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同级)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下同级混淆运算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下册第五单元P47例 1 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一题教课目的: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
2、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级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能正确依据运算次序进行脱式计算。
3、培育学生养成先看运算次序,再进行计算的优秀习惯,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课要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淆运算的运算次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教课难点: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教课准备:课件,主题图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迅速的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学生思虑。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次序和运算结果。
起往返答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次序,最后说出这个题的结果。
出示题目:16+9+8=32-10-6=25+20-10=48-8+17=(学生回答时,教师提示先算· ·····再算······)二、借助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到屏幕,图上画的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学生察看此后回答。
教师出示题目: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正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师:来,我们大家一同来读一下题目,读得过程中,请大家找出条件和问题?学生读。
师:同学们,你找到的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第三个条件是?问题是?师: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要先求出什么?(正午有多少人。
)师:因此,正午有多少人该怎么求?(53-24=29(人))师:而后用正午的 29 人加上上去又来了的 38 人,就能够求出下午的人数,列式是?29+34=63(人)师:还能够怎么列式?生: 53-24+38=63(人)师:同学们,像 53-24+38 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同学们,你能说说这样的综合算式你是按如何的运算次序计算的吗?学生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五单元混合运算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五单元混合运算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一、知识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前几节课所学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复习和整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运算的原理和应用。
二、重点内容梳理1. 加法回顾加法的基本原理,即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求和的过程。
例如,2 + 3 = 5,表示将2和3这两个数相加得到5。
2. 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5 - 3 = 2,表示从5中减去3得到2。
3. 乘法乘法是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例如,2 * 3 = 6,表示将2和3这两个数相乘得到6。
4. 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是指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运算。
例如,6 ÷ 2 = 3,表示6被2整除得到3。
三、综合练习1. 计算题1)12 + 5 - 3 = ?2)8 * 4 ÷ 2 = ?3)20 - 3 * 2 = ?2. 应用题小明有12支铅笔,小红有8支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四、课后作业1.写出以下算式的计算结果:–15 + 6 * 2 =–48 ÷ 6 + 2 =2.思考题:如果一个数被2整除余1,这个数可能是多少?五、思考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相信你对于数学的混合运算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你能够继续努力,加强练习,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1《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1《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同级运算)》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2.培养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2.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混合运算的图片、视频等。
2.学具:小卡片、计算器等。
3.分组标志:贴纸、小红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混合运算场景,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算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如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或者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例题,找出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同级运算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同级运算顺序规则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如设计一些复杂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混合运算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同级运算的顺序规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 同级运算》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同级运算》导学案1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加减.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运用。
让学生体会“从左往右的顺序”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
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2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混合运算中的同级运算进行讲解,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同级运算的概念,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能够熟练运用同级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含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同级运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理解和运用同级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计算器、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讲解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 人教版2. 正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同级运算的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同级运算实例,进行记录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在课后,通过作业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注:本篇文档共计约2000字,由于篇幅限制,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简。
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需要进行拓展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29-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29-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混合运算(同级运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同级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运算能力,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惑,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法则,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同级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教学板书和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混合运算(同级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素材,呈现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同级运算。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同级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案+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学案)在学习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及变相的两步混合计算,为本单元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学生系统学习运算顺序的重要阶段,是今后练习计算、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混合运算,只是缺乏对混合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难度,关键就是掌握不同情况下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1.使学生掌握几种不同情况下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
2.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为今后计算能力的提高做准备。
1混合运算顺序 1课时2练习十一 1课时3解决问题 1课时4练习十二 1课时5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三 1课时混合运算顺序。
(教材第47~49页)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你们还记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吗?生: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忆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的顺序,为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做准备】1.教学例1。
师:你还记得53-24+38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师:好。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其实是两级不同的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的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的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导学案

白马滩镇中心小学“三段导学”导学案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展示!年级: 二年级 学 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李变爱 审核人: 最棒的小组: 最优秀的自己: 授课时间: 月 日一、 我会学: 1、学习书47页例1(1) 我知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并会写算式。
