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高考物理压轴题
高考物理最难压轴题
![高考物理最难压轴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0d05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6.png)
高考物理最难压轴题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向心力突然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将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 物体的速度将突然减小D. 物体的速率在短时间内不变(答案:D)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保持双缝间距不变,增大光源到双缝的距离,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将: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三、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用一细线系住一小物块,小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拉力,使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的弹性势能保持不变B. 小物块的动能保持不变C. 小物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大D. 小物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答案:C)四、在电场中,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负功。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的电势B. 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小C. 粒子的动能一定增大D. 粒子的速度可能增大(答案:D)注:此题考虑的是粒子可能受到其他力(如洛伦兹力)的影响,导致速度方向变化,但电场力做负功仍使电势能增加。
五、一轻质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杆可绕中点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
当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杆转至竖直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B. A、B两球的动能相等C. A、B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D. 杆对A球做的功大于杆对B球做的功(答案:D)六、在闭合电路中,当外电阻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源的电动势将增大B. 电源的内电压将增大C. 通过电源的电流将减小D. 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将增大(答案:C)七、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足够长),加速度恒定。
前4s内位移是1.6m,随后4s内位移是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6m/s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m/s²(方向沿斜面向下)C. 物体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8mD. 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总共需时12s(答案:C)八、在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2024年高考物理压轴题
![2024年高考物理压轴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a825d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f.png)
2024年高考物理压轴题一、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增大双缝间距,同时保持光源和观察屏的位置不变,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如何变化?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二、一质点以初速度v₀沿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AB段与BC段的距离相等,且质点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v₀/2,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₀/2,则质点在B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A. v₀B. (√3 + 1)v₀/2C. (3 + √3)v₀/4D. (3 - √3)v₀/4(答案:A,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全程平均速度以及位移速度关系式求解)三、在电场中,一电荷q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
若将该电荷的电量增大为2q,再从A点移动到B点,则电场力做功为?A. W/2B. WC. 2WD. 4W(答案:C,电场力做功与电荷量的多少成正比)四、一均匀带电球体,其内部电场强度的大小与距离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是?A. 与r成正比B. 与r成反比C. 与r的平方成正比D. 在球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答案:D,对于均匀带电球体,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由高斯定理可证)五、在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是基本规律。
下列哪个核反应方程是可能的?A. ²H + ³H →⁴He + n + 能量B. ²H + ²H →³H + p + 能量C. ²H + ²H →⁴He + 2p - 能量D. ³H + ³H →⁴He + ²H + 能量(答案: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判断)六、一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当其速度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回复力增大B. 位移增大C. 加速度减小D. 动能增大(答案:A、B,弹簧振子速度减小时,正向平衡位置运动,回复力增大,位移增大,加速度增大,动能减小)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若入射光的频率增加,而光强保持不变,则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光强不变意味着总的光子数不变,频率增加则单个光子能量增加,因此光子数减少,导致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八、在相对论中,关于时间和长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速运动的物体,其内部的时间流逝会变慢B. 高速运动的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测量得到的长度会变长C. 无论物体运动速度如何,时间和长度都是不变的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A,根据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高速运动的物体内部时间流逝会变慢,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变短)。
全国各地多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汇集与详细解析
![全国各地多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汇集与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f040724b73f242336c5fe2.png)
