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和核酸化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蛋白质和核酸》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蛋白质和核酸》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蛋白质和核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修5中的一篇内容,着重介绍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并深入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意义。

1.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2.1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的定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蛋白质的结构层次1.2.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蛋白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功能与应用1.2.3 核酸的基本概念•核酸的定义•核酸的组成元素•核酸的结构1.2.4 核酸的功能与应用•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结构与表达调控•核酸的应用领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习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组成元素和结构层次;•掌握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蛋白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了解蛋白质的功能与应用。

2.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能够比较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应用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蛋白质与核酸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3.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并能够分析其功能在结构中的体现。

3.2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比较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4.1 探究式教学法本节课对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学习,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入引入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概念,以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教学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层次。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与蛋白质研究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与蛋白质研究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与蛋白质研究生物化学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分子成分,比如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和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分子,它们不仅在细胞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医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因此,核酸和蛋白质的研究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生物科技、医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的一环。

核酸的研究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是一种由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类基本类型。

DNA是截至目前为止已知的生物大分子中储存信息和遗传的主要分子,而RNA则负责DNA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另外,核酸也在细胞内的染色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和动物体内,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内部和线粒体中,在植物体内则存在于细胞核、质体和线粒体等地方。

DNA的结构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即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鸟嘌呤,以及磷酸骨架组成。

这四个碱基的排列顺序是通过遗传信息来确定的。

DNA的研究围绕着如何从高分子链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形式中解析出这些遗传信息。

同时,DNA的缺陷与修复也是DNA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除了DNA外,RNA也是生物大分子中重要的成分。

RNA分为多种类型,包括mRNA、rRNA、tRNA等。

mRNA是RNA的一种,是一种由核酸组成的短链,其作用是将DNA中的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以便翻译成蛋白质。

rRNA和tRNA也是RNA的一种,它们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其中,rRNA作为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负责翻译mRNA指令以生产蛋白质,而tRNA则将氨基酸带到核糖体以形成新蛋白质。

与核酸不同,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中最为复杂的一类,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生物大分子之一。

蛋白质包括多种类型,如酶、抗体、肽、激素等,其结构和功能都有着极大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蛋白质研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从蛋白质的结构中解析它们的功能。

在高分子中,蛋白质的构成完全不同于核酸。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3节 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点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3节 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点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极为重要的功能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它不仅是细胞、组织、肌肉、毛发等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一、氨基酸1、氨基酸的分子结构氨基酸是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2)取代后的产物。

氨基酸的命名是以羧基为母体,氨基为取代基,碳原子的编号通常把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离羧基次近碳原子称为β碳原子,依次类推。

2、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状态:无色晶体;熔、沸点:较高;溶解性:能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3、氨基酸的化学性质(1)甘氨酸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甘氨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基中—COOH为酸性基团,—NH2为碱性基团。

(3)成肽反应两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酸或碱存在下加热,通过一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分子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称为成肽反应。

二、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1、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显著特征是: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结构。

蛋白质的特殊功能和活性与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特定空间结构相关。

2、蛋白质的性质(1)水解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肽类化合物,最终水解得到各种氨基酸。

(2)盐析少量的盐能促进蛋白质溶解。

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盐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反而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

因此可用盐析的方法来分离提纯蛋白质。

(3)变性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氧乙酸、乙醇、丙酮等。

变性是一个不可逆(填“可逆”或“不可逆”)的过程,变性后的蛋白质生理活性也同时失去。

(4颜色反应颜色反应一般是指浓硝酸与含有苯基的蛋白质反应,这属于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有机化学 蛋白质和核酸

