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7年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根据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作出的正确推断是( )①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化载体②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决定③利用好文化遗产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④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选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在“相互决定”。

④错在“前提和基础”。

2.2017年3月23日,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他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一指示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物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④文物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说法错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2017年9月4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在中国厦门举行第九次会晤,协商一致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宣言表示,金砖国家将致力于弘扬多元文化,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传统友谊,为金砖合作奠定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基础。

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要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A.促进金砖各国文化走向融合趋同B.吸收金砖各国一切文化成果C.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解析:选D。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对待文化多样性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正确;A中“融合趋同”表述错误;B中“一切”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每年的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高考扫描:2013 年江苏政治,23,选;2012 年 北京,38(4),非选;2011 年福建,25, 选;2011 年山东,20,选。
【典例导引】 (2013 年江苏政治,23,2 分)近期,中国电视 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 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 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 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 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 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 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 (1)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 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 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措施: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 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特别提示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 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 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 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 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文化的多样性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 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个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 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3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3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差异≠优劣,各民族文化有
差异,但无优劣之分
• [疑难点拨]
• 关于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关系上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 (1)文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2)要反对割裂文化的个性和共性的错误倾向,不同民族 文化之间应做到交流、借鉴与融合。
• (3)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 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深化认知] • 全面把握文化传播途径与手段的关系
比较项
途径
手段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
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能认为文 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第二, 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既 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第三,尊重其 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个问 题的两个方面。
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
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角度 态度
怎样 原则 做
任务
阐释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 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 明繁荣进步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 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 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 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 响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作业新人教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作业新人教必修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

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解析:②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答案:B2.12月11日,2017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在泰安市召开。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52项,包括12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36项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④错在“趋同”。

答案:B考点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3.2017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

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

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③在材料中未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④错误。

答案:A考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4.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

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

新高中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新高中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3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 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4
③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 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温馨提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 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8
4.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矫正] 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5.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矫正]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会趋同。 6.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矫正] 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不会消融世界文化多样性。
怎样 原则 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

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
要求 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4
■特别提醒 (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 性的弱化。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基础练(Word版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基础练(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由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等联合主办的“见即愿满——唐卡艺术精品展”于2019 年10月6日在新加坡揭幕,共展出被称为藏族“百科全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精品80幅。

举办该活动()①尊重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人类文明的繁荣②有利于在交流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体现了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表明推动文化创新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拉美孕育了古老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多年来,中拉人文交流频繁,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

中国在拉美24国建有44所孔子学院和12个孔子课堂,在墨西哥城设立了首个中国文化中心。

这表明()①中国首先尊重和维护本民族文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拉文化深化交融,逐渐趋同④文化是多样的,世界文化多姿多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②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③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A.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6.近年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凭借强大的社交功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并且随着受众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阅读习惯的养成,短视频平台的用户黏性不断增强。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2月出台的《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2014—2020年)》提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推广乡村特色民居建设。

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之所以重视保护古村落是因为古村落( )①是对人们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的保护②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A.①②B.②④C.②③ D.①④2. “广场大妈”在公共场所或小区跳集体舞,是当今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文化娱乐现象。

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也有广场大妈。

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很自然把这种结合娱乐、社交和运动为一体的“广场舞”介绍到美国来。

他们的活动地方,大多在公园里。

2014年7月7日纽约的广场大妈一早到公园播放歌曲,跳健身舞,遭到公园附近居民投诉,后被美国警察铐走。

广场大妈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①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②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③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④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2014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苏州月·中华情”于9月8日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晚会共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分别为《问明月》《望故乡》《中国梦》。

晚会实况通过央视现场直播,让全球华人通过电视荧屏和网络一睹苏州风采,共筑中国梦想。

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④中秋晚会可以增强我们对外来文化的认同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4.2014年6月8日是我国的第9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

2015届高三政治人教版总复习 课时演练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三政治人教版总复习 课时演练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2014·潍坊模拟)2013年6月22日,我国申报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大遗产国。

