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频数与频率计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解题方法的正确性。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讨论错误原因,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解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如何将频数与频率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6.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专题讲座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2.作业中遇到问题,要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积极寻求帮助。
3.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按时提交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数据中抽象出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数据中的特殊情况,如分组数据的频数计算。
2.重点:运用频数与频率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将频数与频率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3.引导学生观察身高数据的频数分布表,探讨频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4.讲解如何利用频数与频率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背后的信息。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关于学生成绩、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等数据的调查表。
2.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这些数据的频数与频率?它们能反映出哪些信息?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频数与频率进行数据处理。
2.学会使用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来展示数据的频数分布,并能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特点。
3.能够运用频数与频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班级成绩分布、调查数据等,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的调查数据,提出问题:“如何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报名情况?”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频数与频率的意义,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利用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频数与频率的作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c.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分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学策略:
a.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适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教师详细讲解频数与频率的定义,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频数和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问题:在一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的次数是多少?这组数据中3出现的频率是多少?2. 新课讲解:a. 频数的定义: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b. 频率的定义: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c. 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频数 = 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 = 频数÷ 总次数。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实例1:调查50位同学喜欢的篮球明星,统计各个篮球明星的频数和频率。
实例2:一组数据中,数字3出现的频数和频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频数和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如何利用频数和频率来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频数和频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巩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运用频数和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频数和频率的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频数与频率教学案
第2课时总第课时主备人:学习目标:1、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分析的过程,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概念;2、同时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学习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并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学习难点:正确列出统计图表。
自学过程:一、自学课本p75—77页,完成下列问题:1、提问:你们喜爱体育运动吗?请从下面几项中选出你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A、篮球B、跳绳C、跳棋D、羽毛球E、乒乓球想一想从上面统计情况来看,你能很快说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吗?喜欢该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归纳: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各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
探究一:每个同学各掷一枚硬币5次,填写下表:探究二:一次掷两枚硬币,用A,B,C分别代表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形:A、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B、两枚硬币都是反面朝上;C、一枚硬币正面朝上,另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每次掷币都发生A,B,C三种情形中的一种,并且只发生一种。
现在全班同学每人各掷两枚硬币一次,记录各次掷币所得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活动。
归纳:各频数之和等于;各频率之和等于。
二、当堂检测1、抛掷一枚硬币10次,出现正反情况统计如下:那么在这1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数是,频率是。
2、从某服装厂即将出售的一批休闲装中抽检80件,其中不合格的服装有6件,则抽检中合格的频率是。
三、拓展延伸你知道电脑的键盘上为什么不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去排列吗?限时作业(满分10分,时间10分钟)1、小刚将一个骰子随意抛了10次,出现的点数分别为6、3、1、2、3、4、3、5、3、4,在这10次中出现的频数最高的是点数,点数4出现的频率是。
2、请计算“She is fifteen tears old”这句话中字母“e”的频数和频率。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频数与频率》精品教案
教案一: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道频数和频率的含义。
2.能够计算数据中各项的频数和频率。
3.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教学重点】1.频数的概念和计算。
2.频率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2.如何利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例如,学生在一周内上网的时间如下:3小时、5小时、7小时、4小时、6小时、3小时、4小时。
请问上网3小时的频数是多少?5小时的频数是多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频数的含义。
Step 2 频数的计算告诉学生,频数是指数据中一些数值出现的次数。
对于上述例子中的数据,学生可以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并填写到表格中。
数值频数3小时24小时25小时16小时17小时1Step 3 频率的概念告诉学生,频率是指一些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概率。
频率的计算公式是:频率=频数/总次数。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和频率的区别。
Step 4 频率的计算告诉学生,要计算频率,首先需要知道总次数。
在上述例子中,总次数是7、然后计算每个数值的频率,并填写到表格中。
数值频数频率3小时22/74小时22/75小时11/76小时11/77小时11/7Step 5 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思考以下问题:1.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个数值?2.出现频率最低的是哪个数值?3.频率最高的数值和最低的数值之间有什么差别?4.7小时上网的频率和3小时上网的频率之间有什么差别?【教学延伸】可以通过更多实例来巩固学生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和计算。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数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通过手工计算频数和频率,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频数与频率》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学基本概念之后的一个拓展课程。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计算频数与频率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于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计算频数与频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难点:频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例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课件:频数与频率的实例讲解。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有20名喜欢篮球,30名喜欢足球,请问篮球和足球的喜欢频率分别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频数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例,计算其频数与频率,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频数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7.3频数和频率(教案)
