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目录
• 血常规指标 • 生化指标 • 免疫学指标 • 其他指标
01 血常规指标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的重要 指标。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 示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而 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示免疫 系统抑制或骨髓功能异常。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 分,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有关。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通 常表示细菌感染,而降低则可 能表示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 常。
淋巴细胞计数反映免疫系统的 状态。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可能 表示病毒感染、免疫系统激活 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降低则 可能表示免疫系统抑制或淋巴 细胞减少症。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 示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某 些血液系统疾病,降低则可能 表示免疫系统抑制或骨髓功能 异常。
C反应蛋白
•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发生 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会急剧升高。其 增高常见于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降低则无临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其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 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则无临床意义。
04 其他指标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 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对 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 病具有重要价值。
心电图还可以反映心脏的负荷情况,例如运动负 荷试验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耐力。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通过观察心电图 的波形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电传导是否正常, 从而对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诊断。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专业是指通过科学仪器与方法对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与监测,从而获取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相关信息。
医学检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生化、免疫等指标的检测,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血常规检测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疗效。
2.生化指标: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血脂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血糖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3.免疫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主要包括炎症指标、免疫细胞计数等。
炎症指标可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炎症是否存在,免疫细胞计数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状态。
4.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手术过程和药物治疗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5.传染病指标:传染病指标包括病原体抗体、病原体核酸等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其中一种病原体,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6.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测恶性肿瘤。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7.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心电图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
8.影像学: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以支持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些常见指标在临床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也为疾病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于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关于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者ALT)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能够反映肝细胞损害与坏死的程度。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通常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有的时候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者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者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肌肉炎、心功能不全导致肝瘀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饮酒与某些药物或者毒物如异烟肼、鲁米那、四氯化碳等造成肝功能不一致程度肝损害,脂肪肝,败血症,剧烈运动后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3)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因检验技术误差造成的GPT增高化验介绍:正常时,谷-丙转氨酶要紧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
因此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
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者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类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
因此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根据。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速率法:0IU/L 30IU/L血清总蛋白(TP)英文全称:Serum Total Protein 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1) 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
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0~150g/L。
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
(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类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者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 2.3 %
>11mg/L (n=216)
. Chew DP, et al. Circulation. 2001;104:974-975. 15
hsCRP的临床应用
3. 监测药物疗效
4
心
3
肌 梗
死
2
相 对
发
1
生
率
安慰剂
0
阿司匹林
1
2
3
4
hsCRP 四个水平浓度
• hsCRP升高(>2.1mg/L)的健康男子,服用阿司匹林
.
31
关于是否使用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的问题
一、家庭测试:不建议使用任何消毒剂,只要清洁采血部位即可
原因: 1、由于使用一次性安全采血针,一人一针,且血糖试纸也是一次性的, 血糖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与其他患者交叉接触血样 2、 有机溶剂或是强氧化性的物质,可能会干扰反应进而导致血糖测 试结果发生偏差甚至错误
利于动态监测)
三者检测血中相同的物质
(物质的唯一性,仅是检测方法和范围的差异)
.
5
CRP的临床应用
.
6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CRP与疾病的活动性
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1.CRP升高见于感染、炎症、心梗、手术和创伤
➢ 当组织损伤或急性感染数小时后即可明显上升 (100-1000%)
➢ 在细菌感染时显著性增高,而病毒感染时增高 不明显(正常或轻度升高)
.
26
注意
血沉变化大多是由于血浆 中蛋白质变化所致,而这 种变化一旦发生并不能迅 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 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 应间隔1周以上
.
