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浅谈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2f33a4f524ccbff121843c.png)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浅谈技工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艺装备,采用模具成型方法进行生产具有优质、高效、省料,低成本等优点,因此模具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我国的模具工业也发展得很快。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约有三万家左右,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已有几千家之多,从业人员约一百万人。
模具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充足,任务饱满,年增长在20%以上。
2006年我国国内的模具销售额达720亿元,进口模具20.47亿美元,出口模具10.41亿美元。
出口额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
模具工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工业,模具制造技术尤其是制造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为我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方面,国内模具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模具制造也逐渐向我国转移,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采购的趋向明显。
因此,放眼未来,我国模具工业将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得到高速发展,我国不但会成为模具大国,而且一定会逐步向模具制造强国的行列迈进。
模具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正是我们开设此专业的一个契机,所以我校在2002年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基本明确了模具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体现在教学改革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改革培养模式,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了以专业教师、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为主的模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以指导专业的发展方向。
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3篇)
![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61b0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3.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模具专业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提出了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措施,旨在为我国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模具专业教学现状1.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部分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此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模具专业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模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然而,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4. 师资力量不足模具专业教师队伍中,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
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需求1. 调整课程设置,适应行业需求针对模具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CAD/CAM、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等技能。
4.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1)调整课程结构,增设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加强课程整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用性。
(3)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2. 改革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 实施“双元制”模式,开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 实施“双元制”模式,开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eafd1b0b5f0e7cd18525360d.png)
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实施“双元制”模式,开创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之路在名校林立的北京职业教育界,有一所背景特殊的职业学校―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德北京培训中心),它的建立是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中国第一次的实践,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开放所经过的历程。
建校二十多年来,在中德双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中德北京培训中心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中德北京培训中心为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培训出数千名中、高级技术工人以及数百名企业中层技术管理人员。
2008年3月下旬,《教育与职业》走进了这所知名的职业学校,专访了该校杨玲华校长。
改革开放的硕果提起中德北京培训中心的成立,还得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1982年,为适应德国BBC公司与北京低压电器厂技术合作的需要,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北京市政府与联邦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共同资助的中国第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合作项目―“中国-联邦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后改名为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在北京诞生。
“培训中心设在北京低压电器厂内,当时的培训目标,一是为北京市的企业输送中、高级技术工人;二是为北京市的企业培养中层技术管理人员。
当时培训采用的就是今天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杨玲华校长说。
据悉,此合作项目分为两个合作期以及两个扶植期。
1984年,该项目第一合作期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经过两期学员的培训成功试运行后,中德北京培训中心于1985年10月正式宣布落成并举行剪彩仪式。
“在项目合作期内,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先生、北京市原副市长吴仪女士、德国巴?符州副州长史裴律先生等中德政府各级领导人员多次到中德北京培训中心视察、访问。
吴仪同志还曾经亲自为毕业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杨玲华校长说。
1988年,该项目进入第二合作期阶段,主要针对企业中层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1992年,中德北京培训中心合作期结束,该项目正式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及北京市政府管理。
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fbc48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c.png)
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模具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分析了传统模具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实践的教学改革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效果评估展示了改革的成果。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模具教学改革的意义,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模具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性的探讨,为提高模具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模具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探索,总结,意义,展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传统模具教学问题,教学改革措施,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进步,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模具教学方式在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高技能模具人才的需求。
对模具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的模具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和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面对复杂的现实工作环境时无法很好地适应和胜任。
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的就业前景造成影响,也制约了模具行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模具教学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
通过对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模具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推动模具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模具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模具行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模具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模具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模具行业的需求。
进行模具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模具行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制造业水平、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模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支撑,而模具教育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关键环节。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fc18e02c5da50e2524d7fb1.png)
