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盈亏问题与比较法
小学数学奥数辅导讲座(四年级)
- 1 -小学四年级奥数辅导讲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盈亏问题最简单的讲解
盈亏问题是指经济活动中涉及到成本、收益和损失的简单问题,通常以两种方式来解答:
1、算术方法:直接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结果。
2、代数方法: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出答案。
在解决盈亏问题时,需要先明确各种成本、收益和损失,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同时,需要注意单位和计量单位,避免因单位不统一而出现计算错误。
例如,有这样一道简单的盈亏问题:某人花3元钱买了3斤苹果,问每斤苹果多少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成本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目,我们知道这个人花了3元钱买了3斤苹果,所以每斤苹果的成本是3元/3斤=1元/斤。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每斤苹果1元。
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算术方法来解答问题。
如果问题更复杂,需要建立代数方程来解答。
盈亏问题笔记
盈亏问题笔记
盈亏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到一些物品或服务的购买或销售,其中涉及到盈利或亏损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盈亏问题的笔记:
1. 定义:盈亏问题是指在一个购买或销售过程中,由于价格、数量、成本等因素的变化,导致盈利或亏损的情况。
2. 常见场景:盈亏问题可以出现在各种场景中,如商品打折、购买股票、房屋出租等。
3. 解决方法:解决盈亏问题通常需要采用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来描述问题,然后通过计算来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4. 盈亏平衡点:在盈亏问题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盈亏平衡点。
这个点是指在这个点上,盈利和亏损相等,即利润为零。
找到盈亏平衡点是解决盈亏问题的重要步骤之一。
5. 变量和方程:在解决盈亏问题时,通常需要引入一些变量和建立方程来描述问题。
例如,在商品打折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商品的原价为x元,折扣率为y,销售数量为z件,那么总售价就是x×y×z元。
6.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盈亏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可以分析商品打折、股票购买、房屋出租等场景中的盈亏问题,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盈亏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公式来描述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具体的案例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盈亏问题的解决方法。
盈亏问题与比较法演示教学
盈亏问题与比较法盈亏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这一类问题:一定数量的物体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多一些,物品就不够,每人少一些,物品就有剩余。
盈亏问题就是在已知盈亏的情况下来确定物品的总数和参加分配的人数。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盈、亏与两次分配的差的关系。
板块一:基本的盈亏问题例1 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15粒;若每人分7粒则少12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巩固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3粒则剩2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粒糖果?例2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6粒,就少20粒,每人分4粒,就少2粒,问老师一共有多少粒巧糖果,又分给了多少个小朋友?例3老师给同学们分巧克力,每人分8块,就剩下8块,每人分6块,就剩下28块,问老师一共有多少巧克力,又分给了多少个小朋友?巩固学校买来一批图书。
若每人发9本,则少25本;若每人发6本,则少7本。
问:有多少个学生?买了多少本图书?板块二:隐藏条件的盈亏问题有时候题目没有明显的盈亏的数量,这个时候就需要把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转化,转变为我们需要的条件。
例4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礼物,如果每个盒子里放入2件礼物,最后会多出10件礼物,如果每个盒子放入3件礼物,最后会多出4个盒子,问老师一共准备了多少件礼物,多少个盒子?巩固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分1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
问:有多少粒糖果?例5老师带小朋友去种花,如果每人5棵,最后会剩下3棵花没人种;如果其中有2个小朋友各种4棵,剩下的小朋友每人种6棵,则这些花刚好种完。
请问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要种多少棵花?巩固少先队员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挖6个树坑,会剩下5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了3个树坑,其余每人挖7个树坑,刚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少先队员一共需要挖几个树坑?例6老师给同学们分巧克力,如果每人分6块,则剩下10块,如果给其中3个人每人分4块,其他小朋友每人分7块,还剩下1块巧克力。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第3讲高斯求和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第5讲弃九法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
