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阶段)时间:古希腊——16、17 世纪,有2000多年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特别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人性本恶。

霍布斯命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狼和狼之间的关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弗洛伊德“影响人的心理跟行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生物性的冲动”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1890年前后,人们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

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

它标志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正式产生和其成熟体系的出现。

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用模仿来解释所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迪尔凯姆集体意识绝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那个后者,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结束于群体。

黎朋《群众论》集群行为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后面的动因是什本能受《进化论》影响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

二级心理咨询师复习笔记《社会心理学》

二级心理咨询师复习笔记《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908罗斯(美)出版《社会心理学》,麦独孤(英)出版《社会心理学导论》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公式:勒温:B=F(P。

E),行为=函数关系(个体.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1)学习的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操作条件反射—正负强化,惩罚,模仿(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符号互动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3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荣格--集体无意识,霍妮——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沙利文-—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个体有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早期社会化(儿童,青少年),继续社会化(成年),再社会化(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生活目标;社会角色.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从出生到独立生活,13-25岁,有变长趋势,2遗传素质(脑的智能)狼孩个体社会化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社会化分类:语言,性别角色,道德,政治.-社会角色的差异。

,道德行为。

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几类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角色内冲突(同一角色的不同期待),角色间冲突(两个以上角色矛盾)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

自我是心理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又叫自我概念,自我意识。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以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在于有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识。

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自我概念的发展1生理自我(8个月—3岁)2社会自我(3—13,14岁)3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是对其扮演的各种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综合。

社会心理学概论

社会心理学概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研究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的研究应用社会心理三、社会心理学的三种倾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伦理问题:(p15)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三章1.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2.社会化的主体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会化的个体。

3.社会化的执行者与社会化有关的人们。

4.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5.社会化的结果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_第二节社会化的途径一、社会教化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的途径1、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2.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因素,对不同的民族成员的共同人格与社会行为起着决定作用2、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宠爱性、放任型、专制型、民主性父母态度家庭气氛3.学校4、同辈集体的影响作用5.大众传播工具6、计算机网络二、个体内化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奖赏第四章社会角色“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

所谓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角色。

社会角色的定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的分类1从角色的获得方式上先赋角色自致角色(成就角色)2从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来区分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3从社会角色所追求的目标上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4从社会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5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第四节性别角色差异生理差异:人体、基因、性激素心理差异个性和行为方面的差异男性的侵犯性、支配性、自信心强于女性;而女性的交际能力强于男性智能方面:智力无明显差异;运动、空间、数学方面男性强于女性语言、知觉速度、艺术和音乐能力方面女性强于男性你心目中的男女两性形象讨论1:“超级女声”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吗?讨论2:你心目中的异性形象是怎样的?讨论3 :你对角色定位的理解如何?1. 第五章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念1.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心理咨询师 理论知识》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精华版)

《心理咨询师 理论知识》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精华版)

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美】罗斯《社会心理学》,【英】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P97-99)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侧重心理学:【美】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G.W.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艾尔乌德,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界定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应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德】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 (P,E)中,( B-行为, f-函数关系,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勒温)的观点。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P99-104)★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F.奥尔波特)。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04-107)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伦理原则(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2.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3.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4.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