现代商贸工业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刘敬微(辽源市工商学校,吉林辽源1362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也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模具制造业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中职模具专业学生的市场就业率,增强模具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模具制造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对现阶段的模具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6. 34. 220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模具制造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在模具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市场对模具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各类学校都相继开设了模具专业课程进行专业教学,培养出更多具有模具专业技术的人才,推动模具制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开设的模具专业课程,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固定化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达不到社会市场所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样|来,模具&业学生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很难满足模具制造业发展的:求,阻碍着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对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提高模具专业教学的质量。
1现阶段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的现状1.1学生的专业技术不强很多中职学校在模具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扩大模具专业学生的生源,满足模具制造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开设相关的模具教学课程,而学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由于模 具绘业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但是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学设备,导致学生的模具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差,很难适应模具制造业市场发展的需求a学生缺乏相应的模具专业技术知识,市场就业率受到限制,也不能够真正胜任模具制造业相关岗位的专业技术工作,阻碍学生的进§步发展。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8a4ab1f6edb6f1aff001fa6.png)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行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而目前各高职院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企业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
针对模具行业对“零距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生产岗位的需要,我们通过认真调研、专家认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调整与改进,减少了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人到实践教学中去。
采取“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CAD软件应用》、《CAM软件应用》、《冷冲压成形工艺模具及设备》、《塑料成型模具及设备》、《数控编程与加工》、《级进模与冲压自动化》、《压铸模与锻模》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冷冲模和塑料模二门课程设置上进行整合,将《冲压塑料成型设备》的课程内容一分为二,把“冲压成形设备”融进《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而“塑料成型设备”融进《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形成了我院模具专业的二门核心课程——《冲压工艺模具及设备》和《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融合相关知识为一体,使冲压工艺、模具和设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广度,使之成为二门关键的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强。
对实践性教学内容也同时进行调整,加强实用的内容,主要将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引成了几大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冷冲模综合实训、塑料模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环节。
注重综合应用,冷冲模综合实训中内容包括:冷冲模课程设计和CAD软件应用进行综合;塑料模综合实训中内容包括:塑料模课程设计和CAD软件应用进行综合。
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d7efeda7cd184254a353538.png)
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从市场对模具专业的人才需求入手,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设置的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毕业设计改革。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赋予学生真正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
标签: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教学1 概述随着模具产业的飞速发展,模具企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这一要求不适应的是模具行业的技术人才十分紧缺。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也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模具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模具行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认识到,针对我院模具专业方向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与就业脱节等现象,对模具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包括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新构建,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能与模具企业同步,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高技能的复合型模具专业人才,已势在必行。
2 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及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的结构使这五个因素形成有规律的联系。
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完整性、操作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在教学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学的内容、专业的特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主体的具体情况,在方法上进行调整,体现出其对专业特点的主动适应。
我校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1 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和组织教师对模具专业就业状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明确了我校模具专业方向应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制造行业,能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同时又能与他人协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b8d964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9.png)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学过程的无缝连接和相互渗透,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将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可以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具制造技术体系。
还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和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可以整合学校的实验室设备、实践基地、企业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
还可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
教学评价的改革。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实习实训等多种评价形式,综合评价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状况。
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791be14c281e53a5802ffcf.png)
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模具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校园内就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实践经验,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模具;教学;创新模具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和较强的模具制造能力、综合素质较强、能够满足现代模具企业生产实践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支柱。
模具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加强模具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模具专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因此,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模具专业课堂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1.讲授内容明确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探索课堂是老师传输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
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授课前,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需预先设置,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层层推进。
2.教学方法革新,转变教学观念使用多媒体教室及各类仿真软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习内容、方法及目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式教育,因而在现代教学当中得到广泛的采用。
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所具备的条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将各种成分进行优化组合,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上冲压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及模具工作零件的有关设计计算内容采用的是借助实物教具,进行由浅入深的教学;对模具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采用的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而对模具装配、安装调整,则采用的是让学生观看企业现场录像的教学方式,并增加模具拆装、测绘部分内容。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https://img.taocdn.com/s3/m/0c685a6d27284b73f2425054.png)
一
与质量 。“ 定 岗双元 ”人才 培养模式示意图如 图 1 所示 。
, / 一 : : ’~ 、 、 、 、 、
~
.
