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
浅析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何文涓摘要: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我国的“校企合作”与德国的“双元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又存在不小的差异。
我国职业教育应认真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作者简介:何文涓,女,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江苏无锡214028)。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国情、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得许多人还是把读普通高中、建的职业教育办学制度。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考大学作为正路,而上职业院校是不得已的行为,是没有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办法的办法,低人一等。
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2.政策法律方面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我国“校企合作”是利用学“双元制”是一种制度,是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和生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
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产实践相结合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
表面上看,教育的顺利实施,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立法,校企双方严格二者除名称不同,内容似乎没什么区别。
可是,德国的“双遵循《和《职业教育法》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元制”红火火,享誉世界,而我国职业教育的“企合红校利和义务。
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作”却显得步履维艰,原因何在?“校企合作”路在何方?“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德双与一、国职业教育的“元制”我国职业院校的产实践、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有完整的培“校企合作”的区别训计划和充足的培训经费、更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教“校企合作”双是我国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元制”所师傅。
采取的一种办学模式,二者名称虽不同,但指的都是关于而我们国家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支持还停留在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究其本质却又有不同。
浅析德国双元制在我国推行的制约因素
浅析德国双元制在我国推行的制约因素哈尔滨商业大学物流学院沈欣在去德国学习以前就听有些人说过:德国双元制职教体制在中国行不通。
2 007年6月—8月,本人去德国学习以后,感触颇深,特别是和德国的指导老师们进行零距离交流后,发现德国双元制职教体制在中国推行不畅,主要受到五个方面的制约,即:社会背景、产业结构、企业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
一、社会背景德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中一个典型的高社会福利国家,在这个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间——无论是公务员、社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是企业劳动者,全部享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各个阶层间基本不存在贫富分化问题。
同时,德国自古以来是制造业大国,因此,从事制造业技术者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反映在其经济地位上,一般的技术工人工薪待遇和普通公务人员差距并不大,据德国专家介绍,有些企业的技工工薪甚至超过学校教师(德国学校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
反观国内目前的社会福利体系,公务员、事业单位及一些国家垄断行业与工人、农民已经在经济地位上造成巨大差异,这种社会分配不均的现实使得大多数人根本不愿意从事第一、二产业,工人、农民这种职业已经成为不为人看好。
德国双元制职教体制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从大范围的角度来看,培养的目标也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上述的社会问题,出现了德国人普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而国人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现象。
二、产业结构德国是世界先进制造业第三大国,特别是机电制造技术堪称世界一流,这种大制造业背景下必然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作为其先进制造业的人才依托。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事实也证明,越是制造业技术发达的阶段,越需要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这在机械制造业方面尤其突出。
所以,在德国的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业企业集团里面,双元制培训机制运行得最为完美。
而我国由于产业层次较低,劳动力资源又充沛,绝大部分产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层次决定了企业所需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本土化改革与实践
代表 处主 动与 学院联 系合作 , 签约成 立 “H 一上海 、 雄 AK 健
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 中心”( 简称 中德培训 I
文章 是 江 苏省教 育 科 学“ 一五 ” 划课 题 “ 国 双元 制职 业教 育的 本 土化 改革 研 究” 编号 D 2 0 / 10 0 的 阶段 性成 果 。 十 规 德 ( /0 80 /3 )
世 界教 育 信 息 2 0 .1 0 91
职业与成人教育 教育研究
5 3
中心 )创新 双元 制模 式 , 岗双 元培 养 高职 机 电、 具 , 定 模
专业应 用型技 能人才 。2 0 年 9月 ,0 7级 1¨ 07 20 C D名学 生
( 工学 交替 , 岗双元 培养形 式 1) 定 这 种 形 式借 鉴 德 国双 元 制模 式 中的 企 业培 训和 跨
一
的快 速发 展 , 国 人 曾 自豪地 将 双 元 制称 为 “ 国经 济 德 德
腾飞 的秘 密武 器”。目前 , 国约有六成以上年轻人 在接受 德
体化 技 术专 业学 生 2 名 , 功地 将双 元 制人才培 养模 O 成
双 元制 职业教 育 。 白上 世纪 7 年代 以来 , 界上 许 多国 0 世 家都 在不 同程度上吸取 其精髓 以改进本国的职业教育 。
育 中心校 , 与太 仓 第~ 家德 资企 业 克恩 一里伯 斯 公 司及 慧鱼 公 司合 作 , 立 了第一 个太 仓 德 国企 业 专业 工 人培 成
训 中心 , 用双 元制模式 培养 中职 层次 的熟练 工。 中心 采 该 精 选学 员 , 已毕 业的 9 1名 毕业 生全部 进入 太仓 德资 企业 工作 ,其 中一 半 以上 的学 生 由于工作 出色 被送 往各 自公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 13实验工厂和其他设施,配备有最为先进的技术装置和设备。
本项目主要内容:1、培养年限 作为化学技术员,3年的教育。
2、培养规模 每学期为50名学生(学校总共150名)。
3、培养方式 混合教育模式,主要有课堂理论教育,模拟工厂实训教育,实验室上岗培训,公司上岗训练。
4、毕业生的专长 侧重在生产线运行,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确保安全操作和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健康环保文化。
