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五章书后练习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解:t声=s/v声=1000000m÷340m/s≈2941.18st火车=s/v火车=1000km÷200km/h=5ht客机=s/v客机=1000km÷1000km/h=2h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解:s=vt=340m/s×1.5/2s=255m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 O”开关,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的效果。

找一台立体声收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关?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次课后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次课后作业

1. 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a .足球在空中沿图中轨迹飞行
2.关系的是: ( )
3. 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B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5N
C.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N
D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N 4.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空中上抛一只篮球,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作用 B. 空中随风飞舞的一片羽毛不受重力的作用 C. 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 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落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 5.某同学测量完体重之后,这样说:我的重量是 40千克。

请问他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他的重量应该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练习册答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第二章:压力和压强1.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公式为 \( P = \rho g h \)。

3. 气体压强与体积和温度有关,遵循玻意耳定律。

第三章:浮力1.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2. 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

第四章:简单机械1.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 滑轮系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但不会改变功的大小。

3.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第五章:功和机械能1. 功是力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上的累积,公式为 \( W = F \cdot s \)。

2.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3.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鼓励大家多做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寻找答案。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练习册答案应与教材和练习册的具体内容相匹配。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 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B.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D. 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等大的实像4.下列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 ②①B. ③①C. ②④D. ③④5.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得到()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6.为了获得平行光,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是()A.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B.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 选用凹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2倍焦距处D. 选用凸透镜,并把一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A. 一直变大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10cmB. 20cmC. 40cmD. 60cm9.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A. 将凸透镜往上移B. 将蜡烛往上移C. 将光屏往下移D. 将蜡烛往下移10.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11.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成时,李伟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A.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B. 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C.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D. 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12.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移动到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的像的性质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等大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13.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A.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B. 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C. 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D. 不能成像14.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专项突破9光现象的实验探究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专项突破9光现象的实验探究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12345
类型四 研究光的折射现象 4.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
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折射角β
10° 7.1°
30° 20.7°
45° 30°
60° 37.8°
12345
(1)实验中,光具盘除了能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外, 还具有 显示光路 的作用。 点拨:(1)利用光具盘表面的漫反射可以显示光路,同 时能直接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12345
(5)从以上探究可知,从竖直方向看到的池底比它的实际 位置 浅 (填“浅”或“深”)。
12345
12345
(4)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 拿走,并在它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 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 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小戏法逗 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 成 虚 (填“虚”或“实”)像的道理。 点拨:(4)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不透过玻璃板直接 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膜上看
到的像是 D 。 ⁠
A. 三角形光斑
B. 圆形光斑
C. 烛焰的正立像
D. 烛焰的倒立像
12345
(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之一是减 小 蜡烛与小孔 的距离。
(4)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 下列所示 B 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

(填“设计实验”“提出问题”或“分析论证”)。
12345
(2)①联想到“平面镜成像”找像位置的方法,于是他按 如图甲所示将玻璃砖紧贴物体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 张白纸上,标记出物体的位置。按照图乙的方式沿水 平方向观察物体(观察盒上的条形码)。当看到物体经玻 璃砖成的像时,前后移动小卡片,使小卡片与像在同 一个平面上,将小卡片此时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这 样就找到了放置一块玻璃砖时 像 的位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测试题
及答案
第三章测量物体
1. 测量物体的基本量有哪些?
答案:物体的基本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等。

2.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答案:可以使用尺子或者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什么是长度单位?
答案:长度单位用于表示物体的长度大小,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4. 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案:可以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5. 什么是质量单位?
答案:质量单位用于表示物体的质量大小,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千克、克等。

第四章运动的测量
1. 运动的基本量有哪些?
答案:运动的基本量包括速度、时间、加速度等。

2. 如何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答案:可以通过测量物体所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出速度。

3. 什么是速度单位?
答案:速度单位用于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常见的速度单
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4. 如何测量运动物体的时间?
答案:可以使用计时器或者秒表来测量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

5. 什么是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指的是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量。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四章的测试题及答案。


你学习顺利!。

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一章:光的传播1.1 光的直线传播1.见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2 光的反射1.见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3 光的折射1.见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4 光的颜色1.见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的传播2.1 声的传播1.见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2 声的频率和响度1.见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3 回声1.见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4 声音的利用1.见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机械运动3.1 直线运动1.见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3.2 曲线运动1.见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力和压力4.1 力的作用1.见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4.2 压力1.见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4.3 浮力1.见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4.4 静止平衡和动态平衡1.见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杠杆1.见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5.2 轮轴和滑轮1.见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5.3 齿轮1.见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热的传播6.1 热的传播1.见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6.2 热传导1.见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6.3 热辐射1.见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6.4 热对流1.见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电的传播7.1 电流和电路1.见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7.2 串联和并联1.见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7.3 简单电路1.见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7.4 电阻和电功率1.见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电能的利用8.1 感应现象1.见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8.2 发电1.见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8.3 电的用途1.见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测验题本章节为测验题,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提供。