如公开发表,须经其同意; 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之外的其他关系)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应用最广泛)、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P108-113)一.社会学习论(班杜拉为代表)1.社会学习论: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一)认识自己(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四)认识生活的价值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1、个体过程2、人际过程3、群体过程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阶段(1895-1934)2、起步阶段(1935-1945)3、发展阶段(1946-1969)4、危机阶段(70年代)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假设与理论(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1、社会层面2、个人层面3、人际层面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一)如何提出问题(二)如何阅读文献(三)研究方法选择1、相关研究2、实验研究(四)收集数据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档案研究法5、元分析方法(五)研究的设计(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七)论文的撰写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生物理论(二)学习理论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2、学习理论的特点(三)诱因理论1、理性决策论2、交换理论3、需求满足论(四)认知理论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五)角色理论第三章自我概念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三、自我偏差(一)焦点效应(二)自利偏差(三)盲目乐观(四)虚假一致性和虚假独特性四、自我与文化(一)独立型自我与依赖型自我(二)东西方文化下自我概念的差异性(三)自我的三成分模型(四)华人自我四元论第四章社会认知一、社会认知(一)分类(二)图式分类: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作用:三方面(三)社会认知法则1、便利法则2、象征性法则3、基础比例信息4、锚定与调整法则(四)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1、社会认知与寂寞2、社会认知与焦虑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五)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内隐联想测验二、个人知觉(一)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1、第一印象评定人或事物时的三个基本维度2、整体印象的形成(1)平均模型(2)累加模型(3)加权平均模型3、个人知觉中的偏差(1)晕轮效应(2)正性偏差(二)个人知觉的线索1、情绪2、非言语线索(1)人际距离(2)身体姿态(3)目光接触三、归因(一)对他人行为的归因理论1、Heider的归因理论2、Weiner的归因理论3、归因风格理论4、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5、对应推论理论(二)对自己的归因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2、对自己动机的归因3、对自己情绪的归因(三)基本归因错误第五章社会行为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一)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二)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1、生物学理论的观点2、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三)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1、家庭环境2、文化环境(四)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遗传建构环境的观点被动型、唤起型、主动型2、行为遗传学的证据3、概率渐成论二、人类的侵犯行为(一)侵犯行为概述1、什么是侵犯行为考虑三方面、工具性侵犯、敌对性侵犯2、侵犯行为的生理基础3、文化与侵犯行为4、愤怒与侵犯行为(1)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2)遭受挫折(3)归因的影响5、对侵犯行为的学习(二)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1、温度2、兴奋转移3、侵犯性线索4、去个性化5、饮酒6、社会赞许与模仿(三)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1、利用惩罚2、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3、替代性攻击与宣泄4、示范非侵犯行为5、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四)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1、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去抑制、形成侵犯剧本、认知启动2、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3、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玩电子游戏对人的五点影响三、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一)对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1、进化心理学2、社会进化论3、学习理论4、社会交换理论5、移情与利他主义(二)影响利他与助人行为的因素1、情境因素(1)文化差异(2)他人的存在(责任扩散、情境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3)环境条件因素(4)时间压力因素2、助人者的特点(1)助人者的人格因素(2)助人者的心情(3)助人者的内疚感(4)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5)宗教信仰(6)性别影响3、求助者的特点(1)是否受他人喜欢(2)是否值得他人帮助(3)性别的影响(三)增加助人行为1、利他主义的社会化(1)树立利他主义榜样 (2)通过做出具体的帮助行为来学习 (3)利他主义的内在动机2、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3、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第六章态度与偏见一、态度概述(一)态度的定义和功能1、什么是态度2、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关系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3、态度的心理功能效用功能、知识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表达功能(二)从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1、态度的特殊性水平2、时间因素3、自我意识4、态度强度5、态度的可接近性6、行为的主动性水平7、心境的影响8、情境的作用(三)态度的测量1、直接测量(1)利克特量表 (2)瑟斯顿量表(3)语义区分量表2、间接测量(1)投射技术(2)生理指标测量(3)反应时测量二、态度的形成(一)态度形成与学习(二)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三)态度形成中的认知理论(四)文化对态度形成的影响三、态度改变(一)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1、Heider的平衡理论2、认知失调理论(二)支持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1、不充足理由与认知失调2、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3、努力与认知失调4、决策后失调5、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三)对认知失调理论的批评四、说服模型(一)Hovland的说服模型(二)说服的中心和外周路径模型(三)Sears的说服模型(四)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1、说服者的因素(1)专家资格(2)可靠性(3)受欢迎程度2、说服信息的因素(1)说服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2)信息唤起的恐惧感(3)信息的呈现方式(4)信息的呈现顺序和关联性3、被说服者的因素(1)被说服者的人格特征(2)被说服者的心情(3)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4)被说服者的动机水平(5)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6)个体差异(7)综合因素(8)自我在说服中的角色4、情境因素(1)预先警告(2)分散注意(五)从双加工模型到单加工模型五、偏见(一)偏见概述1、偏见定义2、偏见产生的理论(1)团体冲突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理论(4)心理动力理(5)人格理论(二)偏见的影响与克制1、偏见的影响(1)对知觉的影响(2)对自身和他人行为的影响2、消除偏见的方法(1)社会化(2)受教育(3)直接接触第七章人际关系一、人际吸引(一)人们相互吸引的两个原因1、人类天生就具有亲和动机2、克服寂寞(二)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强化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联结原则(