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买洗衣机-精选学习文档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学设计二年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电器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案买电器课件北师大二年级租船反思篇一: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买电器》教学设计《买电器》教案一、教材分析: 《买电器》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计算。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法、谈话法五、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六、教具:图片、计数器设计意图: 数学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金老师最近买了新房,想要去买一些电器,谁愿意做小参谋陪老师去?那好,我们就到苏宁电器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买电器(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出示《买电器》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 1.猜价钱“这里的电器可真不少呢,我们边看边做猜数游戏吧,老师周末已经向售货员打听过这几种电器的价格,请你们来猜猜。
” 师:电扇的价钱是由二个百组成,你能猜出它的价钱吗?(学生回答:200元)“就是200元.”出示200元。
师:你真了不起,再来一个,听好了,冰箱的价钱是一个三位数,(赶快猜)快接近了,有九个百,六个十组成。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960元)师:你们可真聪明,(出示960元)来一个难点的,电视机的价格在500元——1000元之间(学生热情很高)生:我猜是600元。
第二单元《购物》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购物》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二单元《购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购物》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学习内容: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
2、在购物情境中能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购物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关系系。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本单元是第一次接触人民币,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及其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
(四)教学建议: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不应该放在记忆元角分的进率以及互换的方法上,而应该在购物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时安排:买文具(认识人民币(一))1课时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2课时小小商店(购物活动)2小时2013学年第一学期伦教小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题:买文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购物的过程中,会用小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在购物的过程中,会用小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课型、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
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八个关来共同学习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苏教版⼩学⼆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通过让学⽣观察实物,使学⽣初步体会从不同⾓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空间相象能⼒,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左侧⾯、右侧⾯)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组:四本语⽂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四本《语⽂读本》的照⽚、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娃娃的照⽚; 教师:杨桃、从上⾯拍摄的四本《语⽂读本》的照⽚、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学⽣照⽚、若⼲从不同⾓度拍摄的⽣活物品照⽚。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学们认识⽼师⼿上的这个⽔果吗?对,杨桃。
今天⽼师就要给⼤家讲⼀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天,美术⽼师带来了杨桃让⼤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也画了⼀张。
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星啊! ⽼师⾛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星) 杨桃从不同的⾓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起学习:观察物体。
⼆、探究体验 1.活动⼀:观察物体找图⽚(体会从不同⾓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样)。
(1)观察找照⽚:在每个⼩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读本和⼀些照⽚,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中找出来,放到⾃⼰的⾯前。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买洗衣机-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要点

2、思:合起来用加法,从总量里去掉用减法。
3、想: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
4、选:解决问题用估算或笔算。
5、写:加减混合算式。
6、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7、说:先…再…然后…最后…
表达
1、看情境,列算式。
2、看算式,做判断。(判断算式的特征: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
3、读算式,说顺序。
2、想,想运算顺序。
3、算,用竖式计算。
4、验,验计算结果。
创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买洗衣机-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要点
教学点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知识
认知
1、把部分量合起来,要把两个数相加。
2、从总量里去掉,就从总量减去部分量。
3、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需要把以上两步综合起来。
4、有些问题的解决,只需要估算就可以,这样更简便。
5、计算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列:列出算式。
2、说:说出每步算式的含义。
3、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写:按运算顺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运用
1、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算式。
2、根据算式说顺序。
3、正确计算。
4、用估算验证。
1、看:要求的问题。
2、想:计算方法。
3、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查:检查计算结果。
1、估,估大致结果。
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学设计3、学生得出:彩电800元冰箱1200元洗衣机500元电风扇160元师: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学生自由说)4、探索方法:解决第一个问题:淘气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一生列算式:800+500=1300(元)师:这么快就算出了结果,大家同意吗?你们是怎么算的?先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片刻后小组汇报)生1:我们是用数钱的方法,先拿8个100元,再拿5个100元,合起来是13个100元,也就是1300元。
生2:我是用计数器算的,也是1300元。
(生2上前演示)生3:我们用8+5=13,再添2个0就是1300了。
师:那8和5都是什么位上的数?生3:都是百位上的数。
师:噢,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得到的。
生4:我是用凑整千的方法得到。
我把500拆成200和300,800+200=1000,1000+300=1300。
生5:800是8个百,500是5个百,8个百加5个百就是13个百,也就是1300。
生6:我是用列竖式做的。
(实物投影展示)师:大家开动脑筋想出来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就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5、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
(1)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视机便宜多少钱?(2)一台电冰箱比一台电视机贵多少钱?[设计说明: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途径,同时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1、回家的路上师:我们帮淘气选好了电器,现在淘气该回家了,从商场到淘气家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快呢?让我们帮助淘气选一选吧。
从商场到淘气家共有三条路:第一条520+400第二条1350+240第三条530+7002、选好了路,淘气要出发了,分别在40米、150米、680米处遇到红灯,离淘气家还有多远?(师:淘气太着急了,离家还有多远?)(学生列式计算说算理)3、帮助“>、<、=”找家(1)、我们还有三位小伙伴今天也搬新家,他们是“>、<、=”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快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书44页第二题)(2)、学生独立填写。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买洗衣机精品教案 (18)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二年章节名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课题买洗衣机计划学时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
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的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
媒体内容与形式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有没有洗过衣服?2、那主要是谁负责洗衣服?3、今天,我们去小明家看看他家是谁在洗衣服。
(出示小明奶奶在洗衣服的情境)4、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描述出来?(板书:买洗衣机)学生说5分探究1、出示课件(爸爸每月寄回586元,妈妈每月寄回412元)2、出示数学问题:(1)爸爸、妈妈每月一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汇报交流。
10分共寄回多少钱?补充:小明家每月生活费需要780元。
(2)小明家每月节余(剩下)多少钱?(3)你能够用一个数学式子解决吗?A:你能够先估计一下小明家大概一个月节余多少钱吗?B:实际上小明家一个月节余多少钱?(板书:三位数加减混合)小结用递等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本P81的第1题中的两道题。
2、出示课本P81第2题,小组合作列式,不用计算。
讨论后汇报解题方法3、出示数学游戏。
巩固总结出来的算法,进而体验知识的生活实际应用。
15分总结1、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说一说估算在生活中的用处以及自己曾经用过估算的经历。
3、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善于联系实际,善于总结。
5分。
二年级《买电器》教学设计

