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58-(14+6)=58-20=38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35-2 =7×3=33 =21(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019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导学案:5.1混合运算(一)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上台展示,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评
价
一、学生自评: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总评:
整理导学案
(图星)
总
结
反
思
作好记录
二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年月日
主备人
课题
混合运算(一)
课型
新授课
参备人
审核人
课时
5、1
学习
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3页例题2
学习
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景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的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
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与读书有关的信息?
2、要求“阅览室里:16÷4×3
我能总结不带括号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的顺序计算。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5-9+36 63÷9×5
=( )+( ) =( )×( )
= ( ) =( )
46-7×442÷6+39
=( )-( ) =( )+( )
= ( ) =( )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24-16÷8
=36÷6=8÷8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
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
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
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观察算式,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集体口头解答。
2、小结计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比较这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混合运算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计算。
(三)新课导入:1、引入课题。
以前我们在计算时,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计算。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 29+38=67 53-24+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 15÷3×5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 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小结:脱式计算时,每道题第一步的计算结果都要写在第一行的下面,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要照抄下来。
左边的等号要上下对齐。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1 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
1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材第47~48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没有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2.使学生经历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掌握没有小括号的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养成工整书写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乘(除)加、乘(除)减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你们还记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吗?明确: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二、学习新课1.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教材第47页例1。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明确:图书阅览室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求阅览室里下午还有多少人。
(2)怎样列式呢?明确:53-24+38。
(3)怎样计算53-24+38,小组交流。
明确: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其实是两级不同的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的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的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也可以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53-24+38,为了便于看出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采用脱式计算,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边讲解边板书)(5)把综合算式15÷3×5的计算过程写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6)出示教材第47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两级混合运算》教案大全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第4、5题。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脱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计算。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
1、⼝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说说每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计算的。
教师⼩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种新的格式来表⽰,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导学⽣明⽩:第⼀⾏是分步算式,第⼆⾏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 7+4×3 (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样的。
(5)脱式计算54÷6-7 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如果有乘、除法,⼜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统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5混合运算本单元学习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含同级混合运算、两级混合运算、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能运用小括号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
教科书将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适当分开编排,为突破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例如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在运算顺序教学中,给予学生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感知运算顺序是有规定的,也有它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
采用问题发现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1.处理好情境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充分借助情境图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解决问题中的矛盾冲突更好地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
2.建立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5.2《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例2)》(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达标精品课(人教版)
5.2《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例2)》(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达标精品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例2)”。
这一节主要是在学习了不带括号的单级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两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例来理解如何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正确地进行包含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两级混合运算的能力。
3.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1. 两级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将问题转化为两级混合运算表达式。
3. 面对较复杂的运算时,学生能够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3. 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一级混合运算的规则,然后引入两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新授:讲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独立完成运算,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总结:总结两级混合运算的要点,强调学生在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两级混合运算的流程图,清晰地展示运算的顺序。
2. 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运算的各个步骤。
3. 在旁边列出一些典型的例题,供学生参考。
作业设计1. 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以检验他们是否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两级混合运算表达式。