7.3频数和频率(教案)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 【学习目标】1、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并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判断.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八年级(1)班有4名同学参加竞选,由全班学生投票产生,办法如下:(1)每人在选票上写1名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姓名,并将选票投入票箱;(2)由全班推选的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记录;(3)填写表格,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环保卫士”.在记录时,候选人的名字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通常,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划记”的方法累计(例如,1票一划,5票为一“正”).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议一议: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调查的对象是谁?2、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3、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4、通过选举产生“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二、数学活动解读:进一步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在统计中频数也可以理解为落在某个组别中的数据的个数;频率也可以理解为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各个组别的频率的和为1.”三、例题选讲:1、(1)在一次数学测试中,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的测试分数如下:67,76,81,79,94,61,69,89,70,87,则分数在80至90分之间的频数为,频率为_______;(2)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某天采访500名市民,其中表示支持的有472人表示反对的有5人,表示无所谓的有23人,那么支持申办的频数为_______,频率为______.(3)对1000个数据进行整理,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______,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4) 一枚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4,5,6.小明投掷6次,正面朝上的数字出现的结果是:3出现2次,4出现1次,5出现3次,那么5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2、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共射了20发子弹,结果如下(单位:环)8 7 7 8 9 8 7 7 8 97 8 10 9 9 8 8 10 9 83、小丽调查了她所在班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141 154 149 154 162 165 168 150 155 163144 168 150 157 155 171 155 160 145 163145 155 152 160 148 145 169 152 160 163158 157 159 160 168 150 157 152 158 155157 157 159 162 145 150 158 144 155 1724、当今,青少年视力的下降已引起全社会关注,为了了解某中学毕业年级300名学生的视(1)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2)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3)若视力为4.9,5.0,5.1均属正常,不需矫正,试估计该校毕业年级学生视力正常的人数约为多少.。
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3、频数与频率(一)教学目标: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教学重点: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教学过程:活动一:问题解决1、下面是小亮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2、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二)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3、明晰: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直观,一目了然。
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A、B、C、D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
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分别计算A、B、C、D的频数与频率。
A的频数为23,A的频率为。
B的频数为8,B的频率为。
C的频数为13,C的频率为。
D的频数为6,D的频率为。
活动二:课堂练习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
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美体学生数频数频率2、你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上表所收集数据的内容。
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这种图叫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
阅读(利用频率绘制的图)3、议一议:小明、小亮从同一本书中分别随机抽取了6页,在统计了1页、2页、3页、4页、5页、6页的“的”和“了”出现的次数后,分别求出了它们出现的频率,并绘制了下图随着统计页数的增加,频率在0。
05至0。
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
“了”字的频率在0。
005至0。
015之间变化。
的使用的频率比了字高4、做一做(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
频率与频数第一课时教案4
第一课时频数和频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
2、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对最喜欢的足球明星的调查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这一过程,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分析理解并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从中体会数据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能分析讨论得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逐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统计数据,学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对于数据的收集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和大胆设计的能力。
授课案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平时课外活动时都参加哪些运动呢?是啊,体育运动是我们所喜爱的活动,它不仅使我们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而且同时还使我们拥有了健康、强健的体魄。
你说我们能不喜欢体育运动吗?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抽样调查数据收集时应注意的问题;样本应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计初步中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和频率。
其实不仅我们同学们喜爱体育运动,可以说全世界人们都喜欢,并且还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尊敬和喜爱的体育明星,你们喜欢哪些体育明星呢?请说出几个来,下面我们一起在班上做个调查统计。
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教材内容讲解P的例题例1:讲解教科书161分析:(1)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一眼很难看出谁是该班同学们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当数据越多就越难看出;因此必须把表中的A、B、C、D分别数出来,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示出来。
(2)分组交流讨论,只要能明显的看出各组数据的多少,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都可,让学生说出各组表示方法的优点。
(3)刚才(2)问中学生的设计方案中肯定出现了这两种表达方式,它们的优点是,上图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数据多,哪个数据少;下图直观,一目了然,除了具备上面的优点外,还可以比较出各组数据的差别有多大。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切实地把学生组织到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去,在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和认识频数(率)概念的实际含义与来源。
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统计活动和实例,让学生理解频数(率)对于具体问题的具体含义,逐步掌握各种具体的频数(率)的共同本质,从而形成关于频数(率)的一般概念,不要抽象地了讲解频数(率),不给出频数(率)的数学定义,也不要求学生掌握和叙述定义。
(2)长度在5.95—6.45cm的麦穗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______.
(3)众数在_____组,中位数在___组.
