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
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
![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dc90e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2.png)
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荷花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2.形成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1.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2.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语文:3.12《荷花淀》课文精讲
![语文:3.12《荷花淀》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c52149a93169a4517623a304.png)
12.荷花淀·课文精讲1 .文本全解。
(1) 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孙犁(1913 — 1996)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
1936 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
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
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
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944 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 ( 赵树理风格) 齐名。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本文写于1945 年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女口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
《荷花淀》教案7篇
![《荷花淀》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ee1d6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f.png)
《荷花淀》教案优秀7篇课文《荷花淀》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
相对于主题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
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如何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朗读。
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
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教学目标: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定向昨天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呢?引导学生畅谈,如果学生能谈到人物对话的精彩就直接定向研读。
如果学生没有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人公。
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就锁住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文中有很多处人物对话。
那么,把握人物语言的最便捷最有效方法是什么?结合语境,诵读品味,比较揣摩。
二、学生自由诵读,选取对话语段,分组揣摩。
三、交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尝试演读。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自己所选取的对话语段,找一句自己认为最传神,最动人的话,何大家交流自己的赏析和感受。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注意对话中的神态细节描写2、设计语言变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揣摩3、引导学生将语言鉴赏深入到人物思想和形象鉴赏上4、组织学生演读(一)夫妻话别具体语言鉴赏点:1、怎么了,你?(你怎么了?)倒装句式急切,关心2、你总是很积极的。
(低着头说/斜着眼说;就你积极)心态真诚,羞涩、无奈、自豪顺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水生的“脸红”“气喘”和避闪拖延的态度,体会他想说又怕说不知道怎样说的。
《荷花淀》知识梳理
![《荷花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1096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5.png)
《荷花淀》知识梳理一、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这个合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45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三、文学常识1.小说相关知识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荷花淀派:50 年代京、津、冀;人物:孙犁、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名称由来:以孙犁作品和创作地域为名;创作特色: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孙犁为榜样,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描写冀中平原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人性美、人情美。
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柔美代表作品:孙犁《荷花淀》、刘绍棠《青枝绿叶》。
3.诗体小说:景美:人美:情美: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3.小说中的诗化(散文化)特点:①虚化人物。
淡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塑造,对人物着墨不多,不立体、不典型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故事性不强,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情节。
思考《荷花淀》三部分主要内容,总结概括
![思考《荷花淀》三部分主要内容,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f14e5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7.png)
思考《荷花淀》三部分主要内容,总结概括
《荷花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探望丈夫,归途遇敌;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
主要内容为:
1、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主要内容是“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写水生嫂在月夜编席,等丈夫归来;写水生夫妻话别;写水生嫂和乡亲们送水生参军。
2、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主要内容是“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哨兵吧”,写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写她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复杂心情;写她们遇敌后,巧妙、勇敢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3、第三部分: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
主要内容是“大船头横竖在小船堆里”到结束,写水生带领队伍伏击敌人,并取得胜利;写水生嫂对丈夫的支持与理解,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
1。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https://img.taocdn.com/s3/m/b47429dec8d376eeaeaa3160.png)