课后反思1. 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两级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正确地进行同级混合运算。
这包括理解运算的顺序、正确运用加减乘除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学会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3.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算器。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以及运算的顺序。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进行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1.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2. 1. 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3. 2. 运算的顺序4. 3. 实例展示5. 4. 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练习题1:进行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2. 练习题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同级混合运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顺序,并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注意板书的设计,使其清晰、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的设计要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后,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课时中,教学难点包括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以下是对这两个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1. 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则。
没有括号 教学设计
《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姓名:**工作单位:淮滨县马集镇中心学校学科(专业):小学数学《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淮滨县马集镇中心学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7页。
教学目标:1、掌握没有括号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学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在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计算下面各题。
20+30= 7+60 = 5×6 = 25÷5=2、47-12+8 = (想想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同级的知识。
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3、明示目标。
二、自学互动,合作交流。
活动一: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学方式:小组合作(1)出示主题图,谈话: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出示文字:图书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提问:从题步中你获得了哪些些信息?所求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指名交流教师追问:53-24+38是综合算式,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计算吗?教师小结: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过程,可以写出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交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活动二: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出示:53-24+381、观察上面这道综合算式只有什么运算符号?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把你算的过程写在练习本。
(1)学生展示(2)教师点拨:强调脱式的书写格式。
比如我们在计算53-24+38时,在题目下面的左边写上“=”,先算53-24,把得数29写在“=”的右面,“+38”没有计算,先抄下来,记得要连同计算符号抄下来。
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计算29+38=67,在“=”右面写上67。
第五单元_第01课时_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01课时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比赛“开火车”,以游戏的形式活跃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忆起之前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一、计算比赛:开火车1. 师:学习数学,计算能力特别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开火车”,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2.课件出示题目,学生依次回答。
52+13= 29-6= 63+9= 3×6= 7×8= 54÷9=二、复习运算顺序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你们还记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吗?生: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2.我们来做下面两道的计算题。
(课件出示题目)5+2+13 35-2-133.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再让学生动手计算。
学习任务一: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把旧知纳入已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一、分析题意,获取信息1. 课件出示例1。
2.师: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阅览室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3.师: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
二、探究计算方法1.学生反馈算式,理解解法。
中午走了一部分人后剩下的人数,列式为53-24=29(人)下午来了一些人后阅览室的人数,列式为29+38=67(人)2.明确运算顺序。
师: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先算的是中午走了一部分人后剩下的人数,再算的是下午来了一些人后阅览室的人数。
生2:第二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是第一个算式的结果。
师:这样,我们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呢?生:53-24+38师:像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5混合运算第2课时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笔记第2课时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学情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掌握算法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主题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吗?谁来说一说?〖学情预设〗预设1: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预设2:坐跷跷板的比没坐跷跷板的多多少人?预设3:没坐跷跷板的比坐跷跷板的少多少人?2.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师:想一想,要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情预设〗先求坐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再把坐跷跷板的人数和没坐跷跷板的人数加起来。
师:请列式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收集。
〖学情预设〗预设1:3×4=12(人) 12+7=19(人)预设2:3×4+7=19(人)预设3:7+3×4=19(人)预设4:7+(3×4)=19(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能尝试用递等式来计算上面的综合算式吗?指名学生板演。
《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2.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先乘除后加减”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活动,培养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酸奶是人们喜欢的食品,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二、探究新知(一)寻找信息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究运算顺序,理解规定的合理性1.列式解答。
预设1分步算式4X3=12,12+3=15预设2:综合算式4X3+3=15 3+4X3=15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明确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这几位同学列的算式虽然不同,有的是分步算式,有的是综合算式,但他们都能正确解决问题。
2.对比异同。
观察同学们写的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对比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虽然写的算式不同,但运算顺序是相同的,都是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3.探究算理。
(1)3+4X3这道算式为什么要先算4X3呢?学生在探究中感知要想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酸奶这个问题,就要把前三组共有几盒酸奶和第四组酸奶的数量合起来。
所以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2)这样计算,为什么不对?3+4X3=7X3=21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理解如果先算3+4,是把一组3盒的和一组4盒的合起来,再乘3,不符合题意,所以这样计算不对。
