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40) 0 g
5 主要教学过程
51 新课 引入 .
①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②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
道 重 力做 功与 路 径无 关 。
①小游戏:在讲台上放置一铁架台, 用细线高
高地挂上一乒乓球 ( 为保证其能竖直下落,里面装
满 了水 ),让 一个 学生将 脚 放在 乒乓球 的正下方 ,
5 . 情感升华 .4 2 ①通过一组图片和视屏给学生展示从雪崩、泥
石流 到攀岩 、蹦极 再到 水力 发 电等 等 ,让 学生 认识
关,即与之有关的两个
因素 恰恰 也 是 决定重 力 势 能 大小 的两个 因素 ;另一 方面 ,根 据功 是 能量转 化 的量 度 ,再 结合 表达 式 ( ),m h 应 该具 有能 1 g 量 的意义 ,因此 它应 该就 是我们 要找 的重 力势 能 。 5 . 研 究重 力势 能的性 质 .2 2
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 学生通过计算 自主发现,对一个确定的过程,
重力 势 能的变 化与参 考面 的选择 无关 。
做 的功,形成如下的表达式结论:
: h 砌 =mg lmg 2。 h- h ( ) 1
即重 力做 功与物 体运 动 的具体 路径无 关 ,只 与
③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设问: 在上面的例题中, 假设没有重力的作用, 小球的重力势能为多大? 学生通过思考容易认识到,重力势能是物体与 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关系 ,得 出重力 势 能的表 达式 。
①在探究过程 中,通过讨论交流 ,培养 团队合
作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 ②认 识到学习科学知识不仅仅是 为了认识 自 然 ,更在于能动地利用 自然。 ⑨通过一则公益广告,在知识的巩固过程 中接 受公 民道德教育 。
2 重 点 、难点 分析
“ 力势 能 "教学设计 的创新 重
李 池
重庆市育才 中学校 ,重庆市

九龙坡区 4 0 5 000
要 :本节课 的教 学设计根 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 在他 们原 有知识的基础 上 , 从研 究重力做功与 高 的关 系 度 入
手, 通过 实践探 究 , 比影 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和重力功的特征 , 对 得到 重力势能的表 达式。通过一道例题 的分析及 引 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同伴 交流 ,加深 了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关键 词: 重力势能 ;重力做 功 ;表达式 ;相对性 ; 系 统性
( S) 1.0 1 .4 22 1 2 .
J u n l o P yis T a hn o r a f h sc e c ig
运动 到 点 的过程 中重 力所 做的功 。 后 ,启发 学 然 生运 用“ 小量 累加 ” 的科 学方 法求 出重 力沿任 一路 径 运 动时 重力所 做 的功 ( 3 图 )。
( S) 1 . 1 .5 22 1 2 . 0
浅谈 高 中物理 “ 、练 、品 、拓 "教 学模式 读
梅敬堂
湖 北秭 归县第一高级 中学 ,湖北省

述 了 “ 、练、品、拓 ”教 学模 式的依 据流程等。 读
秭归县 4 30 4 60
要:在新课程理念 下,怎样让 学生成 为课 堂活动 的主体 ,是我们教 师不断探 索和创新 的永恒责任。本文阐
重力势能。
1r s 0 /) n
体验, 认识到遵守
社 会 公 德 的 重 要
设置这个认知冲突点 ( 未选定参考面)的目的 是让学生在应用表达式计算时,发现重力势能的不 确定性 。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重力势 能具有相对 性,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交流 ,认识到在计算重力 势能时必须选择参考面 。
到:人们对重力势能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但是通
过 实践 的逐步认 识 ,逐渐变 得 乐于挑 战这种 能量 , 直 到最终 能动 的利用 这种 能量 ! ② 出示 一则 公益 广告“ 一个鸡 蛋 的威力” :

