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

合集下载

采桑子欧阳修诗意

采桑子欧阳修诗意

采桑子欧阳修诗意采桑子欧阳修诗意一、前言《采桑子》是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主要描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子在采桑的过程中,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本文将探讨欧阳修《采桑子》中蕴含的诗意,以及这首词对后世诗词创作的影响。

二、词文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词的开头几句:采桑子,何人唤取,空山无人,月明前村。

这两句话中,采桑子和空山无人的浪漫意境使人产生遐想,想象出这孤苦伶仃的女子在这山野荒凉处的悲凉,令人深深感受到她孤独的心境。

而月明前村则让人思考到这个女子可能在思念自己的亲人和故乡。

这样的自然描写符合了唐宋词的“物我两忘”的诗意特点,使读者不会感觉到作者突兀的掺入。

接下来的几句话和这首词的主题有直接关系:袅袅娜娜香径上,不胜娇艳三万五。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第三句表现了作者对女子的欣赏,对她的美丽赞叹不已;第四句则直接打破了这浪漫情感,展示出无情的社会。

这样的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这女子命运的惋惜。

三、诗意探讨欧阳修的《采桑子》在词的艺术上,体现了他的才情和思想,使之成为唐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其中几个重要的诗意如下:1. 描写自然的胜利与人类的失败。

欧阳修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常用“草木知春不乱于垂杨”、“莺儿燕子俱黄金,双双飞入菜花心”等绝妙的词句,来刻画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里,“采桑子”中的“空山无人”,也表现了人类的失败和无奈。

2. 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不满。

“采桑子”一词的情感主题中,饱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残酷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哀婉与怜悯。

通过丰富的情感描写,欧阳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影响与评价《采桑子》作为唐宋词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历代的文人墨客。

元代的“琵琶行”、“浪淘沙”等脍炙人口的词作,都借鉴了《采桑子》中的一些情感描写和词风特点,使之成为了唐宋词的重要流派之一。

同时,《采桑子》也因其深刻的诗意和瑰丽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欢和赞赏。

赏析宋词《采桑子》

赏析宋词《采桑子》

赏析宋词《采桑子》宋词《采桑子》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词,作者欧阳修。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暮春景色,下片写春游之后的情景。

上片中,作者用“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来形容春花即将随着片片飞花悄然消逝,突出了晚春时节的氛围。

花朵的舞态仿佛是在徘徊,实际上是少妇内心的情思纷扰。

这一句“细雨不放侵”,既描写了繁枝落花的情景,又勾勒出少妇思念的愁绪。

下片中,“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描述了笙歌散尽,游人离去后的清静景象,表现出词人的惜春之情。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则描绘了游春之后的闲适自在,双燕归来的情景。

最后一句“远山应伴近来照,无意遮拦寂寞红。

”更是表达出词人的孤独感和对于逝去的岁月的怀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文字疏隽,以景抒情,表达出词人在暮春时节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于岁月的无奈。

在全词的最后,“无意遮拦寂寞红”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无意遮拦”一词,将红花与远山联系起来,表达出红花虽然寂寞,但始终不肯放弃生命的意义。

红花的绽放、凋零和重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而远山则象征着人生的漫长和无尽。

在这种情境之下,作者的情感达到了一种深刻的意境,并且为全词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整首词的情感抒发十分自然,没有刻意去强调任何情感的强度,而是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春游之后的情景的描绘,自然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感慨。

词人在描绘暮春景色时,并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简洁的文字,将暮春的氛围、风景和情感,自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整首词的意境也十分美妙,虽然描绘的是暮春的景色和情景,但却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和人生的无奈,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这也是这首词作为一首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由我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词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

在词的上阕,欧阳修描绘了春天过后的西湖景象,落花满地,杨花飞舞,垂柳在春风中摇曳。

通过这些细节,作者营造出一种寂静、空虚的氛围。

在下阕,欧阳修进一步描绘了游人散去后的西湖。

笙歌散尽,繁华消失,作者开始感受到春天的空虚。

然而,这种空虚并非消极的,反而让作者体验到宁静的畅适。

最后,作者回到室内,放下帘栊,享受细雨中的清寂。

整首词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展现出作者生活中的静观自适的情调。

从艺术手法来看,欧阳修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比如“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这句,既描绘了春天过后的景象,又通过“狼籍残红”和“飞絮濛濛”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

又如“垂柳阑干尽日风”这句,通过“尽日风”三字,生动地描绘了垂柳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

