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景区收费问题反思

合集下载

整改旅游行业存在的不合理景区收费

整改旅游行业存在的不合理景区收费

整改旅游行业存在的不合理景区收费一、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景区数量大幅增加,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景区收费不合理。

许多景区在门票定价上盲目攀高,甚至以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负担,并严重影响了国内外游客对中国旅游业的信心和形象。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 景区门票价格虚高很多景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将门票定价过高,超出了消费者承受能力范围。

这种高额门票价格使得部分旅游资源无法普惠于广大民众,丧失了公平性和包容性。

2. 强制消费和附加费用一些景区为了增加景点内部的营收和利润,在强制消费上下功夫。

典型例子是特殊通道门票与普通门票价格差距巨大,在购票时向游客推销特殊通道门票,并强制要求购买;同时,在景点内设置昂贵的餐饮、纪念品商店等,以达到额外的经济效益。

3. 景区低价引流高价消费一些景区以低廉的门票价格吸引游客入场,但在景区内部却通过提高其他项目的价格或者增加附加费用来变相收取更高的费用。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迅速增加游客数量和营收,但损害了游客权益和旅游行业整体形象。

二、解决方案为了整顿旅游行业中存在的不合理景区收费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容错机制应当建立监管部门对景区门票价格进行审核和监督的制度,并设立举报渠道。

一旦发现有景区定价不合理,应及时责令其进行调整,如果门票价格虚高情节严重,可以考虑暂停或撤销其经营资质。

2. 完善信息公示要求各景区必须公开详细的票务信息和所包含服务内容。

这样可以让消费者事先知晓自己所支付的费用,并有选择权。

同时也需要建立统一的查询平台,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获取到有效和准确的信息。

3.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景区收费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及不合理收费的违法行为。

同时也要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效率和水平,及时处理投诉,并公开处理结果,以示公正。

4. 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为了减少景区过分依赖门票销售带来的偏财思维,应鼓励景区拓宽经营思路,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其他相关产业和服务领域。

对公共资源类景区收取较高门票问题的思考

对公共资源类景区收取较高门票问题的思考
笔 者发 现 , 一些 降价 景 区由于 降价之 前 已经涨 价 , 票 价 最终几 乎 没有 变化 , 甚 至更 高 。旅 游业 是 2 l 世 纪 的朝 阳产业 , 近年 来 , 我 国旅 游 活动 的蓬 勃开展 与 国 民生活水 平 的不 断 提 高有 很 大 关 系 , 而 经 济 飞 速发
渐 变成 国 民 日常 生 活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从 2 0世 纪 9 O年 代 起 , 随着景 区门票管 理 的改制 , 旅 游 景 区门票 价 格 开 始 “ 一 路疯 涨” , 公 共 资 源 类 景 区 门 票 在人 均 国 民月 收 入 中 所 占 比 重 越 来 越 大 , 完 全 高 于 欧美 国家 。购 买 门 票所 花 的 钱 在 整 个 外 出 旅
2 0 1 3 年 1 1 月
取 门票需正 本 清源 。公共 资源类 景 区所属 资源不 是 普通 的土 地资 源 , 它是 全 体 国民共 同享 有 的公 共 旅
游资 源 , 景 区游 览属 于公 益性 的社会 福利 , 而不 应该 被 圈定起来 以收取 门票 的方式 作为 国家 或 当地 的财
第 1 1卷 第 1 1期 2 0 1 3年 I 1 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i t i o n)
经 营 者 盲 目追 求 经 济 效 益 , 导 致 景 区 门票 价格 一 涨 再 涨 , 完 全 忽 视 了这 类 景 区的 社 会 效 益 , 没 有体 现 其 公 益 性 , 社 会 各 界 对 公 共 资 源 类 景 区收 取 较 高 门票 也 开 展 了 广 泛 的 讨 论 。 通 过 界 定公 共 资源 类 景 区 的性 质 , 对 比 国外 这 类 景 区 门票 管 理模 式 , 提 出 几 点 针 对

