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1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fcd0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6.png)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推和拉》是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依托,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力的概念上还比较模糊,对推和拉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感受力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对推和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推和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推和拉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概念。
3.讲解:教师讲解推和拉的定义,阐述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
4.练习: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运用推和拉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总结推和拉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推:物体向前或向外用力。
拉:物体向后或向内用力。
•作用效果: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说出推和拉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对推和拉有更深入的理解。
3.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探究精神。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e18ed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e.png)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推和拉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理解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2.实验材料:小车、木板、绳子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开教室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动作?你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推和拉的图片,如拉抽屉、推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动作。
如用小车拉动木板,感受推的力量;用绳子拉小车,感受拉的力量。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做了什么实验?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推和拉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举例如推门、拉抽屉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2e8a8c844769eae109ed7b.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内容的第一课。
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因为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课从小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认识推和拉,从图中和故事中识别生活中的推和拉。
第二个活动,体验推和拉,在认识推和拉的基础上,通过推拉抽屉和推拉门等活动,体验到推拉物体时,都是需要用力的,并且用力方向的是不同的。
第三个活动,感受力的大小,同学们通过参与“推桌子比赛”、“拉力器大比拼”和“拔河比赛”,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推力和拉力的大小。
三个活动围绕推力和拉力的学习不断展开,感知力的方向与大小的关系也不断深入,层层递进。
二、学情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一些有推拉动作的活动,能正确判断简单的推或拉的动作。
但对推和拉的判断,只停留在水平方向且肤浅的认识,对于较复杂的推和拉的动作,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和准确判断。
对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用力大小也缺乏生活经验和深刻的认识。
三、学习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体验开关抽屉、推拉门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用力方向的不同。
3.通过参与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四、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推和拉,在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
五、教学准备:推和拉的图片资料、拉力器、办公桌。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推”字,让学生读出字音。
2.教师讲一则跟“推”有关的小故事:有一个人在房间里休息,突然发现屋里燃起了大火,于是这个人匆忙从床上爬起来,慌忙向屋外跑去,可是怎么推,门也推不开。
你们能告诉他,怎样才能把门打开吗?对,这个人拉开房门,逃了出去。
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一下“推和拉”,板书课题。
【意图解析】二年级的小学生都认识“推”字,让孩子们齐读字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印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a2a85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7.png)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他们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推和拉的现象,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
但学生对力的概念理解尚浅,对推和拉的实质认识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推和拉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知道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推和拉的动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理解力的概念,掌握推和拉的实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推和拉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推和拉的动作,发现力的作用效果。
3.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力的作用。
4.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拉开窗帘、推动椅子等,引导学生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力的作用。
2.观察:教师学生观察推和拉的动作,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3.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力的作用。
如推拉铅笔、拉绳等,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讨论:教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推和拉的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80b9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e.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推和拉》,主要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推和拉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并能够辨别和实践推和拉的动作。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逐渐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的含义,并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于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人在推一辆自行车,另一张图片上有一个人在拉一辆手推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先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2. 概念讲解- 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 教师解释推是用力使物体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推门、推车等。
