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单元《将进酒》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高中语文 第3单元《将进酒》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3单元《将进酒》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3单元《将进酒》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3单元《将进酒》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将进酒目标可定为: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3。
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重难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味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也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相关知识:《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高二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一课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新宁一中高中语文松心契团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演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进其文1、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从来就相随相伴。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经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就是人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时人号之“酒圣”的李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他的诗酒名篇《将进酒》。
2、展示学习目标: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要求;通过诵读感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透过诗文品读李白。
二、畅读通其韵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文意,读出自己的体会。
⑵、旁若无人,放声诵读。
2、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3、诵读指导:⑴、因声求气: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诗的精神。
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⑵、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一课《将进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一遍的,我来给大家范读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大家尝试来自由读一读。
我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那么,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除此之外,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之《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过诵读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分析形象,体味作者复杂情感。
拓展对比,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3.德育目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用心声感受诗人的感情和心声,学习诗人的乐观自信,豪放旷达,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教学重点分析形象,体味作者复杂情感。
拓展对比,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分析形象,体味作者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的《将进酒》。
高中语文新课标尤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本诗内容适合学生深入学习,有助于他们培养道德情操,厚实人文底蕴。
学情分析学生为舞蹈专业,他们精力花在专业上多,文化较为薄弱。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上我采取务实教学策略,本节课力求通过诵读让学生掌握吟咏诗歌的方法,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并能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会的不讲,能自己解决的放手,较难解决的点拨,努力通过诵读赏析帮助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导入。
中国诗歌史上描写饮酒的诗歌可谓不胜枚举。
对于诗人来说,酒既是遣兴之物,又是增兴之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历代诗酒结合最有名的篇章——李白的《将进酒》,一起来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板书:将进酒李白)PPT出示学习目标:掌握通过诵读来鉴赏诗歌的方法;分析形象,体味作者复杂情感;拓展对比,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学习诗歌的最好办法是吟咏诵读。
通过吟诵,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才能用我们的感情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感情和心声。
一、诵读通其韵“诵读”有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义,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1.要求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在字音和词义仍有疑问、把握不准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1课 《将进酒》(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
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sXHtGItyR6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sXHtGItyR6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板书:将进酒李白二、整体感知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sXHtGItyR6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
<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sXHtGItyR6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板书:情感发展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将进酒》 Word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白的人格魅力,增强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探究兴趣。
学习重难点1、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及诗歌背景2、读准字音:馔玉()金樽()千金散尽()烹羊宰牛()恣欢谑()岑夫子()千金裘()沽()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参考注释,翻译课文:补充注释——会须:应当;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
径须:干脆,只管;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裘:皮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遨游,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请看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苏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也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ppt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一、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2、把握文意:二、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过渡: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将进酒》教案

复习
导入
前两次所学的内容,鉴赏时需要综合运用,导入课题
引导回顾理解,引导解读“因声求气”,节奏、韵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画出要点,体会其作用
鉴赏
1从哪些方面鉴赏
2将鉴赏结果写在书上
3发布,讨论
交代学习内容
组织讨论
语言表达上订正补充
运用以前所学鉴赏诗歌
诵读
1、让六个学生朗诵
2、播放视频,大家学习体会
组织评比,指导
根据感情体会
再读
再读,再体会
课堂检测内容
讲解
总结
预习内容布置
背诵,“学案”
科目: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因声求气
本节课题
《将进酒》
三维目标
1、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从哪些方面下手,语言表达
2、通过吟诵体悟感情的能力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诵的技巧
提炼的课题
朗诵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即目标,难点在目标3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PPT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诗人情感。
2、拓展比较,领略诗歌韵味。
3、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预习指导】1、熟读诗歌,掌握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根据预习学案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
【自主预习案】一、知识链接(标画重要信息)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
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
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
如《秋浦歌》《蜀道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3、背景介绍:《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高中语文 将进酒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某某中学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和重点】法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重点)2.梳理诗歌大意。
3.把握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重点)“夸X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知人论世1、复习李白相关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现存诗歌一千余首。
李白善于向屈原等古典浪漫主义诗人和乐府民歌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他所特有的浪漫主义风格,素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歌具有想象奇特、意境奇伟、语言豪放的特点。
2、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沉迷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1.解题。
《将进酒》原为乐府旧题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读qiānq,是请的意思,这个“将”与文中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得法地诵读诗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诗文诵读提示附背面)(1)莫使金樽.空对月 zūn (2)烹.羊宰牛且为乐pēng(3)岑.夫子cén(4)钟鼓馔.玉zhuàn (5)斗酒十千恣.zì(6)欢谑.xuè(7)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8)千金裘.qiú(9)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高大的厅堂)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应当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值得)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放纵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代词“你”)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只)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为什么 )4.梳理诗歌大意并指出诗句主要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将进酒》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
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高中语文3.1将进酒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赏析诗歌;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语言,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学习重难点】诵读品味,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知识链接】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诗歌赏析方法指导请认真阅读课本P39-40的“赏析指导”,用笔勾画重点,明确以下知识点:1、什么是因声求气?反复诵读诗文,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如何因声求气?A、朗读古体诗时应把重点放在韵脚和节拍的把握上;B、朗读近体诗时除了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还应该了解一些古字的平仄;C、朗读词曲时要注意缓急轻重的配合和停顿的处理,要依据句法的特点来读。
3、什么是吟咏诗韵?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3.1《将进酒》说课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杯莫停”:喝得快!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 斗酒十千恣欢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 换美酒”:喝得纵情!