四、课堂小结
学生交了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小结频数、频率的意义。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完全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并能列出相应的统计表。基本能能根据数据独立处理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频率=频数÷总个数
频数=频率×总个数
总个数=频数÷频率
2.频数之和等于总次数,频率之和等于1。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件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发现,更进一步理解频数及频率。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合作、交流、讨论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课堂练习。
(4)小丽根据小明的结果制成了下面的图表,你能从中迅速判断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篮球明星吗?还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一般地,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称为此数据的频数,而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此数据的频率。
2、整理频数,频率和总个数之间的公式。
3、由上表你有什么发现?1频数,频率和总个数之间的公式: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衡量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等,对本章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频数与频率教案初中
频数与频率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学会计算频数与频率。
3. 能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计算频数与频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2. 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据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频数与频率,这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比如调查问卷、考试分数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频数的定义:频数是指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
2. 讲解频率的定义:频率是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3.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数据集,共有100个数据,其中落在小组1的有20个数据,那么小组1的频数为20,频率为20%。
4. 引导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频数表示数据在各个小组的分布情况,频率则表示数据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定一个数据集,让学生计算各个小组的频数与频率。
2. 引导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处理等。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频数与频率来解决?3. 拓展知识:频数与频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数据分析、概率计算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练习计算给定数据集的频数与频率。
2. 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唤起学生对已有统计知识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导入环节的数据,引出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学会用数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6.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据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阐述利用频数和频率估计总体分布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关系。
-培养学生利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习自信心。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7.3频数与频率-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3 频数与频率-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频率和频数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掌握分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频率和频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频率和频数的含义,计算方法。
2.分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频率和频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30分钟分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60分钟运用频率和频数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通过实际例子介绍频率和频数的含义。
2.讲解频率和频数的计算方法。
步骤二:学习分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1.讲解什么是分组数据,如何进行分组。
2.讲解分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的计算方法。
3.给出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和操作。
步骤三:综合练习1.给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并要求学生进行频率和频数的计算。
2.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频率和频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式1.板书讲解法。
2.课堂互动式授课。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
2.访谈评价。
3.作业评价。
评价标准1.对频率和频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2.对分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3.能够运用频率和频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重点讲解了频率和频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组数据的频率和频数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和操作。
在评价方面,除了课堂表现评价外,还应该加强作业评价的力度,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常课外时间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所学知识。
在下一节课中,应该针对上节课的反思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频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个数。
2. 频率的定义:一组数据中符合条件的个数与数据总和的比值。
3. 频数与频率的关系:频率= 频数÷数据总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关系。
2. 利用实例演示,让学生加深对频数与频率的理解。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频数与频率。
2. 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关系。
3. 演示实例,让学生加深对频数与频率的理解。
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利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1. 让学生学会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利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如何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不同情况下频数与频率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利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利用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
2. 讲解利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演示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频数与频率的图形表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图形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绘制频数与频率图形的技能。
1. 条形图表示频数与频率。
2. 折线图表示频数与频率。
频数与频率优秀教案
频数与频率优秀教案篇1:频数与频率优秀教案频数与频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二)能力训练要求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2.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难点1.决定组距与组数.2.数据分布规律.教学方法交流探讨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收集有关数据.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篇2:频数与频率-频数与频率(第二课时)湖北省丹江口市丹赵路中学设计:王世涛教学内容课题名称频数与频率学科数学总课时数1版本名称湖南教育出版社年级八年级册次上册单元章节名称第四章页码119面执教者陈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会进行统计活动,并计算频率。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实例中抽象出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理解整理数据的方法及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意识。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段村镇办一中梁晓庆3.频数与频率(一)总体说明本节是《频数与频率》的第3小节,占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它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对样本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过程: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通过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发展统计观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在小组活动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难点:运用频率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主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
