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双核微处理器技术分析及性能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流双核微处理器技术分析及性能对比

陈丰李宏量孙瑜杰

摘要:台式机CPU技术发展到今天,双核心乃至多核心技术已经取代单纯的高频率大cache,成为处理器生产厂家用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全新杀手锏.本文对当前主流的台式机双核CPU所采用的技术架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对双核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诠释,并对市场上的双核处理器与传统单核处理器的性能进行对比.双核心处理器到底是怎么回事?其相对于单核心处理器又有什么优势?双核心处理器能带来多大的性能提升呢?多核技术究竟是革命性的创新还是华而不实的噱头,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引言

一直以来,处理器的频率就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90年代,频率对于处理器来说简直就是性能的唯一标尺,摩尔定律也让处理器每一次频率的攀升得到了人们众多的喝彩。但是当处理器的频率进入了“G”时代后,频率对于处理器综合性能的影响力开始减弱。这点从近两年来处理器产品综合性能的比拼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AMD的低频产品同样可以拥有其标称值性能,Intel用于迅驰平台的低频移动处理器也能够轻松击败其自家的高频产品。Intel和AMD之所以推出双核心处理器,最重要的原因是原有的普通单核心处理器的频率难于提升,性能没有质的飞跃,频率的攀升非但没能引起人们以往对于处理器频率的高度热情,反而在功耗散热、良品率以及成本的控制上给厂商带来了众多难题。。由于频率难于提升,Intel在发布3.8GHz的产品以后只得宣布停止4GHz的产品计划;而AMD在实际频率超过2GHz以后也无法大幅度提升,3GHz成为了AMD无法逾越的一道坎。过高的发热量除了为夸张的散热器开拓市场外,并不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处理器的高性能不应该以高功耗作为代价,至少,这样的高性能解决方案“胜之不武”。

但是历史的脚步总是在前进的,技术进步、产品改造一天也不会停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找新的卖点,Intel和AMD都不约而同地祭起了双核心这面大旗。在高频产品有“吃力不讨好”嫌疑的情况下,双核/多核技术似乎是目前提升处理器性能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AMD与Intel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这对在市场上恶斗了多年的老朋友对双核处理器的市场真可谓是“高度重视”,双方对双核产品的发布日期都是一改再改。老大哥

Intel或许真的意识到了“首发”的魅力(想当年AMD首发桌面64位处理器的情景,确是赢得了不少的鲜花与掌声),果断地作出了提前发布其双核产品的决定.2005年4月18日,INTEL公司举行了双核心处理器发布会.AMD公司也于当月晚些时候发布了其双核心微处理器产品和INTEL公司抗衡争夺市场.

本文第二部分介绍PC机处理器发展的简要历史,双核心处理器出现的背景及双核心与HT超线程技术的对比. 第三部分论述双核心技术的细节和架构.第四部分通过对比主流双核处理器和单核处理器性能,阐述双核技术的优势和双核心处理器能带来的性能提升.

二、对相关问题及技术的介绍

2.1 个人计算机CPU发展简介

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在最近20年几乎是是以令人炫目的高速度进行的.仅仅看离我们最近的一段时间,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这15年左右,.从1990年开始,电脑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尤其是电脑的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在莫尔定律的规则下发展高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15年前你有没有想过在线播放流媒体,实时的视频交流,绚丽的3D游戏,紧张刺激的电子竞技,同时运行多个大型软件?这在当时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在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Intel的第一款CPU----4004,大约生产于1971年,集成2300个晶体管,工作电压12v,具有640字节的内存寻址能力。由于发热量极低,工作时根本不需要散热器从1993年至今,CPU的频率提升了多少?1993年,Pentium 60的主频为60MHz,而现在的Pentium 4 670的主频达到了3800MHz,整整提升了63倍。内存的容量也是,如今随便找一个入门级的电脑,其内存的容量都要超过当年电脑硬盘的容量。从CPU到内存,频率升高了,容量变大了,但是整机的性能有多大的提升?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93年的时候,想要把一张CD压缩成MP3格式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而如今只需要5分钟还有什么能说明CPU的发展速度呢?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Intel于1971年生产的4004仅仅集成2300个晶体管,而现在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集成了2.3亿个晶体管,晶体管的数量整整增长了10万倍。工作电压也由最一开始的12v一路直线下降到1.2v左右。

2.2单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两大问题

自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每隔18~24个月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倍增的摩尔定律之后,每一次的处理器研发,都凭借着每两~三年一次的制程提升,得以在一定的晶圆面积下,用更多的晶体管来设计新一代的核心架构,借由新架构以及时钟频率提升效应,来达到更高的性能。随着频率的不断提升,CPU的发热量也是与日俱增,下图是1993年至今CPU功耗的曲线图,从最易开始的20w不到增加到了如今的130w以上.CPU频率的提升似乎还没有到尽头,目前玩家通过超频等手段获得的的CPU主频世界纪录已经超过了7GHz,不过这是用极其变态的散热方式达到的。这么看来频率似乎不是制约CPU发展的因素,目前两大CPU生产商要要应对是如何在频率提升的同时控制不断升高的发热量。Intel为什么临时改变计划,取消4GHz处理器的计划,就是这个原因。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一枚Intel P4系列CPU的功率已经达到了130W.130W 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假设以现在普通的300W机箱电源为例,也就是说一枚小小的CPU已经占去了整台电脑的2/5多的功耗!而且如此巨大的功耗是消耗在只有指甲盖大小的CPU核心上的,学过简单物理的人都会想到这时产生的热量会有多大.这种情况下高发热问题一直是CPU生产厂家和用户最担心的问题,如果风扇停转,处理器烧毁只需一眨眼的功夫.

(网上流传的CPU煎鸡蛋图片)

如今频率的提升似乎还看不见瓶颈,不过发热量却是厂商最头疼的问题。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心CPU单位功耗的性能。就目前来讲,AMD公司在功耗的控制方面做得要超过Intel,而Intel公司在发热及过热保护方面要AMD公司做的更好.但无论对Intel 还是对AMD公司来说,单纯通过提高频率来获得高性能CPU已经不再可能,这就引出了各种新技术,本文所要论述的双核技术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2.3超线程技术Hyper Treading Technology简析

在双核心处理器出现之前,在服务器市场上已经有使用多处理器方面的应用,但需要特殊的主板支持,实现多路处理器的并行工作,但这种方式对于桌面型平台来说,显然是并不适合的,其成本费用十分高昂。因此,Intel在桌面型平台中在Pentium 4处理器中引入了Hyper Treading Technology超线程技术。超线程技术是利用特殊硬件指令,把多线程处理器内部的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从而使单个处理器能"享用"线程级的并行计算的处理器技术。简言之,就是将一个物理CPU模拟成两个逻辑CPU,在操作系统任务管理器的性能选项卡中可以看到两个CPU使用记录。多线程技术可以在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上,有效的增强处理器在多任务、多线程处理上的处理能力。超线程技术可以使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多个线程,同时运行于一个超线程处理器上,其内部的两个逻辑处理器共享一组处理器执行单元,并行完成加、乘、负载等操作,充分利用芯片的各个运算单元。单线程芯片在某一时刻仅能对一条指令(单个线程)进行处理,因而处理器内部有许多处理单元闲置。超线程技术可以使处理器在某一时刻,同步并行处理多条指令和数据(多个线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