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合理化应用

低分子肝素合理化应用

低分子量肝素
|
|
|
|
|
|
1
2
3
4
5
6
时间(小时)
10
UFH及LMWH对比----对血小板影响
%
70 _
60 _
血 50 _
小 板
40
_
聚 集
30
_

20 _
10 _
0
对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
|
|
5
10 时间(分钟) 20
注射前 注射后
| 30
11
UFH及LMWH对比----对APTT的影响
目前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 依诺肝素钠(克赛) 肝素钠 达肝素钠
低分子 肝素钙
那屈肝素钙
5
低分子肝素的常用种类
低分子 肝素钠
低分子 肝素钙
达肝 素钠
由肠系膜获 取的硫酸氨 基葡聚糖( 肝素)片段 的钠盐
由肠粘膜获 取的氨基葡 聚糖(肝素 )片段的钙 盐
由猪肠粘膜 制备的肝素 钠通过可控 亚硝酸解聚 作用而生产 的
8
UFH及LMWH对比----分子量分布
低分子量肝素(平均分子量 4040D)
普通肝素(12000-15000D)
//
|
|
|
//
5000
10000
15000
分子量(道尔顿)
| 30000
9
UFH及LMWH对比----半衰期
_
血1.0 _
浆 抗 Ⅹa

度(0.5
_
IU肝素
6
作用机制
I,纤维蛋白原 II,凝血酶原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1. European Pharmacopeia Commission (March 1994) 2. Knoll Pharma
3. Hirsh J, et al. Chest 1998;114:489S-510S
二. 药代动力学不同
克赛®——生物利用度最高
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 抗Xa 或抗IIa 活性 (%)
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较高的抗比值较高的抗活性表示抗栓作用更强出血风险小较长的半衰期依诺肝素一天12次皮下注射即可保持抗凝效果生物活性稳定皮下注射几乎100吸收生物利用度接近近100抗凝作用具有可预测性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对血小板激活为主形成的血栓抗凝作用优于内内容一血栓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二低分子肝素已是临床重要的抗凝药物三低分子肝素之间存在差异四依诺肝素的临床应用五指南推荐的低分子肝素克塞低分子肝素之间的不同点化学结构不同药代动力学不同临床疗效不同指南推荐不同低分子肝素的抗xa
J. Fareed, J.M. Walenga, D. Hoppensteadt et al. Bi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 Inequivalenc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Ann N.Y. Acad. Sci. 1989; 556:333-353
达肝素 5000 IU anti-Xa
Tinzaparin 50 IU anti-Xa/kg
LMWH,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1. Collignon F, et al. Thromb Haemost 1995;73:2-12 2. Eriksson BI, et al. Thromb Haemost 1995;73:398-401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内科脑梗死患者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5 ml(或低分子肝素钙1 ml,脐周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

结果总有效率为90.0%。

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护理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注射操作并重。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脑梗死;护理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约占脑卒中的60%~80%,致残率高。

如不及时规范化治疗可持续进展致残,重者可死亡。

我们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脑梗死35例,治疗期间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脑梗死住院患者35例。

排除外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者、主动脉夹层等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禁忌证。

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51~75岁,平均63岁。

其中腔隙性脑梗死11例,脑血栓形成15例,脑栓塞9例。

1.2 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5 ml或低分子肝素钙1 ml,脐周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

2 结果总有效率为90.0%,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斑,1例出现牙龈出血立即停药后改善,未见其他出血及过敏反应。

3 护理体会3.1 用药前全面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为防止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出血,应慎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脑出血,严重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及行手术的患者。

还应避免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类药,口服抗凝药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和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等药物同时应用。