论旅游法视角下的景区收费问题探析

论旅游法视角下的景区收费问题探析

三、我国景区门票高收费的原因
(一)旅游立法不完善,地方景区价格管理混乱
一个国家对待旅游立法的态度,“体现了一个社会对于人的生存、人的价值的理解”,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尽管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我国旅游立法一直落后于该产业的发展实践。在《旅游法》出台前,我国的旅游产业缺乏一个统一、根本性的法律作为指向标,立法呈现出分散性,旅游市场准入和管理等活动主要依靠地方性旅游法规进行约束和指导。地方的旅游立法超过了中央的旅游立法,这在我国经济结构的其他行业或部门是极其少见的立法现象。
人们持续高涨的旅游热潮为景区大量创收的同时,也给景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尤其是五一黄金周和十一小长假期间,国内各大景区内游客比肩接踵、人满为患,待人潮散尽后,景区往往满目疮痍。依据价值规律,价格的变化会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景区票价与旅客流量成反比关系,因此,不少景区管理机构以维护景区生态平衡、控制人流量为由上涨门票价格。
论文摘要 旅游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近年来我国各大景区纷纷提价,高昂的景区价格阻碍了公众旅游的步伐,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的权益。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旅游法正式出台并实施。本文主要论述了旅游景区高收费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并从旅游法相关条文出发,重点分析该法将如何治理景区高收费的乱象。
论文关键词 旅游法 公共资源型景区 门票价格
立法是国家运用“看得见的手”调控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理论上,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立法控制门票价格为公众谋利益是其职责。但同时,政府又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不可避免地带有“经济人”的特征,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政府失灵”的情形。政府官员的利益尤其集中于职位升迁和地方政绩上,而目前我国地方官员的任命和地方政绩的考核机制又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一旦地方财政收入参杂了景区门票利益,便会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将做出非理性的行为,放任景区价格的上涨。因此,过去在缺乏中央统一立法的指引和约束的情况下,单纯期望地方政府主动制定旅游条例来控制门票上涨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基于准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基于准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表 1 我国 S A 级 景 区 门 票 平 均 价 格 占农 村 、 城 镇 月人 均 收 入 的 比例
表格数据来源于 : 中国报告大厅 : h t t p : / / w w w. c h i n a b g a o . c o m / s t a t /
s t a t s / 3 7 6 9 7. h t ml

2 4・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1 6 年l 0 月
区便 开始 了呈 现 “ 三年 一涨 ” 的新 规律 。不 但 涨价 频
幅度 在 2 0 %— 4 0 %之 间。2 0 %—4 o %的 涨 幅 已经 很
Oc t . 2 01 6
基 于 准 公 共 产 品视 角 下 的旅 游 景 区 门 票价 格 研 究
舒 种
( 贵州 大学 管理学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0 )
[ 摘
要] 在分析我 国旅游景区价格现状 的基 础上 , 采用 文献研究 与个案 分析法 , 从 准公共产 品 的视 角
出发 , 明确旅游景区的属性和定价方式 , 为景 区门票价格科 学合理定 价提 出建议 : 减少 多重次 委托代 理
关 系下 的福利损失 ; 打破垄断 , 引入准市场 的竞争机制 ; 完善定 价制度 和价 格听证制 度 ; 完 善法 律制度 ,
加强监督。从而使旅游景区的门票定价能够回归公益本质, 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真正的成为国民福利。
第3 2卷 第 1 0期 2 0 1 6年 l 0月na r l o f J i l 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对地方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设施定价问题的一些认识——以湖南省凤凰古城“一票制”收费为例

对地方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设施定价问题的一些认识——以湖南省凤凰古城“一票制”收费为例
对一个地方来说旅游景区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旅游景区还有明显的外部效益可以带动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商贸流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从纵向来说能形成与旅游相关的产业链条从横向来说会形成与旅游相关联相匹配产业的聚集发展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带来综合和长期的效益
To ur i s m Tod ay
济 学 原理 》 教 科 书 中以竞 争 性 与 排 他性 为标 准 , 将产 品分 为私
人产品、 自然垄断产品、 共有资源和公共物品等四类。
私人 产 品 , 是 指人 为所 得 或 占有 的 、 可 以 由 自已 自由支 配 的产 品 , 它 具有 完 全 的 竞 争 性 和排 他 性 , 即一个 人 在 使用 一件 产 品时 别人 就 不 能使 用 ,或 者说 当一 个 人完 全 拥 有 一件 产 品 时, 别 人就不 能拥 有 。公 共 产 品则是 指 “ 同时具 有消 费过程 上 的
种 准公共 产 品 , 总体 上属 于公 共产 品 范畴 , 但 又 具有 私人 产 品的 某些属 性 , 其供 给 主体 、 利 益 分配 及 融资 渠道 呈现 多元化 。
准 公共 品定 价的过 程 实际上 一 个社 会公 益 与利 润 的博 弈过 程 , 既要 考虑社 会公 众 的利 益 , 又要 考 虑 市场机 制 的 因素 。 而不
素影 响 及 相 应 的 利 益变 化 , 否 则 可 能 引起 一 系列 的问 题 , 对 经
消费该 产 品的额 外成 本 为零 ,即增 加 消 费者 的边 际成 本 为零 ,
消费 者 的增 多并 不 导 致 该 产 品生 产 成 本 的增 加 。二 是 非 排 他 性 。 即不具 有排 斥他 人 消 费 的可 能性 , 或 要 排除 任何 一个 人 对 它 的 消费需 花 费 巨大 的成 本 , 实现 这种 “ 排他” 对 于公共 产品 来

