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测验病案.doc
《中医妇科学》习题

《中医妇科学》习题马宝璋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一、学习要点重点: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
难点:必须在掌握中医学理论基础上学习中医妇科学。
二、知识点精析(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要点、妇科病的治法概要、预防与保健。
各论中讲述的疾病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
(马宝璋)第二节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一、学习要点重点、难点: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熟悉十大历史时期;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精析(一)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我国远古时代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药物,积累了初步的医疗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学已有了萌芽,主要有关于难产、妇科药物、种子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关于难产的记载《史记·楚世家》说:“陆终(妻女嬇)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关于妇科药物和种子的记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
《山海经》中载药120余种,其中就有“种子”及“避孕”的药物。
关于胎教的认识《列女传》有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的记载。
(二)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妇产科理论进展主要是难产、优生学、胚胎学的相关理论。
《内经》的出现,提出了妇科相关理论。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病案分析

一、何X,女,35岁,已婚,2007.8.7初诊。
小腹疼痛1年余。
患者于1年前行人流术,半月后小腹疼痛伴发热,带下色黄如脓,量多气臭,当时经住院治疗后热退,左侧附件包块消失。
其后常因劳累发作,反复不已。
月经初潮14岁,3-5/23-30日,量偏少,色红,有小血块,或有痛经。
25岁结婚,生育史1-0-2-1。
妇检:外阴己产式,阴道通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宫颈轻度炎症,轻度举痛,宫体后位略大,质中压痛,活动差,双侧附件增厚有压痛。
刻诊:少腹隐痛,有时坠胀,劳累后加剧,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形体偏瘦,大便不实,月经先期,经量偏多,色暗红,有小血块,经行第1天腹痛加剧,纳谷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要求:诊断(中西医病名、中医证型)、主证分析、治法、代表方、药物诊断:中医病名——妇人腹痛中医证型——脾肾不足,湿热内阻西医病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证分析——本病因外邪内侵,稽留于冲任胞宫,气血阻滞,瘀血内停,日久脾肾之气耗伤,正虚而邪实,从而加重冲任瘀阻。
形体偏瘦,大便不实,纳谷不香为脾虚之征;腰膝酸软,面色晦暗为肾虚之征;少腹隐痛,有时坠胀,月经先期,经量偏多,色暗红,舌质红,苔黄腻为湿热内阻。
本病病机为脾肾不足,湿热内阻。
治法——补肾健脾,清热利湿,行气祛瘀方药——知柏地黄丸合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物——知母、黄柏、淮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元胡、乌药、枳壳、五灵脂、红藤二、李X,女,21岁,未婚,2007.8.7初诊。
月经7个月未至。
末次月经2007.1.5,迄今未潮,体重明显增加,面部痤疮,神疲肢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胸脘满闷,舌体胖,苔白腻,脉滑。
B超检查:双侧卵巢增大,见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
内分泌化验:LH/FSH>3,T值明显增高。
要求:诊断(中西医病名、中医证型)、主证分析、治法、代表方、药物。
诊断:中医病名——闭经中医证型——痰湿阻滞证西医病名——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证分析——痰湿阻于冲任,占住血海,经血不能满溢,故月经数月未行。
中医妇科学.病案

陈某,女,28岁。
带下量多,伴小腹疼痛2日余。
现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小腹及右侧少腹坠胀隐痛,不喜揉按。
胸闷心烦,口苦咽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唇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热下注型。
病机要点: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董某,女,34岁。
带下量多两年余。
经抗炎及中药治疗无明显疗效故来应诊。
现带下量多,常需垫纸,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伴畏寒肢冷,腰痛如折,小腹凉,小便频数。
舌淡胖润,边有齿痕,脉沉细而迟。
要求:诊断、病机要点、治法、方药。
诊断:带下过多;肾阳虚型。
病机要点:久病及肾,使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寒湿内盛,引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
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
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芡实白果金樱子王某,女,26岁。
带下量多,伴外阴、阴道瘙痒3天。
患者于20天前在某医院行人工流产术。
术中顺利,术后阴道出血近两周。
经服抗生素及中药血净,术后半月盆浴。
3天前出现带下量增多,色黄如脓,臭秽难闻,伴外阴、阴道瘙痒不适,心烦不安,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毒蕴结型。
病机要点:患者因人工流产术损伤冲任,又值血室正开之时盆浴,令湿毒内侵,损伤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土茯苓薏苡仁红藤败酱草李某,女,27岁,干部,1987年10月3日就诊。
主诉:第一胎孕足月,胎死腹中10天。
患者素患慢性肾炎,于近预产期前10天,行产前检查,发现胎死,现小腹坠痛不适,疲倦无力,心悸气短,阴道有少量淡红色血,面色苍白。
舌淡黯,苔白,脉细弱。
诊断:子死腹中;气血虚弱型。
病机要点:久病体虚,气血虚弱,胎失所养,无力养胎促儿外出,故临产前胎死腹中,不能产出。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精)

附录一中医妇科病案书写病案是指医务人员规范记录病人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同时也记录了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病案是原始医疗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
病案的保存为医、教、研提供宝贵资料,又是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临床上一般把正在运行的、还未归档的病案称为病历。
病历可分为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妇科病历书写时要注意记录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妇科检查等情况。
一、中医门诊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中医妇科门诊病历包括初诊病历和复诊病历。
1.初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病案号:××主诉: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主症发生的时间、诱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及伴随症状、诊治过程、目前情况。
如有数项主要复杂疾病者,则按先后次序分段记述。
扼要记述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和重要的既往病史、个人史和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尤其注意妇科检查及舌象、脉象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就诊时已获得的相关检查结果。
诊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治法:处方:方药、用法等。
医嘱:饮食起居宜忌、随诊要求、进一步的诊治建议及注意事项等。
医师签全名:2.复诊记录就诊时间:×年×月×日×am(pm)科别:×××记录内容包括:(1)上次诊疗后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注意记录新出现的症状。
(2)体格检查时复查上次发现的阳性体征情况,注意记录出现的新体征。
(3)简要的辨证分析、补充诊断、更正诊断。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妇女特有疾病的防治。