德国双元制模式给我校中德化工实训中心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1 建设成效“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在BBIW项目合作中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1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德国先进职教理念的熏陶、校企共同设计课程的体验、德国培训和企业实践培训的锻炼,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BBIW 和学校针对性制定的课程,实训和理论的学习,以及企业专家的指导,看起来更加专业化,职业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3 四位一体化合作是一次四赢合作政府、学校、德国博格豪森职业培训中心(简称BBIW)、14家化工外资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项目。
这次合作让学校学生受益,企业单位得到了能用的人才,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BBIW 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
由于BBIW 项目合作的成效显著,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和认可,学校与瓦克化学总结第一期合作的经验,将继续开展新的三年制合作项目,并提出了开展“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培训、合作科研”的立体化合作目标,使BBIW 化工项目这个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探索与实践得以延伸和深入。
2 实验室管理成效2.1 化工实验室管理借鉴企业管理模式(1)每个学生进实验室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后方可进实验室,“三级安全培训”指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负责人,化工老师三个层面的培训。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的安全培训一般在0 引言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这么有名,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
440 ) 3 10
.
个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通 过 总结 实 际 中 的 有 效 经 验 ,我 们认 识 到 , 业 学 校 的生 存 与企 业 的命 运 休 戚 与 共 。 校 要 想 在 改 革 职 学 中 得 到 良好 的 发 展 。 必 须 以 企 业 为 依 托 , 强 厂 校 挂 钩 、 就 加 校 企结合 , 谋求 两者 的共 同发 展 。 于德 国 的 “ 元制 ” 分体 现 源 双 充 了学 校 与 企 业 通 力 合 作 的理 念 ,是 一 种 校 企 结合 得 十分 灵 活 和 高 效 的教 育 培 训 体 制 。
一
经 费投 入 、 制度 缺 失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国“ 元 制 ” 业教 育模 德 双 职 式在 国 内职 业 院校 中的推 行 并 不 顺 畅 。 文 通 过 分 析 研 究 。 本 阐 述了“ 双元 制 ” 育模 式在 我 校 的 实施 过 程 及 办 法 。 教
关键词 : 双元制” 教育模式 “ 实施
“ 元制 ” 双 的德 文 词 是 ‘ u l s m”是 一 种 青 少 年 在 企 业 ' a yt . D s e 里 接 受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和 部 分 时 间在 职 业 学 校 里 接 受 专 业 理 论 和 普 通 文 化 知识 的 义 务教 育 形 式 。 它将 企 业 与 学 校 , 论 知 识 理 和 实 践 技 能 教 育 紧 密 地 结 合 起 来 。是 一 种 主 要 以专 业 技 术 工 人 为 培 养 目标 的 职业 教育 制 度 。 会 实 践 . 握 相 应 岗位 的 从 业 技 能 。 其 次 , 坚 持 校 企 结 合 , 掌 要 探 索 与 企 业 紧 密 对 接 的 模 式 。 没 有 企 业 行 业 参 与 , 职 教 育 高 就 失 去 发 展 原 动 力 。高 职 院 校 应 主 动 密 切 地 与 企 业 联 系 , 厂 校 合 作 , 断 改 善 实 训 、 习 基 地 条 件 , 索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的 不 实 探 校 企 组 合 新 模 式 , 业 提 供 设 备 、 术 和 师 资 支 持 。 励 学 生 企 技 鼓 深 人 生 产 实 际 。开 展 技 术 推 广 和 技 术 革 新 等 创 新 和 实 践 活 动 . 强 和 推 进 校 外 顶 岗 实 习 力 度 , 校 内 生 产 性 实 训 、 外 加 使 校 顶 岗 实 习 比例 逐 步 加 大 , 高 学 生 的 实 际 动手 能 力 。 [再 次 , 提 4 ] 要 实行 与 企 业 的 “ 单 ” 培 养 模 式 。教 育 部 与 劳 动保 障 部 等 订 式 六 部委正在开展 的职业院校技 能型紧缺人 才培养培训 工程 。 涉 及 2 9 高 职 院 校 将 与 企 业 合 作 , 订 单 ” 培 养 数 控 、 车 5所 “ 式 汽 维 修 、 算 机 与 软 件 技 术 、 理 等 四 个 专 业 领 域 的 紧缺 人 才 , 计 护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实 施 教 学 . 入 新 加 坡 的 “ 学 工 厂 ” 德 国 引 教 和 “ 目教 学 法 ” “ 业 导 向 教 学 法 ” 调 整 课 程 设 置 与教 学 大 项 及 行 , 纲 . 化 能 力 培 养 , 用 现 代 化 教 学 手 段 , 断 提 高 教 学 质 强 运 不 量 。最 后 , 从 法 律 、 规 和相 关 政 策 上 作 出 规 定 。要 明确 高 要 法 职 教 育 的 性 质 、 位 和 作 用 , 到 有 章 可 循 , 法 可 依 。对 影 地 做 有 响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办 学 定 位 、 费 、 资 、 程 体 系 和 教 学 内 经 师 课 容 方 式 等 进 行 规 范管 理 。 高 职 教 育 要 立 足 于 自身 特 点 , 就 业 为 导 向 , 以 只有 重 视 能 力建设和“ 双师 型 ” 师 队 伍 建 设 . 能 充 分 发 挥 其 基 本 功 能 , 教 才 为 社 会 输 送 既 有 较 强 的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和 基 本 的科 学 文 化 素 养, 又熟 练 掌 握 现 代 职业 技 能 的高 素 质 劳 动 者 , 而 满 足 社 会 从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对 多样 化 人 才 的需 要 。
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分析
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分析论文报告: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分析一、引言二、德国双元制的概念及特点三、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四、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五、实施德国双元制的推进方案六、案例分析七、结论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国外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以公司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已经在德国及其周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因此,本文将围绕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方面展开讨论。
一、德国双元制的概念及特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要教育机构共同负责的职业教育制度。
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企业作为职业培训的主要机构,企业在本身的业务上为员工提供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学校则为职工提供与这种工业实践经验有关的科学和理论知识。