从公共事业管理角度分析武大樱花收费问题

从公共事业管理角度分析武大樱花收费问题

P I O NEE RI NG WI T H SCI ENCE & TE CHNOL OGY M ON THL Y NO 1 9 2 0 1 5 5 5
中图分 类号 : C 9 3 1 . 3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5 . 1 9 . 0 2 2
1 武大樱花是公共产 品 。 还 是
私 人 产 品
武 大 樱 花 收 门 票 费 究 竟 合 不

种社会产品 。 该 种 社 会产 品 的形
成 既包 括 原 始 的 、 自然 的形 态 , 又 包 括 后 天 人 为 的修 饰 和 开 发 的 状 态 。社 会 产 品 , 按 照 所 其有 权 的归
将 一 些 不 付 代价 的成 员 排 除在 外 ;
二是 非 竞 争 性 , 即公 共产 品一 旦 被 生产 出来 , 增 加 一 个 人 的消 费 不会 减 少 其 他 人 的 收益 。 同 时也 不 会 增
际、 自己实 力 、 投 标 策 略 等 进 行 综 合 单 价 的适 当调 整 , 综 合 单 价 的调
整 应 当在 合 理 的范 围之 内 , 过度 降
主 动适 应 , 在激 烈 的 市 场竞 争 中争
取先 机 。
参 考 文 献
1 柯洪 全 国造 价 工程 师 执 业 资格 考 试
谓 公 共 产 品 是 指 所 有 成 员 集 体 享
用 的集 体 消 费 品 , 社会 成 员 可 以 同
时享 用 该 产 品 : 每 个人 对 该 产 品 的
消 费 不 会 减 少 其 他 社 会 成 员 的 消 费 。根 据 这 一定 义 , 可归 纳 出公 共 产 品 的两 个属 性 :一 是 非排 他 性 ,

基于社会公益性的景区门票价格问题

基于社会公益性的景区门票价格问题

2.1 价格偏高,公众游览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作为公共资源的风景区的修建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
自然资源保护,二是公众游乐.2008 年我国 37 处世界遗产 旺季的门票总价格(3953 元人)约合 581 美元(按 2008 年 12 月 23 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计算),远远超过了美国国家 公园年票 50 美元的价格!相对于在中国较为低廉的吃、住、 行等旅游费用,中国景点门票价格与国外相比,可以说是 “全球最贵”. 美国的风景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家公园体系, 实行高投入低收费的制度,来刺激公民游览国家公园,公民 持年票可以游览国家公园体系内近 400 个景点.美国国家公 园门票费用合理,如果是自行开车入园,一部车(包括车上 所有乘客)单次费用是 15 美元,如果是乘公车、步行、骑自 行车,甚至是骑马入园,任何 16 周岁以上游客一人单次是 5 美元,这些单次的入园费,有效期是七天,也就是说,七天内 凭收据都可以再次入园,全国通用的年票是 50 美元,可以 在一年中随意游览全国多个国家公园不限次数,这包括美 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20 处景点,相比之下我国门票价 格颇高. 2.2 门票票价格管理不规范
关键词:旅游管理;公益性;景区;价格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0X(2009)08- 0084- 02
近些年来,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社 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国内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偏高,已经成为 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承认景区的性质成了影响 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原则,对于盈利性的景区,利润最大化 无可厚非,但作为公共资源的公益性景区,景区资源具有公 共物品特性,其公共性决定其不应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本文以公益性景区为研究对象,公益性景区以公共福利 最大化为目标,在其门票价格上应体现出公平原则. 1 我国景区门票价格现状

旅游景区收费体制研究的读后感

旅游景区收费体制研究的读后感

旅游景区收费体制研究的读后感旅游景区收费体制研究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选择旅游作为一种消遣方式。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与收费体制密不可分。

对于景区来说,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体制意义重大。

因此,对旅游景区收费体制的研究是必要和重要的。

回顾国内旅游市场的历史,早期景区入园门票收费多以电影院、大剧院的形式进行。

一人一票、票价固定,其中的历史原因是票务管理的技术条件有限,园区管理人员难以进行精细化运营管理。

但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发展,景区入园门票的收费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动态票价等收费体制被逐渐引入,取代了传统模式。

与此同时,从景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售卖门票的策略也不断更新。

景区门票不再只走固定的价格,而是基于时间、景区的数量、使用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逐渐形成了价格差异调整或者说多元化收费体制。