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个人特质(1)个人的温暖(2)能力(3)外表的吸引力2、相似性(1)人口特征的相似性(2)态度的相似性(3)外表相似性(4)伴侣与自己理想自我的相似性3、互补性4、熟悉性5、接近性二、亲密关系(一)亲密关系概述1、亲密关系的定义2、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3、亲密关系中的依恋(二)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1、友谊关系2、自我展露3、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三)亲密关系的维持1、平等2、归因3、沟通4、嫉妒(四)亲密关系的终结1、对待不满的策略(1)真诚(2)忽视(3)退出(4)表达2、关系破裂所造成的情感伤害3、利用社会支持三、爱情(一)什么是爱情(二)爱情的分类与测量1、爱情的分类2、爱情的测量(三)爱情行为与感受(四)文化与爱情四、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一)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形成与特点1、关系的建立拉关系、认关系、钻关系、袭关系2、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点(1)自我中心(2)讲人情(3)强调人际信任(二)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1、家族取向2、关系取向关系角色化、关系互赖性、关系的和谐性、关系决定论3、权威取向(1)权威敏感(2)权威崇拜(3)权威依赖4、他人取向(1)顾虑他人(2)顺从他人(3)关注规范(4)重视名誉第八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一、社会交换(一)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1、功利主义经济学2、行为主义心理学(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路1、两个基本概念:酬赏与成本2、交换结果的评价方式(1)绝对比较标准(2)相对比较标准3、公平交换(1)均等原则(2)各取所需原则(3)平等原则(三)社会交换理论的证据1、囚徒困境2、货运游戏(四)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二、社会影响(一)社会影响的定义奖赏权、强制权、参照权、法定权、专家权、信息权(二)社会影响理论(1)他人的重要性(2)他人的数量(3)他人的接近性(三)社会影响的表现1、社会促进简单在场、恐惧评价理论、分心冲突理论2、社会懈怠3、去个体化(1)匿名性(2)自我意识降低三、从众、顺从与服从(一)从众1、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1)Sherif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2)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2、影响从众的因素(1)情境因素(2)个人因素(3)文化(二)顺从1、顺从以及影响因素(1)积极的情绪(2)顺从行为的互惠性(3)合理原因2、增加顺从的技巧(1)脚在门槛内技巧(2)门前技巧(3)折扣技巧(4)滚雪球(三)服从1、服从的定义与研究2、服从的原因(1)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2)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3)服从的其他原因:先诱导再转变(4)自我辩解第九章团体心理与行为一、团体概述(一)团体1、团体定义2、团体的心理功能(1)归属感(2)认同感(3)社会支持(二)团体规范1、什么是团体规范2、团体规范的作用(1)保持团体的一致性(2)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与行为准则(3)规范的惰性作用(三)团体凝聚力1、定义与影响因素(1)需要的满足(2)团体目标(3)团体活动和领导者2、凝聚力的作用3、凝聚力的测量二、团体领导(一)领导定义(二)有关领导的理论1、特质理论(1)Gibb的领导特质(2)Stogdill的领导特质(3)交易型与改变型领导(4)魅力领导(魅力、激发动机、智力激发、个人化的考虑)2、领导与下属交换理论3、权变领导模型4、路径-目标理论5、成就动机理论(1)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3)亲和需要(三)影响领导效能的其他因素(1)性别与领导方式(2)文化与领导方式三、团体内部沟通(一)团体沟通的特性1、成员发言的不平等性2、领导的主导作用(二)团体沟通1、沟通的网络型态圆型、链型、Y型、轮型2、沟通对团体士气与效率的影响(三)冲突解决1、Thomas的冲突解决方式对峙、逃避、顺应、妥协、合作2、协商式沟通(1)协商中最有利的最初立场(2)在协商中怎样让步(3)采用逐渐回报策略3、利用中间人沟通(四)沟通的性别差异和跨文化差异1、沟通的性别差异2、沟通的跨文化差异(1)价值观念(2)思维方式(3)沟通风格(4)角色期望四、团体决策(一)团体决策的一般问题1、两类决策问题2、多数人与少数人影响3、领导在决策中的作用4、团体决策规则一致性规则、优势取胜规则、多数取胜规则5、团体决策中的投机行为(二)团体极化1、团体极化的定义2、团体极化产生的原因社会比较理论、说服性辩论(三)团体思维1、团体思维的定义2、团体思维产生的条件3、团体思维的症状与后果4、克服团体思维的方法(四)团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2、德尔菲法3、具名群里技术4、阶梯技术5、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第十章健康心理学一、与健康有关的概念(一)健康、心理健康与健康心理学(二)健康模式的变迁1、生物医学模式2、心身医学模式3、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三)心身疾病1、什么是心身疾病2、心身疾病及其致病因素分析(1)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二、压力(一)生活事件(二)对压力的知觉(三)控制感(四)自我效能感(五)习得性无助稳定型归因、内在型归因、整体型归因三、应对方式(一)应对与应对方式(二)性别与应对方式(三)人格与应对方式1、乐观与悲观2、A型人格与B型人格(1)易发怒和具有敌意(2)情绪压抑(3)失望感强烈(4)悲观与宿命3、压力易感性人格(1)从行为倾向讲(2)从期望与信念上讲(3)从个人特征上讲(四)积极的应对方式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2.增加积极的情绪和控制好自己3.敞开心胸,倾吐心事4.寻求社会支持(五)健康行为的塑造1、说服中的信息策略2、增强健康行为的HAPA模式(1)风险意识(2)行为信念(3)自我效能第十一章文化心理学一、文化心理学概述(一)文化与文化心理学1、什么是文化?2、什么是文化心理学?(二)文化心理学的范畴1、文化人类学2、跨文化心理学3、文化心理学(三)文化心理学的发展1、20世纪70年代前2、20世纪70-80年代中期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四)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文化对生理活动的影响(2)文化与信息加工机制(3)文化与符号表征(4)文化与社会化(5)文化多元性的影响(4)文化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五)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途径价值途径、自我途径、情境途径、理论途径2、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六)文化的维度四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的规避、男性化/女性化五维度: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性与感性、特定文化、成就与归属二、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1、基本概念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测量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二)文化与自我1、独立型自我2、依赖型质自我(三)文化与归因1、文化与基本归因偏差2、文化与其他的归因偏差(四)文化与思维方式1、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2、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来源3、理解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三、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一)研究中国文化的意义(二)关于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思路1、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1)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2)以家庭为主体的家族主义盛行(3)封闭性的经济基础(4)政治制度中的专制主义2、近代化理论的思路3、世界体系理论4、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展望第十二章积极心理学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二)积极心理学要澄清的几个问题1、研究对象2、积极心理学不是常识3、积极心理学的目的4、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5、积极心理学的本质6、积极心理学的分支7、积极心理学的支柱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一)积极的主观体验1、快乐2、福流(二)积极的个人特质1、积极的个人特质-乐观2、积极的人格(三)积极的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2、价值观的分类(四)积极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1、积极的人际关系2、积极的社会关系三、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一)幸福的含义及研究(二)幸福与生活满意度(三)影响幸福的因素1、幸福的影响因素2、如何提升。