l 掌一 粤J / 掌一臻 j\ l 晏 】 。
~
、
、
蚕 面 翟 黧, J
l 跨企业培训中心 『 , ,
图1 “ 定 岗双元 ”人才 培养模 式 示意 图
第3 4卷 第 1 2期 2 0 1 4年 l 2月
湖 . - I 匕 广 播 电 视 大 掌 学 报
J o u r n a l o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uBe i TV Uni ve r s i t y
V o 1 . 3 4 , No . 1 2
De c e m be r . 201 4.0 41~ O4 2
二、高职模具设计 与制造专业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建 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定岗双元 ” 人才培养 的 g l 标 是:培养德 、智、体 、美全面 发展,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 业领 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 掌握模具技术和相 关工程技术 , 具备模具设 计与制造 专业的应用技能 ,能熟练 使用 计算机及 C A D/ C A M 软件工具 ,具备从事成形 工艺与
、
“ 定岗双元 ”人才培养模式 的特 征
模具设计 、 模具制造 工艺编制、 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和 模 具项 目生产与组织管理 岗位 ( 或岗位群 ) 实 际工作 的基本 能 力和 基本技能 , 具有创新 和实践精神、良好 的职业道德和健
全体魄的高素质技术技 能型专 门人才 。 高等职业教育模具 设计 与制造专业培养 的人才 , 将 来主 要从事模具类产 品的造 型设计 、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制造 、 自动数控编程等 , 培养模 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 能力 是实践 教学体系建构 的基本着 眼点【 ” 。根据 “ 定 岗双元 ”人 才培养 模式的特点 ,以学生职业 能力为核心,校 内与校外相结合 , 培训 中心与企业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教 学过程 交替 进行 , 形成 以培养学生职业 能力 由低到高、 层层递进 , 从“ 新 手. 生手. 熟手. 能手 ”的实践教学体系 ( 见图2 ) 。 1 . 新 手 阶 段 新手阶段 以培养学 生的基本技能为 目的, 主 要有 手动加 工零件实训项 目、车削加工零件实训项 目、铣削加工零件实 训项 目、 机械组件加 工实训项 目、 企业 岗位认识实 习项 目等 。 这一阶段技 能训练 目的是使学生对普通机械加工 设备、 手动 加工及机械加 工方法有 一个基本认识 , 初 步掌握钳工基本技
基于德国IHK标准的模具专业双元制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德国IHK标准的模具专业双元制教学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52443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e.png)
基于德国IHK标准的模具专业双元制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依据德国IHK标准双元制的模具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到我们自己国家来,怎么样有效地借鉴这种模式,使得引入到国内本土化后的双元制模式适应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是我们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德国IHK标准;双元制;教学;课程1.1研究意义在德国这个国家,之所以可以造就了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因为他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有着非常完善的体系和非常先进的制度,所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成为了重要的支撑。
在这里面,德国工商业联合会集中了德国制造业、信息产业、交通产业、商业与服务业、物流、旅游、金融等主流产业,所以涉及的职业资格鉴定领域涵盖范围最大。
根据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出了很多很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称作“IHK职业资格证书”,并且长时间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性非常强的职业资格标准。
培养公司厂里生产管理中一线的岗位急需的对口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们国家高职院校的主要的社会职能。
所以要以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企业公司厂里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要作为依据,制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人才培养的方法。
为了能给企业提供更加对口,更有适应性的素质比较高的技能人才,学校要和企业一起来商量确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校在设置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设置教学的课程和设置教学的内容上面,要能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加胜任岗位,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还要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来一起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发挥出企业和学校一起培养学生里面的几个优势,才能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就可以马上上手,完成企业的任务了。
在引进德国的培养过程中,既要重点培养“工匠精神”的塑造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另外也要考虑到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的,怎么样才能充分的调动企业方面的积极性,一起来承担培养人才的职责,这样才能有效地借鉴这种模式,使本土化后的双元制模式才可以更加好的适应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8427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7.png)
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随着技术教育的发展,针对传统的模具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模
式应运而生。
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模具技术高级专业
人才,而教学改革是提高学生素质和队伍结构的重要措施,以满足发展社会经济需要。
校
企合作的形式由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决定,具有新的产业发展的学科内涵和培
养目标,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模具设计实践与工艺分析机制的建立,同时加强师
资力量的建设。
伴随着科技兴起,科技技术人才在任何行业发展都十分重要,而校企合作可以更加准
确地满足行业、企事业单位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校企合作中,企业与高校交流机制会更
加紧密,Action行业专业实践教学中,对于模具设计工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作用。
例如,在模具使用的实践操作中,关注模具表面的失效机制,及早识别和改正模
具失效现象,形成完整的模具设计和分析评估模型。
此外,探讨模具内部结构的冷却方式
及合理设计过程,以及对于瘦厚变形难以控制的模具评估及处理,也可在企业实际生产环
境中得到熟练操作。
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完善了模具专业教育规律,针对企业需求,及时修改专业课程设置,提升模具专业人才素质。
同时,为模具专业师资质量的提升,学校可利用企业对产业发展的精准规划,及时监测技术发展,引进行业技术更新、设备制
造的最新知识人才,成为最佳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教学师资实践基础建设,以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更加准确满足行业实际需要,形成有效的产学协同,为提高模具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水平奠定基础。
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e73c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d.png)
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一、产教融合模式的特点产教融合模式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需求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相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该模式的特点有:1.强调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产教融合模式的核心,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并为企业创造效益。
创新能力是产教融合模式的重要特点。
当企业将研发项目放到学校中进行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锻炼结合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3.教学层次相融合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可以促进校企双方的交流,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是该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改革的目的是将学生的知识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
具体措施如下:1. 课程内容的改革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对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调整。
例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如模具制造、模具设计等。
2. 实习实训的优化通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熟悉企业的操作流程,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服务。
3. 建立联合实验室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研发创新项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4. 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探索扩大校企合作的渠道和方式,例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实践交流等。
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三、结语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改方式。
对于模具专业来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专业课程改革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举措。
改革的任务是将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也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b62b52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5.png)