这种体制让游客更加便捷、有效地享受到了更多的旅游景观和门票优惠。

在新兴市场和现有景区的发展中,收费体制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景区也开始对社会大众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自由行、包车游等多种拓展自主消费场景的方式,让游客甚至整个团队都在更好地享受旅游服务的同时,也为景区带去了更丰富的收益来源。

旅游景区收费体制在研究这一领域上,说白了,就是在寻求一个平衡点。

旅游景区要考虑游客付费意愿、景区维护成本、营销推广成本、景区管理成本等多个因素,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协调和调节。

在这个背景下,景区的收费策略也愈发重要。

景区在定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景区独有性、设施设备投入成本、标准、外围效应等因素,出台对应的价格策略。

在清晰定位游客需求的同时,景区也需要科学管理,运用好各种推广资源刺激消费升级、满足游客需求,让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景区的收费方式和价格策略对游客来说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景区收费体制中,多元化的价格策略是受到游客欢迎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消费模式,获得更多的优惠。

对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问题的几点思考许多景区将提价的动因归结为控制客流量,以减少对稀有旅游资源的破坏上。

通过对旅游景区门票竞相提价原因的分析认为,靠提高价格控制客流量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并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提出景区为旅游资源保护的可借鉴的措施。

标签:门票价格旅游资源保护一、引言稀有旅游资源可依托其不可替代性来制定垄断价格。

如依托自然资源的景区九寨沟、黄山、张家界;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故宫、长城、丽江古城等,这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独特,是世界遗产,可制定垄断价格。

然而,垄断价格的制定也要适度,不然经营企业往往因资源的垄断性而缺乏有效的竞争,易使垄断价格攀升且难以制约。

目前,国内旅游景点价格一直在提升,特别是世界遗产和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不少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低则几十元,高则上百元,已占许多地区职工月工资收入的10%左右。

而各国旅游发达地区景区门票的共性之一是价格低廉,在国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1‰。

例如:日本各地名胜古迹、博物馆的平均门票占国民人均月收入的1‰;捷克名胜古迹和公益文化设施门票的基础价格一般是月收入的0.5‰;比利时国家所属的名胜古迹统一票价,相当于职工月收入的0.35%,仅仅是象征性地收费。

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亦如此,越是涉及国民素质教育类型的旅游参观点,收费价格愈低廉???。

二、门票价格攀升带来的问题有关部门公开列出了四大涨价理由:景区管理运营成本上涨的亏损、作为世界遗产的武陵源景区价格较同类偏低、获取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经费及希望运用价格杠杆来控制客流量、减少游客带给世界遗产的破坏。

各景区几乎都把提价的原因集中在控制客流量,保护稀缺的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质的旅游景点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其旅游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保护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以价格作为控制客流量的唯一手段的效果分析Q2: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P2: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待规模对应的价格Q1:风景名胜区此时的接待量(利润最大化)P1:风景名胜区此时的接待量(利润最大化)对应的MR:企业的边际收益AR:平均收益MC:每增加一个游客的新增的成本假定有一个景点,建成开放后,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一游客给景区带来的成本(不记开发成本),这一成本包括旅游宣传促销成本和游客带来污染和破坏的支出,在宣传促销成本一定时,可以粗略地认为,每个旅游者给旅游经营企业造成的成本是不变的(假定拥挤只给旅游者带来成本),由此可确定企业面对每增加一个游客的新增的成本是固定的,即MC为一水平线。

浅谈准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浅谈准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浅谈准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作者:严立荣刘子栩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5期摘要:我国旅游景区在历经2005年、2009年和2012年的三次涨价大潮之后,涨价之风依然盛行。

2015年各个景区的涨价之风依然蠢蠢欲动。

相比国外著名旅游景区的低票价甚至免票政策,我国旅游景区无节制的门票涨价现象,严重违背了准公共物品的本质,凸显出门票价格制定缺乏合理的依据,导致景区门票定价机制混乱,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居高不下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不但制约了景区经济效益的增长,而且也忽视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

关键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准公共产品;定价机制1准公共产品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准公共产品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是一种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社会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有私人产品的性质。

准公共产品具有部分排他性或部分竞争性的特点。

对准公共产品的消费,有一个临界点的限制,消费数量超过这个临界点时,拥挤就会产生。

2景区门票定价准则作为准公共产品,拥挤性是旅游景区的特点之一。

当游客数超过拥挤点时,竞争机会随之出现,这时候的边际成本不总为零,会随着游客数量是增加而产生变化。

因此,为了防止拥挤的出现,政府需规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让消费者数量能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从而使得价格和数量达到均衡状态。

S为边际成本曲线,D为需求曲线。

旅游景区的成本以前期投入的成本为主,在一定范围内,游客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使其边际成本增加,这时候的边际成本为零,对景区消费的具有非竞争性。