有机化学 蛋白质和核酸

Phe
2). C-末端测定
羧肽酶法: 羧肽酶只能水解C端氨基酸的肽键。
O O O H2NCH 2CNHCHCNHCHCOH CH2C6H5 CH3
H2O, 羧肽酶
O O O H2NCH2CNHCHCOH + H2NCHCOH CH3 CH2C6H5
新C端 根据各氨基酸放出的先后和含量,就可以推断出C端 氨基酸的种类和次序。 对于大分子蛋白质或较长的肽链,必须结合部分水解 法,利用各个肽片断中的重叠结构推出整个肽链的氨基酸 排列次序。
α-羟基-α氨基酸
α-酮酸
α - 氨基酸中的氨基被氧化剂氧化,或在生物体内酶的作 用下生成α - 亚氨基酸,然后经过水解、脱氨生成α - 酮酸。
3.脱水反应—成肽
O -H2O H2N CH C OH + H NH CH COOH R R
O H2N CH C NH CH COOH R
二肽
肽键
R
4. 与水合茚三酮的反应
pH=9 说明为碱性氨基酸,调pI 应加碱,故pI >9。
2.氨基酸中氨基的性质
(1)与亚硝酸反应
R CH COOH + HNO2 NH2
R CH COOH + N2 + H2O
OH α - 氨基酸中的伯氨基可与亚硝酸反应生成羟基酸, 并放出氮气,根据放出氮气的量可计算出α - 氨基酸的 含量。脯氨酸不含伯氨基除外。
(3)与生物碱试剂作用
+ NH3 Pr COOH
+ Cl 3COO
Pr
NH2 COOH
+ OOCCCl 3
5、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分子内部 的特有结构,导致理化性质改变,生理活性丧失的现象称 为蛋白质的变性。

生物化学中核酸和蛋白质的交互作用

生物化学中核酸和蛋白质的交互作用

生物化学中核酸和蛋白质的交互作用生物化学中,核酸和蛋白质是两种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分别承担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等重要功能。

而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许多生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核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形式和功能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形式:一是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理作用,即电荷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等;二是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结构上的相互作用;三是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化学作用,即酶反应。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产生许多的生物功能。

例如,某些核酸可以通过与特定蛋白质结合,调节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另外一些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可以形成某些酶,在生物化学反应中担任催化剂等。

二、蛋白质识别核酸的基本原理在生物过程中,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之间的空间构象。

蛋白质要识别和结合到核酸上,需要细致的空间匹配。

具体来说,蛋白质通过具有亲和力的氨基酸残基与核酸上的碱基或磷酸基团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与核酸的结合。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氨基酸残基可以在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时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核酸结合蛋白质中一些亲酸性氨基酸(如精氨酸和赖氨酸)可以通过与核酸上的过氧酰基或磷酸酯键形成离子键或氢键等静电相互作用;而一些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残基则可以通过与DNA上的基团形成一个氢键和一个离子键来促进蛋白质与DNA结合。