在主题上,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但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展现作者独特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的优秀诗歌。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作者成功地表达出对春天消逝的哀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采桑子》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桑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桑子》原文及赏析篇1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欧阳修《采桑子》

欧阳修《采桑子》

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文中描绘了一位少年男子对采桑的浓烈之情,表达了他在此独自成长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种种困苦和挫折。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剖析这首词作。

《采桑子》由五言律诗构成,全篇共计28句,描写了这位男子采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词的开头两句即以“采桑”作为开篇,给人一种质朴清新的感觉。

穿越时空的词意在歌颂中透露出万物生命、演绎着岁月的变迁。

作者以“采桑”作为五言小律诗的情景题材,故事简洁明了又富有情感韵味。

在这首词作中,作者通过描写采桑少年男子的“孤身采桑不复回”的心情,表达了少年男子在人生旅程中所经历的离散和挫折。

细腻的描写手法带给读者强烈的意象感受。

早晨的天空是“晨中露未晞”,暗喻着无边的迷茫;夜晚的草地是“夜半钟鸣收早市”,寓意着寒冷与凄凉。

这些逼仄的环境让人产生无尽的思考。

词的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男子对于离散之情的彷徨与追忆。

但是,《采桑子》并不只局限于表达男子的悲伤与凄凉,而是通过具象的桑叶和鸟儿,寄托了他的希望和情感。

桑叶是男子心中悲伤情绪的载体,它们“伴寒食花为饭,共苦短亭上树”,暗示了男子对待采桑工作的勤勉。

鸟儿则是男子心中挣扎的寄托,“鸟儿殷勤为掇”,意味着他在寂寞中对待人生的态度。

总体来说,《采桑子》运用了巧妙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少年男子采桑经历的描绘,折射出他成长道路上所遭遇到的磨难和变迁。

词中寓意深远,给人以深思。

读者在翻阅这篇词作时,或许会有所感触,对自己的生活也会思考更多。

欧阳修以他独特的笔调,将一个平凡的场景展现得别有韵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无论《采桑子》是否成为你的文学心灵之花,无论你喜爱其内在的意义还是外表的形式,这首词作都仍然是深入人心、经典感人的一部作品。

欧阳修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使得《采桑子》永远被传颂下去,为后人所仰慕和推崇。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全词以“西湖好”领意,通过描写西湖景物,及在西湖游玩的心情,表现了西湖的美景以及对西湖的留恋,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残霞夕照1西湖好。

花坞2苹汀3,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4。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5凉生,莲芰6香清,水面风来酒面7醒。

【注释】1、夕照:落日。

2、花坞(wù):四周高起花圃。

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3、苹汀(tīng):长满苹草的水中小洲。

苹,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可入药,亦作猪饲料。

亦称“大萍”、“田字草”。

汀,水边的平地。

4、野岸无人舟自横:化用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轩槛:凉亭。

轩,长廊。

槛,栏杆。

6、莲芰(jì):即莲花。

芰,菱。

7、酒面:醉脸。

【作品介绍】《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首句点明是夕阳西下时分,以下全词即捕捉住这一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来写。

上片写游人散去,波平如镜。

然而,一道残霞铺洒湖面,花坞苹汀在落日余晖映照下,比白日更加艳丽,更富情韵,突出的是一个“静"字。

下片明月初上,暑消凉生,晚风习习,从水面吹来,夹带着莲芰的清香,结句以吹醒了作者的醉颜加倍形容晚风的清爽,突出的是一个“凉”字。

【白话译文】夕阳余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么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坞内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湖内风平浪静一碧万顷,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在漂横。

西南天边的月亮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凉亭内传来徐徐凉爽之气,莲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驱散了微微醉意。

【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欧阳修《采桑子》宋词原文及鉴赏

欧阳修《采桑子》宋词原文及鉴赏

欧阳修《采桑子》宋词原文及鉴赏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的.愉快感觉。

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春风中吹送。

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

廖廖数笔,就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

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翻译及赏析《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充满了怅惘与悲凉之感,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⑴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⑵。

富贵浮云⑶,俯仰流年二十春⑷。

归来恰似辽东鹤⑸,城郭人民⑹,触目皆新⑺,谁识当年旧主人?【注释】⑴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⑵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

作者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

⑶富贵浮云: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⑷二十春:作者由离任颖州到退休归颖,正好二十个年头。