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
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
于是得到总和=80×10+(6-2-3+3+11-=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
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盈亏问题的原理及解题方法
盈亏问题的原理及解题方法
盈亏问题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投资、生产或交易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
计算盈亏的原理是通过比较收入和支出的大小,以确定经济活动的效益。
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盈亏平衡点计算:通过分析成本、收入和利润率等指标,计算出能够使盈亏平衡的最低销售数量或最低售价。
2. 盈亏比例计算:通过计算盈利金额与成本的比值,或者盈利率与亏损率的比值,来评估经济活动的盈亏程度。
3. 边际效益分析: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收入变化。
通过分析边际效益的情况,可以确定最优的生产或投资规模,避免亏损或最大化盈利。
4. 效益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经济活动的收入、成本和效益,评估它们对整体经济效益的贡献,找出最有利于盈利的经济活动。
5. 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管理,减少经济活动的亏损风险。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分析和解决盈亏问题,优化经济活动的盈利能力,确保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盈亏问题五种方法和例题
盈亏问题五种方法和例题
盈亏问题有五种解决方法,分别是:
1. 公式法:适用于一些简单问题,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2. 消元法:适用于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可以通过消元法求解。
3. 方程法:适用于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求解。
4. 代数法:适用于复杂问题,可以通过代数运算求解。
5. 比例法:适用于两个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的问题,可以通过比例法求解。
以下是这五种方法的例题:
1. 公式法:某班共有40名学生,每人都至少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其中25人参加美术小组,20人参加书法小组,求同时参加这两个小组的人数。
2. 消元法:甲、乙、丙三人去春游,甲带了3个面包,乙带了2个面包,丙没有带面包,吃的时候却发现有5个面包,且每个面包被三个人平均分着吃了。
请问,丙应该拿出多少钱给甲和乙才合适?
3. 方程法:小明在文具店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共花了15元,钢笔的价格是圆珠笔的4倍。
求钢笔和圆珠笔的单价。
4. 代数法:甲、乙、丙三人共有30本书,甲给乙5本,乙给丙7本,丙给甲8本,这时三人的书的本数相等。
求原来各人有多少本书?
5. 比例法:某村要挖一条长2700米的水渠,已经挖了1050米,再挖多少米正好挖完这条水渠的一半?。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录.doc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练习1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练习2第3讲高斯求和练习3第4讲数的整除性(一)练习4第5讲弃九法练习5第6讲数的整除性练习6第7讲找规律(一)练习7第8讲找规律(二)练习8第九讲数字迷(一)练习9第10讲数字迷(二)练习10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练习11第12讲年龄问题练习12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练习13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练习14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练习15第16讲数阵图(一)练习16第17讲数阵图(二)练习17第18讲数阵图(三)练习18第19讲乘法原理练习19第20讲加法原理(一)练习20第21讲加法原理(二)练习21第22讲还原问题(一)练习22第23讲还原问题(二)练习23第24讲页码问题练习24第25讲智取火柴练习25第26讲逻辑问题(一)练习26第27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7第28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8第29讲抽屉原理(一)练习29第30讲抽屉原理(二)练习30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五星难度辅导讲义---数学人教版小五C专题(应用问题之盈亏问题与比较法
--------盈亏问题与比较法(★★★★★)1.学习解决简单应用题的方法;2.学习处理盈亏问题,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知识结构1.定义:人们在分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剩余(盈)或不足(亏),根据分东西过程中的盈或亏所编成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2.相关公式:(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份分配数的差)=平均分的份数(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份分配数的差)=平均分的份数(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份分配数的差)=平均分的份数(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亏÷(两次每份分配数的差)=平均分的份数(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盈÷(两次每份分配数的差)=平均分的份数(★★★★★)学校把一批乒乓球分给各个班。