三、核酸识别蛋白质的基本原理相比蛋白质识别核酸,核酸识别蛋白质非常困难。

不仅如此,在实际的生物过程中,核酸多半不能够独立的关联和结合到蛋白质上。

其中一些较大的核酸分子(如染色质)需要先通过一些特定的辅酶(如组蛋白)形成紧密的团块,才可以识别和组合到蛋白质上。

在核酸识别蛋白质的过程中,DNA倾向于被特定类型的亲酸性氨基酸残基所识别。

这些亲酸性氨基酸残基通常是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多肽链的一部分。

例如,在基于基序DNA识别的转录因子中,存在着许多亲酸性氨基酸,如精氨酸和赖氨酸,它们通过调整其体内电荷来辅助识别与结合到基序DNA上。

蛋白质和核酸化学PPT课件.ppt

蛋白质和核酸化学PPT课件.ppt
试问100g大豆中含蛋白质多少克?
▪ 2. 用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得0.2ml血清中含
氮2.1mg,问100ml血清中含蛋白质多少克?
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 20标准氨基酸 ▪ 氨基(-NH2)和羧基(-COOH)
COOH H2N—Cα—H
R
不带电形式
COO+H3N—Cα—H
2.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蛋白质的空间
结构一旦改变 就会影响蛋白 质的生物活性。
▪ (如右图)牛
核糖核酸酶的 空间结构与功 能。
•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1985年4月,医学家 们在英国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这一世界 始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1986年11 月将该病定名为BSE,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 •食用被疯牛病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的人,有 可能染上致命的克罗伊茨费尔德—雅各布氏症 (简称克-雅氏症),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 痴呆或神经错乱,视觉模糊,平衡障碍,肌肉 收缩等。病人最终因精神错乱而死亡。 医学 界对克-雅氏症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定论,也未 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1)
(2)
(二)
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蛋白质的一级 结构一旦确立,其空间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也基本确立。
四、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多肽链需通过各种方式卷曲成特定的空间
结构。蛋白质肽链通过折叠、盘曲,使分 子内部原子形成一定的空间排布及相互关 系,称为蛋白质的构象,即空间结构。
(2)分子病
——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与 正常有所不同的遗传病。
镰状细胞贫血(sick-cell anemia) 从患者红细胞中鉴定出特异的镰刀型或月牙型细胞。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在生命起源和演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功能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化学结构与功能1.1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链接而成的线性多肽,其中每个氨基酸分子有自己的化学结构,包括α-氨基酸、β-氨基酸等等。

常见的α-氨基酸有20种,在不同的蛋白质中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形成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即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氢键作用下的螺旋状或β-折叠状分子链,三级结构是由氢键、离子键、氢结合、疏水作用等多种非共价力相互作用所维持的三维结构,而四级结构是由两个或多个具有独立生物活性的多肽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物。

1.2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是细胞和生命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生命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控制基因表达、构建细胞骨架、调节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蛋白质作为酶可以在细胞代谢、免疫反应和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谷氨酸脱氢酶、葡萄糖氧化酶等酶就是在控制代谢反应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蛋白质。

蛋白质还可以作为携带物质得到利用,如血红蛋白携带氧分子,白蛋白携带脂溶性物质等。

此外还可以构建细胞骨架、参与免疫反应等。

二、核酸的化学结构与功能2.1 核酸的化学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是基因信息的储存、复制、转录和翻译的重要分子。

核苷酸由五碳糖、硫酸基和核苷酸碱基组成。

在DNA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硫酸基为磷酸,碱基包括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脱氧胸腺嘧啶四种;在RNA中,五碳糖为核糖,硫酸基为磷酸,碱基包括腺嘌呤、尿嘧啶、鸟嘌呤、胸腺嘧啶。

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它们的分子结构有所不同。

DNA是双螺旋结构,由两个互补的链通过氢键相互配对而形成的,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通过两条氢键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则通过三条氢键相连。

蛋白质和核酸的异同点

蛋白质和核酸的异同点

蛋白质和核酸的异同点引言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两类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比较蛋白质和核酸的异同点,包括化学结构、功能、合成方式等方面。

化学结构蛋白质和核酸在化学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长链聚合物。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形成多肽链,多肽链进一步通过各种非共价键和共价键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主要结构包括原生结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等)、三级结构(空间折叠)、四级结构(多个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

核酸核酸也是由单体组成的长链聚合物,但单体单位不同于氨基酸。

核酸由核苷酸单元组成,每个核苷酸由一个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一个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单链核酸,双链核酸由两条互补的单链通过氢键相互配对而形成。

功能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体内承担不同的功能。

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蛋白质作为酶参与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促进代谢过程的进行。

其次,蛋白质作为结构分子,在细胞内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此外,蛋白质还参与信号传导、免疫应答、运输分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核酸核酸主要作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内,承载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存储。

DNA是一种双链核酸,在细胞中存储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功能性蛋白质。

RNA则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分子,再通过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

合成方式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方式也存在差异。

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称为蛋白质合成或蛋白质生物合成。

该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步骤。

首先,DNA模板上的基因序列通过转录过程被转录成mRNA分子。

然后,mRNA分子通过翻译过程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蛋白质。

核酸核酸的合成过程称为核酸生物合成或DNA复制。

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中。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教案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教案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教案主题:蛋白质和核酸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3.了解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一、蛋白质1. 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18种氨基酸构成了蛋白质。

2. 蛋白质的结构:主要由氨基基团、羧基团和侧链组成,具有四级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3. 蛋白质的功能:酶、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都是蛋白质的功能。

二、核酸1. 核酸的组成:由糖、磷酸和碱基组成,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

2. 核酸的结构:DNA和RNA是生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核酸,都具有双螺旋结构。