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它是()①展现中华文化的凝固艺术②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载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①与题意不符;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与题意不符,②④符合题意。

世界文化因不同而精彩,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据此回答2~3题。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①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B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传统文化,排除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故排除④。

3.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就要()①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4·中原联考)由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活着》将赴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和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演出。

《活着》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说的都是人心里的东西。

人性是共通的,德国观众应该不会有解读上的障碍。

孟京辉说,他完全不担心德国观众会看不懂。

这是因为()A.文化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C.文化的交流传播可以增强文化的认同D.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解析:选D由材料中“人性是共通的”得出本题主旨强调文化的共性,D符合题意。

5.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3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3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含解析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最新考纲)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考点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9页)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用是不同的。

如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民族节日,而不是文化遗产等。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④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是⑤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⑥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a.态度:既要⑦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b.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⑨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⑩一律平等。

提醒(1)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文化依然保持自己的特色。

(2)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它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统一,而且首要的就是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是消除文化差异或实现文化趋同,而是尊重差异。

解题金手指(1)知识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主要用于分析文化遗产申请和保护的原因、民族节日被重视的原因等。

(2)知识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主要用于分析我国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被各国人民所认可。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1.2018年11月28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3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有利于对藏医药浴法的保护②藏医药浴法入遗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藏医药浴法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④藏医药浴法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

藏医药浴法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也具有独特作用,②③正确;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①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④错误。

2.汉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当那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说着流利的汉语时,当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在言语之中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时,人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国!这一感叹体现了(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③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④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说着流利的汉语,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同时也表明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①③符合题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征,“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说法错误,排除②;“主流”表述不科学,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地位,④错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随堂训练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随堂训练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一段路(丝绸之路),一条河(大运河),两条承载着文明和历史记忆的大动脉,大运河、丝绸之路已经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沿途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②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③带动沿途经济增长,推动与文化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④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决定和促进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有利于带动沿途经济增长,推动与文化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旅游业在经济中并不是基础性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而不是消费决定生产,①④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

2.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等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向全世界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

这说明了( )A.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答案] B[解析] “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B入选;A、C、D均与题意不符。

3.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大芦山彝族青菜节、思茅港镇傣族泼水节、倚象镇云盘山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日各具特色,庆祝这些民族节日( )①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能够集中表达民族情感③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展示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②正确;汉字是书写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④错误。

4.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

【规范】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规范练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版必修3

【规范】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规范练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新人教版必修3

【关键字】规范课时规范练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

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脸书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

该网站()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②融入保守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导学号〛2.春晚已经成为家家户户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项目: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吃团圆饭,等候午夜12点钟声的响起,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迎来崭新的一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春晚之外,互联网红包成为人们新的庆祝春节方式,它让年味变得更浓,让亲人朋友间温润的情感在红包的收发之间得以传达。

我们的“年味”()①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②反映民族文化的共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差异③展示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④呈现文化相互激荡之势,奏响大众文化的主旋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

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改变文化传播的途径B.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C.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要推动古典诗歌实现保守与现代的统一4.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名校模拟:专题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pdf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名校模拟:专题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pdf