27
血糖类—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疗 1、GLU: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检验报告是医疗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通过测定人体的生理指标,为医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解读检验结果,我们需要了解参考值的含义以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参考值的含义1. 定义:参考值,也称为正常参考范围或标准值,在特定人群中,某一指标测得的数值集中在人群中的一定范围内,称为参考值。
2. 区分性别和年龄:参考值通常会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划分,因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对某种指标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3. 临床参考区间:参考值通常分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临界参考范围和疾病参考范围。
- 正常参考范围:这是指大多数健康人群的标准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指标值视为正常。
- 临界参考范围:这是介于正常参考范围和疾病参考范围之间的数值范围,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 疾病参考范围:这是指异常值的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二、参考值在临床中的意义1. 疾病筛查与诊断:参考值的确定为医生提供了参考依据,可用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疾病筛查和诊断。
当某项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潜在疾病或病理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2. 病情监测与疗效评估:通过连续监测某项指标的数值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的指标值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可能意味着病情好转或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参考值的建立是基于大量的人群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4. 个体化治疗规划:参考值还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规划。
不同人群的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某些指标可能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三、参考值的影响因素1.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参考值范围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许多指标的数值会发生变化。
男性和女性在某些指标上也存在差异,例如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临床意义:(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二、谷草转氨酶(AST)临床意义:(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 活性轻度增高(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三、r_谷氨酰转移酶(r_GT)临床意义: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四、碱性磷酸酶(ALP)临床意义:(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c.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高。
常见危急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危急值及其临床意义。
实际上危急值项目及其界限值的制定也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有些试验结果的变化具备危急值的意义;有些试验的变化虽然不至于即刻危及生命,但是对生命也会有威胁。
因此在制定项目内容时可因掌握的不同而有差别。
有些试验,如下面所列出的数据也可说明病情的严重性,也具有危急意义,所以也有人定出这些试验的可能危急界限值。
所以我们强调不同的部门和病人群体可能会有不同的需要,应该制定出适用于自己的危急项目和界限值。
实验室和临床医生对这些结果也要加以注意,并给患者以正确的处置。
检验常见指标危急值参考数据1.白细胞计数:参考值:(4~10)×10的9次方/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0.5×10的9次方/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的9次方/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的9次方/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30×10的9次方/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2.血红蛋白: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4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 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 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生物体内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获得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等信息。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炎症、感染、贫血等情况,对全血细胞和炎症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2.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内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情况,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血凝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凝血功能,帮助判断出血或者血栓病变,对于血液疾病、血栓性疾病、手术前后等情况的判断非常重要。
4.免疫学指标: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蛋白、细胞因子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诊断和评估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5.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这些指标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6.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病,及时发现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疫情监测。
以上只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一部分,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还可以提供全面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血清总蛋白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血清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血清前白蛋白(PA)升高:肾病综合症>500mg/L(此时ALB<30g/L)发作期 PA升高 ALB下降前白蛋白与肝病:* 早期肝脏疾患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 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死亡指标降至零则预后极差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发生染病后食欲减退,蛋白质、热量摄入极少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机体进入负氮平衡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加,疾病恢复迟缓* 此时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迅速降低中等100-160mg/L 严重<80mg/L降低: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诊断肝病,诊断急性相反应.血酯:血清甘油三酯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工程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总蛋白TP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2、白蛋白ALB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根本与总蛋白一样,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白蛋白30g/L,那么预后较差。
3、球蛋白GLO 正常参考值15-35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主要以Υ-球蛋白增高为主。
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
多发性骨髓瘤。
减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先天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4、白/球比值A/G 正常参考值 1.00-2.50。
临床意义减低: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
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A/G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
故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5、总胆红素TBI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6、直接胆红素DB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7、间接胆红素IBIL (游离胆红素)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响8、谷丙转氨酶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 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生化指标检验及临床意义

生化指标检验及临床意义生化指标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血液、尿液、体液等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以评估人体代谢状态、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等临床意义。
生化指标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医生提供大量客观的实验数据,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进展情况,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以下将针对常见的一些生化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内的一种铁蛋白,主要用于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贫血的类型和程度,判断体内的氧气供应情况和贫血的原因。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能够对外界病原体进行识别和清除。