3. 核酸的功能:DNA存储遗传信息,RNA参与蛋白质合成。

三、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1. 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在强酸或酶的作用下会发生水解反应。

2. 核酸的水解:核酸在酶的催化下会发生水解反应,形成核苷酸。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实验操作,观察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问答;2. 学生小组展示;3. 实验操作数据分析。

教学反思:1. 讲解是否详细清晰;2. 学生理解及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延伸:1. 探讨蛋白质和核酸的应用领域;2. 深入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新研究进展;3. 拓展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领域。

(以上为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一章 蛋白质与核酸化学

第一章 蛋白质与核酸化学

符号
R 基化学结构
H 3C H 3C H 3C H 3C CH CH CH CH CH
等电点
6.02 5.97
Ala Val Leu Ile Phe Trp Met Pro
非 极 性 氨 基 酸
(8 种)
3
CH
3 2
2
5.98 6.02
3
CH CH
2
CH
5.48
2
CH N H 3C H 2C H 2C S CH CH CH N H
简单的小分子-氨基酸聚合而成的,氨基酸是组成蛋 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天然蛋白质中存在的氨基酸有 20种,均由相应的遗传密码编码(编码氨基酸)。从 细菌到人类,所有物种中一切蛋白质都是由这20种氨 基酸构成的。
下图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下图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所有的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分 子中同时具有1个羧基(-COOH) 和1个氨基(-NH2),同一分子上 既有酸性羧基,又有碱性氨基。故 为两性化合物。不同氨基酸之间的 差异在于侧链的R基团结构不同。
+
+
9.74
精氨氨 ( arginine )
Arg
10.76
天天氨氨 ( aspartic acid ) 谷氨氨 ( glutamic acid )
Asp Glu
- OOC CH 2 - OOC CH CH 2 2
2.97 3.22
(三)氨基酸的主要理化性质 1、氨基酸的紫外吸收特性
Tyr、Phe、Trp的R基含有共轭双键, 在220-300nm近紫外区有吸收。
溶液扩散慢、粘度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性质的用途: 胶体性质的用途:
分离纯化蛋白质:透析法:利用其不能透过半 透膜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及蛋白质互作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及蛋白质互作

生物化学中的核酸及蛋白质互作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在生物化学中,核酸和蛋白质是两个重要的分子,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互作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核酸和蛋白质在生物化学中的互作关系,以及它们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调控。

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分子之一,包括DNA和RNA两种。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RNA则参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

核酸的结构由碱基、糖和磷酸组成,其中碱基是核酸的核心部分,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四种。

核酸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互连接,形成双链结构(DNA)或单链结构(RNA)。

核酸在细胞内发挥着多种功能。

首先,DNA作为遗传物质,携带着细胞的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和遗传转录传递给后代细胞。

其次,RNA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信息被转录成RNA,然后通过翻译过程将RNA编码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此外,RNA还参与了细胞内的多种调控过程,如RNA干扰和RNA修饰等。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丰富的分子,它们在细胞内担任着多种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指氨基酸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α螺旋和β折叠等结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立体空间结构,由各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所决定;四级结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多肽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物。

蛋白质在细胞内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蛋白质作为酶,在细胞内催化各种生化反应,如代谢、合成和降解等过程。

其次,蛋白质作为结构蛋白,参与细胞的结构组织和维持细胞的形态。

此外,蛋白质还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运输和免疫等重要生物过程。

三、核酸和蛋白质的互作关系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互作是生物体内最为复杂和重要的分子互作之一。

在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之间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作用。

化学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点

化学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点

化学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点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化学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蛋白质和核酸知识点(一)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2)取代后的生成物称为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同时存在羧基(-COOH)和氨基(-NH2)两个官能团,既具有氨基又具有羧基的性质。

说明:1、氨基酸的命名有习惯命名和系统命名法两种。

习惯命名法如常见的氨基酸的命名,如: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等;而系统命名法则是以酸为母体,氨基为取代基,碳原子的编号通常把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次近的碳原子称为β-碳原子,依次类推。