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概述▲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的著作《社会心理学》。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取向,即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科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人文学科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在这一段,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的,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

二、经验描述阶段(社会科学时期)▲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㈠达尔文的进化论㈡德国的民族心理学㈢法国的群众心理学㈣英国的本能心理学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此后,由于研究方法的进步,社会心理学取得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①勒温(K.Lewin)是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之父。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睾丸激素对攻击性的影响 注入睾丸激素,一种雄性荷尔蒙,会增加动物 注入睾丸激素,一种雄性荷尔蒙, 的攻击性。对于人类也有类似的发现。詹姆斯·达布 的攻击性。对于人类也有类似的发现。詹姆斯 达布 斯及其同事发现因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的睾丸激素 的自然水平远远高于因非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 的自然水平远远高于因非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而 且入狱后, 且入狱后,睾丸激素水平高的囚犯更多地违反监狱 的规定,尤其是与直接冲突相关的规定。达布斯及 的规定,尤其是与直接冲突相关的规定。 其同事还发现青少年罪犯的睾丸激素高于大学生。 其同事还发现青少年罪犯的睾丸激素高于大学生。 引自:埃利奥特 阿伦森著 社会性动物》 268页 阿伦森著《 引自:埃利奥特·阿伦森著《社会性动物》第268页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㈠本能理论及精神分析论 6.关于群体心理 6.关于群体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性的、 力比多” 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性的、“力比多”性 质的联系系统构成了群体联系的本质。 质的联系系统构成了群体联系的本质。个体 心理在群体中会发生变化,其原因在于以“ 心理在群体中会发生变化,其原因在于以“ 为目的的“力比多”在群体中转化为“ 性”为目的的“力比多”在群体中转化为“ 群体中的情绪联系是靠“ 爱”,群体中的情绪联系是靠“爱”来维系 他还指出,领袖在群体中起着关键性的 的。他还指出,领袖在群体中起着关键性的 作用,他是群体成员情绪取向的共同对象, 作用,他是群体成员情绪取向的共同对象, 是他们的父亲形象的转换 父亲形象的转换。 是他们的父亲形象的转换。Biblioteka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盖奇不再是盖奇” 盖奇不再是盖奇” 1848年 月的一天,一位叫菲尼亚斯·盖奇 盖奇( 1848年9月的一天,一位叫菲尼亚斯 盖奇(Phineas Gage)的美国铁路工人遭受了一次可怕的头部损伤。 Gage)的美国铁路工人遭受了一次可怕的头部损伤。炸 药爆炸将一根铁棒炸飞, 药爆炸将一根铁棒炸飞,铁棒正好斜向上插进盖奇的面 穿过他的脑的前部,最后从头的顶部穿出。 部,穿过他的脑的前部,最后从头的顶部穿出。令人惊 奇的是,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过了12年离开人世。 12年离开人世 奇的是,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过了12年离开人世。 但在这12年中,他的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2年中 但在这12年中,他的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熟知他的人评论说, 那些熟知他的人评论说, 盖奇原本是一个可以信赖的 可爱工头, 可爱工头,但自此以后却变 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 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粗暴 的恶棍。就本质而言, 的恶棍。就本质而言,他已 经不再是他自己。 经不再是他自己。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2015-2016学年第2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刘兆军2016 年8 月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1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2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30分钟第二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30分钟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30分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社会心理学学习意义及学科基本定义。