以上为八年级下册物理练习册的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对于某些知识点还有疑问,建议同学们与老师或同学一起讨论,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祝大家学习进步!。

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复习与检测基础复习一、色散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

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

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二、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

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三、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20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测试题附答案

20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测试题附答案

第四章光现象一、选择题(共15题)1、2020年6月21日下午,泸州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各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小孔成像B.平面镜成像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D.雨后空中彩虹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荷花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小孔成像D.放大镜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舞台激光B.海市蜃楼C.绿树成荫D.水中倒影4、2020年6月21日下午15:40,某同学观察到太阳出现了如图所示观象,太阳被月亮档住了一部分,您认为下列哪个原理可以最合理解释这一现象()A.光的反射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D.无法确定5、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6、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

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

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

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B.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7、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B.甲图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C.甲图和乙图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解释乙图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8、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9、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A.B.C.D.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练习册参考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1、A和D 凸透 中间厚,边缘薄 B、C和E 凹透 中 间薄,边缘厚 2、会聚 焦点 焦距 3、(1)会聚 发散(2)凸 焦点 焦距 相等 强(3) 底边 会聚 发散 4、C 5、A 6、略 7、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8、焦点 9、(1) D、F(2)C、E (3)C、E(4)D、F(5)E、 F(6)C、D(7)A、B(8)B、C、D(9)E、F (10)A 10、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 11、A 12、D
第五章综合练习
一、1、放大 虚 2、0.2m 3、厚 强 凹透镜 发散 4、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明亮清晰 5、放大 投影仪 6、平面 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 减小 上调7、凸 凹 8、变大9、大于10cm 10、小于15cm 二、11、A 12、D 13、B 14、B 15、C 16、A 17、D 18、D 三、19、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阳光有 会聚作用,导致叶子被烧坏
四、 17.ρ球=7.02×103 kg/m3 ,因为ρ铅 >ρ球,所 以这种铅球不是纯铅做的 18.250cm3 300g 19. 47.4 30cm3 1.113g/cm3
期中综合练习一
一、1.静止 飞机 2.自行车 18 3.60 16.7 105 4.可在固体中传播 5.熔化 液化 放 6.蒸发吸热降温 热胀冷缩 7.8.5×10-5 1500 10 54 二、 8.A9.C10.D11.C12.C13.B14.D15.B16.D 17.B18.C19.D20.C 三、21.1.45 22.振动 音调 23.0.1 0.15 0.12 24.DBAC 固液共存 36
25.量程 分度值 98 不变 四、26.2h 1.25h 27.3.84 × 10 5km
期中综合练习二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五章单元测试卷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五章单元测试卷

4 2020-2021学年度下砂中学初中八年物理第四、五章综合测试卷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6分,每小题2分)1、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2、 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D.11点20分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夜晚,人经过高挂的路灯下,其影长变化是( ) A .变长 B.变短 C.先短后长 D.先长后短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小后变大D .先变大后变小 6、 要在屏上出现正的“F ”字,则幻灯片的正确的放置方法是 ( )A. B. C. D.7、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 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B.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C.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8、如图3所示,小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图1图2图3图449、如右上图4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动 D 、无法确定 10、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A.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正立放置B.大于2倍焦距处,正立放置C.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D.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11、下列有关光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视机的遥控器前端发出的是紫外线B .汽车的雾灯一般采用红光灯,是因为红光不容易被散射C .患近视眼的人为了看清远处物体,应该在眼睛前面戴一个凹透镜D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12、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 现将透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 ( )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变化了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 13、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30° B.45° C.60° D.90° 二、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1、都说景德镇瑶里风光很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这美景奇观中的“鱼”是由于光 的 形成的 像;“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基础知识:1、凸透镜 会聚 像 2、薄 会聚 厚 大 会聚 3、(b) 凹透镜 4、C 5、 C 6、C 能力提升:7、前 凹 8、远视 凸透 B A 9、 C 探索研究:10、(1)光屏 晶状体 (2) 前方 (3)发散 凹 (4)A C B D 11、 (1)光屏中心 (2)放大 (3)远离
第五章综合练习
一、1、放大 虚 2、0.2m 3、厚 强 凹透镜 发散 4、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明亮清晰 5、放大 投影仪 6、平面 改变光的传播方 向 减小 上调7、凸 凹 8、变大9、大于10cm 10、小于15cm 二、11、A 12、D 13、B 14、B 15、C 16、A 17、D 18、D 三、19、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阳光有 会聚作用,导致叶子被烧坏
第六章第1节质量
1、物质的多少 m 2、千克 kg 3、6.6×103 0.3 0.91 20 4、形状 物态 位置 5、秤 天平 6、水平台 左 平衡螺母 右 7、左 右 砝码 刻度值 8.A 9.C10.等 于 等于 11.D12.C13.C14.水平 左 78.4 15.C 16.左 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 盘 67.6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f 实 2f 实 f 放大 虚 f与2f 实 f 2、D A E 3、15 正立 4、凸 50 5、C 6、A 7、大于 增大 8、B 9、D 10、C 11、C 12、B 13、(1)凸透镜 同一高度 (2) 前 (3)10 (4)倒立、放大 14、C 15、(1) 上(2)变小(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透过凸 透镜向蜡烛方向观察 16、因为酒杯底部凹下一 块,当斟满酒后,凹下的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能使杯底画上的龙成正立放大的像,就出现了题 目中描述的情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选择题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D解析: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或眼睛的前庭过长,使像成于视网膜前方,由图知,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D。