每班5盒,还剩18盒;每班分7盒,还差6盒。
有多少班?有多少盒乒乓球?解:每班分7盒比每班分5盒,多分7-5=2(盒),不但会把多余的18盒用掉,还要再添上3盒,说明由于每班多分2盒,总共就要多分18+6=24(盒),因此,有24÷2=12(个)班。
求乒乓球的盒数,既可以按第一种分法计算,也可以按第二种分法计算。
第一种分法计算,乒乓球有5×12+18=78(盒);按第二种分法计算,乒乓球有7×12-6=78(盒)。
答:学校有12个班,有78盒乒乓球。
像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决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盈”、“亏的原因,找到两个对应的量。
盈亏问题有“一盈一亏”、“双盈”、“双亏”等种不同的情况,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
(★★★★★)某寄宿学校的宿舍,如果每间住6人,就会有34人安排不下;如果每间住7人,就会多出来4间宿舍。
这所寄宿学校的学生有多少人?宿舍有多少间?“如果每间住7人,就会多出来4间宿舍”,也就是可以多住7×4=28(人)。
五升六暑期奥数培训教材
五升六暑期奥数培训教材目录第1讲小数的巧算与速算第2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3讲数学游戏-----智取火柴第4讲和差问题第5讲和倍问题第6讲差倍问题第7讲年龄问题第8讲:分解质因数第9讲:最小公倍数第10讲还原问题第11讲周期问题第12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3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5讲逻辑问题第一讲 小数的巧算与速算【 例1】. 简算:(1)9968068...⨯+ 思路导航:题中,9.9接近10,且6.8和0.68都是有6、8这两个数字。
解法一: 解法二: 9968068...⨯+ 9968068...⨯+ =99×0.68+1×0.68 =9.9×6.8+0.1×6.8 =(99+1) ×0.68 =(9.9+0.1) ×6.8 =100×0.68 =10×6.8 =68 =68 想想还有别的解法吗? 同步导练一: (1)272.4×6.2+2724×0.38 (2)1.25×6.3+37×0.125(3)7.24×0.1+0.5×72.4+0.049×724(4)6.49×0.22+258×0.0649+5.3×6.49+64.9×0.19【例2】:(2+0.48+0.82)×(0.48+0.82+0.56)-(2+0.48+0.56) ×(0.48+0.82) 思路导航:整个式子是乘积之差的形式,它们构成很有规律,如果把2+0.48+0.82 用A 表示,把0.48+0.82用B 表示,则原式化为A ×(B+0.56)-(A+0.56) ×B,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 解: 设A=2+0.48+0.82 B=0.48+0.82, 原式=A ×(B+0.56)-(A+0.56) ×B =A ×B+A ×0.56-(A ×B+0.56×B) = A ×B+A ×0.56- A ×B-0.56×B=0.56×(A-B) =0.56×2 =1.12同步导练二:(1)(3.7+4.8+5.9) ×(4.8+5.9+7)-(3.7+4.8+5.9+7) ×(4.8+5.9)(2) (4.6+4.8+7.1) ×(4.8+7.1+6)-( 4.6 +4.8+7.1+6) ×(4.8+7.1)【例三】:计算76.8÷56×14思路导航:这道题是乘除同级运算,解答时,利用添括号法则,在“÷”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变“÷”,“÷”变“×”。
第14讲 盈亏问题与比较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人们在分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剩余(盈)或不足(亏),根据分东西过程中的盈或亏所编成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例1、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分析: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人数与糖的粒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就少6粒,两种不同的方案一多一少相差9+6=15(粒)。
相差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案的分配数不同,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
每人相差1粒,多少人相差15粒呢?由此求出小朋友的人数为15÷1=15(人),糖果的粒数为4×15+9=69(粒)。
解:(9+6)÷(5-4)=15(人),4×15+9=69(粒)。
答:有15个小朋友,分69粒糖。
总结:由例1看出,所谓盈亏问题,就是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由两种分配方案产生不同的盈亏数,反过来求出分配的总人数与被分配东西的总数量。
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两次分配数之差与盈亏总额(盈数+亏数),由此得到求解盈亏问题的公式: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不一定总是“盈”“亏”,也会出现两“盈”、两“亏”、“不盈不亏”“盈”或“亏”等情况。
例2、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分1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
问:有多少粒糖果?分析与解:第一种方案是不盈不亏,第二种方案是亏16×3=48(粒),所以盈亏总额是0+48=48(粒),而两次分配数之差是16-10=6(粒)。
由盈亏问题的公式得有小朋友(0+16×3)÷(16-10)=8(人),有糖10×8=80(粒)。
例3、一批小朋友去买东西,若每人出10元则多8元;若每人出7元则少4元。