浅析孙犁《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篇一:荷花淀荷花淀作品简介《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人物形象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1977年以后,作者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也有少量小说,陆续结集者有《晚华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均1981)、《尺泽集》(1982)等。
1982年,作者又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5册(内分7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伟大情操。
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
何花淀课文
![何花淀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0518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0.png)
何花淀课文《荷花淀》是作家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以下是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硕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屑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
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
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
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荷花淀》
![《荷花淀》](https://img.taocdn.com/s3/m/e882a0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8.png)
倡导性别平等观念
03
荷花淀中女性角色的勇敢坚定,有助于倡导当代社会
性别平等观念,推动妇女事业进步。
跨文化传播中荷花淀影响力评估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荷花淀作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在跨文化传 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走 向世界舞台。
展现中国抗战精神
荷花淀所展现的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精神,在跨文化 传播中能够树立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形象,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
03
推荐阅读当代作家铁凝、王安忆等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如《
哦,香雪》、《小鲍庄》等,进行横向对比。
读者心得体会分享
女性形象的启示
通过阅读《荷花淀》,谈谈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认识 以及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
地域文化的魅力
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荷花淀地区独特的地域文 化和风土人情。
文学审美体验
畅谈在阅读《荷花淀》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如 对作品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的感受。
04 社会价值探讨
荷花淀所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现象
抗日战争时期社会背景
小说通过描绘荷花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 国社会的艰难历程和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
农村生活与社会变迁
荷花淀作为农村地区,其生活场景和社会变迁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 社会的现实状况,如封建残余思想、农民生活困苦等。
妇女地位与觉醒
这句话通过“藕断丝连”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妇女们对 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同时展示了她们深明大义、坚强勇敢 的品质。
03 艺术手法分析
荷花淀中意象运用及效果
荷花淀的意象
荷花淀作为核心意象,象征着美丽、纯净与生命力。通过细腻的描绘,荷花淀呈 现出一种宁静、梦幻的美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荷花淀十四行诗
![荷花淀十四行诗](https://img.taocdn.com/s3/m/48ccb74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d.png)
荷花淀十四行诗
荷花淀十四行诗如下
玉玦升夜外,舞指苇眉白。
言别离家去,船摇寻夫来。
鸭扑荷池乱,娇嗔正怨怪。
险中枪声紧,物到忙催回。
分明小儿女,谁言无壮怀。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
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赏析:作者在第一部分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对于妇女,刻画得尤其深刻、细致。
当时斗争形势很紧张,丈夫这么晚才回来,脸色神情也异常,女人立刻觉察到了,担心出了什么事。
她看到只有自己的丈夫水生回来,其他六个人都没有回来,所以第一句话就问:“他们几个呢?”水生没有直接把参军的事说出来,而是简单地回答:“还在区上。
”留下缓冲的余地,然后就
问他的父亲和儿子小华。
当他知道父亲已经睡下了,才放了心,准备先给妻子做工作,然后再去做父亲的工作。
课文荷花淀的故事概括
![课文荷花淀的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8872e8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1.png)
课文荷花淀的故事概括
《荷花淀》讲述的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形象。
这些妇女勤劳、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一、《荷花淀》主要内容概括
1.《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2.七个农村青年参军,因为走得匆促,除了水生以外,都来不及同家里人告别。
他们的妻子很惦念,想去看看。
但是没有找到。
在回家的路上,她们的小船,碰上侵略军的运输船,敌人追赶着她们。
3.幸亏她们丈夫的队伍埋伏在这里,给了敌人一个迎头痛击。
这些妇女也在无意中遇到了丈夫,并立下了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功劳。
二、《荷花淀》赏析
1.《荷花淀》的目的不在表现战争,而在表现人性、人情,战争不过是作者叙述人物、表现主题的一个素材,一个背景。
2.作者主要通过对水生嫂和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
包含着亲切自然的人情味的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方式也十分传神:似是讪笑,其实暗含着夸奖丈夫的由衷喜悦;别离的感伤后面,又有着为丈夫的行动感到的自豪;表面的埋怨,表现了为爱着丈夫,因而不甘落后于丈夫的自尊。
这些都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照射的富有光彩。
3.整篇作品情节淡化、人物虚化、景物诗化,构成一篇特殊文体的诗化小说,它重在创造一种诗意之美,在这种绝美纯美的极致中,蕴含着一种健康纯朴、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也正是借此来表现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荷花淀》名词解释
![《荷花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94047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4.png)
《荷花淀》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不?啊,就好比是一幅绝美的水乡画卷!就像那春天里绽放的花朵一样,鲜艳又迷人!它可是孙犁先生的经典之作呀!
里面描绘的那个水乡,哇塞,简直了!那一片片的芦苇荡,就像绿色的海洋,风一吹,沙沙作响,难道不像大海的波涛在翻滚吗?而那些荷花,开得那么娇艳,就跟那仙女下凡似的。
故事里的那些人物,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哟!水生和他媳妇之间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
水生要去打仗了,他媳妇虽然心里不舍,但还是全力支持,这不就跟咱生活中那些支持家人去追求梦想的人一样嘛!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关切和爱意,多真实啊!