双元制是一种完整的职业教育系统,取得职业学位的学生还可以继续选择在大学深造。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广大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是我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比例并不高,职业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
从学生人数和毕业生质量上看,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体现不足的。
随着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领域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来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在政策层面上,已有一些国家的政府积极推动该制度,比如中国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德国双元制提供了基础和便利。
在市场层面上,实施德国双元制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需求和员工实际所需进行改进。
四、实施德国双元制的推进方案在推行德国双元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考虑到我国国情,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比较贴近我国国情的方式。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技工教育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导致技工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开始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并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备受关注,被认为是解决技工人才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对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指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学生既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又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学制普遍为3-4年,学生在校期间将会有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在企业进行实操实习,剩下的时间则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于中国的技工院校来说具有许多优势。
借鉴德国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将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直接反映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历能够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教学压力,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了技工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虽然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于中国的技工教育有着诸多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面临的挑战。
技工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传统的技工院校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对独立。
要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需要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和实践教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精选教育文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发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介绍所谓“双元制”,指职业教育中受训者以学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教育,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职业分析为专业设置标准,以职业活动为课程开发的核心,以受训学员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标准。
在培训时间分配上,企业每周3—4 天,职业学校每周1—2 天。
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过程。
除了这一分散的培训模式外,还有一种“集中”培训形式,即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学校、企业负责培训,行业协会负责考试。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不容易,除口试、笔试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技能操作考核。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职业培训质量的提高;二是充分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职业培训效率。
在德国的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当中,“双元制”培训的比例要占到75%,进入职业学校也就意味着接受了“双元制”培训。
“双元制”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打基础性质的。
将来他们无论从事哪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必要条件。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与具体的职业行动紧密结合,与多样化的思维操作紧密结合,也包括对他人有效行动的模仿。
职业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对所实施的行动进行反思,包括对行动计划、行动过程、行动结果的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运用手、心、脑等的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改善我国高职教育工学交替模式中的借鉴研究
,学校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师傅负责实践教学,形成“双师”教学团队。
2、明确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时,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核心目标,同时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工学交替模式在国内外的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和实践。国内外学者对工 学交替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模式的应用与 效果、模式的实现条件与优化等。虽然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
如对工学交替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实证研究不够深入等。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进 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深入了解工学交替模式的理 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情况。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高职院校师生的意见 和建议,