四年级数学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例题讲解(一)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人们在分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剩余(盈)或不足(亏),根据分东西过程中的盈或亏所编成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例1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分析: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人数与糖的粒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就少6粒,两种不同的方案一多一少相差9+6=15(粒)。
相差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案的分配数不同,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
每人相差1粒,多少人相差15粒呢?由此求出小朋友的人数为15÷1=15(人),糖果的粒数为4×15+9=69(粒)。
解:(9+6)÷(5-4)=15(人),4×15+9=69(粒)。
答:有15个小朋友,分69粒糖。
例2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3粒则剩2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粒糖果?分析:本题与例1基本相同,例1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4=1(粒),本题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3=2(粒)。
例1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9+6=15(粒),本题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2+6=8(粒)。
仿照例1的解法即可。
解:(6+2)÷(4——2)=4(人),3×4+2=14(粒)。
答:有4个小朋友,14粒糖果。
由例1、例2看出,所谓盈亏问题,就是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由两种分配方案产生不同的盈亏数,反过来求出分配的总人数与被分配东西的总数量。
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两次分配数之差与盈亏总额(盈数+亏数),由此得到求解盈亏问题的公式: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不一定总是一“盈”一“亏”,也会出现两“盈”、两“亏”、一“不盈不亏”一“盈”或“亏”等情况。
盈亏问题解题技巧
盈亏问题解题技巧
1. 嘿,朋友们!来看看这个盈亏问题解题技巧啊。
比如说,你开了个小店卖文具,进了一批笔,每支成本 5 块钱,你想卖 8 块钱来赚点小钱。
要
是这批笔全卖出去了,那就是赚了啊,可要是有很多没卖掉,那不就亏了嘛!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那个平衡点,能懂不?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你明白盈亏的概念哟!
2. 哇塞,听好了哈!在解决盈亏问题时,一定要学会比较啊。
就像你玩游戏,要对比自己的得分和别人的得分,才能知道自己是领先还是落后呀。
比如你种了一亩苹果树,预计能收 1000 斤苹果,结果只收了 800 斤,这明显就
是亏了呀,那你就得反思为啥没达到预期,找到问题所在呀,对不对?
3. 嘿呀!还有哦,计算很重要啊!比如说你去炒股,买了一只股票花了 1
万块,后来涨到万卖了,那你不就赚了5000 块嘛。
但要是买了后跌了呢,岂不是就亏啦!所以得仔细计算成本和收益呀,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嘛!4. 哎呀呀!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呀!就像你走路要看清路一样,不然会摔倒的哟。
假如说有个题目说商店搞促销,买一送一,你得知道这里面到底是怎么个盈亏情况呀,别稀里糊涂就搞错了哟!
5. 嘿!别忘了分析细节啊!好比做一道美食,盐放多少,火候多大,都得注意。
例如说一家工厂生产产品,每个环节的成本都要搞清楚,这样才能知道到底是盈还是亏呀,明白不?
6. 哇哦!要灵活运用技巧啊!就像打太极,不能死板。
比如你接了个兼职,工作多少小时给多少钱,那你得算好怎么安排时间最划算,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实际运用呀!总之,学会这些技巧,解决盈亏问题就不在话下啦!我觉得嘛,只要掌握好这些技巧,盈亏问题就一点也不可怕啦!。
盈亏问题讲义
盈亏问题令狐采学教学目标1.特征:1、分配的一种事物,两套分配方案。
2、每个个体分配的量相同。
3、有盈数或亏数。
4、两大不变量:总数和份数。
2. 方法:画线段图3. 解题思路:两次分配的总数差÷每份差=份数题型:①一盈一亏:(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②双盈:(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③双亏:(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④单亏或单盈:盈或(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例题精讲:例1、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梨。
每只小猴子分6个梨,就多出12个梨;每只小猴子分8个梨,就少4个梨。
有几只小猴子和多少个梨?盈数是12 亏数是4两大不变量份数是猴子总数是梨练习1、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
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
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练习2、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2个,就多余16个;如果每人分5个,就缺少14个。
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有多少个?总结:(盈数+亏数)÷两次分配差=份数例2、妈妈买回一筐苹果,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苹果;每天吃6个则还多8个,那么妈妈买回的苹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练习1、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如果每人分5块糖还剩下17块,如果每人分7块还剩1块。