展现的不只是美丽的景色,还有人们的勇敢和坚强。
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就像那顽强的荷花,不管风雨多大,依然绽放。
就是这么独特,这么让人着迷!它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荷花淀》课件
![《荷花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5766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3.png)
阅读任务三:赏析美景
孙犁笔下的荷花淀风光是美丽、宁静的。 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 它们有何特点,在文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第1、3段: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 净得很……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 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月下织席图 特点:清新、恬静、自然优美
淀上行船图 特点:宁静、辽远
作用:这是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景物描写, ①衬托出青年妇女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②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61段: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 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2.划出有关时间的词语,理清线索。
(1)月亮升起来── (5)很晚──
(24)鸡叫的时候── (30)第二天── (32)过了两天── (40)快到晌午── (75)正午── (85)这一年秋季──(85)冬天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安排情节的。
阅读任务二:品读人物
1.读完小说,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水生? 水生嫂?还是水生嫂等妇女们?请说明理由。
水生嫂形象
夫妻夜话(第6段):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写出了水生嫂温柔体贴、贤惠周到的形象特点。
夫妻夜话(第15段):动作、细节描写
写出了水生嫂对丈夫的担忧、不舍。
水生嫂形象
夫妻夜话(第19段):语言描写 ①“我不拦你”写出了水生嫂识大体、明事理; ②“家里怎么办”写出了水生嫂的顾家、贤惠。 夫妻夜话(第21段):神态、语言描写 写出了水生嫂的坚强和对丈夫深深的担忧、不舍。
阅读任务一:情节梳理
1.文章已经分成了三部分,结合文章内 容给每层拟一个小标题,并划分小说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划出有关时间的词语,理清本文线索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8课第01篇荷花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08课第01篇荷花淀](https://img.taocdn.com/s3/m/5b744c8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5.png)
第08课革命小说三篇第01篇荷花淀1.熟读课文、注释、学习提示,并做好批注。
2.熟读“助读资料”。
3.完成“正字音”“积词语”部分练习。
学习导引1.《荷花淀》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安排情节的,请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荷花淀》主要情节可以简单概括为“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部分,请分别从水生和水生嫂的角度概括情节。
水生的角度:区上开会晚归——与妻子话别——参军离家——妻子们探夫——水生与战士伏击敌人——在战场上与妻子相见——妻子们在战斗中成长。
水生嫂的角度:月下编席等丈夫——与丈夫水生话别——送丈夫参军——与姐妹们商量探夫——探夫未果却淀上遇敌——丈夫们歼敌——与丈夫相见——回来后组织队伍并在战斗中成长。
课文结构分析1.夫妻话别:月夜编席;夫妻话别;送夫参军→勤劳体贴明大义2.探夫遇敌:马庄探夫;归路心情;遭遇敌情→勇敢机智又多情3.助夫歼敌:助夫歼敌;感受打算;迅速成长→积极向上勇歼敌第一课时任务一把握课文内容,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及其作用1.孙犁谈《荷花淀》的写作时说:“《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
它不是传奇故事,我是按照生活的顺序写下来的,事先并没有什么情节安排。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小说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简要说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个场景: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
夫妻话别:夏夜,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席,等候丈夫归来。
很晚,水生才从区上开会回来,告诉她自己明天就要去大部队,然后嘱咐了她一些话。
第二天,全庄的男女老少送别水生。
探夫遇敌: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对面的马庄探望她们的丈夫,无奈他们的部队前一天半夜走了,妇女们失望而归。
晌午,她们在归途中遭遇敌人的大船,便将小船向荷花淀里摇去。
助夫歼敌:荷花淀里响起了枪声。
原来水生他们恰巧埋伏在这里,他们趁机击沉了敌人的大船,打捞了不少战利品,然后向东南方向转移。
荷花淀课文笔记
![荷花淀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c4076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3.png)
荷花淀课文笔记《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白洋淀纪事》,与小说《丈夫》、《荷花淀》情节相衔接。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文章主要讲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在时代变迁中所面临的抉择及成长,展现了她们的勇气、爱与担当。
一、环境描写1.开头对白洋淀夜景的描绘,不仅刻画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还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月亮、薄雾、荷香等元素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美感。
2.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人物心理。
水生嫂等待丈夫时内心的焦虑与夜色的静谧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二、人物形象1.水生嫂:勤劳、善良、识大体、顾大局。
面对丈夫的离去,她内心虽有不舍,但仍坚定支持丈夫的选择。
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她逐渐成长起来,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2.水生:有责任心、爱国情怀。
他选择离开家庭,投身到抗战中去,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担当。
与妻子的情感交流虽少,但爱意深藏于内心。
三、语言特点1.运用诗化语言,简练传神。
文章在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时,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2.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注重细节描写,使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四、主题思想1.赞美了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通过对水生嫂等青年妇女的描绘,展现了她们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与勇气。
2.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和人们在战争中的成长与蜕变。
水生嫂等人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3.展现了白洋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