最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压轴题汇集(详细解析63题)1(20分)如图12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 的匀强电场E ,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 ,一个质量为m =0.1 kg ,带电量为q =0.5 C 的物体,从板的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R 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C 点,PC =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取g=10m/s 2,求:(1)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2)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 1和v 2 (3)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4)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2(10分)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 的木板C ,质量m c =5kg ,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 和B ,m A =1kg ,m B =4kg ,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A 、B 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A 以速度6m /s 水平向左运动,A 、B 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 (1)当两滑块A 、B 都与挡板碰撞后,C 的速度是多大? (2)到A 、B 都与挡板碰撞为止,C 的位移为多少?3(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簧示数为F 2,测得斜面斜角为θ,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4有一倾角为θ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 ,另有三个木块A 、B 和C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m C =3 m ,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M 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A 静止在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木块B 在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P 、Q 间的距离为L.已知木块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A 相碰后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B 向上运动恰好能回到Q 点.若木块A 静止于P 点,木块C 从Q 点开始以初速度032v 向下运动,经历同样过程,最后木块C 停在斜面上的R 点,求P 、R 间的距离L ′的大小。
高中物理力学压轴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力学压轴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083e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6.png)
高中物理力学压轴题及解析高中物理力学是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压轴题往往考察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力学压轴题,给出详细的题目及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高中物理力学压轴题题目:一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恒力F作用,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
已知小车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求小车在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
二、解析1.首先,根据题目描述,小车受到的合力F合= F - kv,其中F为恒力,kv为阻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合= ma。
3.将合力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ma = F - kv。
4.整理得到加速度a的表达式:a = (F - kv) / m。
5.由于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可以使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 = at,将加速度a代入,得到v = (F - kv)t / m。
6.进一步整理得到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v = (F/m)t - (k/m)t^2。
7.由于要求速度v与加速度a的关系,可以将v对a求导,得到dv/da = (F/m) - 2(k/m)t。
8.令dv/da = 0,求得极值点,即t = F / (2km)。
将此值代入v的表达式,得到v = F^2 / (4km)。
9.因此,小车在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为:a = F / m - 2k/m * v。
三、总结通过对本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解决这类力学压轴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以及掌握阻力与速度成正比的关系。
此外,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如求导、求极值等,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注意:本文所提供的题目及解析仅供参考,实际考试题目可能有所不同。
高考物理压轴题详解
![高考物理压轴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dbde3fcbe23482fb5da4c0e.png)
高考物理压轴题(含详解答案)1、如图9-13所示,S 是粒子源,只能在纸面上的360°范围内发射速率相同、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电子。
MN 是一块足够大的挡板,与S 相距OS = L 。
它们处在磁感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试求:(1)要电子能到达挡板,其发射速度至少应为多大?(2)若发射速率为meBL ,则电子击打在挡板上的范围怎样? 【解说】第一问甚简,电子能击打到挡板的临界情形是轨迹与挡板相切,此时 r min = 2L ; 在第二问中,先求得r = L ,在考查各种方向的初速所对应的轨迹与挡板相交的“最远”点。
值得注意的是,O 点上方的最远点和下方的最远点并不是相对O 点对称的。
【答案】(1)m2eBL ;(2)从图中O 点上方距O 点3L 处到O 点下方距O 点L 处的范围内。
2、如图9-14甲所示,由加速电压为U 的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沿x 方向射入匀强磁场,要使电子经过x 下方距O 为L 且∠xOP = θ的P 点,试讨论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和方向的取值情况。
【解说】以一般情形论:电子初速度v 0与磁感应强度B 成任意夹角α ,电子应做螺旋运动,半径为r = eB sin mv 0α,螺距为d = eB cos mv 20απ,它们都由α 、B 决定(v 0 =e mU 2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总可以找到适当的半径与螺距,使P 点的位置满足L 、θ的要求。
电子运动轨迹的三维展示如图9-14乙所示。
如果P 点处于(乙图中)螺线轨迹的P 1位置,则α = θ ,B ∥OP ;如果P 点处于P 2或P 3位置,则α ≠ θ ,B 与OP 成一般夹角。