在使用过程中,检查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3.2 心理护理因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为腹壁皮下,患者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治疗前应向患者讲解使用该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药物的药理作用、注射部位和操作方法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接受治疗,提高疗效。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
1 O 3
理叫. 护 士 ,0 85 :3 2 . 当代 2 0 () — 4 2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 的应用及护理
崔 字杰 关键 词 : 分子肝 素 ; 应 用 ; 理 低 临床 护 中图 分类 号 :4 3 文 献标识 码 : R 7. 5 B 文章 编号 :06 07 (0 2— 1 —2 10— 99 2 1 )4 06 0 1 4 殊 监测 , 上被 广泛 应用 于 预防 。治疗 静脉 血栓 栓塞 及 急性冠 临床 脉 综和 征 。 1 低 分子 肝素 的临 床应 用 目前 临床 上常 用的 低分 子肝 素钙 。 低分 子肝 素钠均 为预灌 针 剂, 针头直接与注射器相连 ,局部皮下淤血是注射低分子肝素常 。 见的不 良反应 , 由于血管破损 , 是 血液进入皮下组织间形成血凝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 的肝素 ,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 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限的血浆浓度 , 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 栓形成的作用,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 , 半衰期长, 安全 性高 , 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 给药方便 , 不需要特
・ 乌海市 蒙中 医院( 100 0 60 ) 21 年 l 2 0 1 O月 2日收稿
2 . 2淤血的处理 ,常规护理措施是注射前和注射后给于注射部位 冷 敷 5 i, 以预 防 和减少 皮 下 出血 的发 生 。冷敷可 以使局 部组 m n可 织血管收缩 , 减少 出血, 同时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 从 而减 轻疼 痛 。 但是 低 温可 使患 者 出现寒 战 , 觉不适 , 是身 感 尤其 体虚弱的老年患者。 通过临床实践 , 可用透明贴 , 透明贴是一种水 胶 体敷 料 , 表 面 为 聚 氨基 甲酸 乙酯 , 主要 成分 是 羧 甲基纤 上层 其 维钠 , 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 , 改善局部组织供氧, 促进淤血的吸 收, 加快血管再生和减轻疼痛。 使用时先消毒淤血部位 , 待皮肤干 燥后 将贴 膜贴 于淤 斑处 , 免敷 料 因受 潮而滑脱 , 以 3 4 更 换 避 可 d

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蔡淑宜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4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抗凝,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抗凝效果和对血脂的影响。

结果:透析1年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4h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不会影响抗凝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脂质代谢,但是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综合护理措施,关注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和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保证透析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血液透析;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13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延长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上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逐渐增多,而采取抗凝治疗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的效果[1]。

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中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血脂异常,目前已知的维持血液透析加重造成脂质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使用普通肝素抗凝。

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低分子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抗血栓形成且应用方便的优势,在临床广泛使用[2]。

我院将低分子肝素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并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74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57~88岁,平均(71.42±4.35)岁;透析时间1~5年,平均(2.61±1.24)年。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55~89岁,平均(71.34±4.46)岁;透作者单位:516300惠州市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蔡淑宜:女,中专,主管护师析时间1~5年,平均(2.54±1.16)年。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特殊应用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特殊应用

2012年9月*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300480)2012年7月10日收稿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关于冠状动脉介入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研究较多,两项研究入选4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 段太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Pcl 组和非Pcl 两组,两组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mg/kg ,每12小时1次注射48小时以上,其中Pcl 组中不加任何抗凝药物。

结果:其抗血栓疗效确切,住院期间无血管闭塞发生,无1例需紧急血管再通治疗,30d 内死亡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仅为3%,低于全体患者(451)的6.2。

Pcl 组30d 大出血发生率为0.8%,与非Pcl 组患者发生率(1.3)相似,此研究提示了低分子肝素在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推进了介入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取代普通肝素的进程。

2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抗血栓治疗可以减少深部血栓的发生,据报道[1],对64例发病在6~48h 的发展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静脉滴注14天,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腹部皮下注射连续14天;两组均给予脱水及支持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其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能延长APTT ,APTT 降低D--二聚体,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

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改善进展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已去纤溶机会的进展性重症脑梗塞的治疗是一种理想的药物。