拉是用力使物体远离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拉车、拉绳子等。
-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推和拉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推和拉的动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1251a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0.png)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推和拉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2024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苏教版
![2024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c134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8.png)
摩擦力的影响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尝试通过调 整实验条件(如改变长木板的倾斜角度、增加或减少钩码的 重量等)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等形式展 示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推拉现象。
04
拓展应用:生活中
推拉现象分析
日常生活中推拉现象举例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对推和拉的 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力的三要素有清晰的认识。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上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学生表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 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态度与兴趣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 论和实验活动。
01
在物流仓储中,推拉门被广泛应用于货架和仓库门的开关,以
方便货物的进出和存储。
推拉窗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02
温室大棚中的推拉窗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方便通风
和换气。
推拉式黑板在教室中的应用
03
推拉式黑板可以方便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节省空间,提高教
室利用率。
自然界中推拉现象探讨
风对物体的推拉作用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通过对物体的推拉作用,影响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例如,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
课程回顾与总结
关键知识点回顾
1 2
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学生理解了推和拉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 能够举例说明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推和拉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学生掌握了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 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51f0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9.png)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1)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1)](https://img.taocdn.com/s3/m/f5d362215fbfc77da369b121.png)
7.推和拉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过程:一、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区分推和拉的动作。
1、情境引入小朋友们,中秋节大家出去玩了吗?老师也出去野餐了。
在野餐之前,杨老师先去了一趟超市,买了好多好吃的。
猜猜看,这么多东西老师怎么把它们运回家的呀?我带了一个神器去超市的,今天我把这个神器也带来了。
我们就一起来一趟购物之旅!2、感知推和拉的动作。
这个谁会用?来,试试看!(请1人演示)这个同学你来试试。
请你把它移动我这里来。
(车放门外)他怎么做的?(他推过去的)这个动作是什么?(推)我们一起来做下这个动作。
(板书:推)请回座位,真勇敢,第一个上来了。
还有谁用不同的方法移动它?(请1人演示。
)他这个动作叫什么?(拉)(板书:拉)你真棒!刚刚我们做了两个动作。
一个是(推),一个是(拉),都可以让这个小车(动起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推和拉。
(齐读课题,走到黑板前调整板书)3、出示课本第22页的六幅插图。
在购物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
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生活中的6个场景,你会区分推和拉吗?请小朋友们把作业纸拿出来,在对应的方框中打上√。
完成最快的小组可以得到星星。
(学生做)4、交流。
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谁来说说看?图1:马在拉雪橇,雪橇往前走了。
图2:人在推车子,大象也在帮忙用它的长鼻子在推车子,车子推动了。
图3:老人在推购物车,购物车被推到指定位置放好啦。
图4:小姑娘在拉着书包去上学了。
图5:推土机在推土,土被堆起来了。
图6:拖车在拉两辆坏掉的车,坏掉的车会拖到维修点进行维修。
语言:肯定对错。
你能把它说的像他们一样具体吗?……二()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顺利地就通过考验了。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1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0e8a607bd64783e09122b7d.png)
7.推和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区分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认识推力和拉力。
2.科学探究:通过体验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3.科学态度: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准备学生所学材料。
学生材料:拉力器6个、小购物车6台、钩码盒(含钩码)6个。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视频)孩子们,瞧。
视频里的人在做什么动作?2.学生回答。
3.小结:超市里的推车和拉篮可以通过推拉的方法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运东西,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的秘密。
(出示课题)二、区分推和拉1.交流: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推”的方法?哪些地方又需要用到“拉”的方法?2.小结:看来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推和拉的经验,杜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
3.(出示“马拉车”图片)提问:这幅图表示的是哪一个动作,推还是拉?4.(出示其余四张图:屎壳郎推粪球、割草机除草、小朋友拉拉杆书包、拉网捕鱼)布置任务:在小组里,和同伴们说一说,下面的这些图又表示了哪一个动作,推还是拉?(讲清楚用的到底是“推”还是“拉”)5.交流讨论。
6.小结:推和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两种动作。