如:甘氨酸又名α-氨基乙酸,丙氨酸又名α-氨基丙酸,苯丙氨酸又名α-氨基β-苯基丙酸,谷氨酸又名α-氨基戊二酸等。

2、某些氨基酸可与某种硝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如:甘氨酸与硝基乙烷等。

3、氨基酸结构中同时存在羧基(-COOH)和氨基(-NH2),氨基具有碱性,而羧基具有酸性,因此氨基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是一种两性化合物,在与酸或碱作用下均可生成盐。

氨基酸在强碱性溶液中显酸性,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而在强酸性溶液中则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在溶液的pH合适时,则以两性的形式存在。

如:4、氨基酸结构中存在羧基(-COOH)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醇作用生成酯。

5、氨基酸结构中羧基(-COOH)和氨基(-NH2)可以脱去水分子,经缩合而成的产物称为肽,其中-CO-NH-结构称为肽键,二个分子氨基酸脱水形成二肽;三个分子氨基酸脱水形成三肽;而多个分子氨基酸脱水则生成多肽。

如:发生脱水反应时,酸脱羟基氨基脱氢多个分子氨基酸脱水生成多肽时,可由同一种氨基酸脱水,也可由不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多肽。

6、α-氨基酸的制取:蛋白质水解可得到多肽,多肽水解可得到α-氨基酸。

各种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蛋白质和核酸 大学有机化学

蛋白质和核酸  大学有机化学

1.氨基酸的酸-碱性——两性与等电点
(1)两性
R CH NH2 COOH
+ H 2O
R
CH NH2
COO
-
+
H3 O
+
R
CH NH3
+
COOH
+
OH
-
R
CH COOH NH 3
H
OH R CH COOH NH 2 R CH COO NH 2
(2)等电点
R- CH-C O O NH 2
H
+
HO
-
R- CH-C O O NH 3
CHO OH OH OH CH 2 OH β
CHO CH 2 CH 2 OH H OH OH O H OH H H H H OH CH 2 OH H OH
OH
β
D
β D 2 脱氧呋 脱氧呋喃核糖 -D-2-脱氧呋喃核糖
2
2. 碱基 核苷酸中的碱基都是嘧啶或嘌呤的衍生物
CH 3 O N H NH O CH 3 HO N N OH
RNA 酸 单 体 中 的 核 苷中 的 核 苷 酸 单 体 RNA中的核苷酸单体
DNA 中 的 核 苷 酸 单 体 酸 单 DNA 中 的 核 DNA中的核苷酸单体苷
二、核酸的结构
1
N O O P OH H O O P OH H O O P OH O O O CH2 O H H H OH CH2 O H N
T(胸腺嘧啶)
N HO N OH
NH O N H O
U(脲嘧啶)
NH 2 N N H O
NH 2 N N OH
C(胞嘧啶)
NH 2 N N N N H

蛋白质和核酸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

蛋白质和核酸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

蛋白质和核酸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在化学组成上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化学组成的角度探讨蛋白质和核酸的异同。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

氨基酸是一种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氨基酸有20种,它们在侧链(R基团)的结构上存在差异,从而赋予蛋白质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核苷酸是由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组成的。

常见的核苷酸有腺苷酸、鸟苷酸、胸苷酸和尿苷酸等。

其中,核苷酸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DNA)或核糖(RNA),氮碱基包括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尿嘧啶等。

三、蛋白质和核酸的共同之处1. 化学元素组成:蛋白质和核酸都由碳、氢、氧和氮等元素组成,其中蛋白质中还含有硫元素。

2. 功能:蛋白质和核酸都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

蛋白质参与构建细胞结构、催化生物化学反应、传递信号等;核酸则负责存储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和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四、蛋白质和核酸的差异1. 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而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而核酸中的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聚合物。

2. 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包括氨基、羧基和侧链,而核苷酸的结构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氨基酸的侧链结构多样,决定了蛋白质的特性和功能;而核苷酸的氮碱基决定了核酸的特性和功能。

3. 功能: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建立,如构建细胞膜、骨骼、肌肉等,还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传递信号等。

而核酸主要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4. 物理性质:蛋白质通常为无色或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具有各种生物活性。