但是,随着游客的增加,当游客数量到达临界点Q时,如果游客数量继续增加,就会导致拥挤出现,会使其他游客的消费效益减少,消费者的拥挤成本增加,竞争就会出现。

为了防止拥挤出现,就要找到一个均衡点,使得游客数量和景区价格呈现均衡状态。

当游客的需求曲线D与景区边际成本曲线产生交点时,均衡点就出现了,即N点。

此时,游客数量限制在Q以内,价格定为P,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拥挤的出现。

准公共产品视角下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准公共产品视角下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2010年第1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1 总第173期 S HANDONG S OCI A L S CI E NCES General No.173准公共产品视角下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①许 峰 石晓燕(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摘要] 观赏景区是旅游者出行的刚性消费内容,因而其门票价格变动也就成为影响旅游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准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的合理化路径:减少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福利损失;规范价格调整制度以防范地方保护;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观念以减轻涨价压力等。

要明确政府财政补偿政策在准公共产品类旅游景区对社会公益性低价或免费开放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推进互补性私人产品类旅游产品和项目实现开发联动并获取最大化收益,使相关各方达成和谐共赢的均衡格局。

[关键词] 准公共产品理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合理化路径[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0]01—0126—04 观赏景区是旅游者出行的刚性消费内容,因而其门票价格变动也就成为影响旅游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大量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持续上扬,其数额在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明显过高,与发达国家旅游景区相对较低的门票价格所占人均收入比重、甚至免除门票的总体趋势背道而驰,引起社会关注和学界研讨,也成为关系民生和发展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视角主要是景区门票价格的“涨”与“免”现象和政府规制转变历程,对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和调价外部影响的梳理与总结,优化景区定价与实现社会效益,以及对门票定价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等。

但是,对景区作为可交换商品之本质的深入研究尚不多见。

基于此,本文力图从景区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剖析其价格形成的特殊机制和突出问题,探讨其合理定价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以供同仁指正。

一、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理论内涵1、旅游景区产品属性的类别划分。

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

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

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作者:***来源:《旅游学刊》2019年第07期[摘要]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管理部门也连续多年发布限价政策文件,但成效不彰。

旅游学界和业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与国外同类景区相比,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总体而言,我国的景区门票价格与国外基本持平。

但自然景观类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存在隐性门票和二次门票收费现象,推高了此类景区的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偏高不一定是“门票经济”造成的。

由于这类景区往往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而且一些景区的管理主体也非真正的现代企业。

在体现这类景区的公平和公益性方面,存在着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目标与公众期待之间的错位和各级政府财政的博弈,以及出现的逆向转移支付现象,揭示出景区这种准公共物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门票经济;准公共物品[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9)07-0017-08Doi:10.19765/ki.1002-5006.2019.07.0081问题的提出与由来景区门票价偏高和“黄金周”景区拥挤是我国旅游业界一直遭诟病的两个热点话题,对于后者学术界认识比较一致,不外乎是重新恢复“五一”黄金周和加大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力度,但对于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以国外类似的景区门票价格作比较,有的强调国有景区的公益性,也有的认为是过于倚重门票收人,即所谓的“门票经济"所致等,不一而足。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低收入、低物价的计划经济体制,人员的异地流动受到严格限制,需要持有县(团)级以上单位出具的介绍信才能住宿,并且需要有全国粮票才能在餐馆就餐。

因此,那个年代人们很少外出,景区门票价格收费较低。

改革开放初期,入境旅游被作为具有创汇优势的产业优先得到发展,景区门票实行“双轨制”。

对游览参观点门票实行公益性定价的思考

对游览参观点门票实行公益性定价的思考

近几年,社会各界对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过高的呼声越来越大,纷纷要求实行公益性定价,还景与民,让利于民。

有专家、学者还以某某国门票价格只占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几为例,来推论我国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之高。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八部门无奈地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国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清理整顿。

实践证明,这次声势浩大的清理整顿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工作虽有一时之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上涨的深层次问题。

因此,清理整顿工作一结束,新一轮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涨价潮又不期而来。

笔者认为,公益性定价是游览参观点门票定价方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尤其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游览参观点门票,还不具备公益性定价的必备条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

公益性定价是指产品的定价应该考虑到大多数社会公众的利益,以一种较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的定价方法。

公益性定价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的一种定价方法。

游览参观点门票的公益性定价的重要依据是旅游资源的公益性特点,公正合理的价格更容易发挥游览参观点的公益性,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还景与民、让利于民。

因此,游览参观点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其门票定价最终将会采用公益性定价方法。

原国家计委《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规定:除商业性投资所建景观外的公园、博物馆、文物古迹、自然风景区等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依其关一、游览参观点门票实行公益性定价是发展趋势二、游览参观点门票公益性定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系社会文化生活和国际国内旅游的重要程度,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制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作价,保持合理比价。