⑸辽东鹤: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

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遂高上冲天。

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

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

”。

⑹城郭人民:比喻人事沧桑。

⑺触目:目光所及。

【作品介绍】《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抒写的是词人追述往年知颍州的经历及归颍而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充满了怅惘与悲凉之感。

全词运用故典、化用成语,语言清新质朴、清疏隽朗。

【白话译文】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朱轮为古代贵官所乘的车),可富贵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过了二十个春天。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

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创作背景】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采桑子欧阳修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主旨
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首寓言诗,通过讲述桑树与蚕的关系,探讨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主旨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在《采桑子》中,欧阳修通过描写桑树的衰败和蚕的死亡,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欧阳修认为,桑树是蚕的重要食物来源,而蚕则为人类提供了丝绸。

因此,人类应该保护好自然资源,以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主旨二: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

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提到了人们伐桑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他通过描写桑树枯萎、蚕儿死亡等景象,暗示了人类的不负责任行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种后果不仅影响到了自然环境,也损害了人类的利益。

综上所述,主旨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欧阳修通过《采桑子》揭示了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警示人们不要草率破坏环境,以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文言文采桑子欧阳修的赏析

文言文采桑子欧阳修的赏析

文言文采桑子欧阳修的赏析《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欧阳修赏析,请参考!采桑子欧阳修赏析这组词每首起句均以“西湖好”引起吟咏,写尽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词之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采桑子十首》借鉴了民间鼓子词联章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了化整为零的构思方式,对颍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创造意境;体现出了平淡清新的风格特点。

其较多的新变特征,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采桑子十首》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西湖之美,表达了词人留连光景的喜悦心情。

作为欧阳修山水词的代表作,《采桑子十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一、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所谓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即在进行艺术构思时,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将表现对象分成若干单元而分篇咏之。

在作品中,这若干个单元相互独立、互不重复,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采桑子十首》就是词人化整为零的艺术构思的结果。

欧阳修徜徉于西湖之滨,醉心于山水之间,把西湖异时之景行诸笔端;一首词就是一组镜头,构成了西湖美的一个侧面。

这样,十首词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西湖之美,从而形成了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西湖整体和全貌。

可见,欧阳修是有意把这十首词作为一个整体来写的。

十首《采桑子》有五首是以时间开头的,分别写不同时间、场景下的西湖美景。

凡西湖之所见,西湖之所有,尽囊括于词人笔下,统一于作者刻意营造的意境之中,统摄于和谐宁静的基调之下。

词人选择了“春深雨后”、“群芳过后”、“ 清明上巳”、“荷花开后”、“残阳夕照”这些时刻描写西湖之美。

欧阳修采桑子精彩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精彩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精彩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精彩赏析欧阳修的词,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感情波澜,但写来文字清隽疏澹,初步摆脱了宋初文坛上还有遗响的“花间”习气,也比那些充满着淡淡哀愁的南唐词意境开阔。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采桑子精彩赏析,希望能让你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了解。

原文采桑子欧阳修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赏析首句“西湖好”是统领全词的,下面分别渲染了这个“好”字:画船载酒、稳泛平波、空水澄鲜、别有洞天,使人俯仰留连,乐而忘返。

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这也是本词所揭示的主题。

上片开头“画船载酒”点明了欢宴的地点是在颍州西湖的船上。

作者与颍州有特殊的感情,这里既是他早年因支持范仲淹进行政治革新,上书分辩而遭贬谪之地,也是他晚年归隐之地。

简简单单、通俗浅易的“西湖好”三个字却饱含着作者的全部赞美之情。

“急管繁弦,玉盏催传”是对欢宴的具体描写,酒杯频传,勾出了朋友们举杯畅饮之情态。

这种欢畅,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亦可寻觅:“人杰地灵”,“宾主尽东南之美”,“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抑或李白《将进酒》中痛快豪放之吟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以酒会友,酣畅淋漓,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不必探究谈笑者是“白丁”还是“鸿儒”,觥筹交错间自是友人与作者本人的豁达情怀。

“稳泛平波”极尽湖面之无风无波,画船之从容荡漾,游者之逍遥闲适。

“任醉眠”把词人酒醉之后的啸傲湖山之态勾画毕露,此情此景,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里所写的游宴西湖之乐,表面看是写自己的闲适生活,悠然自得的心态,实际上反映了作者仕途坎坷的最终归宿,是作者历经“行路难”后寄情山水,排忧遣愁的生活态度。