核酸一般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具有较高的熔点。

总结起来,蛋白质和核酸在化学组成上有所不同。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而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蛋白质和核酸》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3 节蛋白质和核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认识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完成蛋白质性质知识的形成,强化“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的认识。

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蛋白质、酶等重要物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2014 年抗ft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等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强烈兴趣。

教学重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组成。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练习巩固。

教学媒体(设计)1.实验教学用品:学生实验用品2.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感动中国短视频)教学过程[课的引入展示“埃博拉病毒”图片]2014 年,“埃博拉病毒”,严重危及到非洲人民的生存与健康,人们闻之色变。

经研究埃博拉病毒,有着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

为了更好的消灭埃博拉病毒,我们需要研究蛋白质的性质。

大家都知道——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氨基酸。

[学生回答] 氨基酸。

[板书]一、氨基酸[展示]几种重要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提问]观察氨基酸都含有什么官能团?[学生回答]羧基和氨基。

[提问]通过官能团预测氨基酸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回答]酸性和碱性[引导]羧基具有酸性,氨基具有碱性。

所以蛋白质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碱反应,我们以甘氨酸为例。

分别书写氨基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哪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板演]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 +H2ONH2CH2COOH+HCl→HOOCCH2NH3Cl[评价学生板演][总结演书]1、两性[引导]那么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2019/2/24 第一章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6
第三节 雌性生殖生理
雌性动物的主性器官是:卵巢 卵巢的主要功能: •生成卵子 •分泌雌激素
成熟卵泡
卵 2019/2/24 第一章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7
一、卵子的生成
(一)卵泡的发育 卵泡在胚胎期由卵巢表面的生殖上皮演化而来。原 始卵泡仅由一个卵原细胞和包围在其外面的少量卵 泡细胞组成,在 出生后,原始卵泡发育成为初级卵泡
第 十 章
生 殖
2019/2/24
第一章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雄性生殖生理 第三节 雌性生殖生理
2019/2/24
第一章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2
第一节 概述
一、性成熟和体成熟 性成熟: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 殖器官和副性征基本发育完全,开始具 有生殖能力的这一时期, 称性成熟。 体成熟:机体性成熟后,组织器官继续 发育,直到具有成年动物固有的形态和 结构特点,即体成熟。
2019/2/24 第一章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12
三、雌性家畜的性周期
1.性周期
雌性动物性成熟以后,卵巢便有规律地 出现卵泡成熟和排卵过程。哺乳动物的排 卵是周期性发生的,伴随每次排卵,雌性 动物的机体,特别是生殖器官,要发生一 系列的形态和生理性变化。 把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之前,(或由 一次排卵到下次排卵的间隔时间)叫 ~~~~~~。
2019/2/24
第一章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
9
(三)卵子的生成
雌性家畜性成熟后,卵巢就有卵泡周期性的 发育和成熟。卵泡中含有卵子,卵子随着卵 泡发育至一定阶段后既从成熟的卵泡排出, 这一过程称—排卵。
2019/2/24