2.下列四组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汽化B.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风吹树叶哗哗响——振动发声C.近视镜——凹透镜照相机镜头——凸透镜D.利用海水制淡水——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汽化D解析:D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这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是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湿衣服有水分在里面,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这是汽化;这项完全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人音色是不同的,通过这辨别不同的人;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因为树叶在振动,发出声音,这是振动发声;这项完全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近视镜是中间薄,边缘厚,它是凹透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项完全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海水制淡水,海水有盐和水,制淡水时只要是利用液体水蒸发成水蒸气,这是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这是固体直接升华成气体,这是升华,不是汽化;这项不完全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B解析:B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故矫正时利用中间较薄的透镜,即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些,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ACD错误,B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章末测试卷一、单选题1.(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某透镜正对太阳光,在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如图乙,为了判断出该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小明将透镜逐渐远离白纸,观察白纸上的现象进行判断。

对此操作以下看法正确的是()A.可以判断B.无法判断C.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凸透镜D.无需操作,就能判断该透镜是凹透镜2.(2021·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A.平面镜B.三棱镜C.凸透镜D.凹透镜3.(2021·广东广州·八年级期末)凸透镜的入射光线P,来自发光体,对应这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可能是()A.a B.b C.c D.d 4.(2021·甘肃天水·八年级期末)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5.(2021·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小东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正立的实像B.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D.若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墙上的像仍然完整6.(2021·江西吉安·八年级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像如图所示。

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五章书后练习
1.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2.做一做手影游戏,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3.“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缩减甚小”吗?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说明吗
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 min 才能到达地球。

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 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5.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多大?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

6.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4.2-7 所示。

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

试着在图4.2-7 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

7.如图4.2-8 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

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8.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请你依据所学光的反射知识进行解释。

9.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

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cm。

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3 s 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0.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l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
11.试画出图4.3-9 中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

12.如图4.3-10 所示,A′D′.是AO 在平面镜中的像。

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图4.3-11)。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4.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我们利用两块平面镜就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图 4.3-12)。

自己做一个潜望镜并把它放在窗户下,看看能否观察到窗外的物体。

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画出光路图来。

15.图4.4-7 中,哪一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16.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图4.4-8),并穿过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17.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

请你说一说这一有趣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18.如图4.4-9 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将会如何移动?
19.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工作时的屏幕,对比发白光的区域和其他颜色的区域,看看红、绿、蓝三种色条的相对亮度有什么不同。

20.请将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在右侧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光的直线传播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光的折射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21.红外线、紫外线跟你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各举两例
22.如图5.1-8,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 和5cm。

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光线。

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显著些?
2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
2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5.1-9 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
25.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5.1-10 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

判断图中的树所成像的正倒。

27.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______、________立的_____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_____、_______立的_______ 像。

28.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4.请你根据本节课的“想想做做”,试着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或幻灯机工作时是通过怎样的操作改变像的大小的。

29.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

30.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

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图 5.3-3)。

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际做一做,验证你的猜想。

与前面用凸透镜所做的实验相比,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
31.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

“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是不是需要“调焦”?
32.一位同学利用类似图5.3-2 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
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

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l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

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3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小勇说,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小强说,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

你说呢?
34.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

请你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帮小丽想想办法。

应如何做,才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
35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和同学讨论: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应该注意哪些用眼卫生,为什么?
36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

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_____
37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 你能鉴别一副老花眼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

38.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

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它应该是_____透镜。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这说明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________眼
39.如图5.5—8 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

可以看到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

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

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