学设计contents •课程背景与目标•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评价策略与标准制定•作业布置及辅导安排•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010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模拟购物的过程,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3020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年龄特征二年级学生年龄在7-8岁左右,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对于数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学习困难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复杂的运算和抽象的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方法选择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资源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购物技巧讲解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器,包括了解品牌、性能、价格等方面的知识。
电器知识介绍简要介绍常见家用电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购物流程演示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购买电器的整个流程,包括挑选、询问、付款等环节。
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角色扮演游戏01问题讨论02购物清单制作03课堂小结知识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电器知识和购物技巧。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角色扮演、问题讨论和购物清单制作等表现进行评价。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购买电器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调查家用电器的市场价格、了解不同品牌电器的性能等。
评价策略与标准制定1 2 3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实践性评价评价策略标准制定知识掌握标准技能应用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准反馈机制建立即时反馈阶段性反馈个性化反馈作业布置及辅导安排作业布置基础练习应用实践拓展延伸辅导安排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线上答疑答疑解惑常见问题解答难点解析易错点提示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本次课程总结回顾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参与度高存在问题剖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01教学方法有待改进02课堂管理不够严格03未来改进方向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后续课程中,加强对电器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课题

书
设
计
优化
沏茶:烙饼:
14分顺序2张:3+3+3+3=12(分)
1+1+8+1=11(分)同时做(合理)3+3=6(分)
省时3张:3+3+3+3=12(分)
3+3+3=9(分)无空位
4张:(3+3)×2=12(分)
5张:
再次请小组C带领全班同学利用手中的小圆片一起操作。
五: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方法上不能再优化,改变环境与条件,同样是一种优化。
六:巩固
1、洗衣机洗衣服需要30分钟,扫地10分钟,拖地15分钟,晾衣服5分钟,完成所有事情至少需要()分钟
2、文印室需要复印4张资料,正反面都要复印。如果一次可放2张,每面复印需要2分钟,那么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教学重、
难点
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淘气和爸爸、妈妈到笑笑家做客,热情好客的笑笑准备为客人沏茶,同学们,你们知道笑笑沏茶都做了哪些事情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情景图沏茶)
二、探索尝试
情境一:沏茶问题
1、问题导入:笑笑有几件事情要做?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张饼:一张一张地烙需要3+3+3+3=12(分)
两张两张地烙需要3+3=6(分)(感知烙饼中的优化策略)
3、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烙饼比赛,看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是最聪明的烙饼师?用最短的用1号、2号、3号小圆片代表饼,桌面代替锅“烙一烙”(摆一摆)演示烙饼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买电器》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买电器(口算加减法)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提出用整十数、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口算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
100以内数的计算和列出加减法算式对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大困难,在三位数计算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相同数位对齐、学生对算法多样化的感受以及进一步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重点的前提下,安排三个问题:第一、第二两个问题学习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整百数与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科书首先创设了“买电器”的情境,价钱都是整十、整百的数,目的是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相加减的计算。
·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机一共花多少元?解决整百数加法问题。
在计算方面,教科书呈现了三种学生可能的计算思路:一是口算,并通过学生作品的形式呈现了在数线上画出结果的方法;二是借助在计数器上拨出结果,帮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理解计算的道理;三是借助先前学过的“5+8=13”的经验,引导学生类推出500+800的结果。
选择这些方法主要考虑三点:第一,部分学生借助直观模型,将促进对算理的理解;第二,部分学生借助先前的口算经验,可以形成新的计算技能,同时加深理解算理;第三,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积累计算经验。
·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解决整百数减法问题。
教科书给出了与前一个问题相同的三种思路。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科书最初的情境图中呈现了四种电器的价格,除了第一、第二两个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境提出更多加减法问题。
第三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尝试解决整百数、整十数与整百数相加减的计算。
小学高段(5-6年级)劳动教育-生活劳动《正确使用洗衣机》教学设计

