药物后1 min (T1)、2 min(T2)、3 min(T3)、4 min(T4)、5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两组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此外,比较两组注射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组内不同时间MAP、HR、SpO2及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1、T2、T3、T4、T5时MAP及SpO2均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T1、T2时MAP低于T0时,T1、T2、T3、T4时SpO2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T1、T2、T3、T4、T5时MAP及SpO2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时HR均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T1、T2时HR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T4、T5时BIS值均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环泊酚组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相比于丙泊酚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环泊酚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低血压、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4 mg/kg环泊酚具有相当于2 mg/kg 丙泊酚的麻醉效能,并且环泊酚具有更快的起效及消退时间、更少的注射痛及不良反应。
临床麻醉的新进展
新药应用前景
1
新型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的研发和应用将进 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麻醉相关并 发症的发生。
2
新型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术后疼痛问 题,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3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临床麻醉将更加安 全、有效和舒适,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03
临床麻醉技术新进展
病人自控镇痛
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采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实现个 体化的术后镇痛。
老年病人麻醉管理
针对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特殊病人麻醉管理
针对特殊病人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 况,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04
个体化麻醉的实施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麻醉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以 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新型监测设备的研发
未来将有更多新型的监测设备被研发出来,如无创监测设 备、多模态监测设备等,这些设备将进一步提高麻醉过程 的监测效果。
麻醉药物的改进与创新
远程会诊与交流
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不 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会诊和 交流,促进学术交流和经 验分享。
05
临床麻醉安全性新进展
麻醉过程中的低氧血症防治
01
低氧血症定义
低氧血症是指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水平,导致组织缺氧。在麻醉过程中,
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如通气不足、氧供失衡等。
02
低氧血症的危害
低氧血症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如大脑缺氧可导致记忆力下降、
本文旨在介绍临床麻醉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前景。
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门诊整形美容手术中应用
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门诊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门诊整形美容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方法:40例整形美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
观察组(a组)采用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照组(b组),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氯胺酮。
a组,麻醉诱导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2.5mg/kg/h,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12mg/kg/h,b组,麻醉诱导是静脉注射丙泊酚2-2.5mg/kg,氯胺酮1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4-12mg/kg/h+氯胺酮1mg/kg/h,重点观察麻醉效果、定向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但要注意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的速度。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氯胺酮;整形美容【中图分类号】r61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90-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乳房假体植入隆胸术,吸脂减肥术,隆鼻等整形美容手术者,男性8例,女性32例,年龄23-55岁,体重50-90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无肝肾脏器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两组年龄,体重级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1.2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a组诱导先静注丙泊酚2-2.5mg/kg,然后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4-12mg/kg/h+瑞芬太尼4ug/kg/h,b组,静注丙泊酚2-2.5mg/kg,氯胺酮1mg/kg,然后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4-12mg/kg/h+氯胺酮1mg/kg/h,两组患者均保留自主呼吸,未行气管插管,术中监测bp,hr,spo2,ecg,开放吸氧。