枚 重 3g的鸡 蛋 , 4 抛 下会 让人起 肿 包; 0 从 楼
①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①通过启发达成共识:根据“ 功是能量转化 的 量度” ,若要得到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必须研 究某
个 力 做 的功 。
②设问:究竟应该研究哪个力的功呢? ( 这个
问题 看似 显然 ,但 并非想 当然 ) 引导 学生 定性对 比各 种力 做功 的特 点,发现 当 物体 高度 发生 变化 时只有 重 力一 定要做功 ;又 因为
关键词 :教 学模式 ;“读 、练 、品 、拓 ” ;课程改革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1 8( 0 1 2( 0 3 6 4 2 1 )1 S)一 0 5 2 02 —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通过改革学生 的学 习方式 和教师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学生的 自主性 , 探究性 , 合作性。 为了践行新课改理念和落实“ 构建和谐课堂 ” 的精神,我校决定探索和实施 “ 读、练 、品、拓”教 学模式,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施 ,教学中不断总结 更新,不断完善和创新 。笔者在此作一简单阐述 。
中图分类号:G 3 . 6 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 18( 0 )1 S)一 0 3 3 0 3 64 2 1 2( 1 02—
本教学设计教材是人教社普通高 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物理 2必修第七章第四节 。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 与技 能 .
铁架台、细线、装了水的乒乓球、铁球 。 ( 质
从 8楼抛 下就 可 以让人 头破 皮 裂 ;从 1 8楼抛 下 可 以砸破 行人 的 头骨 ;从 2 5楼抛 下 可 以使 人 当场死
亡 。 ( 5 中鸡蛋 图 下边的文字 )
带领学生结合表达式 ( )总结出:重力做的 1
功 量度 了重 力势 能 的变 化 。即当物体 的重 力做 正功 时 ,重 力势 能减 少 ;当物 体 克服重 力做 功 时,重力 势能增 加 。 ② 重 力势 能的相对 性
③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理解重力势 能正负
号 的 含义 。
教师剪断细线,乒乓球砸在学生脚上,学生若无其 事。然后挂上重 4 0 0 9的铁球 ,学生在教师假装剪
④能灵活应用重力势能公式计算重力势能。
1 过程 与 方 法 . 2
①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概念的 构建过程,强调学生 自主参与。通过讨论提问,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在探究重力势能的过程中,发展逻辑 思维能 力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 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体验物理的价值。 1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 I 3
①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即学 生处于教育对象的客体地位 , 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
5 . 作业— — .5 2 课外探究
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发现问题和处理
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 的最高表现形
式,是学生宝贵的心理品质 ,也是教学的最终 目的。
通 过 这 枚 小 小 鸡 蛋 威 力 的展
示 , 学生们 在知 使
( )利用 引入 中的小游戏设计一道例题: 1 如 图 4所示,质量为 0 k 的小球,位于桌面 .0 4
以上 ,1 m, 点 ,桌面 高 h 08 :. 的 =2 z . = m,求 小球 的
识 的巩 固过程 中 进 行 积 极 的 情 感
讨论法等基本教学方法。
4 实 验 器材
③研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首先 ,引导学生分别 计算 出物体沿竖直方向 ( 1 图 )和倾斜直线 ( 2 图 )两种路径从 点向下
、0 .9 No 4 6 ,1 2 .3






第2 9卷总第 4 6期 3 2 1 年第 1 01 2期 ( 上半月 )
… 一
( )将 例 题 引 申:我 们 以桌 面 为参 考平 面 , 2 分别 计算 出小球在 点和 落 到地面 上 的 B点时 的重 力势 能 。 学生 在 计 算 中发 现 重 力 势 能 的数 值 出现 了正 负 的差异 ,即在 参考 面 以 上,重力 势能为 J ;在参 F 考面 以下 ,重力 势能 为负 。接着 在教 师的 引导 下, 通过 对 比理解 了重力 势能 正负 的物理 意义 。

j ,
芝 … … … . … … … …
’ , .
—一 . l
— ■ — —— — -一 ——— _—
图3
( )将例题再次引申:若小球从 点下落到 3
地面 的 曰点 ,请分 别 以地 面和 桌面 为参考 面 ,求小
归纳 :研 究物 体通过 上面 三种 不 同路径重 力所
21 本节课 重点是重 力势能的概念及重 力势能的 .
应用。
重力做功与物体重力有关 ,所以我们似应研究重力 做功,看是否能从 中找到定量描述重力势能的一些
信息 。
2 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 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 2
3 教 学方 法
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 选择 以讲授法 、 问答法、
第2 9卷总第 4 6 3 期 2 1 年第 1 01 2期 ( 半月 ) 上



学 探

、. . 9 No 4 6 ,1 02 . 3
J u n l o P y is T a h n o ra f h sc e c i g
( S) 1.0 1 .3 2 1 2 . 2
63 凸显 “ . 通过做 功研 究能量 的思 想”
从重 力势能的角度讨 论在跳高运动中不 同过 竿动作的技术特 点,分析背越式跳高的优点。
6 教学反思 61 重视科学探 究过程 . 本节 课让学生经历从提 出问题一猜想一研究 。
性, 从我做起, 从 小事做起, 禁止高 空抛 物 。
图 5
第 2 卷总第 4 6 9 3 期 2 1 年第 1 01 2期 ( 半月 ) 上



学 探

、o.9 No 4 6 ,1 2 . 3
J u a o P y is T a hn or l f n h sc e c ig
在来看看我们是否已经
找到 了一 些 相关 信 息 。

径无关,只跟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知道了重力
势能 具有相 对性 ,但对 一个确 定 的过程 ,重力势 能 的改 变却 与参考 面的选 择无 关 。
方 面 ,重 力 的功有 两
个特点:大小与路径无
关 ,而与 初 末位 置 的高 度 h、 及 重力 m J g有
1 理 论依 据
模式将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求任何教育模 式要遵循教育规律 “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 , 也是 自我发
展的主体 ”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把学生放在 “ 教
育对象 ”的地位 ,忽略了学生 “ 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 体 ”地位。我校在探索改革和教学模式时强调改革要 充分体现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 能培养学生的 自觉性和 自主学习的习
线 的瞬间,将脚迅速收回……。在活跃的课堂气氛 中将学生带到重力势能的研究上来。 ②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 : 重力势能跟物
体的重力和高度都有关系;物体 的重力越大 ,高度
越 大 ,重 力势 能就越 大 。
⑨设 问: 重力势能的大 5 新课教学 . 2 5 . . 1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重力和所处高度的定量 2
5 - 小 结 .3 2
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有关。 ④对 比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特征,通过理论
分析 ,得出重 力势 能 的表 达 式 。


i能达找 势 去了我着 研式重 的重们 究力试 表,力 为的 寻 功


带领学 生 回忆 :这节 课我们 通过探 究得 到 了重 力势 能 的表 达式 ;知道 了重力做 功 与物体 的运动 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