教学重点:1、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定义。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宏观意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微观意义:考研、就业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沈德灿)3研究领域:个体:3 、4 、5章人际:6 、7章团体:8 、9 、10章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1。

酝酿2。

起步(40年代)3。

发展4.反思(70年代)5.大发展(80年代以后)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二次课/2学时)4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二次课/2学时)6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78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910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1112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13141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1617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1819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21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2223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七次课/2学时)242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七次课/2学时)2627则不利健康.▲罗伦茨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

发展冒险性体育运动,以耗散侵犯本能挫折-侵犯学说【直接侵犯【外向侵犯【侵犯的激发【替代侵犯(受挫反应个体归因挫折【内向侵犯(自杀、自残)有很大关系)(目标受阻)【其他反应(退缩、冷漠、无能)*体罚教育创造暴力社会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会或消除)。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Table of Contents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2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3章自我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4章社会认知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5章社会行为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6章态度与偏见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7章人际关系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8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9章团体与领导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10章健康心理学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11章文化心理学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12章积极心理学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与详解第1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表1-1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考点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表1-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2社会心理学与常识(1)联系一定程度上,社会心理学可以用常识来说明,但常识有时未必正确。

(2)区别①常识是理性的产物,而社会心理学中的人类行为具有非理性特征。

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常识不同。

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表1-3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考点三:社会心理学简史1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宣布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各个理论流派的理论发展最为迅速。

行为主义(第一势力)、精神分析(第二势力)和人本主义(第三势力)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三个流派。

2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表1-5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2课后习题与详解1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常识的关系?答:(1)社会心理学的界定①J.L.Freedman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阶段)时间:古希腊——16、17 世纪,有2000多年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特别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人性本恶。

霍布斯命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狼和狼之间的关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弗洛伊德“影响人的心理跟行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生物性的冲动”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1890年前后,人们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

它标志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正式产生和其成熟体系的出现。

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用模仿来解释所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迪尔凯姆集体意识绝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那个后者,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结束于群体。