即对保护性开放的重要文物古迹、大型博物馆、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门票价格应按照有利于景点保护和适度开放的原则核定;对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城市公园、纪念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门票价格应按照充分体现公益性的原则核定。

模拟公交模式解决景区交通工具收费问题

模拟公交模式解决景区交通工具收费问题

市场管理Market Economy & Price陈成沐(福建省价格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03模拟公交模式解决景区交通工具收费问题景区交通工具作为景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们承担着实现旅游行为的链接和承载的作用,其收费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游客的决策和体验、景区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综合附加值的提升。

随着各地景区容量的扩大,景区交通工具收费问题随之产生,如何规范景区交通工具价格收费成为旅游价格管理新的难点、热点。

因此,研究景区交通工具收费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景区交通工具收费存在的问题(一)垄断经营多数景区往往假景区实行道路管制之名,禁止外来车辆(含私家车、的士等)进入景区,形成垄断并进行高价收费,部分景区内的交通收费价格甚至比一墙之外的同等收费高出数十倍;有些景区直接将景区交通工具费用与景区门票捆绑,不论旅客搭乘与否。

(二)管理缺位由于部分景区没有专门的景区交通管理机构,景区交通的运营往往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的混乱状态。

个别景区没有设立固定的景区交通工具售票处,也没有张贴或标明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价格,存在胡乱要价、看客定价及和地陪导游串通宰客等现象;此外,因为缺乏统一调度,交通工具停放无序、劝客、拉客、抢客及黑车营运屡见不鲜。

(三)定价不合理因国家对景区交通工具定价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多数景区交通工具现行的收费是在《旅游法》出台前制定的,因此,景区交通工具的定价大多是由景区或经营单位根据当时的建设成本和运营状况制定的。

这种未经听证由景区单方制定的价格标准,往往收费较高,标准不统一,且其弊端也日益突显,往往出现交通费用与门票价格严重倒挂、交通价格与实际成本相差悬殊等现象。

(四)景区交通结构有待完善部分景区为了扩充容量,将收费大门前移至数公里外,但又由于景区配套交通设施没有及时完善,一方面未能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旅游交通结构;另一方面未能在绿色交通和景区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下,合理组织小汽车交通,制定适宜的自驾旅游路线,客观上迫使游客只能选择使用景区内的交通工具。

从公共事业管理角度分析武大樱花收费问题

从公共事业管理角度分析武大樱花收费问题

从公共事业管理角度分析武大樱花收费问题作者:吴丝羽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19期吴丝羽(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每年三月樱花盛开之时,武汉大学便迎来一年之中入校参观的游客高峰。

大学樱花的收费问题一直为社会所争论。

从开始的几元象征性收费,到如今涨至20元,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武大樱花收费和涨价?武大到底该不该收门票费呢?文章从公共事业管理的角度,通过对游客需求选择、对在读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武汉市旅游、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武大赏樱;门票费用;公共事业管理;外部性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9.0221 武大樱花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武大樱花收门票费究竟合不合理,必须要先判断武大樱花在经济学上的属性。

首先,武大樱花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的。

旅游景区从产品角度出发,被认为是一种社会产品,该种社会产品的形成既包括原始的、自然的形态,又包括后天人为的修饰和开发的状态。

社会产品,按照所其有权的归属可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私人物品,顾名思义是人为所得或占有的,由自身自由支配的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消费。

根据这一定义,可归纳出公共产品的两个属性:一是非排他性,即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享用,不可能将一些不付代价的成员排除在外;二是非竞争性,即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收益,同时也不会增加成本,即边际成本为零。

依据这两个属性,可将公共物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私人物品具有完全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纯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它们的特点与旅游景区的性质都不相吻合。

当武大樱花不收取门票费用时,它是不具有排他性的;但其竞争性会慢慢突显出来。

基层反映旅游景点物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旅游景点物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旅游景点物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春节期间,在海南三亚发生天价海鲜宰客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旅游景点物价过高、旅游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涉及面较广,社会影响较大,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旅游景区物价存在的问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旅游景区在景区服务、餐饮、宾馆、娱乐场所和消费市场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停车收费混乱。

虽然停车场收费是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收费项目,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乱收费现象。

在泰安地区,主要风景区停车费为平时5元/小时,节假日是10/小时,黄金周是15/小时,存在乱收费现象。

泰安泰山景点附近村庄村民随意圈地,成立非法停车场,随意要价,重收费轻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导游服务少,收费多。