摘要根据当前模具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模具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为适应社会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中职院校逐步走向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应课程也应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模具专业教学改革Sever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old Maj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Wu Zhongxu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demand for talents in mold manufacturing,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mo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In order to adapt to social deman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he work-study integrated educational model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so the teaching of corre-sponding courses should also be reformed.Key words mold major;teaching reform模具行业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行业,就近几年来看,社会对模具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市场的需求,各类学校也开始开设模具专业课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但是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达到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模具制造业的需求,所以,改革当前的模具教学势在必行。
1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目前在模具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误区:由于模具教学实践性较强,所需设备价格昂贵,以至于这门课的大部分内容只能在课堂讲授,导致教学与生产岗位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5e6f2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6.png)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夏永清【摘要】通过借鉴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从“新手-生手-熟手-能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身份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学徒身份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模块化技能培训,以员工身份在企业接受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4)012【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定岗双元;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作者】夏永清【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使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实践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在培养模具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2]。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堪称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我校“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历经两个阶段:一是“模仿期”:2001年,成立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双元培养中专人才;2004年,学院与德国舍弗勒(中国)公司合作培养高职人才;2007年,开始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合作,成立“AHK(上海)-健雄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德企投入27000元/生,与学院合作培养机电、模具专业人才;二是“创新期”:2009年,开设新阳光班、史泰博班,把双元制模式拓展到更多专业,合作企业也由德企逐步延伸到民企和国企。
过十多年研究、探索与实践,结合国情、区情和校情,对德国“双元制”进行了消化、吸收、改造,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及“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的实施平台——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cf58ed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8.png)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针对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该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实践、引入新技术设备等手段,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尤为重要,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下是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途径。
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
模具制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理论教学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与模具制造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实训基地设立在企业内部,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接受实际操作的培训,学习各类模具制造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模具制造的实际操作技术。
开展项目实践教学。
项目实践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的教学方式。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模具制造项目,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与模具制造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实践教学。
学生在项目中可以学到实际的模具制造技术,同时还可以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对模具制造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引入新技术设备。
模具制造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新技术设备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与模具制造企业的合作,引进最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
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接触到最新的模具制造技术,提高其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引入新技术设备,学校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模具制造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建立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创新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科研创新平台,提供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机会和条件。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浅谈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2cdbd47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e.png)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浅谈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浅谈摘要:随着我国模具工业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模具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模具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模具工业模具专业教学改革90年代以来,中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
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零件粗加工的75%和精加工的50%都要通过模具来完成,其中汽车、电器、通信、石化和建筑等行业最为突出。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产品,它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现有的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
那些能看懂图纸、能熟练使用AutoCAD、Mastercam、UG、Pro/E等绘图软件,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社会比较缺乏,企业急需的人才。
而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往往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或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实习设施、场地有限),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另一种是不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的人才成为“简单操作型”。
因此对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信心十足的面对竞争和挑战。
一、专业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同步进行随着高校逐年扩招,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越加一年不如一年。
选择到职业中专来学习的学生,除极少数成绩较好外,多数是由于考不上高中,上大学无望,而不得不到中专来。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基础差是中专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他们学习最大的障碍,特别是“语数外”一类基础学科,由于学习困难,可能失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