3、师均为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同时,学校应定期邀 请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授课,传递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知识。
4、实践环节: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技能比赛、认证考试等形式, 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分析工学交替模式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 优化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和 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 双方的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课程设置灵活,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 需求。
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 系、加强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应用的研究——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初探
《 国务院关 于大 力发 展职 业教 育 的决定 》 中指
一
出 ,职业 教 育要 以服 务现代 化建 设为 宗 旨,为提 高
中国 观代款青 备 装
2 德 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征 .
基 于 “ 元 制 ”教育 模式 ,德 国职 业 技能 人才 双
培 养 的主 要 特 征 : 以学 习领 域 为 主 要 内容 和 以行
动 导 向为 主 要 手 段 ,其 中 以行 动 为 导 向 的项 目教
学法 ,不是针 对一 个具 体 的教学 内容 来组 织教 学 ,
业 学校和 企业共 同完成 ,二者 各为一 “ ”,学 生 元 具有 学校 学生和 企业学徒双重 身份, 由企业和职业 学 校 双方共 同承 担对 学生 的职业 技术培 训 。企业与 学 校 ,把理 论知 识和 实践技 能教 育紧密 地结合 起来 ,
业 教育还 有 很大差 距 。其主 要原 因是我 国职业 人才
图1职业 能 力三 大范畴
1专业 能力 .
操 作数 控机 床 的基本 技 能 、零 件 加工 工艺 性分 析及 制 定工 艺方 案 、程 序编 制 、输入 及调试 、切削
加 工及运 行监 控 、常用 工 艺装备 的使 用与选 择 、常 用 刀具 的使用 与选 择和 获得 “ 控机 床操 作工 ” 中 数 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
而 是 针 对 一 个 工 作 岗位 设 计 一 个 教 学 方 案 。教 师 在
教 学 中不再 是主导 地位 ,而 是学 生学 习过 程 中的 引 导者 、指 导者 和监 督者 ,整 个学 习过 程不 再采 用知 识传 递 的方法 ,而 是着 重知 识 的转化 ,教 师根 据行 动 领域提 出学 习领 域 ,设定 学 习情 景 ,学 生再 按小 组 、 团队工作 法进 行学 习 ,整个 教学 过程注 重 培养 的是一种 行动 能力 ,这 些能 力包括 专 业能 力 、方法 能 力 、个 人 能力和 社会 能力 。与其 说 教给 学生全 面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瞩目,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而我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特点而提出的。
本文即将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在工作和学习中相互结合的职业培训体系。
学生在校期间既要获得理论知识,又要接受实际工作实习,通过学校和企业双重教育体系的培养,最终达到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拥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目标。
这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确保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我国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改良后应运而生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同样也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重指导、双重培养的方式。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参与课堂学习,还要到企业实习,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能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也能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我们也可以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上借鉴德国的经验。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一点对我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体系和机制上,我们还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和做法。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有着完善的制度和规范,学校、企业和政府都各司其职,共同合作,确保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中国化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中国化作者:张广新来源:《职业》2012年第06期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在全世界职业教育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开始学习、借鉴德国职教经验,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先进地区先后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教育改革试点,由于政府干预、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职教改革有经验也有曲折。
本人通过近年来到德国学习考察、在国内一些地区的交流参观以及查阅的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校实施中国特色双元制校企合一模式试点的实践,谈谈自己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 一、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关键问题的理解1.“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在德国的职业学校中有两部分学生,一部分是“双元制”学徒,另一部分是全日制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中有70%参加了“双元制”培训,另外30%在全日制职业学校学习,从表面上看,这是两种途径,实际上“双元制”模式占了几乎全部的比重。
全日制学校有三种类型,一是职业完全中学,二是职业专修学校,三是职业预科学校。
除了职业完全中学的学生毕业后要进入大学之外,其他两种类型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还要选择工种,进行“双元制”的培训,只不过企业可以免去其职业基础年的培训过程。
而德国的“双元制”有法律上的保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要将隐含在“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全日制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2.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是德国职业培训的主要模式学习领域的划分和行动导向方法地位的确定,是德国职教体系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他们确实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学习领域的重要之处就是面对这种现实,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入手,划分了不同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它的重点是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繁琐的理论验证上,只有在行动中进行训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工人,抽象的理论描述是培养不出有职业能力的工人的。