导游拿好处费、吃回扣现象严重,一些导游“按价服务”,甚至有的“收了钱也不服务,只是引引路”。

有的导游与餐饮、宾馆挂钩,收取“引导”好处费或消费提成,据淄博市千百渡旅行社有关人员介绍,全陪导游、当地导游和司机提成分配比例是2∶4∶4。

三是旅游景点商品随意涨价。

突出表现在旅游黄金周期间,一些不法商贩随意提高商品价格、餐饮住宿价格,谋取暴利,影响很坏。

在青岛海岸附近小旅馆平时80元一晚的,到了黄金周期间涨到一天180元,随意乱涨价。

在青州市云驼风景区,该景区在旅游旺季,个别私营饭馆,菜价虚高,炖一支鸡结算价要200多元,普通的一桌饭收费600多元,被游客戏称“五星级饭馆”。

景点旅游物价投诉率高,从山东省旅游检查总队获悉,2011年被投诉降低服务标准居首位,占投诉总数的44.07%,同比上升138.51%。

四是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问题严重。

景区附近饭店、餐馆、娱乐场所存在虚假标价、隐蔽价格等问题,例如网络曝光的海南三亚爆出游客吃海鲜被宰丑闻,就是景点附近餐饮住宿行业欺诈消费者的很好的例子。

商品模糊标价欺诈行为经常发生,例如一些商贩在商品价格标注栏上标注38元,没有标识清楚是每斤38元还是每两38元,把“斤”、“两”混淆,模糊标价,欺骗消费者。

从产品的外部经济和公共物品属性看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

从产品的外部经济和公共物品属性看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

从产品的外部经济和公共物品属性看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作者:宋章海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7期宋章海(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阳 550025)摘要:中国旅游景区风景资源的独特性、脆弱性和稀缺性以及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后所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和非公共物品性问题,决定了景区门票价格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文章分析了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种种原因,认为对待景区门票价格问题,应采取严肃而慎重态度,并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旅游产品;外部经济性;公共物品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4-0028-03一、中国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原因分析目前,景区门票价格纷纷上扬,尤其是价格追赶使得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偏高,接近于完全垄断定价,对社会福利造成严重损害。

造成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是有些景点追加了投资,需要回收成本,但有一些景点并非如此,他们逐利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

笔者参加了由贵州省物价局组织的省内几个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专家论证会,其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为控制容量,增加收入,以弥补保护、开发、管理经费得不足等。

这些理由很值得我们怀疑。

质价不符是因为等级较低景区的高价格建立在追逐垄断利润的基础之上,等级较低的景区比高等级景区的价格要高,对社会福利造成了严重损害。

因此不是等级较高景区的价格过低了,而是等级较低景区的价格太高了,因此质价不符并不能作为提价的理由;控制容量的理由实际是一个借口,因为等级较低的景区提价不仅造成质量与价格不符,也增加了等级较高景区的接待压力,而等级较高景区的思路就是提价以减少需求量,但是收效值得怀疑。

因为等级较高景区的消费者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地,景区门票只占旅游花费的很小比例,景区门票价格波动对总体价格影响不大,消费者是根据整个旅游花费在进行决策的,因此需求不会有大的变化。