C.②③ D.③④ 8.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腾飞,但在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从思想理念、文化产品到 文化符号,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逆差”现象。许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和肤浅。这启示我们 ( ) A.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9.在中国服装市场上,一些西方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获得消费者的热捧。他们积极从我国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 过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混合以及中国化元素的非中国化运用,使具有沉静气质的中国风格的高级时 装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尊重输入地文化是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原因 ③我国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文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 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 论视角是( )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④文化碰撞已被文化交流取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我们在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盂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时,却忽视了中国才是它们的 起源地;我们在艳羡西方国家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体现了( ) A.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C.继承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D.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12.下面漫画所揭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B.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C.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能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广播、电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13.2013年11月1日至月底,经广大群众“推荐”产生的676名“中国好人榜”11月候选人,在中国文明网集中展示 宣传,接受广大网民和手机用户广泛“评议”。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决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14.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 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15.现如今微博已成为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成为最普遍的文化传播方式。漫画《人情微博》告诉我们( ) A.文化决定着人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pdf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pdf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③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共性的表 现 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 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TQC现象,还有“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 国内媒体( ) A.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需要不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C.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D.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1.2013年6月5日,“第四届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在昆明开幕。该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文 化艺术领域交流合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12.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 确观点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 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 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关于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教育始终借助大众传媒 B.大众传媒使教育突破了狭小的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C.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传媒也日益多样化 D.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播 5.2012年9月3日,《开学第一课》在央视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上了以“美在你身边”为 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能实现2.2亿人同上一节课得益于( ) A.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B.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C.教育的传递文化功能 D.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6. 2013年5月下旬,国内首部以90后生活背景为题材的《我们都是坏孩子》在各大网站震撼上线,一周的时间赢得 数千万的点播量,一时间成为眼下青春题材中最为火爆、话题最多、争议最大的电影。这说明( ) A.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的反映,应兼收并蓄 B.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只有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先进、健康的文化 D.网络是文化交流的最好途径 7.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成功并顺利实现对接。由于电视和网络的 现场直播,我们目睹了整个过程。这说明大众传媒( ) A.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已取代了旧的传媒 C.将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延展课件3.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延展课件3.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2)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3)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4.怎样推动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力。
3.辩证地看待诸多文化现象。(打开思路,将知识学活) (1)辩证地看待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对经济政 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2)辩证地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双重 性。 (3)辩证地看待传统习俗、民族节日,其中符合社会发展 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 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剔除。 (4)辩证地看待大众传媒。 (5)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6)辩证地看待当代文化生活,有“喜”有“忧”,等等。
答案 A
考点二 文化传播 考点归纳 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 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 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 播。文化传播是双向的。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 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 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首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 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自 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其次,尊重文 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成 就,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 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的原则。即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 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015高考政治一轮定时规范训练: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pdf

2015高考政治一轮定时规范训练:第2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pdf

第二十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基础强化 2013年9月26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专家正式完成了对中国大运河全线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的现场评估。

2014年6~7月世界遗产大会对大运河申遗项目进行表决。

回答1~2题。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这一知识点难度不大只要看清题肢内容即可选出。

①“没有意义”错误不是人类共同财富”错误。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答案 B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 )。

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中的商业价值 ③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正确。

②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从俄罗斯“汉语年”到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从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到瑞士“文化风景线( )。

加深理解密切国与国之间关系 ②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④博采各国文化的长处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

上述四项都符合题意应选B项。

答案 B 近年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备受冷( )。

民族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各国民族传统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解析 本题以要重视民族节日为A。

答案 A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说明( )。

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经济生活对传统 解析 民族节日同经济、政治制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项表述错误;B项混淆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D项材料不体现。

精选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

精选高中政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这主要说明(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解析】A、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说法错误,经济活动能够推动文化的进步,但并不是必然推动,故排除。

材料说明贸易的发展使得一些观念、思想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体现了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2.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人口迁徙B.商业贸易C.教育D.外出旅游【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外出旅游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人口迁徙,A符合题意。

【答案】 A3.《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零和争斗,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这说明( )①文化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③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说法过于绝对;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民族性,④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前提,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C4.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生存方式。

人不是酒囊饭袋,而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动物。

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修炼的重要方式就是对图书的阅读。

这里的图书( ) A.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B.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C.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特点D.是传媒开始面向大众的标志【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说法错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众传媒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特点,C说法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D说法错误;图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B说法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指导】2015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2014·潍坊模拟)2013年6月22日,我国申报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大遗产国。

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它是(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凝固艺术②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载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①与题意不符;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与题意不符,②④符合题意。

世界文化因不同而精彩,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据此回答2~3题。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①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B 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传统文化,排除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故排除④。

3.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就要(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发展本民族文化④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4·中原联考)由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活着》将赴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和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演出。

