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541d34cfc789eb172dc876.png)
2.联系的普遍性
联 系 的 普 遍 性
事物之间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 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 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自然界
事物内部
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方法论: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我和奥巴马家养的一条鱼有什么联系?
联系的条件性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木板的长短和木桶的容积是因 果联系 C、部分制约着整体 D、整体由部分组成的
能举例 说明吗?
(3)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据说山东有一位医生能 治一切驼背,方法之独特, 手术之简便举世无双。一 驼背备厚礼求治。医生说: “包你背直”。就让驼背 伏在地上,他在驼背上放 一门板,蹦上去就是几下, 那驼背杀猪般嚎叫:你要 踩死我呀?医生说:只要 驼背能直,管你生死乎?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相克相生的谋略》 请回答青蛙、蛇、蜈蚣之间存在一 种什么关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 1.什么是联系?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事物之间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 系 是
事物之间
的 事物内部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世界上存在与周围没有联系的事物吗?
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整个世界是一个普 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但就单个事物而言,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 总是有条件的
判断:
1.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 在联系…………………… (√ )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 系………………………(×)
小奥:“爸爸,小布的爸爸游泳游的可好 了,你怎么不会呢?” 爸爸:“小布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 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 小奥:“可是,爸爸你总是吃鸡,你会下 蛋吗?” 爸爸:“我吃得都是公鸡,公鸡是不下蛋 的。” 谈一谈:◎小奥爸爸的可笑之处? ◎请从联系的角度分析小奥的 爸爸犯了什么错误?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正式版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a2d42e0b4e767f5bcfce2d.png)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设计从知识目标来看,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跳出“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
如果说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本单元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
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
从能力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之,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准备。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
第二课时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是我们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前提和基础。
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讲-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讲-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e91f1ca1c7aa00b42acb6f.png)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故②的 说法错误;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 能起决定作用,故④错误。
答案: B
考题3 (2009·全国卷Ⅱ)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 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基础知识]
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 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它有两方面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 (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要明确二者是证统一的 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 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其意是指任何“个别” 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 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 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 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 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因此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dccc1f6edb6f1aff001ff9.png)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 做主要矛盾。
哲理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 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善于 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启示:
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只有抓住事物 的主要矛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事理分析:
溪急石险,人们的警惕性提高了,因而危险性会相对地减少; 水流平缓,人们往往放松警惕性,危险性反而相对的增加。
【提示】 (1)“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 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对立 (2)“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 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 统一 矛盾无处不在
启示:
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赏古诗 析哲理
杂
清
兴
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度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一、读 二、取 三、挂 四、答 阅读 提取 靠挂 答题
理解诗的内容 (说明的事理) 提取诗文中隐含的信息( 破题的方向、答题的范围) 事理所涉及的课本知识 组织答案
面,即支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 点看问题。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 法与 古诗词赏析
赏古诗 析哲理
泾 溪
唐 罗 隐
终岁不闻倾覆人 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石险有惊惧 却是平流无石处
一、读 二、取 三、挂 四、答 阅读 提取 靠挂 答题
理解诗的内容 (说明的事理) 提取诗文中隐含的信息( 破题的方向、答题的范围) 事理所涉及的课本知识 组织答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a0d3d7a58da0116c174999.png)
5.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 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 诗所包含的生活与哲学道理主要是 (A )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 矛盾具有斗争性 C .矛盾具有普遍性 D. 矛盾具有特殊性
6. 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 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 A 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注意: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 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才是发展。
4.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注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 起质变,任何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没 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辩析题的答题技巧:(1)根据观点提取信息, 找准辩点。(2)坚持辨证思维方法,判断观点中 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并说明理由,指出其错误部 分说明理由并加以完善,答出题目的辩味来。(3) 答题要“有辩有析”,必要时有“评”且要“评” 得精准。】
【选做题】某校的高二某班教室后墙上贴着班级格 言“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上过一段时 间的哲学课后,同学们开始对这句话议论纷纷。 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相关哲学知识对此班级格言 加以评析。(8分)
注意: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大 于部分,这是从结构上讲的,但从功能上 讲,它们的关系有三种: 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二是当各部分以……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 个部分功能之和。 三是当各部分以……时,整体的功能小于各 部分功能之和。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共3篇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64fb5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5.png)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共3篇《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1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思想方法的概念和作用,了解多个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2. 学生认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和技巧;3. 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思想方法的概念和多个思想方法的应用场景;2.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养成应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2. 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通过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问题1:学数学的时候,你会怎样解题?问题2: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怎样解决?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只有掌握多种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理解思想方法的概念1. 引导学生分析思想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2.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不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场景。
三、探究创新意识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创新意识的实际意义。
四、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和技巧1. 对于抢答效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而不是追求正确答案。
2. 对于多解性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多种解决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3. 对于“如何提问”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提出的技巧,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方法。
五、小结和课堂练习1. 小结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课堂练习:通过演示、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应用。
3. 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个问题,并探索多种解决方法。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2教案名称: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程目标:1.了解不同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了解它们的应用范围,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它们;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d2e9b7f27284b73f242500f.png)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线索】本单元讲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唯物的辩证法,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一、世界是辩证的。