三、体验推和拉,认识推力和拉力有大小1.谈话:孩子们,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推和拉?看,这是什么?(出示拉力器、注射器)想不想玩一玩它?怎么玩?2.布置任务:拉一拉拉力器,推一推注射器,一会儿告诉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
3.学生体验活动。
4.交流汇报: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用力怎么样?不用力又会怎样?5.小结:要用力,才能拉动拉力器、推动注射器。
6.提问:(1)能不能给这两个力取个名字?(板书:推力、拉力)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
(2)你看得见拉力和推力吗?它们存在吗?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证实它存在呢?过渡:小朋友们,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推和拉会产生两个基本的力----推力和拉力。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33c6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1.png)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7.推和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掌握一些简单的力的知识。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耐心和细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力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力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作用,知道力的存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掌握力的基本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一: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推和拉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力的存在。
3.实验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的关系。
4.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6.总结: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7.推和拉》2.教学内容:推和拉的作用、力的基本概念3.教学过程:实验一、实验二、讨论、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掌握力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3单元《7.推和拉》 苏教版 (1)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3单元《7.推和拉》 苏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c6d46881192e45361166f592.png)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推和拉》教材要点:认识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感受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
科学探究:1.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的方法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并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2.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还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启蒙单元,本课又是“力”的内容的第一课,对于二年级儿童来说,因为力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来展开教学,以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探究研讨法。
教具学具:课件、纸盒抽屉模型、拉力器、课桌。
环节5 五、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3.拓展: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和拉?4.布置作业。
学生汇报学生填写《学生活动手册》学生汇报巩固本课教学重、难点,拓展延申。
板书设计推力有大小、有方向拉力附:《学生活动手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https://img.taocdn.com/s3/m/be7077850b1c59eef9c7b441.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7.推和拉【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购物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小推车1个学生材料:拉力器1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推和拉1.导入:在购物时,我们是如何让小车动起来的?学生回答并示范动作师:刚刚大家看清他的动作了吗?他做了什么动作呢?——推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让他动起来?学生示范动作——拉总结:推和拉是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力,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推和拉。
(出示课题)2.师:演示推车和拉车,为什么我推不动呢?交流总结:第一步要先接触,第二步要用力。
3.师:推和拉有什么不同呢?总结:推是让物体前进,拉是让物体后退;推是让物体远离,拉是让物体靠近。
推和拉方向不同二、实验探究,体验推和拉1.师生活动:我做你猜,这是推还是拉?推门、拉门、拉桌子、推桌子、拉抽屉、推抽屉、拉黑板、推黑板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哪里还有推和拉?【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对推和拉的潜概念。
3.出示生活中推拉的图片,谁在推,谁在拉?【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4.力量大比拼:(1)扳手腕。
(2)给运载火箭的推力排排序。
(3)通过拉力器,比比谁的拉力大。
(4)拔河比赛(5)推桌子活动,体验推力大小【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之分的。
5.展示纸蝙蝠【设计意图】让科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总结并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7.推和拉接触用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70f4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a.png)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区别;2.能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例子;3.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判断它是被推还是被拉。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小车、细绳、扭蛋球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讲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推拉的联系;2.利用实物小车和细绳,引导学生思考小车运动的原因。
(二)讲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区别1.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性认识“推”,“拉”两个动作;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推和拉的区别。
(三)举例说明推和拉的应用1.利用实物扭蛋球等简单道具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例子;2.引导学生围绕家居、学校、街道等场景自主搜索并报告成果,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观察与判断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它是被推还是被拉;2.利用视频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五)实践操作1.按照教师设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2.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总结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知识。
