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合集下载

昆虫的生活史

昆虫的生活史

不同昆虫类群生活史差异比较
卵生和胎生
大多数昆虫通过产卵繁殖,卵在母体外孵化;少数昆虫如蚜虫则行胎 生,直接产下若虫。
变态发育与不变态发育
昆虫如蝴蝶、蚊子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而 蝗虫等则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的不完全变态。
食性差异
昆虫食性多样,包括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等,不同食性 昆虫在取食器官和消化机制上存在差异。
蛹羽化现象及原因
羽化现象
在蛹发育成熟后,成虫将破壳而出,这个过程称为羽化。羽 化时,成虫通常借助体内的液压作用或特定的羽化肌肉来挣 脱蛹壳的束缚。
原因
昆虫之所以经历蛹的阶段并发生羽化现象,是因为这种变态 发育方式有助于昆虫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通过蛹期的 静止和代谢调整,昆虫能够在不利环境中存活下来,并在适 宜时机羽化为成虫进行繁殖。
06
成虫期发育过程与特点
成虫形态结构和功能
体型多样
昆虫成虫体型各异,有微小如蚊蝇,也有大 型如甲虫。
附肢发达
成虫附肢包括触角、口器、足等,用于感知 环境、取食和移动。
体壁坚硬
成虫体壁由几丁质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作 用。
繁殖器官成熟
成虫具备完善的繁殖器官,用于交配和产卵 。
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
交配方式
交配信号
昆虫交配方式多样,有直接交配、间接交 配和自交等。
昆虫通过释放信息素、发出声音或展示特 定体态等方式吸引异性进行交配。
产卵场所选择
产卵量及卵的保护
昆虫根据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产卵场所, 如植物叶片、土壤缝隙或水体中。
不同昆虫产卵量差异较大,且部分昆虫会 采取特定行为保护卵免受天敌侵害。
成虫寿命及影响因素

六昆虫的生殖生理与昆虫繁育

六昆虫的生殖生理与昆虫繁育

昆虫繁育是昆虫生产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获得预期的昆虫生产数量并保证质量,都必须通过繁殖予以实现。因此,了解昆虫繁殖的基本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障昆虫生产的顺利进行。
昆虫生产学的重要基础是昆虫能够大量繁殖后代,依赖于其生殖系统的生理机能。首先是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而且一般昆虫的生殖能力都很大;其次是生活史较短,完成整个生活周期所需时间比较短;此外,昆虫的体躯一般较其他动物小,仅需少量营养物质即可完成其生长发育,并能继续繁殖后代。
成虫性成熟所需营养主要在幼虫阶段积累,所以性成熟的早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虫期的营养。如蜉蝣、家蚕、舞毒蛾、稻瘿蚊等成虫的口器退化,不需取食,羽化时性已成熟便能交配产卵,寿命很短,常只有数天,甚至数小时,蜉蝣即有“朝生暮死”之称。就是因其羽化后,性已成熟,羽化当日即交配产卵,并很快死亡。
大多数昆虫,尤其是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夜蛾科等昆虫,在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其成虫羽化后性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对性细胞的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的性成熟还需一些特殊的刺激才能完成,如东亚飞蝗、粘虫等,必须经过长距离的迁飞;一些雄蚊、跳蚤必须经过吸血刺激;飞蝗的雌虫必须经过交配接受雄虫体表的外激素刺激,才能达到性成熟。
昆虫卵的大小种间差异很大,较大者如蝗卵,长6~7mm,葡萄根瘤蚜的卵则很小,长度仅有0.02~0.03mm。
昆虫卵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为卵圆形和肾形,此外还有半球形、球形、桶形、瓶形、纺锤形等。草蛉类的卵有一丝状卵柄 ,蜉蝣的卵上有多条细丝,蝽的卵还具有卵盖(Operculum)。有些昆虫在卵壳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脊纹,或呈放射状。(如一些夜蛾),或在纵脊之间还有横脊(如菜粉蝶),以增加卵壳的硬度。