他早期在“庆历之争”时,支持革新派范仲淹等人与保守派吕夷等人作斗争,因而遭贬谪,先任滁州太守,后迁扬州、颍州为知州。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欧阳修《采桑子》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思颍诗后序》)。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精选五篇)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精选五篇)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鉴赏: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笙歌散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

最后二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欧阳修这首词的最后二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一、背景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北宋文学改革的重要代表,对于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贡献。

其中,《采桑子》是他的一篇抒发爱情思念之作,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采桑子》进行解读和分析。

二、诗意花园的爱情1. 诗的结构《采桑子》是一首五言绝句,总计四句共20字。

从形式上看,他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的形式,字数简洁明了。

2. 诗的主题《采桑子》的主题是爱情。

作品通过描绘诗人内心对于爱情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3. 诗的意境诗的开头就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意境:“采桑子,悠悠夜雨送寒秋”。

诗人以采桑子为引子,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夜雨送寒秋的夜晚,增加了作品的浪漫和忧郁氛围。

三、爱的思念和追求1. 思念的情感《采桑子》以“别离”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内心对于离别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于爱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和爱情的短暂性的忧伤之情。

2. 追求的动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落叶满空山”、“黑云压城城欲摧”等,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他将爱情比作桑果,自己则是“采桑子”,以此表达他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希望。

3. 悲苦的境地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他的悲苦之情:“十年离乱莫谈国,万里魂归故里春。

”他将十年的流离之苦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于故乡和美好的回忆的思念之情。

四、对于爱情的思考1. 爱情的短暂在《采桑子》中,诗人通过描绘时光的流逝和爱情的短暂性,传达了对于爱情的珍惜和忧伤之情。

他呼唤着爱人的名字,却只能是空谷回音,表现了爱情的无常和短暂性。

2. 爱情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的追求,表达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希望。

他将爱情比作采桑果,比作桂子,表达了对于爱情的追逐和执着。

3. 爱情和故乡《采桑子》中,诗人将个人的思念和对于故乡的思念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于故乡的眷恋和回忆。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采桑子》欧阳修宋词赏析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词作鉴赏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

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

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

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

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

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

“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人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

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

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

《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

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这首词是欧阳修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在词中,词人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之美,表现出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对现实人生深沉感受。

全词如下: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群芳过后西湖好”,这是全词之纲。

“群芳”即指百花。

“过后”自然是指春末时节。

然而。

西湖的美好,恰是“群芳过后”的景象。

1个“好”字,表现出词人独特的感受。

接着的“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两句,是对“好”的外在描写。

“飞絮蒙蒙”指的是暮春时节柳絮随风飘飞的场景。

其中“狼藉”和“飞絮”写出了遍地落花、柳絮飘飞的景象。

“垂柳阑干尽日风。

”“阑干:即纵横交织的样子。

这句是说,飘拂的垂柳整天迎风招展。

这里,词人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在动静结合中,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接着的下片由上片的写物进入到写人。

首先写道:“笙歌散尽游人去。

”“笙歌散尽”,这里是虚写,表现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就是繁花盛开时候,游人如织,轻歌曼舞的盛况。

而今,“始觉春空”。

1个“空”字,点明了暮春时节空寂的自然之景,也表明了人身处这样的空寂之中的心境。

“始觉”很有分量,不但表明了词人的心理感受,而且由外到内,推进了词作情感的深沉表现。

其中的“春空”,我们似乎感觉到这样的`意义,(西湖)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是那么的寂静,这样的寂静。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赏析《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一首佳作。

这首词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翻译: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

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

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

回到居室,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放下帘子。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

尽管他的生活经历十分复杂,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

在这首词中,欧阳修通过对暮春时节的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虽然百花已经凋落,但西湖依然美丽如画。

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这景象既蕴含着生命的力量,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

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

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出西湖暮春的美景,也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同时,这首词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

但这种空寂并非消极的,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领悟。

回到居室,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放下帘子。

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一首描绘暮春时节的西湖美景的长调佳作。

欧阳修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这首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原诗及赏析群芳过后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的第一首。

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所见,词句清新可爱,通过把西湖比作西子,所谓“西子湖”,即西湖,因为美丽,所以不要亡国的谐音,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原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翻译:虽说是百花凋落,但西湖依然美好。

散乱的花片已经凋落无几,飞舞的柳絮飘洒满天。

垂柳低拂着栏杆,整天都在微风中歪歪斜斜地飘来飘去。

喧闹的笙歌已经散场,游人早已走尽,我才察觉到春天空空荡荡。

回到居室,拉下窗帘,一对燕子在细雨中嬉戏着。

赏析: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所填的词和《醉翁亭记》一样,此篇写的是暮春午后作者从郊外游湖归来时的情景。