有多少个小朋友?老师有多少块糖?练习2、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分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总结:(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例3、老师给美术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发画纸。
如果每人分3张,则缺2张;如果每人分5张,则缺32张。
美术活动小组有多少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练习1、学校将一批钢笔奖给三好学生,若每人奖8支就缺11支;若每人奖7支就缺7支。
问:这批钢笔有多少只?三好学生有多少人?练习2、幼儿园给获奖的小朋友发糖,如果每人发6块就少12块,如果每人发9块就少24块,总共有多少块糖呢?总结:(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例4、某校学生参加劳动,分成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参加劳动的有多少人?总结:亏数÷两次分配差=份数例5、学校有若干间宿舍,每间住12人,则有10人没房间,如果每间住14人,则刚好住完。
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盈亏问题公式】(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一、基本型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物体,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组,最后会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进行分组,又会产生另一种结果。
基本特点:两个未知:总份数,总数。
两个一定:总份数不变,总数不变。
基本思路:比较法:(1)总份数=总差÷每份差(2)再代到任一条件求总数。
基本题型:盈盈型:总份数= (较大余数‐较小余数)÷每份差;亏亏型:总份数= (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每份差;盈亏型:总份数= (余数+不足数)÷每份差。
如:小朋友分苹果,每人4 本多10 个;每人6 本少8 个,问多少人多少苹果?两个未知:人为份数,苹果为总数;两个一定:人数不变,苹果数不变。
(1)人数= (10+8)÷(6‐4 )=9(2)苹果数=4 ×9+10=46 (或6 ×9‐8=46)我们遇到的题目一定首先分清什么是份数,什么是总数,可以套一下人分苹果模型,人为份数,苹果为总数。
有变化的盈亏问题先把它转化成基本型盈亏。
例1:(2008 春蕾杯小学数学邀请赛决赛)A、B 买了相同张数的信纸。
A 在每个信封里装1 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信封还剩40 张信纸;B 在每个信封里装3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纸还剩40 个信封。
他们都买了多少张信纸?分析与答:信封为份数,信纸为总数。
每个信封里装3 张信纸,最后用完所有的信纸还剩40 个信封,相当于如果把所有的信封用完还差3 ×40=120 张信纸。
中学数学盈亏问题专题讲解
中学数学盈亏问题专题讲解引言数学中的盈亏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问题,它涉及到收入和支出的计算,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中学数学盈亏问题展开详细讲解。
盈亏的基本概念盈亏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关键概念:收入和支出。
在数学中,收入可以表示为正数,支出可以表示为负数。
盈利指收入大于支出,亏损指收入小于支出,而平衡指收入等于支出。
盈亏问题的解决方法1. 直接计算法:根据给定的收入和支出,直接相加或相减得到盈亏的结果。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适用于较为简单的问题。
2. 代数方程法:将盈亏问题抽象为代数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将问题转化为代数形式进行求解。
3. 图表法:通过绘制图表展示收入和支出的变化,通过观察图表找出盈亏的规律。
图表法适用于更为复杂的问题,能够直观地展示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实例分析以下将通过几个实例来展示盈亏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例1小明在一次义卖活动中卖出了30个产品,每个产品的售价为20元,他的总支出为200元。
问小明此次活动的盈亏情况如何?解答:首先计算收入:30个产品 * 20元/产品 = 600元。
然后计算盈亏:收入 - 支出 = 600元 - 200元 = 400元。
因此小明此次活动的盈利为400元。
实例2某商店购进了100个商品,每个商品的进价为50元,售价为80元。
求该商店此次购进商品的盈亏情况。
解答:首先计算总支出:100个商品 * 50元/商品 = 5000元。
然后计算总收入:100个商品 * 80元/商品 = 8000元。
最后计算盈亏:总收入 - 总支出 = 8000元 - 5000元 = 3000元。
因此该商店此次购进商品的盈利为3000元。
总结中学数学盈亏问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了盈亏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解决盈亏问题。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技巧,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盈亏与比较
答:……。
• 小结:通过这个题目发现,确定盈亏量要 和分配东西统一。所以我们把空出两个房 间转化成了亏12人,而且我们还发现画图 比较对于我们分析盈亏问题是非常有帮助 的,请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我们再通过下 一个例题看一下另外一种情况。
• 例4、几个朋友一起去超市采购,超市里一包牛板 筋3元钱,一袋酱牛肉8元钱。如果每人买4包牛 板筋、2袋酱牛肉,还能剩下8元钱。有果每人买 2包牛扳筋,3袋酱牛肉,就会缺少4元钱。请问 一起去超市的有多少人?