德国之行的思考——我校富士康项目中实施双元制的构想
中国学生在德 国舍 弗勒工 业集团企 业培 训 中心体验实 习车 间的机 电设备 。
郑 州 富 士 康 每 年 培 养 不 低 于 3 0 数 控 0名 及 机 加工 技 术 工 人 的教 学 工 作 。 按 学 生
备大量 同类设备 的前提下 . 以空 问换效 率, 把授课 、 分组实 训 、 分组 研讨有 效地 结合起 来 . 为教学工作 的开展提供 了多 样保 障手段 . 为我校 实训 基地建设 提 也
人 . 市场 规 律上来 讲 . 不 是人 才价 从 也
值 的 真 正 体 现 2 1 年 . 着 郑 州 富 士康 的 逐 步 建 00 随
我 校即将实施 的富士康合 作项 目.
将 生 产 加 工 车 间 搬 到 了 校 园 内 . 我 们 为 实 施 双 元 制 职 业 教 育 模 式 . 供 了 良好 提
成与投产 .以手机事业作为主要战略 目 标 的郑 州富 士康 与郑州 市政 府 达成 协
议 : 本 地 职 业 学 校合 作 , 立模 具 制 造 与 建
的契机 构 建“ 间式课 堂” 将专业教 车 .
学大纲作为理论学 习的指导 ,以企业 的 切实需求作为专业学 习的 目标 .使人才 的培养能够落到实处 。在教学与生产实
和谐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呢?
一
室 的建设 中 . 无一例外 地采用 了讲 练结
、
“ 单 式 ” 人 才 培 养 订 的
合 的“ 车间式课堂构造模式” 讲解讨论
区和实验实训 区有机结 合 . 不需要 配 在
认 定体 系 . 采用 “ 宽进严 出” 的手段把 好
质 量关 企业 除 了 要 制 订 主 导 性 的 能 力
训 、 产 、 核 等各 环 节 采 用 一 种 高 效 、 生 考
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中国运行的成败原因分析
智库时代 ·121·智库观察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中国运行的成败原因分析冼志斌(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技术教育非常成功的国家,“双元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德国职业教育因“双元制”教育模式闻名于世,但由于社会背景、产业结构、运行机制、企业参与、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差异,“双元制”在引进国内过程中备受争议。
笔者就这种模式在国内运行的成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意见。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优势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8-0121-002一、问题的提出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在全世界的职业教育行业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这种教育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被众多职业院校模仿学习,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改革试点。
由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的干预,企业的积极参与等因素,“双元制”在国内的有了较好的发展平台。
许多学者还提出,要把德国“双元制”中国化。
有了较好的基础,“双元制”在国内应该得到迅速的发展。
然而,时至今天,历时超过30年,“双元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有别于国人的期望,甚至可以说远低于国人的预期。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否适合在国内发展,成为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
二、德国“双元制”模式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积极影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和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方法,至今已经超过30年,全国各地先后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改革试点。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对我国职业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力推行实施双证毕业、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的密切,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更加有针对性。
以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学校与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培养班级名为“嘉利班”。
论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1优化 的职 教模 式 . 首先 , 国“ 元 制 ” 教模 式 有 法 律保 障 和严 格 德 双 职
作者 简 介 : 相 如 (9 2 )女 。 川 成 都 人 , 川 天 一 学 院 , 硕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 : 程 与教 学 论 。 陈 18 一 , 四 四 讲 币, 主 课 收稿 日期 :0 1 2 2 2 1— — 1
众 所 周 知 , 国是 开 展职 业 技 术 教育 最 早 的西 方 德
国家 之一 。到 l 世 纪后 半期 , 国的 职业 技术 教育 已 9 德 在 欧美 国家 中处 于 领 先 地 位 。 自 16 年 德 国政 府 颁 99
服务业 、 海业 、 政业 等 等 。 航 家 “ 元 制 ” 德 国 的经 济 腾 飞做 出 了巨大 的贡献 , 双 为 对保证 德 国劳 动者 的高素质 、 品 的高 质量 , 产 以及 德 国
当代职业教育/o1 21 年第8 期
1 9
的制 度保 障 。德 国法 律 规 定 , 则 上 有 9 员工 以上 原 名
中也 以本 科 上线 率 衡 量教 师 的教 学成 果 , 生 自己也 学
的企业 都有 职业 教 育 培训 任务 , 中 8 %以上 是 中小 其 0 企业 。这 就为校 企合 作 的实施 提供 了有 力 的政 策支 持 和 充足 的硬 件 保 障 。其 次 , 校企 合 作 具有 很 强 的生命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出 了促 进 中 国 高等 职 业教 育 的 几 点 启 示 : 提 高职 教 育应 从 法 律 政 策 、 企 合 作 、 校
办学理念 、 课程 体 系、 评价 方式、 资培养等 多方面进 行探 索和改革 。 师
关 键 词 : 元 制 ; 国 ; 职教 育 ; 示 双 德 高 启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及改进措施1xx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W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它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类学校。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必须取得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的毕业证书。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尤其重视学生从事未来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双元制的另一元是培训的企业,它是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基地。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校前,必须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并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定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岗位。