对于前一种情形,求解并不难——只要解L = kd (其中k = 1,2,3,…)方程即可;而对后一种情形,要求出B 的通解就难了,这里不做讨论。
此外,还有一种特解,那就是当B ⊥OP 时,这时的解法和【例题4】就完全重合了。
高考物理压轴题选析
![高考物理压轴题选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d0501db4daa58da1114a20.png)
高考压轴题选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上演变迹象明显,特别是压轴题,不在象以前的那么难——难得无法下手,难得无从看笔,“一般人”只能放弃!近几年的压轴题虽然看起仍然很凶,但实质已经温和得多,“一般人”只要沉着应对,冷静分析,机智处理,得高分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得全分也并非太难,这里录几例近几年的高考压轴题,并对其简析,望研习后能有所启发。
1.(05上海23)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竖直固定轴转动,在圆盘上沿半径开有一条宽度为2mm 的均匀狭缝.将激光器与传感器上下对准,使二者间连线与转轴平行,分别置于圆盘的上下两侧,且可以同步地沿圆盘半径方向匀速移动,激光器连续向下发射激光束.在圆盘转动过程中,当狭缝经过激光器与传感器之间时,传感器接收到一个激光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画出相应图线.图(a)为该装置示意图,图(b)为所接收的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强度,图中Δt 1=1.0×10-3s ,Δt 2=0.8×10-3s .(1)利用图(b)中的数据求1s 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2)说明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 (3)求图(b)中第三个激光信号的宽度Δt 3.解析:(1)由图线读得,转盘的转动周期T =0.8s ① 角速度2==T πω 6.28rad /s 7.85rad /s 0.8= ②(2)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理由为:由于脉冲宽度在逐渐变窄,表明光信号能通过狭缝的时间逐渐减少,即圆盘上对应探测器所在位置的线速度逐渐增加,因此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 (3)设狭缝宽度为d ,探测器接收到第i 个脉冲时距转轴的距离为r 1,第i 个脉冲的宽度为△t i ,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的运动速度为v .2i id t T r π∆=③ r 3-r 2=r 2-r 1=vT④r 2-r 1=2111()2dT t t π-∆∆ ⑤ r 3-r 2=3211()2dT t t π-∆∆ 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3331233312 1.0100.8100.671022 1.0100.810t t t s t t -----∆∆⨯⨯⨯∆==≈⨯∆-∆⨯⨯-⨯评析与点拔:本题是组合题,由圆盘的匀速圆周运动与沿半径的匀速直线运动组合而成,更利用激光传感器记录光信号随时间变化规律,在两个相互独立的运动间建立了联系。
高中物理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解析版)
![高中物理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1e379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6.png)
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1.用力学三大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检验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准。
2.在命题方式上,高考通常会通过设计包含多个物理过程、涉及多个力学观点的复杂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能量转换和守恒、动量变化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力学三大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3.备考时,学生应首先深入理解力学三大观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的物理公式和定理。
其次,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对多过程问题的训练,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
考向一:三大观点及相互联系考向二: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从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如速度、位置),所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如位移x,时间t)问题,不能解决力(F)的问题。
(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
(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特别方便。
考向三:用三大观点的解物理题要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1.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后需根据不同的条件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离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
高考物理压轴题赏析
![高考物理压轴题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a70a13c5da50e2524d7ffb.png)
赏析高考物理压轴题全国高考共有6套理科综合卷和3套物理卷,分析这些试卷中的物理压轴由上表可知,六份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压轴题更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这些压轴题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其解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分力析、运动情景的分析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下面就结合这六份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压轴题,谈谈对高三物理复习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一、抓好三大“基础”工程——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过程分析、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压轴每题均为20分,分值非常的高,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如何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呢?我们如果仔细认真地分析一下这些所谓的“押宝题”,其实也不显得那样悬乎,它们毕竟是一道道非常普通的物理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狠抓三大基础工程的建设与培养,这三大基础工程就是过程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
抓基础就抓住了高考,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坚持的教学“政治方向”。
高考试题无论考查什么能力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这就是高考的基础性。
前苏联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学生学的知识越基础,该知识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迁移能力就越强”。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踏踏实实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物理过程的分析,这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基础工程。