小学高段(5-6年级)劳动教育-生活劳动《正确使用洗衣机》教学设计
问题。
环节五:实践拓展
请同学们将正确使用洗衣机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并
在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下,依据家中情况,选择合适的
模式,清洗衣物。
活动意图说明:巩固、实践运用、迁移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劳动习惯,与家庭进行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8.板书设计
8.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操、评价等环节,培养了学生正确使用洗衣机的能力,并对学生勤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进行引导,对养成劳动习惯与精神进行引导。
遗憾之处是,由于现场没有足够的洗衣机让每一位孩子进行实操,只能现场进行思维导图,课后再进行实操。
《买电器》教学设计

四、 课总结 。 全 自我 评 价
这 节课你有 什么 收获? 和电视 中
的 学 生 比一 比 觉 得 自己 如何 ? 请 自我
评 价 一 下 吧 。 ( 者 单 位 沣 东镇 茨 恨 作
小学 ) 责任编辑 杨 博
一 .救 l 组 织 和 电 视 中 J 巾
的方法得 到。
3电 视 老 师 : 问 : . 提
打开老 师发给你 的资料 ,
你 能 提 出 什 么 数 学 问题 ?
暂停模 式一 , 师组 教
织 学生交流 。
教师 肯定 以上 可能 m现 的几种 算法 。( 为学 生提供对 比交流 的机会 ,
使 学 生 在 相 互 交 流 中 不 断 比较 , 析 , 分
( 板 书 :0 + 0 = 2) 50 8 0 . 9
电器呢?(果仲 f示 4种 电器 ) i ¨ 2电税老帅 : . 电视前的同学 们待 一
猜: 要想 买 电 器 , 要 知 道 他 们 的— — 先
( ) 组讨 论 : 3小 计算 “0 + 0 ” 80 50 你
4你说 我算。( . 数学游戏 ) 师生互 动: 还想继续吗?我这里有 很 多数学 问题 , 你想解答吗?
给学 生 留 下 自主探 索 的 空间 , 起学生强烈 的求 唤 知欲。 学生在仔细 观察图
算一算 其余两 道问题 , 独立解决 , 集体 订正 。( 学生获得 自己喜欢 的计算方 在 法后 ,让学生 独立解决 试一 试中的 问
题 ,既能使学 生把前 面的计算 方法迁
_ 园 l
2 “=单 的 埘丰 他 数 } I 州
养 。)
、
创 设 情 境 . 发 兴 趣 激
“买洗衣机——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纪实与评析

