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2课《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案(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我的信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长春版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的信念》是玛丽居里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
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以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出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地朗读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地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概括归纳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2、增加积累,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居里夫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居里夫人地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难点: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2、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远道而来,没有给大家准备什么礼物,只是带来了一位朋友。
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图像及相关介绍,使学生马上形成对这位人物的直观认识)。
二、第一次会面:说“发现”的话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语气。
2、从文中发现信息,看看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准备用“我发现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发言。
(此环节为整体感知,一方面是要帮助学生找清字词障碍,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其理清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完毕后,先处理解决字词,然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明确。
三、第二次会面:说“欣赏”的话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一谈最欣赏居里夫人的哪一点,从而真正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此环节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既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使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全面)。
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及时作为补充以及对学生发言的肯定,同时也可启发的渗透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解决。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案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海的女儿》的阅读经历了几个阶段。
2、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圈点批注,进一步理解作者每次阅读的具体感受。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好书需要反复阅读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读《海的女儿》每次的具体感受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作者8 岁读书感受产生原因的概括和48 岁读出的灵魂
”一词的理
解。
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读《海的女儿》一文。
并写出读后感(100 以内)。
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内容预览:《桥之美》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理解文本中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解释顺序,探索作者的技巧。
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富有个性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明确本文的解释顺序,掌握解释方法,探索作者的解释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同欣赏《桥之美》。
(板书文题)设计(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二、清楚地解释对象,掌握对象的特征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一起读课文并思考:(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练习及答案

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练习及答案【《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原文】,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
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
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译成“人鱼公主”。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
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
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
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得不能自已。
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
从此在很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
也许是情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
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
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
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
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
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
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没有。
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
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
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
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12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导学案

12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导学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人鱼公主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最初出自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手。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旨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引导他们从中获得有关家庭、友谊和奋斗的积极价值观。
二、教学活动和内容1. 故事导读我们首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人鱼公主这个故事的背景,并简要概括剧情。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们对故事的浓厚兴趣。
2. 文字理解给学生们分发故事的文本,让他们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测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情况。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组织小组讨论,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
3. 词汇拓展通过教授一些涉及到故事中的陌生词汇,扩展学生们的词汇量。
此外,可以将这些词汇与学生们已经学过的相关词汇进行比较和归纳,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4. 角色扮演在学生完全理解故事剧情后,可以安排他们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这有助于他们将自己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5. 创作续写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想象力为故事编写续集,可以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或者是创造新的冒险场景。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发挥个人创造力,同时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6.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们根据故事中的主题,进行小组或者全班讨论。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人鱼公主如何定义真正的家庭?友谊和亲情在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故事中人鱼公主的奋斗有何意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将深入探讨故事的主题,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7.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们用绘画、手工或者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人鱼公主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供一些艺术材料,让学生们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
三、教学评估1. 口头问答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提问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情况,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故事的要点和主题。
2. 书面作业布置一份与故事相关的作业,包括填空、选择题或者简答题。
八上《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作者简介 理清结构 问题探究 写法归纳
作者简介
❖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
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中学
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校附属
学校。1969年赴西藏阿里当
兵,历任卫生员、军医,
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
务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
作。著有《毕淑敏文集》珑》等。
back
感
的爱情打抱不平
受
和 思 索 (
28岁
”我”已经做了 妈妈
读出了亲情
读出了人鱼公主的勇气、智 慧和善良来自亲情,,”得
益于她的祖母
第
段 )
38岁
“我”开始写小 说
读懂了作者
读出安徒生写作“随心所欲” “信马由缰”,感到故事“结
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48 岁
“我”为了写这 篇文章
读懂了人生
”心平气和”“天眼洞开”悟出这 是写“灵魂的故事”,是“寻找
不朽灵魂”的故事
3~7
点明中心 (第8段)
阐述了好书需要反复阅 读、“常读常新”的道理
back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好书需要反复阅读。
通读全文,你从作者解读童话《海 的女儿》的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
分析:我们从作者的读书所得可
以看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受
年龄、身份(环境)、阅历、动
机影响的,对一本书,尤其一本
点题 (1~2段)
理清结构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作者在成年之后,还常常 读童话
以及喜欢“人鱼”名字的原因
年龄
身份
感受与思索
五
次
读得“泪流满面”,“抽噎得不
读 书
8岁
‘’我”是小学生, 会写字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12、桥之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
2.认识桥的美学原则、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东西的特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4、感受体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纤(xiān)细着(zhuó)重驻(zhù)足脂(zhī)粉颐(yí)和园前瞻(zhān)后顾煞(shà)风景矛盾(máo dùn) 赡(shàn)养煎熬(áo)2.解释下列词语。
煞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驻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作者链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现代著名画家。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北京课改版八上《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1、最后一段说这个寻找灵魂的故事是 “悲壮而凄美”的,你怎么理解“悲壮” 和“凄美”? 2、作者在第一段中说:“童话,并 不只是给儿童读的。”这里“不只 是”怎么理解?
毕淑敏的作品总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 撼。她在《毕淑敏自选精品集》自序中写 道:写书是很普通的事;写作是童年的延 伸;写作是皮肤的延伸;写作是听觉的延 伸;写作是命运的延续;写作也是手的筋 络和一腔血脉的延伸。 她说:我愿用我的书握住你的手。 用力。紧紧。
毕淑敏
五次不同时期读书 的不同感受和思索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 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 17岁赴西藏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 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 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 《红处方》、《血玲珑》。1991年毕业于北京 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 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 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业: 重读学过的书本,与作者一 样,你也一定会有“常读常新” 的感觉吧!那么就选择其中的 一本写一写你的感悟吧!
作者为什么会有常读常新的感悟?由此能 给你什么启发?
这篇文章写了“我”在不同年龄段读 人鱼公主的不同感受。从作者的读书所得 可以看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受年龄、 身份、阅历、动机的影响的。 对一本书的理解,往往不能是一次性 的。好书,有较高价值的书更需要反复读, 这样你才能品到文字的魅力。
“人”作为一个高等动物的标志是有一 个“灵魂”,人鱼公主所追求的就是进入 “人”的领域,成为高等动物,因而愿意牺 牲一切来获得这个“灵魂”,反过来说,已 经具有高级动物“人”的本身,如果没有 “灵魂”,那么又算得是什么呢? 当今世 界上没有“灵魂”的人太多了,也因此这个 故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学案(北京课改八年级上)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写作背景,主要内容。
2、会读会写本课字词。
3、明确本文的论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对作者每次阅读《人鱼公主》的感受,从中获得什么启迪。
;难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学习方法1、读课文3遍。
2、理解个别词含义。
3、师生共同探讨完成对本文的理解。
四、知识结构与技能训练1、文学常识《海的女儿》是(国家)著名作家(人名)的童话代表作。
他的童话作品还有、、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含情脉脉()信马由缰()抽噎()煎熬()磨砺()救赎()缠绵悱恻()动人心弦()情窦初开()三、多音字注音。
宁:宁可()宁愿()安宁()宁静()看:看护()照看()看见()看望()4、解词举足轻重: 顺理成章:缠绵悱恻: 磨砺:煎熬: 信马由缰:5、初步感知一、课文写了作者几次读《人鱼公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常读常新”对此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资源链接或拓展训练常常爱惜毕淑敏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word教学设计