3妊娠妇女中应用低分子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因此,可用于妊娠妇女患者,考察了低分子肝素对妊娠妇女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以36例被诊断患有静脉血栓的妇女为对象,在妊娠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制剂,结果,整个妊娠期间接受治疗的妇女没有出现血小板减少和其并发症,也没有进一步血栓栓子形成,说明低分子肝素对妊娠妇女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1.4患者因素:护士的工作对象是患者和疾病,而患者是不断变化的,疾病是不断发展的,这使护士在工作中难于把握,因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疗安全,这种身心投入使护理人员感受到疲惫。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包 头 医 学 2012年 第 36卷 第 1期
士学 习相关 专业 知识 和操 作技 能 训练 ,不 断提 高护 士 的理论 知识 和技术操 作 水平 ,不 断提 高 护士 的 自 身素 质 ,为患 者 提供更 优 质 的服务 。③ 我科 护士 长组 织全 科 护士 学 习和拟定 了骨科 各种 疾病 的健 康 宣教 材料 。包 括疾 病 护理 常规 和专科 护 理操 作技 术 、手术 前 、手 术 后指 导 、功 能 锻炼 的方 法 、出 院指 导 等一 系 列健 康 教育模 板 。根 据患 者 的具体 病情 ,采 用通 俗 、 易懂 的语 言 ,给 患者讲 解 和指 导 ,便 于患 者 接受 和理 解 ,同 时也提 高 了护 士与 患者 的沟 通技 巧水 平 。④ 树 立 良好 的护 患关 系 :患者一 进入 病 区 ,护 士应 立 即站 起来 热情 迎接 并 作 自我介 绍 ,将 患 者护送 至 病房 ,向 患 者及 家 属介 绍 病 区 环境 和 病 室设 施 使 用 方 法 、介 绍科 主任 、护 士 长 、主 管 医生 和 责 任护 士 ;介绍 科 室 技术 力 量 :并 且 向患者 介绍 同病 室 的病友 ,以消 除患 者 的陌生 感 和恐惧 感 。为 患者送 上 一壶 热水 和一 张 温馨 的住 院提 示 卡 ,及 时与 医生联 系 ,协助 医生 查 体 .患者 需要 做检 查 时要及 时 与相关 医技 科 室联 系 , 责任 护 士全程 陪同患 者做 检查 ,使 患者 得 到及 时而 有效 的治 疗护 理 ,让 患者及 家 属对 医护人 员 产生 一 种信 赖 和依赖 感 ,尽量 满 足患者 提 出 的各 种要 求 。使 患者 安 心治疗 疾病 早 日康 复 。⑤ 为 患者 提供 良好 的 住 院环境 ,要 保持 病室 整 洁 、安静 、安 全 、舒 适 、温馨 。 ⑥ 与 患者 有效 沟通 :用 药 、治疗 护理操 作前 用 通俗 易 懂 的语 言 ,结 合患 者 的实 际情况 采取 适 当的方 言 ,向 患者 介绍 药物 名称 、药 物作 用 、治疗 护理 操 作 的 目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点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点

操作方法
➢ 方法 禁止肌肉注射,肌注可致局部血肿。采 用深部皮下注射,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时 为血管内途径给药。
❖ 途径: ❖ 皮下注射
选择部位
❖ 部位: ❖ 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范围小, ❖ 皮下脂肪层相对薄, ❖ 皮下组织菲薄,易刺入肌肉层, ❖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 ❖ 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
谢谢大家!
痣的部位。
排气
❖ 不需要进行排气 采用留置空气气泡法,将注 射器倒转,针头向下,中气泡自行上行(用 手指轻弹至上)、目的是防止拔出针头时药 液滴入针眼,使患者的疼痛减轻,皮下瘀斑 减少,有效的解决了药品的浪费,提高了药 品的使用率和药量的准确性,减轻了患者的 经济负担。
以防止乳头内的液体流入针尖处 。 而在进针时带入周围组织的毛细 血管引起皮下出血。

❖ 腹部:注射面积大 ❖ 皮下脂肪多 ❖ 毛细血管相对少 ❖ 皮下温度恒定 ❖ 药物吸收快 ❖ 不受运动的影响
选择部位
❖ 为腹部脐上5cm至脐下 ❖ 5cm为上下边界,左右为 ❖ 锁骨中线内外5cm范围 ❖ (避开脐周1-2cm), ❖ 左右交替注射, ❖ 2次注射点间距2cm。 ❖ 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
不良反应
❖ 疼痛 ❖ 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 硬结 ❖ 腹壁血肿
原因分析
❖ 注射过浅:皮肤浅筋膜区分布较多神经和血管, 注射过浅或针头斜着刺入皮肤,造成针头损 伤区域扩大就会引起明显疼痛。加之内外穿 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易造成皮下淤血。
❖ 药液残留:该药刺激性强,排气后针头处有药 液残留,进针后部分药液刺激神经渗入毛细 血管,增加疼痛出现瘀斑。
方法
❖ 让患者平躺后进行注射,采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注 射时针头垂直刺入皮肤,切记不要成角度注射,在整 个过程中,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并将整个针头 全部扎人皮肤皱褶里,回抽无回血,将药液全部注入 患者皮下。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摘要】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但在皮下注射时容易引起皮下出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安全隐患。

本文针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首先分析了皮下出血的原因,包括注射技术不当、血管脆弱等因素。

然后提出了预防皮下出血的措施,如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技术要娴熟等。

同时介绍了皮下出血后的护理方法,包括局部冷敷、避免摩擦等。

还提醒医护人员要警惕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风险因素,加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最后列出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的注意事项,保障患者的安全。

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是我们的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助于预防和处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皮下出血,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皮下出血、预防、护理、风险因素、注意事项、安全保障、护理方法1. 引言1.1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重要性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等病症的治疗中。