1.3 观察项目:手术全过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如有呼吸变浅后呼吸暂停着,可提下颌面罩加压给氧。
颈丛阻滞-麻醉-2022年学习资料
02-器材:3.8~5cm长的22G短-斜面针-颈深从阻带-体位与颈浅丛相同-1.乳突-2.C 横突-3.胸锁乳突肌后缘-05-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环状软骨水平触摸到-C6横突,并与乳 连线。C2~C4进针点标记:C2:乳-突尾2cm,C3:乳突尾侧4cm,C4:乳突尾侧6cm。 消毒皮肤后,沿着已确认的各横突间的连线进行皮-下浸润。在定位手指间垂直于皮肤进针。不应偏向-头 进针。稍微偏向尾侧进针有助于防止穿刺针意-外刺向颈髓。缓慢进针直到触及横突。此时,退针-1~2 m并固定好穿刺针,回抽无血后注射4~5m1局麻-药。拔针后,-按顺序在不同节段水平重复以上步骤
颈浅丛阻滞带及围术期管理-患者仰卧位或者半坐位,-头转向阻滞对侧。-1.乳突-标志-2.胸锁乳 肌的锁骨头-和体-3.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进针深度大约1cm-1、治疗巾和纱布-2、20ml 射器,-消毒皮肤后,沿着胸锁乳-与3.8cm长的25G-突肌后缘皮下分别向垂直-针连接-器材作-3、5ml注射器用-技术-方向、头侧、及尾侧呈扇-形各注射5ml局麻药.-于皮肤局部浸润、无菌手套,记-号笔,尺子-颈浅丛阻滞不适感较小,进针前可予以适-当镇静,阻滞起效时间10~1 分钟,头颈部-手术时,避免过度镇静-7
07-平面内进针-由于目标神经位置表浅,平面内-技术(从中间或者侧面进针)和平面外-技术都可以 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注射12ml的局麻药,确认注射-点是否合适,然后再注入剩下的-10~ 5m1局麻药包围神经丛。-02-平面外进针
如果神经丛看不清楚,可以选-用胸锁乳突肌下法。针进到胸锁-乳突肌下方,针尖直接到胸锁乳-突肌和 前筋膜之间,靠近胸锁-乳突肌后缘。调整针尖位置,注-提示-射局麻药,并使二者分层,由于-因为颈 丛常常显示不清,所以该阻-颈浅丛是纯感觉神经,因此不需-滞并非一定要看见神经丛。即使图像-要高 度局麻药。-上神经丛位置不确定,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注射10~15ml局麻药也可获得-可靠的效 。-颈浅丛位于臂丛的上方,可通过识别-斜角肌、臂丛或椎前筋膜作为超声图-像上的标志。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临床观察论文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切除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n=32)和实验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n=34)。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前后bp、hr、spo2的变化,观察术中镇静和镇痛评分并进行比较。
结果:患者术中合作度评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镇静、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甲状腺;颈丛阻滞【中图分类号】r614;r9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10-02甲状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解剖结构复杂,甲状腺外邻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干,后邻喉返神经,其上极受迷走神经的喉上神经支配,使手术部位具有特殊性,麻醉的选择较困难。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减轻患者手术疼痛和不适,保证手术安全、生命指征平稳,防治并发症尤为重要[1]。
颈丛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往往存在程度不同的阻滞不全,由于不能阻滞有颅内神经参与的喉返神经,因而处理甲状腺上极和牵拉气管时使患者感到不适和疼痛[2]。
同时疼痛、恐惧等刺激因素使绝大部分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使手术风险增大。
为消除这种不适感可能需要过多的辅助用药而使麻醉的危险性增大[3]。
我们将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入用于辅助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saⅰ-ⅱ级(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甲状腺次切除术的患者166例,其中男79例,女87例,年龄22-66(平均46.35)岁,体重43-78kg,平均(59.33±15.16)kg。
1.2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n=82)和实验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n=84)。
全凭静脉麻醉在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 全 凭静 脉麻 醉: 颈 丛神 经 阻 滞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丙 泊 酚
全凭静脉麻醉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 的一种麻醉方法 , 具有方便 、 快速 、 效果 显著 、 麻醉效果易 于判 断等优点 。随着丙 泊酚 的问世 , 靶 控输 注技术 ( T C I ) 的成熟 , 全凭静 脉麻 醉越 来越广 泛应用 于临床 麻 醉I 。为探讨全 凭静脉麻醉在改 良式 甲状腺次全切 除术 中的临 床效 果及安全性 , 对 8 0 例择期行 甲状腺 次全 切除术患者 进行对照研究 ,
1 . 2 方 法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氏0 0 5 。
3讨 论
1 . 2 . 1 对照组 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 患者术前 m g 肌 肉注射 , 进人手术室后建立静 脉通 路 , 检测患者血压 、 心率 、 心电图 、 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 测体 温。行 双侧颈丛 深