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和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妇科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份中医妇科理论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的“四期”指的是以下哪四期?A. 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B. 排卵期、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C. 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绝经期D. 排卵期、月经期、绝经期、更年期答案:A2. 中医认为,妇女的生理特点与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气血B. 阴阳C. 脏腑D. 经络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病因?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遗传因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妇科学中的“带下病”?A. 白带过多B. 月经不规律C. 黄带过多D. 赤带过多答案:A、C、D2.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A. 调理气血B. 温经散寒C. 清热解毒D. 活血化瘀答案:A、B、D三、填空题1. 中医妇科学认为,妇女的“三虚二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肝虚、脾虚、肾虚、心实、肺实2.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病常用的中草药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连、黄芩、黄柏四、简答题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冲任”的概念及其在妇女生理中的作用。
答案:冲任是中医妇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冲脉和任脉,这两条经脉在妇女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冲脉起于下腹部,沿腹部中线向上,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有调节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任脉则位于腹部正中线,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妇女生殖健康的关键。
在中医理论中,冲任的调和被认为是妇女健康的基础。
2. 描述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的一般原则。
答案:在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不孕症的一般原则包括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和治未病。
中医妇科学试卷含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3.脏躁:脏躁是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苦笑无常,呵欠频做,不能自控者称为脏躁。
4.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__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__、___。
3.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__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_。
5.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__、__、___6. 月经过多是指__、__。
7. 崩漏的病机是__、__8. 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__。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___、___的改变。
10.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___。
11.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与__并举。
12.缺乳的病机为___、___。
三.简答(每题5分,共10分)简述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哪三审?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崩漏常用的方法。
四.病例分析(共15分)仲某,女,20岁,学生。
行经腹痛5年。
患者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但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平素性情抑郁,经前1周即出现胸胁乳房胀痛。
刻诊正值行经第一天,量不多,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
(要求:写出:诊断、证型、辨证分析、病位、病机、治法、方药)五.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1.妇科第一首方剂是:A 启宫丸B 寿胎丸C 四乌贼骨——芦茹丸D 固冲汤E 大补元煎2.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A《黄帝内经》 B《千金要方》C《胎产书》 D《傅青主女科》 E《经效产宝》我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将妇产科独立分科的:A唐代B宋代 C明代 D 元代 E清代4.“一源三歧”,同起于胞宫的奇脉是:A冲任带 B 督冲任 C督冲带 D任督带 E任冲带5.妊娠期间,机体表现为——的生理特点A肾阴不足,心火上炎 B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C 阴衰阳盛,阴阳失调D血感不足,气易偏盛E 以上都不是6.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A肾气盛 B天癸至 C任脉通 D 冲脉盛 E 血溢胞宫7. 新产后机体的生理特点是:A阴血不足,气易偏盛 B肾阴不足,肝阳偏亢C 肝失调达,气机逆乱D阴血骤虚,阳气易浮E肾阴不足,心火上炎8.正常恶露干净的时间为;A产后2周内 B 产后3周C 产后6周内 D产后1周内E 产后1月内9.下列哪项不是血瘀所致的月经病:A月经过少 B月经先期 C痛经 D崩漏E经间期出血10.经行先期,量少,色红,质稠,伴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妇科书写病例

中医妇科书写病例病例: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问题标题: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问题患者:李女士,35岁主诉:不孕5年,月经不调现病史:李女士结婚5年,一直未能怀孕。
她的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不稳定,有时延长,有时提前,经量也较少。
她曾多次前往医院就诊,做过各种检查,结果均显示她的生殖系统功能正常,但未能找到具体原因。
既往史:无明显疾病史。
个人史:李女士生活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良好,体重正常,无吸烟和酗酒史。
家族史:无明显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李女士一般情况良好,体温、血压正常,无明显腹痛或不适。
辅助检查:1. 月经周期监测:连续三个月记录,显示月经周期在28-35天之间,但经期不稳定。
2. 宫腔镜检查:示子宫内膜正常,无明显异常。
3. 血液检查:显示女性激素水平正常,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
中医诊断:气血不调、肾阳虚。
治疗方案:1. 中药调理:根据李女士的病情特点,采用补气血、温肾阳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加味、右归丸等。
2. 饮食调理:建议李女士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调整作息:建议李女士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4. 心理疏导:由于长期不孕的困扰,李女士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随访计划:定期随访,观察月经情况的改善,同时了解李女士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疗。
预后评估:根据李女士的年龄和病情,预后较好。
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可以调理月经不调,恢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怀孕的机会。
结论:李女士患有月经不调导致的不孕问题,中医诊断为气血不调、肾阳虚。
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作息调整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提高怀孕的机会。