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感染、免疫功能状态和骨髓抑制等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血的重要成分,能够形成血栓来控制出血。
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凝血功能的状态,评估出血和凝血的风险。
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
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是否正常,对肝炎、肝硬化、药物肝损伤等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尿酸(UA)等。
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肾脏排泄废物和调节电解质的能力,对肾脏炎症、肾脏损伤和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血脂指标可以评估血液中的脂质代谢状态,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血糖指标可以评估人体的糖代谢情况,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

鉴别诊断
CRP检测 ---- 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CRP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CRP < 10 mg/L,提示病毒感染。
CRP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注意事项
若要进行比较性测定,应尽量在同一时间
采血,不同时间的细胞数可能有较大的变 化。
一些生理性因素(饭后、运动等)会引起
白细胞升高。
由于血小板极易凝集,采血者应首先采集
二. 爱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HIV-1、HIV-2抗原
实验室安全防护(职业暴露)
传播途径(经血传播)
三.梅毒螺旋体检测
1.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PPA)-- 确认试验 特异性 2.梅毒血清学检查(TRUST) -非特异性
初筛试验
四. EB病毒抗体
EBV VCA -IgA对鼻咽癌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7.其它体液检查
浆膜腔积液检查(胸腹水)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比较
胃液检查 阴道分泌物(半小时内送检,保持温度在25~35℃)
霉菌滴虫
三. 粪便检查
标本留取:
新鲜粪便,尽量挑取有脓血粘液等病理 部位,一小时内完成检查
1. 粪常规
颜色、性状、细胞、结晶、虫卵
2. 大便隐血试验
男: 43 ~ 53%
女: 37 ~ 47%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白细胞计数降低,提示病毒感染。 (伤感、副伤寒)
(化疗病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不一定升高,但中性粒细 胞升高。)
血 红 蛋 白 低 于 45g/L 或 血 小 板 计 数 低 于 100×10^9/L者应考虑输血治疗。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ppt课件

粪便常规检查
1.A 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 过对粪便的性状、成分和显微镜检查,有助于 诊断消化道疾病、肝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 病。
1.B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颜色、性状、红细
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通过对这 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 消化道出血、炎症、感染等疾病。
03 免疫学检查
乙肝两对半
• 乙肝两对半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用于判 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的具体类型和病毒复制 情况。
乙肝两对半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乙肝病毒。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乙肝两对半
01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详细描述
通过病毒分离,可以获得病毒的纯培养物,用于后续的病毒鉴定和基因测序。病毒鉴定可以确定病毒的种类和亚 型,有助于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05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
• 尿液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的性状、成分和沉渣进 行检查,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 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血常规检查 • 生化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微生物学检查 • 尿液与粪便常规检查 • 其他常用检验项目
01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白细胞计数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常见于免疫 缺陷、放化疗等。
尿素氮(BUN)、肌酐(CRE)
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病。
常见危急值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危急值及其临床意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下面是一些常见指标的危急值1.白细胞计数参考值:(4~1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0.5×109/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9/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9/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30×109/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2.血红蛋白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70g/L;成年女性110~150g/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4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 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 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3.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10×109/L PLT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
若出血时间待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9、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参考值: 20~40秒,超过10秒有临床意义 危急值:>70秒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目标,延长提示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或后 天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妊高症等高凝状态。
10、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酸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 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 减低:
4、血小板计数(PLT)
危急值区间< 30X109/L > 1000X109 /L <10X109/L 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 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X 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X 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 缩物。 >600X 109/L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 1000X109/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光过性的,则应给予抗 血小板药治疗。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40u/L 增高: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
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 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
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
2、红细胞计数(RBC)
病理性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②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大量出血,钩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PaCO2决定水平临床意义
35mmHg: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 中毒。
45mmHg: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 酸中毒。
50mmHg: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 适的治疗。
70mmHg: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 起昏迷。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7.45 35~45 80~100 21.4~27.3 3.5~5.5 135~145 98~108 3.61~6.11 1.7~8.3 35~80 2.2~2.9 24~194 0-24
0~40 0~200 120~160 4.0~10.0 100~300
11~14
低值 7.2 20 40 15 3 120 80 2.8
一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 发现病原微生物时,Rh(D)阴性时均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Rh(D)阴性血属于少见血型,及时报告便于血库及时与血站 联系提前预约备血。
我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实验项目
名称 酸碱度 CO2分压 氧分压 碳酸氢根 钾
符号 pH PCO2 PO2 HCO-3 K+
血浆
全血
血清
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
血细胞分析 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蛋白含量等
凝血试验 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血气分析 包括:酸碱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
根等
常见的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 如:血电解质、血葡萄糖、肝肾功能、血淀
粉酶等
微生物检验 如:血培养、尿中段培养、痰培养、药物敏
参考值:20~40秒