1浅 2神经 阻滞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麻醉要求较高 ,要求麻 醉具有充分 的镇痛 和镇 静作用 , 手术过程 中需要 控制血压和心率 , 否 则患者 因切除 甲 状 腺时 , 甲状 腺素进入 血液增 多 , 引起血压 升高 , 心率增快 , 情绪激 动及 大汗淋漓 等不 良反应 。单纯颈丛麻醉 , 由于阻滞神 经不够完善 , 镇痛 镇静效果 不够完全 , 患者 在手术过程 中 由于需要 特殊体 位( 头 部极 度后仰 ) 会 m现 一系列难 于适应 的不 良反应 , 不仅给 患者带来 痛苦 , 也影 响了手术 的进行 。麻醉效果较差 。全凭静脉麻醉具有完 全 的镇 痛镇 静效果 ,在患者完全无知觉 的舒适状态下完成 手术 , 达 到了人性化手术 的效果 。 为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改 良式 甲状腺次全切 除术 中的临床效果 及安全性 ,笔者对 8 O 例择期行 甲状腺 次全切除术患者进 行对照研 究, 结果研 究组 患者使用全凭静 脉麻醉优 良率 达到 1 0 0 %, 术 中无严 重 的不 良反应 。通过与 4 O 例单纯颈丛阻滞麻醉患者 比较 , 研究组麻 醉起效较快 , 镇静镇痛效果较对 照组有 显著 差异 。研究组 患者术后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进展
■鼢眉目鲺囤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进展秦风鸣祝力群(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山东枣庄277011)瑞芬太)雹(Remifentanil)药效强、起效迅速、副作用小、剂量容易控制,是新型麻醉性镇痛药。
此药在1990年首先在人体中作试验,1996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临床、本文对其药理学、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1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1.1理化性质瑞芬太尼的化学名称为3一f4一甲氧羰基一4一陋一氧丙基)一苄氨基卜L-六氢吡啶}丙酸甲基酯,属合成的阿片类药,结构类似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
由于其化学结构中有独特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
临床应用制剂为盐酸盐,呈白色冻干粉剂,稀释后的瑞芬太尼属于弱碱,pKa7.07。
冻干粉剂溶后只能保存24小时,呈高度脂溶性,辛醇一水分配系数17.9(pH7.4),因含有甘氨酸,不能用于椎管内”・21。
1.2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t啦Ot(0.5~1.5)分钟,t皿13(5-8)分钟,tl口^y(o.7-1.2)小时,Vdss(0.2-0.3)L/kg,Vdc(o.06~0.08)L/kg,CI(30-40)ml・rain。
・kg-1,血浆蛋白结合率70%~90%,tⅣ2keol3分钟,负荷量后的药效峰值时间16分钟,持续输注半衰期t,/2es(3~5)分钟㈣。
静脉注射后起效快,分布容积小,能够快速再分布和清除,清除率是肝血流量的数倍,以肝外代谢为主,主要被红细胞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降解。
主要代谢途径是脱酯,形成羧酸代谢物GI一90291即瑞芬太尼酸,代谢物90%经肾脏排泄。
肝肾功能衰竭并不影响其药代过程,但在肝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应用时,由于此类病人对于阿片类药的敏感性增加,剂量应酌减,但恢复过程并不因此受影响;因代谢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肾功能衰竭时可有蓄积。
学龄儿童的药代学特点类似于成人,老年人起效减慢,敏感性增加,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均减小,因此推荐老年人的负荷剂量应减少50%,持续输注速度应减少2/3,老年人的个体变异性较大,术后苏醒过程可能会有延迟。
余甘子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肝损伤和炎症的抑制作用研究
praahrii J .C i M dJ( n ) 20 ,2 2 ) 17 eprtyo s ] hn e E ,0 7 10( 0 :7 7— d m[
于 G A组 的静 脉用 药 种类 , 且 瑞 芬太 尼 的代 谢 不 受 并 肝 肾功 能的影 响 , 以 C 所 A组 患 者 术 毕 苏 醒 迅 速 , 能 较早 达到 麻醉 后转 送病 房 的标准 ; 与术毕 时该 组 患 这 者血 流 动力学 更加 平稳 , 呼吸功 能受影 响较 小是 相 一
18 7 2 3 Go d a G . T o s q e c s o n o to ld s c n ay h p r a - om nW he c n e u n e fu c n r l e o d r y e p r e
致 的 。由于 S T患者 常合 并 肾性 骨 病 , 后烦 躁 不 HP 术 配合 会 导致 骨折 发生 的风 险增加 , 毕从麻 醉 中迅 速 术 苏醒 , 避免 意外 骨折 的发 生并 有利 于尽早 观察 有 无 可
也 能维持 血 流动 力 学 的 稳定 。两 组 患者 在 术 后 住 院
wt rn i r[ ] ns ei l ,00,8 1 :9— 4 i ea fl e J .A et s l i 2 1 2 ( ) 3 5 h l au h oC n
5 张 苏 展 , 子 明 .临 床 麻 醉 管 理 与 技 术 规 范 [ ] 柳 J .浙 江 大 学 出 版
手术 及麻 醉并 发 症 的 出 现 。此 外 , A组 患者 术 中输 C
临床麻醉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麻醉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温州医科大学1.正常成人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间距2,常妨碍喉镜置入。
()答案:对2.在术前评估时没能发现气道问题,或没有做术前检查就开始常规麻醉诱导,而在诱导后发生了通气困难或(和)插管插管。
这是产生急症气道的常见原因。
()答案:对3.对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择期非心脏手术应推迟30天。
()答案:错4.肥胖患者麻醉前用药原则包括()答案:一般不宜用地西泮或氟哌利多###近年来制酸药多用西咪替丁###全麻病人仅给阿托品0.5mg###并存OHS者,不宜用镇痛药5.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要用适量碱性液体的原因是()答案:多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常出现血红蛋白尿###等渗盐水较体液偏酸6.阿片类药物中毒反应()答案:呼吸抑制,一般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弱###体温升高,皮肤红润###瞳孔缩小,可呈针尖样瞳孔,光反应减弱或消失###少尿或无尿,意识模糊,外周循环衰竭或休克7.颅内压由以下哪些内容构成?()答案:脑血管###脑脊液###脑组织###颅骨8.临床实践中,术中的血液回收多用于()。