《昆虫生殖和发育》课件

《昆虫生殖和发育》课件
《昆虫生殖和发育》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昆虫生殖系统 • 昆虫的卵和孵化 • 昆虫的幼虫和蛹 • 昆虫的成虫 • 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因素
01
昆虫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
交配行为
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交配器和 副腺等部分,分别负责产生精子、储 存和运输精子以及协助交配等。
02
昆虫的卵和孵化
卵的形态和结构
卵的形状
昆虫的卵形状多样,常见的有球形、椭圆形、长椭圆形等。不同种类的昆虫, 其卵的形状也有所不同。
卵的构造
昆虫的卵由卵壳、卵黄和胚胎三部分组成。卵壳是保护卵的外部结构,具有透 气性和一定的硬度;卵黄是供给胚胎营养的部分,位于卵壳内,通常为黄色; 胚胎是卵内发育中的幼虫,位于卵黄中央。
遗传多样性
昆虫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也会影响其生殖和发育。遗传多样 性高的种群更容易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生殖和发 育。
生理因素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激素调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受到激素的调节。一些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而另一些激素则可以促进卵子和精子的形成。激素分泌的异常可能会影响昆虫的 生殖和发育过程。
化蛹
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 会进入化蛹阶段,形成蛹 。
蛹的形态和结构
蛹的形态
蛹呈静止状态,通常包裹在一个坚硬 的蛹壳内,头部、胸部和腹部结构明 显。
蛹的结构特征
蛹具有发育成成虫的器官,如翅膀、 触角等,在化蛹过程中,幼虫的器官 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形成成虫的 器官。
04
昆虫的成虫
成虫的形态和结构
产卵行为
雌性昆虫在产卵过程中, 将卵子通过产卵管排出体 外,完成繁殖过程。

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目录
• 昆虫的繁殖方式 • 昆虫的生殖器官 • 昆虫的交配与产卵 • 昆虫的变态与发育 • 昆虫的繁殖与环境的关系
01
昆虫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1 2
交配过程
雌雄同体的昆虫通过交配过程,将精子和卵细胞 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
受精卵
受精卵经过一定时间的孵化,最终孵化出幼虫。
3
幼虫生长
幼虫经过多次蜕皮和生长,最终化蛹。
无性繁殖
01
02
03
无交配过程
雌性昆虫通过产卵,无需 交配即可繁殖后代。
卵细胞分裂
卵细胞在母体内自行分裂, 形成多个胚胎。
胚胎发育
胚胎在母体内经过一定时 间的发育,最终产出幼虫。
孤雌生殖
无需交配
雌性昆虫无需交配即可产 卵繁殖后代。
单性生殖
卵细胞在母体内自行发育 成新个体。
产卵行为
选择产卵地点
昆虫在产卵前会选择合适的地点,如植物叶 片、土壤、水域等,以确保卵的安全和适宜 的生长环境。
产卵方式
昆虫的产卵方式多种多样,如单产、多产、散产等 ,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后代的生存率。
卵的排列与保护
昆虫在产卵后通常会对卵进行排列和保护, 如用叶片、土壤等覆盖卵,以防止天敌的侵 害。
02 在蛹阶段,昆虫的生殖器官和身体结构进行大规 模的重组和发育。
03 完全变态昆虫通常需要经历更复杂的生命周期, 如蝴蝶、蚊子等。
变态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变化
在变态过程中,昆虫的生理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如生殖器官的发育、呼 吸系统的改变等。
行为变化方面,不完全变态昆虫通常表现出较强的群居性和社会性行为, 而成虫则更多地独立活动。

发育生物学1—7章 课后习题答案

发育生物学1—7章  课后习题答案

《发育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发育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答:定义: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2、多细胞个体发育的两大功能?答:1.产生细胞多样性并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有机体中有严格的时空特异性;2.保证世代交替和生命的连续。

3、书中所讲爪蟾个体发育中的一系列概念?答:受精:精子和卵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卵裂:受精后受精卵立即开始一系列迅速的有丝分裂,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即分裂球,这个过程称为卵裂。