4.明确加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数学王国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三)探究脱式计算的书写4X3+3 3+4X3=⅞+3=3+12=15 =15出示两位同学的脱式书写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在先算的这一步下面画一条横线,帮我们记住先算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导学案设计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从旧知引入,通过迁移掌握新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本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从尝试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到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对混合运算认识、理解和计算的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1.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1.观察画面,自由发言,交流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先补充问题,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2)飞机上有大人和儿童一共57名,其中大人有38名,____________?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
(20分钟)1.教学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方法。
①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要计算“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需要哪些条件?②引导思考:这两个条件题中是否都已具备,如果有的条件题中没有给出,怎么办?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并列式解答。
④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教师边板书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3.计算15÷3×5。
(1)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集体订正,总结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两道题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
导语:小学数学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学会的一门学科,而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二年级数学教案二中的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小括号内的数学表达式。
2.能正确应用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
3.能够验证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的结果。
二、教学重点
1.小括号内的数学表达式。
2.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用与验证。
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拓展应用。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板书或文字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入实例(10分钟)
教师出示两个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的实例,让学生在板书上按照步骤计算,并核对答案。
3.学生互动(15分钟)
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巩固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在互动中积极参与,增强合作意识。
4.拓展应用(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个小括号内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并将结果验证。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交给老师检查。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例、互动、拓展应用等,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掌握小括号内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
同时,通过口算比赛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解决问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教案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老师上课时间教学课题解决问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总课时30课时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括教学重难点1、利用除法知识,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掌握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知识点一】用除法知识解决购物问题(掌握运用)归纳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提取数学信息,找到已知条件,明确问题,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解决问题并验证答案。
考点题库一1.购物。
1元 3元 4元 6元 8元丁丁有24元,如果全部用来购买上面商品中的任意一种,那么可以买:(1)块橡皮。
(2)根跳绳。
(3)个文具盒。
(4)本笔记本。
(5)本故事书。
2.现在有36人要划船,每条船可以坐4人,一共需要租多少条船?3.妈妈买3千克苹果和2千克白菜共付16元。
1千克苹果的价钱等于2千克白菜的价钱。
1千克白菜和1千克苹果的价钱各是多少?【知识点二】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运用)归纳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运用)归纳总结根据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考点题库二1.计算。
35-5+13 36÷4×9 25+6×2 ==29-8÷4 7×8-4 21÷3+4 2.先填一填。
算式:算式:+3.爸爸今年28岁,小芳比爸爸小24岁,小芳去年多少岁?4. 17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已经找到了6个小朋友,藏起来还没有被找到的小朋友有多少个?三、知识总结: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又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四、家庭作业:1. 选一选,填一填。
2. 婷婷的妈妈在农贸市场分别用7元2角、24元购买了西瓜和香蕉两种水果(如下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混合运算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2.进一步明晰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经历互动交流,自主构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联想、归纳的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能正确解答相应的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错误答案:4+8÷4
=4+2
=6(只)
正确答案:(4+8)÷4
=12÷4
=3(只)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列综合算式时没有使用小括号。这道题应先用加法求出一共有12只兔,再用除法求出每个笼子放几只。所以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把4+8用小括号括起来,才能保证第一步算加法。
规避策略:在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
具体内容
乘除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与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6=3
正确答案:36-27+3 18÷2×3
=9+3=9×3
=12=27
错点警示:这两道题都错在运算顺序颠倒了。第1题应先算减法;第2题应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规避策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易错点2没有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两种情况(即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和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教材第48页内容)。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较长时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本节教学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但需要先算乘、除的两步混合运算,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开始做这样的题容易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在课堂设计上要注意突破这一难点。
例2通过呈现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跷跷板乐园的问题情境来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时呈现了3种方式,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及对比,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定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跷跷板乐园”的情境,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用脱式正确计算。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前预习:
1.说出下列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9
75-20+16
35÷7×4
28+12-3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
16+5-6 30+7+2
3×8÷4 7×1×2
学生:依据每道算式,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二、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跷跷板乐园逛逛,看看会有一些什么收获。
(2)看教材第48页图,说一说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3个跷跷板,每个坐了4人,边上围观了7个同学。
)
(3)小组讨论: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4)小结:从同学们计算人数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两步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三、新课讲授
板书:
①等号写在算式下面左边。
②加号和7要照抄下来。
小结:在乘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落下来。
师:计算时,乘法和除法是同级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2.一箱茶杯有5个,一共30元,一个碗要8元。
(1)买一个茶杯和一个碗共需多少元?
(2)一个茶杯比一个碗便宜多少元?
1.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2.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六、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