[例1].(全国理综卷I ).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入了许多用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
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1所示,电容量为C 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 和B 水平放置,相距为d ,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
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 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
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
06年广东物理卷压轴题赏析
![06年广东物理卷压轴题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a6bc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d.png)
06年广东物理卷压轴题赏析对于压轴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各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但又难以准确描述。
本文通过与大家交流,使读者形成自己的一套判断原则。
广东06年高考物理卷最后一道压轴题是这样的:假设有一个飞碟在离地球150千米的太空中飞行,忽然它失去控制,飞碟加速向地面坠落。
请用你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回答:( 10分)1。
能否判定这个飞碟就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 5分)2。
如果不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飞碟将会以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返回?( 10分) 它给我们带来两个问题:第一、飞碟到底是不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第二、如果是,飞碟为什么会失控呢?在这个压轴题中,首先要分析第二个问题,只要飞碟的行为不违背牛顿第三定律或伽利略第一、第二定律,那就是合情合理的。
其次再来看第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考虑。
由于飞碟已经失去了和地球的万有引力,所以它相对地球表面的静止速度可以无限接近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它的加速度为零。
但由于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很远,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无限接近于零,即它在向地面加速的同时也向前方喷出气体,而气体具有反冲力,当反冲力的功率等于它对地面的作用力时,反冲力等于零。
因此飞碟还要继续向前飞,直到重力加速度为零,飞碟自身的反冲力等于零,飞碟才可能平衡下来,掉在地面上。
由于它正好处在地球半径的边缘附近,所以飞碟应该按抛物线的轨迹降落,椭圆轨道偏离直线最小。
第一问,我们要注意,飞碟可能失控并不等于飞碟一定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
由于飞碟失控是在向地面降落之前,而且事实上是按抛物线的轨迹降落,所以我们可以肯定,飞碟在向地面降落的过程中,不会改变航向,这样的话,它怎么能被认定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
因此,第一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飞碟可能失控,但它绝不会被认定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第二问如何解决呢?飞碟加速下落必然有向上的加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动量增加,势能减少,因此飞碟将增加其质量,也就增加了其势能,要使它的势能最小,只有增加它的速度,即降低它的运动速度。
高中物理压轴题04 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解析版)
![高中物理压轴题04 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b4b58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b.png)
压轴题04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1.本专题是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典型题型,包括应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系统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中既可以在选择题中命题,更会在计算题中命题。
2024年高考对于动量和能量的考查仍然是热点。
2.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不仅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3.用到的相关知识有: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一直都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存在,重点考查类型为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爆炸问题等。
考向一:动量定理处理多过程问题1.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这种情况下,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F·Δt=Δp是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公式中的F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
3.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的两类物理现象(1)当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力F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力F就越小,如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而掉在沙地上不易碎。
(2)当作用力F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动量变化量Δp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动量变化量Δp越小。
4.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既可以是全过程,也可以是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2)进行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力,不必分析内力。
(3)规定正方向。
(4)写出研究对象的初、末动量和合外力的冲量(或各外力在各个阶段的冲量的矢量和),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考向二: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问题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
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m1v1=m1v′1+m2v′2①12m 1v 21=12m 1v ′21+12m 2v ′22②由①②得v ′1=m 1-m 2v 1m 1+m 2v ′2=2m 1v 1m 1+m 2结论:①当m 1=m 2时,v ′1=0,v ′2=v 1,两球碰撞后交换了速度。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d3d8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5.png)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压轴题是考生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该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道题目。