囊胚:卵裂后期,由分裂球聚集构成的圆球形囊泡状胚胎称为囊胚。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胚轴:指从胚胎前端到后端之间的前后轴和背侧到腹侧之间的背腹轴4、模式生物的共性特征?答:a.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b.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c.容易进行试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5、所讲每种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特点,优势及其应用?答:a.两粞类——非洲爪蟾取卵方便,可常年取卵,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多,易于显微操作。

应用:最早使用的模式生物,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鱼类——斑马鱼受精卵较大,发育前期无色素表达,性成熟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楚。

优势:a,世代周期短;b,胚胎透明,易于观察。

应用: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

c.鸟类——鸡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且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试验研究。

应用:研究肢、体节等器官发育机制。

d.哺乳动物——小鼠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遗传学背景较清楚。

应用:作为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e.无脊椎动物果蝇:繁殖迅速,染色体巨大且易于进行基因定位。

酵母:单细胞动物,容易控制其生长,能方便的控制单倍体和二倍体间的相互转换,与哺乳动物编码蛋白的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用)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用)

产卵行为
产卵场所的选择
雌性昆虫会选择合适的产 卵场所,如植物叶片、土 壤、水源等,以确保卵的 安全和适宜的孵化环境。
产卵方式
雌性昆虫的产卵方式多样, 如单产、块产、粒产等, 根据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产卵数量
雌性昆虫一次产卵的数量 因种类而异,从数十粒到 数千粒不等。
卵的发育与孵化
卵的发育
昆虫的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 件下开始发育,经过一定的时间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包括蝗虫、蝉等。
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
01
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涉及到昆 虫体内多种激素的协同作用, 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和脑激 素等。
02
这些激素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 来控制昆虫的生长发育,使其 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
03
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是昆虫学 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深 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进化 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昆虫生殖方式 • 昆虫的交配与产卵 • 昆虫的变态发育 • 昆虫生殖与发育的生态影响 • 昆虫生殖与发育的研究意义与应用
01
昆虫生殖方式
雌雄同体与雌雄异体
雌雄同体
昆虫个体同时具有雌雄两性的生 殖器官,能够自行交配或自体受 精。
雌雄异体
昆虫个体分为雄性和雌性两个性 别,只有异性个体才能交配繁殖 。
生态平衡的维护与恢复
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规律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失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自 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发育与环境因素
光照与昆虫发育
光照是影响昆虫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许多昆虫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开始蜕皮 和化蛹,完成生命周期的转变。此外,光周期还影响昆虫的繁殖活动和繁殖时 间。