与等级较高景区提价相反,我们可以考虑让等级较低景区降价,由于等级较低景区的消费者主要来自本地,景区门票占旅游花费的很大比例,降价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从而可以有效减轻质量较高景区的压力,增加社会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2 卷第 1 期
V0 1 . 3 2 No . 1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e h u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消费中扣除四 。这一界定正式奠定 了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的现代基础。刘太刚教授对物品理论重新进行了破与
立的论证 ,他认为 , “ 随着人类消费能力 的增强和排他技术 的发展 ,任何物品都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 他性 ,同时具备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根本就不存在”翻 。事实上 ,国内多数学者也是坚持严 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是不存在的这一观点的 ,多数学者认为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公共 物品的 充分必要条件。根据这两大特性 ,可以将物品分为四大类型 :纯公共物 品、俱乐部物品 、公共池塘物品、 私人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公共池塘物品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 ,称之为准公共物品。现实生活中 任何实际的物品,在不 同制度安排 、不同需求 、不同文化 、不同审美等条件下 ,物品属性会发生转化 。人 们在理论上可以较容易地给出公共物品与私用物品的定义 ,但在现实 中二者的性质和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和 模糊性 ,并无十分严格和清晰的边界。换句话说 ,纯公共 物品只是少数 ,严格意义上 的纯公共物品是不存 在的,我们通常把国防、社会治安等排他性和竞争性不明显 的物品划归为纯公共物品,在纯公共物品与纯 私人物品之间还存在大量准公共物品 ,如基础设施 、部分教育产品、部分卫生产品等 ,都属于准公共产品。 事实上 ,所有公共物品的 “ 公共性程度”都是相对可变的 ,即使通常被认为具有纯公共性的物 品和服务亦 如此。物品属性会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 同而发生改变 ,公共物品可能会转化为私人物品 ,反之亦然 ,
物品属性表现出一定的主体和时间相对性 ,需要从历史的和特定的角度去分析把握物品的具体属性。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2 0
【 { 1 : 者简 介】 王美-  ̄ ( 1 9 7 7 - ) ,女 ,浙江浦江人 , 杭 州科技职 业技 术学院讲 师 ,硕士研 究生 , 从事公共政策与旅游 管理研究。
2 0 1 3年 2月
F e b . 2 01 3
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景区收费问题反思
王 美云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 1 1 4 0 2 )
[ 摘 要】 随着改革开 放的进一步深 入和人们 生活水平 的不断 提升 ,旅 游愈来愈成为人 们 的 日常需
求 。然而 ,高昂的门票把人们挡在景 区之外 ,景区资源大量闲置 , 极 大地 阻碍 了我 国的精神文明建 设 。景 区相关管理部 门应 当重 新认 识旅游景 区的产品属性 ,审慎 思考景 区的公益价值及管 理现状 , 充分借鉴 国外的景区经营管理理念 ,从资源保护和旅游景 区公益性角度出发 , 重新考量门票等景区 管理问题 ,走出一条实现景 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点的经营管理者才能真正理解产业发展结构 由单 门票经济向大旅游经济转变的迫切性 ,才能真心投入到发 展方式 由涨价冲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上来 , 并实现由追求企业效益 目标价值 向确立企业社会责任 目 标转变。
1 公共物品理论——新公共管理时代的政府职能定位理论
作为 当今政策话语体系中常识性用语的公共物品 ,最早 由1 9 1 9 年 由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 ・ R・ 林达尔正 式提 出,美 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则使这一理论名满天下。1 9 5 4 年 ,萨缪尔森发表 了 《 公共支 出的纯理圣 文 ,提出了公共物品 ( 萨缪尔森称之为集体消费品) 比较精确的分析性定义 :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 , 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种物品消费的减少 ,也就是说 ,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 ,不需要从其他人对它的
・8 7・
2 基于 公 共物 品理论 的旅 游景 区物 品属性 分析
2 . 1 旅游景区的内涵及分类

旅游景 区是 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 ,指具有参观游览 、休 闲度假 、 康乐健身等功能 ,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按照不 同的划分标准 ,可 以 把旅游景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目前对景 区管理体制的研究较有指导意义 的是 ,根据资源特点进行划分 , 按照这个标准 ,可以将旅游景 区划分为资源依托型景区和经济开发型景区。资源依托型景区主要 以大 自然 造物或过去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独特吸引物为吸引力本原 ,如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 区、历史人文古迹等 ; 经济开发型景区是专 门为旅游者使用而建造的,以经济开发为主要 目的,大多为现代人文景 区,如主题公 园、旅游度假 区、大型休 闲娱乐中心等。 2 . 2 旅游景区的物品属性分析 无论是资源依托型景区还是经济开发型景区 ,无外乎收费和不收费两种类型 。旅游景区物品分析的两 大标准——消费上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与之对应的是景区是否收费和拥挤 。不 同的景 区具有不同的 物品属性 ,同一景区在不同的时间也可能发生物品属性 的变化 。通常来讲 ,经济开发型景区以现代人造景 观为核心,以资金投入巨大和高风险高回报为主要特点 ,大多为商业性投资的旅游项 目,高门票和高消费 成为必然 ,因此 ,经济开发型景区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 。同时,景区内消费者的增加往往会影响其他消费 者对该物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并且随着消费者的增加该物品的供给成本也在上升 ,即边 际成本不为零 , 所以经济开发型景区的物品属性为私人物 品。 目 前我国大多数景区为资源依托型景区 ,其物品属性 的分析 要分 以下两种情况来展开。 不收费的资源依托型景区,在消费上没有设 置门槛 ,所有人都可以进入景区游览参观 ,因而不具有消 费上的排他性 ,至于该类景 区属于什么物品,还要看是否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当景区内不拥挤 、瞬时消 费量没有达到饱和的情况下 ,增加游客并不会影响其他游客对该景区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也不会因为增加 游客而增加景区供给的成本 ,即边际成本为零 ,这时景区不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 ,景区的物品属共物品; 资源依托型景区
【 中图分类号】 K 9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8 X ( 2 0 1 3 ) 0 1 - 0 0 8 7 - 0 3
治理旅游景区票价高涨问题源头在于明确旅游景 区的物品属性 。只有明确 了旅游景区的物品属性 ,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