而皮下注射是低分子肝素的常见给药途径之一。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副作用就是皮下出血。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皮下出血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出血斑、坏死等严重后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对于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来说,重视预防和护理皮下出血是至关重要的。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充分了解皮下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应加强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注意事项和风险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

只有加强护理和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地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皮下出血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注射技术不当:如果注射时针头进入皮下组织不够深,或者注射速度过快,都会增加皮下出血的风险。

低分子肝素应用及护理进展

低分子肝素应用及护理进展

低分子肝素应用及护理进展ICU的危重患者大多由于长期卧床,应用镇静治疗及有创操作较多,与普通病房的患者相比,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有文献报道超过90%的重症患者存在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肺栓塞导致猝死的可能。

而使用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已成为目前ICU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治疗手段。

低分子肝素(LMWH)相对于普通肝素而言,其在生物利用度、半衰期以及疗效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优势,皮下注射后可实现理想的血浆肝素浓度和良好的抗血栓效果,具有药理学上和临床上的优势。

为此,我们通过对文献检索,总结了低分子肝素的的相关知识。

一、概念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

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

二、药理作用由于分子量小,与Xa结合选择性高,因而选择性抑制Xa活性(一分子Xa可催化大约1000分子凝血酶生成),而对Ⅱa及其他凝血因子作用较弱,不影响已形成的凝血酶,残存的凝血酶足以保证初级止血功能,所以抗血栓作用强,抗凝作用弱。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有出血的危险对低分子肝素过敏四、肝素钠与肝素钙的区别1.分子结构不同。

低分子肝素钠是结合一价的钠离子,低分子肝素钙是结合二价钙离子。

2.用途不同。

肝素钠具有防止血小板集聚和破坏,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抑制凝血活素的形成和对抗已形成的凝血活素,阻止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和对抗凝血酶等作用。

肝素钠在体内体外均能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

肝素钙中由于肝素对Ca2+离子的亲和力大于对Na+离子的亲和力,在使用肝素钠时,往往会在各个不同的组织,特别是在血管和毛细血管等部位引起钙的沉积,尤其是大剂量皮下注射,钙的螯合作用破坏邻近毛细血管的渗透力,因而产生瘀点和血肿现象。

肝素钙可避免由钠盐转变为钙盐过程可能引起的血中电解质的平衡紊乱等。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8
7
护 理
我们科护士使用的注射方法
消毒皮肤后,用左手拇指、食指捏起患 消毒皮肤后,用左手拇指、 者皮肤,形成凸起皱褶, 者皮肤,形成凸起皱褶,右手持针垂直进 入后,左手松开皮肤、固定针筒,右手 入后,左手松开皮肤、固定针筒, 回抽无回血后,慢慢注入药液,推多长 回抽无回血后,慢慢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后拔针, 时间???注射完毕后拔针 用棉签迫??? 时间???注射完毕后拔针,用棉签迫??? 时间
临 床 应 用 (一)
• 预防和治疗动、静脉血栓 预防和治疗动、 • 防治心血管疾病 •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6
临 床 应 用(二)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 • PTC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PTC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急性心肌梗塞及溶栓治疗的辅助用药 • 介入封堵术后抗凝
4
LMWH相对于UH的优势 LMWH相对于UH的优势 相对于UH
血浆半减期比UH长 血浆半减期比UH长,皮下注射给药后的生物利 用度比UF好 用度比UF好 抗凝效应的预测性更好 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每日2次或1次皮下注射给药 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每日2次或1 更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 更方便 – 无需监测 – 皮下注射代替静脉滴注 • 节省费用 幅度:34%~57% 幅度:
(二)不良反应与预防
疼痛 硬结 血小板减少 过敏反应
13
皮下瘀斑 血肿 骨质疏松
疼 痛 的预防
垂直进针 两快一慢 推药速度:速碧林一支45s 推药速度:速碧林一支45s 冷敷
14
皮下瘀血、血肿的预防 皮下瘀血、血肿的预防
注射时要固定好针头, 注射时要固定好针头,勿使其随病人呼吸上下 移动,注射过程中始终保持皮肤皱折状态, 移动,注射过程中始终保持皮肤皱折状态,注射 后避免揉搓, 后避免揉搓,禁忌热敷 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cm 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cm 按压时间,PTCA术后3min,UA按压1-2min 按压时间,PTCA术后 术后3min,UA按压 按压1 若为低分子肝素钠,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 若为低分子肝素钠,

临床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护理体会

临床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护理体会

临床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45例住院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后护理。