第六章 卵裂

第六章 卵裂

一、 两栖类卵裂
• 大多数蛙、蝾螈的卵裂与棘皮动物如海胆 相同,属辐射式卵裂。但由于其植物半球 辐射式卵裂。 辐射式卵裂 富含卵黄,妨碍卵裂,因此当第一次卵裂 从动物极开始,还在沿经线分割植物极的 细胞质时,第二次卵裂已经从动物极开始 了,第二次与第一次成直角,也是经裂。 第三次为纬裂,但卵裂沟靠近动物极,形 成动物半球的4个小卵裂球和植物极的4个 大卵裂球。之后,动物半球与植物半球的 卵裂不同步,在动物半球,形成大量小的 卵球,植物半球,形成数目少的大卵裂球。
二、不全卵裂
• 卵裂仅发生在细胞质的一小部分。这 种卵裂方式是由于卵中含有大量卵黄, 卵黄是一种惰性物质影响卵裂。 • 包括:①盘状卵裂,即细胞分裂是在 一小片不含卵黄的盘状细胞质里。代 表动物:鸟类、鱼类。 • ②表面卵裂。即卵裂发生在卵 子细胞质的表层,细胞质中心由于富 含卵黄而不分裂。代表动物:大多数 昆虫的卵裂方式。
(二)表面卵裂
•1. 概念:即卵裂发生在卵 子细胞质的表层。细胞质中 心由于富含卵黄而不分裂。 代表动物:大多数昆虫的卵 裂方式。
2. 果蝇卵裂特点:
• 第一,中央有大量卵黄,卵裂只能在卵子细胞质周 边进行。这种卵裂只是细胞核分裂,而胞质不立即 分裂。果蝇经8次卵裂,产生256个细胞核。这些核 迁移到卵的周边,因此,形成含有许多细胞核的合 胞体囊胚(syncytial blastoderm)。 • 第二,胚胎的表面向内生长,卵膜陷于核之间,把 每个细胞核分隔成为单细胞。形成了单层细胞囊胚 (cellular blastoderm),所有的细胞都围绕中 央的卵黄排列成一层。 • 第三,昆虫卵发育的第一个分化事件是把未来的生 殖细胞与胚胎的其余部分区分开来。约13次分裂, 合胞体就变成囊胚。
卵裂基本过程: • 经裂(meridinal cleavage):指由 动物极到植物极的裂面通常称经裂。 • 纬裂(horizontal cleavage):位 于动物极与植物极之间的卵裂称为纬 裂。 • 一个典型的无黄卵的卵裂:有一经、 二经、三纬、四二经、五二纬,32整 (32-细胞期)。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一、生殖方式及生殖系统的结构绝大多数的昆虫行两性生殖,极少数的昆虫可以行其他方式的生殖。

如蚜虫在夏季气候适宜时行孤雌生殖,即卵不需受精即可发育成雌体,秋末才行两性生殖;瘿蚊科的一些种类其幼虫期即可孤雌生殖,称幼体生殖;膜翅目的一些寄生昆虫其受精卵可以分裂成许多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称多胚生殖。

昆虫为雌雄异体,其生殖系统的结构如下。

1.雌性生殖系统位于身体腹部两侧有一对卵巢(见图)卵巢后端连有一对侧输卵管,两个侧输卵管汇合后形成中输卵管,经阴道或生殖腔,以外生殖孔开口在腹部第7—9 节腹面,多数在末端数节内还有一个受精囊及一对附性腺连接到阴道或生殖腔内。

每个卵巢由数目不等的卵巢小管集合而成,小管的顶端形成端丝,所有小管的端丝联合并附着在体壁上以固定卵巢的位置。

端丝下为小管的卵原区生殖上皮在这里分化成卵原细胞、卵母细胞与营养细胞。

卵原区之后即为生长区,(见图),在这里卵母细胞积累营养物质并形成卵,最后经过一短柄开口到输卵管顶端,或该部顶端膨大形成萼部。

在直翅目等一些低等的昆虫中,卵巢小管内没有特殊的营养细胞,卵的营养物质由滤泡细胞及血淋巴提供,这种卵巢小管称为无滋式卵巢小管(见图A)。

ABC卵巢小管的类型A元槐式;3冬糕式二端激式大多数昆虫的卵巢小管具有营养细胞,它将营养物质提供给卵母细胞,最后自身解体。

如果每个卵母细胞的周围都围有一定数量的营养细胞,这种卵巢小管你多滋式卵巢小管(见图B)如双翅目等。

如果营养细胞集中在卵原区,通过营养索。

对卵母细胞提供营养,则称端滋式卵巢小管如半翅目等。

大多数昆虫新羽化的成虫生殖细胞尚未发育成熟,经过一段时间后交配授精,精子贮存于受精囊内,这以后卵细胞才发育成熟。

滤泡细胞在成熟卵外形成卵壳,卵壳上有一个或多个小孔,卵收输卵管进入阴道时,精子由受精囊出来经卵孔进入卵,使卵受精。

产卵时多用产卵瓣协助,或直接由末端产出。

卵或单粒分散,或由附属腺分泌粘液粘成卵块附着在物体上。

昆虫学名词解释

昆虫学名词解释

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胚胎发育即依靠母体留给营养(或由卵黄供给营养)在卵内进行的发育阶段;胚后发育即从卵孵化开始发育成长到性成熟为止,这是昆虫在自然环境中自行取食获得营养和适应环境条件的独立生活阶段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