题目: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已知物体在t=0时刻的位置为原点O,速度为v0。
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在t=0到t=4s的位移是多少?2. 物体在t=4s时的加速度是多少?3. 物体在t=4s到t=8s的位移是多少?4. 物体在t=8s时的加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物体在t=0到t=4s的位移是速度-时间图象下的面积。
根据图象可知,在t=0到t=4s的时间段内,速度保持为v0,即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 v0 × (4-0) = 4v0。
2. 物体在t=4s时的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来确定。
根据图象可知,在t=4s时,速度的斜率为0,即速度不再变化,因此加速度为0。
3. 物体在t=4s到t=8s的位移同样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象下的面积来计算。
根据图象可知,在t=4s到t=8s的时间段内,速度保持为-v0,即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 -v0 × (8-4) = -4v0。
4. 物体在t=8s时的加速度同样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来确定。
根据图象可知,在t=8s时,速度的斜率为0,即速度不再变化,因此加速度为0。
综上所述,根据给定的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t=0到t=4s的位移为4v0;2. 物体在t=4s时的加速度为0;3. 物体在t=4s到t=8s的位移为-4v0;4. 物体在t=8s时的加速度为0。
这道题目考察了考生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图象,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同时,这道题目也考察了考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动量定理(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动量定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1faf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png)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动量定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物体A 、B ,它们的质量均为m.在物体B 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 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B 发生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的速度为零B.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B 的速度为零C.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B 所做的功为2012mv D.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A 和物体B 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D【解析】AB.由题意可知,物体A 在压缩弹簧时,做减速运动,物体B 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做加速运动,某时刻二者的速度相等,此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故在弹簧被压缩并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B 的速度并不为零,选项AB 错误;C.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A 的速度并不为零,物体B 的速度也并是最大值v 0,故弹簧对物体B 所做的功不是2012mv ,选项C 错误;D.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A 和物体B 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二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 正确;故选D 。
2.质量为m =0.10kg 的小钢球以v 0=10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下落h =5.0m 时撞击一钢板,如图所示,碰撞后速度恰好反向,且速度大小不变,已知小钢球与钢板作用时间极短,取g =10m/s 2,则()A.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B.小钢球与钢板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C.小钢球从水平抛出到刚要撞击钢板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2N·sD.小钢球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动量的大小为2kg·m/s【答案】B 【解析】根据平抛运动公式212h gt =y gt=v 解得1st =10m/sy v =A.因为tan 1yx v v α==有几何关系可知,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θ=︒故A 错误;B.小钢球与钢板碰撞时的速度大小为t v ==小钢球与钢板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t 2m/sp mv ∆==⋅故B 正确;C.小钢球从水平抛出到刚要撞击钢板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1N sI Gt ==⋅故C 错误;D.小钢球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动量的大小为t m/sp mv ==⋅故D 错误。
2023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
![2023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d1b2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c.png)
2023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在2023年的全国高考物理考试中,乙卷的压轴题一直备受考生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解析和讨论。
1. 物理题目背景在近年的高考中,物理一直是考生们的重点和难点科目之一。
而乙卷的压轴题更是一道考验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题目。
了解这道题目的考察重点和解题技巧,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题目解析和讨论这道压轴题的题目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我们需要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公式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的解答。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展开,深入探讨每个知识点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和通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这道压轴题,我个人认为,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又具有严谨的逻辑和思维方式。