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计划,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中医妇科学病例证型分析汇总(2022年更新)

肾虚
尺脉弱,腰酸腹痛,夜尿频多,或有屡次堕胎史。
固肾安胎
佐以益气
寿胎丸加减
气血虚弱
面色晄白,心悸气短
补气养血
固肾安胎
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
血热
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小便黄大便结,苔黄而干
滋阴清热
养血安胎
保阴煎加苎麻根
跌扑伤胎
跌扑外伤史
补气和血安胎
圣愈汤合寿胎丸加减
癥瘕伤胎
燥湿化痰
理气调经
苍附导痰丸加减
9、癥瘕;妇女下腹部有结节伴有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助理不考)
气滞血瘀
下腹结块,触之有形,小腹胀满,按之痛或无痛,舌紫暗,脉沉弦涩
行气活血
化瘀消癥
香棱丸、大黄蛰虫丸
湿热瘀阻
下腹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通连腰骶,带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热利湿
化瘀消癥
大黄牡丹汤
痰湿瘀结
补肾益气止痛
益肾调经汤加减
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冷痛,喜按,得热则舒
温经扶阳
暖宫止痛
《金匮》温经汤加减
4、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女性
肾阴虚证
头晕耳鸣,阵发性烘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养肾阴
佐以潜阳
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证
形寒肢冷,腰膝酸冷,带下清稀
温肾扶阳
佐以温中健脾
右归丸加减
肾阴阳两虚证
忽冷忽热,腰膝酸软
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
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右归丸加黄芪 党参 三七
肾气虚证
出血量多,腰膝酸软,但是无阴虚阳虚的典型症状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中医妇科习题集(选择题)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妇科学》考试试卷A11、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出自:A.《诸病源候论》 B《妇人大全良方》 C 《备急千金方》D.《金匮要略》 E《黄帝经》2、开始有妇产科病案记载的时期:A.春秋战国 B 代 C 汉代 D 隋代 E 唐代3、历史上最早使用针和药下胎的医家是:A.仲景 B 淳于意 C 扁鹊 D 华佗 E 傅青主4、迄今最早提出了女子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的医学文献是A.《素问·腹中论》 B 《素问·上古天真论》 C 《金匮要略》D.《难经》 E 灵枢·经水》5、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A.《黄帝经》 B 《诸病源候论》 C 《金匮要略》D.《景岳全书》 E 《备急千金方》6、妇产科独立分科始于:A.唐代 B 汉代 C金元时代 D宋代 E 隋代7、清代的妇科著作中影响较大的首推:A.《达生篇》 B 《医林改错》 C 《傅青主女科》D.《血证论》 E 《医宗金鉴》8、首先提出“月经”之名的古籍是:A.《黄帝经》 B 《金匮要略》 C 《经效产宝》D.《脉经》 E 《神农本草经》9、后世治少女重肾,治育龄妇女重肝,治老年妇女重脾的观点是从那位医家的学术理论中引申过来的:A.朱丹溪 B 东垣 C 完素 D 子和 E 景岳10、“胎教”最早记载在:A.《黄帝经》 B 《烈女传》 C 《妇人大全良方》D.《经效产宝》 E 《逐月养胎法》11、解剖一词,最早见于:A.《素问·上古天真论》 B 《灵枢·经水》 C 《灵枢·经脉》D.《灵枢·五色》 E 《素问·骨空论》12、身体无病,月经定期三个月一潮者称为:A.居经 B 并月 C 激经 D 避年 E 暗经13、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起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脏腑是:A、肾B、脾C、心D、肝E、肺14、“阴脉之海”是指:A.冲脉 B 督脉 C 任脉 D 带脉 E 十二经脉15、“阳脉之海”是指:A.冲脉 B 督脉 C 任脉 D 带脉 E 十二经脉16、冲、任、督脉同起而异行,皆络于:A.血海 B 胞中 C 命门 D 阴中 E 带脉17、称为血海的经脉是:A.肝经 B 肾经 C 冲脉 D 任脉 E 督脉18、月经与经脉关系密切其中最为明确的是:A.督带 B 任督 C 冲任 D 冲带 E 带脉19、经期正常为:A.4~6天 B 3~5天 C 3~7天 D 5~6天 E 5~8天20、关于经量多少以下哪项不正常:A.50ml B 60ml C 70ml D 80ml E 90ml21、健康女子绝经年龄一般为:A.39岁 B 45岁 C 49岁 D 55岁 E 59岁22、妊娠足月,腹痛或作或止,但无腰痛者属:A.试胎 B 弄胎 C 正产 D 难产 E 临产23、正常恶露的颜色是:A.先为黯红,渐变淡红 B 先为鲜红,渐变淡红 C先为鲜红,渐变黯红D 先为黯红,渐变鲜红 E 自始至终淡红24、产后恶露干净的时间正常为:A.1周左右 B 2周左右 C 3周左右 D 4周左右 E 5周左右25、母乳喂养提倡:A.定时哺乳 B 定量哺乳 C 按需哺乳 D 定次哺乳 E 以上均非26、以下各项,不属胞宫功能的是:A、主行月经B、娩出胎儿C、排出带液D、排泄恶露E、种子育胎27、以下各项,属胞宫、子门共同功能的除以下哪项:A、主行月经B、种子育胎C、防御外邪D、分泌带液E、娩出胎儿1 / 2228、末次月经为2004年7月26日,预产期应该是:A、2005年5月3日B、2005年5月4日C、2005年5月10日D、2005年4月3日E、2005年4月26日29、对月经的产生起主导作用的脏腑是:A、肝B、肾C、脾D、心E、胃30、能够决定天癸的的至与竭的脏腑是:A、肾B、脾C、心D、肝E、肺31、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是:A、肾气、天癸作用于子宫B、天癸、气血作用于子宫C、肾气、天癸、气血作用于子宫D、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子宫E、肾、天癸、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子宫32、与月经产生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肝、肾B、肺、脾、肝C、肝、心、肺D、肾、肝、脾E、肝、肺、肾33、以下各项,不属月经生理现象的是:A、月经14岁初潮B、经期3~7天C、周期约50~80mlD、经量约50~80mlE、经血黏稠、凝结、有血块34、以下各项,不属妊娠生理表现的是:A、乳房增大B、月经不潮C、脉滑D、尿少便溏E、乳晕着色35、受孕之初,按月经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A、激经B、试胎C、弄胎D、胎漏E、子病36、产后哺乳期的最正确断奶时间是:A、6个月B、8个月C、10个月D、12个月E、14个月37、六淫与“生五邪”中与妇科关系最大的是:A、寒、热、风邪B、风、寒、湿邪C、寒、热、湿热D、风、湿、热邪E、寒、热、暑邪38、以下生活失度导致妇产科疾病,错误的是:A、七情伤B、房劳多产C、饮食不节D、劳逸失常E、跌仆损伤39、以下哪项情志因素易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A.怒思恐 B 怒思悲 C 悲恐惊 D 忧恐惊 E 喜悲怒40、以下各项,与寒邪无关的妇科病证是: A、痛经 B、月经后期 C、胎萎不长D、月经先期E、不孕症41、以下各项,与肾气虚有关的妇科病证是:A、闭经B、带下过多C、经行吐衄D、经期延长E、经行头痛42、以下各项,与气虚统摄无权有关的病证是:A、月经过多B、痛经C、月经过少D、经行吐衄E、癥瘕43、精血不足、胞脉失养,易导致的病证是:A、带下病B、经行泄泻C、月经先期D、月经量少E、经行先后无定期44、以下各项,与热邪有关的病证是:A、月经过多B、经行乳房胀痛C、月经先后无定期D、月经后期E、月经过少45、以下各项,与气虚血失统摄有关的妇科病证是:A、月经过少B、滑胎C、经行吐衄D、月经过多E、经间期出血46、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A、补肾B、扶脾C、治本调经D、疏肝E、调理冲任气血47、以下各项,不属月经病的是:A、平素月经正常,现已40天未行,自觉晨起头晕,择食呕恶,脉滑利B、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或后C、经前小腹胀痛,或先或后D、经前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E、月经量15ml48、问月经史,重点要注意询问月经的:A.量色质气味 B 行经持续时间 C 初潮年龄D.期量色质 E 伴随的症状49、望形神,若见妇人面色苍白,肢冷汗出,甚至昏不知人,多为:A.痛证 B 寒证 C 阳虚 D 血证 E 痫症50、望面色,若妇人口唇紫暗或有瘀斑者多属:A.血瘀 B 气滞 C 血寒 D 血虚 E血热51、若见妇人面色黯黑或面颊有暗斑多属:A.血瘀 B 气虚 C 血虚 D 肾虚 E 湿热52、望阴户、阴道,若见肌肤色白,枯槁干涩,粗糙增厚或皲裂,多属:A.肝经湿热 B 气滞血瘀 C 肾阳虚 D 肝肾阴虚 E 寒湿凝滞53、妊娠几周后,运用听诊器可在孕妇腹壁听到胎心音:A.12周B 16周C 20周D 24周E 28周54、月经将至或正值经期的正常脉象:A.洪大 B 滑利 C 细数 D 弦数 E 沉细55、以下哪项不属于肾阴虚的临床表现:A.腰膝酸软 B 肢冷汗出 C 头晕耳鸣 D 五心烦热 E 口燥咽干2 / 2256、以下哪项不属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A.面色晄白 B 腰酸肢冷,甚至腰痛如折 C 头晕耳鸣D.小便清长 E 口燥咽干57、以下哪项不属于血瘀的临床表现:A.形寒肢冷 B 小腹疼痛或有积块 C 疼痛拒按D.