2.春晚年年有,而大家年年都在看。
在那么多主持人(董卿A、朱军B、李咏C、周涛D)中,你最喜欢哪个主持人呢?如果我想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主持人,需要干什么呢?要采取哪种调查方式?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呢?(全班以列为单位,把调查结果写在黑板上)ABAABBCDAB ABCCAABBCCABCCAABBCC ABCDDABDBCCBCCDCCCCDⅡ.层层紧扣,探究新知:1.根据黑板上的调查结果,你能很快地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主持人吗?2.你认为这种数据表达方式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3.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式写在黑板上。
方式1:列表法:主持人学生数(画正字)学生数A 12B 14C 18D 6方式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4.引出频数、频率的概念,并分析注意事项。
功课频数频率A 12 0.24B 14 0.28C 18 0.36D 6 0.12合计50 1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注意: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各小组频率之和等于1。
5.练习①一个数据个数是n的样本。
如果将所有频数相加,其和应是(),将所有频率相加,其和应是()。
②已知在一次选举班长的投票中,50名同学中有35名同学同意李强同学当班长,这个事件中,频数是(),频率是()。
《频数与频率》教案
《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并列出相应的统计图表;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计算频数与频率.并根据绘制出的统计图表,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爱球类体育运动吗?请从下面几项中选出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A、篮球B、排球C、足球D、羽毛球E、乒乓球(请每一位同学报,在黑板上写下进行统计)问题:(1)想一想:从上面统计情况来看,你能很快说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吗?(2)你们认为这种数据统计方式好不好,能否设计出比较好的表示方式?(3)你能说出每个项目的喜欢的人数吗?情景设置1.数学实验室: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举办“环保节”,要求每班选出1名“环保小卫士”,选举办法如下:(1)民主提名候选人,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得票数较多得前3名为正式候选人;(2)再同一发放得白纸(选票)上,各自写上你认为应当选的1名候选人名字;(3)将选票投入票箱;(4)由全班推选的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5)根据统计结果,得票最多得同学当选为“环保小卫士”.教师讲解:在记录时,候选人的名字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通常,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划记”的方法累计(例如,1票一划,5票为一“正”).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absolute frequency),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r elative frequency).学生全方位参与选举过程和统计过程.课堂讨论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调查的对象是谁?2)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3)每位候选人得票得频率指的是什么?4)你认为通过选举“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例题解析例小芳参加了射击队,在一次训练中,她先射击了15次,教练对其射击方法作了一些指导后,又射击了15次.她两次射击得分情况如课本第149页表所示:(1)用表格表示小芳射击训练中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频数和频率.(2)分别求出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平均数(精确到0.01),比较射击成绩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学以致用.巩固新知1、下表是某两个班级成绩情况统计表请问(1)甲、乙两班中哪个班级的优秀人数、及格人数的频数是多少?(2)你觉得哪个班成绩较好些?你的依据是什么?2、某单位有100人五一节全外出,去旅游目的地的人数调查情况如下:上海(36人),杭州(24人),北京(x人),海南(频率为0.32)则去上海的频率为,去杭州的频率为,去海南的人数为,去北京的人数为 .问题:根据上面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频数、频率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1)等于总人数. (2)等于1.。
《频数与频率》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2青岛版 (6)
5.1《频数与频率(一)》课题预设目标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2、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算频率。
3、了解频数、频率的一些简单实际应用。
增删教学重难点重点:频数、频率的概念及运用。
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教具准备直尺知识链接数据整理及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引入新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平均数与方差分别反映数据的什么特征?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3.69,2s=0.2749,请说明平均数和方差能说明医院新生婴儿体重在哪一个范围内人数最多,哪个范围内最少?你能说出体重在3.55—3.95kg这一范围内的婴儿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频数的概念: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
某医院2月份出生的20名新生婴儿体重统计表问:哪一个组别的人数最多?所占的比值是多少?哪一个组别的人数最少?所占的比值是多少?我们把这个比值就叫该小组的频率。
频率的概念:一般地,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总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
由此可知:(1)数据总数频数频率=(2) 频数=频率×数据总数(3)频率频数数据总数=;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李明和张健站在罚球处进行定点投篮比赛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数据显示,李明投中的频数是____;投中的频率是____;张健投中的频数是____,投中的频率是____,两人中投中率更优秀的是______。
四、随堂练习教材P150页 练习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频数和频率是统计中两个重要的数字特征,它们反映了各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板 书 设 计 频数与频率(一)1、频数的概念。
例12、频率的概念。
3、数据总数频数频率=学生练习作业教材P153页 A 组 第1题教学反思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李明 张健 投中数 30 25 未中数2015数的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
3、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先对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体育运动项目做调查,教师
制作好课件。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交流各自调查的结果,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也体会到其必要性;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问题)
提问:你们喜爱球类体育运动吗?请从下面几项中选出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
A、篮球
B、排球
C、足球
D、羽毛球
E、乒乓球
(每小组分别请二号同学到小黑板上进行统计,将每位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用字母表示出来。
通过活动,使学生再次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
二、想一想
(投影显示问题)
问题:1、从上面统计情况来看,你能很快说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吗?
2、你们认为这种数据统计方式好不好,能否设计出比较好的表示方式?
(此问题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整理与表示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复习数据表示的几种方法)
三、活动与探究
(学生交流各自课前对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参加交流的同学加以肯定并作出适当的点评。
)
本问题除了课本上给出的列频数颁布表、频率颁布直方图外,还可以提醒学生用数据的其他表示方法进行统计,如画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四、讲解概念
1、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2、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在讲解这两个概念时,切忌不要生搬硬记,要结合上述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让学生体会其意义,如有25人喜爱篮球运动,则把篮球的频数记为25,再用25除以全班总人数即得喜爱篮球运动的人的频率)五.做一做
对课本158页“读一读”进行统计,看看哪个汉字的使用频率最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1、学会用正确的统计方式表示一组数据。
2、理解频数、频率。
(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
八.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5.3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