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卵产出体外雌虫未经与雄虫交配,产出未受精的卵细胞,能够正常孵化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现象。

孤雌生殖通常又可分为以下类型:①偶发性孤雌生殖如家蚕②经常性孤雌生殖蜂、蓟马③周期性孤雌生殖如蚜虫多胚生殖指1粒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 1个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多见于膜翅目中的小蜂科等类群。

如一种多胚跳小蜂的1粒卵可孵化出2000个左右的胚胎。

异态发育/世代交替与世代重叠世代交替: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又称为异态交替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有不同世代的不同虫态存在,而呈现“世代同堂”的现象孵化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就能脱卵而出,这个现象称孵化拟态拟态(mimicry)是昆虫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化蛹与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叫羽化蛹化: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为iyige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叫蛹化雌雄二型现象与多型现象同一种昆虫的雌雄成虫除了第一性征(生殖器官)不同外,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身体大小、体色及其他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相同的性别中,还具有2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称为多型现象趋性是指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面向或背向的定向行为活动优先律一个分类阶元的有效名称,是采用其最先发表的名称,以后的名称称为同物异名或异名。

这种优先律从1758年林奈的《自然学说》第十版出版开始,异名应以废除三名法,双名法昆虫的命名采用双名法,用拉丁文书写,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

农业昆虫基本知识之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讲义

农业昆虫基本知识之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讲义
蝉羽化
2.性成熟与补充营养: ①有些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不需取食即可交尾、产卵
。这类成虫口器一般都退化,寿命很短。 ②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末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
,才能达到性成熟,如金龟子和不完全变态类等昆虫,这种对性细 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3.性二型
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2个或2个以上的个体 的生殖方式,称多胚生殖。
少数昆虫在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 虫期就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成熟后,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 直到孵化后,直接产出幼虫或若虫,称为卵胎生 。如蚜虫、一些蝇类和甲虫。
除两性生殖以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幼体生殖均属于特 异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都是昆虫对于环境的适应。
(二)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变态
昆虫的一生自卵产下至成虫性成熟为止,在外部 形态和内部构造上,要经过复杂的变化,有若干 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 育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变态类型
全变态 不全变态
昆虫一生经过卵、幼 虫、蛹、成虫四个虫 态。
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 (若虫)、成虫三个虫 态。
⑶趋温性
因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不能保持和调节体温,必须主动趋向环 境中的适宜温度,这就是趋温性的本质所在。如东亚飞蝗蝗蝻每 天早晨要晒太阳,当体温升到适合时才开始跳跃取食等活动。严 冬酷暑对某些害虫就要寻找适合场所来越冬、越夏,这也是趋温 的一种表现。
3、假死性 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种反 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 片刻,才又爬行或飞起。这种特性称为假死性。对具有假死性的 害虫,可以用骤然振落方法,加以捕杀,如金龟子。

普通昆虫学word版

普通昆虫学word版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课程代码:512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农药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专门阐明有关昆虫生命活动各种规律,并研究加以利用与防治的科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一般形态结构、变异特点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昆虫生物学特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昆虫各器官的构造及其生理代谢过程和生理机制;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系统及其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识别各目和与农作物关系密切的十大目及其主要科的形态特征,为防治害虫、利用益虫及为昆虫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本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学习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有植物学、生物化学,其后续课程有农业昆虫学、植物害虫检疫学、植物化学保护、城市昆虫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昆虫纲的特征、起源及其与人类以及其他节肢动物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节肢动物门的分类;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识记:节肢动物;昆虫。

理解:昆虫的起源与进化;昆虫昌盛的原因;昆虫发生的特点。

应用:昆虫对人类的影响;普通昆虫学包含的学科及其研究的内容。

(二)中国昆虫学发展简史;昆虫学的分支学科。

(次重点)识记:农业昆虫学;文化昆虫学;技术昆虫学。

理解:昆虫的为害表现;昆虫对人类的有益贡献。

(三)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一般)理解:昆虫的近亲远邻动物。

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附肢的构造及其与胸足的同源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昆虫的附肢同源关系。