• 作业:
• 期望完成时间:能够在1小时内独立完成绝大多数 题目
• 题目设置:基本题目3题包含三种情况
•
变型题目6题包含本章三种情况
•
思考题目1道 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 谢谢 • 再见
从图上看我们要想比较,不但要把方法二每一份都要统一成8个,而且还要补上 三份,这样才方便比较。
方法二本来就少9,如果再补上三份,每一份还要8个,那么还要再缺少3×8=24 个,所以一共缺少24+9=33个。(当然也可以把方法一去掉三份,本来多7,又 去掉了三份,那么一共就剩3×6+7=25个)于是转化成下图: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用公式计算了。 (33+7)÷(8-6)=20人 答:……。
第一部分 单分的统一
• 例1、小朋友分梨,如果每人分4个还多9个;如果每人分5 个则少3个,问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梨?
• ◎什么是一份?是每人一份。分法一般会出现在每字后面。 • ◎两次分配方法,所分的份数没有变化,且要分配的东西
总量也没有变化 • ◎两次分配的量:一次是每人4个,二次是每人5个
• 虽然我们不知道一共有多少份,但我们知道两次所分的份 数相同,所以我可以做如下比较:
• 因为一天一份,所以就是有14天
第十四讲 盈亏问题
第五讲盈亏问题一、专题简析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问题:一定数量的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多一些,物品就不够;每人少一些,物品就有余。
盈亏问题就是在已知盈亏的情况下来确定物品总数和参加分配的人数。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盈、亏两次分得的差的关系。
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1)(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2)每次分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每次分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二、典型题解例1、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下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
这个植树小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例2、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
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
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例3、有一些少先队员到山上去种一批树。
如果每人种16棵,还有24棵没种;如果每人种19棵,还有6棵没有种。
问有多少名少先队员?有多少棵树?例4、学校给一批新入学的学生分配宿舍。
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个房间。
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例5、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4个,其余的人各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树坑。
少先队员一共挖多少树坑?能力训练:1、幼儿园把一个些积木份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2、某校安排宿舍,如果每间 6人,则 16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8人,则多出10个床位。
问宿舍多少间?学生多少人?3、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
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同学?4、将月季花插入一些花瓶中。
如果每瓶插8朵,则缺少15朵;如果每瓶改为插6朵,则缺少1朵。
盈亏问题-差量比较法
Page 6
3.巩固练习
1)老师给同学们分苹果,每人分10个,就 多出8个,每人分11个则正好分完,那么一共 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苹果?
【分析】第二次每人多分了1个,所以 有8÷1=8(名)学生,8×10+8=88 (个)苹果
Page 7
2) 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10个桃,就 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 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 子?
*公式:(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Page 4
2). “盈盈” 型
例如: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 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 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 是多少?
【分析】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蛋糕的价格不变, 比较两种方案,两次分配的数量是不一样的,第二次分配 时每人少出1元,也就是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给每一个 人退了1元钱,总共退回8-4=4 (元),因此就知道,共 有4÷1=4 (人),蛋糕价钱是 8×4-8=24(元).
Page 9
*公式:(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Page 5
3) “亏亏” 型
例如:学而思学校新买来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 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 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
【分析】两次分配的数量不一样,第二次分配时每人少发 了1本,也就是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从每一个人那里拿 回了一本书,总共拿回了9-2=7(本)书,所以共有老师 7÷1=7(人)
盈亏问题
------ 差量比较法
****** ***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盈亏问题的本质. 2.运用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人们在分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剩余(盈)或不足(亏),根据分东西过程中的盈或亏所编成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例1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4粒则多9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
分析: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朋友的人数与糖的粒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就少6粒,两种不同的方案一多一少相差9+6=15(粒)。
相差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案的分配数不同,第一种方案每人分4粒,第二种方案每人分5粒,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
每人相差1粒,多少人相差15粒呢?由此求出小朋友的人数为15÷1=15(人),糖果的粒数为
4×15+9=69(粒)。
解:(9+6)÷(5-4)=15(人),
4×15+9=69(粒)。
答:有15个小朋友,分69粒糖。
例2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3粒则剩2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粒糖果?