黎朋《群众论》集群行为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后面的动因是什本能受《进化论》影响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 奥尔波特在冯特和闵斯托博格的影响下,写了《社会心理学》一书。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圣才出品】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圣才出品】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隶属于社会学范畴,用调查与观察的方法对团体或社会 中的某些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进行描述的学科;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隶属于心理学 范畴,主要采取实验或调查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状态或人格等变量进行预测的学科。 (2)二者的区别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同样,来自社
4 / 11
圣才电子书

(7)撰写心理学论文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开展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要经过哪几步? 答:总体来说,开展一项心理学研究主要经过以下几步: (1)提出研究的问题
3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研究的问题: ①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该理论。 ②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类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更多有关某一特殊现象的资料或解决实 际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都是这一类。 (2)查阅文献 ①心理学文摘列出了在主流心理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的摘要,若要查找与自己感兴趣的 问题相关的已发表文章,最好方法是搜索心理学方面的电子数据库。 ②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对与选题有关的文 献要做进一步的梳理,从选择的变量、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做 分析。 (3)选择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总体来说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关研究,另一类是实验 研究。其中实验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4)收集数据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 究法和元分析方法等。 (5)研究的设计 要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且考察这些操纵 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作用。 (6)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样本的代表性、 实验者偏差、被试偏差和伦理问题等。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4.认知理论
• 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 知觉与加工过程。人类对社会知觉的定律与对 物体知觉的定律极为相似,人们常常很自然地 对某一社会情境的知觉、想法和信念组成一种 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像对物体的知觉一 样。 • 这种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影响了一个人 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解释社会事物的过 程被称为社会认知。 • 社会认知的范围包括对他人外在特征的认识, 也包括对他人内在特征以及人际关系和行为原 因的认识。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 方法
• 专栏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个体
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
二是强化
强化是学习理论最核 心的概念。其含义是, 人们之所以学会某种 行为,是因为这种行 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 后果,或满足自己的 某种需要;人们之所 以避免某种行为,是 因为这种行为会给人 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三是模仿 在没有外界强化 的情况下,人们 通过观察他人的 态度及行为学习 社会态度和行为。
• 5.角色理论 • 角色是指一套与个体在社会中所处地位有 关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
角色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 提供的,即由客观的行为环境、社会的要 求与规范、他人在各自地位上的角色表现, 以及自身对角色的理解、个性和能力等因 素决定的。
• 思考:利用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分析 柯震东吸毒案件。
交换理论 将理性选择扩大到 二人之间的互动时, 便是交换理论。这 一理论将人际互动 视为彼此所做的一 连串理性决策。即 人们之间的互动取 决于彼此对各种结 果的代价及利益所 做的评估。

2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2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六、自我类化理论
(一)类化的概念 所谓类化(categorization) ,就是当我们知觉事物时,往往
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归类。 人们在认知他人时,并不是简单把他/她当成独立的个体,
而是自动、自发地立即将其归到某一类别中。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四、认同理论
认同理论是从符号互动论,特别是结构性符号互动作用 理论中孕育发展而来的(Stryker, 1980)。
传统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认 同和解释过程建构了社会本身(Blumer, 1969)。个体可以 按照其所期望的方式,对其所处的情境自由地进行认同选择 (Stryker, 2000)。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
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 论色彩。
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四、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Homans,1958, 1974) 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 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 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五、社会同一性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又称为社会认同 理论,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吉菲尔等(Tajfel, et al, 1982, 1987)提出 ,是群际行为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 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的根源。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资料社会心理学(二)自考资料第一章社会学心理学概述1.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2.杨国枢认为,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奢侈品阶段——心理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调味品阶段——心理学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必需品阶段——心理学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

3.按照杨国枢的观点,当今心理学科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二是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人格,社会,实验,认知也因此成为心理学的四个支柱,其他心理学分支是在这四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为什么要学社会心理学1.人们对他认得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二是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有什么样的反应。

2.Costa 和McCrae,Jone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论的五个维度是: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