答案:脊柱侧弯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肝脾破裂等大出血手术###宫外孕破裂大出血、剖宫产大量失血9.下列哪项是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特点?()答案:同一体位下,沿腋皱襞皮下注射3到5毫升局麻药可阻滞肋间臂神经###需要上臂外展、外旋,呈敬礼样姿势###血管丛丰富、需警惕局麻药中毒风险10.低温的并发症包括()答案:胃肠出血###酸中毒###御寒反应###组织损伤###心律失常11.患者,女,45岁,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手术当晚患者体温升高至38.5度,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心率增至125bpm,大汗,考虑发生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处理措施包括()答案:糖皮质激素应用###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口服复方碘溶液,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物理降温,人工冬眠12.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上的改变有()答案:脑体积缩小###脑脊液增加###脑沟增宽###脑重量减轻13.下列哪些与控制性降压并发症有关()答案:监护不严###降压技术不熟练###降压过急###血容量不足###适应症掌握不当14.关于预防TURP综合征发生,说法不对的是:()答案:手术中尽量避免损伤静脉窦和前列腺包膜,减少灌洗液的吸收###手术中密切观察,监测病人神志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及早处理穿孔膀胱和前列腺包膜穿孔###采用低压灌洗,不应超过70cmH2O15.我国古代有名的麻醉药麻沸散是谁发明的()答案:华佗16.孕妇,26岁,身高160cm,体重65kg,G2P1孕39W,臀位,拟行择期剖宫产术。
老年患者麻醉实施及操作全过程
老年患者麻醉一、麻醉选择和实施老年患者麻醉选择总的原则: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要求选用简单、安全、效果确切的麻醉方法。
(一)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对全身干扰小,适用于老年人的短小手术,机体功能恢复快,便于早期活动。
但老年人对局麻药的耐量降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恰当定量,并注意局麻药毒性反应。
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阻滞麻醉,如颈丛神经阻滞适用于颈部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手术,腰神经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适用于下肢手术。
麻醉时需掌握操作技巧,尽量避免发生并发症。
另外也可考虑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以减少全麻药的剂量,如颈丛阻滞与全麻复合。
使用喉罩通气更能发挥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的优点。
(二)椎管内麻醉1.硬膜外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可保持患者清醒,止痛和肌松良好、应激反应低、还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和减少下肢静脉栓塞。
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最大优点是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较少,且对患者的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
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下腹部以下手术如疝修补术、会阴肛门手术、髋关节手术及下肢手术等。
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的特点包括:①临床资料表明,年龄对局麻药在硬膜外间隙扩散有一定影响,20~30岁每阻滞1个神经节段约需2%利多卡因1.5ml,而从20~40岁硬膜外阻滞所需药量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至70~80岁每阻滞1个神经节段所需的药量较20~30岁年龄段几乎减少一半,这是由于老年人椎间孔狭窄致药液经椎间孔向椎旁间隙扩散减少,及老年人的硬膜变薄使药液易透过硬膜等因素所致老年人的硬膜外间隙较成人狭窄、椎管比较狭小,因此老年人对局麻药的用量减少。
②老年人的脊椎韧带已经产生钙化和纤维性变,椎管穿刺可能较年轻人困难,直入法难以成功时,旁入法可以达到目的。
③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比全麻明显。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老年患者施行中胸段硬膜外阻滞时更易出现低血压,注药前需先开放静脉输液,平卧后注入极小量试验剂量,以后分次小量追加维持量,直至获得满意的阻滞平面,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针刺麻醉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疗效探讨
复 时间、 睁眼时 间、 清醒 时 间、 拔 管 时 间均 显 著短 于 对照 组 ( P 均 <0 . 叭) , s t e w a r d苏 醒 评 分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P<
0 . O 1 ) , 麻 醉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 P< 0 . 0 1 ) 。 结 论 甲状 腺 手 术 中应 用针 刺麻 醉 复 合 靶 控 输 注 丙 泊 酚 瑞 芬 太尼 麻 醉 具 有 镇 痛 效 果 好 、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 安 全 性 高等 优 点 , 值得 推广应用。
[ 关键 词 ] 针刺麻 醉; 靶控输 注; 甲状 腺 手 术 ; 镇痛效果 ; 血 流 动 力 学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8 8 4 9. 2 0 1 4. 0 5 . 0 3 9
[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1 4
一
|
针 刺 麻醉 复合 靶 控输 注丙 泊 酚 瑞 芬太 尼用 于 甲状 腺 手术
疗 效 探 讨
刘 渊 泉
( 湖 北 省襄 阳 市铁 路 中心 医院 , 湖北 襄阳 4 4 1 0 0 1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甲 状 腺 手 术 中应 用针 刺麻 醉 复 合 靶 控 输 注 丙 泊 酚 瑞 芬 太 尼 麻 醉 的 镇 痛 效 果 。 方 法 选 取 9 0例 甲状 腺 手 术 患 者 , 按 照 麻 醉 方 法 不 同分 为 观 察 组 与 对 照 组 各 4 5例 , 对 照 组 给 予 颈 丛 阻 滞麻 醉 +氟 哌 利 多芬 太尼 合 荆, 观 察 组 给 予 针 刺 麻 醉 +靶 控 输 注 丙 泊 酚 瑞 芬 太尼 , 比较 2组 麻 醉 效 果 及 对 血 流 动 力 学 的 影 响 。 结 果 插 管 时 、 手术 中、 拔 管时 、 拔 管后 5 mi n时 点对 照 组 MA P 、 HR均 较 麻 醉 开 始前 及 同 时 点 观 察 组 高( P均 < 0 . 0 5 ) , s p ( 0 , ) 于 插 管 时、 拔 管 时 较 麻 醉 开 始 前 明显 降低 ( P均 < 0 . 0 5 ) , 观 察组各时点各项指标 均无明显变化( P均 > 0 . 0 5 ) 。观 察 组 呼 吸 恢
不同剂量地佐辛加入颈丛阻滞液中对心血管的影响
不同剂量地佐辛加入颈丛阻滞液中对心血管的影响文建忠杨小敏熊振凯邹逸群江西省肿瘤医院麻醉科(江西南昌 330029)【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地佐辛加入颈丛神经阻滞液中心血管的影响。
方法:选择80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采用一针法C4双侧颈浅和病侧颈深丛阻滞。
颈丛阻滞药液为0.5%罗哌卡,总量20ml。