解决物理问题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认为在备战2023年的高考物理压轴题时,学生们应该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掌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和回顾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是一道考验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题目。
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展开,深入探讨每个知识点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掌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这道压轴题的深入解析和讨论,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解析,相信读者对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物理压轴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
![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d60676561252d380eb6e5e.png)
高考物理压轴题解析1.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是球心,碗的内表面光滑.一根轻质杆的两端固定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m2.当它们静止时,m1、m2与球心的连线跟水平面分别成60°,30°角,则碗对两小球的弹力大小之比是分析:分别以m1、m2两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运用正弦定理得出碗对两小球的弹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式,再求碗对两小球的弹力大小之比.解:先以m1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重力m1g与杆对球的弹力F的合力与碗对小球的弹力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数学正弦定理得:F/sin30°=F1/sin105°=m1g/sin45°①同理,以m2球为研究对象,得到:F/sin60°=F2/sin75°=m1g/sin45°②由①:②得:F1:F2=sin60°:sin30°=根三:12.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37°=0.6,cos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求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范围.分析:若物体刚好不下滑,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重力、水平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达到最大值.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求出F与G的比值最小值,同理,物体刚好不上滑时求出F与G的比值最大值,得到F与G的比值范围.解答:解: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F=F1,作出力图如图.则由平衡条件得:F1•cosθ+μN1=G•sinθ,N1=F1•sinθ+G•cosθ.得:F2/G= sin37°−0.5×cos37°/ cos37°+0.5×sin37°=0.2/1.1=2/11;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F=F2, F2•cosθ=μN2+G•sinθ, N2=F2•sinθ+G •cosθ,得:F2/G= sin37°+0.5×cos37°/ cos37°−0.5×sin37°=1/0.5=2,即2/11≤F/G≤23.如图所示,楼梯口一倾斜天花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10N,刷子的质量为m=0.5kg,刷子可视为质点,且沿天花板向上匀速运动,取sin 37°=0.6,则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刷子受四个力作用,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sinθ=mgsinθ+Ff ,Fcosθ=mgcosθ+FN且Ff =μFN,由三式得μ=tanθ=0.754.如图所示,两个均匀光滑的相同小球,质量均为m,置于半径为R的圆柱形容器中,小球半径为r,且R>r>R/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容器底面对A球的弹力等于2mgB.两球间的弹力大小可大于、等于或小于2 mgC.容器左壁对A球的弹力大于容器右壁对B球的弹力D.A、B两球间相互作用力必在两球心的连线上A、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得:容器底面对A球的弹力F底=2mg.故A正确B、对B球分析受力如图2所示,设θ为F AB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则得F AB= mg/cosθ当θ=60°时,F AB=2mg;当θ>60°时,F AB>2mg;当θ<60°时,F AB<2mg;故B正确.C、由1图知,容器左壁对A球的弹力等于容器右壁对B球的弹力.故C错误.D、根据弹力与接触面垂直可知,A、B两球间相互作用力必垂直两球的公切面,则由几何知识得知,A、B两球间相互作用力必在两球心的连线上.故D正确.5.如右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下,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且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一定有下滑的趋势B.物体一定有上滑的趋势C.若F1=F2,且θ=45°,则物体一定有下滑的趋势D.若F1=F2,且θ=45°,则物体一定有上滑的趋势解析:根据受力分析和对力的分解处理可知,当(F2+mg)sin θ=F1cos θ时,物体既无上滑趋势,也无下滑趋势;当(F2+mg)sin θ>F1cos θ时,物体有下滑趋势;只有当(F2+mg)sin θ<F1cos θ时,物体才具有上滑趋势;若F1=F2,且θ=45°,则F1和F2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具有F2sin θ=F1cosθ,而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mg sin θ不能被除摩擦力外的其他力平衡,所以一定具有下滑趋势.6.(2011·福州十中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两倾斜的滑杆上分别套有A、B两个圆环,两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一个物体,如右图所示.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滑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则(AD)A.A圆环与滑杆无摩擦力B.B圆环与滑杆无摩擦力C.A圆环做的是匀速运动D.B圆环做的是匀速运动解析:由于A圆环与物体的连线与滑杆垂直,对物体研究,将物体的重力沿滑杆的方向和垂直于滑杆的方向分解,则沿滑杆向下的分力产生的加速度为gsin θ,对整体研究,整体沿滑杆向下运动,整体要有沿滑杆向下的加速度必须是A圆环与滑杆的摩擦力为零,A正确;对B圆环连接的物体研究,由于连接圆环与物体的绳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合力如果不为零,合力必定沿竖直方向,合力在垂直于滑杆的方向上的分力必产生加速度,这与题意矛盾,物体在垂直于滑杆的方向上速度为零,因此物体受到的合力必为零,物体和圆环一起做匀速运动,D正确.7.如图所示,光滑的地面和墙面c之间放一个质量为M的重球b,用一个轻质斜面体(重量不计)a插在b球下方,在水平力F作用下将重球b缓慢地撑起一定高度。
分析和解答高考物理压轴题
![分析和解答高考物理压轴题](https://img.taocdn.com/s3/m/ba8bb7e6e009581b6bd9ebdc.png)
分析和解答高考物理压轴题纵观历届高考物理压轴题,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综合的知识面较广、隐含的条件多、思维量大、难度较高,它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思维能力,因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现将压轴题大致分为如下五类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同学生带来一些帮助。