分析:本题与例1基本相同,例1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4=1(粒),本题中两次分配数之差是5-3=2(粒)。
例1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9+6=15(粒),本题中,两种分配方案的盈数与亏数之和为2+6=8(粒)。
仿照例1的解法即可。
解:(6+2)÷(4——2)=4(人),
3×4+2=14(粒)。
答:有4个小朋友,14粒糖果。
由例1、例2看出,所谓盈亏问题,就是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由两种分配方案产生不同的盈亏数,反过来求出分配的总人数与被分配东西的总数量。
解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两次分配数之差与盈亏总额(盈数+亏数),由此得到求解盈亏问题的公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不一定总是一“盈”一“亏”,也会出现两“盈”、两“亏”、一“不盈不亏”一“盈”或“亏”等情况。
例3 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分1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
问:有多少粒糖果?
分析与解:第一种方案是不盈不亏,第二种方案是亏16×3=48(粒),所以盈亏总额是0+48=48(粒),而两次分配数之差是16——10=6(粒)。
由盈亏问题的公式得
有小朋友(0+16×3)÷(16——10)=8(人),
有糖10×8=80(粒)。
下面的几道例题是购物中的盈亏问题。
例4 一批小朋友去买东西,若每人出10元则多8元;若每人出7元则少4元。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东西的价格是多少?
分析与解:两种购物方案的盈亏总额是8+4=12(元),两次分配数之差是10——7=3(元)。
由公式得到
小朋友的人数(8+4)÷(10——7)=4(人),
东西的价格是10×4——8=32(元)。
例5 顾老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若买5本则多3元;若买7本则少1.8元。
这本书的单价是多少?顾老师共带了多少元钱?
分析与解:买5本多3元,买7本少1.8元。
盈亏总额为3+1.8=4.8(元),这4.8元刚好可以买7——5=2(本)书,因此每本书4.8÷2=2.4(元),顾老师共带钱
2.4×5+3=15(元)。
例6 王老师去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的钱还差30元。
问: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王老师带了多少钱?
分析:本题在购物的两个方案中,每一个方案都出现钱不足的情况,买7把小提琴差110元,买5把小提琴差30元。
从买7把变成买5把,少买了7——5=2(把)提琴,而钱的差额减少了110——30=80(元),即80元钱可以买2把小提琴,可见小提琴的单价为每把40元钱。
解:(110——30)÷(7——5)=40(元),
40×7——110=170(元)。
答:小提琴40元一把,王老师带了170元钱。
练习14
1.小朋友分糖果,每人3粒,余30粒;每人5粒,少4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粒糖?
2.一个汽车队运输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汽车运3500千克,那么货物还剩下5000千克;如果每辆汽车运4000千克,那么货物还剩下500千克。
问:这个汽车队有多少辆汽车?要运的货物有多少千克?
3.学校买来一批图书。
若每人发9本,则少25本;若每人发6本,则少7本。
问:有多少个学生?买了多少本图书?
4.参加美术活动小组的同学,分配若干支彩色笔。
如果每人分4支,那么多12支;如果每人分8支,那么恰有1人没分到笔。
问:有多少同学?多少支彩色笔?
5.红星小学去春游。
如果每辆车坐60人,那么有15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那么恰好多出一辆车。
问:有多少辆车?多少个学生?
6.某数的8倍减去153,比其5倍多66,求这个数。
7.某厂运来一批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那么比原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那么将比原计划多用一天。
现在要求按原计划烧完,那么每天应烧煤多少千克?
8.同学们为学校搬砖,每人搬18块,还余2块;每人搬20块,就有一位同学没砖可搬。
问:共有砖多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