培训企业的培训经费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依照培训合同为学生提供培训场地、设施和培训指导人员,并支付受培训学生的学徒津贴。
学生学习期满合格后,一般留在原培训企业工作,也可以到其它企业工作或继续上学深造。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具有重双身份,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
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在整体培养目标上,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既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相对独立。
学生的结业考核、成绩的认定及证书的发放不是由学校负责,而是由各行业协会负责。
由于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紧密结合,考核机构严格把关,保证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学生的高质量。
2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运用中的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制度上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原则,理念上强调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实施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竞争与发展。
其优点在于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相结合,不仅具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能传授的直接性、有效性,而且克服了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矛盾。
为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都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我国校企双制模式的启示
24职教视点F OCUSOCCUPATION2014 11摘 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对我国校企双制教学模式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在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学制规划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差异,提出了解决当前校企双制问题的思路,探讨了我国的校企双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借鉴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职业教育差异 双元制 校企双制 教育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我国校企双制模式的启示文/王秋灵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德国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所作的贡献举世公认,西方各国包括英、美、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都积极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以求为各个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人才。
2014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主办的全省技工院校教学法师资培训,进一步学习和参观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实践。
培训中,德国教育家瑙石先生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德国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另“一元”。
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形式,德国职业教育把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发展和改进我国特色的校企双制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概述与特点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含义,就是在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监督下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让学生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学员在行业内是学徒,在学校内是学生,身份“双重”,活动“两地”。
由于学生一方面能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在企业里向企业技师学习工作实践技能,因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学生与学徒结合,对接紧密、实践性强的鲜明特征,为德国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1)职业教育有法可依,保障得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政府立法的支持,设立了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本土化实施
知识文库 第6期2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本土化实施朱 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全盘照搬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不可取的。
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与我国国情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相结合,建构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双元制”本土化职业教育新模式—“定岗双元”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三种教育形式1、订单式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运作机制,按某一企业的要求,由企业和学校联合组织培养;2、引进式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根据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运作的关键环节,由各企业的培训基地分别与学校组织实施;3、自主式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即是学校参照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基本要求组织实施,主要强化学生在学校教学工厂和企业生产部门的实训、实习环节;这三种形式与企业的连结度是有层次的,但落脚点都是让学生在尽量浓厚的企业氛围中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二、“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保障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力引擎企业与学校双元合作互动由政府担当起主导角色,充分凸现政府的主导功能,从而可以较顺利地解决一系列难点问题,构建起符合企业制度的组织机构——以股份制合作为基础的董事会。
成员单位为地方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学校、相关的德资企业,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重大事项召开董事会集体决定,从而确保“双元制”教育在强有力的科学统筹下整体联动。