最新12、《临床医学概论》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精选PPT文档

(3). 嗜酸性粒细胞
0.5%--5%
(1)变形运动及吞噬功能 (2)临床意义: A.增多:a.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等 b.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等 c.血液病 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等 d.用药 头孢系列抗生素 B.减少:a.疾病或创伤 伤寒或术后 b.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嗜碱性粒细胞
二. 白细胞分类计数
1.白细胞分类 (1)细胞质有颗粒:中性、嗜碱性、嗜酸性 (2)细胞质无颗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2.中性粒细胞 0.5--0.7 (1)吞噬细胞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2)临床意义: 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及全 身感染 b.中毒、出血及其他疾病 B.减少:a.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b.小板计数
1.作用:(1)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 (2)止血、参与并促进血液凝固 2.临床意义 (1)减少:A.生成减少 贫血、造血功能障碍 B.破坏过多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C.分布异常 脾肿大、血液稀释等 D.其他及药物中毒或过敏 (2)增多:A.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B.创伤 脾摘除术后、骨折等
4.血红蛋白
男120~160 g/L女110~150 g/L
1.红细胞主要成分,承担运输气体功能 2.临床意义: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1)增多:A.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B.创伤 大量失水、烧伤 C.用药 伯氨喹、硝酸甘油等 (2)减少:A.出血 见于大出血 B.其他疾病 减少程度比红细胞严重:缺铁
一、血常规检查
1. 血液概述
(1)定义: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 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形成 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 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2)特点: 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 B.构成: 血浆(无形成分) + 细胞(有形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尿HCG检测
(原)降解产物增多,抗凝血酶-Ⅲ活性增强。更多
的情况是血浆中含有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肝病、肾病、胰腺疾病、 过敏性休克及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18
临床意义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延长见于因子Ⅷ、Ⅸ、Ⅺ和Ⅻ缺乏症,因子 Ⅱ、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纤维蛋白 溶解活性增强、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 时可延长。
23
尿液化学检查
尿十联:
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胆原、蛋白、 PH 、隐 血、尿比重、酮体、胆红素、葡萄糖
24
临床意义
尿液蛋白
1、生理性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 性(直立性)蛋白尿。 2、病理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 因器质性病变,尿内持续出现蛋白尿。导致 蛋白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归纳为以下5种: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 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9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皮肤病 4、血液病:如慢粒 5、某些恶性肿瘤 6、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
10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 等应激状态
11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1、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纤 维化、放射性损伤等 2、破坏或消耗增多:ITP、SLE、恶性淋 巴瘤、上呼吸道感染等 3、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和周围血管疾病危险的独立指标。
14
3.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参考范围: 男:< 20 mm/h ; 女:< 15 mm/h 临床意义:
增快见于:
1)生理性:年幼小儿、经期、妊娠。
2)病理性: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
恶性肿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死、
胶原病)、严重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严重急性感染、肾脏疾病等。
2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N):50~70% 淋巴细胞(L):20~40%
单核细胞(M):3~8%
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碱性粒细胞(B):0~1%
3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白细胞计数降低,提示病毒感染。
(伤感、副伤寒)
(化疗病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不一定升高,但中
6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 2、肿瘤性疾病:急、慢淋,淋巴瘤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
7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减少: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及放射性损伤、 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
8
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增多 1、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肺 结核 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释度在1:20以下尿胆原阴性常见于完全阻 塞性黄疸。尿胆原增加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 肝实质性病变如肝炎时。
27
临床意义
尿液胆红素
胆红素定性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病毒性、中
毒性肝炎)及阻塞性(胆石症以及其他原因引 起)黄疸。在肝实质性及阻塞性黄疸时,血
液中结合胆红素增高,超过肾阈时,可以从
尿中排出。
28
性粒细胞升高。)
4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升高: 1、急性感染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3、急性大出血 4、急性中毒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 1、感染:常见于病毒感染及一些G-菌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自身免疫性疾病
25
临床意义
尿液酮体 阳性,可大概分为以下4种情况: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非糖尿病性酮症、中毒(如氯仿、 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和药物影响(服用降
健康人尿液酮体定性试验呈阴性。尿液酮体
糖灵时,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
可出现血糖正常,尿酮体阳性的现象)。
26
临床意义
尿液尿胆原
健康人尿液尿胆原定性试验呈弱阳性,其稀
12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 1、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 小板增多症
2、反应性: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 症
13
2.C反应蛋白(CRP)
正常值:0~10mg/L ---- 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组
CRP升高
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手术创
伤及放射损伤等疾病。
hCRP含量增高 : 预测未来患心血管疾病
常见检验指标 的临床意义
1
1.血常规
主要参考值范围: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4~10 ×10^9/L 男:4.0~5.5×10^12/L 女:3.5~5×10^12/L 男: 120~160 g/L 女: 110~0~300×10^9/L
APTT缩短见于因子Ⅷ和Ⅴ活性增多,弥漫 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增多 症。
19
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见于糖尿病及酸中毒,动脉粥样硬 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 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
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 炎,肝硬化
20
5. D-二聚体(D-Dimer)
参考范围:0 ~ 50 mg/L
临床意义: 1. DIC、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2. 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
3. 监测肿瘤治疗(预防、治疗出血和血栓形 成)
21
6. 尿液常规检查
标本留取:
新鲜晨尿,2小时内检测
22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尿量 颜色 透明度 酸碱性 比重
15
4. 凝血检验
凝血全套(术前检查): 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2)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3)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参考范围 9.5-12.5S 0.8-1.5S 14-21S
4)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24-44S 5)纤维蛋白原(FIB) 2-4g/L
16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1、应用于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剂量监测 2、PT可用于DIC的诊断 3、外源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缺乏 4、 体内凝血亢进,如口服避孕药、血栓 性疾病等,PT可缩短
17
临床意义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能有纤维蛋白原减少、异常纤
维蛋白原血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