通过对白洋淀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精神。
五、阅读启示1.珍爱和平:通过对战争背景下人们生活的描绘,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维护。
2.女性力量的觉醒:水生嫂等白洋淀青年妇女在时代变迁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女性同样可以在国家危难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承担社会责任。
《荷花淀》全文理解
![《荷花淀》全文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d91e9b8daef5ef7ba0d3c88.png)
《荷花淀》全文理解
《荷花淀》全文理解
《荷花淀》孙犁“荷花淀派”创始人
主旨:小说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
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
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写作特点:情节淡化、环境诗化、意境实化; 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的作用。
对话的作用:1、表现人物性格2、推动情节发展
不直接描写外貌衣着:给读者想象空间,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诗体小说:将小说的故事性、艺术形象、文学性融合。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
关于荷花淀派:作者追求散文格调,追求诗歌的意境,淡雅疏朗的诗情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结合。
8.1 《荷花淀》课件 (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1 《荷花淀》课件 (共3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ad776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9.png)
(赵树理风格)齐名。
写作背景
现代著名作家孙犁(1913—1996),他被人们称为“短篇小说能手”。 他是河北安平县人,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 一 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 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3段
月夜
编席
图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 遍地,银白的淀水,薄 雾,清风,荷花飘香, 描绘的是一幅恬静的白 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 俗画。
静 水 描绘了荷花淀上万里无 第40段 风 光 云开阔明丽的景色。
图
运用比喻,描写了密密 莲叶层层的大荷叶像“铜墙
第61段 护妻铁壁”,高高挺出的荷 花箭像“监视白洋淀的 哨兵”
②揭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 商量看夫对话描写是相当精彩的。她们都想去看看自己的丈夫,可是在语 言表达上却迥然不同,充分表现了各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这一段人物对 话描写又为下面妇女们突遇敌船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③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深化小说的主题。 回家途中的对话,表现了她们经过战斗的考验,思想觉悟都有了一定的提 高。她们也渴望参加战斗,对话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力 量,认识到妇女并不比男人弱,她们提出了“我们也成立队伍”的响亮口号, 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作用: ①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
②同时“水面没有一只船”又 暗示情况异常,为鬼子追她们 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https://img.taocdn.com/s3/m/6d48ad5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1.png)
如果说作品是一个作家的生命, 那么,语言就是这个生命的灵 魂。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感 受作家的语言风格,是赏读小 说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习任务二:精读小说第一部分的人物对话,品味其语言背后的 深层含义。
夫妻话别
● 对话描写
●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这句话承接上文的“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 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丈夫不 至的着急心理以及对丈夫的关心之情;同时又暗示了水 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 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
这句话表达得委婉含蓄,表现出该妇女精明心细、聪 明伶俐的个性。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直言有要紧的话要对丈夫说,表现出该妇女直爽 开朗的性情特点。
● ●“ 听 他 说 , 鬼 子 要 在 同 口 安 据 点 … … ”
这段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顺、机敏和稳重的性情。
夫妻话别
●对话描写 ●②“你总是很积极的。” 在妻子的追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 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 痛恨敌人,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军,她为此而感到自豪,所以, 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 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 的劳动妇女,自然会想到,丈夫一去,家里的担子都落到她身上, 不禁心生担忧。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嫂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显示了她谨慎、稳 重的性情。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表现出这个青年女子 快言快语、心直口快的个性。
《荷花淀》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https://img.taocdn.com/s3/m/7ac8848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5.png)
三 、初 读 课 文 积 累 字 词
读准字音
吮吸 shǔn
晌午 shǎng
梭鱼 suō
缠绞 jiǎo
膝盖 xī
泅水 qiú
凫水 fú
吆喝 yāo
开端
夫妻话别
1-31
发展
探夫遇险 32-61
高潮、结局
助夫杀敌
62-85
编席 夫妻 送夫 候夫 话别 参军
商议 探夫 归途 探夫 未遇 遇险
意外 伏击 迅速 相见 歼敌 成长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支持丈夫,但担心家里重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担;勤俭持家,只求理解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对丈夫的不舍、担心,在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 民族危机面前,选择舍小
住了要和他拼命。”
家而成大家
形象特点
关爱丈夫 体贴温柔 心思细腻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坚强内敛 爱国爱家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夫妻话别,结合文中描写水生嫂语言的句子,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文语句
(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 回来得这么晚?