2、努力搭建优质的训练平台,切实推进“双元制”教育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既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又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既确保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又确保劳动技能部门对技能考核的要求,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支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真正企业意义上的实习训练平台,即培训中心。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论文关键词: “双元制” 教育模式实施论文摘要: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有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之外,还有独具一格、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由于受传统文化、经费投入、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内职业院校中的推行并不顺畅。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阐述了“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过程及办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如何兴办?如何适应市场这一客体的需要?怎样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佳机制?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总结实际中的有效经验,我们认识到,职业学校的生存与企业的命运休戚与共。
学校要想在改革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依托,加强厂校挂钩、校企结合,谋求两者的共同发展。
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的理念,是一种校企结合得十分灵活和高效的教育培训体制。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双元制”的德文词是“Dualsystem”,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义务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由定义可以看出,职业学校是“双元制”中的“一元”,企业是“另一元”,这是“双元制”教育的根本特征。
除此之外,“双元制”还有一些基本特征:一是有双重身份的学生。
学生既是企业的学徒,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二是两个学习场所。
在企业中接受技能训练,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以企业培训为主;三是两类教师。
在职业学校里教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理论老师,在企业里传授、指导与培训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师;四是两类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大纲,企业的实践技能大纲;五是两类考试。
浅谈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实行的阻碍
【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在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这是一种企业与学校配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目的是培训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
该教育模式是根据德国自身的国情发展,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而形成的,目前可以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超过几百种职业的培训教育。
由于目前我国和德国的国情不同,教育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等也都有很大不同,那么“双元制”要在我国实行必然将面对很多困难,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双元制”在我国实行将会面对哪些不可避免的阻碍。
一、学生角度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必将是教学改革中所要考虑的最大因素之一。
任何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接受知识和技能。
学生角度可以从学生的数量和学生的素质两个方面来讨论。
在德国现场教学观摩中发现,德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小班化教育,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最多控制在十多人左右,教师可以比较自如地控制教学班的情况,可以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相比之下,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每年的入学学生数量十分庞大,加上师资资源的匮乏,想要实现小班化教育是无法实现的。
本校开展的中德合作试验班也只能将学生人数控制在四十人,相对于普通班来讲已经是小班化教育了,但是对于德国的教学模式来讲人数还是太多了。
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
在学生的素质方面,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没有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无法进入大学从而被“筛选”下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
他们是社会主流舆论导向下的差学生、是父母老师眼中不会学习的问题学生,甚至是他们自己眼中放弃自我的失败者,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境殷实,来学校只不过为了混得一纸文凭,这样的学生是不会配合教师和学校一起完成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的。
相比之下,德国的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包括综合学校的升学学生和失业、再择业的成人受教育者,在他们的观念中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没有任何的贵贱之分,每一个选择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都对自己的选择有着足够的自信,也是十分愿意配合教育机构和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过程,这在我国是难以实现的,哪怕在生源择优的中德试验班中也有很多学生态度消极,配合度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
论文关键词: “双元制” 教育模式实施
论文摘要: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有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之外,还有独具一格、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由于受传统文化、经费投入、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内职业院校中的推行并不顺畅。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阐述了“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过程及办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如何兴办?如何适应市场这一客体的需要?怎样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佳机制?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总结实际中的有效经验,我们认识到,职业学校的生存与企业的命运休戚与共。