蛋白质和核酸化学ppt课件

蛋白质和核酸化学ppt课件






最新课件
29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最新课件
30
此类蛋白质只有完整四级结构才有生物学活性
最新课件
31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天然状态, 有催化活性
(一)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2
(分子病)
58 65
1.核糖核酸酶一级结构与
功能的关系 二硫键破坏
去除尿素、 β-巯基乙醇
SH
后,生物学活性
65
丧失。
最新课件
44
三.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凝固及其应用
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沉淀。 1.盐析:在蛋白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蛋
白质表面的水化膜即被破坏,其所带电荷 也被中和,蛋白质胶粒失去这两种稳定因 素而沉淀,这种沉淀过程称为盐析(salting out)。
最新课件
45
三.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凝固及其应用
除脯氨酸外,其余氨基
酸均属α-氨基酸,其化 学结构式具有共同的特 点,即连接羧基的α-碳 原子上有一个氨基,称 为α-氨基酸。
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为侧链基团。
最新课件
6
各种氨基酸的结构区别在于侧链(R基团)的不 同,故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
COO-
CHRH3
C +NH3
H
L-氨基酸的甘丙通氨氨式酸酸
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及辐射等因素。
– ①利用变性:
酒精消毒
高压灭菌
血虑液制备
– ②防止变性:低温保存生物制品,避免接触变性因素。
– ③取代变性:乳品解毒最(用新课于件 急救重金属中毒)
49
不可逆变性和可逆变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逆变性和可逆变性
5.运动与支持作用
6.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
7.氧化供能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 主要元素: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还含有 少量硫、磷和金属元素。 2. 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含氮量 为16%,这是蛋白质元素组成的一个特点。 3. 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6.25×每克样品
肽键
生物活性肽
• 生物活性肽: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 的低分子量肽,在代谢调节、神经传导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称为生物活性肽。
• 如:脑啡肽;激素类多肽;抗生素类多 肽;谷胱甘肽;蛇毒多肽等。
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 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 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蛋白质能够发生两性离解,也有等电点。 在等电点时(Isoelectric point pI),蛋 白质的溶解度最小,容易沉淀析出。 • 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电 极移动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电泳 (Electrophoresis)。
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和分子量测定
• 电泳 • 蛋白质在等电 点pI条件下, 不发生电泳现 象。利用蛋白 质的电泳现象, 可以将蛋白质 进行分离纯化。
镰刀型贫血症与分子病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构象病)
1.血红蛋白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Hb未结合O2时, 4个亚基结构紧密,称 紧张态(T态)。随着O2 的结合,空间结构发生 变化,使结构相对松 弛,称松弛态(R态)。 T态对氧亲和力低,R 态对氧亲合力高,是 Hb结合O2 的形式。 肺毛细血管O2 分压高, 促使T态转变成R态, 组织毛细血管, O2 分 压低,促使R态转变成 T态。
(二)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除脯氨酸外,其余氨基 酸均属α-氨基酸,其化 学结构式具有共同的特 点,即连接羧基的α-碳 原子上有一个氨基,称 为α-氨基酸。
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为侧链基团。
各种氨基酸的结构区别在于侧链(R基团)的不 同,故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
COO
+
CH H 3 R
3.血红蛋白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例:镰刀形红细胞贫血
HbA β 肽 链 N-val ·his ·leu ·thr ·pro ·glu ·glu ····· C(146)
HbS β 肽链 N-val ·his ·leu ·thr ·pro ·val ·glu ····· C(146)
这种由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所导致的疾病, 称为“分子病”。
HS
110
HS
非折叠状态,无活性
2.胰岛素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将A链N端的第1个氨基酸残基切去,其活性 只剩2%~10%,再将第2~4位氨基酸残基切去,其 活性完全丧失。 (2) 将A、B两链间的二硫键还原,A、B两链即 分离,胰岛素的功能完全消失。 (3) 将B链第28~30位氨基酸残基切去,其活性仍 能维持100%。
2.朊病毒蛋白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构象疾病包括:人纹状体脊髓变性病、 老年痴呆症、亨廷顿舞蹈病、疯牛病等。 例:疯牛病中的蛋白质构象改变 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 PrP)引起 的一组人和动物神经退行性病变。
正常PrP富含α-螺旋,称为PrPc。在某种未知蛋
白质作用下转变成为β-折叠的PrPsc,从而致病。 PrPsc PrPc β-折叠 α-螺旋 正常 疯牛病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及应用
•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分子量到达1万100万之巨,其直径可达1-100nm,为胶体 范围之内。 • 蛋白质溶液是亲水胶体溶液,其稳定因素 主要有
–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电荷层
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及应用