我国王登峰,崔红等人提出的“大七”理论。

3.王登峰,崔红和杨国枢等以中国文化和语言为背景,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结构七因素:1外向性:指个体活跃,合群,乐观;2善良:指个体利他,诚信,重感情;3行事风格:指个体严谨,自制,沉稳;4才干:指个体坚决,坚韧,机敏;5情绪性:指个体耐性,直爽;6人际关系:指对人热情,宽和;7处世态度:指个体自信,淡泊名利。

4.Kennon M. Sheldon等人发现,对现在的人而言,生活的意义不在于钱或者名声声响亮而在于四个方面有优势:一是能够自主,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决定,而不是由他人决定;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自己的决定或者他人交给的任务完成;三是关系,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四是自尊对自己友情性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美国心理学家J.L.Freedom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系统科学。

D.Myers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1、Cosdta和McCrea,Goldberg,John等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具有相似性,因此人类的人格结构也具有共同性。

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维度来进行评价。

这五个维度分别是:神经质: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调节状况,得分高的人经常有忧伤、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得分低的人则能够保持情绪平静,不会大喜大悲,并且自我适应良好。

开放性:指个体能否接受新思想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等方面开放,得分高的人不循规蹈矩,喜欢独立思考,得分低的人则喜欢熟悉事物,并且比较传统.外向性:指个体如何对待与他人的交往等,得分高的人乐于交际,精力充沛,得分低的人则比较含蓄稳健。

愉悦性:个体对待他人的态度,得分高的人有同情心,古道热肠,并且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得分低的人喜欢竞争,会为信念或利益与他人斗争。

公正严谨性:指个体对做事的态度。

得分高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恒心,善于自律,得分低的人容易转移兴趣和注意力,做事不拘小节。

2、王登峰和崔红提出的“大七"人格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是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

这七个因素分别为:外向性:指个体的活跃、合群和乐观。

善良:指个体诚信、利他、重感情。

行事风格:指个体严谨,自制和沉稳。

才干:指个体的决断、坚韧和机敏。

情绪性:指个体耐性、直爽.人际关系:指对人热情、宽和。

处世态度:指个体自信、淡泊名利。

3、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做出反应,别人如何对自己做出反应,以及人们怎样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团体过程.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成就行为和个体的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的改变,归因问题,认知过程和认知失调,个人知觉和自我意识,个体的人格和社会的发展,应激和情绪问题.人际过程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侵犯与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和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非言语的交流,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团体过程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角色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
社会角色提供的,角色理论最早由 比德尔和托马斯提出。 角色是指一套与个体在社会中所 处地位有关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 式。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作业: 观看电影《金氏漂流记》,然后 分别用生物理论,学习理论,诱因理 论对剧中角色的某个行为进行分析。 要求:字数500字,用单行本写。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理论的评价:强调过去经验对 个体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当时的情 境细节,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 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 观感受。以克劳兹为例,它只想解 释该罪犯的外显行为——开枪打伤 了警察,而不去了解他的愤怒、罪 恶感等情绪状态。