(重点)识记:初生分节;后生分节。

理解:昆虫附肢的同源关系。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课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课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通常将卵产在适宜的环境中,如土壤、植物 叶片等,以便幼虫孵化后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和 生长空间。
在胎生过程中,母体会将受精卵保存在体内,并 供给营养,直至幼虫孵化出来。这种繁殖方式有 助于提高后代的存活率,因为母体会为幼虫提供 保护和营养。
02 昆虫的发育过程
卵期
卵期是昆虫生命周期的开始,是成虫产卵后形成的一个 阶段。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昆虫分类学
昆虫种类繁多,研究昆虫生殖与发育有助于昆虫 分类学的发展。
生态学研究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研究 昆虫生殖与发育有助于生态学研究。
生物进化研究
昆虫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研究昆虫生殖 与发育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进化过程。
05 昆虫生殖与发育的探索与 展望
将昆虫生殖与发育的研究与当 前关注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相结 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 依据。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昆虫生殖与发育研究在农 业、生物防治、生物技术等领 域的应用前景,推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课 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目录
CONTENTS
• 昆虫的生殖方式 • 昆虫的发育过程 • 昆虫生殖与发育的特点和意义 • 昆虫生殖与发育的实际应用 • 昆虫生殖与发育的探索与展望
01 昆虫的生殖方式
完全变态发育
01
02
03
04
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的幼虫 与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和食 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发育
在蛹期,昆虫的器官进行重组 和改造,为成虫期的出现做准 备。
成虫期
成虫期是昆虫发育的最后 阶段,具有繁殖能力,通 常在羽化后进入成虫阶段 。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课程号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General Entomology周学时:90 学分:5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内容简介:普通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科。

通过对昆虫外部形态、生物学、内部解剖、昆虫分类及个体种群生态等方面的系统介绍,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头、胸、腹各部分的构造及其功能;掌握昆虫生命活动的特征,学会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昆虫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目系统,掌握农业重要目和科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昆虫学、城市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害虫综合防治和害虫生物防治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中文教材:《普通昆虫学》(彩万志等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教材:《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2th edition,P. J. Gullan & P. S. Cranston,1999)实验指导书为:《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自编)。

主要参考书目:《昆虫学通论》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昆虫学》南开大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2th edition,P. J. Gullan & P. S. Cranston,1999《A Textbook of Entomology》Ross HH,Ross CA,Ross JRP,John Wiley & Sons,Inc.《Entomology》Gillott C. New York:Plenum Press《The Science of Entomology》Romoser WS and Stoffolano JG,WCB/McGraw-Hill《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General Entomology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普通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科。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和环境的关系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和环境的关系

了解昆虫的食性及其食性专化性,可以利用轮作换茬、合 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 同时对害虫天敌的选择与利用具有实际价值。
六、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象因素 包括温度 光 湿度 降水 气流 气压等。
温度影响昆虫的繁殖
昆虫繁殖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不适温度 范围均会降低昆虫的繁殖能力。
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形呈 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 破茧而出


卵期
卵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 卵自母体产下到孵化为幼虫所经历的时期成为卵期。 了解害虫卵的形状、产卵方式及产卵的场所。主要 是保护益虫而有效地控制害虫。卵例如剪除天幕毛 虫卵的枝条可减少其危害。
蝗虫的发育过程
发育起点