最先展示在他面前的是暮春残景,地上落英纷陈,花事已阑;空中则飘飞着蒙蒙的柳絮,乃春已去而愁未尽的标志。

残红退尽,茂密的枝叶也停止了摇曳。

但那微风却从“垂柳阑干尽日风”中如影随形地吹来,又将那飘荡的春愁带回给作者。

这正如李煜《虞美人》所说:“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恼人的春愁不是避人不避,而是和作者形影不离。

这种惜春的哀感过了中年以后是颇不易有的,它究竟产生的原因呢?抬起头来,杨花柳絮在随风飘荡,这无边的飞絮,不正象征着那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吗?但是,作者却感到这飘扬的柳絮格外“濛濛”,这漫天的飞絮,似乎在向他预告,将有可怕的寂寞“风雨”要来破坏这美好的春景。

的确,作者在归路的“笙歌散尽游人去”之后,就真正感到“始觉春空”。

春空之后,作者极为深刻地感知到,若不能以一种高旷的胸怀看待人生,人生就会变得虚无破灭,作者这样深感“春空”之空,当然就是对生命之空的痛悟了。

不仅如此,作者在领略了将破未破的暂时平静之后,又从“双燕归来细雨中”的描写里,看到宇宙间的生机依然在燕子飞来飞去的觅食中焕发出来,因此他又从颓唐中振起,继续为官为文为诗为词的生命活动了。

欧阳修《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此词描绘了颍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

③芰:指菱。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试题(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阅读答案(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翻译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
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

《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

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这首词是欧阳修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在词中,词人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之美,表现出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对现实人生深沉感受。

全词如下: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群芳过后西湖好”,这是全词之纲。

“群芳”即指百花。

“过后”自然是指春末时节。

然而。

西湖的美好,恰是“群芳过后”的景象。

1个“好”字,表现出词人独特的感受。

接着的“狼藉残红。

飞絮濛濛”两句,是对“好”的外在描写。

“飞絮蒙蒙”指的是暮春时节柳絮随风飘飞的场景。

其中“狼藉”和“飞絮”写出了遍地落花、柳絮飘飞的景象。

“垂柳阑干尽日风。

”“阑干:即纵横交织的样子。

这句是说,飘拂的垂柳整天迎风招展。

这里,词人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在动静结合中,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接着的下片由上片的写物进入到写人。

首先写道:“笙歌散尽游人去。

”“笙歌散尽”,这里是虚写,表现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就是繁花盛开时候,游人如织,轻歌曼舞的盛况。

而今,“始觉春空”。

1个“空”字,点明了暮春时节空寂的自然之景,也表明了人身处这样的空寂之中的心境。

“始觉”很有分量,不但表明了词人的心理感受,而且由外到内,推进了词作情感的深沉表现。

其中的“春空”,我们似乎感觉到这样的意义,(西湖)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是那么的寂静,这样的寂静。

这寂静,不但告诉我们“群芳过后西湖好”[]真正意义——暗示了词人走出尘世的喧嚣,走出尔虞我诈之后所感受到的清净生活的内心世界,似乎也暗示了遭到打击排挤(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之后的低落的情绪,打击排挤之后寂寞之感。

我们再看最后两句,词人写道:“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里,词人由室外到室内,放下帘子时,看到在细雨中,双燕归巢的景象。

这里,“双燕”的意象很有意义的。

可以说,1个“双”字衬托出词人此时此刻的孤独与寂寞的心境,照应了“始觉春空”之意。

同时,词人通过以景结情来倍增其情,提高了词作的审美艺术效果。

这里,词人不但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渲染了情感的绵密凄清。

通过以上认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首句的“群芳过后西湖好”中“好”,在词人看来,是矛盾的——想求得安静的生活,又感觉安静中的寂寞。

总之,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充满着矛盾心理。

在艺术上,这首词通篇写景,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凄凉淡远的心境。

同时,在景物描写中,注重了动静结合。

这样,不但描写了西湖“群芳过后”美景,也更好地借此表现了词人的情感。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

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

“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

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

好就好在“花坞苹汀”。

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

“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

“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

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

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轩槛凉生”,
这是人的感觉。

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

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

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

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

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

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

“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

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

兼写“空”、“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

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

“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

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
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

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十首中的第四首。

词中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

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笙歌散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

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