C 诱因理论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 个体对各种行动的可能结果所 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 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 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eg 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 诱因理论:理性决策论 、交换理
第三步:选择方法 第四步:收集数据 第五步:分析数据 第六步:报告结果 第七部:论文撰写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 它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 下,观察和记录客观发生的事实,包括一般观察 法和参与观察法。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 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 的一种方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 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B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 为方式。学习理论认为,在任何情境 下每个人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在多次 学习之后还会成为习惯。以后当相同 或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将会 采取惯用的方式做反应。 eg 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论,认为学 习的机制包括:联结、强化和模仿。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案例分析:从生物理论的角度出
发,认为克劳兹会用枪射杀警察皮 特是出于来自他自身的攻击性,或 者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一种极度紧 张的状态中,肾上腺素急速升高, 而导致攻击性增强。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理论评价:本能论的解释缺乏科学性,在对 待生物理论的时候,我们重视它,但不能过 分夸大它的作用。 “人类的任何一种行为特征都与遗传有关, 都有它的生理基础,也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一 定的脑功能相联系。但是,如果我们仅以此 为基础去理解人类的行为,那将是可笑的。 因为生理基础与行为不在一个层次上,就好 象生理特征是电脑的硬件、而行为是电脑的 软件一样,那个有问题电脑都会出毛病”。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诱因理论的评价: 与学习理论不同,诱因理论 将重点放在“当时”情境下, 各种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或损 失,而不是强调过去学来的习 惯。也就是说学习理论认为行 为的起因在于个人当时所处的 环境,诱因理论关心个人内在 状态,而不只是外部环境。
D 认知理论: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
理论之一。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 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 觉与加工过程。
论 、需求满足论
克劳兹的诱因 假如逃跑的话,将会被追捕, 并可能遭射杀,这些结合起来形 成负性诱因; 假如他投降,则肯定被送入监 狱,这也是一种负的诱因; 如果开枪,他便能带着偷来的 东西逃掉,这不仅不是负性诱因, 而且还是很强的正性诱因。
C1.理性决策论:是经济学家对人类 行为的基本看法,这种理论假设: 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 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 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 代价获得最大利益。该理论认为在 决策的时候,人们以对下列二项因 素所做的判断结果为基础:
①某一决策各种可能结果的价值(结果的 重要性); ②某一决策后果真正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实现某种结果的概率)。
C2.交换理论:将理性选择扩大到 二个人之间的互动时,便是交换 论,这一理论将人际互动视为彼 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 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 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 的评估。社会交换理论的重点在 于强调相对代价及利益。 Eg.克劳兹和警察就是由于利益冲突而产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主讲:沈倩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看电视 和侵犯行为 的关系
一、研究实施的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和查阅文献
第二步:提出理论或者假设
看电视导致侵犯 具有侵犯性的儿童喜欢看 电视 存在家庭问题的儿童喜欢 看电视,并且行为同样有 侵犯性
生敌对——罪犯逃跑便有利,而警察抓 住他方能获益。
C3.需求满足论:该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 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 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 或动机。
Eg。在克劳兹的心底里可能积压了
很多的挫折与愤怒,他之所以向警 察开枪是因为这样可以满足他的发 泄愤怒的需求,而假如他举手投降 的话,这些需求就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遗传差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 有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的 原因而更具攻击性,也有人认为是因 为激素分布不平衡以及大脑生理机制 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侵犯行为的 增加。 本能:麦独孤、劳伦滋和弗洛伊德等 人曾经提出人有侵犯和冲动的本能, 而且它无法改变,只会因为社会规范 而被压抑下来。



联结:又称经典条件作用,最早是 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 强化:是学习论的核心,它是指人 们学会一种特别的行为是因为这种 行为经常伴随着愉快、能满足某种 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 后果。 模仿:人们也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态 度及行为,学习到社会态度与行为。
联结——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案例分析:①克劳兹枪击警察,可 能是在他过去遭遇警察的经历中, 这些警察是粗暴的、野蛮的、敌 对的、多疑的、没有同情心的。 ②可能克劳兹过去与权威发生冲突 时,用暴力的反应方式,并且得 到了强化。 ③可能他的父亲经常有暴力行为, 而克劳兹模仿了一个暴力的榜样。
劳伦兹发展的关键期是2~3 岁 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 岁 儿童建立数的概念的关键期是 5~5.5岁
关键期
克劳兹是在纽约某一贫民区长大的孩子,刚刚过了他 20岁的生日。他的父母在他10岁的时候离了婚,父亲因为 吸毒和抢劫被判入狱,母亲也抛弃了他。克劳兹从小就和 一群小流氓混在一起,偷窃、抢劫、吸毒等什么事情都干 过。在去年的12月25日圣诞夜,他趁着一个小商店店主全 家过圣诞节的机会,从小商店后面的窗户里爬进去,偷了 一大包的东西出来。在他刚刚觉得大功告成的时候,正在 附近巡夜的警察皮特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皮特命令克劳兹 站在原地,但克劳兹并没有理会皮特,而是撒腿就跑。皮 特鸣枪示警,这是克劳兹也拔出自己携带的手枪,向皮特 射击并打伤了皮特,克老兹也因此得以逃脱。一年以后, 克劳兹在抢劫银行的时候被警察抓捕归案,他因为一系列 的罪行被判终生监禁。



档案分析法:是通过对现存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 而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三.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 研究,而即使同一层面中的问题 也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



A 生物理论 麦独孤、弗洛伊德和劳伦兹等 人都强调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 影响,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可以归 入生物理论的范畴。 按照生物理论的观点,人的许 多生物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 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 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本能和遗传 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