若虫
若虫
成虫产卵
成虫
孵化:幼虫或若虫即破卵壳而出的过程称为~~。

脱皮 昆虫的幼虫虫体增大后,它的外骨骼限制了昆虫的生 长,必须脱去旧表皮,形成新表皮,才能继续生长, 这一过程称为脱皮。


脱下的旧表皮称蜕。
两次脱皮之间的时间称龄期。

化蛹
昆虫化蛹前先进入前蛹期,前蛹脱皮后变成蛹,这一
5.昆虫的食性 即昆虫的取食习性。 根据食物的来源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 1.植食性 以植物活体为食。如黏虫、菜蛾、舞毒蛾等。 2.肉食性 以其他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 生性。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和寄生蜂等。 3.腐食性 以动物的尸体、腐败植物为食。如埋葬甲、果蝇、 舍蝇等。 4.粪食性 专以动物的粪便为食。如蜣螂等。 5.杂食性 兼食动物和植物。如蜚蠊等。 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 1.单食性 单以一种动物或植物为食。如豌豆象。 2.寡食性 以一个科或少数近缘科的若干植物或动物为食。如 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3.多食性 以多个科的植物或动物为食。如地老虎。

中考生物考点专题总动员(16)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含答案)

中考生物考点专题总动员(16)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含答案)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3、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如蝗虫、蟑螂、蟋蟀、蝉等。

4、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区别。

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皮。

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4次;蝗虫要蜕皮5次。

①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发育成能飞的成虫。

也就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蝻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以前(即第三次蜕皮以前)的跳蝻。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是为了招引雌蛙。

然后雌雄蛙抱对,各自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因受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所以称为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发生在动物的母体内。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刺激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2.发育过程如下所示:受精卵→有外鳃和尾的蝌蚪→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的蝌蚪(此时的形态和结构都很像鱼)→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四肢的蝌蚪→幼蛙(有尾→无尾)→成蛙可见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蛙的有明显不同,称为“变态发育”。

第六章-胚胎发育

第六章-胚胎发育

第六章-胚胎发育第六章胚胎发育精⼦和卵⼦相遇后,在受精的同时,也使得卵⼦得以激活。

受精卵中的雌原核和雄原核融合后,细胞质中发⽣重排,然后开始进⾏分裂和分化,从⽽开始多细胞有机体的形成过程,由⼀个全能性的细胞逐渐形成能够执⾏不同功能的各种各样的细胞。

此外,由于卵⼦的体积⼀般都⽐体细胞⼤很多倍,通过多次的有丝分裂可将⼤量的卵细胞质分配到较⼩的细胞中,使所形成的细胞的⼤⼩达到体细胞的⽔平。

第⼀节卵裂⼀、卵裂的过程卵裂(cleavage)为动物发育的第⼀个阶段,受精卵分裂产⽣很多⼩的细胞,称为卵裂球(blastomere)。

虽然不同动物中,卵裂的⽅式变化很⼤,但⼤多数动物在经过卵裂后,都形成⼀个细胞球,称为囊胚(blastula),中间为囊胚腔(blastocoel)。

但在昆⾍等⽆脊椎动物中并不形成腔。

除哺乳动物外,很多动物的卵裂是⼀个迅速且同步的过程。

由于没有胚胎的净⽣长期,分裂速度很快,细胞数⽬越来越多,但细胞变得越来越⼩。

卵裂最终导致胚胎中卵裂球的⼤⼩达到正常体细胞的⽔平。

此外,由于卵裂过程使卵裂球之间产⽣差异,从⽽分化为不同的细胞。

体细胞在分裂时经历正常的细胞周期,即G1、S、G2及M期,⽽且在M期伴随⼀迅速的细胞增长期,使⼦细胞增长到母细胞的⽔平,然后再分裂。

然⽽,在卵裂的胚胎中,并不通过这⼀⽣长期,从⽽使卵裂球越分越⼩,达到体细胞的⽔平。

海胆中,从最初胞质为核体积的550倍,减少到最后的6倍。

另外,在卵裂中,细胞周期缩短,并⽆G1及G2期,只有S及M期,⽽且S及M 期均较短,这期间DNA从多位点上合成,⽽体细胞中仅在⼏个位点上合成。

⽖蟾在第12次卵裂后才有G1及G2期,⽽果蝇则在第14及17次卵裂时才有G1及G2期。

由于受精卵的基因组处于相对的转录不活跃状态,卵裂是同步的过程,主要依赖于卵细胞质中的母源性物质。

通常,即使在抑制转录或去细胞核的情况下,卵裂也能正常进⾏。

在两栖类,直到原肠形成期之前,早期胚胎可以从母体核糖核蛋⽩体(RNP)中得到所有需要的mRNA,mRNA从这些微粒体中释放出来后,可⽤于翻译,并不需要合⼦基因组指导蛋⽩质的合成。