(六)小结与展示1.提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让同学上台展示推和拉的应用例子,增强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3.安排时间进行知识的小结总结,让学生了解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进行教学评价;2.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分别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学习情况以及出席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2.自行寻找并记录三个生活中的推和拉的例子;3.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推和拉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能力有待提高。
下一次教学,我将选用更加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推和拉的区别。
同时,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多个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课程的效果。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c77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9.png)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推和拉这两种基本的力•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现象•能够口头描述一些物体被推或拉的运动状态2.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推和拉这两种基本的力•帮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物体被推或拉的运动状态3.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推和拉这两种力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推和拉现象的兴趣4.教学准备•教学用具:书籍《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小黑板、电子屏幕、笔记本电脑、实物模型等•实验用品:绳子、木块、推车等5.教学过程5.1.引入教师用示意图向学生解释一些物体被推或者拉的现象,介绍推和拉的基本力量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探究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利用木块、绳子、推车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完成推和拉的概念实验。
保证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木块受到推和拉的力后的运动状态,并且能够进行口头描述。
2.教师介绍推车以及推车的制作,并且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和做出一些小手工模型,以便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3.讨论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观察和描述。
5.3.巩固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例如倒垃圾、推车、拉扯等,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的运动状态。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总结出当前推和拉的一些主要表现。
5.4.拓展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更多推和拉的实例,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探索更多的问题。
6.教学总结教师进行复习并思考教学效果,并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及其应用。
如果能够理解并且描述发送的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他们的想法就是正确的。
7.作业1.学生自己观察清洁工倒垃圾时的动作过程,并包含在于1页纸上的报告中。
2.学生回家后还要收集更多其他执行推和拉操作的一些生活案例,例如扫地、洗衣、打扫等等,并且为他们作出相关的精美作品。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 苏教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5cce76b9f3f90f76c61bfa.png)
7.推和拉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科学探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三、教学准备:课件、彩带、气球、打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小狗造型气球:知道这是怎么做吗?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对,打气筒,看看怎么给气球充气。
[演示]用打气筒充气。
[新课]师:老师用到什么动作?生:推和拉。
师:这节课就来认识下“推和拉”。
(二)认识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图片]看看一下图片,是谁在推?谁在拉?[谈话]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你做我猜,哪里有推和拉”。
生:推拉窗户、推拉门、推拉抽屉、推拉行李箱等。
师:推抽屉,用的是推力;拉窗户,用的是拉力;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力方式。
[图片]生活中常用的推力和拉力的例子。
(三)认识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游戏]做个有关拉力的一个小游戏。
[学生活动]彩带拔河: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彩带的一端,其他手指不能参与用力,手指先离开彩带的就输了。
[讨论]师:怎么能赢?为什么输了?生:可能手指打滑、拉力不够等。
师:主要原因是拉力太小了。
除了拉力有大小,推力呢?[图片]这是三种火箭推力的表格,谁的推力最大?能给它们排个顺序?[视频]长征二号F发射视频火箭发射时需要有力把火箭送出地球,飞向太空,这个力我们叫推力。
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三种运载火箭中,以长征7号的起飞推力最大,它可以产生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所以,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
[图片]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那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讨论]箱子会向推力大的那边移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634de30b1c59eef8c7b4ca.png)
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内容,也为单元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推和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个动作,推力和拉力也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两种力,但是其中隐含的科学道理学生却很少思考,所以,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大量的事实帮助学生认识推和拉,感受推力和拉力,以及了解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二、学情分析由于推和拉是生活中常用的两个动作,推力和拉力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因此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的探究活动有限,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不够熟悉,因此可以从简单的探究活动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动作。