2、起兴——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入题——酒逢知己千杯少 劝饮 劝辞——饮酒可留名
借酒消愁
3、(1)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2)怀才不遇,鄙弃权贵 (3)对未来充满信心
《 将进酒》是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作品,单元设计是通过本文的赏析 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诗歌音韵美、情感美, 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提高。
作为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将进酒》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引领 和示范作用,因此,诵读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的基础上,通过对精要语句的玩味、赏析,进而到达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 和情感世界的目的。
• 《行路难》是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时所做的,我感觉有 一点愤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一句能体 现他饮酒的态度,但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还是表达了那种自信。
• 《将进酒》是被赐金放还达八年之久了,这时喝酒就是会 须一饮三百杯了,感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尔同销万古愁。
• 从这三首诗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嗜酒的李白, 一位感情矛盾而又复杂的李白。
五、拓展延伸
比较《南陵别儿童入京》《行路难》《将进 酒》中诗人饮酒态度及感情变化。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 但也有抑扬顿挫,高亢与悲抑,请学生 找出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将进酒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3.再听范读,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那么请问这首诗中诗人的情到底包含哪些呢?
首先对国家有情:忠君报国之情,不满失望之情。
其次对自己有情:自我肯定之情,快意身心之情,也有志不得伸的苦痛。
2.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附板书设计:
主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科目
语文
新疆【独家特供】高中语文将进酒获奖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疆【独家特供】高中语文将进酒获奖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疆【独家特供】高中语文将进酒获奖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一、导入: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
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
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李白写酒的名句很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行》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今天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一首关于饮酒的诗。
2、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qiãng〕,意思是“请〞。
我们以前也学过此种用法,例如:《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与“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jiang〕意思不一样。
二、初读出韵律: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三、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四、再读明诗情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1、谁请谁喝酒?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相传父亲是四川首富,汉将军李广支脉,唐朝李氏远亲。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但立志高远,非宰相即做寻仙问道。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死因成谜。
(板书):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乐)(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感情主基调:愤慨
作业
( 分钟)
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此引出李白及其所在的时代背景,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启迪。不足之处在于诵读所花时间较多,因为引导学生开口朗读比较费时,所以在鉴赏环节探讨不够深入。
课 题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能力(技能)目标: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3.情感目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湖南省常德市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将进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教学目标:⒈诵读、背诵全诗;⒉理解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智慧语文屋)教学课时:一课时(总3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是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饮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世人号之曰“酒圣”。
古人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甚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有关李白的咏酒名句。
大家随便说说: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酒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二、题解:《将进酒》:“将子无怒”,劝酒歌,将:请,愿。
三、朗读课文。
⒈学生跟读网络课件,整体感知课文。
⒉学生练习朗读:方法:分段分组朗读(讨论、自由交流)⒊诵读交流指导四、讨论学习第一段:⒈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重心是哪一句?首句为何从黄河写起?明确:①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力度,扩大了境界,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②后一句,“悲”是全诗的诗眼,奠定了悲怆苍凉的基调。
③比兴,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
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感喟。
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⒉自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转“悲”为“喜”。
⒊李白是抱着“奋起智能,愿为辅弼”的宏愿来到长安入仕的,诗中,李白却安于颓废享乐、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样理解?明确:假象,李白借酒来消除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骨子里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报国无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⒋本段你最喜欢哪句?估计哪个名句高考会涉及?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
五、讨论学习第二段:⒈有了“乐观”精神,表现怎样?(狂)⒉怎样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你赞同吗?作者情感如何?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痛苦。
高中语文 3.1《将进酒》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二、重点与难点1.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2.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三、教学方法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诗与酒总是如影随形,多少文人墨客都是在纵情豪饮的同时,才忘情吟唱出流传千古的佳句名篇。