A组在颈丛阻滞药液中加入地佐辛5mg(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6329);B组加地佐辛10mg;C组加地佐辛15mg;D组(对照组)不加药物。
观察患者入室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颈丛阻滞前及阻滞后5、10、15min、肿瘤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四组SBP、DBP、HR 值。
结果:四组病人年龄、体重及颈丛阻滞前SBP、DBP、HR无统计学差异。
组内比较:A组:HR在肿瘤摘除时和SBP在颈丛阻滞后15 min、肿瘤摘除时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O.05)。
B和C组:阻滞前和阻滞后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D 组:SBP、DBP、HR在阻滞后10min、15min、肿瘤摘除及手术结束时均较阻滞前有明显升高(P<O.05和P<0.01)。
组间比较:A组: HR在阻滞后10min、15min、肿瘤摘除时和SBP在肿瘤摘除、手术结束时以及DBP在肿瘤摘除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O.05);B和C组:SBP、DBP、HR在阻滞后10min、15min、肿瘤摘除及SBP 在手术结束时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和P<0.01)。
结论:颈丛神经阻滞液中加地佐辛10mg或15mg比加入5mg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地佐辛;颈丛神经阻滞;心血管反应甲状腺肿瘤是外科常见病,颈丛神经阻滞是比较常用的麻醉方法,但通常麻醉效果不完全,可引起心血管副作用。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其在镇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周围,阻滞七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下面介绍颈神经丛阻滞和臂神经丛阻滞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颈神经丛阻滞适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颈浅丛阻滞需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同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颈深丛阻滞则采用改良方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颈交感神经阻滞合并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局麻药毒性反应、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臂神经丛阻滞有两种方法:肌间沟组织法和锁骨上阻滞法。
肌间沟组织法适用于肩膀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时,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锁骨上阻滞法适用于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时,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
当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腋路阻滞法适用于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最佳。
操作时,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前臂屈曲9°,充分暴露腋窝。
血浆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 …
宁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文摘要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的可行性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750004)倪新莉孟尽海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丙泊酚TCI及CI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病人的可行性。
方法60例大脑半球肿瘤开颅手术病人,按麻醉维持用药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丙泊酚持续泵注组(C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F组)。
T组诱导时静注芬太尼4μg﹒kg-1,靶控输注丙泊酚5μg﹒ml-1,意识消失(LOC)后靶浓度降为3.2μg﹒ml-1,维库溴铵0.1mg﹒kg-1行气管插管;C组:诱导用药顺序为芬太尼4μg﹒kg-1,丙泊酚2mg﹒kg-1人工推注,维库溴铵0.1mg﹒kg-1;F组:诱导用药为芬太尼4μg﹒kg-1,依托咪酯5mg﹒kg-1,维库溴铵0.1mg﹒kg-1。
将麻醉维持分为四个阶段:术前期(神志消失~切皮前)、开颅期(切皮~剪开硬膜)、颅内期(开硬膜后~缝合硬膜前)和关颅期(缝合硬膜~缝合完皮肤)。
T组麻醉维持各期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3.2/3.2/3.0/3.2μg﹒ml-1;C组丙泊酚维持量分别为6/7/5/7 mg﹒kg-1﹒h-1;F组气管插管后采用1%-2%异氟醚吸入维持。
全部病人分别于上头架、切皮、钻颅骨、关硬膜时给予芬太尼2μg﹒kg-1,术中维库溴铵0.07mg﹒kg-1﹒h-1维持肌松。
记录患者诱导、术中、术毕时血液动力学、脑电、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三组病人麻醉后血压、心率均有下降,T、C组下降幅度较F组明显(p<0.05~0.01);与基础值相比,T、C组插管、切皮、钻骨及拔管时血压、心率未见显著改变,而F组显著升高,尤其以收缩压升高最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F组相比, T、C组术中心率减慢低于50次/分的患者明显增加 (P<0.05);全部病人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BIS明显降低(p<0.01),而相同时点组间比较,F组下降幅度比T、C组明显减小(p<0.05);三组患者HRV均于给药后明显下降。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5µg/ml单纯诱导
结果:
• 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术前给药方式组中,丙泊酚浓度、丙
泊酚效应部位浓度、时间、诱导剂量和血液动力学作用都 有显著差异。
结论:
• 在使用靶控输注系统设定靶浓度时,要考虑年龄和术前用 药对丙泊酚麻醉诱导用量的影响。
Olmos M, et al. The Combined Effect of Age and Premedication on the Propofol Requirements for Induction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esth Analg 2000;90:1157–1161.
