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第一课时
《口技》第一课时
当堂背诵《口技》 看谁背诵的又快又好。
走,跑。
2、掌握活用的词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 作“喂奶”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 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 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 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 讲。
3、古今异义词
“会” (适逢) “厅事”(大厅、厅堂) “施” (放置) “闻” (听见) “奋” (卷起) “但” (只) “虽” (即使) “走” (跑)
4、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忽 俄而 忽然
未几
1、检测句子翻译: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以为妙绝。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根据课文内容,用现代汉语给大家讲出这 个故事的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口技及作者。 2、朗读课文,积累文言 字词,翻译课文。 3、当堂背诵。
自主学习:
1、了解口技这种艺术形式。 2、了解作者林嗣环及本文出 处。 3、识记本文生字词。
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 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 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 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 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 俗称“隔壁戏” 。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 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 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 于动作、手势。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 江人。清顺治初进土。 《口技》一 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 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 故事 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 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口技》第1课时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 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 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 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 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 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 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 《虞初新志》。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Hale Waihona Puke (俄而)、(少顷)当堂演练
10+3+5
1、朗读全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初步翻译,各小组1号代表尝试翻译一 个小段落; 3、熟读。
温馨提示:
1、独立完成各项演练,第1、第3项全程独立进行;
2、小组交流协作翻译全文,释疑解惑; 3、展示。
要求:学生明确并做笔记。
会读课文(8+5+8)
1、听读课文。 要求:标出段序,标准字音,标对节奏。 2、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将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划 线。 3、美读课文。 要求: 1)组内诵读。可选择小组内认为最美的段落诵读, 注意变换展示形式。 2)、组间展示:组长组织成员展示。
乐学分奖给朗读最棒的同学!
朗读全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少顷(shǎo ) 犬吠(fèi ) 呓语(yì) 夫叱大儿声(chì ) 夫齁声起(hōu) 意少舒 (shǎo) 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要求:学生明确并做笔记。
读懂课文(8+5+5)
1、自学理解全文内容积累词语。 (1)自看课文注释和查工具书,找出需要帮 助理解的词语。 (2)分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翻译理解课文 2、指导做词语归类,进行积累。 乐学分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
《口技》第一课时
十八口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4.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知识链接】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
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
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
《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一、自主学习(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人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代人。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1.屏障()2.呓语()3.齁声()4.曳屋许许声()()5.几欲先走()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捋起袖子()8.打鼾()(三)解释加粗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2.会宾客大宴()3.施八尺屏障()4.众宾团坐()5.但闻屏障()13.其夫呓语()6妇抚儿乳()7.夫叱大儿声()8.众妙毕备() 9.宾客意少舒()10.中间力拉()11.虽人有百手()12.不能名其一处()13.奋袖出臂()14.两股战战()15.几欲先走()(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一词多义现象)。
口技学案
第十九课《口技》(第一课时)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积累相关文言词汇:会、少、间、名、奋、几知识积累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善写诗文。
著有《铁崖文集》、《秋声诗》等。
《口技》原是他《秋声诗》的序言。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它是古代笔记小说,由清代张潮编选。
活动单元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少.顷()犬吠.()呓.语()意少.舒()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夫齁.声起()无敢哗.者()夫叱.大儿声()中间.力拉()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法指导:句子朗读停顿的规律(1)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2)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3)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4)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如,“中”、“方”、“先”等词语,并且是单用,一般其后要停顿。
如果不是单用,与其后词语构成短语,则在短语后划开。
(1)口技人坐屏障中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俄而百千人大呼 (4)京中有善口技者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活动单元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众宾团.坐()满坐.寂然()絮絮..不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名.其一处也( )当是时..齐发()..()一时几欲先走. ( ) 两股.战战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宾客意少舒..正坐()()()...稍稍5.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人教版七下语文20《口技》
当是时
这
俄而 中间力拉 曳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一会儿 中间夹杂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未几 夫齁声起 意少舒 稍稍正坐
同时
都,全
拉
即使
极
不多久 打呼噜 稍微 渐渐
不能名其一处 说出
扬起
大腿
几欲先走
几乎;跑
四、朗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 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 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 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 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 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 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而已。
2 表演过程中观众神情举止的反应。
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 作者对表演的评价
众妙必备 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名其一处
作用:从侧面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口技》第一课时
8 虽人有百手
即使 假设连词
9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在这个(时候)
10 两股战战
大腿
11 几欲先走
跑
聚合,合在一起 转折连词,但是 判断动词 微笑、细微等 数量小 稍微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虽然 条件连词 承接连词 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行走
二、一字多意:
1坐
5指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词 手有百指
《口技》的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 士,善写诗文 。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汇、语句,熟读课文。 2.理解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理解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
法。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的惊险场面 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休息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一、三题。