1、动力学压轴题这类题以运动和力的关系为中心,解题方法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主要力学规律,因此是一类大型的压轴题,也是高考中考查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压轴题。
例1 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m=2千克的平板车左端放有质量M=3千克的小滑块,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摩擦系数μ=0.4.开始时平板车和滑块共同以v 0=2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并与坚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平板车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与原来相反。
平板车足够长,以至滑块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
(取g=10m/s 2) 求:(99年上海高考)(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平板车第二次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
(3)为使滑块始终不会滑到平板车右端,平板车至少多长? 解析:(1)平板车第一次与墙碰后,在滑块对它的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下先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返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在小车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下向右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达到共同速度v 1. 由动量守恒定律:Mv 0-mv 0=(M+m)v 1, 解得v 1=0.4m/s 。
又平板车向左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μMg/m=6m/s 2,故车第一次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 m =a v 220=31m. (2)车向左减速运动的位移为S m =a v 220=31m,向右运动的位移为S=av 221=304.0m ,∵S m >S,∴车第二次碰撞墙壁前与滑块已达到共同速度v 1=0.4m/s 。
(3)由题可知,车最终靠墙停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高考物理压轴题2006全国高考共有6套理科综合卷和3套物理卷,分析这些试卷中的物理由上表可知,六份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压轴题更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这些压轴题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其解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分力析、运动情景的分析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下面就结合这六份高考理综试卷中物理压轴题,谈谈对高三物理复习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一、抓好三大“基础”工程——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过程分析、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压轴每题均为20分,分值非常的高,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如何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呢?我们如果仔细认真地分析一下这些所谓的“押宝题”,其实也不显得那样悬乎,它们毕竟是一道道非常普通的物理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狠抓三大基础工程的建设与培养,这三大基础工程就是过程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
抓基础就抓住了高考,这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坚持的教学“政治方向”。
高考试题无论考查什么能力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这就是高考的基础性。
前苏联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学生学的知识越基础,该知识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迁移能力就越强”。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踏踏实实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物理过程的分析,这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基础工程。
[例1].(全国理综卷I ).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入了许多用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
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1所示,电容量为C 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 和B 水平放置,相距为d ,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
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 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
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
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
重力加速度为g 。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 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
求在T 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mg d q >ε 其中Q q α= εC Q = 解得C mgd αε> nq Q 2`= 解得 mgdC md mgd C md T C Q -++=2222222'εαεαεα二、用“拆”的方法培养学生程序化解题的素养高考物理压轴题都要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和多个研究对象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按照物理学的基本操作方法,一步一步地操作,用“拆”的思想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拆成几个简单的子问题研究,把问题简化。
正确的思维与操作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首先可按照物理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几个最简单的子过程,注意各子过程之间的状态链接;涉及多个研究对象的综合问题,可以将其拆成局部研究与整体研究,用物理术语来说就是子系统与大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1、要能把子系统从大系统中分离出来有时组成力学系统的物体数目过多,对整个力学系统应用守恒定律,问题过于复杂,无从下手。
比如运用动量守恒或机械能守恒时,如果在特定的条件下,其中一些子系统的动量守恒或机械能守恒可以不受整个系统中其它物体的影响,就可以把这样的子系统从大系统中分离出来,就可以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简化,这给守恒定律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这也是隔离法的一种推广应用。