• 估计意识丧失时丙泊酚的剂量、时间、预计血浆浓度
Olmos M, et al. The Combined Effect of Age and Premedication on the Propofol Requirements for Induction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esth Analg 2000;90:1157–1161.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
结论: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诱导,迅速使病 人意识消失,较好控制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耿志宇, 许幸, 吴新民.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 诱导时的量效关系.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 24(4): 260-263.
1. Jaap Vuyk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7; 87:1549-62 2. 吴奇伟、岳云、张忱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25(11):867-868 3. 王丽娜、李金宝、邓小明等。临床军医杂志 2009;37(2):223-224 4. 钱晓岚、张卫、阚全程。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26(4):287-288
2022-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麻醉学(副高)考试题库全真模拟卷3套(含答案)试卷号8
2022-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麻醉学(副高)考试题库全真模拟卷3套(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0题)1.患者女性,32岁,甲状腺功能亢进,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心率90次份,律齐。
血压120/80mmHg。
-般情况尚可。
利用0.25%布比卡因+0.3%普鲁卡因总量40ml行双侧颈深丛(各10ml)、颈浅丛(各10ml)神经阻滞10分钟后,患者突然发生谵妄、神志不清、抽搐、全身发绀、呼吸停止。
该患者首先考虑A、局麻药过敏反应B、局麻药中毒C、癔症D、甲状腺危象E、心肺功能衰竭正确答案:B下列哪种处理方法不需要A、给氧B、镇静、抗抽搐药物的应用C、气管插管辅助呼吸D、循环系统监测E、上胃管正确答案:E抗抽搐药物首选A、异丙嗪B、氯胺酮C、硫喷妥钠D、丙泊酚E、羟丁酸钠正确答案:C如果科室没有硫喷妥钠,则选A、异丙嗪B、氯胺酮C、硫喷妥钠D、丙泊酚E、羟丁酸钠正确答案:D继续手术应该采用何种麻醉A、局麻B、针麻C、全麻喉罩通气D、全麻气管插管E、颈丛正确答案:D2.神经的营养作用是A、借助神经冲动发挥作用B、释放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所支配组织的代谢与功能C、末梢释放某些营养物质,维持所支配组织的正常代谢与功能D、组织能产生营养物质,对神经元的代谢和生长起促进作用E、完全不依赖于神经元冲动发挥作用正确答案:C,D,E3.吗啡的临床应用除外 ( )A、心源性哮喘B、法洛四联征C、肺水肿D、颅内肿瘤E、不全性肠梗阻正确答案:D,E4.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药理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A、抗炎B、抗菌C、解热D、镇痛E、抗风湿正确答案:B5.术前气道评估时,下列哪类患者可出现伸展时稳定,而屈曲时可压迫脊髓或延髓(如:寰枢关节不稳)A、青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B、成人型风湿性关节炎C、Down综合征D、强直性脊柱炎E、黏多糖增多症(如Morquio病)正确答案:A,B,C,D,E6.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A、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B、即心脏活动抑制C、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D、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E、阿托品为毒蕈碱受体阻滞剂正确答案:A,B,C,D,E7.创伤后体液代谢改变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 )A、增加Mg2+的排出量B、增加Ca2+的排出量C、增加水的排出量D、增加Na+的排出量E、增加K+的排出量正确答案:E8.腰麻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 ( )A、心动徐缓B、术前脱水C、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D、肌张力下降E、副交感神经阻滞正确答案:C 9.急性低钠血症的表现A、头痛B、恶心C、周期性瘫痪D、无力E、惊厥正确答案:A,B,D,E10.低温时下述哪项有助于组织的氧摄取 ( )A、pH7.32B、pH7.45C、PaCO130mmHgD、PaCO160mmHgE、A和D正确答案:E11.对左肠系膜窦的描述,正确的是A、呈三角形B、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C、右侧界为降结肠D、左侧界为肠系膜根E、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盆腔正确答案:E12.腰麻期间最常出现并发症为A、尿潴留B、呼吸抑制C、脊神经损伤D、头痛E、血压下降正确答案:E13.术前一位58岁拟行声带修补术的患者接受评估。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五)