六昆虫的生殖生理与昆虫繁育

六昆虫的生殖生理与昆虫繁育

昆虫繁育是昆虫生产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获得预期的昆虫生产数量并保证质量,都必须通过繁殖予以实现。

因此,了解昆虫繁殖的基本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障昆虫生产的顺利进行。

昆虫生产学的重要基础是昆虫能够大量繁殖后代,依赖于其生殖系统的生理机能。

首先是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而且一般昆虫的生殖能力都很大;其次是生活史较短,完成整个生活周期所需时间比较短;此外,昆虫的体躯一般较其他动物小,仅需少量营养物质即可完成其生长发育,并能继续繁殖后代。

第一节昆虫雌雄生殖器官昆虫的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是产生卵子和精子,进行交配和种族繁衍的器官。

生殖系统位于腹部内,构造比较复杂,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吸收营养物质,供生殖细胞(性细胞:卵子或者精子)生长发育。

一般地讲,只有成虫期才具有比较完善的生殖器官,性细胞才迅速生长发育。

生殖系统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即外生殖器和内部生殖系统。

前者主要由腹部末端的几个体节和附肢组成。

内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由中胚层发育的生殖腺和附属腺,外胚层发育的输送和贮藏性细胞的管道。

雌、雄两性生殖系统各对应部分有着共同起源和功能。

昆虫雌性生殖器官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1对起源于中胚层的卵巢(ovary)、与卵巢相连的两条侧输卵管(lateral oviduct ) 和下方1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中输卵管(median oviduct)。

昆虫雄性生殖器官包括起源于中胚层的对精巢(testes),1对输精管和来源于外胚层的1条射精管及附腺等。

此外,有些昆虫的输精管基部还膨大成贮精囊。

生殖孔一般位于阳茎上或射精管穿过阳茎而位于其顶端。

第二节昆虫的交配受精引起昆虫两性交配的因素很多,如蜉蝣目、毛翅目和双翅目的长角亚目雄虫成群飞舞吸引雌虫;蟋蟀、蝗虫和蝉雄虫以鸣声吸引雌虫;萤科雌虫以发光吸引雄虫;鳞翅目雌、雄虫散发性外激素作为吸引异性的刺激物。

有些昆虫在交配时还常常表现特殊的习性,如蝎蛉( Panorpa )雌虫在交配时取食雄虫唾腺的分泌小球;树蟋蟀( Oecanthus )雌虫在交配时取食雄虫后胸背板内腺体的分泌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贴卵黄膜下面的 原生质,没有卵黄
卵壳的构造
二、卵的大小
多数在1.5-2mm之间
蝗虫:卵长 6-7毫米
葡萄根瘤蚜:卵长仅 0.02-0.03毫米
赤眼蜂:卵 则很小,长 度仅有 0.020.03mm
三、卵的形状
卵的形状
蝴蝶的卵
蝽蟓的卵
瓢虫的卵
天幕毛虫的卵
四、卵的保护物
草蛉的卵
动物世界的好爸爸-负子蝽
螳螂的卵鞘
舞毒蛾的卵
暗蓝
蜚蠊的卵鞘
复习 思考题 1.简述昆虫卵的基本构造。 2.简述昆虫卵的自我保护机制
第六章
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昆虫卵的构造特点;
2.了解昆虫卵的自我保护机制;
3.了解昆虫产卵的场所
4.了解胚胎发育的特点(自学)
学时分配: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昆虫卵的构造特点;
2. 昆虫卵的自我保护机制
难点:
昆虫产卵场所的选择及意义
第一节
昆虫的卵
一 、 卵 的 基 本 结 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