《活着》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说的都是人心里的东西。

人性是共通的,德国观众应该不会有解读上的障碍。

孟京辉说,他完全不担心德国观众会看不懂。

这是因为( )A.文化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C.文化的交流传播可以增强文化的认同D.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解析:选D 由材料中“人性是共通的”得出本题主旨强调文化的共性,D符合题意。

5.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体现了( ) A.各民族的文化共性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对传统文化的墨守成规D.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选B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入乡随俗”是对该地方风俗的尊重,B正确,A、D不符合题意,C错误。

6.(2014·温州模拟)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

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

这从侧面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由材料中“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三者石像共在一处,说明文化具有共性,各文明可以交流借鉴,共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

7.世界文字丰富多彩,这反映了( )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D.文化的稳定性与时代性解析:选 B.文化的丰富多彩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表现了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8.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答案:A9.“微博”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

2011年第三季度,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2.27亿。

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下列对包括微博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解析:选B 网络媒介属于大众传媒,微博的用户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代大众传媒具有的特点和功能,B正确。

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A错误。

C错在“决定”上。

D不符合题意。

10.(2014·淮安模拟)2013年8月13日,一张“一只死去的北极熊”照片在网上被广泛关注。

在北极圈Svalbard群岛发现一只瘦成“毛毯”的北极熊尸体,从它的卧姿可以看出,它是饿到无力行走后倒下的。

照片颇具震撼力,看后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使命感,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仅百度就有相关搜索结果约347 000个。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B.人们的环保意识主要靠网络来唤醒C.网络传媒的推广使旧传媒作用日渐消失D.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答案:D11.当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奔向希腊的雅典娜,当丹麦小美人鱼倾听非洲的木鼓,当中国紫禁城的青花瓷与德国德累斯顿的玛瑙杯在城市足迹馆彼此打量……上海世博会书写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不同国家文化有其共性③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④文化渗透推动文化繁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上海世博会书写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体现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故选③;④表述错误;题干强调文化的多样性而非文化的共性,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

12.(2014·黄冈模拟)2013年10月7日至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与会领导人身穿巴厘岛传统编织服饰“安代克”(endek)合影,成为本次会议一道独特风景。

印尼政府说,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的理念。

这说明( )①文化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文化与政治交融,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④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方式得以传播与继承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B 文化作用具有双重性,①表述错误;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表述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24分)在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期间,中国在澳大利亚举办了近百场中国文化活动,将中国优秀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学、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集中介绍和展示给澳大利亚民众。

其中亮点项目包括开幕演出《云南映象》、郎朗钢琴独奏音乐会、芭蕾舞剧《牡丹亭》《末代皇帝》、现代舞《初祭》、话剧《恋爱的犀牛》、展览《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心灵的景象——中国当代水墨》以及《中澳文学论坛》等。

“中国文化年”在澳大利亚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潮,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为澳大利亚民众近距离了解中国、中国人民、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提供了契机。

互办文化年作为两国建交以来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澳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12分)(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回答中澳互办文化年的意义。

(12分)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交流的原因,即文化具有多样性,才有交流的必要和可能。

第(2)问探讨文化交流的意义,注意从对双方文化发展,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意义角度去分析。

答案:(1)中澳文化年的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2分)(2)中澳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

(12分)14.(28分)材料一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本国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主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们陆续向国内介绍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作品,如意大利歌剧、俄罗斯芭蕾舞和德国交响乐等,我国的公众不出国门就可以欣赏到外国从古至今的文化艺术珍品。

材料二浙江省杭州市利用人文区域优势,在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的服装工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加强与俄罗斯等国的优秀服装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在积极发展中国丝绸服装贸易的同时,也对外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结合两则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谈一下看法。

(28分)答案:(1)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6分)(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对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立足经济发展,发展文化,创新文化,做到首先尊重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

(6分)(3)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积极发展贸易,不但在商品中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而且直接对外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6分)(4)文化是多样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传播文化过程中,注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做到尊重差异,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分)(5)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坚决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始终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