痛有定处,状如针刺 E 肌肤甲错58、受胎丸是哪种治法的代表方:A.补益肾气 B 温补肾阳 C 滋肾益阴 D 补肾扶脾 E 滋肾养肝59、举元煎是哪种治法的代表方:A.益气补血 B 补气升提 C 补气摄血 D 健脾和胃 E 健脾除湿60、清经散是哪种治法的代表方:A.清热解毒 B 活血化瘀 C 清热除湿 D 清热凉血 E 疏肝清热61、以下那方不是补肾方剂:A.大补元煎 B 左归丸右归丸 D固阴煎 E 固本止崩汤62、以下何种情况禁用坐浴与阴道冲洗:A.阴道炎 B 外阴炎 C 宫颈炎 D 外阴白斑病变 E月经期63、中药保留灌肠,药液应保留多少分钟以上:A.10 分钟 B 15 分钟 C 20 分钟 D 30 分钟 E40 分钟64、中药灌肠可用5号导尿管插入肛门,一般深度为:CA.12cm B 13cm C 14cm D15cm E 16cm65、治疗外阴、阴道冲洗,药液常用量:A.200ml B 300ml C 350ml D 400ml E 500ml66、寒客胞中,血为寒凝所致的痛经宜选用的止痛药是:A.川楝子、香附 B 柴胡、枳壳 C 桂枝、吴茱萸D.当归、川芎 E 红花、桃仁67、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所致的痛经宜选用的止痛药是:A.蒲黄、五灵脂 B 艾叶、吴茱萸 C 香附、郁金D.香附、白术 E 当归、赤芍68、以下哪些经期卫生保健方法不正确:A.保持外阴清洁,可盆浴 B 避免过劳 C 注意保暖D.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E 调畅情志69、不属于妊娠期禁用的药品为:A.破气 B 破血 C 降逆 D 通利 E 峻泻70、以下哪项不是产褥期的卫生保健方法:A.注意寒温适宜 B 保持外阴清洁 C 饮食要富于营养而易消化D.采用工具避孕 E 产后定期检查71、以下哪项绝经前后期的卫生保健方法不正确:A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思想顾虑 B 合理调配饮食结构C.定期进行体检 D 保持精神愉快 E 安逸多睡72、以下调经的具体原则,错误的是:A、扶脾疏肝B、调理气血C、调经之本在肾D、清热凉血E、补肾73、以下各项,不属月经病临床表现的是:A、月经周期缩短,不与20天B、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增多C、月经40~60天一行D、行经期不足2天E、月经常每2月来潮一次,无不适74、以下哪项不是月经病:A.崩漏 B激经 C 闭经 D 月经前后不定期 E痛经75、以下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主要病机:A.七情所伤 B 气血不调 C 冲任损伤 D。
中医妇科病例范文30份

中医妇科病例范文30份English Answer:Case 1: A 32-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primary infertility. She has been trying to conceive for 3 years without success. She has a regular menstrual cycle and no significant medical history.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is found to have a normal pelvic exam and no obvious signsof infertility.Case 2: A 25-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pelvic pain. She describes the pain as a dull, aching sensation that is worse during her period.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irregular periods and heavy bleeding.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a tender uterus and adnexa. A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reveals a 5 cm ovarian cyst.Case 3: A 40-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vaginal discharge. She describes the dischargeas thick, white, and foul-smelling.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itching and burning in the vaginal area.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a yeast infection.Case 4: A 50-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vaginal dryness. She describes the dryness as a burning sensation that is worse during intercourse.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pain and bleeding during intercourse.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萎缩性阴道炎.Case 5: A 60-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She describes the incontinence as a sudden, involuntary loss of urine that occurs when she coughs, laughs, or sneezes.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urinary frequency and urgency.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a weak pelvic floor.Case 6: A 20-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amenorrhea. She has not had a period in 6months. She is sexually active and has not been using any contraception.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be pregnant.Case 7: A 35-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dysmenorrhea. She describes the pain as a severe, cramping sensation that occurs during her period.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nausea, vomiting, and diarrhea during her period.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endometriosis.Case 8: A 45-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menorrhagia. She describes the bleeding as heavy and prolonged.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fatigue, weakness, and dizziness.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uterine fibroids.Case 9: A 50-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She describes the bleeding as light and intermittent.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hot flashes, night sweats, and mood swings.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atrophicvaginitis.Case 10: A 60-year-old woman presents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She describes the prolapse as a feeling of heaviness or dragging in her vagina. She has also been experiencing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fecal incontinence.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is found to have a cystocele and a rectocele.中文回答:病例1,一名32岁的女性因原发性不孕前来就诊。
中医妇科病护理病案范文

中医妇科病护理病案范文患者胡女士,43岁,主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增多、腹痛等症状。
患者于2019年初诊于我院妇科门诊。
病情经详细分析,初步确诊为综合征型白带异常、月经不调。
根据中医理论,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了综合中西医治疗。
现将该病例进行总结如下。
一、病情回顾1. 主诉胡女士于2019年初来我院妇科门诊,主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增多、腹痛等症状。