分步算式一 综合算式二(2) 同桌讨论: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我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53-24+38 15÷3×5 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往( )按顺序运算。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没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温馨小提示白马滩镇中心小学“三段导学”导学案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展示!年级: 二年级 学 科: 数学 备课教师: 李变爱 审核人: 最棒的小组: 最优秀的自己: 授课时间: 月 日1、将下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18+19=37 15÷5=337-12=25 3×6=18 2、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25-9+36 63÷9×5 46-7+24=( )+( ) =( )×( ) =( )+( ) =( ) =( ) =( )42÷6×9 6×6÷4 =( )×( ) =( )÷( ) =( ) =(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9÷3 24-16+8 =4×3 =24—24 =12 =015+ 6—2 15÷3×2 =15+4 =5×2 =19 =10 4、解决问题(1)公鸡有28只,母鸡有32只,兔子有47只。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5 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11~112“练习二十一”第1、2、4~6题。
▶教学目标1.巩固简单的推理知识,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练习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发现、欣赏数学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
▶教学难点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师:老师的两个手心里分别写着数字8和9,我左手写的不是8。
从这条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左手写着9,右手写着8。
师: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表达你的观点吗?【学情预设】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
师: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吗?【学情预设】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
师: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自己的推理和判断?【学情预设】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那么右手写的是8。
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那么左手写的是9。
师小结:根据一条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一”第1题。
1.下面三位同学每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狗、猫,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小林说拿的不是猫,小风说拿的是兔。
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式帮我们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因为小风说拿的是兔,(点)所以最先确定小风拿的兔卡片。
因为小林说拿的不是猫,就是(停顿)狗(点)。
剩下的猫就是(点)小青拿。
你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吗?因为小风说拿的是兔,(点)所以最先确定小风拿的兔卡片。
因为小林说拿的不是猫,猫就是(点)小青拿。
剩下的狗就是(点)小林拿。
(点)小林拿的是狗,小青拿的是猫,小风拿的是兔。
(2)完成教科书P111“练习二十一”第2题。
读题我们用列表格的方式帮我们解决问题。
(点)可以把排球个数和人名分别写成行和列,再打√和×。
第5单元 第1课时 同级运算(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5单元第1课时同级运算(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掌握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同级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同级运算的概念2. 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3. 运用同级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2. 教学难点:运用同级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同级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同级运算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同级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同级运算解决。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同步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理解同级运算的概念和顺序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对于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实践应用”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和应用问题,确保这些题目既能巩固学生对同级运算顺序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针对这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练习题的设计(1)基础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同级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精选1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篇1课题名称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算式。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运用脱式计算进行计算在前面的学习种没有讲过,这个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要求学生不但要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还要将新学知识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是在一年级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且还没有接触过带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对脱式计算也是第一次接触,比较陌生,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要运用几种新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难度相对较大。
教学方法填写示例1.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
2.根据学过的知识为乘除法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教学过程导入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5-20+10=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计算时,一步一步的运算,并且一行只写一步算式,等号上下对齐写在算式的左下角,我们就把这样的的计算叫脱式计算,也叫递等式计算。
通过复习回顾等发现: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知识迁移我们知道了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那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15÷3×5(一道题中有乘法和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一、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9×4÷6二、改错题,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5-26+4 56÷7×2=35 -30 = 8×2=5 =16小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篇2教学目标:1、巩固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添加小括号,会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概念,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对混合运算的顺序产生困惑,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运算正确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运算顺序。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混合运算的顺序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例讲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算盘等学习用品。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混合运算实例,如购物、做饭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如先算加法再算乘法,以及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运算正确率。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混合运算。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优秀教案第1课时混合运算(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
本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只有加减或乘除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但是对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还不是非常清楚,很容易出现先后顺序错误的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巩固应用―→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下面这两道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4+23=100-25-10=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并说说是怎样做的(主要说出运算顺序,师生共同订正)。
师小结,并引出问题:连加、连减的题目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回答: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
【探究新知】1.教学例1: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掌握算法。
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算式:53-24+38。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像这样只有加减法的算式是同一级的综合算式,计算时可以按照连加、连减算式的顺序来计算。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写出计算步骤,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可能有的学生在书写格式上仍然采用竖式的形式,也有的同学通过自学运用了脱式的书写形式,请两名不同书写格式的同学到黑板板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两种方式都正确,并告诉学生像这种把每一步计算结果都直接写出来的计算格式叫做脱式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混合运算7-人教版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学习内容: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材分析: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学习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计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加减混合、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情境理解只含有加减法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学习难点:能正确书写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学习准备:运算符号卡片、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数学王国中的四个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大家看,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想考考你,你愿意接受挑战吗?1、出示口算题,请看大屏幕。