结果45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临床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密切观察病情,确保无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应用;护理低分子肝素是近年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血栓药物,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疗效显著,不需监测凝血时间,安全有效,方便,不易引起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

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肝脏疾病等多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出血仍是应用低分子肝素最常见的并发症。

护士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应向患者充分说明药物的作用及用药的必要性,同时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尽量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住院患者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0~89岁。

观察病情:由于患者多为高龄且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又无相关医学常识,因此护士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讲述低分子肝素的作用及该药物的必要性,取得理解和信任,同时告知患者意识、语言、肢体活动情况,以便了解治疗效果。

同时要观察皮肤黏膜、注射部位,大小便的颜色,发现异常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取得患者的配合,减少患者和家属的恐惧和不安心里。

1.2 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抽取药液,注射时不必排气,针筒留有0.1 ml空气,注射时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注入,保证了剂量的准确,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

注射部位腹部脐周上下5 cm,左右10 cm(脐周1 cm除外),注射方法笔式进针法,消毒后左手食指拇指以5~6 cm距离捏起皮肤形成一褶皱,右手以笔式在皮褶顶部进针。

这样皮下组织损伤较小,引起出血的概率也大大减少[1],按压时间大约3 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 cm为准,不可揉搓。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同频次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安全性、有效性,总结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2008年1月~2015年,医院低分子肝素相关不良反应44例,调取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74例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围术期日注射单次注射5000UI,观察组日注射2次低分子肝素钙。

结果:血小板出血、凝血障碍发生率29.55%(13/44)、全身性损害15.91%(7/44)、心外血管损害15.91%(7/44),静脉滴注45.45%,皮下注射45.45%,不良反应发生率时间20min~44日,平均(17±5)h,Ⅱ级及以上不良反应11.36%,治愈率45.45%;术后3日,观察组与对照组PLT、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日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LT、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对比差异、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受剂量水平影响并不明显,单剂量可满足需要;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较多,但多为轻微不良反应。

【关键词】血栓;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血栓已成为最常见的血管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常见病因,是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等常见并发症,防治血栓是疾病管理重要工作之一[1]。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血栓药物,但药物具有与生俱来的使用风险,特别是抗凝药物,本身可能增加出血风险[2]。

本次研究试回顾性分析医院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以髋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频次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安全性、有效性。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5年,医院低分子肝素相关不良反应44例,其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1~93岁、平均(77.4±80岁。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时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利用肝素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仅有2例牙龈出血,8例有0~2 cm2的皮下瘀斑,3例有面积>2 cm2皮下瘀斑。

结论低分子肝素在心血管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在使用时务必规范注射方法,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做好病情观察,注意出血情况,使出血情况减少甚至避免发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心血管内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08-01低分子肝素是指肝素降解或分级而成的小于母体分子量的片段或组分,平均分子量约为普通肝素的1/2~1/3,分子大小相对于普通肝素更为均匀[1]。

低分子肝素具有较低的抗凝血酶活性和较高的抗凝因子Xa活性,能够有效降低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概率,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2]。

出血是低分子肝素最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在使用前必须为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使用时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现将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时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0月到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小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

其中男62例,女5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急性心肌梗死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2例。

患者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平均(65.1±8.6)岁。

所有患者的住院病历都详细完整,对治疗均知情且自愿参加。

小分子肝素采取皮下注射,1.2 方法所有120例患者均在入院当天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均采用皮下注射。

根据患者病情每次注射2500~6000 IU(低分子肝素均由比利时辉瑞公司生产),注射间隔为12 h,每个疗程5~7 d。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羊水过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FI和治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P>0.05)。

结论治疗羊水过少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钠,有利于增加羊水指数,提高产妇妊娠结局质量。

标签:羊水过少;低分子肝素钠;妊娠结局;护理羊水过少为产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妊娠期的各个阶段,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

其不仅导致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而且还会给围产儿、孕妇分娩的安全性产生较大威胁。

近年来,随着B超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羊水过少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尽早给予诊斷、处理,能够显著改善母婴结局[1]。

笔者对在我院产科住院的46例羊水过少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92例羊水过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27.5±3.2)岁,孕周(31.2±3.0)w,胎次(2.1±0.9)次,羊水指数(AFI)(5.5±1.3)cm;对照组:平均年龄(28.0±3.1)岁,孕周(31.1±3.2)w,胎次(2.2±0.8)次,羊水指数(AFI)(5.3±1.4)cm;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胎次、AFI等方面的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羊水过少:经B超检查,患者的AFI不超过2cm或者AFI不超过5cm;羊水偏少:患者的AFI不多于8cm;孕周28~37w,分娩未发动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