当然,如果整个大系统能满足相关的定理条件,那就首先可考虑运用整个系统来列方程,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整体法。
例2.如图所示,有 a 、b 两束单色光(一束是红光一束是紫光)分别垂直于同种介质材料做成的两个不同顶角的三棱镜的一个腰射入,从另一个腰射出后,测得它们的偏折角θ大小相同。
两个三棱镜的顶角分别为α、β且α<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是红光,b 是紫光B .a 是紫光,b 是红光C .可能a 、b 都是红光D .可能a 、b 都是紫光例3.如图1甲所示为分压器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不计,变阻器总电阻为0R =50Ω.闭合电键S 后,负载电阻L R 两端的电压U 随变阻器a 端至滑动触头间的阻值x R 变化而改变.当负载电阻分别为L1R =200Ω和L2R =20Ω时,关于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U 随x R 变化的图线大致接近图20乙中的哪条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L1R 大致接近曲线①,L2R 大致接近曲线②B .L1R 大致接近曲线②,L2R 大致接近曲线①C .L1R 大致接近曲线③,L2R 大致接近曲线④D .L1R 大致接近曲线④,L2R 大致接近曲线③图1例4.如图2甲、乙所示的两个电路中的电阻R 、电流表、电压表和电池都是相同的,电源的内电阻相对于电阻R 的大小可以忽略。
闭合开关后,甲、乙两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 甲、U 乙、I 甲、I 乙。
已知U 甲≠U 乙、I 甲≠I 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U 甲/I 甲<R < U 乙/I 乙B .U 甲/I 甲>R > U 乙/I 乙C .若甲乙甲甲乙甲I I I U U U ->-,则乙乙甲甲I U R I U R -<- D .甲乙甲甲乙甲I I I U U U ->-,则乙乙甲甲I U R I U R ->- 例5.如图所示,闭合电路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不计,外电路的电阻R 1与R 2并联,且R 1> R 2,电流表的内阻为R A 。
将电流表接入电路的a 点(即串联于干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I 。
若将电流表接入电路的b 点(即与电阻R 1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I 1;若将电流表接在电路的c 点(即与电阻R 2串联), 电流表的示数为I 2。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I > I 1+I 2 B 、I < I 1+I 2C 、I = I 1+I 2D 、以上判断都不正确2、 能把子过程从总过程中划分出来与力学规律相关的物理过程变化多端,由于过程的多变性,必然使问题趋于复杂性,但复杂多变的物理过程又常常具有阶段性。
过程的各个阶段,即各个子过程,相对总过程来说,问题通常都要简单得多。
因此,把构成过程整体的若干子过程划分出来研究,就可以把全过程看来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加以简化,简化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个子过程,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比如动量守恒问题,是研究物理系在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其内部各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我们常用“慢镜头”方式分析物理过程,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子过程。
如2004年理综压轴题第25题,盘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之后盘作匀减速运动而静止。
前一过程与后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个子过程,是两个最简单的子过程相链接的综合题。
2006年理综物理第25题,带电小球的运动过程也是两个最简单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过程。
[例6].(四川理综卷)如图2所示,在足够大的空间范围内,同时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1.57T.小球1带正电,其电量与质量之比q 1/m 1=4 C/kg,所受重力与电场力的大小相等;小球2不带电,静止放置于固定的水平悬空支架上。
小球向右以v 0=23.59 m/s 的水平速度与小球2正碰,碰后经过0.75s再次相碰。
设碰撞前后两小球带电情况不发生改变,且始终保持在同一竖直图2a平面内。
(取g=10 m/s 2)问(1)电场强度E 的大小是多少?(2)两小球的质量之比12m m 是多少? 三、善于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学生在解答物理综合题时,肯定要运用定理与定律列出具体的公式。
在列式时,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也就是对谁列方程,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此物理问题中所涉及的系统,系统中有几个物体。
其二,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列出公式的两边应该是不同时刻的两个状态,要把每个状态分析清楚。
第三,从一个物理状态到另一个状态,把两个状态链接在一起的就是物理过程。
也就是说,学生每列一个物理公式,必须非常明确这个公式是对谁(系统)列方程,是对哪个过程列方程,而方程左右两边对应的是哪两个物理状态。
要注意状态变化连接处的特征和前后不同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前一过程的末速度就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
7.“和平号”空间站已于2001年3月23日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简化为从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1)试导出以下列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散失能量E′的公式.(2)算出E′的数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的质量M=1.17×105kg; 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h=146km; 地球半径R=6.4×106m; 坠落空间范围内重力加速度可看作g=10m/s2; 入海残片的质量m=1.2×104kg; 入海残片的温度升高ΔT=3000K;入海残片的入海速度为声速v=340m/s; 空间站材料每1千克升温1K平均所需能量c=1.0×103J; 每销毁1千克材料平均所需能量μ=1.0×107J. 8.一传送带装置示意如图2所示,其中传送带经过AB区域时是水平的,经过BC 区域时变为圆弧形(圆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画出),经过CD 区域时是倾斜的,AB 和CD 都与BC 相切。
现将大量的质量均为m 的小货箱一个一个在A 处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经传送带运送到D 处,D 和A 的高度差为h 。
稳定工作时传送带速度不变,CD 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邻两箱的距离为L 。
每个箱子在A 处投放后,在到达B 之前已经相对于传送带静止,且以后也不再滑动(忽略经BC 段时的微小滑动)。
已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T 内,共运送小货箱的数目为N 。
这装置由电动机带动,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
求电动机的平均抽出功率P )(222gh tL N t Nm p +=四、“三步曲”规范程序化解题解物理计算题时,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让阅卷的老师赏识评分。
因此要求在平时的计算时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规范化解题,按照自己的思维程序表达。
一般来说,物理计算题评分时,有列式分和求解分,我们可按照“三步曲”来规范计算题的解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