2. 现病史胡女士月经不调已有半年多,每次来经量增多,周期不规律,每次行经时伴有下腹胀痛。
此外,她还注意到自己的白带增多,质地发黄,有时伴有异味。
3. 既往史胡女士过去无妇科疾病史,无手术史。
无慢性疾病。
4. 个人史患者婚育史正常,已育有一子。
生活作息规律,饮食习惯良好,无熬夜、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二、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中医四诊特点,结合舌脉分析,初步确定连带病因为肾阴虚、湿热蕴结。
三、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山药、牡丹皮、丹皮、山茱萸、益母草、干漆、延胡索、牵牛子用法:每日三次,每次15克,水煎服2. 针灸治疗经络选择:足三里、关元、水分穴、大椎、腕尺少商、中脘、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方法:使用平衡方法,每次针刺时间20分钟,每周一次,共治疗8次。
3. 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配合中药治疗,互为补充,加强疗效。
四、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月经恢复规律,经量逐渐减少,伴随腹痛的情况明显减轻。
白带异常也有所改善,质地恢复正常,异味消失。
五、护理措施1. 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3. 注意个人卫生患者需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有刺激性的卫生产品,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4. 避免过度劳累患者需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充分修复和恢复。
最新中医妇科学考试病案

七.病案分析:(要求: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共15分)某患者,女,49岁,已婚,月经紊乱近2年多,半月~2个月一行。
现停经半年多,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烘热汗出。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皮肤干燥。
舌红苔少,脉细数。
妇检未发现异常。
诊断:经断前后诸症辨证:肾阴虚型证候分析:患者经断前后,天癸渐衰,肾阴不足,精血衰少,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周期不定。
精亏血少,髓海不充,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又主骨,肾阴不足,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津液不足,口操咽干;精血不足,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治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范某,女,18岁,学生。
主因经行腹痛2年。
患者近2年来,每遇经期第2天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
来诊时正值经期第二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写出: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中医诊断:痛经。
气滞血瘀治法: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方药: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0g 川芎10g枳壳12g郁金12g 香附 12g 五灵脂12g益母草15g 泽兰12g 丹皮10g王不留行12g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调护:注意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朱某,女,24岁,未婚。
出诊日期:1986年7月15日。
患者素食饮冷,近半年来,月经延后,常40—50天一行,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期畏寒肢冷。
刻诊:月经将临,小腹疼痛,喜热,畏寒,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紧。
请写出: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诊断:月经后期(血寒型)证候分析(略)病机:寒凝血瘀,冲任受阻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温经汤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
中医妇科病例模板范文

中医妇科病例模板范文# 中医妇科病例。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女。
3. 年龄:[X]岁。
4. 职业:[具体职业]5.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6. 就诊日期:[具体日期]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月经啊,乱得像一团麻。
有时候提前,有时候推后,量还时多时少的,可把我愁坏了。
而且最近这小肚子疼得啊,就像有个小爪子在里面挠似的,难受得很呢!”三、现病史。
患者月经初潮于[初潮年龄]岁,既往月经周期尚规律,经量、色质正常。
但近[X]个月以来,月经周期紊乱,提前或推后不定,最长周期达[具体天数]天,最短周期为[具体天数]天。
经量较以往减少,色黯红,夹有少量血块。
经期伴有小腹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程度时轻时重,得热痛减,遇寒加重。
末次月经于[末次月经日期],持续[具体天数]天,经量少。
平时白带量稍多,色白,质地黏稠,无明显异味。
患者自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手脚冰凉,食欲一般,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
患者近期情绪波动较大,工作压力较大,时常焦虑、烦躁。
否认近期有重大疾病史、外伤史及手术史。
四、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否认有传染病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五、婚育史。
已婚,[结婚年龄]岁结婚,配偶体健。
孕[X]产[X],顺产[X]次,流产[X]次(具体说明流产情况,如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
六、家族史。
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母亲月经正常,父亲身体健康。
七、体格检查。
1. 一般情况。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面色萎黄,形体适中,体态自如,步入诊室。
2. 生命体征。
体温:[具体体温]℃,脉搏:[具体脉搏数]次/分,呼吸:[具体呼吸数]次/分,血压:[具体血压值]mmHg。
3. 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分布正常,无红肿、溃疡等异常。
阴道:通畅,黏膜光滑,分泌物量稍多,色白,质黏。
宫颈:光滑,大小正常,无举痛、摇摆痛。
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有轻度压痛。
中医妇科习题集(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病案一、林某女,36岁,已婚,2002年3月18日初诊,主诉:月经往往延后10~20天,历时已半年余;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尚正常,半年前因家庭不和,精神忧郁,遂出现月经40~50天一至,月经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行经前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苔薄白,脉弦;月经史:5~614 末次月经2002年2月8日.28~32婚育史:23岁结婚,孕3产2;6年前已行输卵管结扎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体体检、妇检、盆腔B超均正常,尿妊娠试验阴性;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二:某女1,22岁,患者15岁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每次提前多在18-20天一行,行经每感头晕、烦躁或偏头痛.近日月经适行,血量多,色红有血块,少妇胀痛,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病案三、某女2、30岁已婚教师2001年3月15日初诊.主诉:月经周期提前7-10日一至3月余;现病史:患者月经既往规律6/30天,量中等,色红,无血块,经期无不适.3月前,劳累后月经提前10日而至,量多,色淡红,质略稀,7天血净;感四肢乏力,气短懒言,纳差大便溏,小便正常.前次月经提前8医案而至,上症加重;末次月经3月3日,阴道流血量少,色红,无血块,6天经净,感乏力,气短懒言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纳差,二便正常,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妇科检查无异常,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BBT呈双相.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四:李某女,16岁,学生,2003年5月10日;主诉:月经量多3个月;现病史:患者14岁月经来潮,近3个月经量偏多,需1周始净.