临床麻醉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主要目的是()(16章)A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呼吸B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C通气效率高D手术视野清楚E避免开胸侧肺萎缩,出现低氧血症答案:B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18章)A 硫喷妥钠B氯胺酮C异丙酚D咪唑安定E依托咪酯答案:B3.临床上可用于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有()(18章)A利尿剂和液体限制B过度通气C局部低温D皮质激素E以上均是答案:E4.腋路臂丛阻滞哪一项不正确:(10章)A 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B 入腋鞘突破感C 注药有外溢D 注药后呈梭形扩散E 针刺有坚实骨质感答案:E5.哪一项不是腋路路丛阻滞的优点:(10章)A 不会引起气胸B 不会阻滞膈神经C 不会误入椎管D 位置表浅,易于阻滞E 桡神经阻滞完全答案:E6.关于颈丛阻滞,哪项错误:(10章)A.颈深丛与颈浅丛均属感觉神经丛B.C2~4神经构成颈丛C.颈丛阻滞其骨性标志为C4横突D.甲状腺手术应同时阻滞双侧颈浅丛和颈深丛E.颈丛阻滞最易发生喉上神经阻滞答案:D7.成人脊髓终止于:(11章)A.胸12椎下缘B.腰1椎下缘C.腰2椎下缘D.腰3椎下缘E.腰4椎下缘答案:B8.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1章)A 肌肉麻痹B 肾上腺阻滞C 交感神经阻滞D 副交感神经阻滞E 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答案:C9.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11章)A 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B 血压下降C 右房压下降D 窦弓反射E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答案:A10.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以下哪项错误:(10章)A 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B 使用最低有效浓度C 避免注入血管内D局麻药内都必须加入肾上腺素E 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地西泮答案:D11.局麻时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烦躁不安,首先考虑:(10章)A 局麻药中毒反应B 过敏反应C 肾上腺素反应D 高敏反应E 疼痛反应答案:C12.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1章)A 肌肉麻痹B 肾上腺阻滞C 交感神经阻滞D 副交感神经阻滞E 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答案:C13.作重比重腰麻时,影响平面的因素哪项不对:(11章)A 注射时病人的体位B 注射后病人的体位C 注射速度D 穿刺针进入深度E 药物剂量答案:D14脊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11章)A 腰背痛B 头痛C 颅内感染D 虚性脑膜炎E 马尾综合征15.ASA分类的Ⅳ类是指:(2章)A 濒死状态,麻醉手术危险性很大。
麻醉关键技术目录
骶后孔阻滞麻醉与镇痛技术(单次与连续)
61
骶丛阻滞麻醉与镇痛技术(单次与连续)
62
隐神经阻滞麻醉与镇痛技术(单次与连续)
63
收肌管阻滞麻醉与镇痛技术(单次与连续)
64
腘窝入路胫神经阻滞麻醉与镇痛技术(单次与连续)
65
腓总神经阻滞麻醉与镇痛技术(单次与连续)
66
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阻滞麻醉与镇痛技术
110
围手术期呼吸道梗阻诊疗技术
111
围手术期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诊疗技术
112
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诊疗技术
113
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技术
114
围手术期肺栓塞诊疗技术
115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诊疗技术
116
围手术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DIC)诊疗技术
117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
118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编号
关键技术项目
编号
关键技术项目
189
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技术
190
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
191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
192
超声引导椎管内穿刺间隙定位技术
193
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技术
194
经胸/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
195
肺脏超声
196
重症超声
197
胃部超声
198