谈到饮酒赋诗,那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
李白这个人爱酒如命,他不但自己贪杯,同时还喜欢劝朋友跟他一起开怀畅饮。
这有诗为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劝酒诗《将进酒》。
(板书题目和作者)(二)出示目标(多媒体出示)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后,我们来看题目。
(三)解读题目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
本文是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另一位好友元丹丘家作客时所写的劝酒诗。
(四)整体感知既然是诗歌,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要注重反复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我们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心声。
1.检查预习课前已经给大家留了预习作业,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大声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谁能说一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2.教师范读这位同学预习作业完成得不错,但是他的朗读在语调和节奏的变化上稍有欠缺,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在我朗读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
3.自由朗读我刚才的朗读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开音量,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这首诗,想想你就是李白,一会儿再找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
目标可定为: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3.探究诗歌的热情,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走近诗人李白。
重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种神奇液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酒也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品酒,犹如品味一段醇厚的历史风云,亲历一段浩瀚的文化旅程……余光中这样形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呢?《将进酒》也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佳作:《将进酒》。
二.了解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相关知识: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三.读出诗韵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读,教师进行指导示范。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四.品出诗情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天上来: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写法,极言黄河源头之高远。
极写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作品起笔即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人很快就会由年轻变为衰老。
可诗人却以黄河之水一泻万里的流势形象来比喻,使人感到其奔腾咆哮之气势,给人一种奔放豪迈的感受。
而悲叹人生之短暂,则以满头青丝“暮成雪”这一形象来生动表现。
显得更加形象鲜明。
因时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负良辰美景,有兴致的时候应该及时饮酒尽情行乐。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笔锋一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虽然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词,但不难看出,诗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这种及时行乐中虚度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及时行乐,只不过是为了解脱有志不得施展的苦闷与忧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应该干他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快喝酒,不要停。
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写痛饮狂歌,但又表现出不慕功名富贵,愤世嫉俗的精神。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描绘的是痛饮,充满的是豪气。
“且为乐”,即暂且以酒作乐,表明诗人决意要把忧愁和烦恼暂且放下,勉强“为乐”,由此可见,豪饮之中蕴含着极大的忧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前一句是提醒朋友快快尽情干杯,后一句是提示朋友倾听我的激愤之言。
什么样的激愤之言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前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藐视功名利禄;后一句将“古来圣贤”与“饮者”做比,进一步否定了功名与富贵,在痛饮狂歌之中表现出一种“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
写要以尽情饮酒来消散心中的忧愁,同时又表现了在黑暗现实中的苦闷。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中,诗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挤迫害而抑郁不得志自况。
曹植当年为了排解心中不快能不惜美酒昂贵,自己为什么要怕花钱呢?只官尽情地痛饮吧!这里一个“何为”,一个“径须”,充分表现了诗人不惜一切只须痛饮的情景。
这不惜一切痛饮,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无可排解的愁苦。
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一句里,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买酒痛饮的情状与气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极。
诗人以一个“愁”字结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现了作品的主题。
总结:
1.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说出你的依据。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悲伤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怀才不遇)
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快乐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美酒盛宴)
豪放的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美酒盛宴)
愤激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怀才不遇)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狂放的李白——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反客为主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是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的:悲伤——快乐——愤激——狂放,全诗的主基调是愤激。
学生齐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情感。
2.在这首诗中,李白到底有哪些愁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联系李白写作这首诗的年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以及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短暂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圣贤寂寞之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当时8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齐读全诗。
五.悟出诗味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
哪些诗句对此有所体现?(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夸张、比喻、起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