本月5号行经,量多入注,经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神疲体倦,少气懒言,小腹空坠,大便溏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盆腔B超未见异常,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五:某女3,18岁,于2002年7月10日来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后,经量中等,经色、经质、经期正常,但月经很难按期来潮,多推后1周,偶见四五十天一行,时有腰酸膝软,胃纳不佳,大便溏,末次月经2002年6月1日,阴道出血5天,量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时有腹痛,喜热按,腰酸膝软,大便溏日1-2次舌淡苔薄白,脉沉迟.病案六、赵某,女,35岁,已婚,公司职员,2001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月经40余天一行6个月;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正常,6个月前经期过食冷饮,遂出现月经40余天一至.末次月经10月29日,月经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淡,苔白脉沉紧.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5-6/28-30天,量中等,行经无明显不适感;婚育史:24岁结婚,孕1产1,已行输卵管结扎术5年;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体检、妇科检查、盆腔B超均正常,尿妊娠试验阴性.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七:王某女、32岁,已婚,2002年6月10日就诊;患者经行不规则已半年余,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不定,色淡,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舒,时有头晕眼花,平时腰酸乏力,舌淡黯,苔白,脉沉弦.病案八:某女4,34岁,2002年5月20日初诊.患者因平时房事不节,多次人流后,1年来出现腰酸,小腹隐痛,月经量少,经期尚可,近2个月来,月经点滴即净,血色淡黯,质稀,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弱,两尺尤甚.病案九:某女5,30岁,20002年5月10日初诊.近半年来,月经周期尚准,经量或多或少,经期10天左右方净,经色紫暗有块,经行时小腹疼痛拒按.刻诊经行第8天,舌紫黯,边有小瘀点,脉涩.病案十:某女6,17岁,高中学生,2000年5月10日初诊;主诉:月经一月2次来潮,经量间隔一次较少.现病史:13岁初潮,半年后月经规律3-5/25-28天,痛经〔-〕,自中考结束后,一月行经两次,一次量多同以往月经量,一次量少色鲜红,质黏仅2天既干净,平素头晕烦躁,夜寐多梦,舌红苔少脉细小数B超检查示:盆腔未见异常,基础体温呈双相,但在低温相转入高相时伴阴道少量出血.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十一:某女7,27岁,干部,2001年3月初诊;主诉:经净1周复见阴道少量出血已3个月;现病史:2000年元旦结婚,2000年4月早孕,因感冒行人工流产,2001年初起每次行经7天净,干净后1周又见阴道少量出血,持续1-3天不等,可不用卫生巾,色黯红或浅褐色,经来量多时腹痛,伴有血块,经前胸闷乳胀,烦躁口干,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弦.生育史:G1P0A1,现避孕.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十二:某女8,14岁,初中学生2001年8月29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现病史:13岁初潮后,经乱无期,停闭数月后经来不尽,末次月经5月20日至今3月余不能止血,量多少不一,曾有经来如注,继而淋漓不断,经色鲜红,质略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肛查与盆腔B超未见异常.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十三:某女士9,49岁,已婚,教师,2002年3月20日初诊.主诉:经行月余未净,量多入注2日;现病史:患者"七七"之年,经乱无期,行经难以自止.为次月经2月15日至今月余不尽,近2日量多如注,卧床休息未见减少,已用卫生纸多包,血色淡红,质清稀,面色苍白,神疲气短,面浮肢肿,小腹空坠,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纳呆便溏,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迟弱.月经史:5~614 量中等,无痛经,近2年经乱无期.30~37婚产史:26岁结婚,孕4产2人流2 ,已结扎输卵管多年.过去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体检、妇检、盆腔B超均正常;血分析提示轻度贫血.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十四:陈女士,20岁,未婚,2004年3月2日初诊;主诉:月经停闭8个月未行,现病史:患者素体虚弱多病,17岁月经初潮,经常月经推后3~5个月不等,经量少,刻下月经停闭8个月;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阴中干涩,舌淡红,苔薄,脉沉弦细,盆腔B超无异常;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病案十五:某女士,48岁,已婚,工人,2000年4月2日初诊:主诉:经行20余天未净,量多如注半天;现病史:经乱无期,行经难以自止已1年余;此次行经已23天,量时多时少,昨天下午量多如注,经血淡红而质稀,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四肢不温,纳呆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5~7月经史:16 末次月经2000年3月10日,近1年经乱无期;26~28婚育史:22岁结婚,孕产1,人流2.3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妇科检查、盆腔B超均正常,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与下一步治疗计划;病案十六、张某,19岁,未婚,学生,2003年1月9日初诊;主诉:经行小腹疼痛1年余.现病史:患者14岁月经来潮,开始2年月经往往延后数月不等,以后周期逐渐正常,经期无特殊不适.近1年多来,每于行经第一天即小腹疼痛难忍,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块,血块下后腹痛明显减轻,伴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行经2天后,疼痛基本缓解,4~5天经净.末次月经2002年12月5日,因恐惧发生腹痛而来就诊.平时体育活动后大汗淋漓,喜用冷水洗浴.胃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质偏黯,苔薄白,脉沉紧;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与下一步治疗计划;病案十七、张某女,36岁,职员,2002年8月6日初诊;主诉:经行头痛5个月;现病史:半年前因家事不和,心情一直郁闷不舒,5个月前开始每于月经期出现头痛,以巅顶掣痛为主,经量偏多,色红,质稠,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经净头痛可缓解,下次月经期又作;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5~7月经史:15 末次月经2002年7月12日.28~30婚育史:26岁结婚,孕2产1,人流1,上节育环已六年.体检、妇检未见异常.病案十八、李某女,30岁,教师,2001年12月16日初诊;主诉:经期腹泻4个月;现病史:患者7月份因急性肠胃炎住院治愈后,开始出现经期泄泻,日2~3次,经净泻止,下次月经周期又复现,经行量多,色淡质稀,伴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濡缓;4~6月经史:14 末次月经2001年11月21日.26~28婚育史:25岁结婚,孕1产1,上节育环已3年.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病案十九、赵某女,30岁,已婚,2003年12月6日初诊;主诉:每于行经期发热4~6天,经后自退已4个月.现病史:患者近几个月工作不顺心,常常烦躁,气急易怒,经前乳房胀痛,行经期发热4~6天,体温最高达38.1℃,月经干净后自行热退,无恶寒,无鼻塞流涕,经量少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4~6月经史:14 末次月经2003年11月10日.26~28婚育史:26岁结婚,孕2产1,人流1,上节育环已六年.体检、妇检未见异常.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与下一步治疗计划;病案二十黄某女,50岁,公务员,2002年7月8日初诊;主诉:月经周期紊乱2年余,经常心悸失眠.现病史:近半年因工作紧张,心悸失眠加重,每晚仅入睡3-5小时,头晕耳鸣,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月经周期紊乱,数月一行,量少,舌红少苔,脉细略数.5~7月经史:15 近2年紊乱末次月经2002年2月5日.28~30婚育史:26岁结婚,孕2产1,人流1.体格检查、脑电图、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外生殖器开始萎缩,阴道粘膜变薄,子宫大小尚正常.