2.通过分析推、拉抽屉的详细过程,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和体验活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4.愿意倾听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重点难点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难点:感受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五、教学准备:希沃白板课件、纸抽屉、拉力器、注射器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老师也很喜欢运动,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做一个小运动,怎么样?全体起立,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学一学,一边做,一边说,“小手小手推推,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拉拉,我的小手收回来。
推一推,拉一拉,我的小手藏起来”提问:刚刚我们做的这个小运动中主要有哪两个动作呢?(生:推和拉)你能做一下推的动作吗?拉的动作呢,真棒!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推和拉”的秘密。
(板书课题)【意图解析】:通过一首儿歌和一个小运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推和拉的动作,同时也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认识推和拉1.区分推和拉动作(1)出示六幅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谁在推,谁在拉?提醒学生一定要把话说完整比如可以说,是谁在推或拉什么。
二年级上册科学7.推和拉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科学7.推和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36340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4.png)
7.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门等活动,生疏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时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生疏推力和拉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预备】教师材料:预备学生所学材料。
学生材料:拉力器 6 个、小购物车 6 台、钩码盒〔含钩码〕6 个。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1.谈话: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天空中的星体》,主要生疏了太阳、月亮的特征以及运动变化,这节课开头我们将进入一个的学问体系的学习,想知道又有哪些奇特奇特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究吗?2.学生答复〔想〕3.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请观看教师的动作〔关教室门〕:用到了什么动作?生:推〔开教室门〕:又用到了什么动作?生:拉4.小结:关门时用到拉,开门时要用到推,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开门和关门的动作,让学生直接的感知推与拉两种不同的动作,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推和拉”这两个概念。
]二、生疏推和拉1.出示图片观看:(1)说一说,图中谁在推?谁在拉?〔要引导学生对动作进展具体描述:图中的推、拉都是什么完成的〕(2)学生答复(3)小结:人在推车、小女孩拉书包、马在拉车、大象在推车、推土机在推土、拖车拉故障车。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2.体验推和拉(1)人、动物、机器都能进展推和拉的动作,你想体验一下推和拉吗?〔想〕这个体验活动需要用到小购物车、钩码盒,请你疼惜它们,请看活动要求:①把钩码盒放入小购物车内;②在桌面上推动小购物车,再拉动小购物车。
(2)学生活动:推拉小购物车(3)推小车、拉小车,小车有什么变化?你感觉需要?(4)学生答复(5)小结:同学们都很擅长观看,推和拉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起来,推和拉都要用力。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1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591d03fa45177232e60a214.png)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拉力器。
学生材料:每组小推车1个、超市购物图1张、金属钩码1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推和拉1.出示一个重物,让学生思考,想将重物搬走,有什么好办法?生思考。
2.出示推车,你有什么办法移动推车?生回答并请生示范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出示板书:推和拉。
3.引导学生确认知道推和拉的动作了吗?看图回答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并思考只有人会做推或拉的动作吗?(要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详细描述,比如:推土机在做什么动作?土堆被怎样了?如果没有推土机推的动作,土堆会变化吗?)(师出示动物、人、机器的推和拉动作)[设计意图:通过搬重物,让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导出本课推和拉,通过看图让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二、实验探究,体验推和拉1.(做开门或关门的动作)这是推,还是拉?(关门是推、开门是拉)2开(关)门时实验:学习推力和拉力师出示一个自制的抽屉,请生思考怎样将抽屉打开?师出示ppt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生实验并了解推力必须有三步:第一步:接触第二步:推的动作第三步:用力师生总结,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生实验探究感受推力和拉力的不同。
出示超市图、小推车、让生模拟购物,感受推和拉、推力和拉力。
实验中思考:哪些动作是推?哪些是拉?哪些动作必须是推?哪些动作必须是拉?师生实验并总结。
三、总结并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生思考,测量自己拉力的大小,并介绍拉力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
【教学目标】
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
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
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拉力器。
学生材料:每组小推车1个、超市购物图1张、金属钩码1盒。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推和拉
1.出示一个重物,让学生思考,想将重物搬走,有什么好办法?
生思考。
2.出示推车,你有什么办法移动推车?
生回答并请生示范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出示板书:推和拉。
3.引导学生确认知道推和拉的动作了吗?看图回答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并思考只有人会做推或拉的动作吗?(要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详细描述,比如:推土机在做什么动作?土堆被怎样了?如果没有推土机推的动作,土堆会变化吗?)(师出示动物、人、机器的推和拉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搬重物,让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导出本课推和拉,通过看图让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
二、实验探究,体验推和拉
1.(做开门或关门的动作)这是推,还是拉?(关门是推、开门是拉)2开(关)门时
实验:学习推力和拉力
师出示一个自制的抽屉,请生思考怎样将抽屉打开?
师出示ppt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生实验并了解推力必须有三步:
第一步:接触
第二步:推的动作
第三步:用力
师生总结,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生实验探究感受推力和拉力的不同。
出示超市图、小推车、让生模拟购物,感受推和拉、推力和拉力。
实验中思考:哪些动作是推?哪些是拉?哪些动作必须是推?哪些动作必须是拉?
师生实验并总结。
三、总结并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生思考,测量自己拉力的大小,并介绍拉力器。
生实验并引导给
推力按大小排序,联系生活。
【板书设计】
7.推和拉
接触用力有方向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2天气的影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