“买洗衣机——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纪实与评析作者:陈复刘宇忠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6年第11期执教者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天齐小学陈复评析者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刘宇忠编者按:黑龙江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评价改革研讨会于2006年6月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
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学校领导、教师共计800余人欢聚在省教育学院礼堂,共同围绕着“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及“新时期网络教研工作”三个会议主题展开了务实而深入的研讨,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次研讨会观摩了哈尔滨市刘清姝、丁萌、刘占田、孙利韫、霍文静,齐齐哈尔市陈复,佳木斯市范岩,鹤岗市刘丹,黑河市陈金玲等9位老师的研讨课。
本刊将分期将这些研讨课呈现给广大的读者。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1.发展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
探索三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渗透尊敬长辈这一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合理理财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正确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灵活地选取恰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
(课件出示:小明在球场踢球)你们看,他在干什么?生:(异口同声)踢足球。
师:你们喜欢踢足球吗?生:喜欢!师:瞧,他踢得多开心啊。
只是因为踢球,小明的衣服被弄得很脏。
他回到家正想脱下那身脏衣服时,看到妈妈正在辛苦地洗衣服。
妈妈看上去很累,汗水不停地往下流。
同学们,如果你是小明,看到这个情景,你想到了什么?生:妈妈,你辛苦了。
玩具洗衣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洗衣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不同部件的功能。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使用玩具洗衣机清洗衣物,并掌握简单的衣物分类和洗涤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低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材料1. 玩具洗衣机一套2. 玩具衣物若干3. 水盆、毛巾、肥皂等辅助材料4.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家中有洗衣机吗?你们知道洗衣机是如何工作的吗?2. 展示:教师展示玩具洗衣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介绍:简要介绍洗衣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观察与探索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玩具洗衣机。
2. 观察:让学生观察玩具洗衣机的各个部件,如旋钮、盖子、进水口等。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各个部件的功能,如旋钮控制洗涤模式,盖子用于投放衣物等。
(三)操作实践1.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如何使用玩具洗衣机,包括如何投放衣物、如何加水、如何选择洗涤模式等。
2.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操作玩具洗衣机,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操作过程和感受。
2. 总结:教师总结玩具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评估学生对玩具洗衣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操作实践。
3. 收集学生反馈:通过课后调查问卷或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使用真实洗衣机,并记录操作过程。
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小洗衣师”比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洗衣机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会使用玩具洗衣机,为将来的生活自理打下基础。
《买洗衣机》说课稿(含试卷)

《买洗衣机》说课稿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买洗衣机”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倡方法多样性。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创设的“买洗衣机”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素材,学生感到非常熟悉。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会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来自城市,知识面比较丰富,对教材中的情境非常熟悉,帮小明解决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因为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日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当“管家”,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
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小组成员按每组4人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课堂上,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知识,相信将会令他们终身难忘。
本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百以内加减法已经为学生学习万以内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现解题策略多样化。
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通过解决“买洗衣机”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3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获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28-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1-3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__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买洗衣机
〖教学目标〗
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买洗衣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方法多样性。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估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本节课创设的“买洗衣机”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素材,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会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为一、二、三年级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讲台,为现代化
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都来自城市,知识面比较丰富,对教材中的情境非常熟悉。
我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
小组成员按每组4人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
(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
(评析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
生:调查好了。
师:谁把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
生1:妈妈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
生2:妈妈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费是12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妈妈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费是9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调。
师:这几个同学们做的调查非常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来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好吗?
(小组交流。
)
师:有一个叫小刚的同学也回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屏幕显示:小刚的妈妈说:“我的收入是632元。
”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786元。
”小刚的妈妈说:“我们家每月的生活费是980元。
”)
师:看到这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刚的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钱?
生2:他们共收入多少钱?
生3:小刚家每月还剩多少钱?
师:你能估算出小刚家每月大约节余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对,786元接近800元,应该是
600+800-1000=400(元)。
师: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精确结果?
生:第2位同学。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估算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实际算出小刚
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说答案,全班订正。
师板书:
632+786-980=1418-980=438(元)。
)
师:小刚家也有一个计划。
你们想知道吗?
(看屏幕:小刚的妈妈说:“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小刚做思考状。
)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评析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
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机的价钱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522元,再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84元,因此需要攒3个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攒3个月。
)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要买一台洗衣机是960元,还少84元,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攒3个月。
) 生3:我们组的想法和第二个同学说得差不多,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
生4:我们组的想法是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买洗衣机还不够,再加一个月的节余是1314元,这就足够了,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攒3个月。
)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看看小刚说什么?
(屏幕显示:小刚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问题,你们的好方法我已经学会了。
再见。
”)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
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
(三)理解应用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现在你就是你们家的小管家,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
数据多的同学可用计算器帮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或老师帮忙。
(评析此环节旨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
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
另外,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他们感到很高兴,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
)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答了问题,同时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并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同学们的课上得非常好。
〖教学反思〗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
课堂上,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帮小刚解决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因为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日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当“管家”,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
课堂上,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让我为之一振。
由于取材于生活,学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达起来非常流畅,把一个理财计划说得井井有条。
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的知识,相信将会令他们终身难忘。
这节课,我感到学生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为问题情境很贴近他们的生活。
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我自己认为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由于学生的差异,个别学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组的讨论,因此就干脆放
弃。
另外,虽然在课前,我强调是近几个月内的计划,有些学生在计算时才知道要攒8~9个月,这样在计算时就耽误了时间。
通过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备课中要关注每个细节,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以及处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案例点评〗
本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百以内加减法已经为学生万以内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本节课还注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在充分让学生合作探讨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环节的时间,把握住重点内容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