病案二十一:丁某女,28岁,工人,已婚,2001年8月31日初诊;主诉:白带量多,气臭秽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去年七月份在妊娠46天时人工流产,术后白带增多,色黄,粘稠,有臭气,伴阴部瘙痒,小腹疼痛,脘闷纳呆,口苦粘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4~6月经史:14 量中等,色红,无痛经,末次月经2001年8月23日.26~28婚育史:24岁结婚.孕2产1,人工流产1.已上宫内节育器7个月.妇检:外阴经产式,阴道通畅,黏膜潮红,穹窿部有较多黄色分泌物,宫颈呈颗粒状Ⅱ°糜烂,宫体大小正常,轻压痛,活动尚好,双侧附件正常.白带常规检查:发现脓细胞.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与下一步治疗计划;病案二十二:王某女,教师,2004年8月25日初诊;主诉:停经50天,恶心呕吐7天;现病史:患者停经50天,8天前曾在某医院做妊娠试验为阳性,1周来自觉头晕,倦怠嗜睡,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清涎,,不思饮食,近3天呕吐加剧,甚则食人即吐,伴见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请写出:1、中医诊断: 2、辨证: 3、病机分析: 4、治法: 5、选方:〔包括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加减〕与下一步治疗计划;病案二十三:侯某女,26岁,已婚,公务员1998年12月2日初诊;主诉:妊娠3个月,小腹冷痛一周;现病史:患者素来冬天怕冷,近1周出现小腹冷痛,喜温喜按;伴四肢不温,倦怠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滑;4~6月经史:15 量中等,色淡红,末次月经1998年9月1日.28~30婚产史:25岁结婚.孕1产0.个人史:素来冬天怕冷,无其他特殊病史;妇科检查:与妊娠月份相符,无异常.病案二十四:钱某女,已婚,工人,于2004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停经45天,阴道少量出血并下腹隐痛3天;现病史:患者停经38天后,出现恶心嗜酸,头晕乏力,近3天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暗红色,伴右下腹隐痛,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滑.4~6月经史:14量中等,色深红,无痛经末次月经2004年6月1日.26~28婚育史:24岁结婚.孕2产0人工流产2次.过去史:有慢性盆腔炎病史1年.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少量血污,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稍增大,质偏软无压痛,右宫旁可扪与一软性包块,有触痛,左侧附件无异常;辅助检查:尿hCG阳性,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宫内未见妊娠囊,右宫旁见一混合性包块.病案二十五:某女10,26岁,已婚,2004年10月30日初诊;主诉:停经53天,阴道有时少量出血5天,伴下腹隐痛.现病史:患者10月中旬开始胃纳欠佳,晨起恶心,喜食辛辣之品.10月25日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时下时止,小腹隐痛,腰酸;渴喜冷饮,心烦失眠,尿黄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滑数;4~5月经史:14 末次月经2004年9月7日.28~30婚育史:25岁结婚.孕2产0,人工流产1次.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少量血迹,宫颈光滑,宫口闭,子宫增大如孕50余天,质软,双侧附件正常.尿妊娠试验:阳性病案二十六:季某女,28岁,已婚,营业员,2004年5月19日初诊;主诉:停经2个月,阴道少量出血3天;现病史:患者结婚3年,孕4产0,自然流产3次,均在2个月左右无故流产.现停经2个月,前天又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小腹坠胀,夜尿频多,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迟弱.B超提示:宫内妊娠,单活胎,余未发现异常.个人史、家族史、生活史无特殊.病案二十七王某女,34岁,2003年11月3日初诊;主诉:妊娠6个月,近1个月腹部迅速增大;现病史:患者自孕5个月后,腹部增大明显,腹部皮肤薄而光亮,下肢与外阴浮肿,按之凹陷;食少腹胀,不能平卧,神疲肢倦,面色淡黄,舌淡苔薄白,脉沉滑无力.妇检:宫底于脐与剑突之间,腹部触诊胎儿肢体有浮动感,胎位触不清,胎心音遥远. 病案二十八,秦明女,29岁,触诊2004年10月17日.主诉:孕8个月余,全身浮肿1周.现病史:2个月前开始眼睑浮肿,随后四肢手脚均肿,休息后可缓解.近1周肿势加重,全身浮肿,按指凹陷不起,伴腹胀纳呆,大便稀溏,腰酸,下肢怕冷,尿少而频;舌淡体胖,苔白润,脉沉缓滑,血压120/80mmHg.尿常规正常;病案二十九李某女,27岁,干部主诉:产后5天,小腹疼痛2天;现病史:患者产后5天,心情郁闷,恶露量少,小腹触之有块,疼痛拒按,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黯淡,苔白滑,脉沉紧;病案三十:王某女,27岁工人,2004年5月16日初诊;主诉:产后35天,阴道仍出血不止;现病史:患者足月顺产一女婴已35天,至今阴道仍出血未净,色淡红,质稀量多;小腹空坠,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缓弱.病案三十一:周某女,25岁,农民主诉:产后肢体关节疼痛麻木1月余;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足月分娩,产时出血过多,产后1周左右即感下肢麻木,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恶露量少,色淡质稀,近日已净.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病案三十二:沈某女,28岁,1996年12月18日初诊;主诉"产后大便秘涩难下8天;现病史:患者于8天前足月顺产一男婴,产时出血较多,现大便艰涩不下或下亦不爽,每需外用开塞露或口服果导片,方能排出大便,自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奶水不足,腹部微胀,恶露量少,色淡,无臭味;舌淡红,少苔脉细.病案三十三:某女11,32岁,2001年6月初诊;主诉:产后乳汁分泌甚少;现病史:患者2周前顺利分娩一女婴,产后心情郁闷,乳汁甚少,渐至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胁胀痛,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滑.病案三十四:方女士,28岁,已婚,2000年4月3日初诊;主诉:婚后3年未孕.现病史:结婚3年,夫妇同居,未避孕也未受孕,男方检查正常,婚后月经往往后延,常2~3月一行,持续2~3天干净,经量较少,近2年来,身体逐渐肥胖,体重增加10余千克,平日带下量多,质黏稠,胸闷泛恶,头晕心悸;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月经史:15岁月经初潮,婚前周期尚正常,近2年来常月经后期、量少、不痛经,末次月经2000年3月29日.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病案三十五刘某女,50岁1998年12月8日初诊;主诉:阴部干涩,灼热瘙痒半年;现病史:近半年来月经往往后期数月不等,经量明显减少,常感阴部干涩,灼热瘙痒,伴五心烦热,烘热汗出,口苦,腰腿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妇科检查:外阴皮肤变白萎缩,阴唇黏膜潮红充血,阴道黏膜潮红,皱襞消失,可见散在小出血点,宫颈萎缩、充血病案三十六、吴某女,32岁,农民,2002年8月5日初诊;主诉:小腹疼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3天;现病史:3年前行人流术后,常感小腹疼痛,并在劳累、性交后加重,曾经采取抗生素治疗,腹痛时轻时重,近3天月经刚净,参加农田"双抢",赤日下劳累过度,又腹痛加重,今日伴发热体温37.8℃,腰骶胀痛,带下量多,黄稠有臭气,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通畅,内有较多黄色分泌物,宫颈肥大,Ⅱ糜烂,子宫体略大,后位质中,活动欠佳,压痛明显,双侧附件增厚,增粗,右侧为甚,压痛白带常规:发现有脓细胞血常规:WBC10.6×109/L,N88%B超:提示双侧附件增粗与盆腔少量积液.。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

纳差,眠尚,大便可,小便短赤,次频。舌胖,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濡缓。
妇科检查:
外阴:
已产式。外阴红肿,可见脓性分泌物附着。
阴道:
阴道通畅,无畸形。阴道粘膜充血,可见脓性分泌物,有臭味。
宫颈:
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宫颈管口可见大量脓性
2年前曾有真菌性阴道炎病史,抗真菌治疗后未复发。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纳差,眠差,大便粘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妇科检查
外阴:
已产式。外阴红肿,黏膜充血,无糜烂,可见抓痕。
阴道:
阴道通畅。黏膜充血,可见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有
患者自发病以来,烦躁不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平素月经规律,4-5天/30天,经量偏多,经色紫暗,偶有血块,经期无小腹疼痛、腰骶酸痛。Lmp2011-6-20,pmp2011-5-19,上次月经经量偏多,经色黯淡,血块较多,伴有腰骶酸痛。
平素白带量可,质粘色白略透明,无异味。
适龄结婚,g2p1,一次药物流产史,流产后B超检查显示流产干净。育有一子,体健。现工具避孕。
平素白带量可,色白,质粘,无异味。
一年前结婚,最近三月未避孕。G2P0A2L0.