即世界本身是联系、发展、矛盾着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
第二、世界是唯物辩证的。
即世界的联系、发展、矛盾是客观的,既不是“绝对精神”赐予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
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如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知识要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
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提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示】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2)表现(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拓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联系的客观性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事物的联系。
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互联网络等。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1)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2)方法论要求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三篇)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18811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c.png)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三篇)《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篇1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之中,联系是指。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精选3篇)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0a40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7.png)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精选3篇)《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篇1第15课时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推动低碳经济,落实科学进展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进展观的根本性转变。
打破环境与资源瓶颈的最好方法就是进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它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削减环境污染,推动行业的创新及可持续进展。
2.规划提出了进展低碳经济的详细目标:一是进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乐观进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力争达到15%左右;二是树立低碳进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学问链接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进展低碳经济。
(1)物质打算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一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动身,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规划中,进展低碳经济的详细目标是依据我国的经济进展现状提出的,同时对以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和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处。
规划中,进展低碳经济的详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进展规律的熟悉和利用。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4)进展具有普遍性,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进展的观点看问题。
进展低碳经济是对资源、环境的爱护,有利于可持续进展。
针对训练1.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熟悉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
这说明( )①事物的进展是前进和上升的②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③共性与共性是详细的历史的统一④“人为”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选d。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caa2a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5.png)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几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3.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思想方法的概念和种类–思维导图法–SWOT分析法–五力模型法–需求框架法–魔幻立方法2.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思想方法的概念和种类a.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展现事物之间关系的图形化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整合知识。
教师可结合实例演示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b.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评估项目或组织的方法,通过分析其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制定发展战略。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出相关因素。
c. 五力模型法五力模型法是由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麦肯锡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分析产业竞争环境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五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d. 需求框架法需求框架法是一种通过分析需求相关要素,确定产品或服务设计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需求框架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e. 魔幻立方法魔幻立方法是一种创新思维工具,通过将不同的要素组合,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利用示意图或实例,向学生展示魔幻立方法的运作方式,并进行相关讨论。
2. 创新意识的培养a. 创新意识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意识是指主动寻求创新、善于发现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意识。
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解释创新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b.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c. 创新意识的激发通过展示和讲解创新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f3742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0.png)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导语: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种积极的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面对复杂的问题。
本讲义旨在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助于培养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具体方法和实践经验。
一、了解和接纳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会多元化思考。
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正因如此,接纳并了解不同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来拓宽我们的思维。
比如,参加各种行业的交流会议、研讨会,加入社团组织,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思考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辨别、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有能力从大量、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并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发掘与思考信息之间的逻辑和连接,学习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来源和背景,提出合理的质疑和批判。
三、拓展学习领域和方法创新是指在现有知识和资源基础上,通过整合、改进和创造,对现状进行优化和改变。
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我们需要不断拓展我们的学习领域和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杂志,参加学习班、培训课程来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使用思维导图、记录学习笔记、参与小组讨论等。
四、培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源于对问题的观察和发现。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观察要有耐心和细心,并注意观察问题的背后原因和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好奇心和提问的习惯来帮助我们观察和发现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别人的思考和行动过程,从中学习他们的观察和问题解决方法。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aef6ee2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4.png)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必记基础知识(唯物辩证法)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b)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但并非如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①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在之中,每一事物内部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一个事物是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的。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中把握事物,切忌。
B、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要一切以为转移。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C)①关系:A、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部分是事物的和发展的。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地位,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和于整体。
B、联系:两者。
整体由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
部分是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
②方法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观念,立足,统筹,选择,实现整体的;同时必须重视的作用,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的基本特征(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和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品免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精品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d418145601f69e3143329442.png)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网络:一、知识点拨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联系观 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
联系的特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联系的普遍性复习策略: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
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看,本单元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在近几年高考中,本单元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其中,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趋势、途径和状态)、矛盾的观点(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备受关注的知识点。