• 透析:小分子杂质从半透膜中透出,大分 子蛋白质留于半透膜内,使蛋白质得以纯 化,这种分离方法称为透析。 • 人体中的细胞膜、线粒体膜和毛细血管壁 等都具有半透膜性质,有助于体内各种蛋 白质有规律地分布在膜的内外,对维持细 胞内外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具有重要的生理 意义。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α-螺旋(αhelix) • 蛋白质分子为 右手-螺旋。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折叠
• -折叠是由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肽 链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的氢键交联而形成 的。肽链的主链呈锯齿桩折叠构象。
β-折叠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转角(-turn)
• 在-转角部分,由四个氨 基酸残基组成; • 这类结构主要存在于球状 蛋白分子中。脯氨酸残基 经常出现在-转角中。
第二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Protein)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一) 两性解离
蛋白质分子除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可解离外,
氨基酸残基侧链中某些基团,在一定的溶液pH条
件下都可解离成带负电荷或正电荷的基团,故称
两性解离。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分子病)
1.核糖核酸酶一级结构与 功能的关系 二硫键破坏 后,生物学活性 丧失。
SH
天然状态, 有催化活性
72 58 65 110 95 84
26
去除尿素、 β-巯基乙醇
65
40
HS
HS
40
26
58
SH
HS
尿素、 β-巯基乙醇
72
SH
95 84
高达80%。 3.种类多 人体中蛋白质种类达十万余 种,每种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 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 45%,
质;细胞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 某些组织含量更高,例如脾、肺及横纹肌等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生物催化剂(酶)
2.代谢调节作用
3.免疫保护作用
4.物质的转运和存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应用
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当溶液浓度为某一pH值时,氨基酸分子 中所含的-NH3+和-COO-数目正好相等, 净电荷为0。这一pH值即为氨基酸的等电 点,简称pI。 在等电点时,氨基酸既不向正极也不向 负极移动,即氨基酸处于两性离子状态。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主要靠肽键维系;
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多肽键的局部空 间结构,即该段多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 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 构象。 包括α-螺旋(α-helix)、β-折叠(β-pleated sheet)和β-转角(β-turn)及无规则卷曲。
三.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凝固及其应用
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沉淀。 1.盐析:在蛋白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蛋 白质表面的水化膜即被破坏,其所带电荷 也被中和,蛋白质胶粒失去这两种稳定因 素而沉淀,这种沉淀过程称为盐析 (salting out)。
三.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凝固及其应用
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重金属离子如Ag+、Hg2+、Cu2+、Pb2+等,在 pH>pI的环境中,可与蛋白质负离子结合, 形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 临床应用:抢救重金属盐中毒病人。给病 人口服大量酪蛋白、清蛋白等,然后再用 催吐剂将结合的重金属盐呕出以解毒。
三.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凝固及其应用
3.生物碱试剂与某些沉淀蛋白 生物碱试剂(苦味酸、鞣酸、钨酸等)及 某些酸,可在pH<pI的环境中,可与蛋白质 的正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沉淀。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可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能破坏蛋白质胶粒 表面的水化膜,是蛋白质沉淀析出。 临床应用:乙醇可消毒灭菌。
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及辐射等因素。
– ①利用变性:
酒精消毒 高压灭菌 血虑液制备 – ②防止变性:低温保存生物制品,避免接触变性因素。
– ③取代变性:乳品解毒(用于急救重金属中毒)
不可逆变性和可逆变性
不可逆变性和可逆变性 不可逆变性:大多数蛋白质变性时,气空 间结构破坏严重,不能恢复,称为不可逆 变性。 有些蛋白质在变性后,除去变性因素仍可 恢复其活性,称为可逆变性。
在pH=pI时,蛋白质为兼性离子,带有相等的正、负电荷, 呈中性微粒,此时蛋白质不稳定而容易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
COO -H pK1 ' H3N+ C H
-
-H pK2 ' +H
+
+
COO R
10 -1 负离子
-
H2N C H
+H
PH 正离子 1 净电荷 +1
+
R
7 0 两性离子 等电点PI
蛋白质的电泳分离
中含氮克数×100
式中6.25,即16%的倒数,为1克氮所代表的蛋白质质量 (克数)。
(二)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 在酸、碱、酶的作用下,蛋白质可水解产 生游离氨基酸。 •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amino
acid)
• 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 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L-型氨基酸 (甘氨酸除外)。
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一、什么是蛋白质?
蛋白质 (protein) 是由许多氨基酸 (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 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 2.含量高
H
C
NH3
甘氨酸 丙氨酸 L-氨基酸的通式
(二)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