曾有真菌性阴道炎病史,服用药物治疗后痊愈。
纳差,眠尚。大便干,xx频。
3.妇科2011-6-29
外阴瘙痒伴阴道分泌物增多2月余。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偶有疼痛、烧灼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稀薄样泡沫状,有臭味。伴有下腹部酸痛感,性交后加重。曾自服妇科千金片,瘙痒症状稍有减轻。
中医妇科学.病案

陈某,女,28岁。
带下量多,伴小腹疼痛2日余。
现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小腹及右侧少腹坠胀隐痛,不喜揉按。
胸闷心烦,口苦咽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唇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热下注型。
病机要点: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董某,女,34岁。
带下量多两年余。
经抗炎及中药治疗无明显疗效故来应诊。
现带下量多,常需垫纸,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伴畏寒肢冷,腰痛如折,小腹凉,小便频数。
舌淡胖润,边有齿痕,脉沉细而迟。
要求:诊断、病机要点、治法、方药。
诊断:带下过多;肾阳虚型。
病机要点:久病及肾,使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寒湿内盛,引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
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方药:内补丸加减。
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芡实白果金樱子王某,女,26岁。
带下量多,伴外阴、阴道瘙痒3天。
患者于20天前在某医院行人工流产术。
术中顺利,术后阴道出血近两周。
经服抗生素及中药血净,术后半月盆浴。
3天前出现带下量增多,色黄如脓,臭秽难闻,伴外阴、阴道瘙痒不适,心烦不安,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带下过多;湿毒蕴结型。
病机要点:患者因人工流产术损伤冲任,又值血室正开之时盆浴,令湿毒内侵,损伤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土茯苓薏苡仁红藤败酱草李某,女,27岁,干部,1987年10月3日就诊。
主诉:第一胎孕足月,胎死腹中10天。
患者素患慢性肾炎,于近预产期前10天,行产前检查,发现胎死,现小腹坠痛不适,疲倦无力,心悸气短,阴道有少量淡红色血,面色苍白。
舌淡黯,苔白,脉细弱。
诊断:子死腹中;气血虚弱型。
病机要点:久病体虚,气血虚弱,胎失所养,无力养胎促儿外出,故临产前胎死腹中,不能产出。
中医妇科医案书写病例范文

中医妇科医案书写病例范文
这里提供一个中医妇科病例范文,供您参考:
中医妇科医案书写病例范文
一、病人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35岁
职业:会计
婚姻:已婚
体系:汉族
二、主诉
1. 病史:月经异常3年余,月经量减轻,颜色淡薄。
2. 现症:月经来后5日量极轻,颜色较淡,浸透卫生巾不甚。
月经周期25-28天。
3. 伴随症状:月经前后腰背酸软无力;月经期易怒易哭;有时便秘。
三、体格检查
1. 精神面色正常;面色面淡,无毛质变化。
2. 体格检查:胸和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下肢无水肿;阴道月经量极轻,质量透明稀薄;子宫大小正常弧度,质地,无异常感觉;双侧盆腔无积粘或结节触摸到。
四、辅助检查
1. 血常规:红细胞等指标在正常范围。
2. 生化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
3. 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
4. 子宫彩超:子宫体大小在正常范围,内膜厚度适中,双侧附件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
五、结论
经查体和检查,诊断为:经期少弱,经期腰背酸软型中医阴虚型月经障碍。
六、治则
补阴养血主治,以中药作为基础方加减采取治疗。
以上是一个中医妇科病例的简单范文,包含了主要内容项和常见检查项目,供学习参考。
实际写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具体个案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病案分析:(要求: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共15分)某患者,女,49岁,已婚,月经紊乱近2年多,半月~2个月一行。
现停经半年多,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烘热汗出。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皮肤干燥。
舌红苔少,脉细数。
妇检未发现异常。
诊断:经断前后诸症辨证:肾阴虚型证候分析:患者经断前后,天癸渐衰,肾阴不足,精血衰少,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周期不定。
精亏血少,髓海不充,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又主骨,肾阴不足,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津液不足,口操咽干;精血不足,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治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范某,女,18岁,学生。
主因经行腹痛2年。
患者近2年来,每遇经期第2天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
来诊时正值经期第二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写出: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中医诊断:痛经。
气滞血瘀治法: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方药: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0g 川芎10g枳壳12g郁金12g 香附 12g 五灵脂12g益母草15g 泽兰12g 丹皮10g王不留行12g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调护:注意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朱某,女,24岁,未婚。
出诊日期:1986年7月15日。
患者素食饮冷,近半年来,月经延后,常40—50天一行,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期畏寒肢冷。
刻诊:月经将临,小腹疼痛,喜热,畏寒,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紧。
请写出: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诊断:月经后期(血寒型)证候分析(略)病机:寒凝血瘀,冲任受阻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温经汤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
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
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出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
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诊断:带下病(脾虚型)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范某,女,18岁,学生,1998年月0日出诊。
主诉经行浮肿2年。
患者近2年来,每于经期第2—3天小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来诊正直经期第2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写出:辨证分析,病名、诊断,证型,病位,病机、治法,方药)答:本病属痛经,证属气滞血瘀,病性属实证,因瘀血阻滞胞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经期小腹疼痛,色暗红,有血块,病证属实,故痛势剧烈。
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气机暂时得以舒展,故腹痛减轻。
阳气郁闭于里,不能外达,故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肝气郁结,肝经不利,故见经前乳房胀痛,舌暗有瘀斑,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病位:胞宫。
诊断:痛经(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0g三棱10g莪术10g五灵脂10g乌药10g香附12g元胡15g赤芍15g益母草15g血竭2g(四.病例分析(共15分)仲某,女,20岁,学生。
行经腹痛5年。
患者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但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平素性情抑郁,经前1周即出现胸胁乳房胀痛。
刻诊正值行经第一天,量不多,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
本病为痛经、证属气滞血瘀,因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经不利,故胸胁乳房胀痛,冲、任及胞脉郁滞不通,故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经行不畅,故量不多,气滞血瘀,故经色紫暗有血块,气郁而化热,故急躁易怒,舌紫暗,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病位:在胞宫,病机:为冲任不畅,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诊断:痛经辨证: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10g 当归10g 川芎10g 三棱10g莪术10g 五灵脂10g 乌药10g 香附12g元胡15g 赤芍15g 益母草15g 血竭2g六.崩漏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治崩三法临床如何应用?(5分)1.答:崩漏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缓急,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以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冶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留瘀。
治以可选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等。
澄源,即求因治本。
崩漏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因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理气、清热、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临床上塞流、澄源两法常常并用。
复旧,即调理善后。
在血止之后以固肾扶脾为主。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总宜灵活变通,崩中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下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发生异常,或忧愁气,伴有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者。
1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
亦称“盛胎”、“垢胎”。
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绝经: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或“断经”。
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妊娠痫证: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突然眩晕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片刻自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
痛经: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闭经: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
滑胎:滑胎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胞阻:胞阻是指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部疼痛为主的病证。
脏躁:脏躁是指妇人精神抑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哭笑无常,呵欠频作者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三.判断、改错题:(每题1分,共10分)1.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称为妊娠病。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2.清经散的药物组成为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猪苓、黄柏、青蒿。
×猪苓改茯苓3.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称为闭经。
(∨)4.肾与胞宫之间的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5.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6.新产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可诊断为产后血晕。
(∨)7.产后一二日,出现轻微的发热、自汗,称为产后发热。
×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越于外引起。
不属病态8.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9.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10.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胃、败血冲脾。
×败血冲脾改为败血冲肺1.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是由昝殷撰写的。
3.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
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12.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但又与妇女解剖、生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称为杂病。
1.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胎产书》。
2.胞宫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除恶露3.妊娠期机体的生理特点是阴血偏虚、阳气偏盛。
4.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以治本。
5.月经先期伴月经量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
6.经期延长的病机主要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7.带下病的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
11.产后机体的病理特点是多虚、多瘀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
4.正常的带下对阴道有的作用润泽。
5.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8.闭经分为原发性、继发性。
9.痛经的机理主要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0.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安胎并举。
11.子宫脱垂的主要机理是冲任不调、提摄无力1.第一首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月经来潮。
4.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内治法有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解毒杀虫。
5.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调经以治本。
6.月经后期伴月经量少,进一步发展可发展为闭经。
7.月经先期的治疗原则是清热益气、固冲任。
8.妊娠恶阻的主要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9.痛经的治疗原则是通调气血。
11.缺乳的病机为化源不足、肝气郁滞。
1.月经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3.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调补肝肾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
5.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6.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持续超过7天,总量亦增多者。
7. 崩漏的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8. 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周期、经量的改变。
12.缺乳的病机为化源不足乳汁运行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