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几乎覆盖了所有题型,综合多年的高考试题,主观题通过辨析或论述等形式考查辩证法内容的几率最大。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教案5篇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5018c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1.png)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教案1共创幸福生活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2、正确理解基层-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形式3、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提高公民参与-管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参与-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教学难点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选举、-决策都是-管理的要求,保证人民群众参与-选举、-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最广泛的-实践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3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展示了我国基层-自治的发展进程。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基层-的自治机构,是人民群众参与-管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保障、扩大基层-有重要意义。
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说明农村的基层-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管理村务的机构。
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管理的权利。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https://img.taocdn.com/s3/m/66a1b84b5acfa1c7ab00cc21.png)
高三政治课时作业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6日,首届港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七彩云南和宝岛台湾虽远隔千里,但历来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深厚的友谊。
云南著名航海家郑和多次到达台湾,普洱茶在台湾得到传播与发展,滇雨浴血抗战等让我们紧密相连,近年来滇台文化交流呈现出“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借此机会,云南将重点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
材料二:滇台在教育、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等10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育优先发展解决云南文化人才不足,缺乏名家大师和高层次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文化领域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等严重制约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三:台湾在人才培育、管理技术、科技研发等方面独具优势,而云南区位优势独特。
资源丰富,两地经济都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云南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两大宝贵机遇。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10分)二.材料一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页3]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页3]](https://img.taocdn.com/s3/m/879f7684d1f34693daef3ea5.png)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页3]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方法点津】:(1)阅读教材,概括出联系观点的原理内容。
(2)结合联系的三特征,深入领会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搜集具体事例,说明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文导语】: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
着。
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课时作业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
一.(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12年9月16日,首届港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七彩云南和宝岛台湾虽远隔千里,但历来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深厚的友谊。
云南著名航海家郑和多次到达台湾,普洱茶在台湾得到传播与发展,滇雨浴血抗战等让我们紧密相连,近年来滇台文化交流呈现出“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借此机会,云南将重点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强州,特色文化产业县乡。
材料二:滇台在教育、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等10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育优先发展解决云南文化人才不足,缺乏名家大师和高层次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文化领域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等严重制约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三:台湾在人才培育、管理技术、科技研发等方面独具优势,而云南区位优势独特。
资源丰富,两地经济都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云南正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两大宝贵机遇。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10分)
二.材料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原则所蕴含的方法论依据。
(12分)
三、(25分)某校高二(1)班开展“中国科技与农业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
【感悟传统探寻原因】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资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明代以前)
作物最早种植稷、稻、麦、豆、黍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农具春秋时期发明了灌溉提水工具辘轳;战国出现牛耕、铁制的犁和灌溉机——尤
骨水车;宋元时期农具的制造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水利2500多年前修建世界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陂水利工程;2000多年前
修建的都江堰工程具有防洪、灌溉、航运三种作用,是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
态工程”。
农学我国最早记载农具的专著《来经》,记载了从原始社会到晚唐我国重要的农具;
《齐民要求》中关于农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达一千多年;
《农政全书》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注: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说:“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材料二到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科技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字狱、焚书坑儒等对文化的摧残,破坏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二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学教育影响,认为只要学习古代先贤理论即可,忽视向农业生产者学习;三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深入探索研究,传统农业局限于经验,少有创新。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6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探究我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原因。
(9分)
【展望未来创新发展】
第二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查阅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部署,备受鼓舞。
材料三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承继以往“三农”政策的基础上,把科技定位于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
提出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上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重要位置;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提升农技推广能力,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部署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
(10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三)
一.(1)(10分)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同时兼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4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典型。
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视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
(3分)
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重视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强市强州,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3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二.(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2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又要积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
(2分)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结合的观点。
通过调整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文化产业竞争力质的突破。
(3分)坚持用联系的客观性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根据国内外文化存在的客观联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
(3分)
三.(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农学等史书典籍以文字记载着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果,使中华农业科技得以传承,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独树一帜,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3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阻碍作用。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落后思想和传统农业经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近代农业的衰微。
(2分)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我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是近代农业科技走向落后的重要原因。
(3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忽视了农业生产者的主体地位,不善于向劳动群众学习是导致中国近代农业科技落后的重要因素。
(2分)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封建专制思想和对古代先贤的盲目崇拜禁锢了人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
(2分)
(3)①运用了联系的思维方法。
把握了科技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系统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
(3分)②运用了发展的思维方法。
着眼于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3分)③运用了矛盾的思维方法。
将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同时统筹安排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分)④运用了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
在承继以往“三农”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农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提出新的举措安排。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