8+9= 21-10= 9×3= 21÷7=2、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8-8+17= 25+20-10同学们,他们中有两对好朋友,你们能找出来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对朋友去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二、互动(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学们在做什么呢?2.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和图书阅览室人数有关的信息?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两人互相讨论)(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人)29+38=67(人) 53-24+38=67(人)师:53-24+38=67这是一个综合算式,你能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吗?师小结:同学们,以前在做这样的两步的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的。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熟练运用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先后顺序,并能运用交换律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拆分数字、借位等方式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先后顺序,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能够独立解决混合运算问题,尤其是在出现多个运算符时的处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大量混合运算例题的幻灯片。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小白板及白板笔。
•课堂练习题:设计好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以熟悉的简单加减法为例,复习学生对加减法的基本认知。
2.提出混合运算的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节:混合运算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强调加减法的先后顺序和交换律。
2.演示如何通过拆分数字或借位等方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3.给出一些简单例题进行讲解和操练。
第三节: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1.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混合运算题目,供学生课堂上进行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四节:课堂练习及小结1.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课上的学习成果。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混合运算过程中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
五、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2.鼓励学生课后积极思考,探索更多的混合运算案例,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实例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掌握解题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25—12+45
35—6—12
3×6÷2
4×6 ÷8
48÷8 ×9
过
2.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吗? 温馨提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法和减法, 要从 3. 学生独立计算: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 法和 法或 法和 法,都
按顺序计算。 要从 按顺序计算。
5×6+13
45-4×7
19-48÷6
导学案
主备人:
二年级下册 混合运算 第 3 课时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 型 预习指导 课题 3. 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法则 目标 4. 能按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重点 熟练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 熟练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一、 回顾旧知识: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有加、 减法或只有乘、 除法, 都要从 1.独立计算: 7×(7-5)
图中有哪些信息? 怎样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分步计算: =
=
预
书包 30 元 笔记本 8 元 铅笔盒 14 元 计算器 15 元 1. 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2. 如果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该怎样写?试一试。 = 温馨提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有乘、 除法, 又有加、 减法, 要先算 后算 法。 三. 巩固练习:
4.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看一看,谁最棒! 15÷3×5 习 = = 过 5.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和除法,要从 顺序计算。 按
2×8÷4 =
72÷8÷3
预
3. 分步计算:
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五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5课时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得出小冬有钱90分。
这样的解答层次,也就是说先算加法,后算乘法是符合题意的,是合情合理的。
使我们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先算乘法的与需要先算加法的事例都不少。
如果永远用分步式计算的话就不必规定运算顺序了。
只因为列出综合式,就得规定出前后的顺序。
(2)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而后加减呢?应该从法则的定义说起,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也可以看作是相同数的连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喜欢、不喜欢)的确,数学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发现它的迷人之处。
咦~老师也发现有的同学在摇头,不过别担心,在数学王国里,老师是你的导游,只要你细心、认真,就能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上课)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师:要想进入数学王国可没那么简单,要通过士兵留下的难题才行!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计算题: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师:那么,哪位小勇士能够破解难题呢?(请同学回答计算顺序及答案)。
教师按照回答出示顺序及答案。
师:同学们可真棒,像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你还记得下面的算式我们把他们称为什么吗?(教师手指连减算式)那像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呢?(学生回答:加减混合)。
师:同学们的记性可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和《混合运算》有关的知识(张贴课题:同级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情境中获取知识师:现在,恭喜同学们成功进入数学王国。
让我们来看看咱们数学之旅的第一站来到了哪里?(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回答:图书馆)图上的这些同学在干什么?(看书)出示题目信息——谁能告诉大家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师: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现在,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就在你的挑战书上列式解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混合运算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2.进一步明晰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经历互动交流,自主构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联想、归纳的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能正确解答相应的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错误答案:4+8÷4
=4+2
=6(只)
正确答案:(4+8)÷4
=12÷4
=3(只)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列综合算式时没有使用小括号。这道题应先用加法求出一共有12只兔,再用除法求出每个笼子放几只。所以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把4+8用小括号括起来,才能保证第一步算加法。
规避策略:在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
具体内容
乘除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6=3
正确答案:36-27+3 18÷2×3
=9+3=9×3
=12=27
错点警示:这两道题都错在运算顺序颠倒了。第1题应先算减法;第2题应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规避策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易错点2没有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两种情况(即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和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激趣
导向台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Biblioteka -10-6=25+20-10=48-8+17=
随堂笔记
自
主
学
习
屋
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45-6+303×6÷930-10+730-(10+7)36÷(2×3)
整理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顺序计算
巩固
运用
29+71-3780-48+236×6÷9 2×2×6
算式中只有乘法和除法,是,也都是按的顺序计算的。
21+12-15 32-18+20 4×6÷84×2×6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要按的顺序计算。
深化
理解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今天出现的所有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象这样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我们都可以叫做
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那这些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呢?
23+45+1898-27-1938+47-5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的顺序计算。
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乘除法运算顺序:
请你思考先算什么并用线画出来,再说说再算什么并脱式计算?
15÷3×52×3×64×6÷872÷8÷3
观察上面的4道综合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交
流
提
升
营
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1、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在数学里,加法和减法都是最基本的运算,我们把它们都称为
2、像53-24+38这样的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