学校要想在改革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依托,加强厂校挂钩、校企结合,谋求两者的共同发展。
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
的理念,是一种校企结合得十分灵活和高效的教育培训体制。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双元制”的德文词是“Dualsystem”,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义务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由定义可以看出,职业学校是“双元制”中的“一元”,企业是“另一元”,这是“双元制”教育的根本特征。
除此之外,“双元制”还有一些基本特征:一是有双重身份的学生。
学生既是企业的学徒,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二是两个学习场所。
在企业中接受技能训练,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以企业培训为主;三是两类教师。
在职业学校里教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理论老师,在企业里传授、指导与培训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师;四是两类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大纲,企业的实践技能大纲;五是两类考试。
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
技能考试由行业协会负责实施,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企业培训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理论考试由职业学校负责,一般包括笔试和口试;六是两类证书,考试证书与毕业证书(或培训证书)。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既保持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学习技能方法的直接性、有效性,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学习技能方法的随意性强、理论知识的缺乏。
另一方面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克服学校闭门办学所造成的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使学生一毕业便能直接上岗工作。
二、“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
三、我校构建和实施“双元制”的主要特点
我校构建和实施“双元制”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为“两个主体,三个三”。
“两个主体”:办学主体有两个,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企业;学校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双方通过签订协议使企业成为办学主体。
“三个三”:三个沟通渠道,三个学习地点,三个学习内容。
三个沟通渠道:学校校长-企业厂长,学校科组长-企业主管,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师傅。
三个学习地点:学校教室,学校实习工场,企业生产车间。
三个学习内容:在学校教室学习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在学校实习工场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在企业车间进行现场观摩和顶岗操作。
学校实施的“双元制”借鉴了德国“双元制”,但又不同于德国“双元制”,它的最大特点是渗透式“双元互动,校企双赢”。
具体内涵是: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经验、耗材、实习机会、培训实习教师等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学历培训、输送毕业生等服务。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优势互补、互学互动、互利互惠,双方形成相互渗透,达到“双赢”。
"
四、“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运用实施的体会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之所以办得如此成功,关键在于公司与学校高度重视和双方良好的合作。
1.公司与学校的高度重视
赛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具有鲜明特点,即办事极其认真严格,注重产品质量,非常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
特别强调一个观点:“企业产品的先进性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决定,但企业产品的质量却由一线的生产工人决定。
”所以在合作办学的多年里,赛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一直都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
我校同样高度重视该“赛斯班”教学工作,最初该班组班时是在全校所有学生中挑选最好的学生,配备最好的教师,在各项安排上都优先考虑。
2.双方真诚相待、积极沟通、友好合作
多年来这种合作办学的模式进行得顺利的另一个因素是双方真诚相待、积极沟通、友好合作。
合作初期,双方就成立了由双方共同组建的考试委员会,该班一切重大事情都必须经该委员会讨论批准。
公司培训部主任经常主动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学校多年来也长期派责任心较强、业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到公司培训部协助教学和管理。
(二)通过实施“双元制”教育模式,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培养和锻炼了教师。
通过与赛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多年的合作办学,我们从中学到了
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并把它们用于我校的其它专业的教学中。
我们轮流派多名教师到公司协助教学和管理,这些教师在公司不仅专业知识得到提高,而且有更多时间接触生产一线,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技术要求有更深层的了解,为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创造了条件。
(三)“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经过多年的办学经历,我们深深体会到:“双元制”教育模式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它有效地加强了企业和学校的联系和合作。
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训教材由企业参与制定,可以说是一种“订单式”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具体,针对性强,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同时学生在工厂学习期间,较早地经受了企业职业环境、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的熏陶,一毕业就能较快地融入企业中。
另外,这种教育模式有超过一半时间在企业,大大减少了学校的实习教学负担,学校也省去了购买设备的大量经费开支,节省了办学成本。
可以说“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对企业、学校、学生都有利的“三赢模式”,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发展缓慢,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个在欧洲运行时间较长,并被证明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
如在奥地利,“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占全部中等职业教育的43.5%,是中等职业教育中比重最大的部分。
但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