课题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以及作家作品。
能力目标: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作者五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寓理于事,以叙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
情感目标:学习人鱼公主顽强.坚定.永不放弃的精神,做一个热爱读书,有精神追求的人。
教学重点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授课人邓老师教学方法自由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间2006 .教学设计:一、导入二、检查预习情况学生举手回答巩固基础知识三、学生速读课文,筛选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筛读能力和对有用信息把握能力提问:1、作者几次读《海的女儿》提问由易到难。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都在什么时间?(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2、作者为什么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3你最欣赏人鱼公主什么品质?(方法总结,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明确筛读方法:1、从题目入手,抓住主要内容。
2 学会自问,带着问题读课文。
3、重点抓住细节描写4、次要内容一眼带过四、分析课文本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不同年龄段读《海的女儿》,的不同感受,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她每次读书都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教师范读一段二段,提朗读要求。
2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方法指导1先读课文,总体感知划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语句。
2细细揣摩,抓住关键3通过作者的感受,你能用四个字简单3总结概括,提炼感受概括吗?作者后四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按让学生了解论证思路照我们分析第三段的方法依次进行。
(提高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朗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作家毕淑敏读童话《海的女儿》竟然经学生谈体会,教师多角度指导,对历了四十年的过程。
通过她的不同感受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你能知道他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1生字解词2.写一篇读后感七,进行课堂检测七板书设计8岁同情人物18岁读出爱情读人鱼公主28岁读出亲情常读常新38岁探讨结构48岁感悟内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短文二篇》教案长春版

第12课短文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与其性格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的重要方法:梳理信息。
2.学生学会自主概括要点,结合事例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让学生知道居里夫人是如何成为科学家的,明白要成就一项事业所需要具备的品质。
4.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品味文章的语言,深情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谈一下自己所敬佩的女科学家(把学生对女科学家的敬佩之情调动起来),由此导入到居里夫人的介绍。
二、作者介绍。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
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做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地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
”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中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语,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第1段:坚韧不拔,树立信心。
第2段:执著勤奋,集中目标。
第3段:探讨真理,保持安宁。
第4段:不图财富,追求自由。
第5段: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第6段:沉醉科学。
3.讨论概括,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四、合作探究,研读文章。
(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
艺术教育05-【参考资料】毕淑敏散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_4