第二课时
一、研讨探究
文章开篇有个字能统领全文,请找出来, 并指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个字。
二、精读美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于厅 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
第 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一 已。众宾团坐。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 段 一下 ,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组合作学习,结合 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一、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 会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只
口技第一课时
《口技》教案第一课时一.揭题示标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作者。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正确的翻译课文。
三.作者简介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省晋江县人。
明末清初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秋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秋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如有疑难可相互交流。
读准字音嗣()呓()絮()齁()间()许()曳()解释词义会施少顷闻下惊觉欠伸呓语既而絮絮一时默叹未几齁声意少舒少舒俄而间曳名战战奋股奋袖出臂自学指导(2)听名家朗读,然后试读课文。
(要求:学生放声朗读,力求朗读顺畅。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
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自学指导(3)1.自译课文。
要求:在学习小组中由一名学生借助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指出不足之处,如有争论,做好记号,以便全班讨论时提出。
2.学生质疑学生针对疑难词句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一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自学指导(4)本文以时间前后为顺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既表明事件的时间关系,也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请分类填写:1.表示突然发生的:忽忽然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3,。
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俄而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时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既而少顷未几五.当堂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嗣()呓()絮()齁()间()许()曳()虞()初新志几()欲先走2.熟读课文,并与同桌互相复述课文内容。
《口技》第一课时
口技[教学目的]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清课文思路。
3.翻译赏析第一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治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了解作者、出处。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初进土。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标上注音。
少顷(shǎo )呓语(yì)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意少舒(shāo)中间(jiàn)曳(yè)屋许许(hǔ)声几欲先走(jī)犬吠(fèi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结构。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
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全文,注意红颜色字的读音。
i ) 呓语( yì ) 少顷(shǎo ) 犬吠( fè
shǎo)曳(yè )屋许许( 意少舒 ( hǔ )声
几欲先走(
jī
) 夫齁声起( hōu )
无敢哗者( huá ) 中间力拉(
jiàn)
叱大儿声( chì )
朗读课文
•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 把自己认为的重要文言实词和虚 词标一标。在小组里交流。
妙处 名词 好,奇妙 形容词
手指
指出
名词
动词
乳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起 夫齁声起 夫起大呼 一 又一大儿醒 一时齐发
喂奶 奶头
动词 名词
•
极 副词 灭,消失 动词
响起
动词
起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词
2 呼 忽一人大呼“火起” 呼叫 动词 拟声词 呼呼风声
•
一个 相同
数词 形容词
三、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座位
• 2.第一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1.2段。
回答下列问题
• 1文中哪一句话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哪一 个字能统领全文?
•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字统领全文
• 2.第一段交代了什么?有 什么作用?
• 交代口技艺人献技的时间,地点,设备 和听众。暗示读者:口技表演并不借助 外物,纯粹是口上功夫,从侧面突出表 演者的技巧。
口 技
林嗣环
关于口技: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 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 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 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 后边,俗称“隔壁戏” 。现代口技表演, 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 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1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
作业
1.完成《口技——学案2》 2.完成3—5段的课文预习.
难解句子
A.“京中有善口技者。”析:善---擅长 -表演口技的人 口技者--
B.“会宾客大宴。” 析: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为“会 大宴宾客”,“宴”是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的意思。 C.“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析:但---只 拍 抚---
D.“满坐寂然。”析:坐---通假字,通“座”, “满坐”指全场的人。 E.“妇抚儿乳。” 析:“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5 宾客意少舒 6 稍稍正坐 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 虽人有百手 10 两股战战 11 几欲先走
即使 假设连词
9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在这个(时候) 大腿 跑
二、一字多义:
1 坐 5 指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名词 手有百指 口技人坐屏障 坐 动词 不能指其一端 2 妙 众妙必备 以为妙绝 1 绝 以为妙绝 群响必绝 6
一、古今异义:
古义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当是时
5
今义
聚合,合在一起
转折连词,但是 判断动词 微笑、细微等 数量小 稍微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 虽然 条件连词 承接连词 量词,事物的一部分 行走
适逢,正赶上
只 这 隐隐约约 稍微 渐渐地 其中夹杂
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走 古义: 跑 今义: 走路、行走
由于上事而出现 某种结果。
五、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妇抚儿乳
擅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
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手 名词作状语 用眼睛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
4、会宾客大宴
5、妇手拍儿声
6、无不伸颈,侧目
课堂探究
•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同桌交流) • 第一部分(表演前)
• 第二部分(表演中) • 第三部分(表演后)
理清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表演前)——第1段
• 第二部分(表演中)——第2-3段 • 第三部分(表演后)——第4段
巩固提升
• 1文中哪一句话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哪一 个字能统领全文?
四、表示时间的词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忽)、(忽然) (一时) (既而) (是时)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俄而)、(少顷)
四 古今异义
• 奋袖出臂 奋 • 虽人有百手 虽 古义: 即使,表假设 古义: 扬起、举起。 今义: 虽然,表转折 今义: 振作,鼓劲。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股 古义: 大腿 于是 古义:在这时。 今义: 屁股 今义: 紧接上事之后并
课文。
2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
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
3 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 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 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 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 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 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 短篇小说集。
导入新课
同学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比如我们 熟知的变脸,泥塑,皮影戏民间剪纸等。 这些民间艺术在长期的流传中共同展示着 我们民族生活的智慧与精妙。其中有一种 很早就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技艺,它由演员 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构成,这就 是——口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生花妙 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美妙的口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