人物心理
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他们几个哩?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 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 不便直问,只得侧面试探。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 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 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 淀 派”。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 称为“诗体小说”。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 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散文集《津门 小集》等。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共38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5337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b.png)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夫妻话别
1—31
探夫遇险
32—61
助夫杀敌
62—85
编席 夫妻 送夫 商议 探夫 归途 意外 伏击 迅速 候夫 话别 参军 探夫 未遇 遇险 相见 歼敌 成长
文章的行文顺序和线索分别是什么? 时间顺序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 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①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 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1.人物形象:对人物着墨的多少,看抓住细节刻画谁。 2.情节上: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主题思想:作家的创作意图。
回归任务: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说出你的理由
水生嫂
青年妇女
水生
答案:主人公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 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学习任务3: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以四字 词语,概括小说的三个部分。
讨论:(77-84)这七句精妙灵动,这些对话表现了女人们并肩作战,成为抗日战士。
分析人物对话的作用。
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 揭示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
对话的作用 注重表现人物发展变化的思想性格
丰富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化小说的主题
总结
把握人物形象
主线 水生嫂们的活动 副线 地区队伍的行动
双线 交织
青年妇女们的活动【女】贯串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 地区队的行动【男】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
接着又分开进行。
活动一:人美
“诗化”的女性
——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抓住3组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下面一段五人对话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 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 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讨论: A 机智伶俐 性急冒失
对比阅读
改写一
“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 也带去。” “那咋成呢?” “那咋不成呢?” “我又不是走亲戚。” “你也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 我这是何苦啊!”
抱怨,撂挑子强调家庭困难,对丈夫 极不支持,顾小家不顾大局。
改写二 “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块儿走。” “我们是打鬼子,你一个女人去干什么? 不成。” “那咋不成,你打鬼子,我可以帮你做饭, 洗衣……” “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同意。” “不行,没有你,我怎么活?” 过分依赖丈夫,儿女情长, 没有家庭责 任感 。不顾大局,拖后腿。
对丈夫的依恋,希望得到丈夫的珍惜
水生嫂形象:
水生嫂的性格及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 女的进步特点。 勤劳善良: 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他上 要奉养公公,下要养护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温柔体贴: 丈夫工作晚归,他首先“站起来去端饭”丈夫去参 军,她“手指震动一下”表现对丈夫的依恋。丈夫 参军没几天因思念丈夫又去探夫,对丈夫一往情深 深明大义: 丈夫参军,她虽然不想让丈夫走,但并没有拖后腿。
赏鉴人物对话:
夫妻话别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 “他们几个呢?” 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怎么了,你?” “你总是很积极的.” 埋怨兼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也希望丈夫理解自己的苦处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表现了水生嫂明大义、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识大体顾大局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他了。
D
B E
爽朗直率 忸怩含蓄
C 稳重谨慎
刻画了一个勤劳淳朴、挚 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 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
为后来水生嫂等机智勇敢 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 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 情节的发展。
小结
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 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怎能让 敌人蹂躏!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些可爱的英雄儿 女,他们的身心怎能让敌人玷污。 孙犁用这样的笔法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美丽画 卷,表达了对祖国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 屈精神的礼赞。
细节描写:
“吮” 三处“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小
环境描写 人物对话 细节描写
烘托 塑造 刻画
说
人 物 形 象
反映 主题思想
社会生活
概括主题: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
展 示 抗 日 战 争 的 胜 利 前 景
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小结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 1 “ 诗 体 小 说 ” 浓郁的诗情画意 细腻的人物描写
2 “荷花淀派”。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3《白洋淀纪事》 ——小说散文合集
写作背景
孙犁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 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 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 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 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 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 了打 鬼 子 , 各 个村 庄 的 青 年 农民 都 自愿 地 奔赴 抗 日前 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 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 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 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 名的小说.
荷 叶 荷 花 香 。
带 着 新 鲜 的
风 吹 过 来 ,
薄 薄 透 明 的 雾 ,
水 面 笼 起 一 层
孙 犁
荷 花 淀
……
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 河北安平县人,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风云初纪》,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白洋淀》,《荷花 淀》《白洋淀纪事》等. 作品特点:小说语言清新柔美,朴素明丽,被称为“诗 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被成 为“荷花淀派”——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 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朗读课文“月亮升起来”到“丈夫还没有回 来。”讨论: 这几段描写了那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 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富足的家乡,银 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勾画出一幅恬静的、美丽的、充满诗情画意 的荷花淀。 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渲染 气氛,为下文保卫家乡这个情节作铺垫。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 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 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 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鉴赏景物描写(发展) 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荷 花 淀
白洋淀 妇女在 战斗中 不断成 长
你能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吗?
硝烟弥漫、枪林弹雨、 血肉横飞……
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荷 花 孙 淀
犁
鉴赏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二、渲染气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暗示人物命运。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
日光下的水乡
箭高高地挺出来、哨兵
一望无际、密密层层、像铜墙铁壁一样、
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作用:1烘托人物形象(必胜信心、英勇善战);
2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 烈的伏击战。
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 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 “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 。”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 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 “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 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 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 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 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 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 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