【推荐阅读】毕淑敏散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毕淑敏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
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
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
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
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 8 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
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
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
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了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那时没有机会见到大海,只有在这些小地方寄托自己的哀思),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万分伤感。
读的过程中,最焦急的并不是人鱼公主的爱情,而是最痛她的哑。
认定她无法说出话来,是一生未能有好结局的最主要的根源。
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个高明的医生,拿出一剂神药,给人鱼公主吃下,以对抗女巫的魔法,事情就完全是另外的结局了。
而且还想出补救的办法,觉得人鱼公主应该要求上学去,学会写字。
就算她原来住在海底,和陆地上的国家用的文字不同,以她那样的聪慧,学会普通的表达,也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吧?比如我自己,不过是个人类的普通孩子,学了一二年级,就可以看童话了,以人鱼公主的天分,应该很快就能用文字把自己的身世写给王子看,王子看到了,不就真相大白了吗!大约 18 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
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就读出了爱情。
喔喔,原来,人鱼公主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
你看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
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
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心里也在琢磨,那个王子真的可爱吗?除了长得英俊,有一双大眼睛之外,好像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本领啊。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精品教案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了解作者的感悟内容,引导学生准确筛选文中信息,提高自己筛选信息的能力。
3、教育引导学生有较高价值的书需要反复的读,用自己的心灵与作者对话。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从文题入手感知文章内容。
(1)请复述“人鱼公主”的故事。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题中“常读常新”的含义。
“常读常新”意思是说,每一次读书都会有深刻的感受,随着人的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加,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路都有不同的感受与认识,所以作者读出了五种不同的思索和感受。
(3)理解语境词语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
比喻做准备工作。
磨砺: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练。
煎熬:比喻折磨。
聪慧:聪明;有智慧。
含情脉脉:默默地用眼神表情达意。
举足轻重:形容有实力,地位重要,能左右局势的发展。
缠绵悱恻:形容心情郁闷悲苦,无法排遣。
(也指诗文、音乐等哀婉动人)顺理成章:指写文章只要遵循条理,就能写好。
后用“顺理成章”多指说话、做事合乎情理。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
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理出毕淑敏对《海的女儿》的理解过程。
1、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是点题,“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第二部分(从第3—4段):写了作者经历40年5次读《海的女儿》的感受和思索都不尽相同:第三部分(第8段):点明中心,“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动人心弦,常读常新”。
与开头第一二段相互照应。
2、理出毕淑敏对《海的女儿》的理解过程:毕淑敏大约每隔十年读一次《海的女儿》,每次的感受、每次的思索都不尽相同。
以表格的方式归纳、概括这些“感受与思索”,理出毕淑敏对《海的女儿》的理解过程。
年龄感受与思索8岁时18岁时28岁时38岁时48岁时三、问题探究:通读全文,你从作者解读童话《海的女儿》的过程中得到怎样的读书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把握论点、分析论据,深入感受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2、通过读书活动,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汇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和素养。
4、学会读书,提高读书能力,激发学生努力养成注重实践、注重探索精神的习惯。
三、情感目标:通过广泛阅读对读书方法研究的相关文章和一些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修养,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更多的读书方法。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汇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对两篇自读篇目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1、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读书方法。
2、利用教师设题引导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课堂类型】自读课
【学法指导】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多媒体
【时间】三周
【活动设计】搜索资料、交流、写小论文、精彩推荐、质疑、讨论、答疑
【板书设计】
板书一些阅读方法
环节时间教学手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准备阶段(两周)点拨引导多媒体写小论文
㈠
1、分组、布置任务
2、推荐搜索的资料:《论语》、《荀子》、《问说》(清•刘开)、《论人生》(英•培根)等。
3、推荐阅读篇目:《李氏山房藏书记》、《黄生借书说》、《海的女儿》、《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书赶快读》、《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㈡
1、六人一组,查找古今中外又如何读书的文章、故事、名言等。
2、小组间相互交流。
3、把所找的资料放入语文读书网页。
4、每个人选择自己最欣赏的几种读书方法,并就此写一篇小论文阐述理由,然后推荐给同组的同学,小组再选出两种好的方法上交老师。
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和素养,激发学生努力养成注重实践、注重探索精神的习惯。
展示阶段(一课时)点拨引导板书多媒体点拨引导板书多媒体
㈠
1、每组分别进行精彩推荐,推荐好的读书方法。
2、教师展示实践篇目。
(1)《有书赶快读》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有书赶快读”,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
③摘抄自己认为最能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语句,并推荐给他人。
④作者为什么提出“有书赶快读”,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⑤对课文进行大胆质疑。
(2)《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①学生谈读《海的女儿》的感想。
②说说作者每次阅读《海的女儿》的感受和思索。
③你从本文获得了哪些启发?
④你有过作者这样的阅读经历吗?
⑤对课文进行大胆质疑。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㈡
1、以组为单位推荐好的读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的实践经验。
2、面对问题,学生先是读书、标注、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后与本组同学交流,组长在总结归纳后派小组代表发言。
3、各小组之间交流结论和质疑的问题。
4、对质疑的问题讨论解决。
学生团结协作的展示。
调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深入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延伸阶段投影显示
1、自己选择阅读资料,可以是一部经典著作,可以是一篇传世佳文,也可以是获奖佳作,读后写出读书笔记。
2、以后继续查找资料,登录我们的语文活动站,补充我们的语文知识库。
记笔记课下继续不同组之间合作将研究性学习继续进行下去,也是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