超声监测颅内压技术(视神经鞘直径测定)
76
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监测与调控技术
77
围手术期全身氧供需平衡监测与调控技术
78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与调控技术
79
有创连续动脉血压监测与调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 浅丛神经 阻滞辅 以靶控输 注丙泊酚 一瑞芬 太尼麻 醉 用 于双侧 甲状腺 手术
李健 森
( 津 医科 大学 附属肿 瘤 医院麻 醉科 , 津市肿 瘤 防治 重点 实验 室 , 津 30 6 ) 天 天 天 00 0
摘要 目的 : 探讨颈 浅丛神经 阻滞辅以靶控 输注丙泊酚一 瑞芬 太尼麻醉用于双侧 甲状腺手术 中的有效性 、 安全性 。 方法 : 8 将 0例
so T I o rp fl n e fna y n s ei ntyodo eain Meh d :8 ainsa c pigtye ie tmyw r iie n inf C ) f o oo drmi tn l et sai ri p rto . t o s 0p t t c e t h rod co eedvd di— p a e a h h e n
第 1 8卷 3 期 21 0 2年 9月
天 津 aj dc i sy Junl f in科Me学 l nvri ora o 医 i 大 i 学 报 t T n aU 1 e. 0 2
3 5 7
文 章 编 号 10 — 17 2 1 )3 0 7 — 3 0 6 84 (0 2 0 — 3 5 0
t to ru sgo pI (C) n ru Ⅱ (ot l ru )E c ru ee 0css n vroeacpe p rc l e i l lxs o w op ,ru T Iadgo p g cnr o p. ahgopw r 4 ae dee n cetds ef i r c eu og a y u i a cv a p
A AI S ~Ⅱ级 甲状 腺 腺 瘤 或 结 节 性 甲状腺 肿行 双侧 甲状 腺 切 除 术 的 患 者 随机 分 为 颈 浅丛 神 经 阻滞 辅 以 丙泊 酚 一 芬 太 尼靶 控 揄 瑞 注 组 (I ) 对 照 组 ( 组 和 Ⅱ组 )每 组 4 , O例 , 组都 行 双 侧 颈 浅丛 神 经 阻滞 。 I组 : 泊 酚血 浆靶 浓度 08I / , 芬 太 尼 08 g 两 丙 . . mL 瑞 g L .n/ mL同 时输 注 , 患 者进 入 镇 静 分 级 评 分 ( a a ) 时 开始 手 术 , 合 皮 肤 时停 止 给 药 。 Ⅱ组 : 待 R msy2级 缝 于手 术 前 静 脉 给 与 芬 太尼 2 g /
差异( < .5 。镇 痛评 分 : 组与术前相 比各 时段无 显著 性差异 , P0 ) 0 I Ⅱ组 与术前相 比各 时段 均有差异 , I组和 Ⅱ组之 间在手术 开
始 、 离 甲状腺 和 术 后 均 有 差 异 ( < .5 。手 术过 程 中平 均 动 脉 压 、 率 Ⅱ组 明 显 上 升 ( < . ) 论 : 浅丛 神 经 阻 滞辅 以靶 分 P 00 ) 心 P 00 。结 5 颈
Abtat Obet e T v sgt tee i c fh u ef il ev a peu ev lc upe ne i re cnrlnu src jc v : o n et a h fc yo esprc ri l lxsnreboksp l i i i e fa t ia c c met wt t gt o t f— d ha oi
控输 注丙泊酚一 瑞芬 太尼麻醉 用于双侧 甲状腺手 术镇静和镇痛麻醉效果满意 , 血流动力学稳 定 , 是一种可行 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靶控输 注; 丙泊酚 一瑞芬太尼 ; 颈浅丛神经 阻滞 ; 甲状腺手术
R 5+ 6 42 6 3 R 1. 叩 文献 标 志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妇 。观察 两组病人术前 、 手术开始 、 离甲状腺 、 分 术毕平均动脉压 、 心率变化 、 a sy 分及镇痛评分。结果 : a a 评分 : R ma 评 R msy I组
在分 离甲状腺 时与术前相 比有显著性差异 , Ⅱ组与术前相 比各 时段均有差异 , 组和 Ⅱ组之 间在手术开始和分 离甲状腺 时也 有 I
L in s n I a —e J
( eat n f ns eioy C n e H silTaj e i l nvri , e a oa r f acr rvni n h rp, i j Dpr met et s l , a cr opt , ini M dc iesy K yLbrt yo ne eetnadT eay Ta i oA h og a n aU t o C P o nn 3 0 6 , hn ) 0 0 0 C ia
The p i a i of s a plc ton upe fc a e v c l p e us ne v l c s pplm e t d wih a g t c nt o n u i n f r i l c r i a l x r e b o k u i e n e t t r e o r li f so o pr po o d e ie a la she i n hy o d o r i n o fl an r m f nt ny ne t sa i t r i pe ato
n re bo k a ete i. n go p Ipo oo n e fna y lo ls ag tlv lw r . gmL a d 08 n / e p ciey e v lc n sh sa I ru rp fla d rmi tn l o dp ama tre e e ee 08 e b / n . gmL rs e t l. v W h nR msysoewa .h p rt nsatda da ee do p rt np o oo — rmi na y tp d I ru e a a c r s2 teo eai tre n th n f eai rp fl e f tn l o e .ngo pⅡ b fr eo ea o t o o e s eoet p r—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